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颅底、咽的应用解剖
侧颅底、咽的应用解剖

2、颈内动脉颞骨岩部解剖脑膜中动脉 下颌神经咽管软骨部3、破裂孔区解剖
4、侧颅底区相关的 几对脑神经 5、颈外动脉的分支
六、咽
(一)、位置与分部
1、鼻咽部 2、口咽部 3、喉咽部
鼻咽部(一)
鼻咽部(二)
口咽部(一)
口咽部(二)
喉咽部
(二)、咽壁构造 (三)、咽周间隙
END
是咽壁结构的肌织
膜部分,包括缩咽肌和 提咽肌两种。
1、缩咽肌组
2、提咽肌组
三、颌面部筋膜及间隙
(一)、颌面部筋膜:
1、颞筋膜 2、腮腺咬肌筋膜 3、颊咽筋膜
(二)、颌面部筋膜间隙
1、口底筋膜间隙 2、面前部间隙 3、面侧部筋膜间隙
四、颌面部血管与神经
三叉神经
面神经 舌咽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
颌面部神经
三叉神经
面神经 舌咽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
颌面部动脉(一)
颌面部动脉(二)
颌面部动脉(三)
颌面部动脉(四)
五、侧颅底解剖 (一)、侧
颅底的界 域
(二)、侧颅底区域内的间隙
1、颞下间隙 2、翼腭间隙
(三)、侧颅底的血管、 神经局部解剖要点
1、颈静脉孔区的形态结构特征
副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侧颅底、咽的应用解剖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2019-5
一、颅底内、外面的形态
颅前面观
颅侧面观(一)
颅侧面观(二)
颅底内面观 (一)
颅底内面观(二)
颅底外面观
二、肌
(一)、咀嚼肌
1、咬肌 2、颞肌 3、翼内肌 4、翼外肌
咬肌
颞肌
翼内肌与翼外肌
(二)、软腭肌
(三)、咽肌
咽部应用解剖

咽部应用解剖Applied Anatomy of Pharynx(一)咽的分部(图1)咽为上宽下窄、前后稍扁呈漏斗形的肌膜管。
上起颅底,顶壁以纤维膜紧密附着于颅底;下达第六颈椎平面,在环状软骨下缘结续接食管;前壁自上而下与后鼻孔、咽峡和喉口相通,所以此壁几乎不存在,仅在其下分借喉的后壁构成咽的前界;后壁借疏松结缔组织、椎前筋膜和椎前诸肌与颈椎相邻;两侧壁有茎突和附着于茎突的肌肉及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
咽腔是连接口腔食管、鼻腔到喉腔的共同通道,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相交叉的部分。
咽腔根据其前方的毗邻,以软腭和会厌上缘为界,自上而下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图1 图21.鼻咽部:鼻咽部又称上咽部,位于颅中窝底与软腭平面间,为顶部呈圆形的近似立方形腔道,连接鼻腔和口咽部。
顶壁:呈穹隆状,以纤维膜贴于蝶骨体及枕骨基底部的下面,顶壁外侧邻近破裂孔,肿瘤常经此侵入颅内;后壁,平对第一、二颈椎,顶壁与后壁交界处粘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构成咽扁桃体;前壁:正中为鼻中隔的后缘,两侧为后鼻孔;底壁:由软腭及其后边缘与咽后壁之间的鼻咽峡构成;侧壁:在相当于下鼻平面、距下鼻甲后端1~1.5cm处有咽鼓管咽口,其后上方为咽鼓管圆枕,圆枕后上方的凹陷为咽隐窗,是鼻咽癌好发部位(图2)。
2.口咽部:口咽部又称中咽部,位于软腭平面以下和会厌上缘平面以上,上接鼻咽部,下续喉咽部。
上壁:软腭前面,包括悬雍垂;前壁:上份为咽峡,由悬雍垂、软腭游离缘、舌腭弓、咽腭弓构成,两弓之间为扁桃体窝,腭扁桃体位于此窝内(图3)。
图3 图4 3.喉咽部:喉咽部又称下咽部,位于会厌上缘至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上接口咽,下续食管。
