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国家级一流本科护理学专业建设——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

国家级一流本科护理学专业建设——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丁亚萍崔焱[摘要]建设一流专业是培养一流人才的保障和做强一流本科教育的基础。
该文以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为例,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介绍一流专业建设的举措与成效,并提出持续改进的方向,以期为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育,护理,学士;课程;教学方法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first-class nursing specialty:taking Nanjing MedicalUniversity as an example/DING Ya-ping,CUI Yan[Abstract]It is the guarantee of the cultivating first-class talents and the foundation ofstrengthening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o construct the first-class major.This本文作者:丁亚萍article will take the nursing major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mainly introduce the measures and results of the first-class major construction including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teaching mode reform,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Then we put forward the direction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elated majors.[Key words]Education,Nursing,Baccalaureate;Curriculum;Teaching Methods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兀,是建设咼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⑴。
2020年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护理部分解读(最新实用版)

坚持医院的公益性,把社会效益放在
首位,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 坚持医院的公益性 ➢ 承担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的发现、鼓治、报告 ➢ 预防等任务 ➢ 现范医师处方行为,优先合理使用林本药物
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完成政府指
令性任务
➢ 加强医联体建设,实行分级诊疗 ➢ 对口支援下级医院和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 慢性病管理 ➢ 承担援疆援藏、健康扶贫、为下级医院培养卫 ➢ 生技术人员等政府指令性任务
●
没有任何一版的标准,比2020版 标准更重视信息化
第一部分 3节25条
前置要求
标准
101节448条
第二部分 74节240条
数据监测
第三部分 24节183条
现场评审
✧ 总体要求 ✧ 一、评审结果各等次总得分要求和第二部分得分要求由各省 (区、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确定 ✧ 二、第二部分分数在整个评审分数的权重占比不低于60% ✧ 三、评审结果判定为甲等的,第三部分得分不能低于90%;判定为乙等的,第三部分得分不能低于80%; 判定为丙等的,第三部分得分不能低于70%。
人员 配备
卫生技术人员数与开放床位数比 全院护士数与开放床位数比 病区护士人数与开放床位数比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数与开放床位数比
相关手术科室年手术人次占比 床位使用率 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重
运行 指标
科室 配置
急诊科 中医科 ICU 康复医学科 麻醉科 感染性疾病科
第二章 医疗服务能力与医院质量安全指标 医疗服务能力指标
第二章 与护理管理相关的重点内容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医疗安全风险防范 诊疗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 护理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 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服务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 检查检验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 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中医诊疗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
护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新入职护士轮转管理办法
新入职护士轮转手册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二)新入职护士轮转培训
培训对象:新入职护士完成岗前培训50个学时,考试合格,进入临床 者
第一阶段 岗前教育阶段: 2周-1个月, 包括基本理论 知识培训
第二阶段 强化实习阶段: 时间最少3个月, 包括临床实践 能力培训
第三阶段 基础培训阶段: 时间为12个月, 包括常见临床技 术培训
优势化发展 同质化管理
标准化建设 规范化运行
“三个院系”合一管理
郑大一附院-临床医学系 郑大一附院-医学检验系 郑大一附院-口腔医学院
“三个一流”中心建设(郑东院 区国)内一流的医疗中心
国内一流的保健中心 国内一流的交流中心
医院概况
河医院区(综合诊疗) 郑东院区(高端医疗)
惠济院区(脑血管病与康复)
护理学科建设内涵及意义
❖ 护理学科建设内涵
✻护理学科作为独立性一级学科,其学科建设思路与医学学科既有重叠,又 有不同 ✻新时代护理学科建设是一项学术性、政策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 性活动,需要有专门的评价机构与专业人员进行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主要包括六个要素
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
科学研究
临床实践能力考核
以个案和现场模拟护理的形式 ,抽取轮转过的临床科室常见 病种的3份护理病例(内科系 统、外科系统及其他科室各1 例)。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二)新入职护士轮转培训
为切实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和临床服务能力,参照《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 (国卫医发[2016]2号)
结合我院实际,制定《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入职护士轮转管理办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入职护士轮转手册》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11.23•【文号】国教督办函〔2020〕61号•【施行日期】2020.11.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督导正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实施方案》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0〕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学位授予单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发挥教育督导评估作用,引导学位授予单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规律,加快推进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广泛调研、科学论证,决定全面启动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重点对金融等30个专业学位类别开展评估。
