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中中医学的教学改革(一)
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

“ 课程 ”是高职高专 院校人才培养 工作水平评估指 标体系 中的 8项重要二级指标之一 。它既是指培养人才
的总体设计方案 , 同时也是指实现培养 目标的基本单元 ,
面提高 ,即职业技术 教育普通化趋势 。教育部在 《 关于 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 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中明确 规 定:高职高专毕业生要热 爱社会 主义祖 国,拥护党 的基
课程模式具有多样性、应变性及共适性;课程运行则具有 昂贵性、开放性及个性化。通过剖析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在制订或修订药学类专业
人才 培养 方 案时 , 自觉遵 循高 职教 育规 律 。 关 键词 :职 业技 术教 育 ;课程 特 点; 药学类 专 业;课 程 建设 与 改革 d i 036  ̄i n17 .792 1. .0 o:1.99 .s. 22 7.0 1 30 9 s 6 1 文 章编 号 : 17 .7 9 (0 1 1.000 622 7 2 1 )一302 —2
◎ 呷 照 ID教 现远O D UF SCC T A怎 A ̄ 代程 NO CN E
问卷 中可 获知,临床课程导学讲座 虽能使医学生们更好 地掌握临床医学课程 的学 习技 巧, 由于形势较为局 限, 但
不能满足 医学生们对 各临床专业 的求知欲 ;邀请的专家 均为本院各专业知名教授 ,无法拓 宽学生的视野 。 行 指导性学习的形式。
3 未来 的改进方 向 针对 临床 课程的优点和缺点 ,我 . 4 们对临床 导学 的方法进 行改革和创新 。对于 改革形式上 的局 限,可通过讲座 与综合性专家学术 论坛 交替组织 的 形式进行 ,更好地促进 学生与临床名家 的沟通 ;对 于更
有效地拓 宽学生 的视野 ,可通过邀请外校 、外院的专家
I 课 程 目标 的定 向性 和兼 容性 . 1
高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中医学专业12年版

高等职业学校中医学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名称中医学专业代码630103招生对象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学制与学历三年制,专科就业面向毕业后的职业主要面向城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医疗卫生单位等,从事中医临床诊疗、预防、保健及卫生行政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工作任务1.中医临床诊疗工作岗位群: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内、外、妇、儿等科的医务工作;2.预防保健工作岗位群:基层和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科以及治未病科从事中医预防保健工作;3.医务行政管理工作岗位群:基层和城镇社区医院行政管理工作;市、县卫生局卫生行政管理工作。
二、职业能力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2.珍爱生命,热爱中医学专业,传承中医理论精粹;具有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严谨、认真、求实、勤奋的作风;具有良好的医师道德和高度事业心与责任感,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3.具有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现代医学基本知识从事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医疗、预防、保健第一线岗位的工作能力和基本技能。
4.具有运用卫生法规和卫生管理知识从事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卫生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
5.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为接受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所需要的计算机与外语应用能力。
6.具有适应基层工作所需要的创业、创新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艰苦耐劳的毅力;能履行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专业培养目标为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行业培养具备中医基本理论体系和现代医学基本知识,具有运用理、法、方、药诊治疾病的应用能力以及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所培养的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中医专门人才。
(一)能力目标1.具备运用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以及现代医学基本知识诊治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中医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数字也许只是保 守的,因为他们对 药物 不 良反应下的定 义,不包括错误服药 ,过量用药 ,滥用药物和 治疗失败 所造 成的后果 。控制药物反应也意味着花 费更 多的钱 。 项美国研 究估计 ,治疗药物不 良反应 的总体 费用 ,每 年高达 4 0亿美元 。比如青霉素这一最常用 的抗生素,它 有 以下不 良反应 :①可引起过敏 、甚至死亡 。所 以用青 霉素之前 ,必须先做皮试 。② 降低人体免疫力 。青霉素 不但杀菌 ,还杀伤人体 的 白细 胞 ,降低人体的抵抗力。 长期大剂量用青霉素 的人 ,抗病 能力会越 来越差,更容 易患病 。③青霉素用苯 甲醇溶解后肌 内注射 ,可引起肌 ・ 肉不可逆性坏死 。2 岁儿童臀部反复 多次肌注 ,长大 ~3 后两腿不 能直立而 忠 “ 蛙腿病 ” 。 2 走专才教 育与通才教 育相结合的道路 所 谓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 1 1 中医专业专才教育 是通过讲授 中医专 门知识 ,培养掌握 中医专业知识 ,具备中医专门技能的人才。所谓通才教 育是一种通识教育 ,其 目的是 为 了培 养具有 高尚情 操, 有高深 学问、高级思维 ,能 自我激励 、自我发展的人才 。 它实行 的是一种博雅教育 ,注重理智 的培养和感情 的陶 冶。其特 点为 :首先 ,传授的知识侧 重基础 性和经典性 , 注重培养 学生解 决各种 复杂问题的能力 。其次 ,教育 内 容 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通才 教育的教学 内容相当丰富, 它不仅涵盖 了多个学科领域 ,而且还充分体现 了学科之 间的相互交叉 、渗透和综合 。医学 的服务 对象 是病人 , 要想成 为一个 好的医生, 不但应有高超 的医疗技术本领 , 还要有 丰富的社会 知识。 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是 中医教育 的必然选择 。 首先 ,中医治病的突 出特 点是辨证论治 ,他要求医生全 面看 问题 ,并且知识面广 。 证论治不仅用 于药物 治病, 辨
