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诗词中的酒文化汇总

合集下载

酒文化的诗句和对联

酒文化的诗句和对联

关于酒文化的诗句和对联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关于酒文化的诗句和对联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关于酒文化的诗句和对联一、短歌行两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译文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扬慷慨,愁闷长期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二、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致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肯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原来就准备马革裹尸,没有预备活着回来。

三、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致菜肴,收费万钱。

四、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译文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

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预备好了。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五、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代: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译文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临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需把美妙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快,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久结下忘掉伤情的友情,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二.告知我你见过的最好的关于酒文化的诗句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立刻催。

唐诗中的酒文化

唐诗中的酒文化

唐诗中的酒文化《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衍生注释:“将进酒”:是乐府旧题,意为劝酒歌。

“金樽”:珍贵的酒器。

“岑夫子”“丹丘生”:是李白的朋友岑勋和元丹丘。

“钟鼓馔玉”:指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是指权贵人家的音乐,馔玉形容食物像玉一样精美。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看似是在写饮酒作乐,实际上反映出诗人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情感。

情感非常丰富饱满,既有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慨叹,又有豁达放纵的豪情,最后归结于借酒销愁。

表现手法上,大量用典且运用夸张的手法,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水的汹涌澎湃,来势不凡,用这种磅礴的景象来对比人生的短促渺小。

“千金散尽还复来”以极度的夸张写出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

整首诗节奏明快,诗意如滔滔江水,气势雄伟,情感起伏跌宕。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一生渴望入仕,抱负满怀,但仕途坎坷。

其诗风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善于借助古体诗和乐府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运用片段:例一:公司年会的时候,大家欢聚一堂,举杯庆祝。

年会上王经理喝得兴起,站起来喊道:“今日大伙相聚,就像李白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咱们都痛痛快快喝一杯,这一年大家辛苦了!”说着就和周边的同事碰杯,大家也都被这句诗感染,欢笑着干杯。

例二:老张最近股市赔了不少钱,整个人闷闷不乐的。

几个朋友为了开导他,就组了个酒局。

酒桌上朋友对老张说:“老张啊,你可别太伤心了。

唐诗宋词-(完整版)与酒有关的诗句

唐诗宋词-(完整版)与酒有关的诗句

(完整版)与酒有关的诗句与酒有关的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三国·曹操)●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唐·李白)●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唐·杜甫)●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唐·白居易)●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

(唐·白居易)●驱然知酒力,破睡见茶功。

(唐·白居易)●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唐·王易龄)●强饮离前酒,终伤别后神。

(唐·宋之问)●腹中书万卷,身外酒千杯。

(唐·杜牧)●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唐·王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一醉能消万古愁。

(唐·杜荀鹤)●对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西乡心。

(唐·卢纶)●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唐·高适)●酒力不能久,愁恨无可医。

(唐·杜荀鹤)●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唐·郑谷)●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宋·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宋·欧阳修)●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宋·毛榜)●三更酒醒残灯在,卧听萧萧雨灯声。

(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宋·陆游)●一樽别酒苦匆匆,还似陇头流水,多西东。

(宋·晁端礼)●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宋·郑里肖)●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宋·普济)●愿君把酒休惆怅,四海由来皆兄弟。

(元·李俊民)●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元·王实甫)●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

(元·武汉臣)●光阴如电逝难追,百岁开怀能几回?(明·陆采)●一醉解千愁,酒醒愁还在。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徐徐掀开历史的长卷,不难发现,历代文人墨客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得意之时,酒来助兴,映出英雄本色胸襟;潦倒落魄之际,酒来遣愁,抚慰谪客征人忧郁凄怆心怀。

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绵绵不绝、无尽无休,滋润着诗人或豪放或深沉或缠绵或愤激的心灵。

那一首首浸润着生命本真的诗词如一坛坛佳酿,历久弥香、醇厚悠长,依然陶醉着品味它们的人们,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酒文化。

