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评析
浅议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

浅议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
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是翻译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既相互区别,又有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通过正确使用它们能有效达到目标语言的表达效果。
首先,异化是一种比较保守、更加有效的翻译策略。
在异化翻译中,翻译者会尽可能紧密地遵循原文,尽量保留原文中的语义和表达方式,不去尝试太多的权衡,从而与原文保持一致,以更好地表达作者本意。
例如,把英文“I'm going to the store”翻译成“我要去商店”,就是一种异化翻译。
其次,归化是一种比较宽松的翻译策略,它强调的是译文与目标语言之间的关联性,追求译文与目标语言之间的流畅度和接受度,所以会有更多的权衡和变通,从而让译文更加地地道、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例如,把英文“I'm going to the store”翻译成中文“我要去商场”,就是一种归化翻译。
由于异化翻译更加忠实原意,因此能保证译文的准确性,但是也有可能带来译文的生硬和死板感。
而归化翻译更能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表达效果,但是也容易给译者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容错空间,有可能会牺牲原文的准确性。
因此,在实际翻译中,译者不应该偏向于任何一种翻译策略,而是要根据文本特点和译者的语言能力来恰当地选择异化或归化,从而有效地实现译文的准确与流畅性。
总之,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并不互斥,而是有机结合,在目标译文中协调起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正确使用能有效地实现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使译文求真求实、富有感染力。
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三篇

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三篇篇一: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1归化、异化区别于意译、直译异化和归化是在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Venuti)在《译者的隐形》(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来的。
从历史上看,异化和归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
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
按韦努蒂(Venuti)的说法,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
(Venuti,1995:20)由此可见,直译和意译主要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不能混为一谈。
2归化、异化的概念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Shuttleworth&Cowie,1997:43-44)。
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Venuti,20XX:240);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Shuttleworth&Cowie,1997:59)。
它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
用通俗的语言概括,即归化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法则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3归化和异化并用互补、辩证统一有些学者认为归化和异化,无论采取哪一种都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将二者混淆使用。
最新-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 精品

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篇一: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认识浅谈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摘要:归化和异化是处理语言形式与文化因素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它是意译和直译的进一步延伸,从二者的概念入手,用实例阐述了它们在翻译过程中相辅相成,并用互补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归化;异化;概念;辩证关系一归化、异化的概念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
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所以归化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一种翻译策略。
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可以说是归化翻译的典型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的概念。
他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出发,把目的语读者臵于首位,并仔细分析源语信息的意图。
