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安徽卷,解析版)
2009年高考安徽数学(理科)试题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试题 第 1页(共3页)课程代码: 座位号:新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 二 学期期末考试《计算机网络基础》试卷A姓名:麦麦提.塔依尔 学号:20081011402专业: 化机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化机08-2(班)2012 年 6 月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对一题得 2 分,共30 分)1、路由器是用于哪一层的设备【 B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 D. 高层 2、用于网管的协议是【 】A .IPB .TCPC. SNMP D .SMTP3、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路传输数据信号时必备的设备是【 C 】 A .网卡 B .MODEM C .中继器 D .同轴电缆4、以太网的访问方法和物理技术规范由【 A 】描述。
A .IEEE802.2 B .IEEE802.3C .IEEE802.4D .IEEE802.55、无连接的服务是哪一层的服务【 D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 D.高层6、下列不属于系统安全的是【 C 】A、防火墙B、加密狗C、认证D、防病毒7、当前最流行的邮件协议是【 B 】A、TCP/IPB、SNMPC、SMTPD、UDP8、以下哪一个选项按顺序包括了OSI模型的各个层次【 A 】A、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系统层,表示层和应用层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转换层,会话后,表示层和应用层D、表示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物理层和应用层9、互联网中所有端系统和路由器都必须实现【 D 】协议。
A、SNMPB、SMTPC、TCPD、IP10、将205.140.36.0划分出8个子网的子网掩码是【 C 】A. 255.255.255.128B. 255.255.255.224C. 255.255.192.0D. 255.255.255.24811、能实现不同的网络层协议转换功能的互联设备是【 B 】A. 集线器B. 交换机C. 路由器D. 网桥12、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 】A. 网络接口层B.互联层C. 传输层D. 应用层13、MAC地址通常存储在计算机的【 B 】A. 内存中B. 网卡上C. 硬盘上D. 高速缓冲区中14、在以太网中,集线器的级联【 C 】A. 必须使用直通UTP电缆B. 必须使用交叉UTP电缆C. 必须使用同一种速率的集线器D. 可以使用不同速率的集线器15、下列设备中不属于局域网设备的是【 A 】A、网络交换机B、集线器C、ModemD、令牌环网卡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5分,共70分)16、OSI定义的各层功能是什么?答:1.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
2009年高考全国卷1数学真题(理科数学)(附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必修+选修Ⅱ)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2页,第卷3至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P A B P A P B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4π3V R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一、选择题(1)设集合A={4,5,7,9},B={3,4,7,8,9},全集U=A B ,则集合[()u AB 中的元素共有()(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2)已知1iZ+=2+i,则复数z=() (A )-1+3i (B)1-3i (C)3+i (D)3-i (3) 不等式11X X +-<1的解集为( )(A ){x }{}011x x x 〈〈〉 (B){}01x x 〈〈(C ){}10x x -〈〈 (D){}0x x 〈(4)设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0)的渐近线与抛物线y=x 2+1相切,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A (B )2 (C (D(5) 甲组有5名男同学,3名女同学;乙组有6名男同学、2名女同学。
若从甲、乙两组中各选出2名同学,则选出的4人中恰有1名女同学的不同选法共有( )(A )150种 (B )180种 (C )300种 (D)345种 (6)设a 、b 、c 是单位向量,且a ·b =0,则()()a c b c -•-的最小值为 ( )(A )2- (B 2 (C )1- (D)1(7)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1A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为B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B 与1C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A )4 (B )4 (C )4 (D) 34(8)如果函数()cos 2y x φ=3+的图像关于点43π⎛⎫⎪⎝⎭,0中心对称,那么||ϕ的最小值为(A )6π (B )4π (C )3π (D) 2π(9) 已知直线y=x+1与曲线y ln()x a =+相切,则α的值为( )(A)1 (B)2 (C) -1 (D)-2(10)已知二面角l αβ--为60,动点P 、Q 分别在面α、β内,PQ 到α的距离为P 、Q 两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为( )(A) (B)2 (C) (11)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若(1)f x +与(1)f x -都是奇函数,则( )(A) ()f x 是偶函数 (B) ()f x 是奇函数 (C) ()(2)f x f x =+ (D) (3)f x +是奇函数12.已知椭圆22:12x C y +=的右焦点为F ,右准线为l ,点A l ∈,线段AF 交C 于点B ,若3FA FB =,则||AF =( )23第II 卷二、填空题:13. ()10x y -的展开式中,73x y 的系数与37x y 的系数之和等于 。