一、报国之志,忧民之心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族之魂。

这种报国之志反映于诗词之中,与“酒”的水乳交融的结合,折射出诗人拳拳爱国之心,殷殷报国之志,凝成一种浑厚沉郁,而又令人荡气回肠的酒文化,如我们最为熟悉的XXX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XXX,XXX征战几人回?诗的主人翁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大敌压境,沉着应战。

交战前夕,饮酒壮行色。

“醉卧沙场君XXX,XXX征战几人回?”既是将军劝勉将士的豪言壮语,更是将军内心视死如归、破敌报国之志的独白!短短的四句诗,仅是作者截取战争前夕饮酒的一个场景片断,就把将军誓死报国的决心、临危不惧的洒脱,饮酒壮行的华美场面描绘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激动人心。

以酒入题,以酒贯穿始终,角度新颖,举重若轻,驾驭战争题材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XXX的《渔家傲》也是一首借酒言志,报效国家的传世佳作。

作者守卫西北边疆,遏制了XXX对北宋的侵扰。

“浊酒一杯家万里,XXX归无计”。

离家万里守卫边疆,舍小家,护大家,唯有借一杯杯浊酒来消融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浓情。

酒杯中,映出远方家乡的轮廓和亲人们熟悉的笑脸;心中,破敌立功,戍边报国的决心和志向却是更加坚定、深沉了。

浊酒一杯,承载了守边将军浓浓的思乡之情,更承载了将军深深的报国之志。

这首词意境雄浑,情景交融,以其迸发的深沉的爱国之情,感染着、感动着历代有识之士,历久弥新。

假如说报国之志是诗人心中雄壮光辉的不灭之志,那么忧民之心则是诗人忧国爱民的巨大人格的真实写照。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酒力的刺激,是诗人的创作天赋得到 充分的发挥。
虽然感叹岁月蹉跎,功业未就,但语 句却无比雄奇,充满豪气,看不到任 何颓废之处。
在醉饮之中,诗人忘掉了现实世界所 带来的孤独、痛苦、悲伤、忧愁与迷 惘,重新回到物我两忘、自在逍遥的 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的个性和才华才 能获得充分的发展表现。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 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 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 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 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 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 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只有忘记世事、超脱现实,才可能达 到这一境界。 而世事又偏偏难以忘怀,现实更难以 超脱,于是只好借助于酒,来使自己 获得暂时的解脱。 这正是陶渊明痴迷于酒、“期在必醉” 的根本原因。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历代文人文化精神的积淀, 尤其是陶渊明诗酒结合的生存方式, 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文化心理。 陶渊明之后, 诗酒结缘的文化心态便在中国文人心 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酒”以不再只是一种普通的饮料, 饮酒不仅是为了解渴过瘾, 而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 酒成了文人骚客得以表现风流儒雅风 度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二 、唐诗中的酒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诗与酒结合的最鼎盛 时期,当是唐朝。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脍炙人口、流传 千古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 出来的。 唐诗中有相当的名篇,都与酒有关。

二十三首酒诗品古人酒文化

二十三首酒诗品古人酒文化

二十三首酒诗品古人酒文化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直至现在,不管是职场上谈业务还是亲朋好友聚会,都离不开'喝酒'两个字!今儿个咱们不论当下,忆下往昔!论一论古代酒文化,提到古酒必离不开古诗里的酒句!中国古代酒文化是酒与文人墨客大结缘!'酒催诗兴',酒催发了诗人的诗兴,从而内化在其诗作里,酒也就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酒文化在古代诗词中酝酿充分,品醇味久。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的咏酒诗词,小七哥从中选取精华23首以供赏读。

先秦两汉1、诗经·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享之。

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灸之。

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

君子有酒,酌言酬(酉寿)之2、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佳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佳宾,德音孔韶。

视民不祧,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佳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佳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佳宾之心。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总集,收集了初年至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华黍》《由庚》《崇丘》),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古之经典能被称之为经的皆会被传颂起来,诗经既是诗又是歌,又是被诸子百家引经据典的依据,可谓后史文化的开创之基石。

