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士相见礼 精品
旧识相见的诗词

旧识相见的诗词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唐·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贻友人》
唐·杜牧
自是东西客,逢人又送人。
不应相见老,只是别离频。
度日还知暮,平生未识春。
傥无迁谷分,归去养天真。
《赠卫八处士》
唐·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蝶恋花·阅尽天涯》
近代·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恨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
天俱暮。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
花辞树。
初次见面诗句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宋代〕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别李义》
杜甫〔唐代〕
神尧十八子,十七王其门。
道国洎舒国,督唯亲弟昆。
中外贵贱殊,余亦忝诸孙。
丈人嗣三叶,之子白玉温。
道国继德业,请从丈人论。
丈人领宗卿,肃穆古制敦。
先朝纳谏诤,直气横乾坤。
子建文笔壮,河间经术存。
尔克富诗礼,骨清虑不喧。
洗然遇知己,谈论淮湖奔。
忆昔初见时,小襦绣芳荪。
长成忽会面,慰我久疾魂。
三峡春冬交,江山云雾昏。
正宜且聚集,恨此当离尊。
莫怪执杯迟,我衰涕唾烦。
重问子何之,西上岷江源。
愿子少干谒,蜀都足戎轩。
误失将帅意,不如亲故恩。
少年早归来,梅花已飞翻。
努力慎风水,岂惟数盘飧。
猛虎卧在岸,蛟螭出无痕。
王子自爱惜,老夫困石根。
生别古所嗟,发声为尔吞。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韦庄〔唐代〕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讲礼仪懂礼貌的古诗

讲礼仪懂礼貌的古诗
讲礼仪懂礼貌的古诗有:
1、汉室鸿儒盛,邹堂大义明。
五千道德阐,三百礼仪成。
青紫方拾芥,黄金徒满籝。
谁知怀逸辩,重席冠群英。
2、礼仪三百复三千,酬酢天机理必然。
寒即加衣饥即食,孰为末节孰为先。
3、弧矢重悬旧礼仪,郎君又产玉麟儿。
便烦着眼从头看,的似徐卿二子奇。
4、幼也知孝让,居然合礼仪。
休疑汝尚小,须信我饶为。
5、去年元会立班时,簪绂光辉与礼仪。
今日洺川逢岁旦,延留宾客乐昌期。
朝云暖润轻阴散,晚日融明瑞景迟。
遥念皇州春色早,宫花欲发万年枝。
关于礼仪的诗句古诗

关于礼仪的诗句古诗1. 关于礼仪的诗句“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孟子.离娄下》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歌德:《亲和力》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玛.沃.蒙塔古:《书信集》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礼貌是博爱的花朵.不讲礼貌的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茹贝尔:《名言集》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性.———奥维:《名人名言录》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2. 关于礼仪的古诗句“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
———歌德:《亲和力》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写相逢的古诗词

写相逢的古诗词唐·李白
朝骑五花马,谒帝出银台。
秀色谁家子,云车珠箔开。
金鞭遥指点,玉勒近迟回。
夹毂相借问,疑从天上来。
蹙入青绮门,当歌共衔杯。
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
