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论文
高中关于酒文化议论文

高中关于酒文化议论文高中关于酒文化议论文5篇高中关于酒文化议论文1酒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自西周传承至今,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饮品。
我认为当今社会的酒有两个特征,第一个是它不代表任何情绪,却放大了所有情绪。
例如:商务交流需要饮酒,朋友聊天需要饮酒;迎接客人需要饮酒,送别兄弟需要饮酒;结婚要饮酒,失恋也要饮酒。
而第二个特征是它不分高低贵贱,只要你喝,情绪就会放大,再喝就晕,继续喝就吐。
这不取决于是高端的“茅五剑”,还是低端的老村长;也不取决于是格调文艺的江小白,还是粗犷不羁的二锅头;也更不论它是酱香浓香,还是清香凤香。
这便是当今社会的酒文化。
而要探究古典文学里的酒文化,从当今社会的酒文化中便可见一斑。
说到古典文学里的酒文化,诗仙李白是绕不开的,有余光中诗为证“我辈此中惟饮酒,先生在上莫谈诗。
”李白的诗多以豁达,豪放见长,辅以酒放大情绪的作用,便将这豪放发挥到了极致。
所以李白的酒,多是令人开心的,忘却眼前烦恼的。
例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又例如“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这两句诗总结起来就是,不追名,不逐利,你便少却许多烦恼与忧愁。
李白借酒为意,放大了这种情绪,让他对于人生的理解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也就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赞誉。
李白的酒表达浪漫,而杜甫的酒表达现实。
虽然李白多是清酒,杜甫多是浊酒,但丝毫不影响酒对于情绪的放大。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困苦通过一杯浊酒的放大,使读者感同身受,甚至那种无奈都展现的淋漓尽致。
可以说酒是情绪的放大镜。
通过李杜的对比,或许能得出清酒表达乐观,浊酒表达忧愁。
其实不然,因为李白也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的愁苦;杜甫也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的乐观。
所以这也恰恰印证了当今社会的酒文化,与古典文学的酒文化基本一致。
即酒不表达任何情感,却能放大所有情感。
而且无论清酒还是浊酒,所展现的功能是一样的,都能将情绪放大到更高的一个层次。
关于中国酒文化的论文3篇

篇一:谈谈我国的酒文化论文摘要: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研究酒的起源、酒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探讨酒文化的影响和意义,同时展望一下酒文化产业的前景,从而激发大家对酒文化更深层次的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国的酒文化。
关键词:酒文化;历史;发展;意义。
酒在人类的日常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俗语说:“无酒不成席”【1】,无论是节日庆典、亲朋聚会,还是国家领导相见,似乎都离不开酒。
可以说,古今中外,酒已经渗透到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饮食、养生等各方面在内的社会生活中。
由此可见,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酒文化。
一、酒的起源中国是酒的故乡,“酒和酒类文化”[2] 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那么就出现了众说纷纭的造酒说。
1.杜康造酒说。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字仲宇,相传为鼯康家卫人,“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
”即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
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酿祖。
魏武帝曹操乐府诗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
2. 上天造酒说。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
《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
”【3】轩辕,中国古称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狮子星座。
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颗星。
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则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而用肉眼很难辨认。
中国酒文化与宴请礼仪论文范文

中国酒文化与宴请礼仪论文范文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有哪些关于中国酒文化与宴请礼仪的论文?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几篇中国酒文化与宴请礼仪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酒文化与宴请礼仪论文篇一摘要:中国是酒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酒系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因此酒文化也是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文介绍了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并研究了酒神精神,最后探讨了中国酒文化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酒文化;起源与发展;精神;重要意义一、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中华酒文化起源于酒的酿造,我国从约公元前2800年至前1800 年的龙山文化时期,便出现了自然发酵的果酒;商代出现了利用谷物糖化再酒化的酿酒技术;先秦时出现了活性微生物或其酶类的直接酿酒法;汉代发展了制曲技术并从西域引进了葡萄酒的生产;唐宋开始酿造果酒和药酒;元代出现了蒸馏法酿制的烧酒技术;明清时期伴随着造酒业的进一步发展,酒度较高的蒸馏白酒迅速普及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形成了具有中华特色的酒文化。
最早关于酒的酿制有以下几种说法:1、上天造酒说《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
”轩辕,中国古称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狮子星座。
