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陋室铭

合集下载

专题10《陋室铭》(最新模拟)(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0《陋室铭》(最新模拟)(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0:《陋室铭》(原卷版)最新模拟1.(2023•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一模)阅读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根据语境,为下列加点字选择词义或用法准确的一项是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腰.白玉之环③无丝竹之乱.耳A.①表转折,可译为“但是”②腰间③杂乱B.①表修饰,不译②腰间③扰乱C.①表转折,可译为“但是”②在腰间佩戴③扰乱D.①表修饰,不译②在腰间佩戴③杂乱(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我认为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就不会觉得吃穿不如别人。

理解:吃粗糙食物,穿破烂衣服,可见物质条件匮乏,然而作者专注于学习,内心充实,最终学有所成,做了高官。

B.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翻译:四海之内也错误地称道我的姓名,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理解:位列公卿,皇帝恩宠,四海称名,而作者却说“未有所成”,可见宋濂心怀大志,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理解:作者运用类比手法,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

刘禹锡《陋室铭》的故事

刘禹锡《陋室铭》的故事

刘禹锡《陋室铭》的故事
摘要:
一、刘禹锡简介
二、陋室铭创作背景
三、陋室铭诗意解读
四、陋室铭的现实意义
五、总结刘禹锡及其陋室铭的影响
正文:
一、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他与白居易、元稹并称“新乐府三杰”,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刘禹锡一生坎坷,曾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信仰。

二、陋室铭创作背景
《陋室铭》是刘禹锡在被贬谪到连州(今广东连县)时创作的。

当时,刘禹锡因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谪到边远地区。

在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和艰苦的条件时,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陋室铭》最为著名。

三、陋室铭诗意解读
《陋室铭》全文共四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诗人以山、水、仙、龙四物,寓意陋室的高尚品质。

虽然房子简陋,但居住者的品德高尚,使得陋室焕发出
迷人的光彩。

四、陋室铭的现实意义
《陋室铭》不仅是一首描绘陋室的诗,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追求物质财富,忽略了精神的丰富。

而刘禹锡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境,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关注内心的修养,才能拥有真正美好的人生。

五、总结刘禹锡及其陋室铭的影响
刘禹锡的一生,尽管屡遭挫折,但他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他的作品,尤其是《陋室铭》,传递了一种坚定的人生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言文《陋室铭》原文及作品赏析

文言文《陋室铭》原文及作品赏析

《陋室铭》原文及作品赏析【作品介绍】《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

一说为刘禹锡所著,另一说则为早于刘禹锡的崔沔所著。

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原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1],惟吾德馨[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3],往来无白丁[4]。

可以调素琴[5],阅金经[6]。

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8]。

南阳诸葛庐[9],西蜀子云亭[10],孔子云:“何陋之有[11]?”——选自《全唐文》卷六0八【注释】[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惟:同介词“以”,2起强调原因的作用。

德馨(xīn新):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

[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6]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7]丝竹:弦乐、管乐。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8]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2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它的高低,有仙人居留便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

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到处传闻。

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

陋室铭一句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一句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一句原文及翻译陋室铭一句原文及翻译《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一句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同学们。

《陋室铭》一句原文对应一句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奏乐的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8、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陋室铭》分层评析文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

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

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

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

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陋室铭译文及注释

陋室铭译文及注释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义相同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文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句子是: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文中有两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的写法:第一处实写:谈笑有鸿儒。 虚写:往来无白丁。 第二处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写作技法
作者:佚名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类比等手法,而且押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句式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陋室铭鉴赏
作者:佚名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
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10陋室铭

10陋室铭

陋室铭教案刘禹锡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

陋室,是作者在和州做官期间住的简易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讽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读、背会、掌握文言词语句意。

2. 理解作者高洁傲岸,闲适高雅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思想情怀。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

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沉浸于文本,反复地研读文章,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教学重难点: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课文的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是学习本文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激发兴趣,吸引学生去学习课文。

)导入:分享故事(师讲)。

唐朝有位著名的诗人,因参加过当时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见这位诗人是贬到这里来的,就故意刁难。

在城南门给他安排了三间小房,面江而居。

这位诗人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见了气坏了,于是他将这位诗人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新宅临河,杨柳依依,这位诗人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这位诗人郁闷气愤,一气之下又写了一篇文章,并且还请人把它刻在石碑上,然后立在门外。

这位诗人就是?-----生说。

师:这篇文章就是《陋室铭》,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

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4篇)陋室铭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 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

斯: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馨香。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的痕迹蔓到台阶,苍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7. 鸿儒(hóng rú):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大。

8. 白丁: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奏(琴)。

《陋室铭》诗词解释赏析

《陋室铭》诗词解释赏析

《陋室铭》诗词解释赏析《陋室铭》诗词解释赏析引导语:古诗词之美,美在意境,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

”解读中国古典诗词就要把握住意境的营造,独有的审美内涵,在阅读欣赏中丰富想象、开阔视野,提升文学素养、审美情趣。

下面,小编带大家走进古诗词美丽的境界,去欣赏古代著名诗人的高风亮节吧!陋室铭唐刘禹锡【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 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

