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归化和异化

合集下载

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

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

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作者:姚琦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8年第4期摘要:文化差异是翻译中最难逾越的鸿沟。

翻译不能拘泥于字词的层面,而应该深入到其深层的含义。

与其说翻译是语言文字的翻译,不如说是文化的翻译。

恰当地应用异化和归化策略,能够降低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异化;归化;目的语;源语言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在翻译实践中,文化差异是影响翻译准确度的重要因素。

翻译过程中,将相对陌生的语言文化转化为相对熟悉的语言文化,需要正确运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方法。

异化和归化是对立统一的,科学运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方法,才能真正起到文化的桥梁作用,才能最大限度消除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一、异化和归化由于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译者们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研究角度和研究目的的不同,任何翻译都是在一定翻译思想指导下,对作品主观性和客观性的文化转向。

异化即有转让、疏远、脱离等意,也指根据既定的语法规则按字面意思将和源语言文化紧密相连的短语或句子译成目的语。

异化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译者倾向于介绍异国风土文化,倾向于发挥读者的智力和想象力,倾向于丰富目的语文化。

归化是要把源语言本土化,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要求译者向读者靠拢,译者要把原作者的语言和不同的文化转化为读者所熟悉的语言和文化。

归化有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译文,使文章更具趣味性。

二、异化和归化的相互关系英国著名语言学家萨瓦里在归纳总结各国翻译家的实践经验之后,提出了12条翻译指导原则:必须译出原文文字;必须译出原文意思;必须译得读起来像原作;必须译得读起来像译作;必须反映原作风格;必须反映译作风格;必须译成与原文同时代的作品;必须译成与译者同时代的作品;可以对原文进行增减加工;不可对原文进行增减加工;诗体必须译成散文体;诗体必须译成诗体。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摘要翻译中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的策略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互相补充的翻译方法,译者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本文用实例阐述了它们在翻译过程中相辅相成,并用互补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翻译归化异化辩证统一引言近年来,国内的外语类学刊发表了不少有关归化和异化的文章,这些文章努力将西方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理论中关于归化和异化的讨论运用于翻译理论和实践之中,有的文章从文化的角度对意译和直译作出概括,还有的文章运用关联理论来寻求归化和异化的最佳关联点,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拓宽了归化和异化的研究。

本文认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对抗性概念,而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归化能很好地传达原语寓意和精神,异化能很好地保留原语文化和形象,二者各具特色,各有用途。

本文就英汉翻译中的归化法和异化法进行粗略探讨,旨在说明英汉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的,译者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两种处理方法,根据具体语境把握分寸,灵活运用。

二、归化和异化理论归化和异化是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提出来的。

归化和异化可以视为意译和直译概念的延伸,是两种相异的翻译策略。

归化论认为翻译应该遵循“何处去”的原则,采取认同目的语文化的策略。

异化论强调“何处来”,认为翻译就是传播陌生的文化,因此在翻译的作品中应有原语文化的风格。

归化追求最大程度的等效,而异化则追求最大程度的等值。

因此,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具有不同的社会语用价值和文化构形特征。

1、归化翻译所谓归化翻译就是改变原文的诸多特征,以读者习惯的思维方式表达原文的内容,让作者向译文读者靠近,意在用流畅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传统的情调”取悦译文读者。

归化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美国交际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他提出了动态对等、功能对等和其他一些翻译理论。

从语用角度谈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从语用角度谈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从语用角度谈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作者:武清宇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第12期摘要对于归化和异化2种翻译方法的争论一直伴随着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持续着。

从语用角度探讨翻译实践中归化和异化的关系,适度归化可以使译文流畅易懂,更贴近读者;适度异化可以消除2种语言文化之间的某些差异,使读者增加对源语国文化的了解,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关键词语用;翻译;归化;异化中图分类号:G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9)12-0058-02Study of Foreignizing and Domesticating in Transl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Wu QingyuAbstract Foreignizing method and domesticating method, the two translation strategies, have been debated for a long tim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two methods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Appropriate domesticating can make the translation fluent and easy to understand. Appropriate foreignizing can remove the gaps in some turns of expressi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cultures, so as to increase read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rce cul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methods is dialectical unity.Key words pragmatics;translation;domesticating;foreignizingAuthor’s address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 Taian, Shangdong 271016目前,国内翻译界对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关系问题争论颇多,许多学者从文学翻译角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翻译实践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翻译实践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翻译实践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异化和归化是翻译实践中常用的策略,用来处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
间的文化差异。