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
锦衾与罗帏,缠绵会有时。
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
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当年失行乐,老去徒伤悲。
持此道密意,毋令旷佳期。
解析:李白这首诗写了一场相逢的奇遇。
开头啊,就描绘出一个很潇洒的形象,骑着五花马去拜见皇帝后出来。
然后就看到了一辆超豪华的云车,帘子一打开,哇,出现了一个超美的女子。
诗人骑着马靠近又徘徊,两人互相搭话,感觉这女子就像是从天上下来的仙女一样。
然后他们就一起进了青绮门,又唱歌又喝酒的,酒杯映着歌扇,就像云中的月亮那么美。
可是呢,诗人觉得要是不能亲近,还不如不见面呢。
见面之后感情就很深了,不用说话都能懂对方的心。
后面就开始抱怨为啥要独守空闺啊,锦衾罗帏空自寂寞。
又说时光不等人,要及时行乐,还让青鸟去传递自己的相思之情,可不能错过这美好的相逢佳期。
这诗里把那种男女相逢后的心动、急切、期待写得特别生动,就像在讲一个很浪漫又有点小纠结的爱情故事。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齐相聚诗词关于相聚的诗词

齐相聚诗词关于相聚的诗词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
7、相见各头白,其如离别何。
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9、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10、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
11、相见各头白,其如离别何。
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友谊诗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一夜风:一夜春风。
唐王涯《春游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曹植《怨歌行》)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陶渊明《答庞主簿》)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甫》)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王维《齐州送祖三》)短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孟浩然《送席大》)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王昌龄《长歌行》)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赠孟浩然》)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梦李白》)数重云外树,不隔眼中人(钱起《再得毕侍御书闻巴中卧病》)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关于礼的诗句古诗

关于礼的诗句古诗
以下是一些关于礼的古诗诗句:
"礼乐辞让中兴盛,风教人道润丰茸。
" - 唐代杜审言《古人论礼乐章》
"礼仪知进退,群物理皆然。
" - 宋代程颢《春秋繁露·尊名章》"礼之用,和为贵。
" - 春秋左丘明《左传·定公二年》
"礼义廉耻,人之所同。
" - 南朝宋梁代谢灵运《祭酒礼歌》
"礼由心发,言由情生。
" - 明代顾宪成《礼记·檀弓下》
"礼仪端重宜延颈,家事简单养志气。
" -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家教诗》
这些古诗诗句强调了礼的重要性和价值,礼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能够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它提倡尊重他人、恭敬待人,注重仪表和言行的得体,以及诚信和正直等品质的培养。
这些诗句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对礼的推崇和赞美。
