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比较阅读)

合集下载

晏子使楚比较阅读

晏子使楚比较阅读

《晏子使楚》比较阅读[甲]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出使楚国。

楚国人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

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

(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竟然派你这样的人来当使臣”)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为力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乙]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

(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

)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他的随从规劝晏子说:“高缭已侍奉您三年了,而您竟然没有给他职位,还要辞退他,这是道义允许的吗?”)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晏子说:“我是一个卑微的人。

通过各方支持来辅助才能稳固,才能立国。

现在高缭这个人侍奉了我三年,却从来没有纠正过我的错误,这就是我辞退他的原因。

”)1.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引进)B.其义可乎(义务)C.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D.晏子逐之(他,指高缭)4.[甲]文中楚王为什么说“齐无人耶,使子为使”?答:“以晏子短”,看晏子身材矮小,以貌取人. [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答:“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从来没有驱赶官员离开的先例,怀疑道义上说不过去.5.[甲]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不肖者”?[乙]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仄陋之人”?答:①因为“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说自己之所以来楚国是因自己是“不肖者”,实际上是说因为楚国国君“不肖”(即无德无才).这是以退为进的外交辞令.②说自己是“仄陋之人”,是谦虚的说法,是为了说明高缭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过失有过纠正之举,即三年来没有合理的建议和有效的作为.6.从[甲][乙]两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机智过人,善于辞令.用人唯能.《晏子谏因鸟杀人》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晏子使楚原文阅读

晏子使楚原文阅读

晏子使楚原文阅读
晏子使楚原文如下:
晏子使楚。

楚庄王问曰:“昔者吴王夫差困王子比干于会稽,
子之鄙也。

寡人之罪人也,赐剑而死,尽夺其所有,以金百斤救其死费。

其后吴灭,楚亦灭,遂不复见吴矣。

今子之所贪吾邑也,诸侯之间始信封邑,故与子同分之。

而子忍相贪吾一邑,何也?”晏子对曰:“君之所爱者夫差也,臣之所忧者比干也。

夫差爱子之赤心而恶君之贪欲,欲杀比干以立己之私,臣以为不可。

故愿大王杀臣以成其私,臣之幸也。

”庄王曰:“先生之言何以知吾之私也?”晏子对曰:“臣闻之,天下莫不知大王待比干之深也。

大王抚臣之背而谓之玩,抚比干之背而谓之心。

故臣知大王之爱比干也。

”庄王曰:“寡人之私岂独於比干哉?”晏子对曰:“臣闻之,道不欺也。

大王忍专制者,臣恐专行也。

夫比干者,君之腹心也,大王已杀之,当忍心割也。

臣闻之,利刃之下,忍割胸腹,上可以见君。

夫腹心者,中能遣其亲,外委其敌,能守宫缉内,支解之罪辟外,大王之心何疑之有?昔者舜殛斟酌于五渚之野,禹殛共工于函谷之口,畴人以为忍也。

治天下未易然也,慎勿行也。

”庄王乃赐晏子璧,璧也者,贵于金玉者也。

文言文对比阅读

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16分)【甲】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乙】师旷①撞晋平公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

公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⑤之。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人乐师。

②援:执持,拿。

③衽(rěn):衣襟。

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

⑤除:清除,去掉。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齐之习辞者也(2)王曰,何坐(3)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4)是非君人者之言也14、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A.晏子将使楚/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B.吾欲辱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C.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师旷侍坐于前D.故撞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分)(2)齐人固善盗乎?(2分)(3)太师谁撞?(2分)16、【甲】【乙】两文中,晏子和师旷都长于辞令,你更欣赏哪一个的说话艺术?请说说你的理由。

(3分)晏子使楚参考答案:13、习:熟练坐:犯罪酣:酒喝得很高兴是: 这14、C15、(1)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晏子使楚》比较阅读

《晏子使楚》比较阅读

《晏子使楚》比较阅读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倒装句)?”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 何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

’王曰‘ 何坐(倒装句)?’曰:‘ 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该书主要记载_________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子的言行。