前壁:为会厌、杓会厌襞和杓状软骨所围成的喉入口;后壁:平对第四至第六颈椎;侧壁:为梨状窝。
喉咽分区:①下咽上区:前界为轮廓乳头线1cm后的舌根;后界为会厌舌面;下界为会厌谷;两侧为舌会厌襞。
②下咽下区(梨状窝区):上界为舌会厌襞;下界为梨状窝尖;外侧界上部为甲舌膜,下部为甲状软骨翼板;内侧界上部为杓会厌皱襞,下部为环状软骨。
耳鼻咽喉科咽的应用解剖

耳鼻咽喉科咽的应用解剖咽为上宽下窄、前后扁平,略呈漏斗形的肌性管道,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上起颅底,下止于第6颈椎体及环状软骨下缘。
上界为枕骨基底部及蝶骨体,下接食管;后壁与椎前筋膜相邻;前壁不完整,自上而下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两侧与颈部大血管和神经相邻。
成人咽部全长约12cm,横径在颅底处约3.5cm,在咽与食管的连接处的宽度仅1.5cm o一、咽的分部及构造(一)咽的分部咽以软腭及会厌上缘平面为界,自上而下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1.鼻咽部又称上咽。
平对第1〜2颈椎,略呈不规则立方形,是呼吸道的一部分。
顶部位于蝶骨体和枕骨基底部下方,下至软腭游离缘平面,向前经后鼻孔通鼻腔,后面向下经鼻咽峡续口咽。
可分为6个壁,即前、后、顶、左右两侧和底壁。
前壁的正中是鼻中隔后缘,两侧为后鼻孔,经此通鼻腔。
顶壁向后壁移行,形似穹隆,两壁之间无明显界线,常合称为顶后壁,该壁邻近颅底的破裂孔和岩尖,肿瘤组织易借此通道易侵入颅内。
顶部与后壁移行处黏膜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集聚,称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
左右两侧主要结构有咽鼓管咽口及咽隐窝。
其中咽鼓管咽口位于两侧下鼻甲后端向后1~15cm处,略呈喇叭形,其后上方有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周围有散在淋巴组织,称咽鼓管扁桃体。
咽鼓管是鼻咽通向中耳的管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咽隐窝为咽鼓管圆枕后上方的凹陷,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底壁由软腭背面及其后缘与咽后壁之间围成的鼻咽峡所构成,并经此与口咽相通。
吞咽时,软腭上提与咽后壁接触,关闭鼻咽峡,鼻咽与口咽暂时隔开,防止饮食向鼻咽腔逆流。
2.口咽部又称中咽。
平对第2~3颈椎体,是口腔向后方的延续。
介于软腭游离缘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俗称咽部即指此区。
其前壁上部为咽峡:是由腭垂(又称悬雍垂)和软腭游离缘、舌背、两侧的腭舌弓和腭咽弓所围成的环形狭窄部分,口咽向前经此与口腔相通;前壁下部为舌根。
侧壁前方由两个弓形黏膜赞围成,其中前方为前腭弓,又名腭舌弓;后方为后腭弓,又名腭咽弓;两弓之间为扁桃体窝,(腭)扁桃体即位于其中。
耳鼻喉学:咽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咽壁的构造--咽旁间隙
• 左右各一,锥体状,底向上至颅底尖向下达舌骨大角。 内---扁桃体外侧 外---下颌骨升支,翼内肌、腮腺深面 后---颈椎前筋膜
• 以茎突及其附丽肌肉将间隙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隙—与扁桃体毗邻。 后隙—神经、血管、淋巴。
• 内容:颈内静脉、颈内动脉、舌咽神经、迷走 神经、舌 下神经、副神经、交感神经、淋巴组织。