在各种不同场合重复他的这一观点,即“译文基本上应是源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
在看来,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的目的是,译文的表达方式应是完全自然的,并尽可能地把源语行为模式纳入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范畴。
这种关于翻译的概念不强调读者为了理解源语信息一定得接受源语文化的模式。
因此,他提出了“功能同构”的策略作为解决的方法,以求在不同体系中取得相同的效果。
异化():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
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
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异化”与“归化”之间的关系并评述1、什么是归化与异化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常面临的两种选择。
钱锺书相应地称这两种情形叫“汉化”与“欧化”。
A.归化所谓“归化”(domestication 或target-language-orientedness),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用本民族的方式去表现外来的作品;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
Venuti 认为,归化法源于这一著名翻译论说,“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归化翻译法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谨慎地选择适合于归化翻译的文本;(2)有意识地采取一种自然流畅的目的语文体;(3)把译文调整成目的语篇体裁;(4)插入解释性资料;(5)删去原文中的实观材料;(6)调协译文和原文中的观念与特征。
B.“异化”(foreignization或source-language-orientedness)则相反,认为既然是翻译,就得译出外国的味儿。
异化是根据既定的语法规则按字面意思将和源语文化紧密相连的短语或句子译成目标语。
例如,将“九牛二虎之力”译为“the strength of nine bulls and two tigers”。
异化能够很好地保留和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使译文具有异国情调,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
但对于不熟悉源语及其文化的读者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愈来愈紧密,原先对于目标语读者很陌生的词句也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即异化的程度会逐步降低。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归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异化: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异化: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归化:the thick ice is not formed in a day.2、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归化和异化,一个要求“接近读者”,一个要求“接近作者”,具有较强的界定性;相比之下,直译和意译则比较偏重“形式”上的自由与不自由。
翻译——异化与归化

,甚至会出现某些意思丧失的 情况 。但在直译 、意译中 ,不论选用哪一种,原文的内容都会得到忠实的表达 。如林 纤翻译的作品 ,我们只能说是归化翻译,不能称之为意译 ,因为他对原文进行了很多改 写与创造。这是两对术语的区别之一。 2)直译与意译是翻译方法,而归化与异化是翻译策略,二者不在一个层 次 上 ,后者指 导前者。《现 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说“方法”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 题的门路 、程序等。”而“策略”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 方法和策略是有一定联系的,方法是策略指导下的具体做法,策略是指导方法的方针与 目标 。在归化和异化的指导下,译者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译法,除直译 、意译外 ,还有夹 叙夹译 、音译 、编 译等多种方法。 因此,归化与异化跟直译与意译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把两 对术语混合使用 ,不利于范畴的规范化 ,不利于理论研究 ,也不利用于翻译实践 。
异 化 与 归 化
一 归化与异化的来源及其内涵
汉语中的归化与异化在英文中有两对术语与之对应:第一对是“assimilation and alienation”,第二对是“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1. assimilation and alienation