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颗星。
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则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而用肉眼很难辨认。
酒旗星的发现,最早见于《周礼》一书中,据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
二十八宿的廉洁,始于殷代而确立于周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伟大发现之一。
在当时天文科学仪器极其简陋的情况下,能在浩焱的星汉中观察到这几颗并不怎样明亮的“酒旗星”,给予命名并留下关于酒旗星的种种记载与传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中国酒文化论文

中国酒文化论文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酿酒历史的国家,酒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注重酒的研究、酒的酿造技术以及对酒艺术的追求。
酒既是一种饮料,也代表了人们的情感、文化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从历史、传统、仪式和演变等方面,介绍中国酒文化的丰富内涵。
历史悠久的酿酒传统中国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中国各地的考古遗址中,经常能够发现与酒有关的石器和陶器。
酒作为一种特殊饮料,在古代中国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宴会、婚礼等场合。
中国的酿酒技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
自古以来,传统的中国酿酒技术传承至今,如“黄酒”、“米酒”、”葡萄酒“等。
这些传统的酿酒技术通过古人的智慧和努力,将谷物、水果等原料进行发酵,制成美味可口的酒。
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重视与亲朋好友共享美酒的时刻。
酒席是一种表达情感、增进人际关系的场所。
在中国,招待客人时往往会准备丰盛的酒菜,用酒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
另外,在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和仪式中,酒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春节期间,家人会一起围坐在一起,相互敬酒,祈求新年的吉祥和幸福。
而在结婚仪式上,新郎和新娘也会敬酒以表达对亲友们的感激之情。
酒仪式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酒仪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古代的酒仪式通常非常庄重,具有明确的礼仪规范。
例如,古代宴会上,主人会首先敬酒给客人,然后客人也会相互敬酒,以示尊重和友谊。
在古代文献中,还有关于饮酒礼仪的详细规定,包括如何注酒、如何举杯等。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酒仪式也逐渐变得更加简化和灵活。
现代人更注重饮酒的心情和氛围,更加强调自由和随性。
在现代社交活动中,人们经常以酒会为背景,通过喝酒来增进友谊和沟通。
酒文化的当代意义中国酒文化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酒产业不断发展,酒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弘扬。
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论文

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论文酒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度过了悠悠的岁月,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涵盖酿酒业方方面面,是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世界酒文化之林独领风骚。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酒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酒文化的论文篇1浅谈土家族的酒文化【摘要】土家族是一个悠久历史的民族,同时拥有着丰富的酒文化。
土家族独特的酒俗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土家族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朝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种种民俗活动之中。
丰富的酒文化对土家族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从土家族酒文化的历史、土家族酒的类别、酒与土家族人民生活、土家族酒文化的保护几方面来描述,进一步的了解土家族酒文化的深厚内涵。
【关键词】土家族;酒文化;白酒;包谷酒;砸酒;祝酒辞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饮食文化特色的泱泱大国,各少数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也正是中国饮食特色的体现。
然而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要受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地理自然条件、民族构成以及历史文化的综合影响,因此也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虽然酒只是饮食文化中的一方面,但酒文化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多种功能,能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时代价值。
少数民族的酒文化更是中国酒文化中的瑰宝,丰富多彩的酒文化点缀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更多的民族特性。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区,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土家族人民自古好饮酒,有事必有酒,无酒不成席,世代传承着“家家会酿酒,敬老先敬酒,请客必有酒”的风俗。
土家族的酒文化,不仅是认识和了解土家族整体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更是土家族丰富的民族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土家族民族文化具有很好的参考性和观赏性。