现将《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实施方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20年11月23日附件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等文件要求,加强过程监督诊断、发挥督导评估作用,引导培养单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规律,加快推进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总结专业学位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此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为”方针,遵循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坚决克服“五唯”顽疾,以“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导向,引导培养单位进一步明确定位、发挥特色、内涵发展,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国家发展重大战略、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当前及未来人才重大需求,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目录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2)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2)第二章队伍建设 (2)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 (2)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 (3)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 (4)第六章中医护理 (5)第七章文化建设 (5)第八章治未病服务 (5)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 (6)第一章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 (6)第二章患者安全 (8)第三章医疗质量 (8)第四章药事管理 (15)第五章护理质量管理 (16)第六章医院管理 (16)第三部分党的建设 (17)第一章加强党的领导 (17)第二章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17)第三章反腐倡廉建设 (17)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一、中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五、积极采用中医药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能力和急危重症的抢救能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护理专业建设剖析

我省高职高专护理 人才相对不足
思变
加大特色培养
加快多样化培养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一)专业设置与定位----我校护理专业定位
三个满意
国际化
3~5年内 护理本科
护理专业定位准确,发展迅猛 逐步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专业
打造护理专业的“LV”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二)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就业为导向,岗位需求为依据 推进改革
课程建设方面
专科方向课程
手术室美容康复急救
精品课程
教学内容 动态调整
实践教学方面
早临床 多临床 反复临床
护理专业建设剖析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系 2014年6月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主要内容
1 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 2 课程建设与改革 3 教学基本条件
2
4 专业教学团队 5 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6 人才培养质量 7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践教学模式
同时建立四个 方向班课程模
建立工作室,深 度合作
定向实习--
块科学构建专
就业人才培养 体现实践性开放
业群
性职业性要求
Network Optimization Expert Team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促进中高职贯通与协 调发展
探索“对口升学”的 “1.5+1+0.5”个性化培养 模式 中高职贯通培养—— 省教育厅重点课题1项,主 编和参编了34部区域规划教 材和18部学习指导
2018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遵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深化高等学校本科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护理学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举办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会议精神,参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护理学专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以护理学本科教育为主要适用对象,针对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的基本情况提出要求。
本标准既适用于全国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也认同不同地区和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之间的差异,尊重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利。
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办学特色,根据本标准制定护理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可对本标准中的条目进行细化规定,但不得低于本标准的相关基本要求。
鼓励各高校高于本标准办学。
本标准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助产专业可以参照执行。
办学标准分为基本标准和发展标准两个层次。
基本标准是护理学本科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必须达到的标准。
各高校的本科护理学专业都必须据此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建立教育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
基本标准以“必须”这一词语表示。
发展标准是护理学本科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和应该力争达到的标准。
各高校的护理学本科专业应据此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护理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标准以“应当”这一词语表示。
2适用专业范围2.1专业类代码护理学类(1011)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护理学(101101)3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专业人才。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如下:3.1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目标(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护理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对其发展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已任的专业价值观。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教育计划

2、教学内容:在教学计划中,应注重选择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的教材和教学 内容。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要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 在护理学方面,要行业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3、教学方式:建议高校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 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积极引入现代化教育技术, 如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教育评价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教育结 果等进行全面或局部评价的过程。通过教育评价,可以了解教育活动的优劣得 失,为改进教育提供依据。同时,教育评价还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为教 育资源配置提供依据。在国内外,教育评价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我国,《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在全面调研和总结国内外护理学专 业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制定的。该标准明确了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为提高护理学类专业的教学质量提供 了重要保障。其中,教育评价是该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2、提升实践教学比例:《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进一步强化实践教 学的重要性,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适应能力。
3、优化考核与评价:《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进一步完善考核与评 价体系,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谢谢观看