而《诗经》本身其实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描述!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魏晋南北朝1、曹操诗善哉行(其三)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

悲弦激新声,长笛吹清气。

弦歌感人肠,四坐皆欢悦。

古典诗歌中的酒文化

古典诗歌中的酒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一、诗酒的起源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

汉字文化是世界文字中的一大奇迹,其历史悠悠数千年,其内涵之深厚非其他古老文字能比拟。

酒与汉语文化结缘也是深厚的,酿成香溢的“文化美酒”。

中国的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农耕社会,中国最初的诗,大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远古时期,酒便已经出现。

关于酒的历史记载可以上溯到远古时期:《史记》中记载: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

酒与“久”谐音,所以无论是亲朋宴会,过节人们都要以酒助兴,举杯畅饮。

自然古典诗歌中酒出现了一种以酒意命名的创作。

酒是最重要的饮料之一,人们充分享受饮酒的愉悦与美感,并创造造出一系列有关的汉字。

甲骨文中有“酉”字即“酒”字, 《说文》中关于酉部的字有数十个,有的关于制造,有的关于酒质,有的关于饮者状态,不一而足。

而汉语中反映、记录酒文化的词语、成语、典故、谚语更是数不胜数。

二、先秦时期的诗酒文化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44 首涉及到酒,例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可见,酒是社交宴会中的“天使”。

推杯换盏之际,美酒堪称传递心意的佳媒,“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还有先秦时期的《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我心忧伤,念昔先人。

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

彼昏不知,壹醉日富。

各敬尔仪,天命不又。

中原有寂,庶民采之。

螟岭有子,踝赢负之。

教诲尔子,式榖似之。

题彼脊令,载飞载鸣。

我日斯迈,而月斯征。

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交交桑扈,率场啄粟。

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握粟出卜,自何能毅?温温恭人,如集于木。

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虽然先秦的文字比较晦涩难懂,但是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都是与酒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古诗词中的酒文化

古诗词中的酒文化

古诗词中的酒文化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诗与酒的不解之缘。

在古代文人那里,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能增添饮酒的高雅情调,酒和诗就像是一对姐妹花,彼此依托,相互映衬。

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很久以前,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的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农耕社会;中国最初的诗,大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44首涉及到酒比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以御宾客,且以酌醴、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可见,酒是社交宴会中的“天使”,觥筹交错之际,举觞称贺之时,美酒堪称传递心意的佳媒。

东晋诗人陶渊明之前,酒中已经积淀了若干情感因子,只是作为创作素材之一种被吟咏入诗。

荆轲谋刺秦王,酒酣辞行而歌《易水》;刘邦甫定天下,宴饮既醉而唱《大风》;曹操鏖兵赤壁,把酒横槊而赋《短歌行》,秦汉时期,酒只是激发情绪而已。

直至魏晋时代阮籍、嵇康,“也还是酒是酒,诗自诗”,两者之间没有显示必然的内在联系。

陶渊明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将诗与酒“攀亲结缘”,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的诗人,“忘忧物”的指称,便是他的发明。

陶渊明清高自洁的大诗人。

在其现存174篇诗文中,有56篇写到饮酒,约占40%!诗酒联袂,寄意遣怀,是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更是酒文化窥测的不变传统。

这个传统,是从陶渊明“寄酒为迹”开始的,对后世追求人性自由的文人们的心灵感受,及他们的社会生活与吟酒诗作产生深远的潜在影响。

陶渊明饮酒诗(之十四):“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他的饮酒诗主要表现自己远离污浊官场,归隐田园的乐趣,称颂从酒中品到的“深味”。

这个“深味”,就是“渐近自然”的人性自由。

所谓“寄酒为迹”,即借诗酒寄意遣怀,抗衡浊世,求得自身人格的清高与自为。

他的咏酒诗,首开风气,为后人树立了酒徒、隐士、诗人“三位一体”的风范,对后世文人的饮酒生活和吟酒作诗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要目• 一、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二、唐诗中的酒文化• 三、宋词中的酒文化• 四、与“酒”有关的诗词曲赋• 五、吟诗读词唱曲说酒• 六、诗酒诗选• 一、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魏晋文学,有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以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正始文学,和大诗人陶渊明。

