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湖湘酒文化
记忆中的这瓶酒----湖南省各地名优老酒赏析

记忆中的这瓶酒----湖南省各地名优老酒赏析湖湘大地、人杰地灵!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资源....!成就了无数湖湘美酒的诞生。
湘酒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酒文化的多样性结构中的一个独具特色,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与认可!然而、在这物欲横流、经济腾飞的新时代,湘酒经典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与传承,慢慢消逝、令人惋惜...!潇湘一品老酒收藏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谷丰南路.高鑫麓城东门,酒馆收藏了湖南早期名优白酒、药酒、果酒、米酒...达到四百多种、中国名酒以及外省地方名酒合计近千种;酒瓶、酒标、酒器、酒文化书籍、资料...若干,是中国目前收藏较为齐全、较专业的湘酒文化馆;也是集收售、收藏、鉴定、评估、酒文化研究及宣传为一体的多功能型老酒收藏馆。
馆长为多年来热衷于早期湘酒收藏、文化研究及宣传、在业内有潇湘酒痴之名的高正强先生。
酒馆所陈列老酒品种齐全、每瓶老酒都是经过严格鉴选。
酒馆湘酒陈列区以湘酒记忆作为主题方块,所陈列展示的品种达到四百多种。
【武陵酒】厂家:湖南.常德市武陵酒厂香型:酱香型特点:酱香突出、幽雅细腻、口味醇厚、回味悠长。
荣誉:1989年获得第五届全国白酒评比会金奖、济身于中国十七大名酒行列1982年-2006年玻璃瓶武陵酒1982年-1984年注册商标为'岳阳楼'牌,其它皆为'武陵牌'【武陵王】酒体取用窖藏二十年以上武陵基酒精心勾调,其瓶体仿照古代裤币、瓶盖仿照帝王头盔,稳重大气、突显王者之风范!【裤币武陵酒】由当代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精心设计【人民大会堂专供武陵酒】存世稀少、一瓶难求,八十年代中期.53度.250ml装。
极为罕见的透明玻璃三角瓶型武陵酒(无膜),年代为八十年代中早期.九十年代53度白瓷单奖章武陵酒'步步高升'(500ml+250ml+125ml)。
【洞庭酒】厂家:湖南省常德市酒厂香型:药香型特点:用德山大曲原酒加多种名贵药材按古法酿制、色泽金黄亮丽、是一种名贵补酒。
湘山酒文化故事四 汉唐湘山酒 至今香如故

第45卷第4期2 0 1 8年7月酿 酒LIQUOR MAKINGVoL45.]Nb.4July,2018文章编号:1002-8110(2018)04-0117-02湘山酒文化故事四汉唐湘山酒 至今香如故何冰秦时明月汉时关。
全州所在的古零陵县,至汉代,汉武帝 于元鼎六年,也就是公元前h i年,改为零陵郡,郡址一部分在今天全州的梅潭村。
全州有一个毛氏墓,至今享受后人香火 供奉。
传说,毛氏夫人酿得一手好米酒。
原来汉代的全州,湘山 酒已颇负盛名了,更甭说唐代了。
汉代:"成国夫人”酿得一手好米酒这个毛氏可不简单,被“汉封”为“成国夫人”、“安阳侯一 品夫人”。
汉后至三国,蜀国名相蒋琬就是零陵县人,毛氏是蒋 琬的夫人。
从地缘考证看,蒋琬应该是全州古代第一位宰相。
据《梅潭蒋氏世谱》记载:蒋琬“生于东汉献帝初平四年,卒于 后汉帝延熙九年,寿54,谥曰恭。
配周文庠公女,继配毛氏,皆 封成国夫人'晋陈寿著《安阳侯传》记载:“蒋琬字公谈,零陵 湘乡人也。
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
”蒋琬少以闻名于群县,随刘备人蜀。
蒋琬任广都长时,曾 不理公文喝酒买醉,恰遇刘备视察,刘备大怒之下要斩了蒋 琬,后经诸葛亮极力劝阻,说其为社稷之器,蒋琬才幸免于难, 不过却被免了官职。
后又任什邡令,刘备成为汉中王又提拔他 做了尚书郎。
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以出类拔萃、神色自若使得众望所 归,建兴12年任尚书令,正式成为诸葛亮的继承者,后封为安 阳亭侯。
蒋琬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他重道 义,器量宽宏。
因而受到蜀国人民的称赞,都说他宰相肚里能 撑船。
蒋琬属下有个官吏杨戏,此人性情孤僻,沉默寡言。
一天,蒋琬来了,众僚属纷纷站起肃立,只有杨戏和平时一样,伏在 案上看材料。
蒋琬见他工作认真,便上前说话,但杨戏对蒋琬 的话不置可否,很少回答。
有些人对杨戏这种目无长上的作风 看不惯,蒋琬却不以为然,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杨戏 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总比说违心的话好,我不能责怪他。
醉美江南中国南方地区的酒文化

醉美江南中国南方地区的酒文化醉美江南—中国南方地区的酒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拥有着悠久的酿酒传统。
作为中国南方地区的代表,江南地区以其独特的酒文化而闻名。