1 / 1。
关于礼仪的诗词 关于礼仪的诗词名句

关于礼仪的诗词关于礼仪的诗词名句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关于礼仪的诗词,以及关于礼仪的诗词名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古代关于礼仪的诗词古代关于礼仪的诗词1、”《荀子·大略》云关于礼仪的诗词:“礼之于正国家也关于礼仪的诗词,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关于礼仪的诗词,如绳墨之于曲直也。
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
”《礼记·礼器》云:“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
忠信,礼之本也。
义理,礼之文也。
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2、汉室鸿儒盛,邹堂大义明。
青紫方拾芥,黄金徒满籝。
幼也知孝让,居然合礼仪。
休疑汝尚小,须信我饶为。
礼仪三百复三千,酬酢天机理必然。
寒即加衣饥即食,孰为末节孰为先。
3、关于文明礼仪关于礼仪的诗词的古诗句关于“文明礼仪”的诗句有哪些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古代关于文明的诗句古代关于文明的诗句关于文明的古诗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5、古代诗人关于文明礼仪的诗歌九歌礼魂屈原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1]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奉和皇帝上( 一作丘 ) 陈子昂大君忘自( 一作物 )我。
应( 一作膺 )运居紫宸。
揖让期明辟。
有关于礼仪的诗句有哪些有关于礼仪的诗句有哪些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译文: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
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士相见礼题解《士相见礼》记述士君子相交接的礼节仪式。
本篇首先对士与士初次相见的绍介、礼物、应对、复见诸仪节作了详细说明,然后依次述及士见大夫、大夫相见、士大夫见君诸礼仪。
所以,此篇所述,实际上并不限于士相见之礼。
关于篇名,清张尔歧说,士见大夫以下诸仪皆自士相见推之,故以士相见名篇(《仪礼郑注句读·士相见礼第三》)。
《士相见礼》十分强调人际交往的伦理道德意义,它说,与君言,言使臣;与大人言,言事君;与老者言,言使弟子;与幼者言,言孝弟于父兄;与众言,言忠信慈祥;与居官者言,言忠信。
交往对象不同,言各有宜,但都应以厚德劝善为宗旨。
士相见之礼:挚,冬用雉,夏用腒()。
左头奉之(),曰:某也愿见,无由达。
某子以命命某见()。
主人对曰:某子命某见,吾子有辱。
请吾子之就家也,某将走见。
宾对曰:某不足以辱命,请终赐见。
主人对曰:某不敢为仪(),固请吾子之就家也,某将走见。
宾对曰:某不敢为仪,固以请。
主人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将走见。
闻吾子称挚(),敢辞挚。
宾对曰:某不以挚,不敢见。
主人对曰:某不足以习礼(),敢固辞。
宾对曰:某也不依于挚,不敢见,固以请。
主人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出迎于门外,再拜。
宾答再拜。
主人揖,入门右。
宾奉挚,入门左。
主人再拜受,宾再拜送挚,出。
主人请见,宾反见(),退。
主人送于门外,再拜。
主人复见之以其挚(),曰:向者吾子辱使某见。
请还挚于将命者()。
主人对曰():某也既得见矣,敢辞。
宾对曰:某也非敢求见,请还挚于将命者。
主人对曰:某人既得见矣,敢固辞。
宾对曰:某不敢以闻(),固以请于将命者。
主人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敢不从?宾奉挚入,主人再拜受。
宾再拜送挚,出。
主人送于门外,再拜。
士见于大夫。
终辞其挚()。
于其入也,一拜其辱也。
宾退,送,再拜。
