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主题计划中心主题包《好听的声音》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主题活动《好听的声音》系列教案设计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主题活动《好听的声音》系列教案设计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主题活动《好听的声音》系列教案设计大班主题探究活动:《好听的声音》——以科学领域为主的主题探究活动目录一、主题说明二、主题教育目标预设三、主题思考网络的预设四、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五、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周活动安排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七、主题探究活动展开与生成八、主题活动的评价与反思九、主题完成网络十、主题探究活动的资料超市一、主题说明声音无处不在,与我们息息相关,是幼儿所熟知的。

但幼儿对声音还存在很多疑问,如何使幼儿进一步感受、探索、制造声音,是本次活动的宗旨。

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分乐音、噪音。

为了满足孩子们更大的探索欲望,我们设计了“声音”这一主题,激发幼儿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5E2RGbCAP二、主题教育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好听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2、能力目标:教幼儿体验分辨不同物体的声音,发展幼儿分辨能力,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3、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怎么来的,用多种方法制作各种动听的声音,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

4、技能目标:通过唱歌、打击乐等培养幼儿愉快活泼的情绪,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演唱能力及节奏感。

5、态度目标: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维护集体和社会的公共利益,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激发探究欲望。

p1EanqFDPw三.主题思考网络的预设DXDiTa9E3d乐音噪音自然振动声音的种类声音的产生好听的声音声音的利用认为振动声音的传播各种乐器水传播空气传播物体传播四.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RTCrpUDGiT⒈森林里的声音⒉听听这是什么声音⒊雨点进行曲⒋声音梦工厂⒌叮咚叮咚的琴声⒈声音从那里来⒉大自然的声音⒊动物的叫声⒋你喜欢什么声音⒌认识整点、半点⒍认识星期⒎认识日历⒏认识左右1 听声音的耳朵 2、听鼓声变速走。

3、雷响时我不出去。

4、击铃鼓科学语言健康艺术1 歌曲《盆碗碟杯在歌唱》2 折纸:有趣的电话3 歌声在哪里4 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 1、现代通讯工具 2 、大家都来减少噪音日常生活好听的声音社会5PCzVD7HxA1、利用户外活动,组织幼儿听辨各种声音。

幼儿园小班主题好听的声音教案

幼儿园小班主题好听的声音教案

幼儿园小班主题《好听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2. 技能目标: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听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周围声音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的声音。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对周围声音的关注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声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体验。

2. 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和表达声音。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各种声音的教具,如铃铛、笛子等。

2. 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室环境,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五、教学内容:1. 声音的认知:让幼儿辨别和描述不同的声音,如铃铛声、笛子声等。

2. 声音的游戏:开展声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和表达声音。

3. 声音的情境: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和表达声音。

六、教学进程:第一周: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主题,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声音。

2. 活动一:声音的认知(辨别和描述不同的声音)。

3. 活动二:声音的游戏(开展声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和表达声音)。

第二周:1. 活动三:声音的情境(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和表达声音)。

2. 活动四:声音的创意(让幼儿创作自己的声音作品,如编故事、唱歌等)。

3. 活动五:声音的欣赏(让幼儿欣赏他人的声音作品,学会欣赏和表达赞美)。

第三周:1. 活动六:家庭声音调查(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调查家庭中的声音,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声音特点)。

2. 活动七:家庭声音分享(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分享家庭声音调查的结果,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3. 活动八:总结与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在主题学习中的成果,分享学习收获)。

七、教学评价:1. 幼儿在声音认知、游戏、情境教学等方面的表现。

2. 幼儿在家庭声音调查、分享、总结与展示等方面的表现。

3. 家长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的评价。

幼儿园教案:《好听的声音》

幼儿园教案:《好听的声音》

P010活动区小班《好听的声音》教案设计意图
听觉是人的主要感官,人通过听觉去感知周围世界、感受周围世界、认识周围世界。

小班年龄的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无限的好奇,对他们来说,声音是美妙的,对能发出声音的东西更是好奇无比。

而且,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喜欢摆弄,对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会玩玩、试试、摸摸、看看,对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就尤为感兴趣。