江南地区包括了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等省份,这里的山水环境和气候条件极为有利于酿造出优质的美酒。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江南地区酒文化的特点和其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一、起源与历史江南地区的酒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史书记载,在数千年前的商周时代,江南地区已经有了酿酒的技术和传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酿酒工艺逐渐完善,江南地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
二、酒的品种江南地区以其独特的酝酿技术和原料种类而闻名。
在江南,人们通常采用水稻、小麦和高粱等谷物来酿造酒。
而著名的“浓香型白酒”就是江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酒。
除此之外,江南还产出了若干其他种类的酒,例如陈年老酒、花雕酒、女儿红等等。
这些不同种类的酒通过不同的酿造方法和工艺而有所区别,但都是江南地区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酒的文化意义对于江南地区的人民来说,酒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和社交媒介。
在江南地区,人们习惯用酒款待客人,分享喜庆的时刻,并以酒来表达情感和友谊。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和仪式上,酒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用作祭祀和祈福的仪式品。
四、酒文化的影响江南地区的酒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还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酒的生产和销售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项重要产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江南地区的酒文化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无论是本地游客还是外地游客,都愿意来江南地区感受这里独特的酒文化氛围。
五、醉美江南的景观江南地区的美酒与其秀丽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江南地区以其优美的山水风光、独特的古镇建筑和传统文化而闻名于世。
游客们可以品尝当地美酒的同时,欣赏到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六、未来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江南地区的酒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胜景山河:舌尖上的湖南——湘菜湘酒溯源

胜景山河:舌尖上的湖南——湘菜、湘酒溯源湖南自古为“鱼米之乡”。
在《史记》中曾记载了此地“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
春秋战国时期,湖南主要是楚人和越人生息的地方,多民族杂居,饮食风俗各异,祭祀之风盛行。
汉代王逸《楚辞章句》解释《九歌》时说:“昔楚国沅湘之间,其俗信鬼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每次祭祀活动总是宴饮伴随着舞乐的形式出现。
祀天神、祭地祇、享祖先、庆婚娶、办丧事、迎宾送客都要聚餐。
对菜肴的品种有严格要求,在色、香、味、形上也很讲究。
如在公元前300 多年的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屈原被流放到湖南,写出了著名诗章《楚辞》。
其中的《招魂》和《大招》两篇就反映了当时的这种活动中丰富味美的菜肴、酒水和小吃情况。
《招魂》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食多方些,稻粢穱麦,挐黄粱些。
大苦咸酸,辛干行些。
肥牛之犍,臑若芳些。
和酸若苦,陈吴羹些。
胹鳖炮羔,有柘浆些。
鹄酸臇凫,煎鸿鸧些。
露鸡臛臇,厉而不爽些。
”解释成白话是这样的:“吃的菜肴丰富多彩。
大米、小米、穱麦、黄粱随你食用。
酸、甜、咸、苦,调和适口。
肥牛的蹄筋又软又香。
有酸苦风味调制的本地羹汤。
烧甲鱼、烤羊羔还加上甘蔗汁。
醋烹的天鹅、焖野鸡、煎肥雁和鸧鹤,还有卤鸡和炖龟肉汤,味美而又浓烈啊——经久不散。
”另外,《大招》里还提到有“楚酪”——楚式奶酪,“醢豚”——小猪肉酱,“苦狗”——狗肉干,“炙鸦”——烤鸦,“烝凫”——蒸野鸡,“煎”——煎鲫鱼,“雀”——黄雀羹等菜肴。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当时湖南先民的饮食生活中已有烧、烤、焖、煎、煮、蒸、炖、醋烹、卤、酱等十来种烹调方法。
所采用的原料,也都是具有楚地湖南特色的物产。
此外,根据《楚辞》的记载,当时的小吃和饮料也是很有特色的。
屈原这样描写:“..粔籹蜜铒,有些。
瑶浆蜜勺,实羽觞些。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华酌既冻,有琼浆些..”解释为白话意思是:“有油煎的蜜糖糯米粑粑和蒸熟的蜜饼,还有饴糖。
冰镇的糯米酒真清凉醇厚,玉黄色的黄酒够你陶醉..”上述这些,都说明了早在战国时期,湖南先民的饮食生活相当丰富多彩,烹调技艺相当成熟,形成了酸、咸、甜、苦等为主的南方风味。
湖南酒文化概述

湖南酒文化概述
