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中国石拱桥
部编版语文八年上册第18课《中国石拱桥》教案

-结构特点:课文详细介绍了赵州桥的“单孔石拱”和“敞肩拱”结构,这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
-修辞手法:课文中使用了“如长虹饮涧,气象万千”等比喻和排比句式,教师需强调这些表达方式如何增强文本的艺术效果。
-生字词运用:如“拱”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如何在写作中正确使用。
-课文第二部分:分析中国石拱桥的艺术价值和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
-课文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思考石拱桥给我们的启示和感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并运用描述石拱桥特点和历史价值的词汇、句型,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理解并阐述石拱桥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独特地位。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石拱桥的基本概念。石拱桥是一种古老的桥梁建筑形式,以其独特的结构美和实用价值著称。它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创造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赵州桥。这个案例展示了石拱桥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跨越大河的难题。
-语言表达:课文中精炼、典雅的语言风格对于学生来说可能难以把握,需要教师通过例句分析、写作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模仿。
-文化内涵:石拱桥不仅是技术成就的体现,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如对古代哲学、美学的反映,这是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和体会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适当的教法和学法,如图片展示、实物模型、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石拱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八年级上册语文《中国石拱桥》教案(通用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中国石拱桥》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中国石拱桥》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中国石拱桥》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上册语文《中国石拱桥》教案1教学目的及要求:1、学习本文说明事物特点和几种说明方法。
2、认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重要性。
3、初步认识和了解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说明事物应紧扣事物的特征教学难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学习。
教学设想:(1)、抓好预习,熟悉课文。
(2)、抓住关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
(3)、领导学生在抓住中国石拱桥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列出的结构提纲,进一步领会的内容。
4、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总和分的关系。
2、进一步学习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二、教学过程:模块一:扫清阅读障碍1、字词注音或写字:弧形拱桥陡坡和谐饮涧桥墩匀称2、解释:巧妙绝伦惟妙惟肖匀称3、作者介绍:茅以升,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
模块二:分析课文一、整体感知,通读课文思考。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介绍了那几座桥?石拱桥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它的前景如何?2、根据上述问题给课文划分层次。
二、分析第一部分:1、中国石拱桥有哪写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的,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2、石拱桥形式优表现在何初处?3、 2段中作者用“不但,而且”来说明桥的特点,能否删去或颠倒?为何?4、第3段在全文结构有何作用?模块三:抓重点,解难点,学习第二部分。
1、读4—8完成课后第一题2、读5自然段(1)划分层次(2)说明顺序是(3)对“赵州桥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句中“可算”如何理解?(4)作者如何说明赵州桥特点的?(5)2、3句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了哪些方面?3、读6—9段回答(1)6段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作者主要抓住了该桥()()两个方面来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中国石拱桥》教案

18 中国石拱桥教学目标:二次备课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习列数字、引资料等说明方法,了解其作用。
4 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增进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学习用典型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教法学法:阅读探究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第 1 课时课时目标:分析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研读说明方法的运用及作用课时流程:一. 由解释成语入新课学生解释:长虹卧波桥像长长的彩虹一样横卧在水面上。
师问:文中第一自然段中哪句话印证了桥的形式美呢?学生回答: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课件展示:通过桥的图片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师述:石拱桥的形式优美。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特点呢?学生回答。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师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不仅有桥梁,还有源远流长的意境优美的诗词歌赋。
下面请欣赏有关桥的诗词。
三.拓展补充关于桥的古诗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齐声朗读,展开联想。
用句式回答:由桥我想到了————————————。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示例;由桥我想到了炊烟袅袅的故乡。
由桥我想到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过渡师述;由桥我们想到了桥梁专家茅以四. 作者简介课件展示:工程教育家。
本世纪30年代,他主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是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
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
第18课《中国石拱桥》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8 中国石拱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能力目标:2.初步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学习常见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并掌握它们的作用。
3.探究说明技巧,揣摩文章的语言,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情感目标: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赞扬人民的感情,树立献身科学的志向。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相关知识。
2.整体感知文章结构,把握中国石拱桥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一、善于预习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茅以昇的《中国石拱桥》,来一探究竟吧。
(1)作者我知道!茅以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桥梁专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茅以昇奋斗:人贵自立勤奋为桥茅以昇故事:钱塘江上经风雨八十一难造大桥(2)字词我熟识!弧形(hú)长虹饮涧(jiàn)匀称(chèn)桥墩(dū)河堤(dī)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推崇:十分推重。
惟妙惟肖:形容雕刻的十分精妙逼真。
(3)文体我了解!①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②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生动性、形象性。
③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④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画图表。
二、善于自学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注意,不是石拱桥)(2)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三、善于探讨本文把赵州桥、卢沟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的桥梁,条理清晰地把中国石拱桥介绍给我们,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完成表格,并思考本文的说明顺序。