异化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留原文中的文化特色和表现形式,
不过度适应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规范。

通过异化策略,译者试图呈现源语言
文化的特点和风格,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的独特韵味。

这种策略常见
于翻译文学作品,例如保留原文的地名、人名、习俗等。

但是,过度使用
异化策略可能导致目标语言读者难以理解或感受到源语言文化的真实性。

归化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的表达方式适应目标语言的习惯
和规范。

通过归化策略,译者试图让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翻译文本,以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

这种策略常见于商务翻译、科技翻译等领域,目的是使翻译结果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习惯和口味。

然而,过度使用归
化策略可能导致原文的独特之处和文化内涵丧失。

在实践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异化和归化策略。

在保证
准确传达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应适当考虑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及文
化差异对翻译结果的影响。

同时,译者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跨文
化交际能力,以便更好地处理异化与归化之间的平衡关系。

文化交流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文化交流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文化交流翻译的归化与异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文化交流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现象,分析两者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影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作为沟通的桥梁,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与交流。

因此,如何在保持原文文化特色的让译文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的两种基本策略,它们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具有不同的特点。

归化策略强调译文应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习惯,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而异化策略则强调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以展现原文的异域风情。

这两种策略在文化交流翻译中各有优劣,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本文首先将对归化与异化策略的定义、特点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然后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这两种策略在文化交流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效果。

本文将对归化与异化策略在文化交流翻译中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翻译实践和文化交流有所启示。

二、归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顾名思义,是指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倾向于采用目标语读者所熟悉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使得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

这种翻译策略的核心目的是减少译文中的异质性,使得译文更加流畅、自然,易于被目标语读者接受和理解。

在归化翻译中,翻译者会尽可能地使用目标语中的对等词或表达方式来替代原文中的异域元素,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理解障碍。

这样做的好处是,目标语读者在阅读译文时,不会感到过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而是能够顺畅地理解并接受译文所传达的信息。

然而,归化翻译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翻译者过于追求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性,可能会导致原文中的某些文化特色或异域风情在译文中被淡化或丢失。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译文的文化传播功能,使得原文中的文化价值在译文中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

因此,在使用归化翻译策略时,翻译者需要把握好度,既要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又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文中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价值。

论翻译目的论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应用

论翻译目的论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应用

论翻译目的论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应用
在翻译领域中,归化和异化是两种常用的翻译策略,用于处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结构差异。

归化是指将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和语法结构调整到目标语言中,使得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异化则是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和语法结构,使得译文更贴近源语言的原貌。

在翻译目的论中,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应用取决于翻译目的和读者群体。

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使译文更容易被目标语言读者理解和接受,那么归化策略可能更为适用。

通过归化,翻译可以将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和语法结构转化为目标语言读者熟悉的形式,使得译文更易于阅读和理解。

例如,将源语言的特定习语或文化隐喻转化为目标语言中相应的习语或文化隐喻,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译文。

然而,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适合使用归化策略。

在某些情况下,翻译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保留源语言的独特风格和文化背景,或是为了满足特定读者群体的需求。

这时,异化策略可能更为合适。

通过异化,翻译可以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和语法结构,使得译文更贴近源语言的原貌。

例如,诗歌、文学作品等文化载体通常需要保留原作的特色和风格,这时候采用异化策略可以更好地传达原作的美感和情感。

总之,归化和异化是翻译过程中常用的策略。

在实际应用中,翻译者
需要根据翻译目的和读者群体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策略。

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都需要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和文化素养,以确保译文在传达信息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持源语言的原始意义和风味。

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

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

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一、引言归化翻译(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与异化翻译(foreignizing translation)是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在1995年所著的《译者的隐身》(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根据韦努蒂的界定,归化翻译是译者为了制造出透明、通顺的译文而将异域文本中的“陌生性”降低到最低程度的翻译策略。

