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诗看唐代的酒文化
酒香悠久赏析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

酒香悠久赏析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酒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自古以来,诗人们常以酒为背景,歌颂酒的美好。
酒文化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国诗词中独树一帜的文化符号。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揭示其中的智慧和情感。
一、酒作为诗词创作的灵感之源对于中国古代诗人来说,酒是一种能够激发灵感和引发情感的液体。
他们在酒的陪伴下,借助其独特的性质,将酒与人生、自然融为一体,将对酒的倾倒之情融入到了诗词创作中。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在《月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道:“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酒的作用下,对生活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酒极大地丰富了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使得他们能够更深刻地描绘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酒味引起的思考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不仅仅表现在对酒的崇拜和赞美上,更涉及到对酒味的细腻观察和深入思考。
诗人们通过对酒味的描绘,展现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宋代苏轼的《观书有怀》一诗中写道:“开店琼楼粉未肥,东家杏子南李梅。
青衫湿尽花嘴酸,赵胖子,买酒不多斟一斗。
”通过对不同酒的味道的描述,苏轼展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微妙观察和感受。
酒味的细腻表达也凸显了诗人对岁月、人情和自然的思考。
三、酒文化与情感交织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往往与情感交织在一起,成为表达情感的载体和催化剂。
酒能够放松人的情绪,使人在情感上得到舒缓和释放。
在古代诗词中,人们喜欢借助酒来表白爱意或抒发痛苦。
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表达了对故友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他写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句诗中的“回眸一笑”表达了诗人在酒的陶醉下对故友的深深思念。
酒充当了诗人情感表达的媒介,使得诗词中的情感更细腻、更真切。
四、酒与交际互为表里尽管酒在古代诗词中往往与沉思、思考和独处联系在一起,但同时也不可忽视酒与交际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常常借酒来拉近与友人、宾客之间的距离。
通过唐诗宋词中酒的故事,看酒文化

通过唐诗宋词中酒的故事,看酒文化唐′诗宋词中酒的故事,好,今天来谈谈唐诗宋词与酒的故事。
我们知道中国酒文化渊源流长几千年,涌现出了好多绝美诗句与酒的故事。
唐诗中写酒的诗句很多,我们来看看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这是一首诗人王维送朋友出使安西的一首诗,安西即我们现在的新疆。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王维与朋友元二的惜别之情,也可以看出朋友之间的深深友谊,这首诗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切体贴,还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诗人对朋友的心是真的,强烈的,可以看出故人对酒的重视,为朋友饯行,写诗祝酒。
还有为守边的将士写的诗与酒,借酒助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荒凉大漠衬托下,谱写出悲壮战歌。
