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练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晏子使楚》专项练习及参考答案

《晏子使楚》专项练习及参考答案

《晏子使楚》专项练习一、基础知识及应用(课文理解)。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齐人固善盗乎 B.缚者曷为者也C.圣人非所与熙也D.系向牛头充炭直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意义。

1.坐.盗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实..味不同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反取病.焉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B.缚者曷为者也C.圣人非所与熙也 D.为其来也二、《晏子使楚》专题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6题。

【甲】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师旷①撞晋平公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

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⑥?”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⑦,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⑤之。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师旷:名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乐师。

②援:执持,拿。

③衽:衣襟。

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

⑤除——除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晏子使楚练习题(附答案)

晏子使楚练习题(附答案)

6、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其目的是什么 ?
7、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用什么方法回击对方的
?
8、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9、你知道出于本课中的两个成语是什么吗 段话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它出自于文中的哪些语句?写下来,并分析这
八.类文阅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 ( 4 分)
( 1)然则何为使子。
译文:
( 2)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译文:
4.[甲]文中楚王为什么说“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4 分)
答: [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
答:
5. [甲]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不肖者”?[乙]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 是一个“仄陋之人”? ( 4 分)
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
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 )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 “齐人 也,坐盗。”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
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乙】师旷①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 “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 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 “太师谁撞⑥?”师旷曰: “今者有小人言侧
者⑦,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⑤之。

文言文《晏子使楚》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晏子使楚》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晏子使楚》习题及答案文言文《晏子使楚》习题及答案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晏子使楚》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文言文《晏子使楚》习题及答案1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

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

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

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入楚则盗,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所以然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

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 寡人反取病焉.”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阅读问题及答案1、从晏子回击楚王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位怎样的外交家?答:机智善辩,沉着冷静、博学多识、忠心爱国、有风度的'外交家。

晏子使楚阅读附答案优秀6篇

晏子使楚阅读附答案优秀6篇

晏子使楚阅读附答案优秀6篇《晏子使楚》阅读答案篇一[甲]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

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1)坐盗()(2)其实味不同()(3)分食食之()(4)使者反()2.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齐人固善盗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公使使者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参考答案:1.(1)犯罪(2)它的果实(3)吃(4)同反,返回2.晏子之家或是寡人之过也3.(1)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2)景公派使者到了。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晏子谏杀烛邹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日:“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已毕,请杀之。

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

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③弋(yì):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翻译: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

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

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

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

”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

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1.晏子的本意是指责景公,说他重鸟轻人。

但是晏子却以谴责烛邹的姿态出现。

这种以委婉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

2.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勿杀!寡人闻命矣”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3.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

因为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

4.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叫、派) 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 使得)③使诸侯闻之(让)5.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主鸟而亡之(死或逃走) ②请数之以其罪(谴责)③以鸟之故杀人(因为)④景公好弋( 射) ⑤寡人闻命( 指教) ⑥为吾君主鸟(主管)6.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

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晏子使楚练习题及答案

晏子使楚练习题及答案

《晏子使楚》训练题及答案1.下列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方来方:将要B.王曰:“何坐?”坐:犯罪C. 吾欲辱之辱:侮辱D . 圣人非所与熙也熙:欢乐2.解释词语(1)齐人固善盗乎?()()(2)何坐()(3)生于淮北则为枳()(4)婴闻之()(5)其实味不同()(6)谓左右()(7)左右对曰()(8)习()辞()者也(9)晏子将使楚()(10)寡人反取病焉()(11)叶徒相似()(12)坐盗()(13)诣王()(14)水土异也()(15)酒酣()(16)为其来也()(17)曷()为()者也(18)则为橘()(19)使民善道耶()(20)圣人非所与熙也()(21)今方来()3.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5.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6.楚国君臣是怎样计划侮辱晏子的?7.晏子的回答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官的风范。

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了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

B.本文第一段写楚王与侍臣商量如何与晏子开个玩笑,给晏子下马威。

C.第二段写晏子如何反击侮辱,最后胜利完成了出使任务。

D.本文大力赞扬了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9.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10.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11.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运用类比的手法,他把“淮南”比作,把“淮北”比作;把“橘”比作,把“枳”比作。

