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中英互译中的异化法与归化法

中英互译中的异化法与归化法一、异化与归化的含义异化:指在翻译方法上迁就外来文化的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
Foreignization: refer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cultures before the translation method, and absorbs foreign language expressions .归化:指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回归地道的本族语表达方式。
Domestication: the language tradition that abides by the native culture and the idiomatic expression of native language .二、翻译实例:1、A good teacher should have his head in the clouds sometimes , but his feet always on the ground .异化法翻译:一个好老师的头有时要放在云层中,但他的脚应该永远站在地上。
归化法翻译:一个好老师应该有时富于幻想,但时刻必须从实际出发。
2、Go to law for sheep , you lose a cow .异化法翻译:为了一只羊打官司,却损失了一头牛。
归化法翻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异化法: trump card王牌sour grapes酸葡萄grade inflation分数贬值归化法:talk horse吹牛at a stone’s throw近在咫尺,一箭之遥wet like a drown湿如落汤鸡as stupid as a goose蠢得像猪A big reward will make the brave come forward.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Only a headhunter like Bo Le---an ancient Chinese good at headhunting fine steeds---can discover talented people. 有伯乐而后得千里马。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理论

例如: 1.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2.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3.lick one’s boots 拍马屁 4.Diamond cuts diamond 棋逢对手 5.A flash in a pan 昙花一现 6.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残年 7.To grow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 8.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body.一种和尚
Differences
However, this does not mean the two pairs are just one.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hen a translator resorts to either literal translating method or free translating method, he puts his attention mainly to the linguistic factors of the source text and tries his utmost to keep the original meaning in the target text.
Domestication refers to the target-culture-oriented translation in which unusual expressions to the target culture are exploited and turned into some familiar ones so as to make the translated text intelligible and easy for the target readers.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异化”与“归化”之间的关系并评述1、什么是归化与异化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常面临的两种选择。
钱锺书相应地称这两种情形叫“汉化”与“欧化”。
A.归化所谓“归化”(domestication 或target-language-orientedness),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用本民族的方式去表现外来的作品;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
Venuti 认为,归化法源于这一著名翻译论说,“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归化翻译法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谨慎地选择适合于归化翻译的文本;(2)有意识地采取一种自然流畅的目的语文体;(3)把译文调整成目的语篇体裁;(4)插入解释性资料;(5)删去原文中的实观材料;(6)调协译文和原文中的观念与特征。
B.“异化”(foreignization或source-language-orientedness)则相反,认为既然是翻译,就得译出外国的味儿。
异化是根据既定的语法规则按字面意思将和源语文化紧密相连的短语或句子译成目标语。
例如,将“九牛二虎之力”译为“the strength of nine bulls and two tigers”。
异化能够很好地保留和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使译文具有异国情调,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
但对于不熟悉源语及其文化的读者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愈来愈紧密,原先对于目标语读者很陌生的词句也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即异化的程度会逐步降低。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归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异化: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异化: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归化:the thick ice is not formed in a day.2、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归化和异化,一个要求“接近读者”,一个要求“接近作者”,具有较强的界定性;相比之下,直译和意译则比较偏重“形式”上的自由与不自由。
归化与异化

Domestication & Foreignization归化与异化一、异化归化的概念及特点Questions:长期以来,翻译中一直存在着源语(source language)与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原文作者与目的语读者之间的矛盾。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怎样尊重及保存民族文化?怎样将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译介给国外的读者?如何在翻译中保持源语的文化特征?1.归化与异化的正式提出: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的《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问世,里面使用了一对关键术语—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中文译作“归化”和“异化”。
归化(Domestication):“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in which a transparent, fluent style is adopted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strangeness of the foreign text for TL (target language) readers”.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
归化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归化法的特点:target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归化法的优点:1) smoothness in language;2) easily accepted by TL readers.1) New brooms sweep clean. (proverb)译文1:新扫帚扫得干净。
翻译——异化与归化