唐朝时也涌现出许多酒仙诗人,象王勃,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柳宗元……等,都嗜酒如名,也写下了许多与酒的优美诗句,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等等。
在宋词中,酒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与唐诗中的抒发国家民恨来体现酒文化不一样,它主要是围绕词人的个人生活而展现酒文化的。
酒与宋人生活息息相关,那时宋朝也比较繁华,酒文化体现在宋词中,也比较浓厚,人们都离不开酒,文人墨客爱饮酒赋诗,江湖侠客以酒会客,士大夫则以酒待客,酒酣苏醒,作词一曲以记之,恰似“一词新曲酒一杯”。
下面我们来看看宋词中描写酒的词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是一首描写酒的词,写得非常好。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写对酒听歌的现境,由眼前景,触发对过往事情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惆怅,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那样的社会,局限了词人的抱负不得施展。
唐诗中的酒文化

唐诗中的酒文化《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衍生注释:“将进酒”:是乐府旧题,意为劝酒歌。
“金樽”:珍贵的酒器。
“岑夫子”“丹丘生”:是李白的朋友岑勋和元丹丘。
“钟鼓馔玉”:指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是指权贵人家的音乐,馔玉形容食物像玉一样精美。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看似是在写饮酒作乐,实际上反映出诗人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情感。
情感非常丰富饱满,既有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慨叹,又有豁达放纵的豪情,最后归结于借酒销愁。
表现手法上,大量用典且运用夸张的手法,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水的汹涌澎湃,来势不凡,用这种磅礴的景象来对比人生的短促渺小。
“千金散尽还复来”以极度的夸张写出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
整首诗节奏明快,诗意如滔滔江水,气势雄伟,情感起伏跌宕。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一生渴望入仕,抱负满怀,但仕途坎坷。
其诗风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善于借助古体诗和乐府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运用片段:例一:公司年会的时候,大家欢聚一堂,举杯庆祝。
年会上王经理喝得兴起,站起来喊道:“今日大伙相聚,就像李白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咱们都痛痛快快喝一杯,这一年大家辛苦了!”说着就和周边的同事碰杯,大家也都被这句诗感染,欢笑着干杯。
例二:老张最近股市赔了不少钱,整个人闷闷不乐的。
几个朋友为了开导他,就组了个酒局。
酒桌上朋友对老张说:“老张啊,你可别太伤心了。
唐代诗歌中的酒文化

(一) 伤别离愁的酒文化 离 别为 人 生常 事 ,唐 代 诗人 常 在和 亲 友依 依 惜 别时,以酒 寄 托 情 思 ,以 诗 歌 表 达 满 怀 的 情 绪 。 如 诗 人 王 维 在 与 友 人 拜 别 后 ,诗 曰 :“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王 维 的 伤 别 情 怀 寄 托 在 酒 之 中 ,劝 友 人 再 饮 一 杯 酒 ,却 表 达 出 饮 不 尽 酒 、道 不 完 情 、不 愿 惜 别 的 离 愁 之 绪 ,将 自 己 对 友 人 的 满 怀 真 情 都 寄 托 于 酒 中 。而 白 居 易 也 创 作 了《琵琶行》,道出了“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 伤 别 离愁 之 情,这也 体 现 了酒在当时表达伤怀和面临离别时的重要地位。 (二) 边塞诗歌中藏有的酒文化
