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苏东坡传》说课

合集下载

苏东坡传整本阅读教学设计

苏东坡传整本阅读教学设计

苏东坡传整本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阅读《苏东坡传》,学生能够:1.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成就。

2.分析苏东坡的作品在文学、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二、教学重点1.领会苏东坡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风格。

2.分析苏东坡作品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分析苏东坡的文章语言特点。

2.掌握苏东坡作品的背景知识。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介绍苏东坡的生平、作品和思想。

2.小组合作:讨论苏东坡的代表作品,分析其风格和主题。

3.阅读实践:学生阅读苏东坡的作品并进行文本分析。

4.个人写作:学生根据阅读和分析的内容撰写读后感或研讨论文。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介绍苏东坡的生平和作品(30分钟)1.导入:与学生共同回顾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引出对苏东坡的介绍。

2.讲授:简要介绍苏东坡的生平,并用图表展示其重要作品的时间线。

3.讨论:与学生共同分析苏东坡作品的特点和主题。

第二节:阅读《苏东坡传》的选段(40分钟)1.导入:放映苏东坡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阅读:学生分组阅读《苏东坡传》中的选段,并标注关键词或句子。

3.小组合作:每个小组分析选段中苏东坡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4.展示与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三节:苏东坡的政治与社会影响(40分钟)1.导入:介绍苏东坡的历史背景和所处时代的政治环境。

2.讲授:讲解苏东坡的政治观点和他在官场的经历。

3.小组合作:讨论苏东坡的政治主张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4.展示与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辩论。

第四节:苏东坡的文学艺术风格(30分钟)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苏东坡的文学作品和他的艺术创作理念。

2.讲授:讲解苏东坡的文学风格和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小组合作:学生自由讨论苏东坡作品中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苏东坡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苏东坡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苏东坡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苏东坡传》,使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人格魅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苏东坡传》的阅读与分析。

2. 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3. 苏轼诗歌、词作的特点和风格。

4. 苏轼的人格魅力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阅读,掌握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分析其诗歌、词作的特点和风格。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苏轼的人格魅力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苏轼不同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苏轼的人格魅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阅读课文《苏东坡传》,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

2. 第3-4课时:分析苏轼的诗歌、词作特点和风格。

3. 第5-6课时:讨论苏轼的人格魅力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第7-8课时:进行苏轼作品欣赏,感受其文学魅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阅读笔记、作文等。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贡献内容和解决问题能力。

4.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等形式,检验学生对苏轼及其作品的知识掌握情况。

七、课后作业1. 阅读苏轼的其他诗作或散文,深入体会苏轼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容。

2.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苏轼人格魅力的理解及其对自身的启示。

3. 制作苏轼生平事迹的时间轴,梳理其一生的重要事件。

《苏东坡传》教案

《苏东坡传》教案

《苏东坡传》教案苏东坡传教案教案一:简介与背景知识苏东坡(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

其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诗歌、散文、词、书信等。

苏东坡以其豪放不羁的性格和饱满的个性,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教案二:故事情节概述苏东坡的一生中经历了许多波折与风风雨雨的挫折,但他依然能够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并通过自己的文字和行动影响了后世。

本教案将以苏东坡的生平事迹为主线,介绍他的成长经历、文学创作、政治生涯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苏东坡的生平事迹和其在文学、政治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2. 培养学生对于苏东坡的文学作品和个人魅力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认识和培养。

教案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授课内容:a. 苏东坡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

b. 苏东坡的文学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品。

c. 苏东坡的政治生涯和改革措施。

d. 苏东坡对后世的影响和他的人格魅力。

2. 教学方法:a. 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图片、音频等资源进行展示。

b.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批判思维能力。

c. 课堂互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东坡的思想和行动。

教案五:教学流程设计1. 导入环节:a. 向学生介绍苏东坡的基本情况,引起学生的兴趣。

b. 观看苏东坡的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于苏东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课堂主体:a. 学习苏东坡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苏东坡的人物形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b. 学习苏东坡的文学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品,通过课文阅读和解读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于苏东坡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c. 学习苏东坡的政治生涯和改革措施,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苏东坡的政治理念和实践。

d. 学习苏东坡对后世的影响和他的人格魅力,通过视频观看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苏东坡作为一个文化名人的综合价值。