2009年高考安徽数学(理科)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安徽卷数学 理科本试卷分第I卷 选择题 和第II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第I卷1至2页。
第II卷3至4页。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 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 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檫干净后 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 必须用直径0.5毫米黑色黑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 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 确认后在用0.5毫米的黑色墨色签字笔清楚。
必须在标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超出答题卡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 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参考公式S表示底面积 h表示底面的高如果事件A、B互斥 那么棱柱体积 P(A+B)=P(A)+P (B) 棱锥体积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10小题 每小题5分 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i是虚数单位 若 则乘积的值是 BA -15B -3C 3D 152 若集合则A∩B是 DA (B)(C) (D)3 下列曲线中离心率为的是 BA B C D(4)下列选项中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是 AA p: b+d , q: b且c dB p:a 1,b>1 q: 的图像不过第二象限C p: x=1, q:D p:a 1, q: 在上为增函数 5 已知为等差数列 + + =105 =99以表示的前项和 则使得达到最大值的是BA 21B 20C 19D 186 设 b,函数的图像可能是 C7 若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被直线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则的值是A ABC D8 已知函数 的图像与直线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等于 则的单调区间是 CA BC D9 已知函数在R上满足 则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AA B C D10 考察正方体6个面的中心 甲从这6个点中任意选两个点连成直线 乙也从这6个点中任意选两个点连成直线 则所得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但不重合的概率等于 DA B C D二 填空题 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5分 共25分 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数学理科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必修+选修Ⅱ)本试卷分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卷(选择题)和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卷1至2页,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卷3至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球的表面积公式()()()P A B P A P B +=+24πS R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P A B P A P B =球的体积公式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4π3V R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1)(01,2)k k n kn nP k C P P k n -=-=,,, 一、选择题(1)设集合A={4,5,7,9},B={3,4,7,8,9},全集U=A B ,则集合[u (AB )中的元素共有(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2)已知1iZ+=2+I,则复数z= (A )-1+3i (B)1-3i (C)3+I (D)3-i (3) 不等式11X X +-<1的解集为 (A ){x }{}011x x x 〈〈〉 (B){}01x x 〈〈(C ){}10x x -〈〈 (D){}0x x 〈 (4)设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0)的渐近线与抛物线y=x 2+1相切,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A (B )2 (C )(D(5) 甲组有5名同学,3名女同学;乙组有6名男同学、2名女同学。
2009年高考安徽数学(理科)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1年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能够反映项目管理班子内部项目经理。
各工作部门和各式作岗位在各项管理工作中所应承担的策划、执行、控制等职责的组织工具是()。
A.管理职能分工表B.组织结构图C.工作任务分工表D.工作流程图【答案】A【解析】管理职能分工表是用表的形式反映项目管理班子内部项目经理、各工作部门和各工作岗位对各项工作任务的项目管理职能分工。
表中用拉丁字母表示管理职能。
2.某工作项目施工采用施工总承包模式,其中电气设备由业主指定的分包单位采购和安装,则在施工中分包单位必须接受()工作指令,服从其总体项目管理。
A.业主B.设计方C.施工总承包方D.项目监理方【答案】C【解析】施工总承包方对所承包的建设工程承担施工任务的执行和组织的总的责任,分包施工方承担合同所规定的分包施工任务,以及相应的项目管理任务。