而异化翻译是译者为了故意对目的语文化的规范进行冲击而保留原作中一些“陌生性”的翻译策略。

可见,归化翻译主要是遵循目的语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翻译时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将读者立于核心地位,充分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信息接受心理与接受习惯。

尤金·奈达(E u g e n e A Nida)是推崇归化翻译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翻译即是交流,这个过程要看人们在听、说、读译文时所获得的是什么。

判断一个译本的效用不宜拘于相应的词汇意义、语法类别和修辞手段的对比,重要的是考察接受者正确理解和欣赏译语文本的程度。

”奈达认为成功的翻译就是要使译语读者产生与源语读者类似的反应。

而归化翻译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避免文化冲突,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异化翻译的前提是:认为文化是有差异的。

主张异化的译者,不仅可以在译文的表达手段上异化,而且会选择对目的语中的外国文学规范提出挑战的外国文本来翻译。

劳伦斯·韦努蒂本人就是异化翻译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反翻译”的概念。

这种翻译刻意在目的语的文本中, 在风格和其它方面突出原文之“异”。

劳伦斯·韦努蒂公开声言:“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翻译理论和实践,以抵御目的语文化占指导地位的趋势,从而突出文本在语言和文化这两方面的差异。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当前翻译界近年来争论的热门话题,本文将从跨文化翻译的角度对这两种翻译策略做一对比,并探讨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分析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及其运用。

我们将对归化和异化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两者在文化翻译中的具体表现。

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揭示归化和异化策略在实际文化翻译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文化翻译中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和应用这两种策略。

我们将总结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价值,强调在跨文化交流中,应根据具体语境和翻译目的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策略,以实现有效的文化传播和交流。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为文化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推动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二、归化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翻译手段,主张在翻译过程中以目标语言的文化为归宿,尽量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传统,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归化翻译强调译文的自然流畅,减少源语言文化的陌生感,从而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在归化翻译策略的指导下,译者会倾向于使用目标语言中的常见表达方式和文化元素,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融入译文所传达的情境。

这种策略注重译文与目标语言文化的融合,旨在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

归化翻译策略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使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

同时,归化翻译还有助于传播目标语言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然而,过度使用归化翻译策略可能导致源语言文化的某些独特元素丢失,使译文失去原有的文化色彩。

在实施归化翻译策略时,译者需要谨慎处理源语言文化元素与目标语言文化元素之间的关系,确保在保留源语言文化特色的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

这要求译者具备较高的跨文化意识和语言处理能力,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源语言文化元素与目标语言文化的有效融合。