(三) 诗人独酌咏怀的酒文化 除了送别友人和饯别即将从军之士,唐代诗人常有月下独酌的 兴 趣 ,饮 酒 作诗 ,抒发 各 种感 慨 ,或 激 进,或 慷 慨,或 闲 适 ,或 失 意 ,或 悲 叹 矛盾 ,或焦 灼 苦 闷 ,都 通 过 酒 来 寄 托 心 中 的 情 怀 ,通 过 物 来 言 明 自 己 的 志 向 。 如 李 白 在《行 路 难》中 以“ 金 樽 清 酒 斗 十 千 ,玉 盘 珍 羞 直 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来 表达其内心 的 压抑 与 苦 闷,也体现出诗人内心情感跌宕起伏的变化。又如白居易 创 作的《问 刘 十 九》是 一 首 邀 请 友 人 来 小 饮 的 劝 酒 词 ,其 中“ 绿 蚁 新 醅 酒 ,红 泥 小 火 炉 ”展 现 了 诗 人 与 友 人 围 炉 对 酒 的 情 景 ,而“ 晚 来 天 欲 雪 ,能 饮 一杯无?”更 是抒发了诗人在即将下雪的傍晚围炉对酒的闲适惬意之 情 。而 除 此 之 外 ,岑 参 在《凉 州 馆 中 与 诸 判 官 夜 集》中 写 下 的 一 句“ 一
李白诗中的酒文化

李白诗中的酒文化
李白的诗体现了唐代酒文化的重要特征:气象豪迈,气势磅礴,格调激越高昂,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在此时的文学创作中,其时代特征便是,酒文化与其生活、文学创作甚至政治统治相结合,以此促进酒文化的广泛传播。
在此期间,酒开始正式进入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大家的广泛接受和喜爱,这也是当时大家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
李白在诗《客中行》中写到:“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在此诗中,李白表示只要主人能和我一起喝,不喝醉,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在家乡,可以看出,酒不仅是一种饮食,也是朋友之间情感的重要传达。
古人一直珍惜友谊,重视情感,唐人也是如此。
他们非常重视朋友之间的纯真。
这种友谊在离别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过去的记忆、长途旅行的担忧、深深的悲伤、充满祝福等情感交织在一起,复杂的感觉悠闲地诞生了。
唐诗与酒文化的关系论文

题目:唐诗与酒文化的关系摘要:唐代诗人的生活与诗与酒都密不可分,酒酣之际诗兴大发即挥毫赋诗一首,偶得一联妙句便豪饮而庆,此两者可谓缺一不可。
关键字:唐诗酒文人风骨引言:酒是粮食的精华,它通过发酵酿造成为醇美的珍品,酒香阵阵,引人细细品味。
而唐诗的创作也正如这酿酒,诗人将自己坎坷的一生,命运里的波澜都融入到诗句当中,成为千古绝唱。
正文:(一)唐代诗人的诗酒情节大唐盛世,人民生活富足,国家富强,文人也得以在安宁中挥洒才情。
五谷丰登,衣食无忧,酒这种奢侈的幸福便成为人人可得的日常。
大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可见盛唐时期,诗人作诗已是一件与饮酒密不可分的事了。
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曾多次隐居学道,野山深林之中,“倾事幽酌,顾影还独尽”,这时他往往乐于独斟自饮,飘然来去。
酒便成为了他精神上的伙伴。
酒为诗侣,诗见酒魂,诗酒联袂而行的历史演进,在古人心目中积淀为一种逻辑模式:饮酒必须赋诗。
不论是群饮行令,还是自斟独酌,诗情都应该是酒兴的必然产物。
这种诗酒风习,在唐宋以下的元明清社会也得到传扬。
(二)试论酒及酒文化对唐诗的影响饮酒,在唐代诗人使得在情感世界中,找到了创作灵感的媒介,想象丰富的奇妙载体。
杜甫说:“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陆游说:“诗情恰在醉魂中。
”他们都有李白、张旭式的艺术创作感受,说明酒之于诗,功莫大焉!除此之外,酒对于诗歌创作的情绪引动,环境气氛的薰陶也具有独特作用,酒对于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更是情有独钟。
可以说,没有酒,就没有李白,中国古代的浪漫主义诗歌将大为逊色。
酒为诗侣,诗见酒魂,诗酒联袂而行的历史演进,在古人心目中积淀为一种逻辑模式:饮酒必须赋诗。
不论是群饮行令,还是自斟独酌,诗情都应该是酒兴的必然产物。
总而言之,唐代文人的社会生活中,诗酒风流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而酒,往往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三)“饮中八仙”诗酒情结的思考饮中八仙歌杜甫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赞美酒文化的诗句

赞美酒文化的诗句以下是赞美酒文化的经典诗句:1、《将进酒》——唐·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诗人以豪放的语言,抒发了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饮酒作乐的情怀,充分体现了酒能激发豪情的作用,是赞美酒文化的经典之作。