• 他们虽然文学主张不同,作品风格各异,但却都留下了与美酒有关的千古佳作。

• 其中代表作,是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建安诗人通过饮酒,倾吐出慷慨悲凉的生命之歌。

• 酒成为他们认识自我,并试图超越自我的手段和工具。

•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格调慷慨悲凉,深沉雄壮。

• 它表达了曹操的政治愿望和人生抱负,以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想。

• 虽然诗人感慨生命有限,但并不让人觉得消沉,• 究其原因,乃在于他的“对酒当歌”——正是酒力的烘托,使诗人的慨叹得以升华。

• 残酷而又富有魅力的魏晋时代,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名士群体。

• 体现在他们身上的那种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精神气质,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度。

• 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道具和象征之物,就是“酒”。

• 是否饮酒甚至成为判断一个人能否称得上“名士”的标准。

• 《世说新语.任诞篇》有这样的记载:“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 这句话虽然颇有些调侃的味道,• 但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饮酒的重视程度。

• 竹林七贤中的人物,都是能饮善文者,• 而其中的刘伶、阮籍更是与酒有着莫大的关系。

• 刘伶嗜酒如命,常常大醉不醒,自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还作了《酒德颂》。

• 阮籍喝起酒来,能够一醉两个月。

• 之所以会这样,和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政治背景有关。

• 对他们来说,酒是逃避现实的最好工具,醉乡是他们安全的港湾。

• 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阮籍以酒买醉,佯狂避世:“时率意独驾,不由路径,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晋书阮籍传》)• 他其实是以酒来显示自己狂傲不羁、超脱世俗的名士之风• 晋末宋初的大诗人陶渊明,更是一个能饮善诗的大家。

• 诗与酒,共同注解着他的作品和人生。

• 他以酒作为媒介,• 将酒与人生密切联系起来,• 把饮酒提高到哲理和艺术的层次。

•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这样描述自己:“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朋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 • 其实他是在这“醉”的境界中,忘却荣辱得失和人生的悲喜。

• 陶渊明所追求的是一种反朴归真、天人合一的境界。

• 只有忘记世事、超脱现实,才可能达到这一境界。

• 而世事又偏偏难以忘怀,现实更难以超脱,于是只好借助于酒,来使自己获得暂时的解脱。

• 这正是陶渊明痴迷于酒、“期在必醉”的根本原因。

• 历代文人文化精神的积淀,• 尤其是陶渊明诗酒结合的生存方式,• 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文化心理。

• 陶渊明之后,• 诗酒结缘的文化心态便在中国文人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 “酒”以不再只是一种普通的饮料,• 饮酒不仅是为了解渴过瘾,• 而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

• 酒成了文人骚客得以表现风流儒雅风度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 二、唐诗中的酒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诗与酒结合的最鼎盛时期,当是唐朝。

•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唐诗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出来的。

• 唐诗中有相当的名篇,都与酒有关。

• 且不说李白的《将进酒》、《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王维的《渭城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翰的《凉州词》,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劝酒》等一系列咏酒诗,• 即使那些并非咏酒的许多名诗,也大都是诗人酒后之作。

李白与酒,有着特别的不解之缘。

• 酒使得李白狂放不羁的个性得以尽情展现,也使得诗人笔下的诗歌更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 李白一生留下了大量的饮酒佳话,与之对应的,也留下了大量的饮酒诗。

•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酒力的刺激,是诗人的创作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

• 虽然感叹岁月蹉跎,功业未就,但语句却无比雄奇,充满豪气,看不到任何颓废之处。

• 在醉饮之中,诗人忘掉了现实世界所带来的孤独、痛苦、悲伤、忧愁与迷惘,重新回到物我两忘、自在逍遥的状态。

• 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的个性和才华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表现。