归化翻译策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翻译手段,有助于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然而,译者在运用这一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源语言文化元素的保留和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实现源语言文化元素与目标语言文化的有效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St^butions in cⅢdc oils and sourcc mcks丘Dm t11e Son出de C卸_Ip“het998
151李素梅等.低热油、烃源岩中舍氯化舍物分布规律及其地球化学
值得一提的是.图2一图4中作为各自的横坐标比值中的二甲基咔 意叉.地球化学,2fH)2,31(1)
际性及目标语文本的对象~译文读者, “强调最近似的自然对等
物”,即泽语文本应在交际功能上与原语文本实现等值.可以不考虑 原语语言表达形式等蹦素.尽可能保证目标语读者产生与原语读者基 本相同的反应…。归化翻泽法以泽文读者为出发点,使泽文读者更容 易接受译文。例如,下列英语短语的翻译:make a mountain out ofa molehj】】(小题大作),曲l tbe Gordian knol(快刀斩乱麻J.gj】d妞Ⅲy (画蛇添足),puttl蛇c10ck back(开倒车)。又如:①wben you said 岫t whaI he cbieny l解ks is selfI-disciplim,y叽hit me IIail fight∞tIle
特点正好相反,多借助语义搭配反映种种关系。基于以上原因,采取 归化法来处理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某些表达或意象有其必要性。
(2)归化的相对性。在原语向目标语转换过程中.归化在合适 的情况下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是泽者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明白. 这种翻泽方法也是相对的.不是任何地方都需要这种方法,要避免过 度归化.否则会造成文化失真.同时还会出现语言表达失真.甚至失 去交际功能。提倡归化,不是提倡过度归化.而是提倡适度的归化; 反对归化.不是反对适时适度的归化.而是反对无视原作者语言表达
18l玛合甫拉提-吾不力哈斯禾,艾海提·沙力。阿不都艾尼.乙醇 琉酸铵一邻二氟菲体系萃取光度法测定铁的研究Ⅱ1.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6。25(4):15
开它”l。 上面翻译中采取了归化法。以译语中富有文化色彩或内涵的意象
来代替原语中特有的意象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使用了不同的词 语或意象来表达或反映相同或类似的观念或事物~为了准确地再现原 文的精神实质.使泽文生动、流畅、地道,改变原语的用词不仅是必 然的,而且是可能的。同时,我们使用了泽语即汉语中的成语.这种 翻泽方法适应了译语读者的要求,是他们能够更明确地理解译者所传 达的意义。
风格、无视异国文化等因素的过度归化。
2异化翻译法
异化翻译法的倡导者也是其提出者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
蒂。二十世纪后期.韦努蒂在T瑚sla【c—s Invisibility一书中明确提出
并倡导异化翻译法他认为,我们依靠翻译作品来理解原语文化,闲 此我们对这种文化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作品所传达的文化 信息.译者应忠实地传达原文所要表达的信息。他认为.归化翻译方 法存在种种弊端.对异域文化的传播形成障碍,使翻译的文化传播功 能消失.改变了原作者的语言表达风格.并将目标语文化强加给了原
1归化翻译法
归化翻泽法是把原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或意象用目的语中相 应的词语或意象体现出来。由于不同文化风俗爿惯、宗教、历史、地 域的差异.不同语言往往使用不同的意象来表达或反映相同或类似的 观念或事物。从交流功能角度来看,在一种文化中有效的交流方式在 另一种文化中并不一定同佯有效,另外.读者对于译文内容与形式的 理解,在很大程度£都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有重要的关系。也就是 说.泽文读者试图根据已有的文化知识来理解泽文的信息,陶此我们 有必要采取归化翻泽法。归化翻译的代表人物是美困著名的翻泽理论 家尤金奈达(Eugen Nida)。奈达提倡归化.注重翻译目的、翻译交
化色彩或内涵的词语来描述原语文化背景下的意象或词语。译文中虽 然使用了不同于汉语常用表达方式的词语或意象来表达或反映某一观 念或事物。但原语中所描写的文化或表达的意思用原语的用词或意象 翻译出来.既能够为译文读者所理解接受,又为译文渎者提供了学习 原语文化和思维的机会,使译文更加准确。
(1)异化的必要性。语言在交际过程中作为载体传播异国文 化,折射出浓厚的文化色彩.闪此翻泽并不是简单地借助字典与语法 知识将一种语言符号的意义移植到另一种语言符号中。德国翻译理论 家Ha|ls J.Vemecr曾说: “翻译不是从一种语言的i;司句到另一种语言 的解码译码.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行为方式:译者将原语文本的信息 在新的、改变了功能、文化、语言的条件下复制.同时尽可能地保留 原语的形式”“。。当今.文化差异与翻译相关性日显突出,异化翻泽 法极大地影响着原语在目标语文化环境中文化的预期功能。因此,异 化在原语向目标语转换过程中有其必要性。