若采用施工总承包或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分包方(不论是一般的分包方,或由业主指定的分包方)必须热爱施工总承包方或施工总承包管理方的工作指令,服从其总体的项目管理。
3.对项目的结构进行逐层分角所采用的组织工具是()。
A.项目结构图B.组织结构C.合同结构图D.工作流程图【答案】A【解析】项目结构图是一个组织工具,它通过树状图的方式对一个项目的结构进行逐层分解,以反映组成该项目的所有工作任务。
项目结构图中,矩形框表示工作任务(或第一层、第二层子项目等),矩形框之间的连接用连线表示。
4.线性组织结构模式的特点之一是()。
A.组织内每个工作部门可能有多个矛盾的指令源B.组织内每个工作部门有横向和纵向两个指令源C.能促进组织内管理专业化分工D.组织内每个工作部门只接受一个上级的直接领导【答案】D【解析】在纯情组织结构中,每一个工作部门只能对其直接的下属部门下达工作指令,每一个工作部门也只有一个直接的上级部门,因此,每一个工作部门只有惟一个指令源,避免了由于矛盾的指令而影响组织系统的运行。
2009年高考试题——数学理(安徽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学(理科)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第1至第2页。
第II 卷第3至第4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I 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S 表示底面积,h 表示底面上的高()()()P A B P A P B +=+ 棱柱体积 V Sh=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棱锥体积 13V Sh =第I 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i 是虚数单位,若17(,)2ia bi ab R i+=+∈-,则乘积ab 的值是 (A )-15 (B )-3 (C )3 (D )15[解析]17(17)(2)1325i i i i i +++==-+-,∴1,3,3a b ab =-==-,选B 。
(2)若集合{}21|21|3,0,3x A x x B xx ⎧+⎫=-<=<⎨⎬-⎩⎭则A ∩B 是(A ) 11232x x x ⎧⎫-<<-<<⎨⎬⎩⎭或 (B) {}23x x <<(C ) 122x x ⎧⎫-<<⎨⎬⎩⎭ (D)112x x ⎧⎫-<<-⎨⎬⎩⎭[解析]集合1{|12},{|3}2A x x B x x x =-<<=<->或,∴1{|1}2A B x x =-<<-选D(3(A )22124x y -= (B )22142x y -= (C )22146x y -= (D )221410x y -=[解析]由2e =得222222331,1,222c b b a a a =+==,选B(4)下列选项中,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是(A )p:a c +>b+d , q:a >b 且c >d (B )p:a >1,b>1 q:()(01)xf x a b a a =->≠,且的图像不过第二象限(C )p: x=1, q:2x x=(D )p:a >1, q: ()log (01)a f x x a a =>≠,且在(0,)+∞上为增函数[解析]:由a >b 且c >d ⇒a c +>b+d ,而由a c +>b+d a >b 且c >d ,可举反例。
2009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1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必修+选修Ⅱ)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2页,第卷3至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P A B P A P B +=+24πS R =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P A B P A P B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4π3V R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一、选择题(1)设集合A={4,5,7,9},B={3,4,7,8,9},全集U=A B ,则集合[()u AB I中的元素共有(A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解:{3,4,5,7,8,9}AB =,{4,7,9}(){3,5,8}U A BC A B =∴=故选A 。
也可用摩根律:()()()U U U C AB C A C B =(2)已知1iZ+=2+i,则复数z=(B ) (A )-1+3i (B)1-3i (C)3+i (D)3-i 解:(1)(2)13,13z i i i z i =+⋅+=+∴=- 故选B 。
(3) 不等式11X X +-<1的解集为( D )(A ){x }{}011x x x 〈〈〉 (B){}01x x 〈〈(C ){}10x x -〈〈 (D){}0x x 〈 解:验x=-1即可。
2009年高考安徽数学(理科)试题及参考答案

熟悉建筑结构抗震基本知识地震基本知识地震俗称地动,是一种具有突发性的自然现象。
地震按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发地震以及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破坏作用大,影响范围广是房屋建筑抗震研究的主要对象。
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所指的地震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岩层构造状态的变动)使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这种地面振动称为构造地震,简称地震。
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震中附近地面运动最激烈,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震中区或极震区。
地面上某处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距。
震源至地面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一般把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Km称为中源地震;大于300Km 成为深源地震。