根据各座桥的建成时间,可以判断出本文运用的时间先后顺序。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18 中国石拱桥 教案

17中国石拱桥1.明确说明对象,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2.把握文中综合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与段落的内部结构,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4.把握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特征.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人,他在十岁那年,亲眼见证了家乡的文德桥倒塌而砸死淹死许多人的事故,他内心因此而受震动,立下了桥梁梦:长大后,我一定要造出最坚实的桥!伟大的梦想引领着他,他果真干出了一番大成就,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参与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他就是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茅以升写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明确说明对象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总体特点是什么?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赵州桥、卢沟桥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上述特征.赵州桥卢沟桥形式优美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卢沟晓月、两旁石柱上不同姿态的狮子结构坚固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两岸河堤常被冲毁,卢沟桥却极少出事修建时间公元605年左右公元1189到1192年间1.阅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这两自然段分别写了中国石拱桥的什么特点?为什么开头两个自然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明确:第一自然段一连几处以虹喻桥,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第二自然段写石拱桥的结构坚固,这是石拱桥的又一特点.这两个特点是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做了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2.默读第四、五自然段,列出层次表,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明确:第四自然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修整.第五自然段首先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赞誉.接着从四个方面(结构巧妙;造型优美,用料节省;结构坚固;结构匀称,与四周景色和谐配合)来说明其特点.从这个层次可以看出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运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3.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教师强调“桥长……11个半圆形的石拱……每个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等语句,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明确:由整体到局部.4.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并说说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明确: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卢沟桥: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长虹大桥:建于1961年;双曲拱桥:建于新中国成立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5.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明确: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写赵州桥是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卢沟桥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桥梁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目标导学三:细读课文,分析说明方法1.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你能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明确:(1)打比方.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富有形象性.(2)举例子.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闻名世界,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令人信服.(3)分类别.如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分类说明,条理分明,使读者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4)引资料.如引用《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等等.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5)列数字.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通过确凿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规模,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6)作比较.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7)摹状貌.“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石刻狮子的各种情态,突出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目标导学四: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效果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很讲究用语的分寸.请品味下面的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明确:不行,“比较”程度较轻,是与其他桥梁比较而言,这样表达比较准确.2.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换顺序?)明确:“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换顺序.3.《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大约”“可能”“有记载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话语的根据更具可靠性.4.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明确:不行,“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5.(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当时可算”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6.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②(卢沟桥)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明确: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教师小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从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更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目标导学五:拓展延伸,个性表达想法文章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征,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可知,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我国的桥梁事业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对此,你想说些什么呢?【教学提示】教师可推荐学生观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在当代桥梁建设事业中的重大突破,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板书设计中国石拱桥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事物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说明顺序——一般到特殊、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时间先后可取之处教学紧扣说明文的文体特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说明文文体特征.不足之处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文,包括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把握说明对象特征,此外还包括研究说明文语言,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多种说明方法了解得并不深入,宜单独提出来讲解.。
第18课《中国石拱桥》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中国石拱桥》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对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