2.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这对术语由美国著名翻译家韦努蒂(L.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提出,是用以表述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 (strategy)的。韦努蒂认为 domestication含有贬义,因为 “ it is identified with a policy common in dominant cultures which are ‘aggressively monolingual, unreceptive to the foreign ’, and which he describes as being ‘accustomed to fluent translations that invisibly inscribe foreign text with (target language) values and provides readers with narcissistic experience of recognizing their own culture in a cultural other’.”韦努蒂对domestication的界定与前面论及过的 assimilation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我们不得不注意domestication有更深层的含 义。韦努蒂认为选择这一翻译策略的原因不仅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更重要的 是因为两种文化不平等,为此他提出了“强势文化”(dominant culture)的概念, 他认为强势文化的排外性与强制性是选用这一策略的最主要的原因。当弱势文 化的语言翻译成强势文化的语言(主要是英语)时,为了得到强势文化读者的接 受与认同,就必须选用他们所乐于接受的内容与形式。因此,domestication 的 这层含义用到翻译策略上,则是强势文化为达到对弱势文化殖民统治的目的与 需要,重组原文的语言与文化特点,使之符合强势语言与文化的规范。这层意思 assimilation没有。 关于foreignization,韦努蒂把它看作是对domestication翻译策略的挑战, 其作用是“register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of the foreign text, sending the reader abroad.”这样在翻译中保留原文语言和文化的特色,让译文
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翻译观

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翻译观译文论坛中有一个受人尊敬的翻译专家韦努蒂,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归化与异化翻译观》,就探讨翻译在文化移植中对文本的不同处理方法提出了他的看法。
他的观点非常重要,因为它为很多文本翻译研究以及读者理解文本提供了参考依据。
韦努蒂认为,翻译可以有两种处理方式:归化和异化。
归化处理指的是通过使译文与目标语言和文化惯例结合,以达到与原作尽可能一致的效果;异化处理指的是保留外来语言和文化的特性,以显示其与原作的差异。
韦努蒂认为,最佳的翻译方法应该是根据原文的特点和译文读者的需求来挑选最合适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根据翻译的文本类型以及读者的知识程度来选择最合理的翻译方法。
根据他的分析,如果翻译的文本是艺术性或宗教性文本,这种文本更倾向于归化处理,主要是为了使读者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文本内容,使之与目标语言和文化惯例更加贴近;而如果翻译的文本是历史或科学内容,此类文本比较倾向于异化处理,主要是为了让读者更有效地领会译文内容,使之显示更多的差异。
此外,韦努蒂还认为,文本在目标语言和文化中的表现,也应当受读者知识程度的限制,这也是选择归化或异化处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因此,假如读者没有深刻理解原文,可能就会使用归化处理,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而假如读者有深层次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就可以使用异化处理,以便于读者更有效地理解文本。
总的来说,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翻译观”非常重要,他的观点指出了翻译文本在文化移植中的不同处理方式。
其实,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翻译者都应当根据原文的特性和读者的需要,选择最适合的翻译方法,以保持原文内容不变,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
同时,翻译者还要考虑到读者的知识程度,从而挑选最合理的归化或异化处理方式。
最后,翻译者有责任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贴近原文的文化移植结果。
归化和异化的区别

归化和异化的区别1、含义不同(1)直译在合乎译文语言的全民规范的情况下,译文刻真求真,通过保留原作形貌(表达方式)来保持作的内容与风格。
(2)意译使用译文语言中动用与原文相同或相似的表达形式,以代替原作中因两种语言不同而无法保留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力求做到虽失原作形貌,但从不同范围的上下文看,仍不失原作的内容而且与原作的风格相适应。
(3)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4)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5)异化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
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源语文化为归宿。
(6)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2、应用不同。
(1)直译在翻译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用于习语、俚语和谚语的翻译。
(2)在广告翻译实践中译者应根据具体的广告语言特点、广告的目的、源语和目的语语言特点、民族文化等恰当运用两种策略,已达到具体的、动态的统一。
3、价值取向不同(1)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
(2)按韦努蒂(Venuti)的说法,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
(3)由此可见,直译和意译主要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不能混为一谈。
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

