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全册141热机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全册14.1热机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14.1 热机【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3.1.1了解能量存在的不同形式。
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
2.学情分析学生对生活中的汽油机有一定的了解,以及对能量转化方面已经有一点基础,所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导入话题,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之,九年级学生阅读理解及动手能力强,让他们通过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和对热机模型的使用,基本上能将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大致弄清楚,教师只用适时的点拨即可。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体会能量的转化。
让学生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相对产生的问题。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学习,教师引导点拨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3.教材分析《热机》编排在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热机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一个重要实例,是十三章内能知识的应用与深化。
教材这样安排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本节计划用一个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1.通过对教材的预习,知道热机的概念,初步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2.通过模型和动画,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3.通过实验和类比的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未知事实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热机的概念,初步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难点: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1.目标1设计的评价任务:针对课本P19页四冲程工作示意图,说出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评价实施:学生通过学案上“自学检测”题目检测学习结果。
2.目标2设计的评价任务:根据实例分析,理解并记忆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评价实施:利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教学活动设计】3.内燃机是指燃料直接在发动机________内燃烧的热机。
主要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分类的依据是分别用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燃料。
4.汽油机的主要结构有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⑦_______。
九年级物理全册 14.1《热机》教案

《热机》《热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前面一章已学习了内能的有关知识,再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一些有用的实际知识,还可以了解物理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热机、汽油机和柴油机三个部分。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利用内能做功”的历史发展进程,了解四冲程内燃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2.通过观察汽油机工作过程的动画,知道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的能量转化。
3.通过观察、对比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模型和工作过程,了解二者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了解可以利用内能做功,学会通过阅读和倾听学习。
2.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了解现代汽车的一些常识,培养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热机发展简史、汽油机的结构以及工作过程的学习,感受到人类对美好事物孜孜不倦的追求,逐步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2.了解生活中各种常见的热机工作时的利弊,唤起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教学难点】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多媒体、内能做功演示器、汽油机模型、柴油机模型。
一、新课引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五幅图片。
分别描述蒸汽时代的纺织、火车、轮船,热蒸汽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推力,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作中解放出来。
介绍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二、新课教学(一)热机1.热机的原理(1)实验演示讨论:实验中能量转化的情况.结果: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传给水和水蒸气;水蒸气膨胀做功,把塞子冲出去,内能转化为塞子的动能(机械能).(2)热机(工作原理)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
2.热机的种类迄今为止,已经出现的热机有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图片展示)3.内燃机(1)定义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汽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叫内燃机;(2)分类:展示摩托车和重型卡车的图片.根据所使用燃料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大类。
九年级物理全册14.1《热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热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知道热机中能量的转化。
3.了解人类使用热机的情况和热机对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利用热机的模型和课件动画演示并探究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养成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热机中的能量转化。
【教学准备】教师用:铁架台一台、酒精灯一盏、试管一只、试管夹一个,火柴一盒、水、软木塞一个金属网、汽油机实物模型、柴油机实物模型、多媒体等学生用:每个学习小组一个汽油机实物模型和一个柴油机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了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四个冲程只有一个冲程对外做功,但实际使用汽油机的汽车并不是忽快互慢的运动,这是什么原因呢?【点拨】多媒体投影下列图片实际的汽油机里面并不是一个气缸,而是四缸,八缸,甚至更多。
【跟踪训练】:1.汽油机在某个冲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此冲程是()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2.在图15—5所示的内燃机工作的一个循环中,其四个冲程的顺序应当是()A.乙、甲、丁、丙B.甲、乙、丙、丁C.乙、丁、甲、丙D.甲、乙、丁、丙【自主探究】让学生学习柴油机的工作过程主要和汽油机对比学习。
1.柴油机的构造和汽油机相似,主要有哪些不同?2.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吸气冲程有哪些不同?3.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有哪些不同?4.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有哪些不同?烧放出的热使得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急剧升高,从而推动活塞对外做功。
5同6车、拖拉机、坦克、【教学反思】一、教案的亮点在学习柴油机的有关知识时,在教学中采用了类比汽油机的有关内容,让学生自学,学生易于接受;在学生自学时提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利用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模型亲自动手探究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学习印象深刻;演示内能做功实验时,明确观察目标,学生观察细致准确;在探究活动中,小组交流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根据所学内燃机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4章第1节《热机》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4章第1节《热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4章第1节,主要内容包括:热机的概念、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的种类和热机效率。