中国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均属于浅源地震。
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周传播,这种波就称为地震波。
地震波按其在地壳传播的位置不同,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是在地球内部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P波)是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压缩波,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引起地面垂直振动,周期短、振幅小、波速快。
横波(S波)传播的是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剪切波,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引起地面水平振动,周期长、振幅大、波速慢。
面波是体波经地层界面多次放射、折射形成的次生波。
面波的质点振动方向比较复杂,既引起地面水平振动又引起地面垂直振动。
当地震发生时,纵波首先到达,使房屋产生上下颠簸,接着横波到达,使范围产生水平摇晃,一般是当面波和横波都到达时,房屋振动最为激烈。
震级地震的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用符号M表示。
地震的震级M,一般称为里氏震级。
1935年由里希特首先提出了震级的定义。
当震级相差一级,地面振动振幅增加约10倍,而能量增加近32倍。
一般说来,M<2的地震,人们感觉不到,称为微震;M=2~4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M>5的地震,对建筑物就要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统称为破坏性地震;M>7的地震称为强烈地震或大地震;M>8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安徽卷,解析版)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第1至第2页。
第II 卷第3至第4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I 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 卷时,必须使用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标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S 表示底面积,h 表示底面上的高()()()P A B P A P B +=+ 棱柱体积V Sh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棱锥体积13V Sh =()()()P A B P A P B ∙=∙第I 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i 是虚数单位,若17(,)2ia bi ab R i+=+∈-,则乘积ab 的值是 (A )-15 (B )-3 (C )3 (D )15[解析]17(17)(2)1325i i i i i +++==-+-,∴1,3,3a b ab =-==-,选B 。
(2)若集合{}21|21|3,0,3x A x x B xx ⎧+⎫=-<=<⎨⎬-⎩⎭则A ∩B 是 (A ) 11232x x x ⎧⎫-<<-<<⎨⎬⎩⎭或(B){}23x x <<(C ) 122x x ⎧⎫-<<⎨⎬⎩⎭ (D) 112x x ⎧⎫-<<-⎨⎬⎩⎭[解析]集合1{|12},{|3}2A x x B x x x =-<<=<->或,∴1{|1}2A B x x =-<<- 选D(3A )22124x y -= (B )22142x y -= (C )22146x y -=(D )221410xy -=[解析]由e =222222331,1,222c b b a a a =+==,选B (4)下列选项中,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是(A )p:a c +>b+d , q:a >b 且c >d (B )p:a >1,b>1 q:()(01)xf x a b a a =->≠,且的图像不过第二象限(C )p: x=1, q:2x x =(D )p:a >1, q: ()log (01)a f x x a a =>≠,且在(0,)+∞上为增函数[解析]:由a >b 且c >d ⇒a c +>b+d ,而由a c +>b+d a >b 且c >d ,可举反例。
选A (5)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1a +3a +5a =105,246a a a ++=99,以n S 表示{}n a 的前n 项和,则使得n S 达到最大值的n 是(A )21 (B )20 (C )19 (D ) 18[解析]:由1a +3a +5a =105得33105,a =即335a =,由246a a a ++=99得4399a =即433a = ,∴2d =-,4(4)(2)412n a a n n =+-⨯-=-,由100n n a a +≥⎧⎨<⎩得20n =,选B(6)设a<b,函数2()()y x a x b =--的图像可能是[解析]:/()(32)y x a x a b =---,由/0y =得2,3a bx a x +==,∴当x a =时,y 取极大值0,当23a bx +=时y 取极小值且极小值为负。
故选C 。
或当x b <时0y <,当x b >时,0y >选C(7)若不等式组03434x x y x y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被直线y kx =则k 的值是(A )73 (B ) 37 (C )43 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阴影部分△ABC 由3434x y x y +=⎧⎨+=⎩得A (1,1),又B (0,4),C (0,43)∴S △ABC =144(4)1233-⨯=,设y kx =与34x y +=的 交点为D ,则由1223BCD S S ABC ∆=∆=知12D x =,∴52D y =∴5147,2233k k =⨯+=选A 。