,甚至会出现某些意思丧失的 情况 。但在直译 、意译中 ,不论选用哪一种,原文的内容都会得到忠实的表达 。如林 纤翻译的作品 ,我们只能说是归化翻译,不能称之为意译 ,因为他对原文进行了很多改 写与创造。这是两对术语的区别之一。 2)直译与意译是翻译方法,而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策略,二者不在一个层 次 上 ,后者指 导前者。《现 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说“方法”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 题的门路 、程序等。”而“策略”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 方法和策略是有一定联系的,方法是策略指导下的具体做法,策略是指导方法的方针与 目标 。在归化和异化的指导下,译者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译法,除直译 、意译外 ,还有夹 叙夹译 、音译 、编 译等多种方法。 因此,归化与异化跟直译与意译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把两 对术语混合使用 ,不利于范畴的规范化 ,不利于理论研究 ,也不利用于翻译实践 。
异 化 与 归 化
一 归化与异化的来源及其内涵
汉语中的归化与异化在英文中有两对术语与之对应:第一对是“assimilation and alienation”,第二对是“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1. assimilation and alienation
2.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这对术语由美国著名翻译家韦努蒂(L.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提出,是用以表述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 (strategy)的。韦努蒂认为 domestication含有贬义,因为 “ it is identified with a policy common in dominant cultures which are ‘aggressively monolingual, unreceptive to the foreign ’, and which he describes as being ‘accustomed to fluent translations that invisibly inscribe foreign text with (target language) values and provides readers with narcissistic experience of recognizing their own culture in a cultural other’.”韦努蒂对domestication的界定与前面论及过的 assimilation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我们不得不注意domestication有更深层的含 义。韦努蒂认为选择这一翻译策略的原因不仅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更重要的 是因为两种文化不平等,为此他提出了“强势文化”(dominant culture)的概念, 他认为强势文化的排外性与强制性是选用这一策略的最主要的原因。当弱势文 化的语言翻译成强势文化的语言(主要是英语)时,为了得到强势文化读者的接 受与认同,就必须选用他们所乐于接受的内容与形式。因此,domestication 的 这层含义用到翻译策略上,则是强势文化为达到对弱势文化殖民统治的目的与 需要,重组原文的语言与文化特点,使之符合强势语言与文化的规范。这层意思 assimilation没有。 关于foreignization,韦努蒂把它看作是对domestication翻译策略的挑战, 其作用是“register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of the foreign text, sending the reader abroad.”这样在翻译中保留原文语言和文化的特色,让译文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理论

Foreignization is a source-culture-oriented translation which strives to preserve the foreign flavor as much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transfer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to the target one.
定义Definition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 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 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 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归化法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 是基于人类文化和语言 的个性而发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 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例子
① 异化可以在语音层上出现。例如: ballet译作“芭蕾舞” cigar译作“雪茄” laser过去译成“莱塞”,现译作“镭射”、“激光” 目前大街小巷都风行的“卡拉 OK”等。
② 异化可以在词语层出现。例如: “crocodile tears”译作“鳄鱼的眼泪” “an olive branch”译作“橄榄枝” “sour grapes”译作“酸葡萄” “the cold war”译作“冷战ove my dog. 爱屋及乌。 2.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3.lick one’s boots 拍马屁 4.Diamond cuts diamond 棋逢对手 5.A flash in a pan 昙花一现 6.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残年 7.To grow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 8.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body.一个和尚
议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议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议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翻译在不同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在议文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常常被用来处理语言及文化之间的差异。
本文将全面探讨议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并提供一些建议,以期对翻译工作者有指导意义。
一、异化策略异化策略,即保留源语言的语言形态、文化特征和习惯用法,对目标语言进行较小程度的调整。
这种策略有助于保留现象学、文化背景或学术观点等议文学特色。
在实践中,翻译者可以采取以下异化策略:1. 保留原文结构与语序:尽可能保持原文的结构和语序,即使在目标语言中可能显得不自然或怪异。
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者的论述思路。
2. 保留专有名词与特定术语:议文学中常涉及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为了确保学术准确性,翻译者应该保留这些专门的名词,避免译语化或替换。
3. 保留习惯表达方式: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习惯,为了保持原文的风格和个性,翻译者可以尽量保留习惯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加贴切原文。
二、归化策略归化策略,即将源语言的信息转化为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或阅读习惯。
在议文学翻译中,归化策略可以提高读者的可理解性和阅读流畅性。
以下是可采取的归化策略:1. 转换句式与语序: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习惯和表达方式,进行适当的转换句式和语序,使译文读起来更自然、通顺。
2. 考虑文化差异:跨文化翻译时,翻译者需注意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对原文中可能引起歧义或不易理解的文化元素进行转化,以保持理解的连贯性。
3. 使用本土化词汇与习语: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环境,使用本土化的词汇和习语,使译文更容易被目标读者接受并理解,增加读者的亲近感。
结论:议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是翻译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方法,它们在平衡原文风格保持和适应目标语言要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翻译工作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策略,确保翻译品质的准确性与可读性。
归化与异化翻译理论