---------------------------------------------------------------------- 湖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酒文化,湖南的酒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湘地传统酿酒技艺:湖南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和传统酿酒技艺。
湖南的黄酒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发酵酒品种之一,采用优质的糯米、小麦等谷物原料,经过复杂的工序进行酵制,具有香甜醇厚的口感。
2、湖南名酒:湖南有多个著名的酒类品牌和产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汾酒(Hunan Fenjiu)。
汾酒是湖南的一大特色白酒,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酒香和醇厚的口感而闻名于世。
此外,湖南还有其他一些知名的酒类品牌如湘中坝坝头酒、江华老窖等。
3、酒宴文化:湖南人对于宴会和聚餐有着独特的情结,酒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湖南人喜欢举办酒宴来庆祝喜事、节日或社交活动,通常会用美食搭配上等的美酒,以展示热情好客和厚重的友谊。
4、酒文化活动:湖南的酒文化还体现在各种酒文化活动中。
例如,
湖南有一些著名的酒文化节庆,如湖南汾酒文化节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酒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品尝和学习。
湖南的酒文化是湖南地域、历史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湖南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酒文化,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湖南的独特魅力,还能够深入了解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
长沙最值得一游的湖湘文化遗产有哪些

长沙最值得一游的湖湘文化遗产有哪些长沙,这座充满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的城市,拥有众多值得一游的湖湘文化遗产。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沙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寻长沙那些令人心驰神往的湖湘文化遗产。
首先要提到的是岳麓书院。
这座千年学府坐落于岳麓山脚下,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自北宋开宝九年(公元 976 年)创立以来,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
走进岳麓书院,古朴的建筑风格、庄重的讲堂、清幽的庭院,仿佛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这里培养了无数的英才,朱熹、王阳明等大儒曾在此讲学,传播着儒家思想的精髓。
书院中的碑刻、楹联、匾额,无不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副名联,更是展现了湖湘大地的人杰地灵。
长沙简牍博物馆也是湖湘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这里收藏了大量的简牍文物,为我们揭开了古代长沙的神秘面纱。
简牍作为古代的书写材料,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在博物馆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战国到魏晋时期的简牍,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这些简牍不仅是珍贵的文物,更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湖湘地区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
贾谊故居同样不可错过。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贾谊故居始建于西汉文帝年间,历经多次修缮。
故居内的建筑古朴典雅,陈列着贾谊的生平事迹和著作。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贾谊忧国忧民的情怀,领略到他卓越的文学才华。
贾谊的《过秦论》等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湖湘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铜官窑古镇也是长沙湖湘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铜官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前后经历了 200 多年,是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齐名的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窑之一。