因此小班幼儿通过听觉能很好地帮助他们认识周围世界。

然而小班幼儿充满好奇、喜欢摆弄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充满探究欲望,能更好地通过操作探索去发现知识、获得知识。

内容概要
反馈表。

小班生成主题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

小班生成主题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主题活动《好听的声音》,主要涉及语言领域中的倾听和表达。

通过活动,让幼儿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这些声音。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2. 引导幼儿对不同声音产生兴趣;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这些声音。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声音的分类和描述任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录音机、各种声音的录音带、分类卡片。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声音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各种声音的录音带,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的声音等,让幼儿辨别并说出声音的来源。

2.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分类卡片,讲解如何将相同的声音归为一类,并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

3. 随堂练习:教师分组,让幼儿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声音的分类任务,并填写声音记录表。

4.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的分类结果和声音描述。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声音分类1. 动物叫声狗叫声猫叫声鸟叫声2. 交通工具声音汽车声音火车声音飞机声音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其他好听的声音,并填写声音记录表。

答案:根据幼儿收集的声音,填写相应的声音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其他好听的声音,如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活中的声音等,并尝试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来。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幼儿园内的声音展览,让幼儿展示他们的成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教具和学具的选择:教具和学具的选择需要具有代表性,能够涵盖不同类型的声音,以便让幼儿进行有效的分类和描述。

2. 实践情景的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幼儿兴趣的关键环节。

教师需要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声音,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并准确地辨别和描述。

3. 例题讲解: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题讲解,让幼儿理解声音分类的方法和原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好听的声音》幼儿园教案

《好听的声音》幼儿园教案

《好听的声音》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听到并辨别各种不同的声音。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让幼儿知道声音需要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来传播。

3. 声音的特性:让幼儿学习声音的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和音色。

4. 常见声音的分类:让幼儿能够辨别和分类自然界、生活中和音乐中的各种声音。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听取各种声音,培养听觉敏感度。

2. 实践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 游戏法: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声音的特性。

4. 欣赏法:让幼儿欣赏各种美妙的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实验器材,如鼓、铃、声音实验玩具等。

2. 材料:各种自然界和生活界的声音录音带或音频文件。

3. 音乐:选择一些适合幼儿欣赏的音乐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幼儿能够听到并辨别各种不同的声音,对声音有初步的认知。

2. 幼儿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知道声音的特性。

3. 幼儿在游戏中能够运用声音知识,创造有趣的声音作品。

4. 幼儿对音乐有较高的欣赏能力,能够感受音乐的美妙。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周:声音的产生观察实验:振动产生声音活动:动手制作简单的声音玩具2. 第二周:声音的传播实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活动:声音传递游戏3. 第三周: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观察: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活动:声音猜猜乐4. 第四周:自然界中的声音听力练习:辨别自然界的声音活动:自然声音拼图5. 第五周:生活中的声音听力练习:区分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活动:声音接力赛七、教学活动详细步骤1. 振动产生声音:展示实验: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鼓面,让幼儿观察鼓面的振动和声音的变化。