《苏东坡传》整体阅读方案.doc

《苏东坡传》整体阅读方案.doc

《苏东坡传》阅读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拓展课内知识在高二完成林语堂《苏东坡传》的阅读,实现对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材中出现的苏东坡作品等课内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与理解苏东坡,读懂其人与其文。

2、提升阅读能力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方法,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可以帮助我们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的书。

3、探究人生意义通过阅读《苏东坡传》,引导学生从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养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促使他们去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成长,不断走向成熟。

4、培养思辨品质通过整本书阅读,了解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同时,引进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开展比较阅读,理解为何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这样的形象,为何与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不一样,进而思考真实的苏东坡形象究竟该是怎样的,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辨的阅读品质。

二、活动准备(一)分析学情教情1、访谈调查。

(1)你读过哪些苏东坡的作品?称了解有关苏东坡的哪些东西?诸如诗词、文章、书画、生平等。

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的?教材、课外读物,还是百家讲坛,抑或影视作品(2)你了解林语堂吗?读过他哪些作品?(3)你现在一年大概阅读几部文学作品?主要阅读哪类书?影响你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没时间,不知阅读什么书,还是家长、老师反对,抑或觉得和考试联系不紧密?(4)你对以下几组对象的关联性有何看法?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阅读与成绩、阅读与人生。

(5)你父母反对你阅读吗?他们知道苏东坡吗?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苏东坡的?他们读过苏东坡的哪些作品?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吗?2、整理并分析学情教情。

(二)明确阅读意义1、打通课内外,以更宏大的视角审视教材中苏轼的作品把教材中收录的苏轼作品,诸如小学课文中的《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初中课文中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少I·I出猎》等、高中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放到苏轼整个生命历程,人生长河中去品读,从而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更全面、更透彻地形解苏轼这个人。

高二年级《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高二年级《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高二年级《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教学设计方案一、活动目标1、拓展课内知识,在高二完成林语堂《苏东坡传》的阅读,实现对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材中出现的苏东坡作品等课内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与理解苏东坡,读懂其人与其文。

2、提升阅读能力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方法,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可以帮助我们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的书。

3、探究人生意义通过阅读《苏东坡传》,引导学生从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养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促使他们去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成长,不断走向成熟。

4、培养思辨品质。

通过整本书阅读,了解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同时,引进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开展比较阅读,理解为何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这样的形象,为何与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不一样,进而思考真实的苏东坡形象究竟该是怎样的,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辨的阅读品质。

二、活动准备(一)活动组织人员(二)分析学情教情1、访谈调查。

(1)你读过哪些苏东坡的作品?称了解有关苏东坡的哪些东西?诸如诗词、文章、书画、生平等。

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的?教材、课外读物,还是百家讲坛,抑或影视作品(2)你了解林语堂吗?读过他哪些作品?(3)你现在一年大概阅读几部文学作品?主要阅读那类书?影响你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没时间,不知阅读什么书,还是家长、老师反对,抑或觉得和考试联系不紧密?(4)你对以下几组对象的关联性有何看法?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阅读与成绩、阅读与人生。

(5)你父母反对你阅读吗?他们知道苏东坡吗?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苏东坡的?他们读过苏东坡的哪些作品?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吗?2、整理并分析学情教情。

(三)明确阅读意义1.打通课内外,以更宏大的视角审视教材中苏轼的作品。

《苏东坡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苏东坡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苏东坡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

2. 激发学生对《苏东坡传》的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

2. 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激发。

教学难点:1. 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的深入理解。

2.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的介绍。

2. 学生用书:《苏东坡传》。

教学过程:1. 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引发学生对苏轼的兴趣。

2. 学生阅读《苏东坡传》第一章,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苏轼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苏轼的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苏轼的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的分析。