如今的铜官窑古镇,以陶瓷文化为核心,重现了当年铜官窑的繁华景象。
游客可以参观古窑遗址,了解陶瓷的制作工艺,还可以欣赏到精美的陶瓷制品。
此外,古镇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和特色美食,让人流连忘返。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也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湖湘文化遗产。
姑苏风韵江南文化中的中国酒文化

姑苏风韵江南文化中的中国酒文化江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情和丰富的艺术表达而闻名于世。
而其中的中国酒文化更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以姑苏风韵江南文化为切入点,探讨江南地区丰富多样的中国酒文化。
一、姑苏风韵江南文化の酒文化姑苏,是中国文化古都之一,也被誉为江南的精髓之地。
在这片古老而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上,中国酒文化得到了丰富而深入的发展。
1. 江南地区的酿酒历史悠久江南地区因其温和的气候和丰富的水资源,成为了中国最早的酿酒之地之一。
早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江南地区的先民就开始通过野生果实的发酵制作出最原始的酒。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南地区的酿酒技术逐渐发展并成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酒文化。
2. 姑苏地区的名酒之都姑苏地区作为江南地区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培养了众多的名酒品牌。
从历史上著名的“绍兴酒”到现代的“泸州老窖”,各种各样的名酒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同时,姑苏也是中国酒文化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以其精湛的造酒工艺和独特的酿酒艺术而受到了世人的称赞。
二、江南文化中的中国酒文化表达方式江南文化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艺术形式,为中国酒文化注入了独特的风情和魅力。
1. 酒文化与古建筑的结合古建筑作为姑苏风韵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与中国酒文化相互交融。
在江南地区的许多古建筑中,都可以看到与酒相关的元素。
比如苏州园林中的小桥流水和酒楼茶馆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而杭州的西湖边的酒店、茶楼也成为游客品尝地道江南美食和酒文化的重要场所。
2. 传统节日与酒文化的结合江南地区的传统节日与酒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中国的重要节日中秋节,人们常常会在亲人团圆的时刻饮用美酒,以此表达对幸福生活和团结友爱的向往。
而春节期间,亲友之间互相赠送美酒的现象也十分常见。
传统节日中的酒文化充分展示了江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期盼。
长沙原创(酒文化)

37
蜂蜜水——> 酒后头痛 喝点蜂蜜水能有效减轻酒后头痛症状。美国国家头痛研究基金会的研 究人员指出,这是因为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 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另外蜂蜜还有催 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并且第二天起床后也不头痛。 西红柿汁——> 酒后头晕 西红柿汁也是富含特殊果糖,能帮助促进酒精分解吸收的有效饮 品,一次饮用300ml以上,能使酒后头晕感逐渐消失。实验证实,喝西 红柿汁比生吃西红柿的解酒效果更好。饮用前若加入少量食盐,还有 助于稳定情绪。 新鲜葡萄——> 酒后反胃、恶心 新鲜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中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 降低体内乙醇浓度,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其酸酸的口味也能有效缓 解酒后反胃、恶心的症状。如果在饮酒前吃葡萄,还能有效预防醉酒。 西瓜汁——> 酒后全身发热 西瓜汁是天生的白虎汤(中医经典名方),一方面能加速酒精从尿液 排出,避免其被机体吸收而引起全身发热;另一方面,西瓜汁本身也 具有清热去火功效,能帮助全身降温。饮用时加入少量食盐,还有助 于稳定情绪。
谢谢
39
低度酒 中度酒 高度酒
根据酿造方法划分
发酵酒 蒸馏酒 配置酒
4
我国酒的历史发展
启蒙成长阶段 兴盛阶段 近代时期
5
当代酒文化
酒局无处不在 为什么饭局要喝酒 喝酒是次,应酬为主
6