2.了解各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3.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与段落的内部结构,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4.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人:(展示港珠澳大桥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种类型的桥梁吗?它令你印象深刻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预设1: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预设2:有“中国结”“白海豚”“风帆”三座形式各异的漂亮主桥。
预设3;大桥的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沉管隧道,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研发过程中还有一段激动人心的故事呢。
明确:是的,大家一下就抓住了这座大桥的主要特征。
这座桥梁体现的不仅仅是中国过去几十年建桥技术的经验,它同时也在重新定义中国制造未来的方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我国桥梁建筑高超技术的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要抓住主要特征。
2.从文章的标题上看,港珠澳大桥是和文章中的桥梁是一样的吗?明确:都是中国桥梁,但是本文介绍的是中国的以石料为建筑材料的拱形桥梁。
我们阅读说明文一定要学会从标题开始抓住事物的特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借助文章标题准确把握说明对象。
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中“读读写写”的情况,简介作者茅以异。
2.限时4分钟默读全文,标上段落序号,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请在文章中圈画出来。
(2)第3自然段内容是否和第1、2自然段的内容重复?(3)文章重点介绍了哪两座桥梁?还介绍了其他哪些桥梁?(4)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明确:(1)在第1、2自然段可以找到石拱桥的共同特点:①出现得比较早(历史悠久);②桥洞成弧形,形式优美;③结构坚固。
(2)第1、2自然段说的是石拱桥的特点,第3自然段说的是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相同的地方,所以不重复。
八年级上册语文《中国石拱桥》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中国石拱桥》教案【五篇】篇二【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举典型例子说明事物特征是方法。
2、理清全文由概括到具体、由结果到原因的逻辑说明顺序。
3、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理解文中出现的几种说明方法。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生动。
5、初步使用说明文知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查字典、找资料,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课文。
2、通过感知作品,把握课文重点,理清作者思路,了解几种常用说明方法。
3、通过比较阅读、问题探讨、展示提升等方式掌握课文应体现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其光辉成就。
2、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难点】1、理解文中出现的几种说明方法,并把握其特点。
2、说明文相关知识的使用及学生丰富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1、结合教材第49 页单元提示第二段“表达方式”这个话题,让学生回忆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的名称。
2、以师对一个苹果的如下表述,学生判断各使用了哪种表达方式:(1)今天,我来这里给大家上课,顺便带来了一个大苹果,准备把它作为一个小小的礼物,送给本节课表现秀的同学。
(2)这是一个质量上等的好苹果。
(3)它圆圆的、大大的,通体黄里透红,表皮光滑细腻,像胖娃娃的脸。
(4)这个苹果太可爱了,我多么喜欢它啊!(5)这个苹果整体呈球形,如成人拳头大小,通身粉红色,上半部比下半部颜色略深,整个苹果重约300 克,属红富士超大型果种。
3、学生把教材翻到第92 页,以对作者相关文学常识的了解,师引出本课的说明文体裁,并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结合先前的预习,指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预习交流1、寻访文朋字友。
各小组在各自板块上展示预习时自选的6 个字或词,然后轮流给出展示理由。
2、学生就预习过程中把握的说明顺序、遣词用字、语言组织、谋篇布局、感情寄予、说明方法等不同方面,结合整理形成的问题及研讨情况实行交流,教师即时指导。
第18课《中国石拱桥》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5)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6)卢沟桥的结构特点。
(7)卢沟桥的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
(8)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9)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10)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
生生互动过程中,展示学生遇到自己拿捏不准的要及时向其他同学和老师求助。展示三则负责及时板书段意。
2.确认这篇说明文的类型。
展示四:根据全文内容及段意,这篇文章属于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请简述依据。
——事物说明文。全文介绍的对象就是客观事物。
三、【梳理-总结】
1.作者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实例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我国的石拱桥多得数不清,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例子?
(1)从桥的结构上讲,这两座桥代表了我国石拱桥的两个基本类型:单拱石桥和联拱石桥,很有代表性。
(2)分类:
按说明内容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按说明语言可以分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注意:没有“文”字)
(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作比较、引资料、画图表……特别提醒:说明方法用三个字表述,不要与论证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混淆。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板书如下:
中 国 石 拱 桥
石拱桥的特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一 般 ————————→ 特 殊
逻辑顺序
我国石拱桥的特点(赵州桥、卢沟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及发展
表 象————————————-→原 因
四、【检测-反馈】
课后“思考探究”一、二
五、【课后作业】
《学法》“课堂探究”、“课堂训练”
生生互动,将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讲出来就可,作用说不清楚不要勉强,由老师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中国石拱桥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认识说明文及与记叙文的区别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及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说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2.品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三)教学难点:1.体会分析举例的典型性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解说明顺序,说明技巧。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是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
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
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
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茅拟升的《中国石拱桥》,来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
(二)说明文的有关知识1.说明文的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空间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4.说明方法: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列图表}(三)检查预习1.辨清字形,读准字音洨()河匀称()张鷟()桥墩()惟妙惟肖()2.释词(1)巧妙绝伦(2)和谐(3)惟妙惟肖(4)匀称(5)推崇(6)古朴3.整体感知给课文题目加上适当的定语:的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在这里可对比一下“令人骄傲”,看看哪个答案更适合这种文体)(四)分析课题——中国石拱桥桥——————拱————石————中国(建筑物)-(形状)-(质料)-(地域)(此题目的是简单介绍中心语和修饰词之间的关系)(五)速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石拱桥有什么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2.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不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3.文中例举了我国哪几座有代表性的桥?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4.为什么课文中单举赵州桥,卢沟桥这两个例子呢?因为赵州桥、卢沟桥体现出中国石拱桥具有的共性特征: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5.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具体分析,看看赵州桥、卢沟桥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些特征:赵州桥卢沟桥形式优美:“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卢沟晓月两旁石柱上不同姿态的狮子结构坚固:一千三百多年,还保持原来的雄姿两岸河堤被冲毁,卢沟桥从未出事历史悠久: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6.找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1)赵州桥——独拱石桥:①只有一个弓型大拱(最长、无坡)②拱肩上各有两小拱(省料、防洪、美观)③28道拱圈拼成大拱(独立承重)④结构匀称环境和谐古朴美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2)卢沟桥——联拱石桥:①十一个拱联成整体,坚固。