2. 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苏轼的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的深入理解。

2. 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苏轼的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的分析。

2. 学生用书:《苏东坡传》。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苏东坡传》中关于苏轼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的描述。

2. 学生分析苏轼的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思考其在作品中的表现。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苏轼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的理解。

第三章:诗词欣赏教学目标:1. 欣赏苏轼的诗词作品,理解其文学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苏轼的诗词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2.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苏轼的诗词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2.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苏轼的诗词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2. 学生用书:《苏东坡传》。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苏东坡传》中关于苏轼诗词作品的描述。

苏东坡传整本阅读教学设计

苏东坡传整本阅读教学设计

苏东坡传整本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苏东坡传整本阅读导语:《苏东坡传》是一部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之作,通过讲述苏东坡这位历史名人的一生经历,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胸怀坦荡以及其对文学艺术的巨大贡献。

本篇教学设计针对《苏东坡传》的整本阅读,旨在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苏东坡的人生和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目标:1. 了解苏东坡的生平和历史背景,理解他对中国文学的重要贡献。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一、导入环节(15分钟)1. 创设情境:向学生介绍苏东坡这位历史人物的重要性,并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对苏东坡了解多少?对他有什么印象?2. 启发思考:展示苏东坡相关的图片和名言,引导学生思考苏东坡是如何影响中国文学的。

二、学习阅读(30分钟)1.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苏东坡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理解。

2. 学生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和对苏东坡作品的理解,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和提供反馈。

3.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苏东坡作品的文学特色,探讨其中的主题和意义。

三、深入了解(40分钟)1. 教师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苏东坡的生平和历史背景,并重点关注他对宋代文学发展的贡献。

2. 学生探究: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挖掘苏东坡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对苏东坡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四、扩展拓展(30分钟)1. 学生发表观点:学生围绕苏东坡的作品和影响展开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和见解。

2. 创作小作文:要求学生根据苏东坡的文学风格和思想精髓,创作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对苏东坡的敬佩之情。

3. 合作展示:学生将自己的创作进行合作展示,分享彼此的文学才华和对苏东坡的理解。

五、总结回顾(15分钟)1.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苏东坡的重要性以及他对中国文学的巨大贡献。

《苏东坡传略》教案

《苏东坡传略》教案

《苏东坡传略》教案引言:《苏东坡传略》是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家苏东坡的一本传记,也是许多中学文学课程的重要教材之一。

本教案将以《苏东坡传略》为主要内容,结合相关的阅读理解、讨论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和作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学品味。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400字)苏东坡(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巨匠之一。

他生活在一个多事之秋的时代,北宋政权深受党争和外患困扰。

然而,苏东坡以其豪放的性格、卓越的才华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成为了当时文化界的明星。

第二部分:生平事迹(800字)1.早年经历苏东坡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热爱学习,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年轻时曾担任官职,但很快因遭受政治迫害而被贬谪。

这段艰难的经历锻炼了他的意志力和对人生的看法。

2.文学成就苏东坡的文学成就非常丰富多样。

他的诗词以豪放、含蓄、真实为特点,他的散文既有哲理性的探讨,也有真情实感的描写。

苏东坡的作品主题广泛,既有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也有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内容。

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3.政治活动苏东坡在政治上也有丰硕的成果。

他积极参与政治改革,提出一系列的治国方略和建议。

他主张仁政和和谐社会,反对腐败和专权。

然而,他的政治观点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遭遇了许多挫折和阻拦。

第三部分:主题探讨(600字)1.人物形象苏东坡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人物形象有着鲜明的特点。

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和生平中看到一个勇敢、坚定、乐观向上的形象。

他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心态,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2.思想理念苏东坡的思想理念在当时是非常前卫和深刻的。

他非常关注人民的生活和幸福,主张以人为本,实行仁政。

他反对封建主义的传统观念和不合理的制度,主张创新和进步。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文化自信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东坡传》推荐课说课稿
沭阳怀文中学邵爱静
【猜名入题】
师: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名字在一道菜里,他的名字在一首诗里,他的名字在唐宋八大家里,他的名字温暖了整个北宋文坛。