2、《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花间独自饮酒的情景,以奇特的想象,将月亮和自己的影子拟人化,与自己共饮,表现出诗人孤独却又洒脱的心境,从侧面赞美了酒能慰藉心灵的作用。
3、《客中行 / 客中作》——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诗中赞美了兰陵美酒的香气和色泽,以及酒的魅力能让诗人忘却他乡之愁,突出了酒的迷人之处和给人带来的精神慰藉。
4、《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中通过新酿的酒、温暖的火炉等简单的元素,营造出温馨的饮酒氛围,体现了酒在日常生活中给人带来的愉悦和温暖,充满了生活情趣。
5、《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人在此处劝友人再饮一杯酒,因为友人西行出了阳关就难以再遇到故旧之人,酒在此成为了友情的寄托,也体现了酒在送别场景中的重要性。
6、《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以葡萄酒、夜光杯等华丽的意象,展现了酒宴的盛大和美酒的珍贵。
同时,将士们在战场上饮酒,体现了酒能壮胆、给人勇气的文化内涵。
唐诗三百首中的酒的意蕴

唐诗三百首中的酒的意蕴
唐诗三百首中,酒的意蕴丰富多样,往往借以表达情感、增益意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意蕴:
悲:一些诗人借助酒来表达内心的悲伤、痛苦和忧虑。
如“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陆机《短歌行》),“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时名扇外尘。
”(戴叔伦),以及“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
”(李益)等,都表达了这种情感。
欢:另一些诗人则以酒来表达欢乐、庆祝的情感。
例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
思:酒也被用来表达思念之情,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闻道故林精爽在,夜来香火有微缘”(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
志:诗人有时会借助酒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如“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情:在唐诗中,酒也经常被用来表达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
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等。
总的来说,唐诗中的酒的意蕴丰富多样,既能表达欢乐庆祝,也能表达悲伤忧虑,更能表达志向抱负和各种情感。
它是诗人心灵的映照,也是社会生活的投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邮电大学唐诗与酒文化论文题目:从唐诗看唐代的酒文化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B110206学号:B09020616姓名:王鑫从唐诗看唐代的酒文化在近三百年的岁月中, 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大都呈现出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发展态势,国力强盛且文化环境宽松促进了唐代文化的全面发展。
较为宽松的酒政策更使得酒文化日趋繁盛, 作为促进唐诗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酒文化在诗歌中也得以集中体现。
唐朝时期, 诗歌进入黄金时代, 诗人们大都嗜酒, 酒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也是他们创作诗歌时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诗人与酒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纵观《全唐诗》及补录收录的近五万首诗作, 其中有“酒”字的有4466条记录, 咏酒及与酒有关的诗多达万首。