• 还有一首诗也不得不提,那就是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这首诗将各具神态的饮中八仙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生动传神。

这些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借助于酒,在醉中获得的最大的自由,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

• 三宋词中的酒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词渐渐兴盛起来。

• 宋朝的词酒关系和唐朝的诗酒关系比较起来,也有了一些变化。

• 唐朝咏酒诗所表现的内容范围较广,表现忧国忧民、重大题材的站主导地位;• 送带饮酒词在内容上则主要集中表现词人的生活及围绕个人生活而产生的种种情感。

• 唐朝诗人主要是借酒来激发昂扬雄壮的胸怀,• 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宋代词人更多的是细细品位酒中雅趣,• 再用词来徐徐倾诉人生的种种际遇和情怀。

• 总的来说,唐代酒诗豪放雄浑,• 宋代酒词含蓄秀雅。

• 酒是宋词所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

• 无论是宋词的大家,• 还是为数众多的一般词作者,• 在他们的词中都要写到酒,• 写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酒活动。

• 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酒力发散的是思乡之苦;•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边关豪情因为酒的催化得以加强。

• 晏殊的词多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闲情逸致,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

• 他的几首《浣溪沙》词,写得高雅富丽,带有一种凄婉的情调,• 最为人所称道:•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在这几首词中,• 酒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意象。

• 正是因为酒的催生、烘托与陪衬,• 词人才能够把自己的闲愁暗恨和离情别绪表现得如此含蓄、隽永、深沉。

柳永描绘了了一幅酒中作别、酒后痛苦相思的画面:•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绪,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分别时已经不胜酒力,• 伤感不已,• 酒醒后更加难以忍受这种离别之苦。

• 在这里,• 对酒事的描写,• 不仅仅停留在饮酒的那一刻,• 而是延伸到酒醒以后,• 这是一个创新。

• 大文豪苏轼也爱酒。

• 他把酒称作“钓诗钩”,• 并且还亲自酿酒,• 甚至专门著有《东坡酒经》传世。

• 几乎他所有的名篇都与酒有关,比如:•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在这首风格豪迈的词中,• 苏轼发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询问,• 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情怀。

• 而这一问也因为酒的醇化具有了永恒的意义。

• 在被贬到黄州时,苏轼写出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 还写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许多不朽诗词,• 其中都离不开一个酒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这也是一首豪放词的代表作。

• 词人面对如画的江山,追想千古风流人物,思考如梦的人生,• 产生出无穷无尽的联想和感慨,• 最后只好“一撙还酹江月”,把一撙薄酒倾洒向东去的大江和空中的明月。

• 酒后的人生感慨,• 也因此具有了更广阔的时空意义。

• 宋代咏酒词在继承前代同类题材诗歌创作成就的基础上,• 经过词人们的创造,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 词作中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刻画更加细腻,体现了宋人自我意识的增强• 在写景状物的手法上更加灵活,更有神韵,• 真切地烘托出词中人物在在饮酒活动中的特殊情感。

• 直到元明清,诗酒联姻的传统仍硕果累累。

• 无论从马致远的“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到陈维崧的“残酒亿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从萨都刺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 到杨升庵的“惯春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无不是美酒浇开诗之花,美诗溢出酒之香,• 正是酒,• 使诗人逸兴遄飞,• 追风逐电;• 正是诗,• 使美酒频添风雅,• 更显芳泽。

• 我国古典诗词艺术精神的实质,• 是一种表现的艺术,• 一种追求心灵自由的艺术,• 它所追求的往往是一种浪漫脱俗,• 和谐自由的精神境界。

• 而这种境界,• 正是醉乡里的境界。

• 醉乡中的自由天地,• 给中国古代文人提供了尽情挥洒、尽情驰骋的广阔空间,• 也为我们留下了酒香四溢的千古名篇。

七绝诗酒文化诗满金船花满枝酒成苏武思何辞文章立事重刀笔化作灵山百世基• 四、与“酒”有关的诗词曲赋饮中八仙歌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