——他就是苏轼,我们又叫他苏东坡。

你是从哪些方看出是苏轼的呢?
生:从一道菜里,从北宋、唐宋八大家等,可以看出是苏东坡。

师:是的,他就是旷世奇才苏东坡。

下面我们友情苏东坡登场,请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苏东坡(见投影)
师:从简介里,我们可以看到苏轼在诗文、书法、绘画等方面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但是他仕途不顺,多次被贬谪,宦海浮沉中他历遍无数穷山恶水,但是终不改他乐观的天性,有诗为证,当他被贬到黄州的时候,他说“好竹连山觉笋香”,他说这里的竹笋好吃,当他被贬到惠州时,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这里的荔枝好吃,当他被贬到儋州时,他说兹游奇崛冠平生,儋州的奇山异水丰富了我的人生,我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所以,林语堂先生总结苏东坡的一生:一生流离,一生闪耀。

【朗诵比赛】
师:在他闪耀的一生中,他留下诗文三四千篇,现在大家手里有苏轼诗词精选六首,我们来重温苏轼的诗词,来进一步感受他的才华和人格的魅力。

请你选出你最喜欢的一首,我们来进行朗诵比赛,看谁朗诵的最好。

生:选择下发的几首诗词朗诵。

师:刚刚有同学朗诵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感情真挚,催人泪下,而《密州出猎》的豪迈之情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心灵有约】
师:每一首诗,都是诗人性格的呈现、心灵的呈现、生命的呈现。

你读了苏轼的诗词你的头脑里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东坡形象呢,请你用文字的形式把东坡的形象呈现出来。

(80到100字即可)
这里需要一个例子引导:
【语段阅读】
同学们笔下的东坡形象,很生动、也很丰富,简直把他说成了一个偶像,那么有一个人呢也特别崇拜苏东坡,大家手里拿着的文章便是他写的。

(一)兄弟二人,气质不同,形貌各异。

子由高大,丰满的圆脸,两颊附近的松肉很多,而东坡则健壮结实,骨肉匀停。

由他的画像,我们不难判断,他大概是五尺七八寸身高,脸大,颧骨高,前额高大,眼睛很长而闪闪发光,下巴端正,胡须长而末端尖细。

最能透露他特性的,就是他那敏感活动、强而有力的嘴唇。

他的脸色红润,热情洋溢,会由欢天喜地的表情一变而成抑郁沉思的幻想状。

苏东坡对他弟弟说:“我知道我一向出言不慎。

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找到个苍
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

”弟弟说:“但是你要了解你说话的对方,有人你可以推心置腹,有的不可以。

”苏东坡点头说:“这就是我之所短。

也许我生来就太相信人,不管我是跟谁说话,我都是畅所欲言。


(二)在元丰三年(一O 八一),苏东坡真正务农了。

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

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

东坡的农场实际上占地约十亩,在黄州城东约三分之一里,坐落在山坡上。

房子在顶上,共三间,俯见茅亭,亭下就是有名的雪堂。

雪堂前面有房五间,是到黄州后二年的二月雪中竣工的。

墙是由诗人自己油漆的,画的是雪中寒林和水上渔翁。

后来他就在此地宴请宾客……他的精力全用在筑水坝,建鱼池,从邻居处移树苗,从老家四川省托人找菜种。

在孩子跑来告诉他好消息,说他们打的井出了水,或是他种的地上冒出针尖般小的绿苗,他会欢喜得像孩子般跳起来。

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

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湖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在较高处他种麦子。