一、背景和意义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在我国医疗事业快速发展,对护理人才需求 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该标准旨在规范护理学类专业的教学过程,提 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备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护理人才。
二、标准概述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护理学类专业的办学条件、课程设 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质量要求。该标准不仅对护 理学类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进行了规范,还强调了实践能 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具有自主学习和创新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健康保健需求。
4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办学标准
4.1宗旨与结果
4.1.1宗旨及目标
基本标准:
护理学院(系)必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依据社会对护理学专业的期望与区域发展的需要,明确办学宗旨及目标,包括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等。
3.1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目标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护理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对其发展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已任的专业价值观。
(2)关爱生命,尊重护理对象的价值观、文化习俗、个人信仰和权利,平等、博爱,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的健康服务的专业精神。
4.1.2宗旨及目标的确定
基本标准:
护理学院(系)必须通过各利益方的认真讨论确定办学宗旨及目标,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所属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批准,使全院(系)师生知晓。
[注释]
办学宗旨及目标可以包括本地区、本校的政策和特殊性问题。
利益方包括学校的领导、护理学院(系)的行政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学生、用人单位以及政府主管部门或学校的主办者。
(7)初步形成科学的质疑态度和批判反思精神,具有循证实践、勇于修正自己或他人错误的态度。
(8)在应用各种护理技术时应充分考虑护理对象及家属权益,对于不能胜任或不能安全处理的护理问题,应具有寻求上级护士帮助的意识。
(9)初步形成成本效益观念,具有利用-切可利用资源,以最低的医疗成本获取护理对象最佳健康水平的意识。
办学标准分为基本标准和发展标准两个层次。
基本标准是护理学本科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必须达到的标准。各高校的本科护理学专业都必须据此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建立教育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基本标准以“必须”这一词语表示。
发展标准是护理学本科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和应该力争达到的标准。各高校的护理学本科专业应据此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护理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标准以“应当”这一词语表示。
(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4)树立依法行护的法律观念,遵从医疗护理相关法规,自觉将专业行为纳人法律和伦理允许的范围内,具有运用相关法规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权益的意识。
(5)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合作的意识。
(6)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
(7)熟悉影响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其评估和干预方法。
(8)熟悉不同护理对象的基本心理需要及常见临床心理问题的评估和干预方法。
(9)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和临终关怀的和法规。
(11)了解我国传统医学的基础知识及护理的基本方法。
本标准以护理学本科教育为主要适用对象,针对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的基本情况提出要求。本标准既适用于全国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也认同不同地区和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之间的差异,尊重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利。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办学特色,根据本标准制定护理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可对本标准中的条目进行细化规定,但不得低于本标准的相关基本要求。鼓励各高校高于本标准办学。本标准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助产专业可以参照执行。
2适用专业范围
2.1专业类代码
护理学类(1011)
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护理学(101101)
3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专业人才。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如下:
(12)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3.3技能目标
(1)具有在护理专业实践中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2)具有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护理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及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3)掌握基础护理技术、急教护理技术、专科护理基本技术和具有配合实施常用诊疗技术的能力。
(4)具有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能力。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遵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深化高等学校本科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护理学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举办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会议精神,参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护理学专业》,制定本标准。
4.1.3资源配置
基本标准:
护理学院(系)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依法自主制订课程计划及实施方案,合理规划人员聘用和教育资源配置。应重视学科交叉与渗透对护理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努力加强与校内各学科间的合作,获得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和自然科学学科的学术支持。
4.1.4教育结果
(5)具有配合急危重症的抢救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的初步能力。
(6)具有从事社区护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环境中为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与其文化相一致的健康保健服务。
(7)具有初步运用批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的能力,以保证安全有效的专业实践。
(8)具有初步从事临床教学的能力。
(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获取和利用护理学专业信息,研究护理问题的基本技能。
3.2知识目标
(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2)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变化。
(4)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护理对象的护理知识。
(5)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知识。
(6)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临床用药及药品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