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 练习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 练习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一、1-5 AAAAC 6-10 ACDDB二、1-5 ABC ABCD AB AB ACD三、1. 地面线设计线 2. 各断面上的填挖拆迁界线3. 积距法坐标法4. 技术标准指标5. 官马大道大路小路6. 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错车视距7. 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8. 铁路、水运、公路、民航和管道9. 土石方工程小水文地质情况好10.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四、1.解、i1=0.05(1分) i2=-0.04w=i2-i1=-0.09 是凸曲线L=Rw=2000*0.09=180 T=L/2=90 E=T*T/(2R)=2.03竖曲线的起点里程桩号=K5+030-90=K4+940竖曲线的起点高程=427.68-90*0.05=423.18K5+000处x=60 h=x*x/(2R)=0.9设计高程=426.18-0.9=425.28K5+100处x=160 h=x*x/(2R)=6.40设计高程=431.18-6.4=424.782.五、1. 曲线型定线方法的定线步骤:(1)参照导向线或控制点,徒手画出线形顺适、平缓并与地形相适应的概略线位。

(2)用直尺或不同半径的圆曲线弯尺拟合徒手线位,形成一条由圆弧和直线组成的具有错位(即设缓和曲线后圆曲线的内移值)的间断线形。

(3)在圆弧和直线上各采集两点坐标固定位置,通过试定或试算,用合适的缓和曲线将它们顺滑连接,形成连续的平面线形。

2.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1)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任何使驾驶员感到茫然、迷惑和判断失误的线形,必须尽力避免。

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视线,是衡量平、纵线形组合优劣的最基本问题。

(2)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

它不仅影响线形的平顺性,面且与工程费用相关。

对纵面线形反复起伏,在平面上采用高标准的线形是无意义的,反之亦然。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行车安全和路面排水。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及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及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一、填空题1、道路勘测设计程序中三阶段设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设计阶段。

2、汽车的行驶条件有两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论上确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时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横断面在曲线段需要加宽,试举出三种平曲线加宽的过渡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岭区选线主要有三种布局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经验认为,使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时,回旋线参数A和圆曲线半径R保持如下关系______________,便可得到视觉上协调而又舒顺的线形。

7、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制度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道路所处地区和构造特点,城市道路雨水排除系统的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我国的公路按使用任务、功能和所适应的交通量水平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四级公路。

9、平面线型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竖曲线最小半径的限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满足视距要求。

11、汽车由直线到圆曲线过渡过程中其行驶轨迹为_____________。

12、我国测量坐标系统通常有三种,即、、。

13、路基边坡的坡度,习惯上用边坡的与的比值来表示。

道路勘测设计-刘文生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刘文生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现代交通由哪几种运输方式组成?各有什么特点?5种交通运输方式,航空、水路、铁路、道路、管道。

航空:速度快、成本高,易受天气影响,安全性好水运:运量大、成本低,运速慢,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五种中货物周转量第一)铁路:运量大,迅速,转运多,属于线性运输。

公路: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其主导作用。

管道:目前只能用于液态,气态及散装粉状材料的运输,埋在地下,不易受外界影响。

2.如何划分公路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5个等级,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高速公路)15000辆以上连接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点工矿场区,港口或机场,专供汽车分道行驶(一级公路)5000-15000辆(二级公路)2000-6000辆(三级公路)2000辆以下双车道或400辆以下的单车道(四级公路)3.如何确定某公路的等级?一条较长的公路是否可以有不同的等级?在同一地形围,一条公路可根据交通量等情况分段采取不同的等级,但相邻设计路段的计算行车速度之差不宜超过20km/h。

4.道路红线及其规划容是什么?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的分界控制线,其规划的容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绿化带、路肩、护坡(公路)、排水沟(公路)等5.简述道路勘测设计的任务。

研究汽车行驶与道路各个几何元素的关系,以保证在设计速度,预测交通量以及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下,行车安全,经济,舒适。

