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二中2018高考历史最后练(14)

合集下载

2018年四川省广安二中高考历史最后模拟(14)(解析版)

2018年四川省广安二中高考历史最后模拟(14)(解析版)

2018年四川省广安二中高考历史最后模拟(14)(解析版)一、选择题1、(2017·淄博三模,24)公元前651年,齐国召集葵丘之会,确定诸侯国间不得筑堤防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

这反映了当时齐国()A.试图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积极推行孟子仁政思想C.努力获得诸侯国的支持D.取代周王室的共主地位答案 C解析春秋时期还没有出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孟子仁政思想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是一种民本思想,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信息,且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齐国的做法主要是为了获得诸侯国的支持,以便周王承认齐国为合法霸主,故C项正确;齐国要求周王承认齐国为合法霸主,不是要取代周王室的共主地位,故D项错误。

2、(2017·天津河北区二模,1)秦代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唐代设御史台,作为独立机构,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形成三省六部一台。

这说明唐代()A.官僚机构、官员数量更多B.进一步弱化专制C.更加注重分权以加强皇权D.管理体制更完备答案 C解析材料未对秦、唐的官僚机构与官员的数量进行比较,因而无法得出唐朝比秦朝“官僚机构、官员数量更多”的结论,故A项错误;秦至唐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故B项错误;秦代御史大夫既具有监察权又具有行政权,而唐代监察权独立,说明唐代“更加注重分权以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材料仅对秦、唐监察机构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唐朝“管理体制更完备”的结论,故D项错误。

3、(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考模拟,26)《续资治通鉴·宋纪一》记载:“旧制,凡大政事,必命宰臣坐议,常从容赐茶乃退。

及(范)质等为相,自以周室旧臣,内存形迹,又惮帝英睿,乃请每事具札子进呈取旨。

帝从之。

由是坐论之礼遂废。

”材料说明宋朝()A.官员办事效率提高B.宰相决策权的丧失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传统行政机制发生变化答案 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宰相面见皇帝时的“坐论之礼”被废除,与官员的办事效率无关,故A项错误;宰相面见皇帝时的“坐论之礼”被废除只是礼节的变化,不能说明宰相决策权的丧失,故B项错误;清朝的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C项错误;“坐论之礼”的废除实质上反映了宰相地位的下降,君主权力得到加强,故D项正确。

四川省广安二中2018高考历史最后练(11)

四川省广安二中2018高考历史最后练(11)

四川广安二中2018高考历史最后练(11)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8·常德一模,25)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之趋势并驾齐驱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D.文化发展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共生的局面答案 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统一和政治统一是同步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各地工艺和文字大同小异,说明文化有统一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也有统一趋势,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而不是争霸战争,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性,未体现多样性,故D项错误。

2、(2018·武昌调研)五代时有一士族出身的官员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大理寺判其有罪,并昭告天下:“五十年来,通谱之俗遍于天下,自非明物察伦之主,亟为澄别,则滔滔之势将不可反矣。

自今以后,如有此弊,传者、受者并当极法。

”家谱变卖现象大量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A.商品经济发达B.宗法制的崩溃C.科举制的实行D.士庶之分严格答案 C解析“士族出身的官员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反映出当时庶族地位的上升。

商品经济的发达与庶族地位的上升无关,故A项错误;五代时期仍然有士族官员修家谱,说明宗法制并没有崩溃,故B项错误;庶族可以通过科举制度,跻身统治阶层,提高社会地位,故C项正确;士族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表明士庶之分不再严格,故D项错误。

3、(2018·龙岩调研,26)唐代有“出将入相”的惯例,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宋人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这表明( )A.唐朝的大多数官员来源于武将B.宋代文化相对于唐代更为发达C.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D.科举制度提高了文人社会地位答案 C解析唐代的官员大多来源于武将没有史实依据,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宋代重文轻武,不能表明宋代文化比唐代发达,故B项错误;唐代在边疆设立节度使,故社会上对武将更重视,而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制度,重文轻武,导致社会上文臣地位高于武将的现象,故C项正确;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故D项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原因,故D项错误。

最新历史高考-四川省广安市2018级历史试题 精品

最新历史高考-四川省广安市2018级历史试题 精品

广安市2018年下期高中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为100分。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准确地填写在第Ⅱ卷的密封线内。

3.将第Ⅰ卷的各选择题答案工整地填写在第Ⅱ卷的选择题答题栏内。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4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据此回答1-2题:1.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咒语;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

”此语表明A.新航路的开辟提高了全球黄金的开采量B.对黄金的追求是开辟新航路的经济动因C.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黄金的需求量D.对黄金的需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条件2.在新航路的开辟活动中,首先横渡大西洋的是A.达·伽马B.迪亚士C.哥伦布D.麦哲伦3.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B.东西方贫富差距出现并拉大C.西欧各国对外扩张造成了东方的贫困D.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文艺复兴是欧洲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此回答4-6题:4.“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最先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A.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C.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D.意大利思想领域中出现各种反传统观念5.对人文主义核心精神的表述,准确的是A.反对神学的世界观,要求自由平等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制D.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6.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A.莎士比亚B.彼特拉克C.马基雅维利D.薄伽丘英、法、美三国都是走上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道路的国家,都曾经受过革命的洗礼,比较彻底地打击和消灭了旧制度和旧习俗,但也有各自不同的政治特点。

四川省广安二中2018高考历史最后练(13)

四川省广安二中2018高考历史最后练(13)

四川广安二中2018高考历史最后练(13)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7·青岛二模,24)西欧中世纪,“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

类似的情形,在我国西周时期( )A.可能出现,周天子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B.可能出现,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C.不可能出现,周天子对臣属具有绝对的控制权D.不可能出现,周天子与臣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答案 A解析由于周天子是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所以使得西周时期也有可能出现类似中世纪西欧那种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管辖的现象,故A项正确。

