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晏子使楚》同步练习2(苏教版八上)
第10课《晏子使楚》同步练习2(苏教版八上)

晏子使楚练习一、语音诣()枳()缚()二、通假字1.缚者曷为者也同意思是2.圣人非所与熙也同意思是三、古今异义词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实:古义:今义:) 2.楚王闻之(闻:古义:今义:)3.楚王谓左右曰(左右:古义:今义:)四、一词多义齐之习辞者也为其来也之楚之水土为何为者也物外之趣生于淮南则为橘楚王闻之生于淮北则为枳吾欲辱之五、重点词语解释1.晏子将使楚使:()2.谓左右曰谓……曰:()左右:()3.习辞者习:()辞:()4.今方来方:()5.何坐坐:() 6.坐盗盗:()7.吏二缚一人诣王缚:()诣:()8.齐人固善盗乎固:() 9.叶徒相似徒:() 10.其实味不同其:()实:()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12.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13.寡人反取病焉病:()14.晏子避席对曰避席:()六、重点语句翻译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4.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6.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7.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七、课文内容理解1.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3.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4.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5.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6.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7.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8.你喜欢晏子这个人物吗?为什么?中考链接【2007年江苏扬州】[甲]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晏子使楚》同步练习 苏教版

晏子使楚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这是一部的著作。
(2分)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4分)缚一人()酒酣()诣王()曷为()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5分)⑴齐之习辞者(习辞:)⑵今方来,吾欲辱之(辱:)⑶吏二缚一人诣王(诣:)⑷齐人固善盗乎(固:)⑸圣人非所与熙也(熙:)4.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3分)5.译句:(6分)⑴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⑵齐人固善盗乎?⑶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6.解释下列的多义词:(6分)⑴使:得一人之使()晏子将使楚()使民善盗耶()⑵以:何以也()以故东徙()我以日始出是去人近()⑶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生于淮北则为枳()7.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2分)8.为了使上下句连贯,下面这句话的空缺处境入的最恰当的语句应是()(2分)经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A、我们不是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都克服了吗?B.学习上的各种困难都被我们克服了,C.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我们都克服了,D.我们克服了学习上的各种困难,9.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方法”句中的“方法”前有如下四个修饰语,它们正确的排到顺序应是()(2分)①提高思想②有效的③我党④改正错误A.⑵⑶⑴⑷B、⑶⑴⑷⑵C.⑶⑵⑷⑴D.⑶⑷⑴⑵第二部分:(一)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9课 晏子使楚》同步练习卷

今义: (2)其.实.味不同
古义:
今义:
。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缚者曷为者也
(2)圣人非所与熙也。 二、对比阅读.
6.【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 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
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
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
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
第1页(共3页)
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 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 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 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齐之习.辞者也 ②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③何坐. ④寡人反取.病焉 (2)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停顿。(限 2 处) 使 吾 君 以 鸟 之 故 杀 人,是 罪 二 也。 (3)翻译文中的句子: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4)甲文中“王笑曰”你如何来理解楚王的笑? (5)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9 课 晏子使楚》同步练习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根据《晏子使楚》填空。
八年级语文上册《晏子使楚》同步 苏教版

第十课晏子使楚【课时速达标】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楚王闻之,谓左右曰()(2)酒酣()(3)吏二缚一人诣王()(4)所以然者何()答案:(1)对(2)高兴(3)绑(4)这样2.翻译下列句子。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2)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3.请你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2)今民生长于齐不盗答案:(1)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2)今/民生长于齐/不盗阅读全文,回答4~8题。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之习辞者也(言辞)今方来(将要)B.何坐(犯罪)齐人固善盗乎(本来)C.叶徒相似(只)寡人反取病焉(辱)D.晏子避席对曰(躲开席子)吾欲辱之(羞辱)【解析】选D。
“避席”在句中的意思是“离开座位”。
5.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羞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如下:答案:预先安排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盗,从而戏弄晏子。
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提炼成成语_________,晏子说这话的目的是想说明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南橘北枳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
反击“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
八年级语文《晏子使楚》同步练习苏教版