具体涉及教材第14章第1节的热机定义、热机工作循环、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热机的概念,掌握热机的工作原理,了解不同类型的热机及其特点,认识热机效率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热机的概念、工作原理和热机效率。
难点:热机工作循环的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热机模型、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学习笔记、教材、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热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热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热机的概念:通过热机模型和多媒体课件,讲解热机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热机工作循环:结合热机模型,讲解热机的工作循环,强调吸热、膨胀、放热、压缩四个过程。
(3)热机种类:介绍汽油机、柴油机等常见热机,分析其异同。
(4)热机效率:讲解热机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材同步的练习题,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热机的概念、工作原理、种类和热机效率。
2. 热机工作循环:吸热、膨胀、放热、压缩。
3.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热机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2)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
(3)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有哪些?2. 答案:(1)热机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为:吸热、膨胀、放热、压缩。
九年级物理全册141《热机》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41《热机》教案教案:九年级物理全册 141《热机》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41章《热机》2. 详细内容:热机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内燃机的工作循环热机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热机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机的原理和结构,理解热机的工作循环。
2. 使学生掌握热机的效率计算方法,并能够分析影响热机效率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热机在现代科技中应用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影响热机效率的因素。
2. 教学重点:热机的工作原理,热机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机模型,PPT,黑板。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汽车,让学生观察汽车发动机,引导学生思考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 知识点讲解:a. 热机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b.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c. 热机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3. 例题讲解:分析一辆汽车的热机效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个热机的效率,并分析影响效率的因素。
5. 知识拓展:介绍热机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火箭发动机、燃气轮机等。
六、板书设计1. 热机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2.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3. 热机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4. 热机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个热机的效率,并分析影响效率的因素。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热机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热机的效率计算方法:热机的效率是指热机所做的有用功与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之比。
计算热机效率的公式为:效率 = 有用功/ 输入热量。
这个概念需要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具体问题中。
14.1 《热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热机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课题】热机【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第十四章第一节【授课对象】初三第一学期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二、教学内容分析热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动力设备,有效的利用燃料和减小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是社会十分重视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对本节课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作用,可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其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将来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在课程标准中,对热机部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是:“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活动建议中建议学生了解内燃机中燃料释放热量的去向,讨论提高效率的可能途径,调查当地几种炉灶的能量的利用效率。
在物理中考说明中,知识点“热机”中分项细目“热机的能量转化”、“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热机的效率"项目要求均为“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其教学目标完成,还应注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和对时代特征的反映。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生活中的汽油机有一定的了解,以及对能量转化方面已经有一点基础,所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导入话题,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之,九年级学生阅读理解及动手能力强,让他们通过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和对热机模型的使用,基本上能将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大致弄清楚,教师只用适时的点拨即可。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体会能量的转化。
让学生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相对产生的问题。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学习,教师引导点拨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四冲程热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知道热机中的能量转化,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效率。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汽油机、柴油机工作过程的观察,能简单描述他们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九年级物理全册14.1《热机》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4.1《热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4章第1节《热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热机的基本概念、热机的分类、热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热机效率的计算。
