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三:文言赏析

合集下载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古诗阅读连夕大风,凌寒梅已零落殆尽三绝(其二)(宋)范成大玉雪飘零贱似泥,惜花还记赏花时。

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范诗和陆词都写了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解析】【分析】要求答出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

读懂诗句后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

两首诗都明白如话,很好理解。

如“玉雪飘零贱似泥”是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是说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

自然表达的是对梅花的爱惜之情。

而陆词的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

故答案为: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和鉴赏。

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逻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

考生要从诗歌的内容来剖析诗人的情感,从中去比较,分析不同的情感。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这个评论的是哪一首?请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答案】B;诗人在天竺灵感观音院游历,见到当地百姓遭受自然灾害,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如泥塑木雕的神像一样虽受着百姓供养,却对造成夏收时节男废耕女废织的水涝灾情毫不关心。

本诗含蓄地讽刺高高在上不顾百姓死活的当权者,并对百姓深受天灾人祸的疾苦怀有深切的同情。

2021甘肃中考115语文 教用配赠-限时训练(十三) 课内外文言文分类阅读

2021甘肃中考115语文 教用配赠-限时训练(十三) 课内外文言文分类阅读

限时训练(十三) 课内外文言文分类阅读(时间:45分钟)班级: 姓名:★课内阅读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俟.其欣悦(2)持汤.沃灌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计日以还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从乡之先达而承天子之宠光C.{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况才之过于余者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本文作者是怎样劝学的?二、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问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安徽·中考真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

守者羸兵数百,公②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初,公之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

”公老母年八十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

幼子先遣归。

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

公死后启视,则堕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

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

已而夷大③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士卒呼声撼山。

海水沸扬,杳冥昼晦,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

(节选自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②公:关天培,清末将领。

③:舰队。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布衣:(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3)终不为妻子计计:(4)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度: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18.诸葛亮和关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结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简要分析。

(2024·甘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2020中考语文大一轮毕节专用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八年级上册 第13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20中考语文大一轮毕节专用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八年级上册 第13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 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
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 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
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 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
9.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古义: 兵器
10.然.而.不胜者 古义: 这样却
今义: 判断动词 今义: 士兵 今义: 表转折的连词
三、一词多义 1.利天兵时革不非如不地坚利利..
有利条件 锐利
三里之.城 2.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的,助词 到 代词,指得道者
3.城三城.里非之不高城.也,七里之郭城墙内城
备战演练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 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 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 对曰:“然。” 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 下,兽之走圹④也。” 注释: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 已,④圹:(kuàng):原野
3.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 的这个句子是: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 4.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 吗?说说你的理解。 不一样。前者的“道”为”正义”,后者的“道”为方法。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山东省青岛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8.(12分)文言文阅读。

【甲】蔡义,河内人也。

以明经①事大将军幕府。

家贫,常步行,资礼不逮②众门下,好事者相合为义买犊车,令乘.之,不用。

久之,上诏求能为《诗》者,征义待诏,久不得见。

义上疏曰:“臣山东草野之人,行能亡.所比,容貌不及众,然而不弃人伦者,窃以闻道于.先师,自托于经术也。

愿赐清闲之.所,得尽精思于前。

”上召见义,令说《诗》。

上甚说之,擢③为光禄大夫、给事中,进授昭帝。

数岁,拜为少府,迁御史大夫,代杨敞为丞相,封阳平侯。

(取材于《汉书》)【乙】吴悌,字思诚,金溪人。

嘉靖十一年进士。

征授御史。

尝出京视两淮盐政,海溢,没民舍,悌先赈之而后奏闻。

按④河南,伊王典楧⑤骄横,惮悌,遗书.称为友。

悌报曰:“殿下,天子亲藩,非悌所敢友。

悌,天子宪臣,非殿下所得友。

”伊王愈惮之。

夏言⑥当国,与悌乡里。

悌尝谒.言,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

言问其.故,徐曰:“俟谈毕,吾以政请。

”言为.之改容。

(取材于《明史》)[注]①明经:通晓经书的解说。

②逮:及,达到。

③擢:选拔,提拔。

④按:巡行,巡视。

⑤典楧:明朝第七代伊王。

⑥夏言:明朝政治家。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乘.之乘:乘坐B.行能亡.所比亡:逃跑C.遗书.称为友书:书信D.悌尝谒.言谒:拜见(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B.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C.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D.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窃以闻道于.先师所欲有甚于.生者B.愿赐清闲之.所水陆草木之.花C.言问其.故安陵君其.许寡人D.言为.之改容为.人谋而不忠乎(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蔡义供职大将军幕府时,家境贫寒,却不使用别人为他买的牛车。

新人教版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含答案)