幼儿动手实验:用小球和琴弦进行简单的振动实验,让幼儿听到不同振动产生的声音。

小班主题《好听的声音》

小班主题《好听的声音》
三、引导评价
1、帮小圆点找一找,它们的颜色是不是都在气球上。
2、游戏:放气球
环节价值(目标)
重点:体会彩色气球红红绿绿真好看(环节一)
重点: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进行粘贴打扮气球(环节二)
重点:自我检查是不是调换不同颜色的圆点粘贴,体验游戏的快乐。(环节三)
活动反思与建议:
集体教学活动方案:
活动名称:小鱼合唱队
T:小鱼说:你们真棒!把我身上的宝贝一下子就找到了。
4、情景链接:最近大海里要举行一次唱歌比赛,小红鱼听说了这个消息很想参加,它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想学唱歌,参加唱歌比赛。妈妈说:好啊,只要你认真练习,一定能唱出最好听的歌。小红鱼听了妈妈的话,认真地练了起来,小红鱼成功了。小红鱼优美动听的歌声引来了许多喜欢唱歌的小鱼,他们也想和小红鱼一样唱出许多动听的歌。
小结
三只羊表演得真好,脚步声模仿得真像,又很有礼貌。兔姥姥也表演得很棒。
三.听录音,猜猜谁来了
重点提问
1.这是谁的脚步声?(放录音:其中妈妈穿的高跟鞋、小马跑的不同脚步声)
现场版的:爷爷使用拐杖的声音。
2.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小结
每个人的脚步声都不相同,仔细听,开动小脑筋,找找特殊的地方。
环节价值(目标)
2、再次欣赏,并随着音乐摇动手中的瓶子发出响声。
重点提问:刚才摇动瓶子发出的声音好听吗?为什么?
3、跟着教师欣赏歌曲
幼儿拿着瓶子和教师一起随着音乐摇动,体会歌曲的节奏。
小结:我们用手里的瓶子个这首歌伴奏,让它变得更好听。
三、唱唱跳跳
1、幼儿随音乐跟唱歌曲
2、男孩、女孩分乐段伴奏、唱歌,再次感受歌曲的节奏。
二:尝试操作,观察指导
1、我们一起把会唱歌的小鱼找出来,你把小鱼请来了吗?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究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阅历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4、探究与试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乐观性。

5、探究、发觉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预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指导要点
1、鼓舞幼儿依据生活阅历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究声音轻响的爱好。

活动反思
1、细细品尝应老师的教学言行,深刻感受到课程嬉戏化、生活化的魅力。

活动中生活细节得到自然而奇妙的整合,再现幼儿生活阅历,还有嬉戏化的设计恰到好处、贯穿始终,很有借鉴意义。

2、过程设计贴近幼儿生活。

借助幼儿熟识的娃娃笑、公鸡叫、水声、车铃、大小鼓鸣等进一步辨别生活中常见声音,拓展生活阅历。

择取的教具均来自日常生活,如口香糖空瓶、黄豆、软硬糖块等,让幼儿与熟识的物品亲热接触,在摆布中感知和探究。

[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这些都受到幼儿的欢迎,由于它们亲切自然,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吸引着幼儿热忱欢乐的参加。

3、操作嬉戏满意幼儿心理需求。

老师将香糖空瓶、黄豆、软硬糖块给予生命拟人化,激发幼儿与之嬉戏的意愿,幼儿依次玩嬉戏,一系列的嬉戏都是那么轻松、和谐。

从操作探究空瓶无声到有声,到填装黄豆声音变化,再到辨别咀嚼软硬糖块声音大小等,幼儿通过亲历体验,初步感知声音大小变化的好玩和奇异,乐在其中。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大全幼儿园大班母亲节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大全幼儿园大班母亲节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听的声音》大全幼儿园大
班母亲节活动教案
教案1:《好听的声音》
目标:让幼儿了解不同的声音,并学会观察、辨识声音。

材料:幼儿喜欢的乐曲、乐器、不同的声音录音。

活动步骤:
1. 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声音,并让幼儿说出不同声音的名称,如电话铃声、汽车鸣笛声、海浪声等。

2. 准备几个乐器,并请幼儿分辨乐器的声音。

3. 播放幼儿喜欢的乐曲,引导幼儿聆听音乐中不同的声音。

4. 让幼儿闭上眼睛,听一些声音录音,然后让幼儿说出听到的声音是什么。

5. 给每个幼儿发放乐器,让他们尝试发出自己喜欢的声音,并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的声音。

教案2:幼儿园大班母亲节活动《孩子的声音是最美的礼物》
目标:让幼儿认识母亲对自己的爱,学习表达爱和感恩。

材料:卡片、彩色笔、贴纸等。

活动步骤:
1.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卡片和彩色笔。

2. 引导幼儿思考,让他们画出自己与妈妈在一起的快乐瞬间,并写下对妈妈的感恩和爱。

3. 让幼儿给卡片上贴上自己喜欢的贴纸,装饰卡片。

4. 给幼儿介绍母亲节的由来,并解释幼儿可以通过送出这张卡片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和感谢。

5. 完成卡片后,让幼儿选定时间送给妈妈,表达自己的爱和感谢。

注意事项:教师应提前向幼儿家长告知活动内容和时间,确保家长能够尽量与幼儿在活动中共同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主题包——好听的声音一、主题名称:好听的声音二、主题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丰富的声音资源:有趣的动物的声音、马路上汽车的声音、好听的歌声、好玩的玩具发出的声音等等,那些声音在孩子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存。