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一、引言归化翻译(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与异化翻译(foreignizing translation)是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在1995年所著的《译者的隐身》(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根据韦努蒂的界定,归化翻译是译者为了制造出透明、通顺的译文而将异域文本中的“陌生性”降低到最低程度的翻译策略。
而异化翻译是译者为了故意对目的语文化的规范进行冲击而保留原作中一些“陌生性”的翻译策略。
可见,归化翻译主要是遵循目的语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翻译时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将读者立于核心地位,充分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信息接受心理与接受习惯。
尤金·奈达(E u g e n e A Nida)是推崇归化翻译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翻译即是交流,这个过程要看人们在听、说、读译文时所获得的是什么。
判断一个译本的效用不宜拘于相应的词汇意义、语法类别和修辞手段的对比,重要的是考察接受者正确理解和欣赏译语文本的程度。
”奈达认为成功的翻译就是要使译语读者产生与源语读者类似的反应。
而归化翻译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避免文化冲突,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异化翻译的前提是:认为文化是有差异的。
主张异化的译者,不仅可以在译文的表达手段上异化,而且会选择对目的语中的外国文学规范提出挑战的外国文本来翻译。
劳伦斯·韦努蒂本人就是异化翻译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反翻译”的概念。
这种翻译刻意在目的语的文本中, 在风格和其它方面突出原文之“异”。
劳伦斯·韦努蒂公开声言:“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翻译理论和实践,以抵御目的语文化占指导地位的趋势,从而突出文本在语言和文化这两方面的差异。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当前翻译界近年来争论的热门话题,本文将从跨文化翻译的角度对这两种翻译策略做一对比,并探讨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评析
谢荣贵
(莆田学院,福建莆田
[摘
#"AA>>)
要] 使用归化或异化翻译应取决于源 语 的 语 言 特 色,选 词 的 准 确 性, 目 的 语 读 者 的 接 受 性, 具
体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交流的要求等不同的因素。这两种翻译策略应该协调并存、相互补充, 并 服 从跨文化交际这一最终目的。 [关键词] 归化;异化;跨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 ;#A" ’ B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A>>D E AFDG (!>>?) ># E >>DHI>#
[ #] 施” 为何会等同于 “ P7-*9:” 。因此, 这里就应该采用异化翻译的方法来保持英语的本意 。
下面汉译英的例子: 例 ! ’ “女士们,先生们,大主教:当 圣 玛 利 亚 教 堂 的 钟 声 在 低 沉 回 响 的 时 候, 当 我 们 手 中 的 蜡 烛 在 悠 悠燃烧的时候,美丽的旧金山已经经历了一天的喧嚣,笼罩上了浓浓的夜幕,无边的灯海穿透了城市向四周 漫延,与远处的太平洋波涛拍岸的搏击声融为一体,旷古的自然与旧金山都市的文明交相辉映,使人们油然 而生的联想飘向久远。 ” 这段话是典型的中文发言词,在用词和句法结构上都带有浓厚的汉语特色。如果逐字翻译,那些注重简
[ A] 这种翻译的目的是要发展一种抵御以目的语文化价值观 为主导 译文通顺的翻译策略,即提倡 “异化翻译” 。
地位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以表现外国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采用以译语文 化为中心的归化翻译还是以源语文化为中心的异化翻译,这仍然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尤其在跨文化翻译 中,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本文从跨文化翻译的角度来研究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从而探讨究竟在 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使用归化翻译或是异化翻译。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翻译。因此,各种各样的 翻译方法应运而生。在跨文化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可谓是翻译方法中典型的两种。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的使用是与具体的源语和目的语有关的。以汉语和英语之间的翻译为例。由于深远 的历史和经济等原因,西方英语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远远大于中国文化对西方国家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国读 者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远胜于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这种情况使译者在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中应该 采取不同的策略。具体而言,在英汉翻译中,译者应尽量使用异化翻译来保持英语语言的特色;而在汉英翻 译中,译者应尽量采取归化翻译以便适应西方文化读者。下面是英译汉的例子: 例 A ’ P7-*9: 58 5, 907 7:78 %. 907 Q70%&<7+8 R 我们一般把这个句子译为 “美是主观的” 或 “观 者 眼 里出 美景” 。如果把 它译为 “情 人 眼 里 出 西 施” , 那么对 中国文化不是很了解的西方读者可能会感到困惑。因为在西方文化里并没有 “西施” 这个人物, 他们不知道 “西