5.简述道路勘测设计的原则。

安全,迅速,经济,舒适。

5.简述道路勘测设计的程序。

道路勘测设计的工作是依据设计任务书进行的,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程序是:确定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设计阶段划分(一阶段测设,两阶段测设,三阶段测设),建设期限和投资估算,施工图及设计文件的编制。

6.道路勘测设计的控制要素是?设计车辆,设计速度,设计交通量等。

第二章1.汽车行驶性能指哪些?其对路线的要求有哪些?(P24-25)汽车行驶阻力有哪些?(P29-31)1.动力性能2.制动性3.行驶稳定性4.操纵稳定性5.燃油经济性6.通过性7.行驶平顺性1.保证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稳定性2.尽可能地提高车速 3.保证道路上的行车连续4.尽量满足行车舒适道路阻力 惯性阻力 空气阻力2.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受哪些阻力?影响阻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空气阻力 与空气密度、汽车与空气相对速度、推力与车轮总重之比、路面、速度、轮胎、道路纵坡度等因素有关3.汽车行驶的两个条件是什么?1、运动方程:行驶条件:必须具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 T ≥ R;充分条件是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4.汽车行驶中滚动阻力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弹性轮胎在硬路面上滚动时产生弹性迟滞损失,从而使地面对轮胎的反作用力相对于法线向前移动了一个距离a ,产生滚动阻力偶矩。

道路勘测习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习题及答案

思考题简述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我国公路分为哪几个等级?公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公路勘测设计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简述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区别?1。

我国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等级.答案: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2.各级公路中所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_________交通量。

答案:设计年限末的设计交通量3.公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设计车辆设计速度交通量4。

公路的平、纵、横三方面应进行综合设计,做到平面________、纵坡________、横面________。

答案:顺适均衡经济5。

交通量是指在_________内通过道路上_________的车辆总数。

答案:单位时间内、某一断面6。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_____、____、______、航空及管道等。

答案:公路铁路水运7.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

答案: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8.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___________的基本依据。

9.设计速度与行车速度是不同的,行车速度是指汽车在公路上的__________行驶速度。

答案:实际10.高速公路和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____20年____预测;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_____15年___预测;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规定,公路勘测设计根据项目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繁简程度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作业参考答案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 设计车速(P12)2. 交通量、设计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P13)3. 道路红线(P19)4. 通行能力(P15)5. 平均纵坡、合成坡度(P73)6. 平原地形、微丘地形、山岭地形、重丘地形(P146)7. 工程可行性研究(P8)8. 行车视距、停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会车视距(P122)9. 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P97)10. 纸上定线(P182)11. 方向岛、分隔岛、中心岛、安全岛(P216)二. 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 道路勘测设计中的三阶段设计包括有以下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P9)2. 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包括 横向倾覆 和 横向滑移。

(P39)3. 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包括 纵向倾覆 和 纵向滑移。

(P38)4. 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主要有 制动效能 、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三个方面。

(P42)5. 在公式T aG G ξλ=中,ξ称为 海拔系数,λ称 动力因素D 的海拔荷载修正系数。

(P34) 6. 弯道行驶时的横向力的存在,对行车产生以下几种不利影响: 危机行车安全、 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 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 旅行不舒适。

(P50)7. 按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快速路 、 主干路 、 次干路 、 支路 。

(P7)8. 就公路设计年限而言,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年,二级公路年,三、四级公路 年,四级公路可据实际情况适当缩短。

(P7)9.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上的路缘石的作用主要有 导向 、 连接 和 便于排水。

(P107)10. 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有以下六种主要类型: 基本型 、 S 型、 卵型、 凸型、 C 型、 复合型 。

(P61)11. 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对于有中央分隔带的公路是指 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是指 路基边缘标高 ;在设有超高加宽路段为 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 。

公路勘测设计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公路勘测设计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第 3 章一、填空题1 .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 _____ ;另一条是 _____ 。

2 .纵断面设计就是根据汽车的 _____ 、 _____ 、 _____ 和 _____ ,以及当地气候、地形、地物、地质、水文、土质条件、排水要求、工程量等来研究这条空间线形的纵坡布置。