国家教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家教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1997.04.24•【文号】教高[1997]14号•【施行日期】1997.04.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家教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1997年4月24日教高〔1997〕14号)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现就“九五”期间及至2010年中医药教育和改革和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中医药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1、中医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坚持中医药特色,推进教育体制和教学领域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要。
2、今后15年中医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中医药教育规模适宜、结构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各类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数量和中医药队伍的素质基本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建立起适应国情和社会需要、面向21世纪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基本框架,为实现中医药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基础。
今后15年,中医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高等中医药院校办学经验,办好现有高等中医药院校,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建设完善中医药学科和课程体系;区别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调整专业和层次结构,增强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中医药成人教育重点开展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基地网络;造就一批中医药学术带头人、技术带头人和新一代名中医;加强对成人学历教育的质量管理和自学考试的规范管理。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中医护理”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中国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医疗及护理都有其独特之处,中医护理是中国传统医学事业必不可少的成分,在目前,我国的各级医院中护士大多为高职护士,高职护理教育在护理教育中举足轻重[1]。
但是,现阶段高职护理的教育凸显出众多不足。
为促进卫生事业与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国家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16年颁布了新大纲并提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面对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改变,该校对中医护理教学多个部分进行了调整。
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设立中医护理的课程,不仅可让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的医学基础理论及中医护理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学习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护理技能,以此来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该研究结合该校在中医护理教师培养方面所做的努力及自己担任高职院校护理学专业班主任十余年的教学实践进行简要阐述。
1中医护理的教师培养现如今,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学生专业成绩较低,同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日益明显降低。
高职教师面对学生这一发展现状,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首先,教师应从自身做起,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并实施鼓励性的教学评价,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学生发展优势不断扩大。
教师不仅要传授丰富的护理知识,还应主动与学生交流,做学生学习路上的引领者和帮助者,以此增进高职生和教师之间的友谊[2]。
此外,在中医护理课堂中,教师应将学习主动权赋予学生,为学生理论知识时实践提供机会,促使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护理基础知识,掌握职业能力。
教师还可以借助实际病例鼓励学生尝试病例分析,即以赋予学生角色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丰富学生的临床体验,促使学生学习目标以及护理教师的教学目标及时、顺利完成。
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数中医护理教师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医学院校毕业生占较大比例,尤其是护理专业和医疗专业,这类中医护理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较匮乏,且临床实践经验较少,知识结构也略显单一,进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不到理论知识的全部传授,对于学生所提出的中医护理问题,教师也只是敷衍了事,并不能深入讲解问题,由此不利于打造高效的中医护理课堂。
高等职业教育中药理学教学的改革

的关注。 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 这方面的知识更应该掌握。 对于一 些配 伍禁 忌 的药 物 , 了进 行 强化 记忆 外 , 针对 性 出一 些配 除 还要 伍错 误 的药物处 方进 行练 习 , 让学 生利用 已学 过 的有 关药理 相关 知识 , 指出处方中错误之处及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如讲授洋地 黄药物时 , 通过一个临床案例分析处方 内容是否正确。 该案例为: 位 慢性心 功能 不全 病人 ,用 洋地 黄治 疗期 间 出现 皮肤过 敏 , 医 生开写了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 , 导致病人心律失常而死亡。学生 1 将处 方内容 贯穿在 整个药 理 学教学 之 中 们听后哗然 , 这时让学生 情需 要 为病人 开 写 的药方 , 是药 剂 人员 审 药注意事项 , 通过这种方式既进行 了处方练习, 又巩 固了药物的
