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除法 参观花圃》优质课教案_4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参观花圃》教学设计

3.学习特点
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但在自主学习和总结归纳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同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在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理解试商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试商过程中如何调整商的大小。
2.教学难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时,商的位数的确定和初商不合适时的调整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教法学法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参观花圃”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引导探究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试商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讲解演示法:对于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试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具体。
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观察比较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试商方法和计算过程,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参观花圃》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讲述了学生在参观花圃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种类的花卉,来学习和掌握分类和统计的知识。
教材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实例,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四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包括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以及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他们在分类和统计方面的知识可能还不够扎实,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类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不同种类的花卉进行分类和统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参观花圃,观察和记录不同种类的花卉,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类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不同种类的花卉进行分类和统计。
2.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复杂的花卉数据进行分类和统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法,我能够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分类和统计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实践法,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记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法,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将以参观花圃的场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我将会向学生讲解分类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
3.实践:学生将分组参观花圃,观察和记录不同种类的花卉,然后将数据进行分类和统计。
4.讨论:学生将在小组内讨论和分析所得到的数据,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观花圃-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参观花圃-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花卉园中数量的概念;2.能够运用数量比较的方法,对花卉数量进行简单的计算;3.能够体会数量的意义和数量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类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以及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数量的概念;2.问题的抽象与转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确定一个物体的数量?然后,教师自然引出数量的概念,通过介绍花圃中的一些花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量”。
2. 学习新知识学生们以课堂小组的形式参观花圃,并记录下每一种花卉的数量。
接着,教师以比较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数量的简单计算。
例如:A花卉数量是B花卉数量的2倍,B花卉数量是C花卉数量的3倍,这时候学生可以用自己记录的数据来进行计算,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巩固练习在课后的作业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花圃中的绿色植物数量是蓝色植物数量的多少倍?•如果再添置10株红色的花卉,那么花圃中红色花卉的数量就是蓝色花卉数量的多少倍?这些问题都是以实际场景为基础,通过简单的数量比较进行计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的应用。
4. 课堂总结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分享,总结数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思维逻辑。
四、教学反思通过参观花圃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更加有助于理解数量的概念和应用,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问题的抽象和转化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课后的作业中,设计生活中的数量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量的实际意义。
新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时参观花圃优质教案(精品).doc

第六单元除法第二课时参观花圃教学内容:课本第69--71页。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试商方法,学会验算。
难点: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笔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只要看看绿色的植物,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块去参观苗圃,那里种有很多的绿色植物。
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欣赏了那么多漂亮的植物,你现在了解到苗圃的基本情况了吗?学生汇报观察的收获。
花圃里有154盆牡丹花和120盆月季花;可以用牡丹花摆22个小花坛;用18盆月季花可以摆成三角形图案。
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月季花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图案?还剩几盆?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试着列出算式:154÷22120÷18能估计一下第一个算式的答案吗?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交流。
汇报:1:22比15大,商在个位上,是一位数。
2:22≈20,20×7=140,20×8=160,140<154<160,所以可能是7盆。
3:154≈140,22≈20,154÷22≈7。
用除法竖式你会吗?先自己试一试。
小组间交流你们的计算方法,说清楚你们小组是怎么想的?可以上台板书你们的竖式。
(明确:试商的时候,把22看作20,把154看作是150,20×7=140,最接近150,所以商7。
)说说你的想法和算法。
你会验算吗?试算120÷18,必须思考清楚这几个问题:①该把18看成多少试商?②应该商几?商写在哪里?为什么?③商“6”是乘18,还是乘20?为什么?④这一竖式与上一竖式有何区别?怎样知道对错?⑤如何检验?(用求得的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与被除数相等。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六除法《参观花圃》优质课公开课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六除法《参观花圃》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并在计算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习惯。
2、经历用乘法估商的过程,归纳概括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除法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温“九三阅兵”的震撼场景,渗透热爱祖国、捍卫和平的情感教育。
2学情分析前两节课通过特例(除数是整十数),学生基本掌握了两位数竖式笔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判断商是几位数,在次基础上,本节课学习除数是一般两位数的竖式笔算的在商定位后如何试商。
学生在有了前面的基础,运用转化的方法完全可以想到把除数转化为整十数来估商的方法,这就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重点难点1、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估成接近它的整十数,并试商。
2、归纳概括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发展估算意识。
3、初步感悟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渗透转化思想。
4教学过程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观看视频——“九三”阅兵节选,说一说这段视频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师生交流:引导探究画面背后的数据。
活动2【讲授】复习回顾,铺垫新知1、出示两组画面(热烈雄浑的礼炮、威武闪亮的装备),指名列示,并回答计算过程。
2、引导回顾: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活动3【活动】主动参与,探究新知(一)探究“四舍”法估除数进行的计算。
1、出示“划破苍穹的编队”画面,师简介画面背景。
2、指名口头列示:198÷223、问题串引导学生参与探究:(1)列出竖式后我们可以首先确定什么(2)当除数不是整十数时怎么办(鼓励学生把新的知识转化为已学的知识来解决)(3)为什么要把22估成20当除数是20时如何估商(4)如果估成商8会出现什么情况(5)估出商后要进行哪些的计算4、引导学生回顾计算过程,师板书竖式。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参观花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第2课《参观花圃》,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通过参观花圃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概念,能正确读写三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算式。