【模拟试题】一. 解释下列语句中的“之”字。
1. 楚王闻之:2. 吾欲辱之:3. 婴闻之:4.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二. 请分别指出下列文言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 何坐——“坐”古义:今义:2. 其实味不同——“其实”古义:今义:三. 解释下列通假字。
1. 缚者曷为者也?曷:2. 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四. 阅读理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语词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备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 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楚王想侮辱晏子却想不出办法,就问计于手下人,手下人想出了怎样的计谋?(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宴席上,楚王极富侮辱性的一句话是什么?他是把矛头指向晏子,还是所有的齐国人?从哪一个词语可以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明知楚王栽赃陷害,又无法澄清事实,晏子是如何捍卫国家尊严而又不失礼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这则故事写晏子出使楚国,在宴会上为捍卫国家尊严而进行的一场曲折而巧妙的斗争。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晏子使楚》同步练习2

《晏子使楚》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字注音。
酣()诣()枳()耶()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
(1)吏二缚一人诣王()(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3)圣人非所与熙也()(4)缚者曷为者也()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1.谓左右曰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2.其实味不同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3.寡人反取病焉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3)寡人反取病焉。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一)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文段中加粗的词语。
习辞:______何以:______何坐:______避席:______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缚者曷为者也 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C.路转溪头忽见 D.寡人反取病焉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晏子使楚。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十 晏子使楚苏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二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十晏子使楚苏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二
第1题【单选题】
选出对下列加线的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欲辱之,何以也?(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B、齐人因善盗乎?(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C、圣人非所与熙也。
(陈述语气,相当于“吧”)
D、寡人反取病焉。
(感叹语气,相当于“啦”)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选出与“齐人也,坐盗”中“坐”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
B、族诛连坐
C、其一犬坐于前
D、坐视不理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晏子使楚》本文选自______,这是一部______的著作。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下面各句都有“使”,按意义用法分类。
①晏子使楚
②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③使子为使
④齐使使,各有所主
⑤使使贤主
⑥何为使子
出使:______
让、派:______
使者:______
【答案】:。
【初中语文】2018秋季学期最新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优质习题:《晏子使楚》同步测试-可打印