医学院校 的教学计 划 中没有 专设 处方 教 学课 时 , 在药 理学 实 只是 验 课 时附带 介绍 处 方 内容 , 以致 在 临床 实 践 中 , 分 学 生 书写处 部 方规范性差 , 影响疾病治疗效果 , 甚至导致 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 生 。 着学 以致用 , 本 培养实 用 型人才 的精 神 , 们将 处方 内容贯 穿 我 在 整个药 理学教学 之 中。 1 处 方用药剂 量准 确与 否是 合理 用药 的首 要 环节 :药物 使用 的 . 1 剂 量与药 物的作 用强度 之 间存在 着密 不 可分 的关 系 , 药 物的使 将 用 剂量控 制在有效 范 围内是合 理 用药 的基 本前提 。 在处方 中若 药 物使用剂量过大或过小、 药物的浓度 写错、 药物与规格不相符等 都不会达到预期治疗 目的 , 从而使治疗过程延长 , 甚至可能造成 某 些重要 器官损 害 , 重时 还可 危及 病 人 的生命 。 因此开 写处 方 严 时应特别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 在讲授一些安全范围较小的药物 时, 例举一些临床用药的处方案例 , 让学生分析案例 中处方用药 剂量是否正确, 使学生在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的同时, 又巩 固了 药 物剂量 在处方 中的 重要性 。 1 . 2处方 中给药 方法 正确 与否是 合 理用 药 的重要 环节 :给 药方 法 系根据病情缓急、 用药 目的以及药物本身的性质等决定。不同给 药 方法 可直 接影 响 药物 的作 用 、 途 、 良反 应 给药 方 法在 进 行 用 不 处 方练 习 中必须 强 调 , 如治 疗心 绞 痛 药硝 酸 甘油 , 下 含服 很 快 舌 能 缓解 心绞 痛 , 方 中将 用药 方 法 写成 口服 , 效 则 不如 舌 下 若处 疗 含 服的 1 0一旦 发生心 绞痛 得不 到及 时控 制 , 后果更 严重 。 / , 1 其 有 的药物给 药途径不 同, 出现不 同 的作 用 , 硫 酸镁 口服 导泻 , 可 如 肌 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则有镇静及降压作用。 因此处方中选择合适给 药 方法 、 间 、 是保 证药 物治 疗效 果的关 键 。 给药方 法方 面 时 途径 在 可 根据不 同药物 内容 进行处 方强 化训 练 。 1 . 方 中配伍 用药恰 当与否 是保 证药 物治 疗效 果 的关键 :我 国 3处 仅 西药 品种 就超 过 50 种 , 上 新 药 的 品种 、 格 、 型 日新 月 00 加 规 剂 异, 为临床 诊断 治疗疾 病提供 了多种 选 择 。药物 的配 伍应 用在 处 方 中较为 常见 。两 种 或两种 以上 的 药物 同 时应用 或先 后应 用 , 有
中医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促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不断推动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深度发展,并渗透到各行各业。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越来越被重视。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的相继出台,形成了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
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正式启动,截至到2019年,已有20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获批立项,除中央财政立项项目外,还有国家级资源库备选库、省级、校级资源库,各级资源库的建设积极推动了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
一、中医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现状随着国家对中医药职业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以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主持的“针灸推拿传承与创新”和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牵头主持的“中药学”为代表性的中医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先后于2015年和2019年被确立为国家级资源库。
申报初期,两个资源库在专业、课程、素材等不同层面做了整体规划,并按照规划设计稳步推进、建设实施。
就课程层面而言,针灸推拿传承与创新共包含26门标准化课程,既有推拿手法、经络与腧穴、中医内科学、针灸推拿等专业核心课,也纳入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覆盖面较广。
中药学专业资源库由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药技术、中药化学技术、药用植物识别技术、中药药理、中药储存与养护、医药市场营销等标准化课程组成。
两个资源库几乎涵盖了中医药专业的所有核心课程,当前资源库的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在“共建共享”“教育公平化”“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药学专业教学资源库还将最近两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相关内容在平台上展示,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新局面。
高职中医学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中医学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探索①赵之伟,蔡迎蝶,梁翠莲,陶昌那(昭通卫生职业学院,云南昭通657000)“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是一项政策导向性很强的课题,在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明确提出要推动“岗课赛证”融通,提高教育质量;同年10月,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1]高职中医学专业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特殊的综合性学科,具有独特的人才培养规律,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战略规划等,以“岗”为人才培养的导向,以“课”为载体,以“赛”为示范和标杆,以“证”评价和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推行“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也是深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概述“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主要是教育工作者依据实际情况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标准和教学内容为依据,以职业能力标准为核心,以项目课程体系为载体,借助全新教学环境中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或项目教学方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让“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强化融通效果,以此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并让二者在相互促进的前提下,确保学生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和应用技能。
