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的酒文化
酒香悠久赏析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

酒香悠久赏析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酒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自古以来,诗人们常以酒为背景,歌颂酒的美好。
酒文化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国诗词中独树一帜的文化符号。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揭示其中的智慧和情感。
一、酒作为诗词创作的灵感之源对于中国古代诗人来说,酒是一种能够激发灵感和引发情感的液体。
他们在酒的陪伴下,借助其独特的性质,将酒与人生、自然融为一体,将对酒的倾倒之情融入到了诗词创作中。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在《月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道:“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酒的作用下,对生活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酒极大地丰富了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使得他们能够更深刻地描绘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酒味引起的思考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不仅仅表现在对酒的崇拜和赞美上,更涉及到对酒味的细腻观察和深入思考。
诗人们通过对酒味的描绘,展现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宋代苏轼的《观书有怀》一诗中写道:“开店琼楼粉未肥,东家杏子南李梅。
青衫湿尽花嘴酸,赵胖子,买酒不多斟一斗。
”通过对不同酒的味道的描述,苏轼展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微妙观察和感受。
酒味的细腻表达也凸显了诗人对岁月、人情和自然的思考。
三、酒文化与情感交织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往往与情感交织在一起,成为表达情感的载体和催化剂。
酒能够放松人的情绪,使人在情感上得到舒缓和释放。
在古代诗词中,人们喜欢借助酒来表白爱意或抒发痛苦。
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表达了对故友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他写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句诗中的“回眸一笑”表达了诗人在酒的陶醉下对故友的深深思念。
酒充当了诗人情感表达的媒介,使得诗词中的情感更细腻、更真切。
四、酒与交际互为表里尽管酒在古代诗词中往往与沉思、思考和独处联系在一起,但同时也不可忽视酒与交际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常常借酒来拉近与友人、宾客之间的距离。
唐诗中的酒文化

唐诗中的酒文化《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衍生注释:“将进酒”:是乐府旧题,意为劝酒歌。
“金樽”:珍贵的酒器。
“岑夫子”“丹丘生”:是李白的朋友岑勋和元丹丘。
“钟鼓馔玉”:指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是指权贵人家的音乐,馔玉形容食物像玉一样精美。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看似是在写饮酒作乐,实际上反映出诗人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情感。
情感非常丰富饱满,既有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慨叹,又有豁达放纵的豪情,最后归结于借酒销愁。
表现手法上,大量用典且运用夸张的手法,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水的汹涌澎湃,来势不凡,用这种磅礴的景象来对比人生的短促渺小。
“千金散尽还复来”以极度的夸张写出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
整首诗节奏明快,诗意如滔滔江水,气势雄伟,情感起伏跌宕。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一生渴望入仕,抱负满怀,但仕途坎坷。
其诗风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善于借助古体诗和乐府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运用片段:例一:公司年会的时候,大家欢聚一堂,举杯庆祝。
年会上王经理喝得兴起,站起来喊道:“今日大伙相聚,就像李白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咱们都痛痛快快喝一杯,这一年大家辛苦了!”说着就和周边的同事碰杯,大家也都被这句诗感染,欢笑着干杯。
例二:老张最近股市赔了不少钱,整个人闷闷不乐的。
几个朋友为了开导他,就组了个酒局。
酒桌上朋友对老张说:“老张啊,你可别太伤心了。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徐徐掀开历史的长卷,不难发现,历代文人墨客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得意之时,酒来助兴,映出英雄本色胸襟;潦倒落魄之际,酒来遣愁,抚慰谪客征人忧郁凄怆心怀。
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绵绵不绝、无尽无休,滋润着诗人或豪放或深沉或缠绵或愤激的心灵。
那一首首浸润着生命本真的诗词如一坛坛佳酿,历久弥香、醇厚悠长,依然陶醉着品味它们的人们,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酒文化。
一、报国之志,忧民之心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族之魂。
这种报国之志反映于诗词之中,与“酒”的水乳交融的结合,折射出诗人拳拳爱国之心,殷殷报国之志,凝成一种浑厚沉郁,而又令人荡气回肠的酒文化,如我们最为熟悉的XXX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XXX,XXX征战几人回?诗的主人翁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大敌压境,沉着应战。
交战前夕,饮酒壮行色。