3 .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 _____ 和 _____ 组成的。

4 .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 _____ 和 _____ 之比的百分数来量度的,即 i= 和 h/l (%)。

5 .理想的纵坡应当 _____ 平缓,各种车辆都能最大限度地以接近 _____ 速度行驶。

6 .最大纵坡的确定主要根据汽车的 _____ 、 _____ 、 _____ ,并要保证 _____ 。

7 .最小坡长通常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 _____ 的行程来作规定。

8 .设置爬坡车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 _____ ,以免影响 _____ 的车辆行驶。

9 .纵断面线型的布置包括 _____ 的控制, _____ 和 _____ 的决定。

10 .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指的是 _____ 的设计标高。

11 .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 _____ ,两转坡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 _____ 。

12 .调整纵坡线的方法有抬高、降低、 _____ 、 _____ 纵坡线和 _____ 、 _____ 纵坡度等。

13 .凸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半径主要根据 _____ 和 _____ 来选取其中较大者。

14 .凹形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半径主要根据 _____ 和 _____ 来选取其中较大者。

15 .纵断面设计图反映路线所经中心 _____ 和 _____ 之间的关系。

16 .竖曲线范围内的设计标高必须改正,按公式 h= l 2 /2R 只计算, l 代表距 _____ 的距离,竖曲线上任一点 l 值在转坡点前从竖曲线 _____ 标起,在转坡点后从竖曲线 _____ 标起。

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课后答案(最全的版本)-第三版

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课后答案(最全的版本)-第三版
x=40433.528+30.165=40463.693
y=91250.097+148.403=91398.500
HY(YH)坐标:
HY坐标:
同理,YH坐标:
QZ:
x=Rsinm#43;19.988=118.684
y=R(1-cosm)+p=37.487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汽车行驶特性
2.1已知某条道路的滚动阻力系数为0.015,如果东风EQ-140型载重汽车装载90%时,挂IV档以30km/h的速度等速行驶,试求(1)H=0,(2)H=1500m海拔高度上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
解:
f=0.015,G/G′=1/0.9,负荷率取为:U=90%,则
海拔0m时,海拔系数=1.0,=(G/G′)=1.111
解答:(1)ω=i2-i1=5%-0.8%=4.2%,凹曲线
(2)竖曲线要素L=R⋅ω=5000×4.2%=210.00 m T=L/2=105.00 m E=T2/2R=1.10 m
(3)设计高程
竖曲线起点桩号:K25+460-T=K25+355.00
设计高程:780.72-105×0.8%=779.88 m K25+400:
解;
由 ,
(1)
(2)
2.4设某条道路规定的最大纵坡为5%,当汽车以80km/h的车速在半径为250m、超高横坡度为8%的平曲线上行驶时,求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度。
解:
imax=5%,V=80km/h,R=250 m,ih=8%,则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平面线形设计
3.1某山岭区二级公路,已知起点、JD1、JD2的坐标分别为(40961.914,91066.103)、(40433.528,91250.097)、(40547.416,91870.392),并设JD1的R=150m,Ls=40m,起点桩号为K12+234.567。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一、单选题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A )。

A。

年平均日交通量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2、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3、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 B )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A。

外侧路肩边缘B。

外侧路面边缘C。

路面中心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进行。

A. 外侧B。

内侧 C 。

两侧同时5、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 )。

A 。

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 。

超车视距6、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A. 内边轴旋转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7、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B )。

A。

3% B。

2%C.非定值8、汽车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C )。

A。

二次抛物线 B. 高次抛物线 C.回旋曲线9、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C )。

A. 路基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C。

路基边缘标高10、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 A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B. 加速度、行车时间和离心力C。

加速度、行车时间和视距1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B )行驶.A。

加速 B. 等速C。

减速 D. 无法确定12、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A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B. 土石方填挖平衡C。

最小纵坡和坡长13、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A )。

A. 经济运距B.平均运距C。

超运运距14、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B ).A。

1:100 B。

1:200 C. 1:50015、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C )。

A.穿过城镇B。

离开城镇 C.靠近城镇16、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C )来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一、单选题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A )。