若尝为臣者,则礼辞其挚(),曰:某也辞,不得命,不敢固辞。
宾入,奠挚再拜,主人答壹拜。
宾出。
使摈者还其挚于门外,曰:某也使某还挚。
宾对曰:某也既得见矣,敢辞。
摈者对曰:某也命某:‘某非敢为仪也。
’敢以请。
宾对曰:某也,夫子之贱私(),不足以践礼(),敢固辞!摈者对曰:某也使某(曰),‘不敢为仪也’,固以请!宾对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从?再拜受。
下大夫相见以雁,饰之以布,维之以索()。
如执雉。
上大夫相见以羔,饰之以布,四维之,结于面()。
左头,如麛执之()。
如士相见之礼。
始见于君,执挚至下(),容弥蹙()。
庶人见于君,不为容(),进退走()。
士大夫则奠挚,再拜稽首;君答壹拜。
若他邦之人,则使摈者还其挚,曰:寡君使某还挚。
宾对曰:君不有其外臣,臣不敢辞()。
再拜稽首,受。
凡燕见于君,必辩君之南面()。
若不得,则正方,不疑君()。
君在堂,升见无方阶,辩君所在()。
凡言,非对也,妥而后传言()。
与君言,言使臣;与大人言,言事君();与老者言,言使弟子;与幼者言,言孝弟于父兄;与众言,言忠信慈祥;与居官者言,言忠信。
凡与大人言,始视面,中视抱,卒视面,毋改()。
众皆若是()。
若父,则游目(),毋上于面,毋下于带。
若不言,立则视足,坐则视膝。
凡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问日之早晏,以食具告,改居(),则请退可也。
夜侍坐,问夜,膳荤(),请退可也。
若君赐之食,则君祭,先饭,遍尝膳,饮而俟()。
君命之食,然后食。
若有将食者(),则俟君之食,然后食。
若君赐之爵,则下席,再拜稽首受爵,升席祭,卒爵而俟。
君卒爵,然后授虚爵。
退,坐取屦,隐辟而后屦()。
君为之兴,则曰:君无为兴,臣不敢辞。
君若降送之,则不敢顾辞(),遂出。
大夫则辞退下(),比及门三辞。
若先生异爵者请见之(),则辞。
辞不得命,则曰:某无以见(),辞不得命,将走见()。
先见之()。
非以君命使,则不称寡,大夫士,则曰寡君之老()。
凡执币者,不趋,容弥蹙以为仪()。
执玉者,则唯舒武,举前曳踵()。
凡自称于君,士、大夫曰下臣。
宅者在邦,则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曰草茅之臣。
庶人则曰刺草之臣。
他国之人则曰外臣。
注释()此节记述士相见之礼仪。
腒(&):干雉、雉脯。
()左头奉之:头向左横捧之。
()某也愿见。
命某见:此句是求见者的话。
凡初次相见,必须经人介绍。
某也愿见,无由达:此某字为求见者自称。
言久愿相见,无介绍以相通。
某子以命命某见:是说介绍人传达了主人准予相见之意。
某子:指介绍人的姓名。
以命:以主人之命,即以主人之命命某来见。
()不敢为仪:不敢摆外表的威仪,表示诚心诚意地愿往拜见。
()称:举。
()某不足以习礼:谦词,犹云不敢当此崇礼。
()主人请见,宾反见:上相见毕,宾出,此时主人复请宾返,再一次相见。
第一次见,要在行礼,宾主端敬恭肃;宾返见,则为燕见,以展未尽之意,安坐畅叙,比较随便。
()主人复见之以其挚:复见:主人往宾家回拜,乃礼尚往来之义。
以其挚:拿着宾来见主人时所执之礼物。
礼,宾主相见,宾见主人礼毕,主人必还其挚。
()请还挚于将命者:将犹传。
传命者,指摈相言。
说还挚于传命者而不直指宾,是一种自谦、礼貌的说法。
()主人:主人到宾家,宾主关系对调。
故此处主人即上文的宾;下文言宾,亦即上文的主人。
()不敢以闻,固以请于将命者:亦谦词,即不敢以还挚之事来聒烦主人,只是固请于将命者而已,亦谓不敢当。
()此节述士见大夫之仪。
终辞其挚:即不受其挚。
推辞三次为终辞,不复请。
()此节述曾经为大夫家臣之士见大夫之礼。
尝为臣者:即原来曾做过大夫的家臣而现在为公士者。
礼辞其挚:一辞其挚而许。
()贱私:古代卿大夫的家臣称作私人。
()不足以践礼:践:行。
言为夫子贱私,不足以行宾客还挚之礼。
()此节述大夫相见之礼。
饰之以布,维之以索:以布为衣束其身,以绳索系联其足。
()四维之,结于面:用绳索栓上前足和后足,从腹下交出背上,结之于胸前。
()左头,如麛()执之:麛:小鹿。
如献麛那样,头向左,一手执前足,一手执后足。
()此节述臣见君之仪。
至下:郑玄注下为君所。
胡培翚《正义》谓下为堂下,义较胜。
()容弥蹙(ù):容貌益显得恭敬诚实,局促不安。
()不为容:不为趋翔之容。
趋翔,趋走似鸟飞,是一种行步时表现庄敬的姿态。
()进退走:走:疾趋。
进退要疾行。
()君不有其外臣:外臣:他国之人称外臣。
上文本国之臣见君,君不还挚,此则使摈者还其挚,是不以为之臣,故说不有其外臣。