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 J-K+7,27 $7,*95 ) 在 ABB" 年 所 著 的 书 《译 者 的 隐 身》( !"#$%&#’(")% *$+,%,-,&,’. )
[ A] 中首次使用了 L%378952-95,1 M+-,8&-95%, (归化翻译) 和 N%+751,5O5,1 M+-,8&-95%, (异 化 翻 译) 这 两 个 专 业 术 语。
第 !" 卷第 # 期 $%&’ !" (% ’ #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3-,59578 -,< =%25-& =257,278) )%*+,-& %. /0-,120*, (%+3-& 4,567+859:
!>>? 年 " 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霍克斯把这句话译为 “ C2+ 0*%0%&#&, D%3 3/&0%&#& ; ” 这里霍克斯充分考虑 了 英 文 读 者 的 宗 教 背 景 和 文 化 知 识。 他 把 中 国 的 道 教 知 识 转 化 成 西 方 的 基 督 教。
“天” 在中国代表的是至高无上的、神圣的、万能的权力,而在西方文化中, “ D%3” (上帝)则扮演的是同样 的角色,代表了万能、神圣的力量。这里霍克斯运用了归化翻译的方法来达到文化交流的最佳效果。 归化翻译是在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特点的前提下,用目的语读者所熟悉和所能接受的译文来达到翻译的目 的,最终达到文化交流 的 目 的。 如 我 们 通 常 把 “ 2& $#**7 2& 2 -*/-?#’ ” 翻 译 成 “快 活 如 喜 鹊” ; 把 “ 1%)# $#, ” 翻译成“爱屋及乌” ;而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翻译成“ 1%)# $7 3%4 E)#+ ’"# -1#)#*#&’ "%5&#:/6# -2++%’ $2?# .*#23 :/’"%5’ 61%5* ; ” 这些例子都是归化翻译的体现。况且,有时 候在不 同的文 化、 不同的 语言 中我们 根本无 法找到完全对等的词或表达法,这时归化翻译就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来消除文化隔阂、促进文化交流。 当然,虽然归化翻译可以很好地照顾到目的语读者的需求,能让人欣赏到不同文化一致的一面,但是每 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鲜明的特色并受到内在的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有时根本无法用另一种文化来代替。此 时,异化翻译就显出了它的优点。异化翻译可以保持源语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可以让目的语读者更加了 解源语文化的精髓。这也是文化交流的一方面。尤其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每个译者都应尽量保持源语的文 学性和文化特点。因此,异化翻译常被运用。 例 F = “ !% &+2’-" */0# .#6%*# ’"# /*%+ ’##’" %6 02/+ -%513 "2)# ’/$# ’% &"5’ 50%+ "#* …… ’"2’ :2& :"2’ 1%)# -%5+G ( !"## $% &’" ()*+,"+-.//"# ) #3 ; ” 这是《德伯家的苔丝》 里的一句描写陷入爱情中却又摇摆不定的苔丝的心理活动的话。有一个中文版本 是“不等痛苦来临,先让自己尽情享受……这是爱情 的 忠告。 ” 在这个译文 中, 虽 然 原 句 的 意 思 准 确 地 被 翻 译了过来,但原句中有一句典型的习语 “ .#6%*# ’"# /*%+ ’##’" %6 02/+ -%513 "2)# ’/$# ’% &"5’ 50%+ "#*” 并没有得 到最佳的翻译。 “不等痛苦来临” 不如原文形象生 动。如果 采用异 化翻 译的 方法把 它 译 为 “在 苦 痛 的 铁 腭 还 没有叼住你的时候,抢着享受已经成熟的欢乐” 则会更生动、更形象。不仅保持了源语的语言特色,同时让 读者了解了一句源语的习语。 在杨宪益所翻译的 《红楼梦》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很多异化翻译的例子。杨宪益充分运用了异化翻译的 手段来最大程度地保持汉语语言的精妙与高深。例如: 至于才子佳人等书,…… ,& 6%* .%%?& %6 ’"# .#25’7 H 2+3 H ’21#+’#3 ’70#,… 更有一种风月笔墨,……
万方数据
・ IF ・
!"#$ %&’(# )’# *+&(# %’,*#’( &- *+# .’##/# 0 )$1 0 2&&$3,4+* (5+&&3 ,…… 这两个句子通过运用异化翻译的方法保持了源语的文化特色。
[ 6]
现在, “ 4&$4-7” 、 “ 8,)&/,” 和 “ 9)9#’ *,4#’” 已 经 进 入 了 英 语 词 汇 库, 而 “迪 斯 科” 、 “的 士” 、 “逻 辑” 也 已经自然地融入到汉语的语言中。这也是异化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积极作用的体现。 三 任何事都应该有个度,如果越过了这个度,反而会适得其反。翻译过程也是这样,如果过分地运用归化 翻译或异化翻译,不但没有办法充分地传达信息,而且会阻碍文化交流。如: 例 : ; <7’ -,’#, ’#1 43#)2,$4 )2&$4 *+# *’##(, )$1 %# .#(,1# ,* , .7(,#1 %,*+ 573,$)’= ’,*#( )$1 (9’#)1,$4 &7* &7’ 2#)3 &$ ) 2&(( 0 4’&%$ 3&4, )33 (##2#1 ,$ 7$,(&$ %,*+ *+# ’,"#’ 43,1,$4 .= )$1 *+# -&3,)4# ’7(*3,$4 &"#’ 7( > 树丛之中,野火熊熊,我们坐在 一 旁, 忙 于 调 和 鼎 鼐 的 大 礼, 正 把 午 餐 陈 列 在 一 段 长 满 绿 苔 的 木 头 上
[收稿日期] !>>" E A> E !" [作者简介] 谢荣贵 (ABFA E ) , 男, 福建莆田人, 莆田学院讲师, 从事文学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