新人教版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3文言文阅读与对比(含答案)

专题训练(十三) 文言文阅读与对比◇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或课内对比◇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4分)曾从龙传曾从龙,字君锡,左仆射公亮四世从孙。

初名一龙,庆元五年,擢进士第一,始赐今名。

授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嘉定六年秋,阴雨,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

帝善其言。

七年,知贡举。

疏奏:“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

比来循习成风,文气不振,学不务根祇,辞不尚体要,涉猎未精,议论疏陋。

愿下臣此章,风厉中外,澄源正本,莫甚于斯。

”诏从之。

端平元年,授资政殿大学士。

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

未几言验。

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枢密院使督视江淮、荆襄军马。

疏言:“边面辽远,声援不接,请并建二阃。

”诏许之,专畀江淮,以荆襄属魏了翁。

朝论边用不给,诏从龙、了翁并领督府。

及从龙卒,赠少师。

(节选自《宋史·曾从龙传》)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

(3分)乞放系囚进对言修德政蓄人材饬边备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擢.进士第一擢:(2)策以观.其才观:(3)议论疏陋.陋:(4)授.资政殿大学士授:3.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异时谋王断国,皆繇此其选。

(2)时有三京之役,极论南兵轻进易退。

4.作者在上文中记叙了人物的哪些事件?(3分)二、[2018·成都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5分)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

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

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

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雄尝好辞赋。

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

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

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

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③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

中考语文复习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词语解释文言断句翻译句子课件4

中考语文复习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词语解释文言断句翻译句子课件4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一)词语解释、文言断句、翻译句子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考向探究
一、[2017·嘉兴、舟山]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范石湖①使北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 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 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
表达习惯一致。 战”。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专题八 联读文本及其他
专题八┃连读文本及其他
考向探究
一、[2017•金华]阅读《偷书贼》一书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偷书贼
[澳] 马克斯•苏萨克/著 孙张静/译 内容提要: 1939年的德国,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远 郊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礼后, 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 这将是14本给她带来无限安慰的书之一。在养父汉斯•休伯曼 的帮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尽管生活艰苦,她却发现了一个比食物 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莉赛尔,这个被称 为“偷书贼”的可怜女孩,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存着,并不可思 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们。 这是个讲述书是如何振奋灵魂的令人难忘的故事。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考向2 文言断句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虏 中 群 臣 咸 不 /平 议 羁 留 使 /人 而 虏 主 不 可。
Hale Waihona Puke 考向探究应考策略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断句能力。划分句子的 节奏,首先要疏通句意,然后根据句意再进行分析 判断。“虏中群臣咸不平”的意思是“金国群臣都 感到愤懑不平”,应该划开;“议羁留使人”的意 思是“商议扣留范成大”,应断开;“而虏主不可 ”的意思是“金主认为不可以”。这样答案就很明 显了。

江苏省扬州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2021-2023年三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题(三)文言文阅读(13分)尹昌隆,字彦谦,泰和人。

……尚书吕袁方用事,性制忮①。

官属相戒.。

无敢白事者。

昌隆前白事,震怒不应。

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

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

震大怒,奏昌隆假托宫僚,阴欲树结,潜蓄无君心。

逮下狱。

寻.遇赦复官。

谒震,震温言接之。

入,理前奏,复下锦衣卫狱,籍②其家。

陈谔,字克忠,番禺人。

永乐中,以乡举入太学,授刑科给事中。

遇事刚果,弹动无所避。

每奏事,大声如钟。

帝令饿之数日,奏对如故。

曰:“是天性也。

”每见,呼为“大声秀才”。

尝言事忤③旨,命坎瘗④奉天门,露其首。

七日不死,赦出还职。

已,复忤旨。

罚修象房。

贫不能雇役,躬.自操作。

适.驾至。

问为谁。

谔匍匐前,具道所以。

帝怜之,命复官。

(选自《明史·列传》,有删减)注:①[忮(zhì)]刚愎,狠戾。

②[籍]抄没。

③[忤]违逆。

④[坎瘗(yì)]挖坑掩埋。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官属相戒.()(2)寻.遇赦复官()(3)躬.自操作()(4)适.驾至()11.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12. 翻译句子。

(1)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

(2)谔匍匐前,具道所以。

13. 尹昌隆、陈谔二人的奏对方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有何不同?【参考答案】10. ①戒:告诫;②寻:不久;③躬:亲自,亲身;④适:正好。

11. 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

12. (1)尹昌隆退下去向太子汇报,取得令旨来实行。

(2)陈谔匍匐前行,详细说明了原由13. 邹忌采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尹昌隆、陈谔二人的奏对方式刚烈直接,不讲究方式方法。

【10题点津】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属官互相告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