②桥面用石板铺砌成,平坦。
③石栏上雕刻有狮子,美观。
7.思考: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么?顺序能否调换?第一个特点说明大拱的长度以及形状;第二个特点说明拱上加拱的创造性的设计;第三个特点说明大拱的拱圈的作用;第四个特点说明全桥的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
四个特点按从主到次的顺序安排,不能互换。
8.作者在说明中国石拱桥这些特点的时候,举一个例子不是更简练吗?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呢?这两座桥是我国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又具备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而且又各有各的特色。
所以以这两座桥为例很有代表性。
前者是独拱,后者是联拱,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选择两者可以互相对照,互相补充,说明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特点。
9.下面仔细读课文,在书中作批注、并小组交流,比较一下赵州桥和卢沟桥,看看你们组更欣赏哪一个?说说理由。
生读课文、讨论。
10.学习9、10自然段:(1)概括这段内容: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2)归纳原因有几个,是什么?原因有三:首先,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赵州桥、卢沟桥正是杰出代表);再其次,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
三条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因为人民的勤劳智慧,才可能利用丰富的石料,才可能发扬优良的传统。
11.第10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长虹大桥,世界最长的独供石桥,拱长一百一十二点五米,是赵州桥的三倍。
双曲拱桥,世界上仅有,全国造了总长20余万米,最长一孔一百五十米。
这种钢筋混凝土拱桥继承发展了石拱桥的传统。
这种新发展,新成就,是因为一条新原因: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12.请同学们证明《中国石拱桥》结构非常严密精致的特点。
13.可否用双音节词来来修饰一下赵州桥?的赵州桥。
美观的赵州桥雄伟的赵州桥,古老的赵州桥(六)教师总结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特点,或阐明事理。
这篇说明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具体介绍了中国石拱桥设计施工的独特创造和辉煌成就,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七)课后探讨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严密,恰当安排说明顺序,科学运用说明方法。
课后,请同学们认真研读文本,探讨这篇说明文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写作特色,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加粗的词“石拱桥”“桥”“拱桥”能否替换?为什么?)不能互换。
因为课文是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所以第一句紧扣题目,使用“石拱桥”的概念。
远古时候,人们只能以神话的形式认识世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这里只能用“桥”,才能跟“神话”相照应。
至于“把拱桥比作虹”则紧扣“拱桥”桥洞呈弧形的特点。
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比较”一词,去掉行吗?)不行,“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
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
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4.《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加线的词能否去掉?)“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
“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5.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去掉行吗?)“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6.(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
带点字能否删去?“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
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7.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②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
“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从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
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
(三)美读课文,摘抄背诵1.速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现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等桥特点的优美的句子画下来,并美美的读出来。
(能简要说明理由──体会的更好。
)2.选摘你认为精彩(可以是用的精当的说明方法的、可以是运用恰当修辞方法的)的语句,选择一两句背一背。
(四)体会本文的说明方法1.打比方。
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富有形象性。
2.举例子。
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
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世界闻名,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令人信服。
3.分类别。
如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分类说明,条理清楚,使读者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4.引用如引用《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等等。
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列数字有概数、确数之分.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
6.作比较。
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
(五)研讨本文的说明顺序1.指名读1、2段,讨论: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开头第1段,一连几处以虹喻桥,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
第2段写石拱桥的结构坚固,这是石拱桥的又一特点。
这两个特点是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作了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
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2.默读4、5段,列出层次表,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第4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的修整。
第5段首先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赞誉。
接着从四个方面(结构巧妙;造型优美,用料节省;结构坚固;结构匀称,与四周景色和谐配合)来说明其特点。
从这个层次可以看出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是运用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
3.指名读第6段,教师强调“桥长……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每个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等语句,提问: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由整体到局部4.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赵州桥:建于公元六O五年左右;卢沟桥:建于公元一一八九到一一九二年间;长虹大桥:建于一九六一年。
5.提问: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
三、总结提升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
学习本文,须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