A. 年平均日交通量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交通量2、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3、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 B )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B.外侧路面边缘C.路面中心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进行。

A. 外侧B. 内侧 C .两侧同时5、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 )。

A .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6、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B.外边轴旋转C. 中轴旋转7、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B )。

A. 3%B. 2%C.非定值8、汽车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C )。

A. 二次抛物线B. 高次抛物线C.回旋曲线9、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C )。

A. 路基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C.路基边缘标高10、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 A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B. 加速度、行车时间和离心力C.加速度、行车时间和视距1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B )行驶。

A. 加速B. 等速C. 减速D. 无法确定12、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A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B. 土石方填挖平衡C. 最小纵坡和坡长13、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A )。

A. 经济运距B.平均运距C. 超运运距14、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B )。

A. 1:100B. 1:200C. 1:50015、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C )。

A.穿过城镇B.离开城镇C.靠近城镇16、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C )来确定。

A.曲线长B.切线长C.外距17、详细测量结束后需要编制(B )。

A. 竣工决算B. 施工图预算C. 设计概算18、某段路线起点桩号为K1+380,终点桩号为K27+,中间有两处断链,一处长链,一处短链,则该路线总长( A )。

m m m19、当平曲线半径小于( B )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

A. 一般最小半径B.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C. 极限最小半径20、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 C )。

A.平面、纵面综合设计成果B.纵、横面综合设计成果C.平、横、纵综合设计成果21、各级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C )。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C. 预测的设计年限末交通量22、横向力系数的含义是( A )。

A. 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B. 横向力和竖向力的比值C.横向力和垂向力的比值23、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B)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B.外侧路面边缘C.路面中心2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B)进行。

A. 外侧B. 内侧 C .两侧同时25、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 )。

A .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26、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 A )。

A. 1:1: 1 :2:1 C. 1:2:327、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C )。

A. 路基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C.路基边缘标高28、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 C )。

A.切线长B. 切曲差C. 曲线长29、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A )。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B. 土石方填挖平衡C. 最小纵坡和坡长30、公路纵断面设计时,竖曲线一般采用( A )。

A. 二次抛物线B. 高次抛物线C. 回旋曲线31、路基土石方的体积数量(C )。

A. 应扣除桥涵,挡土墙的体积B.不扣除桥涵体积,但应扣除挡土墙的体积C. 应扣除大、中桥及隧道所占路线长度的体积32、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B)。

A. 1:100B. 1:200C. 1:50033、纸上定线中横断面的控制,主要为了控制( B )。

A. 路基设计标高 B .经济点最佳位置 C. 路线的纵坡度34、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 B )来确定。

A. 曲线长B.切线长C.外距35、按照平均纵坡在等高线上所截取的长度的各个连线为( B )。

A. 自由型路线 B .均坡线 C. 导向线36、定线测量阶段,测角是观测路线(B)。

A. 左角B. 右角C . 转角37、初步测量结束后需要编制(C)。

A. 竣工决算B. 施工图预算C. 设计概算38、匝道是用来连接( C )的通道。

A.十字平面交叉B.分离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C. 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39、当平曲线半径小于( B )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

A. 一般最小半径B.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C. 极限最小半径40、丘陵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C)式。

A.填方B.挖方C.半填半挖4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 C )的要求。

A 行车视距B 超车视距C 停车视距D 会车视距42、竖曲线线形采用的是(b)。

A 回旋线B 抛物线C 圆曲线D 螺旋线43、当路线受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时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可考虑采用( B )。

A 回头展线B 螺旋展线C 自然展线D 高次抛物线44、当平曲线半径小于( D )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

A 250mB 一般最小半径C 极限最小半径D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45、在积雪、严寒地区,各级公路的合成坡度应不大于( C )。