斯: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馨香。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 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 和in韵
文章题目的含义: 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 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 生活情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 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每小组出一名同学,根据节奏朗 读课文,从中找出最好的一组,予以 奖励!
通过抢答环节,进行朗读展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灵异)。 斯(这)是陋室,惟吾 德馨(品德高尚)。苔痕上(爬上)阶绿, 草色入(映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学识渊 博的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弹琴),阅金经(佛经)。无 丝竹(奏乐的声音)之乱耳,无案牍(官府 的公文)之劳形(使身体劳累)。南阳诸葛 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说):“何陋之 有(有什么简陋呢)?
陋室不陋,表达出作者髙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 乐道的情趣。
7.在文章最后,作者提到 “诸葛庐” 与“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两者和作者的 陋室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 子云”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 抱负。
8.文中还一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做 托物言志。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文章是如何托物 言志的? 物-陋室;志-安贫乐道的情怀 ,高洁傲岸 的节操。
“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 放在座位的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 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 的格言。历史上,中外许多名人都 有自己的“座右铭”。
好友铭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 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 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 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 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 好友云:“君交如水。”
请同学们仿照作者的写法,给自己熟悉的物品 写一篇铭,比如桌子铭,铅笔铭,电脑铭 ······
读书铭 书不在多,精典则名。读不在广,受益 则行。斯是读书,惟吾静心。家中藏万卷, 埋头苦读辛。篇篇有哲理,只字无浅印。可 以喝杯茶,养养心。无城市之喧嚣,无世俗 之纷扰。南边枝头鸟,西处桃花杏。文人云: “其乐无穷。”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分析 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采用小组抢答方式,进行比赛)
1.文章第一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运用类比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 相提并论,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起笔 不落俗套。

2.请同学们谈一谈你们眼中作者的 陋室是什么样的?请用原文中的语言回 答。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环境(景幽)
1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
闻名;2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成为灵 异的水了。3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但主人 有美好的德行。4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清 葱,映入帘里。5谈笑往来的是渊博的学者,没 有浅薄的人。6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 的佛经。7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没 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8(它好比)南阳诸葛 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9孔子说:“( 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 陋的呢?”
刘禹锡因热心支持王叔文政治革新,得罪权贵,被贬到和州当通 判。和州的策知府是个见利忘义、妒贤嫉能的小人。他看到刘禹锡得 罪权臣,不得势,就有意给他小鞋穿。按照规定,通判应该住衙门里 三室三厅的房子,可策知州只在城南门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这三间 小屋面临大江,推窗便可看到浩瀚的江面,刘禹锡不怒反喜,并欣然 在自己的房门上题写:“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举动气坏了策知府,他让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三间减小到一 间半。小屋位于德胜河边上,附近是一排排杨柳。刘禹锡看到这些景 色,欣然提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依旧在小屋 里读他的诗,写他的文。策知府见刘禹锡仍不买他的账,连肺都快要 气炸了。于是他和书丞商量后逼刘禹锡搬到一间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 的小屋。半年时光,搬家三次。刘禹锡想,这狗官实在太不像话了, 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偏要乐。于是,他就愤 笔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陋室铭》。
3.与作者交往的都是哪类人呢?请用 原文回答。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友贤)
4.作者在陋室的日常生活是什么?请 用原文回答。 调素琴,阅金经。-日常生活(事雅)
5.从上面的分析中能看出作者眼中的陋室是 怎样的,它真的简陋吗?不简陋。为什么,你能 说出其中的原因吗?请用原文回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句) 我们如何来理解文章中的“德馨”呢? 课文小结: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 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髙洁傲岸的节 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刘禹锡(772—842),字 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 人,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著名诗 人,哲学家。唐顺宗时,曾参加 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 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 连任连州、夔 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 梦得文集》(又名《刘宾客文集 》)传世。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请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 一般都是用韵的。
德馨 (xīn) 苔 (tái) 痕 案 (dú) 牍 鸿儒 (hónɡ rú) 西蜀 (shǔ) 何陋 (lòu) 调素琴 (tiáo)
速读全文并圈出本文韵脚是什么? 所押的韵是什么?
引古人自况,陪衬比喻。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峰不在高,有险则奇。书不在多,有识则行。虽是困 苦,却也充实。清晨校园静,琅琅读书声。举手投足间, 意气风华盛。可以论中外,博古今。无世俗之困扰,无明 日之烦忧。外有大操场。内设科技楼。吾曰:何苦之有? 智不在高,有恒则行。学不在深,有勤则明。吾资寻 常,唯吾专心。笔墨凉酷暑,书香暖霜天。谈笑无恶友, 往来皆良师。可以读诗歌,看散文。无网吧之劳神,无斗 殴之乱心。书生头悬梁,学者锥刺股。我云:何苦之有?
唐代诗人:李白与孟浩然。 李白曾经为孟浩然写过的一 首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相信很多人读过的。
1、请同学们查找并写出自己的座 右铭。 2、请同学们仿照作者的写法,给 自己熟悉的物品写一篇铭,比如桌子铭, 铅笔铭,电脑铭······
《陋室铭》 刘禹锡 居室环境——景幽 交往人物 ——友贤 日常生活 ——事雅 物——陋室 志—安贫乐 道的情怀 ,高洁 傲岸的节操
6.文章中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想通 过陋室来告诉我们什么? 对偶。(用原文回答)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调素琴,阅金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