一个好心肠的农人来指教他说,麦苗初生之后,不能任其生长,若打算丰收,必须让初生的麦苗由牛羊吃去,等冬尽春来时,再生出的麦苗才能茂盛。

等他小麦丰收,他对那个农夫的指教,无限感激。

(三)但是苏东坡的任务尚未完成。

因为元佑六年(一0 九一)又是五谷不登,饥谨灾情愈形严重。

他在颖州为官八个月,又在扬州七个月。

这样,他算有机会一见江北情况。

在元佑六年,他在颖州之时,一次出城去,看见成群的难民从东南逃向淮河边。

他陈报说老百姓开始撕下榆树皮,和马齿觅、麦茨一齐煮粥吃。

流匪蜂起,他陈报抢案,也为数日多。

他预测可怕之事恐怕方兴未艾。

倘若真正发生,将会难民成群逃离江南。

老弱倒于路旁,少壮者流为盗贼。

在新年除夕日,苏东坡和皇族同僚赵令时登上城楼,看难民在深雪中跋涉而行。

赵令时说次日天还没亮,他就被苏东坡叫醒了。

苏东坡告诉他:“我一夜无法入睡。

对那些难民我总得帮助他们一点儿才对。

也许咱们能从官仓里弄点儿麦子,给他们烙点儿饼吃。

你想到什么办法没有?”赵令时说:“我倒是想过。

这些人只需要柴和米。

官仓里现有几千石米,我们立刻就可以发,在酒务局还有很多柴——咱们可以发给这些穷人。

”苏东坡回答说:“好,立刻就办。

”于是立刻先救济近邻。

可是邻近地区淮河以南,官家还在征米柴税呢。

苏东坡立刻奏明朝廷废止此种荒唐事,而今柴米急需自由运输,以济燃眉。

(四)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

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他颇引为憾事。

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

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他做鱼的方法,是今日中国人所熟知的。

他先选一条鲤鱼,用冷水洗,擦上点儿盐,里面塞上白菜心。

然后放在煎锅里,放几根小葱白,不用翻动,一直煎,半熟时,放几片生姜,再浇上一点儿咸萝卜汁和一点儿酒。

快要好时,放上几片橘子皮,乘热端到桌上吃。

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

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

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

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

在中国古时,汤里照例要放进些生米。

在青菜已经煮得没有生味道之后,蒸的米饭就放入另一
个漏锅里,但要留心莫使汤碰到米饭,这样蒸汽才能进得均匀。

师:同样还是这个人,他对苏东坡的身份有更深刻的认识,他是这样总结的:苏东坡: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他所说这些身份有哪些是你赞同的呢?又有哪些是你还不知道的呢?请同学们说一说。

【拨云见日】
师:那么这个崇拜苏轼的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林语堂。

请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林语堂,他为自己的偶像费时三年作传,完成了《苏东坡传》这本传记。

这本书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展现了苏轼流离闪耀的一生。

那么同学们读过传记吗?读过哪些传记呢?
生:《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还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人传》等。

师: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多读名人传记,因为名人传记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能给我们的生活指明方向,为青少年找到正确的人生坐标。

【读法点津】
传记这种文学体例,具有这样的特点,有这样的分类,为了更高效地读书,我们可以用几下的几种方法:
一、梳理法:读人物传记,最好的方法便是制作年表和年谱。

制作年表和年谱,是了解一个人物生平经历及思想发展最简捷的途径。

可采用表格式,也可以直接用文字按时间顺序分段表述。

年谱和年表文字表达都必须简明扼要。

二、批注法:读传记时,动手动脑,圈点划注,既扫除字词句障碍,又旁注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最终将这些感受综合起来,获得对传记思想情感的全面把握。

三、感悟法:我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读了传记,我们不可能没感触,因此读完一篇传记,可写写读后感,感受一下传著的思想精神。

四、探究法:指的是我们围绕着自己提出的或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如读《苏东坡传》就可探究如下问题:苏轼的一生经历过哪些磨难?苏轼的身上的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同学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我最喜欢用的方法是批注法,另外我也比较喜欢摘录,这些句子都是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所做的摘录,跟大家分享一下。

1.人的一生就像一出戏,只有落幕后才能判断这出戏的好坏。

2.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

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3.看这种书的目的是,合上书之后你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想象着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诚然,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我们看完一本书后,你就会思考人生,想象着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就请你打开这本书吧,你会看到你想要的诗和远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