咽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anatomypharynx咽部应用解剖学后壁与椎前筋膜相邻两侧与颈部大血管及神经毗邻颅底硬腭延线舌骨延线c平面鼻咽口咽喉咽经喉入口通鼻腔通口腔咽部及其前方咽部后面及侧面的毗邻关系鼻咽nasopharynx1cm及咽鼓管扁桃体间接鼻咽镜下所见鼻咽部鼻咽部ct扫描水平位口咽oropharynx两腭弓之间为腭扁桃体
• 粘膜层: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鳞状上皮。 • 纤维层:上接颅底,于后壁正中线上形成咽缝。 • 肌肉层:咽缩肌、提咽肌、腭帆肌 • 外膜层:又称筋膜层。
咽壁的结构
咽壁的构造--咽后间隙:
上起颅底下至上纵隔,相当 于第1、2胸椎平面,与咽旁 间隙相隔,内有疏松结缔组 织和少许淋巴组织。
咽后间隙
• 动脉:颈外系统供血。 • 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 神经:咽丛(由舌咽N、迷走N、交感N构成) • 淋巴:汇入颈深淋巴结上、下群。
咽的生理功能
1 呼吸:通道,加温、湿润及清洁空气 2 言语形成:共鸣及构语。 3 吞咽 4 防御和保护:咳、吐、封闭鼻咽、喉头 5 调节中耳气压 6 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 *临床意义:后组颅神经
咽旁间隙
咽部的淋巴组织
1 腺样体(咽扁桃体) 2 腭扁桃体 3 舌扁桃体。 4 咽鼓管扁桃体 5 咽侧索
• 扁桃体为聚集成团的淋巴组织,它没有淋巴窦和 输出管,这是它与淋巴结的区别。
咽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医学讲座:咽应用解剖学

扁桃体的周围联系: 扁桃体大小的个体差异很大。中年
以后逐渐萎缩,常先从其下半部 开始。 腭舌弓下部后面有三角襞,为一层粘 膜和结缔组织,附于扁桃体下内 侧; 扁桃体上极有半月襞掩盖,扁桃体之 上又有较大较深的扁桃体上窝, 是扁桃体周脓肿的发生部位。 扁桃体外侧面与咽腱膜之间有簿层疏 松结缔组织组成的扁桃体被膜。 在扁桃体下极深面.有腭咽肌附着, 称为三角韧带,又名扁桃体下或 横皱襞,切除扁桃体时易发生扁 桃体下部残留。 此外,扁桃体下极尚有腭舌肌附着其 包膜上,另一纤维悬韧带连接扁 桃体下极前部和舌根。
新生儿咽隐窝浅。6~12个月后, 很快发展到成人的形态。随着 年龄的增长,淋巴组织和粘膜 下结缔组织逐渐萎缩,粘膜变 薄.咽隐窝相应增大。
咽隐窝是肿瘤最常见的原发部位。 破裂孔邻接于咽隐窝的上界, 相距仅1cm,颈内动脉和岩大 浅神经在其外侧。这一神经接 近咽隐窝。如受肿瘤侵及,将 发生早期泪溢症状。
在平时,咽鼓管咽门呈垂直的裂 隙闭合,前、后唇接触.吞咽时 后唇向后移,呈三角形或环形。
新生儿的咽鼓管咽口常呈一裂隙 或椭圆形,并有一定的倾斜度。
咽鼓管咽口的位置根据年龄和个 体而异,同一个体的两侧也可 以不同。
新生儿的咽鼓管口较成人为低, 相当于硬腭的平面,到4岁时. 在这一平面之上3~4mm,成 人则为10mm。
咽旁间隙处颈内动脉至扁桃体外侧壁的距离为10~16mm,平均为 12.58±2.5mm。一般手术时不致于伤及颈内动脉。
扁桃体静脉
在扁桃体被膜周围间隙内形成 静脉丛与咽静脉丛相连,以 通过舌静脉的扁桃体支回流 为主。
咽的应用解剖及生理思维导图

咽鼻咽/上咽
顶壁与后壁移行处黏膜下,呈橘瓣状的淋巴组织,称腺样体/咽扁桃体,10岁后萎
缩
侧壁距下鼻甲后端1~1.5cm处有咽鼓管咽口,与中耳相通
咽鼓管圆枕后上方与咽后壁之间有一凹陷称咽隐窝,好发
鼻咽癌
口咽/中咽
咽峡,由悬雍垂、软腭游离缘、腭舌弓、腭咽弓、舌背构成
两弓间的深窝称扁桃体窝,容纳腭扁桃体,是最大的淋巴组织,中年以后萎缩,
表面有扁桃体隐窝,为食物残渣及病原体存留场所,易形成感染灶
喉咽/下咽
舌会厌韧带两侧为会厌谷,常有异物存留,好发囊肿