《晏子使楚》训练题1.下列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今方来方:将要B.王曰:“何坐?”坐:犯罪C. 吾欲辱之辱:侮辱D . 圣人非所与熙也熙:欢乐2.解释词语(1)齐人固善盗乎?(本来)(善于)(2)何坐(犯罪)(3)生于淮北则为枳(在,介词)(4)婴闻之(听说)(5)其实味不同(它们的果实)(6)谓左右(近侍)(7)左右对曰(回答)(8)习(熟练)辞(言辞)者也(9)晏子将使楚(出使)(10)寡人反取病焉(辱)(11)叶徒相似(只)(12)坐盗(偷窃)(13)诣王(到)(14)水土异也(不同)(15)酒酣(喝酒)(16)为其来也(当)(17)曷(同“何”什么)为(做)者也(18)则为橘(是,动词)(19)使民善道耶(使得)(20)圣人非所与熙也(同“嬉”开玩笑)(21)今方来(将要)3.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题与参考答案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题与参考答案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题与参考答案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题与参考答案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16分)【甲】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乙】师旷①撞晋平公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

公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⑤之。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人乐师。

②援:执持,拿。

③衽(rěn):衣襟。

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

⑤除:清除,去掉。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齐之习辞者也(2)王曰,何坐(3)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4)是非君人者之言也14、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A.晏子将使楚/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B.吾欲辱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C.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师旷侍坐于前D.故撞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分)(2)齐人固善盗乎?(2分)(3)太师谁撞?(2分)16、【甲】【乙】两文中,晏子和师旷都长于辞令,你更欣赏哪一个的说话艺术?请说说你的理由。

(3分)参考答案:13、习:熟练坐:犯罪酣:酒喝得很高兴是:这14、C15、(1)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晏子使楚》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

正当他们吃得快乐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答复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长进,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déyìyángyáng]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

哪知晏子[miànbùgǎisè],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ānjūlèyè],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1.根据文中[]内的拼音写出成语,并给每个成语写一个反义成语。

A.[déyìyángyáng]——B.[miànbùgǎisè]——C.[ānjūlèyè]——2.君王招待来使的宴席上,为什么会有囚犯出现?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一句中的“笑”是一种怎样的笑?4.你认为“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5.楚王想取笑晏子,反而被晏子取笑,请用一个成语或一句谚语来概括楚王的下场。

1.A.得意扬扬—垂头丧气(气急败坏)B.面不改色—一晾慌失措(面红耳赤)C.安居乐业——背井离乡(民不聊生)(反义词答案不唯一)2.这是楚王有意安排的,想借此侮辱齐国人。

3.是嘲笑、嘲笑。

(意思对即可)4.心胸狭窄的人。

(意思对即可)5.自取其辱(自作自受)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答案不唯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练习题答案
晏子将使(出使)楚。

楚王闻之(代这件事),谓(对……说)左右(近旁的人)曰:“晏婴,齐之习(善于)辞(辞令)者也,今方来,吾欲辱(羞辱)之(代词“晏子”),何(什么)以(用)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捆绑)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犯罪)?’曰:‘坐盗(偷窃)。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捆绑)一人诣(到……去)王。

王曰:“缚者曷(同“何”:什么)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犯罪)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本来)善盗乎?”晏子避(离开)席(座位)对曰:“婴闻之(代词“这样一件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成为)枳,叶徒相似,其实(果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就)盗,得无(莫非)楚之(助词“的”)水土使(让)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同“嬉”,戏弄、开玩笑)也,寡人反取病(辱)焉。


1、给下列字注音。

酣(hān )诣(yì)枳(zhǐ)耶(yé)
2、晏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著作。

3、翻译以下句子。

(1)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译:今天将要来楚国,我想侮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2)齐人固善盗乎?
译:齐国人本来喜欢偷盗吗?
(3)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译: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

(4)寡人反取病焉。

译: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5)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译:晏婴,是齐国很擅长辞令的人
(6)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译: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两者只是叶子相似,它(果实)味道是不同的。

(8)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能使百姓擅长偷盗吧?
4、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

5、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6、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答: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

7、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答: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14、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
答:因为晏子是“齐之习辞者”;机智设喻进行回击
15、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
答:成理成文即可
16、为了使上下句连贯,下面这句话的空缺处填入的最恰当的语句应是(D)
经过三年的努力,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A、我们不是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都克服了吗? B.学习上的各种困难都被我们克服了,
C.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我们都克服了, D.我们克服了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17、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
方法”句中的“方法”前有如下四个修饰语,它们正确的排到顺序应是(C)
(1)高思想(2)有效的(3)我党(4)改正错误
A.⑵⑶⑴⑷B、⑶⑴⑷⑵C.⑶⑵⑷⑴D.⑶⑷⑴⑵
18、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齐,把“淮北”比为楚;把“橘”比为不盗之民,把“枳”比为盗贼。

19、“寡人反取病焉”中“病”的意思是( C )
A.生病B.疾病C.窘迫,尴尬D.忌妒
20、从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答:晏子是一个善于辞令,机敏过人的人。

21、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2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大意。

23、“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
24、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
成理成文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