职场人如何面对酒局
可以喝酒,但绝不能醉酒 实在不能喝就不要喝 第一次敬酒很关键 公关场合千万别在酒桌上作弊 给领导解围要审时度势
16
酒桌规矩和禁忌(2/2)
喝酒要厚道。如果确信自己能喝,有一定酒量,可以放开 一点 在有醉酒感时,及时申明,减少进酒 不要酒后失态,失言和说大话 酒席上说话尽量不要大声,不要唾沫横飞,不要手指乱指 不要在酒桌上接电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不可不知的湖湘酒文化
“酒文化”一词是由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于1987年率先提出来的。
关于“酒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经济学家萧家成在1994年提出:“酒文化就是指围绕着酒这个中心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技艺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行为的现象的总和……”。
“8600年前的中国古人就会酿酒”,这是2004年中美考古学家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的最新成果。
有人说,在数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酒的酿造史,酒与文化同步前进,处处表现着相辅相成的活动轨迹。
“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个方面:酒以治病、酒以养老和酒以成礼。
实际上,几千年来,酒的作用远不止于以上三条,在国人的观点中,酒虽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在社会生活中,酒却具有其他物品所无法替代的功能。
有人把“酒”比喻成是“文化”的酵母,历数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直到今天,酒与文化何时有过断缘?宋·朱肱《北山酒经》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议论:“……礼天地,事鬼神,射乡之饮,鹿鸣之歌,宾主拜,左右秩秩,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夫樵妇,无一可以缺此。
”而且:“之境界岂铺啜者所能与知哉。
”在社会学家眼里,酒更是一面硕大无比的镜子,它能够折射到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文学、科学、技术、人生、家庭、友谊、诗画、艺术、爱情、宗教、武术、礼仪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每一个角落,我们找不到比酒更能包罗万象的东西!所以,从古至今,酒的风格神韵令许许多多宰辅公卿、布衣庶士、文人墨客为之陶醉、为之吟咏、为之歌赋,可以说在琴棋书画、戏剧歌舞、诗词文学中无不飘逸着酒的香气。
饮酒、品酒和论酒是一门学问,而酿酒则更是一门科学。
中国的酒曾对人类文明产生过重要影响,利用生长霉菌为主要微生物的酒曲为糖化发酵剂,复式发酵、固态或半固态发酵是我国酿酒业的典型特征,被称为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作为中国人才之都的湖南,酒文化同样源远流长。
1988年,在湖南省澧县彭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中,从红烧土块及支座残断面中观察到了稻谷壳的痕迹。
据文物普查采集陶片的碳素年代测定,彭头山遗址距今为8250~9100年。
这里的古稻比河姆渡早出一千多年。
另外,在1993年和1995年在湖南永州道县玉蟾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至今世界上最早的古栽培稻,经北京大学C14实验室及美国哈佛大学先后用质谱加速器测定,确定这些稻谷距今约有1万2千年至1万4千年,由此证明湖南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同时,在发现古代栽培稻谷的彭头山遗址和玉蟾岩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和众多陶制酒器,这些发现,更使人仿佛嗅到了酒的醇香。
按考古学界流行的“谷物酿酒先于农耕时代”的说法来看,湖南既然在1万2千年至1万4千年前就开始种植稻谷,那么,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随着原始农业的产生,水稻栽培的普及,属长江流域的湖南用稻谷酿酒的源头就更在此之前了。
湖南人喜欢吃辣椒,也喜欢喝酒。
辣椒和酒,代表了湖南人的性格特征:热情,耿直,不怕苦,不怕难,不怕强,不怕死!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得最好,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性格!在湖南各民族生活中,酒从另一个侧面把湖南人
这种性格反映得淋漓尽致。
如永州人喝酒,不用杯,而是用碗。
把吃饭的碗摆在桌子上,一字排开,先喝三碗,叫三羊开泰。
再喝六碗,叫六六大顺。
再喝九碗,叫天长地久。
那阵势,那气派,叫人看了伸舌头,摇脑壳。
永州喝酒界的人还说“宁可丢掉广州也不能失去永州!”豪迈洒脱之情不用言表。
邵阳人喝酒不用菜,顶多加几片猪血豆腐丸子就满足了,只要有酒便要一醉方休。