一、土家族酒文化的历史土家族的酿酒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其显著的民族特征。
土家族先民――巴人,创造了成熟的酿酒技术也形成了豪饮的性格特征。
2024年酒文化的论文

文化,是人们满足自己智欲快乐的一种活动。它包括使人类智慧发展的哲学,使人类智欲得以满足和指导人类实践的科学,使人类精神愉悦快乐的艺术。从广义上说,政治,教育,宗教,也属于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毛主席说:“一定的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它总与知识、理性、智慧、思想、意识等等紧密相联系着。
人是从兽到人的。与兽相比,人的道德、礼仪、传统、风俗、衣食、住行,都可属于人文。从广义说,凡是与人有关的一切,都可进入人文的领域。不过,古人似乎没有我们聪明,因为古人在谈到文化时,而是将其与经济、政治,等等各方面相区别的。他们所指的文化,是单指能使人精神愉快的文学和哲学等等。更重要的,文化不是消费,而是规范,它几乎是典章制度、礼仪的代称。用毛主席的话说,文化是思想创造的结晶,它是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它是人的思想创造品,而不是物质创造品。文化当然有愉悦功能,它在于使精神愉悦,这与烟酒茶的物质消费,低级刺激,感官刺激是炯然不同的。精神的愉悦,在于创造的愉悦,精神消费者是无愉悦可言的。比如说,陆羽的茶经,是一部文化产品,它是耗费了无数精神的,这是创造,而不是消费。人们欣赏诗歌、戏剧,不只是感官的满足,而在于创造的反思。这怎能与烟酒刺激造成的愉悦混为一谈呢?把文化当作象衣食住一样的消费,将文化看作消费品,只是让人们去满足声色性的东西,这是贬值的文化。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酒文化,打着文化的旗号,千方百计找死人祖先为自己正名,为赚钱装潢门面,这就是酒文化的根本目的。其它所谓文化的出现,自然也是与钱联姻的。酒厂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需要文化,其目的是为了多赚钱。那些文化附庸们的目的,也还是一个钱字。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不过,酒厂赚钱,是经济活动的必须,他们要酒文化,只是以文化抬高自己的品位,自己虚浮一下而已。文化附庸们为钱,就使自己成了金钱的奴隶,就丢尽了文化的脸面。在诸多文化的招摇撞骗下,社会变得一片虚浮,文化已经失去引人向上的积极意义,文化成了消费的指南针。创造的文化,变成了消费的文化,在这种文化引导下,声、色犬马,成为十分时髦的东西。古人认为玩物丧志,在玩文化的今天,时代精神又在什么地方?
酒文化论文范文酒文化的论文范文

酒文化论文范文酒文化的论文范文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文化的世界文明古国。
作为世界上最早掌握酿酒术的国家之一,中国酒和酒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下文是WTT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酒文化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酒文化的论文范文篇1试论汉代的酒文化我国的酒的历史远流长,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尊、高脚杯、小壶等陶器都是用来酿酒和饮酒的。
西周时设有“酒正”、“酒人”掌管有关酿酒和酒令,酿造“五齐三酒”以供天子祭祀。
到了汉代酿酒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饮酒之风”盛行形成汉代独特的酒文化。
汉代饮酒风气盛行。
饮酒大量被认为是豪爽的行为,盖宽饶赴宴迟到主人责备他来晚了。
盖宽饶曰:“无多酌我。
我乃酒狂。
”光武帝时的马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经常醉倒在皇帝面前。
酿酒业有巨大的利益,因此国家对其实行官营政策。
武帝太初三年春二月,初榷酒酤。
当时酒是必需品,实行官营后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因而后来的统治者改变了官营的政策。
王莽时罢酒酤诏曰:“夫盐,食肴之将;酒嘉会之好;铁田农之本。
名山大泽,饶衍之藏,此非编户齐民所能家作,必仰于市。
”这就放松了国家对酒类等专营,有利于酿酒业的发展。
当时的酒的种类众多有米酒、果酒、桂花酒、椒花酒等。
河北满城的刘胜墓中出土有“稻酒十石”、“黍上尊酒十五石”等题字的陶缸,说明了酒的种类很多。
汉景帝时的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
这里的醴就是一种米酒。
当时的贵族和官僚将饮酒成为“嘉会之好”每年正月初一皇帝在太极殿大宴群臣,“杂会万人以上”场面极为壮观。
太极殿前有铜铸的龙形铸酒器,可容四十斛酒。
当时朝廷对饮酒礼仪非常重视,高祖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婚丧嫁娶,送礼待客,节日聚会是畅饮的大好时机。
孝宣帝五凤二年秋八月诏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
今郡国两千石或擅为繁苛,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贺招。
由是废乡党,令民亡所乐,非所以导民也。
酒文化与健康论文[大全5篇]
![酒文化与健康论文[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e6750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f.png)
酒文化与健康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酒文化与健康论文“酒文化与健康”课程论文中国古今的酒文化与健康姓名:班级:学号:电话:中国古今的酒文化与健康摘要: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渊源源远流长。
且不说中国各类文化琳琅满目,单单就拿酒来说,在文化历史中漫长中发展,不论古今占有了举足轻重重要地位。
酒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文化象征。
参加了酒文化与健康课程,让我对酒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关于酒的来源,酒的发展文化历程,酒的的制作工艺,酒的分类,饮酒器皿,酒的礼仪,以及饮酒健康等等方面的内容,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不论在古今,酒因它的香甜与醇厚,因为它对人身心有益,深得大众喜爱,并享有“玉液琼浆”等美誉。
酒因它的特性,对我们有着深深影响,从而在中华历史上源源不断的发展,酒文化因此诞生。
关键词:酒文化酒的发展酒与健康酒,别称杜康、醍醐、欢伯、曲秀才等。
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其他一些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
人们日常的饮用酒,酒精纯度一般在60度以下,对酒的进一步提纯至75度可以作为医用酒精用。
食用酒是一种保健饮料,能促进血液循环,通经活络,祛风湿。
但是过量饮酒对身心有害。
随着科技发展,酒在工业、医疗卫生和科学试验都有着重要作用。