c∞stitu把tIle chief delight of山e ma【emaI part of the spectatorS. 译文:这个很有希望的年轻人就扮成极其讨人喜欢的插着翅膀的
爱神丘比特。 ②unless youtlave柚ace upyo叫sleevc,weaI.edished.
译文:除非你袖中藏有王牌,否则我们是输定了51。 上面翻译中采取了异化法.在泽语中仍然采用原语中具有特有文
walerl00(遇见某人的滑铁卢),撇甜to tbe teeth(武装到牙
齿)。NoaIl’s Ark(诺亚方舟),Barking dogs do not bite.(吠犬不 咬人),AllmadSleadtoRonK.(条条道路通罗马)。又如:
①Ⅲs hopcful young pe体∞蝴red into So pleaSing a Cll删嬲to
(2)异化的相对性。异化在翻译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提 倡异化.不是提倡过度的异化。而是提倡相对适度的异化,就是既要 考虑原语表达风格和异国文化因素.也要考虑翻译的交际目的和译文 读者的可接受性。反对不顾泽语表达爿惯、不顾读者的(转19页)
万方数据
4结论
对比吐哈盆地不同沉积环境烃源岩中的地球化学参数,发现除了 生物标志物参数的差异外,咔唑类化合物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尤其 是l,7一,1,“二甲基咔唑,2,4-陀,3一二甲基咔唑.1≯-,1.4-二甲基咔 唑等参数均有明显差异.如2,4-,2,3_二甲基咔唑比值,沼泽相沉积 环境下该值均小于2.大部分位于1.s左右,而湖相沉积环境下该值均 大于2(表2)。可以看出,不f司类型沉积环境下烃源岩中含氮化合物 的相对分布存在着差异,认识到烃源岩中含氮化合物的分布中沉积环 境所造成的差异性对研究不同地质背景下原油的运移作用具有重要的 意义。
语作者…’,支持异化翻泽的学者认为:翻译应在文化信息的交流中起 到桥梁的作用.让读者理解异国文化.来丰富本民族的文化和语言表 达特别是在涉及民俗、成语、谚语、神活、历史人物或事件、特殊 典籍制度等方面的内容时,更要突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性和地域 性。现代英语和汉语中外来语和表达方式的不断增加和改进就是异化 翻译方法的最好体现。例如,下列英语短语的翻译:meet 0lle’s
笔者发现除了沉积环境对其比值的差异性之外,两者均存在着一定的
及其成因Ⅱl地质学报,2006.2(80)
线形关系。
作者简介陈鹤(1984一),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地球化
………………………………………………………… 学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w)9·04·02)
(接22页)141蔡亚岐,揭念芹.对氨基酚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铁U1.分析 化学U1.2000.28(6)753—755
Ilitrogen compounds in petr01cum duri“g mil即don—De^v3don of migHtion
related geoch帅ical arame忙n『^1In:Rbin J M,England w^,eds’nle Geochem沁ry of Reservoirslcl , Gcological society Special
f5l余萍,高俊杰,张东等.Fc(II)一5一BrPAD^P一徽乳液析相液 一液萃取光度法测定铁的研究卟冶金分析,2∞5.2:3
16l范哲锋.孙树志,温建玲等.聚乙二醇一硫酸铵一邻二氮菲体系萃 取光度法测定铁的研究Ⅱl化学世界,2001,(6):29卜292
f71张振新.邓兄政,宗伟等聚乙二醇一钍试卉】一硫酸钠体系中非有 杌溶刺萃取光度法测定铁Ⅱl光谱实验室,1998.15(5):75—77
唑均可以看做作为纵坐标比值中的甲基咔唑在相应位置甲基化的产
161李素梅,王铁冠,张爱云。等.原油中吭咯美化合物的地球化学
物.如图2中l,7一二甲基咔唑可以看作2一甲基咔唑在8号位甲基化的产
特征及其意叉UI沉积学报,1999,7(2)
物,而l,6-二甲基咔唑可以看作3一甲基咔唑在8号位甲基化的产物,
17l段毅.吴保祥,张辉,等.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1)归化的必要性。由于历史和文化等闪素的影响.不同语言 在表达形式上存有差异.但交际功能可以是一致的.载送的信息可以 是等值的,语青是文化的载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确有一 些文化特征是某一文化所独有的,在另一文化中很难找到类似的或是 对应的表达方式,,就英汉两种语言而青,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浏汇有形态变化,常肿替代、省略和变换表达方法避免重复.不 讲究用词的均衡和对偶;汉语则从词、旬到段落在表达上与英语表达
参考文献
lI}Li M。Lafc盯S R,S∞d山n D。Biory M.F鞠c60nadon ofpyrrok
咔唑类化合物的相对分布也存在着差异.图2是2一甲基咔唑,3一甲 基咔唑的比值与l,7一,l'扣二甲基咔唑的比值关系图,较好的反映了 不同沉积环境下烃源岩中咔唑类化合物之间的差异性,沼泽相沉积环
PIlbhcadon,1995,(86)
境下2一甲基咔唑,3一甲基咔唑和l,7一,l,6-二甲基咔唑比值均小于l,而
湖相沉积环境下两者均大于I,这说明不同沉积环境下咔唑类化合物
的分布存在着差异(图3和图他反映了这一点)。除差异性之外,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