A 6%B 7%C 8%D %46、公路弯道上设置超高的目的主要是( A )。

A 克服离心力B 路面排水C 美观D 便于施工47、新建公路及以路肩边缘为设计高程的改建公路,设置超高的旋转方式应为( B )。

A 绕路肩内边缘旋转B 绕路面内边缘旋转C 绕路基内边缘旋转D 绕路面中线旋转48、公路中间带的作用主要是( B )。

A 美观B 分隔行车道C 行车方便D 提高舒适性49、平面交叉口的计算行车速度降低的差值不应大于( C )。

A 10km/hB 15 km/hC 20 km/hD 30 km/h50、路基设计表是( D )。

A 汇集了平面设计成果B 汇集了纵断面设计成果C 汇集了横断面设计成果D 汇集了平、横、纵综合设计成果51、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 C )的法向距离。

A 路中线B 路面内边缘线C行车轨迹线D路基内边缘线52、设计速度是决定公路(D)的基本要素。

A 平面线形B 纵面线形 C横面线形D几何线形53、纵断面设计时,力求纵坡平缓,陡坡宜短,主要是为了(A )。

A 汽车保持高速行驶B 汽车获得较大的动力因数C 汽车制动D 以上全正确54、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行车速度( C )。

A 大于计算行车速度B 小于计算行车速度C 可以大于或小于计算行车速度D 必须等于计算行车速度55、越岭线中,过岭标高越低( B )。

A 路线越短B 路线越长C 平均坡度越小D 填方通过垭口56、丘陵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C )式。

A 填方B 挖方C 半填半挖D 挖大于填57、纸上定线是指在大比例尺一般为( C )地形图上确定公路中线。

A 1:1000B 1:5000C 1:500~1:2000D 1:5000~1:1000058、用GPS定位技术,可在测站之间不通视的情况下获得高精度(B )维坐标。

A 二B 三C 四D一59、《标准》对平均坡度的要求适合于( C )。

A 各种地形的路线B 三、四级公路路线C 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D 高原地区60、路基填方采用纵向调运或就近借土的分界距离是( A)。

A 免费运距 B.平均运距 C 经济运距 D 超运运距61、各级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C )。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C. 预测的设计年限末交通量62、横向力系数的含义是( A )。

A. 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B. 横向力和竖向力的比值C.横向力和垂向力的比值63、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 A )的路面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不动。

A. 路基未加宽时B. 路面未加宽时C. 路面加宽后64、双车道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C )。

A. 超车视距B. 停车视距 C .会车视距65、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 A )。

A.内边轴旋转B.中轴旋转C.外边轴旋转66、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 A )。

A. 1:1: 1 :2:1 C. 1:2:367、横净距是指视距至( B )的法向距离。

A. 路中线B.行车轨迹线C.路面内边缘线.68、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A )。

A.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B.两侧路面边缘标高C.两侧路面中线标高69、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 C )。

A.切线长B. 切曲差C. 曲线长70、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B )。

A.公路等级B.排水要求C.自然因素71、公路纵断面设计时,竖曲线一般采用( A )。

A. 二次抛物线B. 高次抛物线C. 回旋曲线72、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应小于( C )。

A. %B. %C. %73、路基土石方的体积数量( C )。

A. 应扣除桥涵,挡土墙的体积B.不扣除桥涵体积,但应扣除挡土墙的体积C. 应扣除大、中桥及隧道所占路线长度的体积74、护坡道的作用是( A )。

A. 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B.利于路基排水C. 属于路基防护工程范畴75、为在地形上某两控制点间确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的等高距为2m,比例尺为1:2000,拟定此段路线平均纵坡为4%,分规所张的开度应为( B )。

A. 3cm B.C.76、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 B )来确定。

A. 曲线长B.切线长 C.外距77、路线交点桩固定的地物点一般应选择( A )固定点作护桩。

A. 二个以上B. 三个以上C.四个以上78、匝道是用来连接( C )的通道。

A.十字平面交叉B.分离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C. 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79、不采用任何措施的平面交叉口上,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 B )车辆。

A. 直行B. 左转弯C. 右转弯80、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称为( A )。

A.分流点B.合流点C. 冲突点81、当平曲线半径小于 D 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

A 250mB 一般最小半径C 极限最小半径D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8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 C 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