好奇心我想是人人都有的。
总有那么些人,见识到了酒的好,会问:酒到底是怎么来的呢?通过查阅书籍会发现,酒是由粮食作物为原料经过发酵而成的,中国是最早的酿酒国家之一。
也许在当代我们可以查阅书籍,然而在古老的中国并无书籍查阅的情况下,是谁最早发现酒的呢,酒又是如何来的。
于是,酒的来源就有了传说。
酒的起源说[1]1.1 仪狄造酒说仪狄是夏禹的一个属下,《世本》相传“仪狄始作酒醪”。
公元前二世纪《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
汉代刘向的《战国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
’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1.2 杜康造酒说杜康属于夏朝时代的人,东汉《说文解字》中有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杜康作秫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文化与五千年中华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在中国,酒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文化的综合载体。
我们要继承发扬中国传统酒文化中重德明礼、尊祖交友、人际和谐、身心和谐、浅饮养身的精华。
一、酒的种类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
酿酒业也已逾几千年。
对酒的制作十分讲究,酿出了不少的中外享誉的好酒。
我国有八大名酒:茅台、汾酒、五粮液、剑南春、古井贡酒、洋河大曲、董酒、沪州老窖。
流传至今的中国酒种类繁多,如白酒、葡萄酒、黄酒、药酒、啤酒等,应有尽有。
1.白酒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
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
酒质无色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脂类为主体的符合香味。
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类酒。
2.葡萄酒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城的酒精饮料。
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
前者是红葡萄酒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
目前中国国产葡萄酒品质优越3.黄酒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属于酿造酒,它是一种以稻米为原料酿制成的粮食酒。
不同于白酒,黄酒没有经过蒸馏,酒精含量低于20%。
不同种类的黄酒颜色亦呈现出不同的米色‘黄褐色或褐色'。
4.米酒米酒,古人叫“醴”。
是南方常见的传统地方风味小吃。
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
酒酿在北方一般称它为“米酒”或“甜酒”。
5.药酒药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置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究竟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
6.啤酒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排名第三的饮料。
啤酒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
啤酒是根据英语Beer译成中文“啤”,称其为“啤酒”,沿用至今。
啤酒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
二、酒与文学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有独特的功效,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人大都嗜酒豪饮,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白自称“酒仙”,欧阳修自号“醉翁”,辛弃疾“总把平生入醉乡”,曹雪芹“举家食粥酒常赊”。
酒是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
文人借酒宣情、借酒言志、借酒浇愁,品评人生。
曹操“对酒当歌”,孟浩然“把酒话桑麻”,范仲淹“把酒临风”,苏轼“把酒问青天”。
陶渊明有《饮酒二十首》,杜甫有《饮中八仙歌》,欧阳修有《醉翁亭记》,苏轼有《前后赤壁赋》。
“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
萧统《陶渊明集序》);李杜诗文中,写到酒的,李白有170首(篇),占其诗文的百分之十六强,杜甫有300首(篇),占其诗文的百分之二十一强(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如果没有酒,中国文学史就会黯然失色。
酒后幻觉中人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生命得到升华的“超然”境界,成就了一批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大师的精典之作。
酒给文人以创作冲动和创作灵感,“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三杯草圣传”(杜甫《饮中八仙歌》)。
酒后作诗,才思敏捷,妙笔生花,妙语连珠。
张说《醉中作》:“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
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
”贺知章《春兴》:“杯中不觉老,林下更逢春。
”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陆游《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一饮五百年,一醉三千秋。
”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书法艺术中,酒的功效更是奇异。
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
“元四家”中的黄公望“酒不醉,立就。
“元四家”中的黄公望“酒不醉,不能画”。
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
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留下了“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此外,在中国小说戏剧创作中,酒是构思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素材。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煮酒论英雄”、《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的“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京剧中的《贵妃醉酒》都是家喻户晓的借酒说事的精典之作。