(2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0分)谓左右曰。

___________谓左右曰____________左右对曰_____________缚者曷为者也?______________齐人也,坐盗。

_______________吏二缚___________一人诣____________王晏子避席对曰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缚者何为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齐人固善盗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晏子使楚阅读题目及答案

晏子使楚阅读题目及答案

晏子使楚阅读题目及答案晏子使楚阅读题目及答案「篇一」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

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③堂侧陛:朝堂的台阶。

④逸:安乐、安闲。

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思是听您的话。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公被狐白之裘()(2)晏子对曰()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第二问请用学过的文言文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通“披”穿着。

(2)回答2、(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3、关心百姓,善于言辞,敢于劝谏。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或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上述主观题意对即可)晏子使楚阅读题目及答案「篇二」莫众而迷①晏子聘②鲁,哀公问曰:语曰:‘莫三人而迷③’,今寡人与一国虑④之,鲁不免于乱,何也?晏子曰:古之所谓莫三人而迷者,一人失之,二人得之,三人足以为众矣,故曰莫三人而迷。

今鲁国之群臣,以千百数,一言⑤于季氏⑥之私,人数非不众,所言者一人也,安得三哉?注释①选自《韩非子。

内储说上》。

《韩非子》,韩非作,今存有五十五篇,它的文章以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见长,善于用浅近寓言说明抽象的道理。

②聘:访问。

古代诸侯派大夫访问诸侯叫聘。

③莫三人而迷:凡事不和大家商议,就要迷惑。

古代以三人为众,因此莫三人而迷,也叫莫众而迷。

《晏子使楚》 阅读答案(推荐9篇)

《晏子使楚》 阅读答案(推荐9篇)

《晏子使楚》阅读答案(推荐9篇)篇1:《晏子使楚》阅读答案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

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déyìyángyáng]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

哪知晏子[miànbùgǎisè],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ānjūlèyè],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1.根据文中[]内的拼音写出成语,并给每个成语写一个反义成语。

A.[déyìyángyáng]——B.[miànbùgǎisè]——C.[ānjūlèyè]——2.君王招待来使的宴席上,为什么会有囚犯出现?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一句中的“笑”是一种怎样的笑?4.你认为“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5.楚王想取笑晏子,反而被晏子取笑,请用一个成语或一句谚语来概括楚王的下场。

答案1.A.得意扬扬—垂头丧气(气急败坏)B.面不改色—一晾慌失措(面红耳赤)C.安居乐业——背井离乡(民不聊生)(反义词答案不唯一)2.这是楚王有意安排的,想借此侮辱齐国人。

3.是讥笑、嘲笑。

(意思对即可)4.心胸狭窄的人。

(意思对即可)5.自取其辱(自作自受)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答案不唯一)篇2:《晏子使楚》阅读答案晏子使楚阅读的原文晏子将使楚。

唐雎不辱使命 (2)

唐雎不辱使命 (2)

九上22课《唐雎不辱使命》比较阅读一、《唐雎不辱使命》《晏子使楚》比较阅读及答案(18分)【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缡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 (傧者: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4分)(l)故不错意也:()(2)以大易小:()(3)长跪而谢之曰:()(4)傧者更道:()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 分)(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晏子使楚》阅读答案文言文晏子使楚阅读题

《晏子使楚》阅读答案文言文晏子使楚阅读题

《晏子使楚》阅读答案文言文晏子使楚阅读题《晏子使楚》比较阅读材料一、晏子谏杀烛邹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日:“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已毕,请杀之。

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翻译: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

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

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

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

”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

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2.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勿杀!寡人闻命矣”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3.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

因为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

4.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叫、派) 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 使得)③使诸侯闻之(让)5.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主鸟而亡之(死或逃走) ②请数之以其罪(谴责)③以鸟之故杀人(因为)④景公好弋( 射) ⑤寡人闻命( 指教) ⑥为吾君主鸟(主管)6.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

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善于立辞,很会说话二、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晏子谏杀烛邹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日:‚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已毕,请杀之。

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

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③弋(yì):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翻译: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