“醉卧沙场君XXX,XXX征战几人回?”既是将军劝勉将士的豪言壮语,更是将军内心视死如归、破敌报国之志的独白!短短的四句诗,仅是作者截取战争前夕饮酒的一个场景片断,就把将军誓死报国的决心、临危不惧的洒脱,饮酒壮行的华美场面描绘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激动人心。
以酒入题,以酒贯穿始终,角度新颖,举重若轻,驾驭战争题材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XXX的《渔家傲》也是一首借酒言志,报效国家的传世佳作。
作者守卫西北边疆,遏制了XXX对北宋的侵扰。
“浊酒一杯家万里,XXX归无计”。
离家万里守卫边疆,舍小家,护大家,唯有借一杯杯浊酒来消融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浓情。
酒杯中,映出远方家乡的轮廓和亲人们熟悉的笑脸;心中,破敌立功,戍边报国的决心和志向却是更加坚定、深沉了。
浊酒一杯,承载了守边将军浓浓的思乡之情,更承载了将军深深的报国之志。
这首词意境雄浑,情景交融,以其迸发的深沉的爱国之情,感染着、感动着历代有识之士,历久弥新。
假如说报国之志是诗人心中雄壮光辉的不灭之志,那么忧民之心则是诗人忧国爱民的巨大人格的真实写照。
唐诗宋词中的酒文化

唐诗宋词中的酒文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唐·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赏析白居易有两个好友,年轻的时候跟元稹交往最深,两人并称“元白”。
而晚年则跟刘禹锡的关系较近,并称“刘白”。
如果没有二人深厚的友谊,没有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肯定与欣赏,是不会有这首诗的。
此诗称赞了刘禹锡的才华,对刘禹锡贬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不平和无限感慨,抒发了两人同病相怜之情,也批判了不珍视甚至戕害人才的统治阶层。
这首诗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坦率真诚,敢于直言,将各种问题写入诗中的特点。
《开愁歌》唐·李贺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赏析“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临歧击剑”,愁苦愤懑已极,怎样才能解脱呢?唯一的办法只有求救于酒,以酒浇愁。
可是诗人身无分文,怎么办呢?于是下马脱下“秋衣”,拿到酒店换酒。
这两句进一步表现诗人穷愁潦倒的生活境况。
秋天的傍晚,寒气侵肤,诗人竟在这时脱衣换酒,可见已经穷困到不能再穷的地步。
衣服当了,酒也喝上了,心中的愁苦还是没有解除。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醉后呼天,天也不应,浮云蔽日,白昼如冥,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光亮,叫人不能不忧心如焚。
写到这里,痛苦、绝望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结尾二句,诗意一折,写酒店主人好言劝慰,要他注意保重身体,不要让俗物填塞心胸。
感情愤闷到了极致,语气却故作跌落缓和之势,显得深沉有力而又回荡多姿。
在历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酒已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是催生文字的酵母。
酒与饮酒活动,被文人墨客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多彩的酒文化也由此应运而生。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酒力的刺激,是诗人的创作天赋得到 充分的发挥。
虽然感叹岁月蹉跎,功业未就,但语 句却无比雄奇,充满豪气,看不到任 何颓废之处。
在醉饮之中,诗人忘掉了现实世界所 带来的孤独、痛苦、悲伤、忧愁与迷 惘,重新回到物我两忘、自在逍遥的 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的个性和才华才 能获得充分的发展表现。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 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 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 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 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 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 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只有忘记世事、超脱现实,才可能达 到这一境界。 而世事又偏偏难以忘怀,现实更难以 超脱,于是只好借助于酒,来使自己 获得暂时的解脱。 这正是陶渊明痴迷于酒、“期在必醉” 的根本原因。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历代文人文化精神的积淀, 尤其是陶渊明诗酒结合的生存方式, 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文化心理。 陶渊明之后, 诗酒结缘的文化心态便在中国文人心 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酒”以不再只是一种普通的饮料, 饮酒不仅是为了解渴过瘾, 而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 酒成了文人骚客得以表现风流儒雅风 度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二 、唐诗中的酒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诗与酒结合的最鼎盛 时期,当是唐朝。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脍炙人口、流传 千古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 出来的。 唐诗中有相当的名篇,都与酒有关。
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赏析

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赏析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古典诗词里的酒文化。
说起酒啊,那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在古代诗词里,酒经常出现,就好像是诗人词人们的好朋友一样。
你们想啊,李白那一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我的天呐,三百杯!这得多能喝啊!可能李白当时心情特别好,高兴得不得了,觉得只有喝这么多酒才能表达他内心的欢喜。