一个“酒”字,演绎了人世间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普通百姓叱咤风云、风云际会、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故事。
三、酒与历史酒最早起源于商、周时期,距离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早时期的中国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酒大多数都是以粮食做酿造材料的,所以酒和农业就开始形成了密切的关系,那时候的诸侯国都开始把酒作为粮食丰收的晴雨表。
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直接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于整个国家经济而言,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即使是当今社会仍旧如此。
酒税收入关系着国家的强盛,它直接与军费、战争有关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
因此,酒的厚利往往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
不同酒政的更替变换,反映了各阶层力量的对比变化。
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就是一场酒桌上的政治决战。
借酒为名来玩政治手腕较有名的还有曹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
另外,用酒做文章,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一招,宋太祖赵匡胤是做得最成功的。
后周大将赵匡胤奉命出征,军至陈桥驿时,其部下发动兵变,给他披上黄袍。
赵匡胤就这样轻而易举地登上了皇帝宝座,可当了皇帝以后,晚上却经常失眠,他担心那些拥护他登上皇位的统兵将领,也一旦被他们的部下黄袍加身,这就麻烦了,后来,他采取了谋士的建议,宴请石守信、高怀德等握有兵权的高级将领,酒酣之时,太祖假醉向他们陈说了自己的担忧,石守信、高怀德等人第二天便称病解职,君臣之间互不猜疑,上下相安了。
一件非常棘手的事就在一场酒宴中以温和的方式解决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四、酒与政治《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敬神祭祖,历来就是中华民族普遍遵行的礼法习俗。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都要祭祀祖先,以表达对死者的思念和敬仰。
酒是祭祀时的必备用品之一,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首先要奉献给神灵和祖先享用。
《周礼》中对祭祀用酒有明确的规定。
战争决定一个部落或国家的生死存亡,勇士出征,要用酒来激励斗志;战士凯旋,要用酒来洗尘庆功。
酒与国家大事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酒特有的诱惑力,使人上瘾,饮多致醉,不能自制,惹事生非,伤身败体,被认为是引起祸乱的根源。
所以,饮酒不仅仅是饮酒者个人的事情,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
特别是贵族阶层耽湎于酒,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历史上还有不少国君因耽湎于酒,引来亡国之祸。
最高统治者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不得不对酒的生产和消费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直至禁酒。
《战国策》记载:“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实践证明夏禹的预言是正确的。
夏商两代的末君都是因为耽湎于酒而引来杀身之祸并导致亡国的。
西周统治者在取得天下之后,周公总结借鉴夏商两代亡国的历史教训,制定和发布了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
《酒诰》中认为酒是丧德亡国的根源,这构成了中国历史上某些时代禁酒的主导思想之一,成为后世人们引经据典的范例。
五、酒与经济长期以来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
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
粮食生产的丰歉决定了酒业的兴衰,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
反过来,酒业的兴衰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状况,也是了解历史上天灾人祸的线索之一。
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自从汉武帝实行国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收入或酒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酒的厚利往往又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是引发社会经济矛盾的根源之一。
六、酒与传统在中国人的婚嫁庆典上,无论是在中国当今社会还是传统社会中,酒是婚俗中不可或缺的点缀品,甚至在许多民族的婚嫁中,自始至终都有酒的参与。
酒固然有喜庆的含义,但同时酒还有约定盟誓的功能。
结婚的序幕是“订婚”,许多民族订婚的俗仪,都是酒字当头,所以婚俗的帷幕就是由酒来拉开的了。
例如在东北,男女双方经媒人的中介议婚后,第一步就是“喝相亲酒”。
在现代人们的交际生活中,喝酒应酬扮演了重要角色。
同时在少数民族传统习俗中,以“酒”示仪的传统礼俗更是比比皆是,表达了对客人的欢迎和真挚热忱的情感。
如广西瑶族的喝“三关酒”的礼俗,当有贺客来临之时,主人就在屋外组成三关,每一关都敬客人两杯酒,以示款待之诚。
人们推杯换盏的举动,就是互敬互让的表示,所以感情越喝越厚。
传统的汉族祭祀活动大都有三祭:春节祭、荐新祭(收获季节的农耕习俗)、清明祭,这些祭祀活动中都离不开酒的存在。
以春节祭祖的习俗为例,祭祖寄托了后世子孙对祖先“水源木本”的情思和“慎终追远”的悼念结束语总之,中国酒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及作用,酒文化渗透在古代人生活的各种领域,它代表着一种精神文化。
这种文化包括政治、经济、人文,无论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还是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们的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我们中国的五千年灿烂文化中,酒文化一直闪耀着熠熠星光,永不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