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

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

‛景公说:‚可以‛。

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

‛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

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1.晏子的本意是指责景公,说他重鸟轻人。

但是晏子却以谴责烛邹的姿态出现。

这种以委婉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

2.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勿杀!寡人闻命矣”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3.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

因为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

4.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叫、派) 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 使得)③使诸侯闻之(让)5.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主鸟而亡之(死或逃走) ②请数之以其罪(谴责)③以鸟之故杀人(因为)④景公好弋( 射) ⑤寡人闻命( 指教) ⑥为吾君主鸟(主管)6.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

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善于立辞,很会说话二、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于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①更道②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②,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使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⑤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②更道:改变道路;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

翻译:晏子出使到楚国。

楚国人因为晏子个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设臵了一个小门来接见晏子。

晏子不进,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现在我出使到楚国,不该从这个门进。

‛接待他的人改变了引导的方向,让他从大门进。

晏子朝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临淄有三百闾的人口,张开袖子能遮住太阳,如同下雨,人们肩并肩,脚挨脚,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是按国家派遣相当的使者,各自都有所担负的使命,贤者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不贤者出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我晏婴最不贤,所以适合出使楚国。

‛7.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语。

(1)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延:请 (2)今臣使楚使:出使(3)晏子对曰对:回答 (4)比肩接踵而在比:并、挨8.下面各句都有“使”,按意义用法分类。

(1)晏子使楚 (2)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3)使子为使(4)齐使使各有所主(5)使使贤主(6)何为使子(1)(2) 出使 (3)(5)(6) 让、派 (4) 使者9.翻译以下几句。

(1)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张开衣袖就形成浓阴,流下的汗水像下雨,肩并肩,脚跟挨脚跟,凭什么说没人?(2)其贤者,使使贤主。

那些有品德、能力的人,让他们出使有品德、才能的君主。

10.面对楚王的戏弄,晏子是怎样回击的?用原文回答。

略三、《晏子谏齐景公》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文: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

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

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

‛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四、晏子谏祷鱼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

吾使人卜之,祟(鬼怪)在高山广水。

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山神),可乎?‛群臣莫对。

晏子进曰:‚不可。

祠此无益也。

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将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

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译文:齐国天旱已经很长时间,齐景公召集群臣并询问:‚已经很久没下雨了,庄稼干死老百姓都在饿肚子。

我命令卜了卦,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里。

我准备用些钱,祭祀山神,你们看可以吗?‛众臣没有人回答。

晏子站出来说:‚我认为不能这么做。

祭祀山神没有益处。

山神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下雨,发将要焦黄,身体也会暑热难当,他就不想下雨吗?他自身尚且难保,祭它又有何用?‛景公又说:‚这样不行,我们就祭祀河神,可以吗?‛晏子回答:‚也不好。

河神以水为国,以以鱼鳖为臣民,天久不下雨,泉水将断流,河川也就干涸,这时他的国家将消亡,鱼鳖臣民也会干死,他就不想要雨水吗?祭它又有什么用呢?‛【甲】晏子将使楚……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

妻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齐国国君。

②霁:天放晴。

③陛:皇宫的台阶。

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2分)其实味不同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分)(1)吏二缚一人诣.王()(2)晏子避席..对曰()(3)叶徒.相似()(4)公被.狐白之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译文:6.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 2分)答:7.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的一人,略作评析。

(2分)答:答案3.其/实味/不同(每处1分,共2分)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捆绑(2)座位(3)白白地(仅仅、只)(4)通“披”,穿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

(2)(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6.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成长。

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品质、道德等都有可能发生转变。

7.示例: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楚王具有自知之明。

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

[甲]晏子使楚略[乙]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

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1)坐.盗( ) (2)其实..味不同( )(3)生于.淮北则为枳( ) (4)使者反.( )1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

(2分)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齐人固善盗乎?译文:(2)景公使使者至。

译文:1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答案12.(1)犯罪,(2)它的果实,(3)在 (4)同“反”,返回13.是寡人之过也14.(1)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2)景公派使者到了。

15.机智、善辩、清廉、简朴。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0-15题。

(16分)【甲】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