杓会厌皱襞的外下方有梨状窝,喉上神经内支经此入喉
生理功能
吞咽
呼吸
保护咽反射
共鸣形成语言
免疫腭扁桃体
调节中耳气压咽鼓管。
咽部应用解剖精品课件

咽的筋膜 间隙
• 咽后间隙
• 咽旁间隙
这些间隙的存在有利于吞咽时咽腔的活动, 并可协调头颈部的活动。咽间隙既可限制某些 病变的发展将,病变局限于一定范围内,又可 为某些病变的扩散提供途径。
• 腭降动脉 • 腭升动脉 • 面动脉扁桃体支 • 咽升动脉扁桃体支 • 舌背动脉
腭扁桃体
咽的生理学
1
吞咽功能
2
防御保护功能
3
呼吸功能
4
发音功能
5
调节中耳气压功能
6
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咽的症状
学
咽部疾病
咽痛
咽异常感觉
腭咽反流
常见症状
构音异常
吞咽困难
咽的检查
法 1
一般望诊
2
间接鼻咽镜检查法
3
咽部触诊检查法
咽的筋膜 间隙
咽的淋巴
• 咽淋巴内组环:织咽部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
有些聚成团块如扁桃体,有些淋巴滤泡散布在 粘膜下,相互间有淋巴管相通,形成内环。包 括腭扁桃体、腺样体、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 体、咽后壁淋巴滤泡及咽侧索等。
• 咽淋巴外环:内环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
后者又互相交通,自成一环,称外环。包括下 颌角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咽 后淋巴结等。
上皮,口咽和喉咽的粘膜均为复层鳞状上皮。
• 咽腱膜:为介于粘膜和肌层之间的结缔组织,
包绕咽部的肌肉、血管、神经等重要器官和组 织。
• 咽 肌:咽壁的肌肉主要为咽缩肌、咽提肌
和软腭肌组成。这些肌肉的协调做功对于完成 吞咽动作和保持咽鼓管口正常开放起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神经 舌咽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
颌面部动脉(一)
颌面部动脉(二)
颌面部动脉(三)
颌面部动脉(四)
五、侧颅底解剖 (一)、侧
颅底的界 域
(二)、侧颅底区域内的间隙
1、颞下间隙 2、翼腭间隙
(三)、侧颅底的血管、 神经局部解剖要点 1、颈静脉孔区的形态结构特征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是咽壁结构的肌织
膜部分,包括缩咽肌和 提咽肌两种。
1、缩咽肌组
2、提咽肌组
三、颌面部筋膜及间隙
(一)、颌面部筋膜:
1、颞筋膜 2、腮腺咬肌筋膜 3、颊咽筋膜
(二)、颌面部筋膜间隙
1、口底筋膜间隙 2、面前部间隙 3神经
面神经
舌咽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
颌面部神经
侧颅底、咽的应用解剖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2001-5
一、颅底内、外面的形态
颅前面观
颅侧面观(一)
颅侧面观(二)
颅底内面观 (一)
颅底内面观(二)
颅底外面观
二、肌
(一)、咀嚼肌
1、咬肌 2、颞肌 3、翼内肌 4、翼外肌
咬肌
颞肌
翼内肌与翼外肌
(二)、软腭肌
(三)、咽肌
2、颈内动脉颞骨岩部解剖
脑膜中动脉 下颌神经
咽骨管软骨部
3、破裂孔区解剖
4、侧颅底区相关的 几对脑神经 5、颈外动脉的分支
六、咽
(一)、位置与分部 1、鼻咽部 2、口咽部 3、喉咽部
鼻咽部(一)
鼻咽部(二)
口咽部(一)
口咽部(二)
喉咽部
(二)、咽壁构造
(三)、咽周间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