何不通过声音让孩子们接受来自声音的各种信息呢?何不充分的运用身边的各种声音资源,让孩子感受辨别各种声音的同时,了解声音带来的信息,通过有趣的声音活动,引发幼儿关注周围人与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呢?幼儿天生好动、好玩,这里蹦一蹦、那里跳一跳,拿到什么物品都要敲一敲、拍一拍,各种各样的响声另幼儿着迷,敲敲小铃丁零零,听听下雨沙沙沙等等,那么多的声音给幼儿带来无限的欢乐、无限的惊喜。

听觉是幼儿感知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好听的声音”创设了以声音为主题脉络的学习情景,在听一听、找一找中,幼儿会发现声音不但能感知,还可以自己去创造,在想一想、听一听的过程中学习辨别声音的差异。

确定声音的方位,表达自己对声音的喜好,发现自己和周围的联系,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在主题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去发现,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同时感知快乐的各种声音有时可以给大家带去快乐,有时则会给大家带去麻烦,需要放轻声音,轻悄悄……三、主题目标1、喜欢听辩周围的各种声音,区别不同声音以及所表示的意义。

2、能探索各种物品在拍、敲的动作下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四、主题环境创设1、墙面环境创设:主题墙饰:布置《好听的声音》主题墙,声音王国——会发各种声音的物品的图片;引导幼儿玩听辨游戏的小耳朵。

2、家长资源:“家里的声音”——搜集一些家里的声音图片,激发幼儿喜欢发现生活中的声音。

3、自主性游戏娃娃家:娃娃、床、餐具、电话、娃娃的衣服、袜子、柜子、电视机、微波炉、洗衣机等。

理发店:自制理发店洗发屋、“剪刀”、梳子、装扮物品等。

建筑工地:各种建筑材料、纸盒、插塑玩具、小树等。

点心店:各种自制点心、餐具、点心店服装、杯子、灶头、锅具等。

小舞台:表演区(各类头饰、草裙、话筒、打击乐器等);观看区(小椅子若干)。

图书馆:动物手偶、图书若干、靠垫、自制图书等。

4、学习性区域活动语言区:搜集一些家里的声音图片,激发幼儿喜欢发现生活中的声音。

玩色区:提供玩具汽车、小滚轮、颜料等,引导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小滚轮等作画,在其中感受不同的颜色、花纹的变化,体验其中的乐趣。

表演区:提供音乐、瓶瓶罐罐等,指导幼儿进行敲打、碰撞,感受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击打中发出的不同声音,体验别样节奏乐带来的乐趣。

建构区:提供大木头积木、各种废旧材料、汽车模型等,指导幼儿初步运用横排、顺接、叠高桥式的建构方式与同伴合作搭建小花园、楼房等。

五、家园共育1、家长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听一听家里常有的声音(如:门铃、电话铃等)并让孩子动手尝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

2、家长在带领幼儿外出时,注意让幼儿听辩周围车辆以及其他物体发出的声音,并了解它们所表示的含义。

3、让幼儿听乐器发出的好听声音,并了解一些常见乐器的名称。

4、听一听一些有节奏、韵律的儿歌或歌曲,并乐意模仿。

六、主题网络高结构活动共享课例:(内容涉及语言、音乐、计算、美术、科常等领域)集体学习活动名称:家里的声音P26(重点领域:科常)活动目标:1、喜欢听辨家里常见事物发出的声音,并乐于模仿。

2、了解不同声音表示的不同意义。

活动准备:1、四种生活中常见声音VCD(电话铃、门铃、炒菜、抽水马桶)2、相应图片、“小耳朵”3、幼儿自带一件会发声的家用品(吸尘器、电吹风、电动牙刷、闹钟、定时器之类)4、操作包——家里的声音活动过程:1、听一听,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到我家去做客,我家里有很多东西都会发出声音,好象唱歌一样,请你听听是什么声音?听录音:电话铃、门铃、炒菜、抽水马桶2)猜一猜:师:刚才听到的好象唱歌一样的是什么声音?它是怎么唱的?以“猜”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听辨声音和模仿声音的兴趣,鼓励幼儿不同生活经验再现。