直译vs意译
Don‟t take the low-fat label as a license to eat. 不能因为食品标明低脂肪,而敞开食用。 别把标有“低脂肪”的标签看成是可“敞 开食用”的许可证。
第一节 词类转换法
The abuse of basic human rights in their own country in violation of the agreement reached at Helsinki earned them the condemnation. 他们 违反在赫尔辛基达成的协议,在国内侵犯基本人 权,因此受到了各地热爱自由的人们的谴责。 (Cf. Freedom-loving people everywhere condemned them because they violated the agreement reached at Helsinki and abused basic human rights in their own country. )
评述:归化vs.异化?
Curiosity enough, he prophesied with oracular accuracy to the amazement of all. 说也奇怪,他像诸葛亮一样,料事如神, 大家都惊讶不止。 “oracular” 的名词形式是“oracle”,在希 腊神话中指“神示、神启”。这个译文中 使用“诸葛亮”的人物典故太随意。 说也奇怪,他料事真准,像神启一样应验, 让所有的人都惊讶不止。
Literal Translation or Free Translation?
Her father was very fond of Hughie, but would not hear of any engagement. [直译]她的父亲很喜欢休希,但不愿意听到任何订婚的事。 [意译]她的父亲很喜欢休希,但一提到订婚的事他就不干。 A good teacher should have his head in the clouds sometimes, but his feet always on the ground. [字面意义]一个好老师的头有时要放在云层中,但他的脚 应该永远站在地上。 [意译]好老师有时应该富于幻想,但时时刻刻必须从实际 出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标签:归化;异化;翻译
归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要将语言本土化,尽可能地减少语言中的“异域色彩”,也就是将目的语读者作为主要考虑对象,并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翻译要求设身处地地为目的语读者考虑,将目的语读者的感受和理解放在第一位。
译者翻译出来的作品语言要地道、流畅,不能让目的语读者看不懂或理解不了。
译者在归化翻译时,要不着痕迹,即抹去翻译的痕迹,将翻译这一步骤隐于作品间,让目的语读者仿佛直接在与原文作者对话,这才是成功的归化翻译。
既然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那么让目的语读者仿佛直接在与原文作者对话就是翻译成功的表现。
翻译的本质是让目的语读者理解译文的意思,也就是说翻译的本质暗示翻译是一个归化的过程(蔡平,2002)。
而且归化翻译有助于使目的语读者更好地欣赏理解译文,达到文化传播交流的目的。
但过度使用归化翻译,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若时时刻刻注重翻译的本土化、本地化,拒绝国外新式语言表达,这就阻碍了翻译的进步与发展。
所以对归化翻译手段的使用要恰当且有度。
二、异化
异化翻译方法是尽可能地体现并还原原作品中的“异域色彩”。
在翻译特点上就是尽量采用符合外国语言表述习惯的表达方式,力求表达源语言的特色和原作品的内容。
当译者想尽可能突出民族差异、不同民族特色和不同语言風格特征时,会考虑使用异化策略。
因为使用这种翻译方法,既能将原作品的内容表述清楚,又能带来新式有特色的译文,使翻译得到进步与发展。
使用异化翻译方法,还能使读者感受到原作者的写作风格与特点,让读者领略异国作者的风采。
但有学者认为,归化翻译法无法传达原作蕴含于文字的异国文化特色及不同民族特点。
由此可能会造成对原文的理解偏差。
同时,归化翻译法限制了对翻译语言的丰富。
译者若总是采取归化翻译法,将故步自封,很难使外国文化走入国内,更不利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孙致礼教授(2000)曾指出,虽然归化翻译在二十世纪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现在局势已有所改变。
目前,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内许多领域的国际化水平逐步提升,原来看似困难的异化,现在接受起来也变得容易得多。
因此孙致礼教授断言,在二十一世纪之时,文学翻译将会以异化为主。
但是在使用异化翻译方法时,应注意一些事项。
译者在使用异化方法进行翻译时,仍要注重保持译文的通顺和流畅,不能让译文读起来十分拗口,甚至令读者费解。
当译者要引入新的翻译时,就更要注重译文的流畅性和可接受性,不能译得匪夷所思,要译得恰到好处,这就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比较而言,英译汉时更适合使用异化翻译手段。
中国目前发展迅速,并致
力与国际化接轨,因此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接受水平不断提高,且中国存在能够理解并接纳外国文化的大量群体。
在英译汉时使用异化的手段,能够引进许多新式的表达。
举个例子,“条条大路通罗马”本来是一句国外俗语,但是现在早已为国内大众熟知,这就是异化翻译的成果。
不过,异化翻译方法在进行汉译英时,就不宜大量使用了。
除非是对中国语言及文化有专门研究了解的外国人士,一般外国读者对中国及其语言文化的了解程度尚不是很高。
此时若不考虑外国读者实际水平和能力,只顾推行中国文化,可能就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结语
归化和异化的选择贯穿译者翻译工作的始终。
译者既不能只使用归化翻译,也不能不考虑现实地使用异化翻译。
译者要综合实际情况,考虑周全,选用最合适的翻译方式。
当译者想要介绍国外的人文特色、异域风情时,自然要向原语靠拢,尽可能地将原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传达给读者;当译者将目的语读者的接收性放在首位时,自然要将译文尽可能地本土化,以达到通顺自然。
归化与异化各有其优势,各有其特点,二者并非矛盾对立的,而是可以互为补充的。
参考文献:
[1]蔡平.翻译方法应以归化为主[J].中国翻译,2002(5).
[2]孙致礼.译者的克己意识与创造意识[J].上海科技翻译,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