也许他就是夸张一下,谁能真喝三百杯啊,那不得喝得找不着北啦?还有那个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场景,多让人感动啊!朋友要走了,没啥好送的,那就再干一杯酒吧!我觉得啊,这酒里满满的都是不舍和祝福。
再说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他一边喝酒一边望着天,心里不知道在琢磨啥。
可能是在想人生的起起落落,也许是在感叹世事无常。
这时候的酒,就像是他的倾诉对象。
你们说,为啥古代的人这么爱喝酒,还爱把喝酒写进诗词里呢?我猜啊,喝酒能让人放松,能让人胆子变大,平时不敢说的话,喝了酒就敢说了。
而且啊,在那些个风花雪月的场景里,酒就像是个催化剂,能让情感更浓烈。
比如说,一个诗人在春天里看到花开得特别美,心里高兴,这时候喝点酒,那高兴劲儿能放大好几倍!又比如说,他遇到了伤心事,喝上几口酒,哭一场,心里也能舒坦点。
我有时候就在想,如果古代没有酒,那这些诗词得少多少精彩啊!说不定就变得干巴巴的,没啥意思了。
不过呢,喝酒也得有个度。
要是像李白那样喝得太多,对身体也不好啊!你们说是不是?像我自己,有一次过年,跟着大人尝了一小口酒,哎呀,那味道,辣得我直吐舌头!我就想不明白了,大人们为啥喜欢喝这么难喝的东西?反正啊,古典诗词里的酒文化真是丰富多彩,让人越琢磨越有意思。
咱们读这些诗词的时候,是不是也能感受到诗人喝酒时的心情呢?你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关于酒的诗词呀?。
古典诗歌中的酒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一、诗酒的起源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
汉字文化是世界文字中的一大奇迹,其历史悠悠数千年,其内涵之深厚非其他古老文字能比拟。
酒与汉语文化结缘也是深厚的,酿成香溢的“文化美酒”。
中国的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农耕社会,中国最初的诗,大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远古时期,酒便已经出现。
关于酒的历史记载可以上溯到远古时期:《史记》中记载: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
酒与“久”谐音,所以无论是亲朋宴会,过节人们都要以酒助兴,举杯畅饮。
自然古典诗歌中酒出现了一种以酒意命名的创作。
酒是最重要的饮料之一,人们充分享受饮酒的愉悦与美感,并创造造出一系列有关的汉字。
甲骨文中有“酉”字即“酒”字, 《说文》中关于酉部的字有数十个,有的关于制造,有的关于酒质,有的关于饮者状态,不一而足。
而汉语中反映、记录酒文化的词语、成语、典故、谚语更是数不胜数。
二、先秦时期的诗酒文化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44 首涉及到酒,例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可见,酒是社交宴会中的“天使”。
推杯换盏之际,美酒堪称传递心意的佳媒,“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还有先秦时期的《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我心忧伤,念昔先人。
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
彼昏不知,壹醉日富。
各敬尔仪,天命不又。
中原有寂,庶民采之。
螟岭有子,踝赢负之。
教诲尔子,式榖似之。
题彼脊令,载飞载鸣。
我日斯迈,而月斯征。
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交交桑扈,率场啄粟。
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握粟出卜,自何能毅?温温恭人,如集于木。
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虽然先秦的文字比较晦涩难懂,但是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都是与酒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古诗词中的酒文化

古诗词中的酒文化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诗与酒的不解之缘。
在古代文人那里,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能增添饮酒的高雅情调,酒和诗就像是一对姐妹花,彼此依托,相互映衬。
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很久以前,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的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农耕社会;中国最初的诗,大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44首涉及到酒比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以御宾客,且以酌醴、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可见,酒是社交宴会中的“天使”,觥筹交错之际,举觞称贺之时,美酒堪称传递心意的佳媒。
东晋诗人陶渊明之前,酒中已经积淀了若干情感因子,只是作为创作素材之一种被吟咏入诗。
荆轲谋刺秦王,酒酣辞行而歌《易水》;刘邦甫定天下,宴饮既醉而唱《大风》;曹操鏖兵赤壁,把酒横槊而赋《短歌行》,秦汉时期,酒只是激发情绪而已。
直至魏晋时代阮籍、嵇康,“也还是酒是酒,诗自诗”,两者之间没有显示必然的内在联系。
陶渊明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将诗与酒“攀亲结缘”,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的诗人,“忘忧物”的指称,便是他的发明。
陶渊明清高自洁的大诗人。
在其现存174篇诗文中,有56篇写到饮酒,约占40%!诗酒联袂,寄意遣怀,是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更是酒文化窥测的不变传统。
这个传统,是从陶渊明“寄酒为迹”开始的,对后世追求人性自由的文人们的心灵感受,及他们的社会生活与吟酒诗作产生深远的潜在影响。
陶渊明饮酒诗(之十四):“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他的饮酒诗主要表现自己远离污浊官场,归隐田园的乐趣,称颂从酒中品到的“深味”。
这个“深味”,就是“渐近自然”的人性自由。
所谓“寄酒为迹”,即借诗酒寄意遣怀,抗衡浊世,求得自身人格的清高与自为。
他的咏酒诗,首开风气,为后人树立了酒徒、隐士、诗人“三位一体”的风范,对后世文人的饮酒生活和吟酒作诗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是文化大国,而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较为璀璨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诗词中也包含了许多书写“酒”饮“酒”的诗句。