2、听辨声音,讨论并验证。

师:究竟是什么声音?它唱什么呀?学一学。

它告诉我们什么?师:这两个究竟是什么在唱歌呢?我们来看看:教师出示与录音相应配对的图片:马桶抽水声、炒菜声,分别摆放。

幼儿人手一只耳朵指偶,根据自己听辨出的声音,站立不同的位置。

看录象验证:原来是**发出的声音,它是怎么唱的?它告诉我们什么?小结:老师家里有许多东西会发出声音,就像在唱歌——电话嘟嘟嘟嘟,喂喂是谁呀?门铃丁冬丁冬,客人来我家。

菜锅嚓啦嚓啦,我在炒小菜。

马桶窟隆窟隆,干净又卫生。

3、我家的东西会唱歌。

师:你们家里有什么东西也会发声音?幼儿自由说说,模仿声音。

4、家里的声音(操作包——家里的声音)师:在红红的家里找一找会发声音的东西,然后用小手撕贴下来。

幼儿操作活动名称:会唱歌的车(重点领域:科常)P30活动目标:听辨各种车子的声音,区别不同声音所表达的意义。

活动准备:各种会发声音的车子的图片、声音录音活动过程:一、听听车子的声音(救护车、消防车、警车)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安静地听辨各种车子的声音。

二、交流讨论:1、你刚才听到了什么车子在唱歌?——出示图片和声音验证2、它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模仿车子的声音3、这些车子为什么开的时候要唱歌?救护车要唱歌,告诉别人,快快让我开,我要去救人。

消防车要唱歌,告诉别人,快快让我开,我要去救火。

警车要唱歌,告诉别人,快快让我开,我要去抓坏人。

——了解各种车子唱歌的含义。

4、你还知道有什么车子会唱歌?洒水车、摩托车、自行车……都会唱歌,告诉别人,车子来了,请你让以让。

三、游戏:我是小司机做做小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学学它唱歌的声音。

通过不同的场景、音像和语言把幼儿带入各种情景中,让孩子判断、模仿什么车子开来了。

活动名称:我的小鼓响咚咚(重点领域:语言)P29活动目标:1、欣赏儿歌《我的小鼓响咚咚》并念出来。

2、能用轻重不同的敲鼓声表现儿歌内容。

3、知道不要打扰别人休息。

活动重难点:通过儿歌的学习能用轻重不同的敲鼓声表现儿歌内容。

活动准备:小鼓若干活动过程:一、欣赏儿歌《我的小鼓响咚咚》1、教师:我有一面懂事的小鼓,为什么说它是懂事的小鼓呢?2、教师出示小鼓,引出儿歌《我的小鼓响咚咚》,幼儿欣赏。

回忆讨论二、回忆和讨论儿歌。

1、再次朗诵儿歌,请幼儿认真倾听。

2、我的小鼓会发出什么声音?后来它为什么不祥了?3、你觉得小鼓懂事吗?当你遇到别人休息时应该怎么做?尝试操作三、念儿歌《我的小鼓响咚咚》。

1、学念儿歌。

2、试着用一些动作表现儿歌内容,尤其注意小鼓声音的变化。

3、幼儿每人一面小鼓,按照儿歌内容,在念到“咚咚咚”、“强”时,用轻重不同的敲鼓声表现。

四、延伸活动在区角活动中边念儿歌边敲鼓巩固活动内容。

活动名称:美妙的琴声(重点领域:音乐)P28活动目标:1、喜欢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2、大胆尝试用手指弹奏钢琴。

活动准备:多媒体音乐CD“小丑进行曲”2、钢琴一架3、前期活动:孩子们已发现钢琴有声音,弹出来的音乐很好听一、大胆尝试1、师:咦,我们小朋友发现钢琴有没有声音呢?让老师来弹弹看。