具体章节内容涉及14.1节热机概念及其工作原理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热机的基本概念,掌握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能够计算热机效率。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节能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热机效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热机效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热机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热机模型,引发学生对热机的兴趣,提出问题:“热机是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热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配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热机的工作过程。
3. 例题讲解:讲解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学生对热机效率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热机的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2. 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3. 典型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某种热机的效率,给出具体数据和解答过程。
答案:根据题目所给数据,运用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得出效率值。
2. 课后思考题:讨论热机的优缺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热机工作原理和效率计算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了解热机在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四章第1节热机教学设计

3.联系实际: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热机,并讨论热机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4.导入新课:通过以上活动,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热机的工作原理和效率。
(二)讲授新知
1.热机的定义:讲解热机的概念,即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3.通过学习热机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物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养成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热机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和能源相关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2.讨论主题:热机的工作原理、效率及各类热机的特点。
3.讨论过程:小组成员针对讨论主题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疑问。
4.教师引导: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然而,学生在热机学习中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知识理解不够深入:对热机工作原理和效率等概念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和巩固。
2.实验操作不规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现象,需要教师及时纠正,提高实验效果。
3.学习习惯差异: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存在差异,教师需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学习进度。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物理第十四章热机之前,已经掌握了能量守恒、物态变化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热机的学习具备以下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移、转化情况。
2.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四个冲程。
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利用挂图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3.通过学生讨论和老师讲解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现代汽车”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重点难点
重点
1.热机中的能量转化;
2.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难点
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过程。
教具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试管、试管塞子、四冲程汽油机模型、四冲程柴油机模型、四个冲程图片、投影仪或多媒体。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热机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如火车、汽车、摩托车及各种工程机械中都用到热机,热机是如何获得机械能的呢?
二、合作探究
1.热机
演示:课本图14.1-1(注意:软木塞不要塞得太紧,免得试管炸裂伤人。
)
提问:实验中有哪些能量转换?
[生]酒精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生]燃烧释放的内能转移给水,水的内能增加,变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
[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推动塞子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师]这个实验虽然简单,却基本展示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人们发现内能可以做功,并制造了各种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热机。
热机的发明及广泛使用,使人类迈入了工业化社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活动]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内容,了解热机的种类。
[生]蒸气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师]内燃机是燃料在汽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内燃机中常见的是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分别用汽油和柴油作为燃料。
2.汽油机
展示图14.1-3图片及汽油机模型,教师介绍:
[师]这幅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剖面图,汽缸上部有进气门和排气门,顶部有火花塞,活塞用连杆跟曲轴相连。
汽油在汽缸内燃烧时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活塞带动曲轴转动。
[师]要使汽油机连续工作,活塞必须能在汽缸内往复运动。
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
叫做一个冲程。
[师]多数汽油机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的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
展示图14.1-4图片。
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
(1)吸气冲程工作过程
[生]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吸进汽油与空气的混合物。
(2)压缩冲程工作过程
[生]进气门关闭,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对混合气体进行压缩,在这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混合气体的内能,使其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3)做功冲程工作过程
[生]在第二冲程末,火花塞点火,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带动曲轴转动,对外做功。
在这个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排气冲程工作过程
[生]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将废气送出汽缸。
[师生活动]P19“想想议议”
(1)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做功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
(3)排气冲程排出了汽车的废气。
3.柴油机
展示柴油机模型,让学生观察柴油机与汽油机结构上的不同。
[生]柴油机汽缸上没有火花塞,而有一个喷油嘴。
[师]除了结构上的不同,柴油机的工作过程也有与汽油机不同的地方:
(1)吸气冲程中,柴油机吸入的是空气;
(2)在做功冲程末,柴油机通过喷油嘴向汽缸内喷雾状柴油,遇到热空气立即燃烧起来;
(3)柴油机中气体的压强和温度都比汽油机中的大,所以柴油机可以输出更大的功率。
[活动]学生阅读P20“科学世界”《现代汽车》。
三、课堂小结
1.热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
2.四个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
3.汽油机和柴油机。
四、安排作业
教材P21 1~4题
板书设计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热机
1.热机
2.汽油机
3.柴油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