()此节述臣燕见于君之仪。
燕见:此燕见指私见,非公朝行礼,亦非宴饮之燕。
辩:正。
君南面为正,臣正北面见之。
()若不得,则正方,不疑君:方犹向。
疑:擬度。
谓如不得君正南面时,君在西,则臣正东面见,君在东,则臣正西面见,必须正向见之。
不可预先揣度君之位而斜立向之。
()升见无方阶,辩君所在:升见:升堂见君。
无方阶;无一定之阶。
辩:通辨。
意思是,升堂见君,不一定从哪个阶上堂,这要看君在何处,君近东阶,则自东阶上堂,近西阶,则从西阶上堂,以近君为便。
()此节述进言之法。
非对也,妥而后传言:对:答。
妥:安坐,指君而言。
传言:出言,发言。
这句是说,进言时,如果不是因君发问而作答,则必待君安坐后才发言。
()大人:卿大夫。
()始视面:谓开始时要观察其颜色可否进言。
中视抱:抱:衣领下至带之间。
谓既进言,视抱,容听者思之,同时,视下于面,表示尊敬。
卒视面:最后看其是否听纳己言。
勿改:在发言至听者答应这段时间内,要端正容体等待,不要变动改容。
()众皆若是:谓诸卿大夫同在,其仪亦如此。
()若父,则游目:谓与父言时,目光可以游动,以观察其身心安否。
()此节述侍坐于君子之法。
君子:指卿大夫及国中贤者。
()欠伸,打哈欠,伸懒腰。
问日之早晏:晏:晚。
即问现在什么时候了。
以食具告:具:俱、备。
即告从者所食已遍。
改居:变换坐的地方。
从久伸到改居,都是疲倦的表现。
()问夜:问什么时候了。
膳荤:谓食用荤辛之物。
荤指葱、薑、蒜之类荤辛之物。
这也都是有倦意欲休息的表示。
()此节述臣侍坐于君,君赐食、赐饮诸仪。
君祭,先饭,遍尝膳,饮而俟:凡君食,必有膳宰为之尝食。
此处臣侍食,则代膳宰尝食。
先饭:指先食黍稷,表示为君尝食。
遍尝膳:谓上菜后,侍食之臣为君遍尝各味。
膳即庶羞。
饮而俟:谓饮酒等候君命之食然后食。
()将食者:进食者,即膳宰。
有膳宰尝食,则侍食者不必尝食。
()坐取屦,隐辟而后屦:凡侍坐于长者,要脱屦于堂下。
故此亦于堂下取屦。
坐:跪。
此处言退下则跪而取屦,退避至隐处再穿上。
隐辟而后屦是表示对君的恭敬。
()不敢顾辞:不敢回首辞谢。
君降送,礼太重,故不敢辞。
()辞退下:下即降、下堂。
谓君因已退而下堂送,则辞之。
()此节述爵位高者来见士之仪。
先生异爵者:先生:指致仕(辞官归居)者。
此文言士相见,对士而言,异爵者即为卿大夫。
先生亦即辞官归居的卿大夫。
()某无以见:谓己无德可以使彼屈尊来见。
()走见:即出见。
走是急趋意。
士见尊爵者,取其急意而言走。
()先见之:谓出门先拜宾。
()此节述诸种称谓及执礼品之仪。
非以君命使,则不称寡,大夫士,则曰寡君之老:此句记大夫出使他国,摈者对他的称呼。
按《礼记·玉藻》所述,大夫奉君命出使他国,上大夫,摈者称寡君之老;下大夫,摈者称寡大夫。
大夫因私事至邻国,则家臣为摈,摈者称其名,不称寡君之某。
对此句,诸家断句不同,今从清汪中校本。
汪中校本改士为使。
依此,非以君命使,则不称寡,即指大夫因私事至他国,摈者不称寡大夫、寡君之老;大夫士(使),则曰寡君之老,则指大夫奉君命出使他国摈者对他的称呼。
()执币:此指执币见君而言。
币:指礼物,《周礼》小行人职合六币:玉、马、皮、圭、璧、帛等通称为币。
此处与下文执玉相对言,则指锦帛皮马禽挚之类。
不趋,容弥蹙以为仪:不疾行,容止显得恭敬诚实,局促不安。
仪:威仪、仪表。
不趋,表示谨慎。
趋:疾走。
()舒武:武:足迹。
舒武即足迹迟缓,不敢疾行。
举前曳(@)踵(ǒ):先抬起足前部,然后拖着足后跟,前行时足不离地。
也就是拖着脚后跟小步前行。
踵:足跟。
()宅者:致仕(辞官归居)的官员。
在邦、在野:邦即国。
古代国与野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王畿和封国的核心是邑,邑外有郊,郊外有牧,牧又称作远郊,相对而言,邑、郊、牧(远郊)的部分为国,牧以外的部分就是野。
译文士相见的礼仪:礼物,冬季用雉,夏季用干雉。
宾双手横捧雉,雉头向左,说:在下久欲拜见先生,但无人相通。
今某某先生转达先生意旨,命在下前来拜见。
主人的答辞是:某某先生命在下前往拜会,但先生却屈尊驾临。
请先生返家,在下将前往拜见。
宾的答辞说:先生所言,在下实不敢当,还请先生赐见。
主人的答辞是:在下不敢当此威仪,再一次请先生还家,在下将前去拜会。
宾的答辞是:在下不敢摆此威仪,最终还是请先生赐见。
主人的答辞说:在下一再推辞,得不到先生的准许,将出去迎见先生。
听说先生携带礼物,冒昧辞谢。
宾的答辞是:在下不用此礼物,不敢来拜会先生。
主人的答辞说:在下不敢当此崇高的礼仪,冒昧再次辞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