在高职中医学专业中,中医学专业高素质教育工作者利用“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既可以做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又能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
高职中医学专业推进“岗课赛证”综①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昭通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探索高职中医学专业‘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施路径”(课题立项号:202202)研究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教育中中医学的教学改革(一)
【摘要】本文就高职高专院校中关于中医学的教学改革进行简要的探索。
根据中医学的课程特点,结合当前教育形势,就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知识面的扩展、德育教育的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等方面探讨中医学的教学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医学
【Abstract】Thenewcurriculumreformpracticecoreistransformsstudent’spassivelearningintotheactivelearning, thenegativestudytransformsintotheactivelearning.Thiscandisplaythestudymainbodymaximumeffi ciency,canletentireteacheswithstudytheprocessbevitalandvigor,canalsothebestimplementationed ucationforall-arounddevelopment.Buttransformsthekeyistheinterest,theinterestisbestteacher,has theinterestonlythentohaveearnestlyseeks,hasearnestlyseeksonlythencaninitiativepositive. 【Keywords】Interest;Chemistryteaching;Experiment笔者从事中医教学二十余年,就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社会的反馈信息,谈一下中医教学方面的一些想法。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医,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有人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可是很多学生不了解中医,有的同学甚至对中医存在偏见,认为中药不治病,学习中医没有前途,他们根本就不热爱中医,怎么能够把中医学好?那么我们老师就有必要把中医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医,热爱中医。
我总结了一下,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去展现。
中医药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无数中医药老前辈记下了他们积累的经验,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
毛主席说:“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1.1中医学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医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中医辨证论治,是指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与哲学理论中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相一致。
1.2中医学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有了“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说:“不治已病,治未病”。
现在世界人口老龄化,人的寿命延长、人口数量巨增与预防医学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
1.3中医在治疗方面有自己的优势:无论是急性病中风还是慢性胃肠炎,无论是常见病感冒还是最近才有的“非典”,在其治疗过程中,中医都起着不可代替、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有好多疾病,用西药治疗无效甚至延误病情,用中药却药到病除。
1.4中医在副作用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大部分中药无毒副作用,有些中药本身也是食物,是强身健体的补品,古有“药食同源”之说。
而西药毒副作用就比较大。
美国医学协会刊物曾登载一篇报告说,美国每年有10万多名病人死于药物反应,药物反应在美国已成为导致死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研究者对美国医院过去30年有关用药不良反应的39种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将用药不良反应定义为“药物剂量用于人体预防、诊断及治疗目的而造成的任何有害,非故意和不良的效果。
”根据这项研究,平均有7%的病人每年有一次用药不良反应。
研究人员估计,“1994年共有2216000名病人出现了严重的用药不良反应,106000名病人出现致命的不良反应。
”这意味着用药不良反应在美国可列为引起死亡的第四大因素。
研究者补充说,这些数字也许只是保守的,因为他们对药物不良反应下的定义,不包括错误服药,过量用药,滥用药物和治疗失败所造成的后果。
控制药物反应也意味着花费更多的钱。
一项美国研究估计,治疗药物反应的总体费用,每年高达40亿美元。
比如青霉素这一最常用的抗菌素,它有以下不良反应:(1)可引起过敏、甚至死亡。
所以用青霉素之前,必须先做皮试。
(2)降低人体免疫力。
青霉素不但杀菌,还杀伤人体的白细胞,降低人体的抵抗力。
长期大剂量用青霉素的人,抗
病能力会越来越差,更容易患病。
(3)青霉素用苯甲醇溶解后肌肉注射,可引起肌肉不可逆性坏死。
2~3岁儿童臀部反复多次肌注,长大后两腿不能直立而患“蛙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