(8)已知函数()cos (0)f x x x ωωω=+>,()y f x =的图像与直线2y =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等于π,则()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A )5[,],1212k k k Z ππππ-+∈ (B )511[,],1212k k k Z ππππ++∈(C )[,],36k k k Z ππππ-+∈ (D )2[,],63k k k Zππππ++∈[解析]:()2sin()6f x x πω=+,由题设()f x 的周期为T π=,∴2ω=,由222262k x k πππππ-≤+≤+得,,36k x k k z ππππ-≤≤+∈,故选C(9)已知函数()f x 在R 上满足2()2(2)88f x f x x x =--+-,则曲线()y f x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是(A )21y x =- (B )y x = (C )32y x =- (D )23y x =-+[解析]:由2()2(2)88f x f x x x =--+-得2(2)2()(2)8(2)8f x f x x x -=--+--,即22()(2)44f x f x x x --=+-,∴2()f x x =∴/()2f x x =,∴切线方程为12(1)y x -=-,即210x y --=选A(10)考察正方体6个面的中心,甲从这6个点中任意选两个点连成直线,乙也从这6个点中任意选两个点连成直线,则所得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但不重合的概率等于(A )175(B ) 275 (C )375 (D )475[解析] 如图,甲从这6个点中任意选两个点连成直线,乙也从这 6个点中任意选两个点连成直线,共有22661515225C C ∙=⨯= 种不同取法,其中所得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但不重合有//,//,//,AC DB AD CB AE BF //,//,//AF BE CE FD CF ED共12对,所以所求概率为12422575p ==,选D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学(理科)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考生注意事项: 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1)若随机变量2~(,)X N μσ,则()P X μ≤=________. [解析]12(12)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并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
已知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4R πθρ=∈,它与曲线12cos 22sin x y αα=+⎧⎨=+⎩(α为参数)相交于两点A 和B ,则|AB|=_______.∙ A∙ ∙ ∙ ∙∙ BCDE F[解析] 直线的普通方程为y x =,曲线的普通方程22(1)(2)4x y -+-=∴||AB ==(13) 程序框图(即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其输出结果是_______. [解析] 由程序框图知,循环体被执行后a 的值依次为3、7、15、31、 63、127,故输出的结果是127。
(14)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OA 和OB ,它们的夹角为120o.如图所示,点C 在以O 为圆心的圆弧AB上变动. 若,OC xOA yOB =+其中,x y R ∈,则x 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解析]设AOC α∠=,,OC OA xOA OA yOB OA OC OB xOA OB yOB OB ⎧∙=∙+∙⎪⎨∙=∙+∙⎪⎩,即01c o s 21c o s (120)2x y x y αα⎧=-⎪⎪⎨⎪-=-+⎪⎩∴02[cos cos(120)]cos 2sin()26x y πααααα+=+-==+≤(15)对于四面体ABCD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_ (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1相对棱AB 与CD 所在的直线异面; ○2由顶点A 作四面体的高,其垂足是∆BCD 的三条高线的交点; ○3若分别作∆ABC 和∆ABD 的边AB 上的高,则这两条高所在直线异面; ○4分别作三组相对棱中点的连线,所得的三条线段相交于一点; ○5最长棱必有某个端点,由它引出的另两条棱的长度之和大于最长棱。
[解析]①④⑤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解答写在答题卡上的答题区域内. (16)(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 中,sin()1C A -=, sinB=13. (I )求sinA 的值;(II)设,求∆ABC 的面积.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等有关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
本小题满分12分解:(Ⅰ)由2C A π-=,且C A B π+=-,∴42BA π=-,∴s i n s i n ()(c o s s i n )42222B BBA π=-=-, ∴211sin (1sin )23A B =-=,又sin 0A >,∴sin 3A =(Ⅱ)如图,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C BCB A=∴sin 31sin 3AC ABC B===sin sin()sin cos cos sin C A B A B A B =+=+133333=+=∴11sin 223ABC S AC BC C ∆=∙∙== (17)(本小题满分12分)某地有A 、B 、C 、D 四人先后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其中只有A 到过疫区.B 肯定是受A 感染的.对于C ,因为难以断定他是受A 还是受B 感染的,于是假定他受A 和受B 感染的概率都是12.同样也假定D 受A 、B 和C 感染的概率都是13.在这种假定之下,B 、C 、D 中直接..受A 感染的人数X 就是一个随机变量.写出X 的分布列(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并求X 的均值(即数学期望).本小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考查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和均值的概念,通过设置密切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考查概率思想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