(老师弹奏一段简短的乐曲)2、幼儿一一尝试(1)宝宝弹得真好听,宝宝怎么会让钢琴发出声音的呢?(2)想不想再来试试?(鼓励幼儿在不同区域弹奏)(3)边弹奏边问:咦?声音一样吗?二、倾听辨别1、刚才,我们的宝宝发现钢琴不同的地方弹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那贾老师试试看,你们来听,有什么不一样?(老师弹高和低的音域)2、宝宝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幼儿交流)3、原来钢琴上的音有高有低,那你觉得高的音乐象什么?低的音乐又象什么呢?(弹琴,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4、游戏“高音”和“低音”:听到高音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听到低音躲到椅子后面。

三、欣赏交流1、今天,老师带来了用钢琴弹的音乐,可好听呢,我们来听听。

(幼儿倾听)宝宝觉得怎样?2、音乐里有一个小丑,我们来看看他在干什么?(播放多媒体,让幼儿边看边听边交流)活动延伸:如果宝宝家里也有好听的音乐,带来我们一起来听好吗?活动名称:小鸡找虫(重点领域:计算)活动目标:1.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2.初步具有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

3.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受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红、黄、绿、色虫子若干;红、黄、绿色小盆各1只;小鸡头饰若干活动重难点:在活动中能感知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导入情境1、扮演角色,导入游戏情境。

老师饰鸡妈妈,小朋友饰小鸡,小鸡和鸡妈妈一起说儿歌。

尝试操作2、小鸡练本领。

(1)妈妈说,小鸡做。

(2)如:我的小鸡蹲一次;我的小鸡拍两次手……(3)小鸡可以数出声来,也可以不数出声。

(4)表扬小鸡有本领。

巩固操作3.小鸡找虫。

(1)妈妈交代游戏内容及要求:小鸡听妈妈拍铃鼓的次数去找虫,找到后,看清虫子是什么颜色的,就放到相同颜色的小盆中。

(2)小鸡找虫。

妈妈敲铃鼓,让小鸡听铃声找虫并学习检查。

(妈妈检查,和同伴互查,自查)注意鼓励能力弱的幼儿。

(3)小结,夸小鸡真能干。

活动名称:会发声音的玩具(重点领域:社会)P31活动目标:1、寻找并辨别会发声音的玩具,区别不同声音所表达的意义。

2、愿意和同伴一起分享玩具的乐趣活动准备:各种可以和不可以发出声音的玩具活动过程:一、尝试体验:1、这里有很多的玩具,大家可以去选一样你喜欢的玩具,玩一玩。

——教师引导幼儿玩玩具的时候,发现声音的秘密。

2、说说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它是怎么样的?二、游戏:让玩具回家1、给玩具分类:1)教师出示有声音和没声音的标记,请孩子们根据标记分类。

2)你会玩这些玩具吗?怎样可以让它发出声音?它会发出什么声音?幼儿模仿玩具发出的声音,仔细听辨玩具不同的声音。

三、让玩具宝宝唱歌这里有一些玩具本来也会发出声音的,可现在不会响了,请你们帮助玩具宝宝发出声音。

——旁边放着电池,幼儿探索摆弄,让玩具唱歌。

教师帮助指导幼儿操作。

活动名称:奇妙的声音(重点领域:语言)P33活动目标:1、通过玩玩、猜猜、说说,初步听辨声音的不同。

2、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各种瓶罐、各种物品(木制玩具、塑料玩具、蚕豆、赤豆、回形针、硬币、钮扣)。

活动过程:(一)玩一玩发现声音1、小朋友们看,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呀,今天我们来一起跟瓶子宝宝做游戏吧!(幼儿自由的选择喜欢的瓶瓶罐罐,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玩)2、你刚才是怎么玩的?你听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声音?小结:因为瓶子里装了东西,我们摇一摇就能发出声音。

请个别幼儿摇自己的瓶子,再打开验证瓶子里装了东西。

4、小朋友的瓶子都有声音,我们听听这个瓶子有没有声音呢。

5、这个瓶子为什么没有声音?(因为没有装东西)小结:瓶子里装了东西摇一摇就能发出声音,空空的瓶子就没有声音。

第一环节是让幼儿在摆弄瓶瓶罐罐中发现存在着声音,并自主发现空瓶没有声音,从而引出声音这一主题,为后面的环节做好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