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最新教案-高中证书会考3 精品
高二物理教案(通用8篇)

高二物理教案(通用8篇)高二物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
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概念计算。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用具]投影仪、胶片、一杯水[复习提问]1.1mol物质所含粒子的个数是以什么为标准得出来的?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粒子总个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新课引入]教师取一杯水,(教案)对同学说:“老师这儿有一杯水,老师想知道这杯水里有多少个水分子,现在让你们来数,能数得清吗?”回忆初中有关水分子的知识:10亿人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清。
很显然,靠我们在座的大家一个一个来数,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是完不成任务的。
那么,能否有其他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只要称一下这杯水的质量,就可以很轻易地知道!连接水分子这种粒子与水的质量之间的桥梁,就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物质的量。
“下面,就让我们来导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推导并板书][板书]微观一个C原子一个O原子一个Fe原子↓扩大6.02×1023↓扩大6.02×102↓扩大6.02×10231molC原子1molO原子1molFe原子↓↓↓质量0.012kg=12gxgyg相对原子质量121656[讲解]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若以12C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
所以,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比。
由此我们可求出x值和y值。
[学生计算]得出x=16y=56[问]要是1molNa原子或1molH原子的质量呢?[学生讨论,得出结论]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若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值。
高二物理最新教案-高中物理证书会考复习1 精品

要点· 疑点· 考点
3.力的分类:
(1)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 力、摩擦力、分子力、磁场力、核力等; (2)根据力的效果命名:如拉力、压 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 复力等.
要点· 疑点· 考点
4.力的量度和单位: (1)用测力计(弹簧秤)测量。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 顿,简称牛,符号是N。
(2)接触面的压力或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 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要点· 疑点· 考点
3.大小: (1)弹簧的弹力:在弹性限度内,可由胡克定律求 出.胡克定律表达式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2)非弹簧的弹力,一般可由牛顿定律或平衡条件 求出.
要点· 疑点· 考点
四、摩擦力 1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两物体直接接触并相互挤压(有弹力);
要点· 疑点· 考点
二、重力
1.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在地球上不同地方g不同(两极 处最大,赤道处最小);在地球表面上方不同高 度处g不同(越向上g越小)。在地球表面附近, 通常取:g=9.8m/s2,粗略计算中可取g=10m/s2。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出。物体静止时 对竖直悬绳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物 体静止时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 力;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两下以上)的作用 时,要求其合力,一般不便用平行四边形定 则逐个合成,这时可将各个力沿两个相互垂 直的方向进行正交分解,然后再分别沿这两 个方向求出合力。正交分解是处理多个力作 用下物体运动问题的基本方法.
F F1 F2 合力的方向与两个分力方向相同。 当两个分力 F 与 F2 的方向相反时,合力的大小为: 1 F | F1 F2 | 合力的方向与两个分力中较大的分
高二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引言高中二年级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在教授高二物理课程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力学、热学、光学、电学、波动等基础物理概念和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通过物理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和安排1.第一学期–单元一:力学• 1.1 力、质量和运动• 1.2 牛顿运动定律• 1.3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 1.4 弹性力和弹性势能• 1.5 摩擦力和黏滞力–单元二:热学• 2.1 温度和热量• 2.2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2.3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单元三:光学• 3.1 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 3.2 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 3.3 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 3.4 光的波粒二象性–单元四:电学• 4.1 电流和电阻• 4.2 静电场和电荷运动• 4.3 电路和电源• 4.4 高中电学实验–单元五:波动• 5.1 机械波和电磁波• 5.2 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5.3 光的衍射、干涉和偏振2.第二学期–单元六:现代物理• 6.1 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理论• 6.2 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 6.3 基本粒子和反应堆技术–单元七:物理实验•7.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7.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7.3 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展示教学方法和活动•理论课: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讨论等方式,深入讲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实验课: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
•讨论课:组织学生讨论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小组项目研究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二物理教案大全最新5篇