2. 探究并掌握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3. 运用所学方法完成各种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计算。
4. 能运用除法解决参观花圃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掌握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有一定的掌握。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需要理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出示题目《参观花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参观花圃!在花圃中,有许多美丽的花朵等待着我们去欣赏。
但是,在参观之前,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如何将花圃中的花均匀地分给每个参观者呢?请思考一下。
学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第二环节:呈现新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好的,我们来思考一下,假设花圃里有347朵花,我们要将它们均匀地分给23个参观者,每个参观者可以得到多少朵花呢?请你们思考一下,如何进行计算?学生:将347除以23。
教师:非常好!我们将347除以23,你们可以尝试用手算或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一下。
(学生进行计算)教师:请同学们回答一下,商是多少?学生:商是15。
教师:很好!我们得到的商是15。
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请仔细观察商的十位数和个位数。
学生:商的十位数是1,个位数是5。
《参观花圃》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能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并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 经历用乘法估商的过程,归纳概括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培养迁移能力。
3.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除法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教学难点: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还记得乘法口诀吗?我们用其中一句来尝试一下,(出示:五七三十五)用这句口诀可以算什么?生:5×7=35 7×5=35师:乘法口诀的伟大在于,从一一得一到九九八十一,这几十句口诀不仅能算出对应着的几十道算式,还能算出——(出示乘法题50×7 70×5 50×70 70×50)指(50×7=?70×5=?)你想到了哪句口诀?师:乘法口诀能算乘法,能算除法吗?我们刚学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能用吗?(出示350÷50,350÷70口算)出示50×()<381,你还能用乘法口诀来判断吗?师:把它改一改53×()<381 还能用口诀解决吗?通过检验括号里填7。
你们看,还是这句乘法口诀呀!师:一句口诀就可以解决这么多问题,但这还不算什么!再接下来的问题中我们还能用上它!想知道吗?走,跟着老师一起到花园里去看看吧!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引出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1.估一估。
师:请看大屏幕,同学们能互相说说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出示课件)师: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指名列式。
记录算式。
师:月季花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图案?还剩几盆?指名列式。
2《参观花圃》(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参观花圃》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 分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1.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2. 分数的加减运算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花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花圃的特点。
2.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参观花圃,应该怎么走?”引导学生运用方向和距离的知识来回答问题。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花圃中的花朵,并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花朵平均分给每个同学,每人能得到多少朵?”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的意义来回答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并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花朵分给两个小组,每个小组能得到多少朵?”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的加减运算来回答问题。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花圃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花圃的美。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果我们把这些花朵平均分给每个同学,每人能得到多少朵?”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的意义来回答问题。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参观花圃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环节,因为这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概念及其运算的关键时刻。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实践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花圃的活动,这个活动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花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中增强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认真计算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重点: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从图中观察,看到了什么?感觉美吗?美在什么地方?(一片花海,五颜六色,绚丽多姿;每种花各有不同的造型。
)
师:想不想到花圃看一看?(生:想!)
师板书课题:参观花圃
二、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师:花圃里工人师傅为了让游客欣赏更好的美景,需要把花摆放成各种造型,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69页情境图)
师: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回答获取的数学信息)
师:根据获取的数学信息,你能把哪些数学信息组合在一起,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2)月季花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图案?]
师:第一个问题怎样列式呢?(生:154÷22)
师:为什么用除法?(将154盆牡丹花平均分到22个花坛内,平均分用除法。
)
师:除数是“22”,我们上节课学的除数是整十数,我们来回顾一下。
三、复习巩固知识迁移
1、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 )<96 40×( )<260
20×( )<184 60×( )<195
2、用竖式计算。
69÷20=420÷60=850÷40=
第1题学生口答,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试商方法。
四、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计算154÷22
(1)估算商是几位数。
师:商是几位数,你是这样判断的?(学生思考、交流)
(2)估算商是几。
学生独立估算,交流。
(把“22”看作“20”,20×7=140,20×8=160,所以商可能是7)
师:为什么把“22”看作“20”试商?(四舍五入法)
(3)探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没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①试着笔算,看估算结果是否接近准确结果。
(学生笔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笔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②交流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没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a.你是如何确定商的位
数和商的最高位的? (引导学生说出:除数22是两位数,试商时应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即154除以22的商是一位数,商的最高位是个位) b.你是如何试商,如何书写的? (引导学生明确:用“四舍”法把“22”看作“20”来试商比较方便。
20×7=140,比较接近150,20×8=160,大于154,可以用7去试商) ③组织学生进行验算。
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计算
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独立验算,交流验算方法) 预设生1:根据“商×除数=被除数”的方法进行验算,如果计算所得的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原计算的结果正确,否则原计算的结果错误。
生2:用
除法来验算,即用被除数除以商,如果计算所得的结果等于除数,说明原计算的结果正确,否则原计算的结果错误。
2.解决问题(2)。
(1)根据题意列式。
你能列出求“月季花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图案,还剩几盆”的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0÷18)
(2)学生独立尝试笔算。
(3)学生小组交流试商方法,集体交流汇报。
3.小结试商方法。
(1)想一想,计算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时应该怎么样做?(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
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②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者比
4小时,可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当除数的个位数是
5或者比5大时,可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每次用商与除数相乘,所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五、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70页1题。
(先让学生说出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2.完成教材70页2题。
(进一步巩固试商方法。
通过相互交流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计算方法与步骤)
3.新学期开学,学校从图书馆的藏书中调拨出216本图书,为全校24个班级的“小小图书角”增加一些书。
平均每班可以分到多少本书?
六、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参观花圃(一)
154÷22=7(盆)
答:平均每个小花坛有7盆牡丹花。
120÷18=6(个)……12(盆)
答:月季花可以摆6个三角形图案,还剩12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