可以说, 唐代的酒文化在唐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唐代酒品丰富、酒业兴盛( 一) 酒出品的渠道多样化唐代的酒主要由官营酒坊、民营酒坊和家庭自酿三个渠道来供应。
官营酒坊由朝廷和各级官府控制, 形成统属严密、产品专用的生产体系。
官酒大致可分为御用酒和地方官酒两部分。
御用酒是专供皇族或国事使用的酒。
如刘宪《陪游上苑遇雪》中写道:“花光并在天文上, 寒气行消御酒中。
”宋之问在《奉和圣制闰九月九日登庄严总持二寺阁》中写道:“帝歌云稍白, 御酒菊犹黄。
”徐彦伯在《侍宴韦嗣立山庄应制》中写道:“御酒瑶觞落, 仙坛竹径深。
”陈子昂在《登泽州城北楼宴》中写道:“且歌玄云曲, 御酒舞熏风。
”岑参在《送郭仆射节制剑南》中写道:“玉馔天厨送, 金杯御酒倾。
”在这些诗句中提到的酒即是宫廷中的御用酒。
而地方官酒是各州镇官营酒坊酿造的酒。
如元稹诗中提到“院榷和泥碱, 官酤小曲醨”、“官醪半清浊, 夷撰杂腥膻”。
白居易在《府酒五绝》中说:“自惭到府来周岁, 惠爱威棱一事无。
唯是改张官酒法, 渐从浊水作醍醐。
”从中也可以看出, 官营酒业尤其是地方官酒酿酒实力并不雄厚, 所生产的酒类产品较为低劣, 与御用酒有着较大的差别。
民营酒坊是指设置酿酒与售酒于一体的店铺,俗称酒肆、酒楼、酒家、酒舍、旗亭。
韦应物在《酒肆行》中写道:“豪家沽酒长安陌, 一旦起楼高百尺。
碧疏玲珑含春风, 银题彩帜邀上客。
回瞻丹凤阙, 直视乐游苑。
四方称赏名已高, 五陵车马无近远。
晴景悠扬三月天, 桃花飘俎柳垂筵。
繁丝急管一时合, 他垆邻肆何寂然。
主人无厌且专利, 百斛须臾一壶费。
初醲后薄为大偷, 饮者知名不知味。
深门潜酝客来稀, 终岁醇醲味不移。
长安酒徒空扰扰, 路傍过去那得知。
”诗中反应的即是当时民营酒坊的经营情况,唐代的酒户一般都能自设酒肆、自我生产且自我销售, 民营酒坊是人们购买及饮用酒品的主要来源。
家酿酒主要供自我消费, 人们在酿制时不会少料掺假, 因此, 唐代的家酿酒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品质。
如白居易在《家酿十韵》诗后注中提到“水取九月九之水, 曲取七月上寅日之曲” , 孟浩然《裴司士见访》中提到“府僚能枉顾, 家酿复新开” , 岑参《虢州西山亭子送范端公》提到“使君家酿旧来浓” , 韩翃《张山人草堂会王方士》提到“园梅熟, 家酝香”。
白居易诗云:“家未苦贫常酝酒, 身虽衰病尚吟诗”,“莫愁客来无供给, 家酝香浓野菜香”。
刘禹锡也在诗中提到“若倾家酿招来客, 何必池塘春草生”。
从中可以看出, 家酿酒除供自己饮用外, 还是款待来客的上好饮品。
( 二) 酿酒的原料丰富因唐代经济繁荣, 物产丰富, 唐代生产的成品酒根据其原料可分为四大类: 谷物类、果物类、花草植物类、动物类。
谷物类酿酒占有最主要的地位。
当时谷物均可用以酿酒, 唐人“干酒”是以糯米为原料。
曹邺《田家效陶》诗中写到:“黑黍舂来酿酒饮, 青禾刈了驱牛载。
”这里提到的黍也是极为重要的酿酒谷物之一。
果物类酿酒以葡萄酒的酿造最为出名, 发展到唐代葡萄酒的酿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以至在唐代的许多诗句中, 葡萄酒的芳名屡屡出现。
如王翰《凉州词》中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刘禹锡也曾作诗《葡萄歌》赞美葡萄酒,诗云:“我本是晋人, 种此如种玉。
酿之成美酒, 尽日饮不足。
”这说明当时山西早已种植葡萄, 并开始酿造葡萄酒。
罗隐《湘南春日怀古》:“松醪酒好昭潭静, 闲过中流一吊君”这里提到的松醪, 是用松树物料制成的酒。
卢象《句》中讲:“书名荟萃才偏逸, 酒号屠苏味更醇”其屠苏酒则是用草木植物屠苏制成的。
以花草植物酿酒原料廉价, 且又可节省粮食, 颇有社会经济意义。
杜甫《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中“山瓶乳酒下青云, 气味浓香幸见分”以及卢仝《东行三首》中“壮色排榻席, 别座夸羊酒”提到的“乳酒”便是用动物的乳汁制成的, 而“羊酒”则是利用肉类酿成。
众多原料的利用为酒的酿造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使得唐代酒的种类极为丰富, 为酒文化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唐代酒文化的特征( 一) 唐人对酒的称谓比较多孟郊诗中称酒为“杯中物” ( 且乐杯中物, 谁论世上名) , 杜甫诗中也称酒为“杯中物” ( 赖有杯中物, 还同海上鸥) ( 忍断杯中物, 只看座右铭) ; 杜甫诗中有时称酒为“浮蚁”或“蚁浮” ( 仙醴来浮蚁) ( 蚁浮仍腊味, 鸥泛已春声) ; 元稹诗中称酒为“腐肠贼” ( 平生中圣人, 翻然腐肠贼) ; 白居易诗中称酒为“香醪” ( 一瓮香醪新插刍, 双鬟小妓薄能讴) , 有时称酒为“腐肠膏” ( 佳肴与旨酒, 信是腐肠膏) , 也称酒为“销愁药” ( 俗号销愁药, 神速无以加) ; 皮日休把酒称为“青州从事” ( 醉中不得亲相问, 故遣青州从事来) 。