12.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1分)
答: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齐人固善盗乎?译文:
(2)景公使使者至。译文:
14.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2分)
答:
(5)所以然者何(古今)
5.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齐之习辞者也
(2)齐人固善盗乎
(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教材解读】(4分)
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6.“王笑曰”,你如何理解楚王的“笑”?(2分)
7.楚王和臣下的阴谋诡计是针对谁的?为什么?在课文里找依据。(2分)
【类文阅读】(5分)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bīn)者更道,从大门入。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初中语文】2018秋季学期最新苏教版初中语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基础知识】(32分)
1.解释句中加点字:(11分)
(1)晏子将使楚()(2)齐之习辞者也()
A.然则何为使子B.齐命使各有所主
C.使狗国者从狗门入D.使子为使
9.在课文中,晏子对楚王说:“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请从上文中找出跟这同样巧妙的话语。(1分)
10.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楚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中考链接】(9分)(20xx年××市)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练习一、语音诣()枳()缚()二、通假字1.缚者曷为者也同意思是2.圣人非所与熙也同意思是三、古今异义词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实:古义:今义:) 2.楚王闻之(闻:古义:今义:)3.楚王谓左右曰(左右:古义:今义:)四、一词多义齐之习辞者也为其来也之楚之水土为何为者也物外之趣生于淮南则为橘楚王闻之生于淮北则为枳吾欲辱之五、重点词语解释1.晏子将使楚使:()2.谓左右曰谓……曰:()左右:()3.习辞者习:()辞:()4.今方来方:()5.何坐坐:() 6.坐盗盗:()7.吏二缚一人诣王缚:()诣:()8.齐人固善盗乎固:() 9.叶徒相似徒:() 10.其实味不同其:()实:()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12.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13.寡人反取病焉病:()14.晏子避席对曰避席:()六、重点语句翻译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4.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6.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7.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七、课文内容理解1.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3.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4.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5.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6.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7.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8.你喜欢晏子这个人物吗?为什么?中考链接【江苏扬州】[甲]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
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1)坐盗( ) (2)其实味不同( )(3)生于淮北则为枳( ) (4)使者反( )1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
(2分)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齐人固善盗乎?译文:(2)景公使使者至。
译文:1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浙江][甲]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乙]高缭仕(1)于晏子,晏子逐之。
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2)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3)之人也,四维(4)之然后能直。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5)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1)仕:旧称做官为仕。
(2)事夫子:侍奉晏子。
(3)仄陋:狭窄浅薄。
(4)维:维系。
引申为扶助。
(5)弼:纠正。
20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引进)B.其义可乎(义务)C.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D.晏子逐之(他,指高缭)21下面句中加点的“使”与“齐命使各有所主”中有“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晏子使楚B使狗国者从狗门入C使子为使D不肖者使使不肖主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
(1)然则何为使子(2)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23[甲]文中楚王为什么说“齐无人耶,使子为使”?[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24[甲]文中晏子要说自己是一个“不肖者”?[乙]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仄陋之人”?25从[甲][乙]两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08年江苏宿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15分)(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②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弋:用带有绳子的箭射。
②主:掌管,主持。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束二缚一人诣.王(2)其实..味不同(3)使烛邹主鸟而亡.之(4)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9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译文:(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土,是罪三也。
译文:10阅读两文,回答问题。
(3分)甲文通过“”这句富有侮辱性的话,表现了楚王的傲慢无礼;乙文通过“勿杀!寡人闻命矣”这句话,表现了景公的;甲乙两文则共同表现了晏子的。
11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别分析晏子的语言技巧及其效果。
(4分)答:参考答案一、诣(yi)枳(zhǐ)缚(fù)二、曷通何,什么熙通嬉,开玩笑三、1坐在通“座”,座位犯罪四、1于;做;是;变成 2的;的;的;代晏子使楚这件事;他,指晏子五、1.出使 2对……说;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3熟练言辞 4将要5.犯罪6.偷窃7.捆绑到(指到尊长那里去)8本来9只10果实 11.莫非12.才德极高的人13.辱14.离开座位六、1.*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东西吗2.*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
3.*晏婴,是齐国很擅长辞令的人。
4.*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5.*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两者只是叶子相似,它(果实)味道是不同的。
6.*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能使百姓擅长偷盗吧?7.*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
七1 D 2*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
3*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
4*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5 *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
6 *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7*说明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
反击楚王“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齐人故善盗乎?)的羞辱。
7*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勇敢的外交家、不畏强暴、讲话幽默生动、聪明的政治家、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中考链接12.(1)犯罪,(2)它的果实,(3)在,(4)同“反”,返回13.是寡人之过也14.(1)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2)景公派使者到了。
15.机智、善辩、清廉、简朴。
(意思对即可)20 B 21 C22(1)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你当使臣呢?(2)现在他侍奉我已经三年了,还没有纠正过我的过失,所以要辞退他。
23[甲]文:楚王意在恶意侮辱齐国和晏子;[乙]文: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
24[甲]文:说楚王德才不好(或批驳、羞辱楚王)。
[乙]文:意在指责高缭未好好扶助自己(或为了说明辞退高缭的原因)。
25是一个能言善辩,足智多谋,赏罚分明(或热爱祖国),任免有方(或善于用人)的人8(1)诣:到(2)其实:它们果实(3)亡:丢失(4)故:原因,缘故9(1)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2)让天下的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这是第三条罪过。
10齐人固善盗乎;善于纳谏(知错能改);机智善辩。
11甲文中晏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地借用“南橘北枳”的说法,寓刚于柔,不卑不亢,既保全了楚王的面子,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乙文中晏子用迂回曲折的方法,表面上是在列举烛邹的“罪状”,其实是在点出景公的错误,语言灵活睿智,既维护了君王的尊严,又挽回了烛邹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