“酒”作为一种符号文化因素出现在诗词创作中,其本身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观,而且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怀和审美趋向。
一、诗酒的起源
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
汉字文化是世界文字中的一大奇迹,其历史悠悠数千年,其内涵之深厚非其他古老文字能比拟。
酒与汉语文化结缘也是深厚的,酿成香溢的“文化美酒”。
中国的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农耕社会,中国最初的诗,大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远古时期,酒便已经出现。
关于酒的历史记载可以上溯到远古时期:《史记》中记载: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
酒与“久”谐音,所以无论是亲朋宴会,过节人们都要以酒助兴,举杯畅饮。
自然古典诗歌中酒出现了一种以酒意命名的创作。
酒是最重要的饮料之一,人们充分享受饮酒的愉悦与美感,并创造造出一系列有关的汉字。
甲骨文中有“酉”字即“酒”字,《说文》中关于酉部的字有数十个,有的关于制造,有的关于酒质,有的关于饮者状态,不一而足。
而汉语中反映、记录酒文化的词语、成语、典故、谚语更是数不胜数。
二、先秦时期的诗酒文化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44首涉及到酒,例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可见,酒是社交宴会中的“天使”。
推杯换盏之际,美酒堪称传递心意的佳媒,“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还有先秦时期的《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我心忧伤,念昔先人。
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
彼昏不知,壹醉日富。
各敬尔仪,天命不又。
中原有寂,庶民采之。
螟岭有子,踝赢负之。
教诲尔子,式榖似之。
题彼脊令,载飞载鸣。
我日斯迈,而月斯征。
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交交桑扈,率场啄粟。
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握粟出卜,自何能毅?温温恭人,如集于木。
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虽然先秦的文字比较晦涩难懂,但是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都是与酒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晋当时的文人,借酒以作诗文的不少,刘伶的《酒德颂》就是典型的代表作.。
三、盛唐时的酒中仙
在中国历史上,诗酒结合的鼎盛时期,当是唐朝。
毫不夸张地说,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出来的。
唐诗中有无数名篇都与酒有关。
且不说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杜甫的《饮中八仙》,王维的《渭城曲》,白居易的《劝酒》等一系列的咏酒诗,及时那些并非咏酒的诗句,也大多是诗人酒后之作。
唐代诗人都与酒有不解之缘。
酒伴随他们吟咏诗文,抒畅心曲,酒助诗兴,诗传酒情。
为后人留下无数荡气回肠的篇章。
在这里,李白是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山。
他是“诗仙”,也是“酒仙”。
王安石说,李白的诗,“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
实际上李白言妇人诗病不多,言酒者却比比皆是,例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的饮酒与诗酒豪迈洒脱,气势磅礴,余光中先生《寻李白》中说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四、宋词酒魂
继唐诗以后,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又出现了一颗明珠——宋词。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
”在李清照国破家亡后已经没有了少女轻盈的情趣,生活冲吗了凄苦,于是有了《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瘦,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以及脍炙人口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辛弃疾的《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都是酒词精品。
在这里不得不提及苏轼。
苏轼酒量不大且极喜欢饮酒,畅通过饮酒俩抒发
他胸中的浩然正气,“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追求那“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的豪放生活,其言其情,不仅令千古名篇“赤壁二赋”增色添趣,相映成彰,亦成为文坛甚至酒坛不衰的佳话,更使古往今来无数饮者感叹唏嘘不止。
五、元明清时期的诗酒文化
宋代以后,中国出现的烧酒。
中国的酒文化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元明清传奇小说中对酒的描写各尽其态,淋漓尽致。
《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中均有为读者耳熟能详的精彩情节。
清代词作甚多,号称词的“中兴时代”,这个事情的作品无论数量和艺术水准都达到了较高水准。
其中与酒有关的作品为数不少,并不乏上乘之作。
清词以纳兰性德为最,被称为“清朝李后主”。
他在悼念亡妻的《浣溪沙》中深情回忆“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表达了他对亡故之人的怀念。
而晚清革命志士徐目华的《满江红》“把酒痛谈身后事,举杯试问当头月”则表现了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
中国的酒文化和古典诗歌文化是不可以独立存在的,他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品酒、饮酒之时吟诗作对是不可或缺的,既助于增加酒兴,亦有利于促进朋友之间的感情,而文人雅士们大多对酒情有独钟,咏酒赞酒大个人就不会吝啬了,酒文化与古典诗歌互推互助,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