高二物理教案大全最新5篇篇一:高二物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流的磁场,理解磁感应强度、磁力线、磁通、磁导率、磁场强度磁导率等概念。
2、理解磁场的几个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通电直导线和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方向的判断方法。
4、培养学生关注细节,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1、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导率和磁场强度的概念。
2、电流的磁效应及安培定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利用课堂实验对磁体的磁场、通电导体的磁场进行演示、讲解。
学时安排1、导入和实验演示20分钟。
2、奥斯特的故事引出电流的磁效应20分钟。
3、磁场的基本物理量30。
4、总结和习题练习10分钟。
课外作业结合本节课知识,搜集生活中电流磁效应的具体实例并进行分享。
教学过程任务引入:1、初中咱们学过磁,大家回忆一下,磁体分几个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什么样的?2、磁极之间不接触而会有作用力,他们之间通过什么发生作用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疑惑。
实验演示:通电导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
分析:在磁体或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使得磁极间没有接触却有相互作用力。
试验中,小磁针在不同位置受到的作用力不同,说明不同的位置磁场的强弱不同。
基本概念:1、磁体与磁极某些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金属或者它们的合金的性质称为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2、磁场与磁力线磁体两端磁性的区域叫做磁极。
磁力线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磁力线是互不交叉的闭合曲线。
在磁体外部由N极指向S级,在磁体内部由S极指向N 极;磁力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即小磁针在该点静止时的N极指向;磁力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磁场的强弱。
磁力线越密集,表示该处磁场越强,磁力线越稀疏,表示该处磁场越弱。
3、电流产生的磁场(由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故事引入)通电直导体产生的磁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直导体,让伸直的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其余四指所环绕的方向就是磁力线的方向。
高二物理教案最新9篇

高二物理教案最新9篇高二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1、什么是曲线运动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课时】1课时【探究学习】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
(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课堂实录】【引入新课】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再看两个演示第一,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第二,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物理高中会考题目讲解教案

物理高中会考题目讲解教案主题:物理高中会考题目讲解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物理高中会考试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理高中会考试题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本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系统性的讲解物理高中会考试题中常见的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等。
3. 案例讲解:教师选取几道典型的物理高中会考试题,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已学知识,培养解题能力。
5. 总结: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具准备:1. 电脑、投影仪2. 教材、习题册3. 实物或模型教学过程:1. 老师通过引入的方式,让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2. 老师通过PPT等工具展示知识点,对物理高中会考试题中常见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3. 老师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掌握解题技巧。
4.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纠正错误。
5. 老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评价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物理高中会考试题的解题技巧?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如何?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备注】本教案范本旨在引导教师合理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目标,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变通,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物理高二会考题讲解教案

物理高二会考题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物理高二会考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方面的内容。
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物理高二会考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方面的内容。
提高解题能力,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物理高二会考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方面的内容。
提高解题能力,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物理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例如,为什么夏天穿白色衣服比穿黑色衣服凉爽?2. 讲解。
根据物理高二会考的知识点,系统地讲解相关内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方面的内容。
重点讲解一些经典的物理问题和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3. 案例分析。
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一个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θ,摩擦系数为μ,求物体下滑时的加速度。
4. 练习。
给学生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老师可以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 实验设计。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通过实验来验证物理定律和理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例如,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6. 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梳理知识框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物理高二会考的相关知识点,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高中物理会考教案

物理会考教案(高二会考)学生姓名:学校名称:班主任:授课老师:目录目录 (1)第一章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2)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4)自由落体运动 (5)专题运动的图像 (5)第三章相互作用 (7)专题1 三种性质力 (7)专题2 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 (8)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0)专题1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1)专题2 物体的平衡 (12)第五章曲线运动复习 (13)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7)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20)1-1 3-1、电场电流 (24)高中物理会考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一、知识点回顾:1、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一般来讲,选为参考系的物体假设为不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描述同一个运动,结果不一定相同,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 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x v t∆=∆,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②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瞬时速度的大小称速率,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③平均速率:物体走过的轨迹长度(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S v t∆=∆。
6、加速度: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a=△v/△t 。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F
'
要点· 疑点· 考点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1)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性质相同的力,而平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产生是同时的,且同时消 失、同时变化,而一对平衡力,当其中一个力变化
要点· 疑点·Leabharlann 考点五、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步骤 (1 (2 对象隔离出来(隔离法),抓住力的本质特征,按
要点· 疑点· 考点
3.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独立的定律,绝不能简单 4.牛顿定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
要点· 疑点· 考点 三、牛顿第二定律 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 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 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
要点· 疑点· 考点
F 2.表达式: a 或F ma m
(2)解题思路:
注:(1)定律的表达式虽写成F=ma,但不能认为 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成正比,与物体 (2)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的 F是某一个力或某一方向的 分量,其加速度也是该力单独产生的或者是在某
要点· 疑点· 考点
四、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 一对力
2.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牛顿运动定律
要点· 疑点· 考点
一、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 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
要点· 疑点· 考点
二、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 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2.意义: (1) (2)它指出了力不是使物体运动或维持物体运动 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换言之,
要点· 疑点· 考点
(3)选取正方向,列方程。画好受力图后,要 规定正方向或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各力分解,然
(4)解方程、检验。求出结果后,要养成检验 的好习惯,看看结果是否符合题意或实际情况.
要点· 疑点· 考点
2、基本题型 (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题型可分两类:
一类是已知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另一类是 已知运动情况求解受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