( 二) 唐人开始“烫酒”现代人喝酒一般都是将酒瓶启封后直接饮用,在唐代, 也有这种喝法, 将酒从酒瓶、酒坛或酒瓮等酒器中用瓢舀出或取出后直接饮用, 此喝法称之为饮冷酒。
如白居易《北亭招客》诗云“小饯吹醇尝冷酒”。
杨衡《春日偶题》:“冻花开未得, 冷酒酌难醒。
”在唐代, 以冷酒待客有失礼之嫌。
如白居易《送张山人归嵩阳》诗云:“朝游九城陌, 肥马轻车欺杀客。
暮宿五侯门, 残茶冷酒愁杀人。
”当然, 从春天到夏天, 喝冷酒没什么不合适的, 但是从晚秋到冬天,人们一般都要喝温酒, 即将酒用器皿加热后饮用。
元结《雪中怀孟武昌》诗云:“烧柴为温酒” , 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诗云:“林间暖酒烧红叶, 石上题诗扫绿苔。
”许浑《赠裴处士兵》:诗云“暖酒雪初下, 读书山欲明。
”王贞白《少年行二首》诗云:“花时轻暖酒, 春服薄装绵。
”徐铉《又赋早春书事》诗云:“暖酒红炉火, 浮舟绿水波。
”这些诗句为这种喝法提供了最好的例证。
现在在我国好多地方, 也有冬季饮酒尤其是喝黄酒时“烫酒”的做法, 这可能便是唐风遗存。
( 三) 唐人注重“献酬”之礼献酬即敬酒的意思, 唐代主宾之间或宾客之间都可以自由献酬。
崔玄亮《和白乐天( 时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诗中写道“几人樽下同歌咏, 数盏灯前共献酬” ; 白居易《想东游五十韵》中“小宴初谈笑, 初筳雅献酬” ; 朱湾《奉使设宴戏掷笼筹》中“今日陪樽俎,良筹复在兹。
献酬君有礼, 赏罚我无私” ; 韩愈《送刘师服》中“草草具盘馔, 不待酒献酬”;元稹《阳城驿》中“施馀尽酤酒, 客来相献酬” ; 高适《东平旅游, 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中“高兴陪登步, 嘉言忝献酬”。
上述诗词描写的都是这种饮酒礼节, 可见在唐代酒文化中“献酬”礼节的影响。
现在, 在宴席之上, 我们常常会看到主宾献酬或客人互敬的场景, 这是“献酬”之礼的延续。
( 四) 唐人饮酒有“蘸甲”风俗“蘸甲”即敬酒时, 用手指伸入杯中略蘸一下, 弹出酒滴, 以示敬意。
用现代眼光来看, 这种做法极不卫生, 但是在唐代极为流行。
刘禹锡《和乐天以镜换酒》诗云: “频眉厌老终南去, 蘸甲须欢便到来。
”白居易《早饮湖州酒, 寄崔使君》诗云:“十分蘸甲酌, 潋滟满银盂。
”杜牧《后池泛舟送王十》诗云:“为君蘸甲十分饮, 应见离心一倍多。
”韦庄《中酒》诗云:“南邻酒熟爱相招, 蘸甲倾来绿满瓢。
”张孜《雪诗》诗云:“暖手调金丝, 蘸甲斟琼液。
”罗隐《酬丘光庭》诗云:“壁池兰蕙日已老, 村酒蘸甲时几杯。
”诗歌表现出了唐人对酒友的敬重心态。
这一习俗后来已慢慢消失了, 只是在一些祭祀场合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会遇上这种情况。
( 五) 唐人酒席上出现酒纠之职为了更好地维持酒席秩序, 同时开展各种宴饮游戏活动, 唐人每到酒会之时, 总要指定或推选出主酒之人, 当时称之为席纠, 或称为觥使、酒纠。
酒纠必须熟知酒席中的各种规矩, 对违反席饮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元稹就曾因擅司酒职而闻名, 他在《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三月六日….怆曩游因投五十韵》中写到: “邀我上华筵, 横头坐宾位。
那知我年少, 深解酒中事。
能唱犯声歌, 偏精变筹义。
含词待残拍, 促舞递繁吹。
叫噪掷投盘, 生狞摄觥使。
”在《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中说:“予时最年少, 专务酒中职。
未能解生狞, 偏矜任狂直。
扣节参差乱,飞觥往来织。
强起相维持, 翻成两匍匐。
”由此可以看出, 凡在酒席上言语失序、行令失误, 以及作假逃酒, 都会受到酒纠的“制裁”。
朱湾在《奉使设宴戏掷笼筹》中说:“今日陪樽俎, 良筹复在兹。
献酬君有礼, 赏罚我无私。
莫怪斜相向,还将正自持。
一朝权入手, 看取令行时。
”此都反映了席间酒纠主持饮酒行令和使用权利的情形。
( 六) 唐人首创的饮酒游戏——酒令白居易说过:“骰盘、卷白波、莫走、鞍马, 皆当时酒令。
”酒令是唐朝人首先发明并流行一代的饮酒游戏。
白居易《与诸客空腹饮》诗云:“碧筹攒米碗, 红袖拂骰盘。
”《就花枝》诗云:“醉翻衫袖抛小令, 笑掷骰盘呼大采。
”筹箸, 是唐朝人最新发明的一种酒令器具。
元稹《遣春十首》诗云:“波绿紫屏风, 螺红碧筹箸。
”《痁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 因有戏呈三十韵》诗云:“筹箸随宜放, 投盘止罚啀。
”马异《暮春醉中寄李干秀才》诗云:“折草为筹箸, 铺花做锦裀。
”唐人通过酒令增添了饮酒时的情趣和兴致, 丰富了酒文化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