湘西人住在大山里,他们喜欢喝高度的包谷酒、高粱酒。
他们把酒装在竹筒里,把竹筒挂在身上。
劳作累了,喝上一口酒,面对群山大喊几声,疲劳就消失了。
贵宾临门,他们搬出了自家酿造的美酒,热情招待客人,于是有了拦门酒、进门酒、敬客酒、送客酒、出寨酒,山里人的一片真情,全在酒中。
零陵人更是以擅饮而饮誉三湘四水,初来零陵的外地人无不惊叹零陵人的能“饮”善“醉”,零陵人好客的最高境界就是“醉”!零陵人非常钟爱杯中之物,男人喝,女人也喝;大人喝,小孩也喝;结婚喝,离婚也喝;升学、参军、参加工作、外出打工、毕业、退伍、退休、返乡都得喝。
其喝酒的最大特色就是气氛极其浓烈,在推杯盏饮的搏杀中,还暗藏各种机巧,我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在零陵酒场几乎得到了完美的运用,笔者曾领教过零陵酒界的厉害。
在零陵,冠有“酒圣”、“酒仙”、“酒鬼”、“赵三斤”、“钱五瓶”、“孙不醉”、“李一桶”、“不倒翁”、“笑面虎”、“冷面杀手”之类光荣称号的人随处可见。
饮至高潮时,猜拳行令,小杯大碗,较量的较量,斗智的斗智,助威的助威,呐喊的呐喊,要是当场不倒人,绝不散席走人,笔者断言:不懂零陵酒文化,不是地道零陵人,也算不上是真正的湖南人! 湖南人不仅会喝酒更会酿酒,湖南酿酒历史悠久,这不仅在古文献关于炎帝教湖湘先民酿酒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而且从近代湖南考古中更能得到佐证。
在湖南湘乡岱子坪龙山文化遗存中,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种用于温酒的,三足、呈袋状。
这类器物的出现,反映出当时酒和饮宴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湖南永州道县玉蟾岩及其他新石器遗址中,发现的陶制食器和酒器等,表明远在新石器时期,湖南的先民就已经懂得酿酒和对食物进行简单的制作烹饪加工。
另据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考证,西汉已有酒业。
在西汉墓中出土的帛书《养生方》和《杂疗方》这两本关于医药学方面的著作中,可看到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酿酒工艺记载;马王堆汉墓女尸数千年不腐的原因之一就是经过了“七窍灌酒”;常德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就有摆“春台席”置酒“与之合饮”风俗。
晋人陶渊明的旷世奇文《桃花源记》,文内便有“先世避秦时乱”及“设酒,杀鸡,作食”,到了汉代时,已有“元月元日饮春酒,五月五日切菖蒲裺和雄黄泛酒饮之,九月九日饮菊花酒”的风俗等等。
说明湖南酿酒之早酒业之盛。
湖南古属荆州之域,楚湘文明之地,山水奇秀,五谷丰茂,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温和湿润的气候,给湖南酒品酿造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和环境基础。
湖南又是产粮大省,优质的稻谷、小麦、高粱、包谷等杂粮和丰富的水果均为酒的酿造提供了优质的原料,因此湖南的酒品种齐全,百花齐放!元人宋伯仁所著的《酒小史》罗列了从春秋到元代的华夏历代名酒百余种,其中涉及湖南的有:崔家酒、魏征
骿、翠涛、安定郡王洞庭春色、段成式湘东美品酒等。
古代北魏人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提到的中国最早的名酒,就是湖南衡阳的“骿”酒,因甚醇美,而对皇上“岁常贡之”;2003年7月3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称,深埋地下2100年之久、重达26公斤的西汉凤鸟金锺美酒突然出土面世,该酒以碧绿清澈和香气扑鼻引起世人的关注。
专家认为,此酒就是产于湖南衡阳的堪称中华一绝的“骿”贡酒。
现代湖南的“酒鬼酒”更是以其独特无二的“馥郁香”型名列中国白酒十二大香型之中,馥郁香型的定型使白酒湘军重新登上历史舞台。
古代湖南人心灵手巧,会酿酒还善于制作酒具酒器,近百年来在湖南各地出土的许多酒具酒器,很多成了国宝,在世界上也享有美誉。
如在宁乡县月山铺出土的商代四羊方尊,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
在湖南桃源漆家河出土的“皿天全方罍”有我国青铜器“方罍之王”的美称;湖南醴陵出土的“象尊”,设计为一个很有趣的长鼻大象,造型逼真,纹饰精美,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只;长沙窑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座名窑,因生产过许多流芳后代的酒具器皿而名扬天下,在工艺技术上还曾创造了三个中国第一等等。
湖南物杰地灵,在湖湘境内还有许多与酒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和民间神话传说。
如岳阳有“柳毅井”、“三醉亭”,传说柳毅井是柳毅为洞庭龙王三公主传书入洞庭龙宫下水的地方,现为酿酒专用之井水;而“三醉亭”则是“三醉岳阳人不识”的吕洞宾醉酒之处。
洪江有芙蓉楼、王少伯醉酒石和“玉壶碑”,“玉壶碑”将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篆写成一“酒壶”形,很有特色。
郴州有骿泉、常德有招屈亭和崔婆井等等,这些文物古迹也是很好的酒文化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