2、(2017·洛阳三模,24)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遣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

这一做法有利于( )A.完善中央官制B.加强君主专权C.决策更加科学D.提高行政效率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这一做法实质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加强君主专权”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3、(2017·汕头高三模拟)北宋副宰相张方平在论及地方武职官员任职状况时感叹说:“地形山川未及知,军员仕伍未及识,吏民士俗未及谙,已复去(再度离任)矣!”材料表明当时( )A.事权分割导致宰相无所事事B.重文轻武造成武将碌碌无为C.强干弱枝致使人事变动频繁D.中央集权强化终结地方分裂答案 C解析材料涉及的主体是“地方武职官员”,与宰相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武将碌碌无为的原因是调任太频繁,而不是重文轻武,故B项错误;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强干弱枝政策,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同时频繁调任地方武职官员,以防止地方割据,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地方武职官员任职状况,不能说明终结地方分裂,故D项错误。

4、(2018·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一,6)太平天国立国之始就开科取士,其后制度日备,有会试、乡试、县试等,而且录取颇宽。

四川省广安二中2018高考历史最后练(3)

四川省广安二中2018高考历史最后练(3)

四川广安二中2018高考历史最后练(3)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1)《论语》记载,子贡问孔子:“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孔子回答:“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材料说明( )A.管仲遵从周天子,维护周礼得到孔子肯定B.孔子极其注重习俗中的发式和衣冠C.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D.孔子因为管仲成功阻止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略而对他持肯定态度答案 B解析根据“不能死”可知管仲并没有按照周礼自杀,故A项错误;根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可知孔子肯定了管仲在维护以发式和衣冠为代表的习俗中的作用,故B项正确;管仲和孔子都生活在春秋时期,并非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管仲成功阻止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略,故D项错误。

2、(2017·淄博高三摸底,2)公元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

“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

规定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

太学的兴办( )A.有利于实现西汉王朝的思想统一B.促进了汉代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C.建立了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D.缓和了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答案 A解析太学教授的内容是儒家经典,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思想大一统,故A项正确;太学博士子弟合格者入朝为官,并没有促进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是形成于隋朝的科举制而非西汉时期的太学选官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问题,故D项错误。

3、(2017·菏泽一模,5)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

这表明李贽( )A.提倡独立思考B.痛斥儒家的虚伪C.喜欢标新立异D.反对尊敬孔子答案 A解析据材料“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可以得出李贽提倡独立思考,故A项正确;痛斥儒家的虚伪不合题意,故B 项错误;喜欢标新立异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反对尊敬孔子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四川省广安二中、恒中、广外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广安二中、恒中、广外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广安二中、石中、恒中、广外联合考试2017-2018学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1至7页,第Ⅱ卷7至11页。

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卷。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中国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在其著作《殷墟书契后编》中提到:“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

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

”这说明A.分封制下国家力量过于分散B.分封制已经受到根本性破坏C.应该选贤任能而非任人唯亲D.诸侯对天子权力有制约作用25.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

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符合晚清政治潮流C.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D.内容贴近民众生活26.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不同农作物轮换种植),并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

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哪项较为合理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B.诗中指出稻、麦产於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D.诗人的描述多不精确,不适合运用在历史的讨论27. 黄仁字提出:“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无不有‘税重民穷’的说法。

如果意在说明当日的官僚贪污百出,无力的百姓被摊派的服役过重,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这可以言之成理……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

四川省广安二中2018高考历史最后练(9)

四川省广安二中2018高考历史最后练(9)

四川广安二中2018高考历史最后练(9)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7·南宁一模,25)墨子曾提出:“譬如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同掀),然后墙成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

”这表明墨子主张( )A.房屋建筑应该遵循基本规律B.社会各阶层应相互合作C.国家应加快生产金属工具D.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答案 D解析墨子是借助房屋建筑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能谈辩者”“能说书者”“能从事者”体现不出各阶层应相互合作,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对生产工具变革的要求,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墨子主张能谈辩者、能说书者、能从事者各展所长,可知其主张是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故D项正确。

2、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母刘氏在大泽坡休息,梦中与神人相遇后怀有身孕,生刘邦;《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时出现了“红光满屋”的怪异现象。

这表明统治者( ) ①掩饰自己出身低微以取得上层支持②制造天命观以树立君主的政治权威③美化改朝换代行为是顺应天意之举④宣扬迷信思想为实行愚民政治服务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 B解析汉高祖、明太祖此时已经成为统治者,不存在“取得上层支持”,故①错误;统治者通过这些怪异现象制造“受命于天”的天命观,以树立自己的政治权威,故②正确;汉高祖、明太祖都是新朝代的建立者,制造天命观,以美化其改朝换代行为是顺应天意之举,故③正确;统治者的宣传,与实行愚民政治无关,故④错误,故选B。

3、(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长郡中学高三联考,12)中国山水画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明显的审美特征,那就是呈现出一种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极少有浮躁不安、剑拔弩张的火气与刚猛之感。

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A.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B.刻意展现真实的艺术C.体现鲜明的儒道思想D.多用于表达政治观念答案 C解析题干中中国山水画“呈现出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说明中国画注重写意与神韵,并非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故A项错误;中国画注重神似而非形似,并不是展现真实的艺术,故B项错误;中国山水画的整体特征与政治观念无关,故D项错误。

四川省广安二中2018高考历史最后练(2)

四川省广安二中2018高考历史最后练(2)

四川广安二中2018高考历史最后练(2)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7·湘西自治州二模)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

这说明孔子的“仁”( )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答案 D解析孔子的“仁”在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规范引领作用,故A项错误;孔子为儒家创始人,思想独成一家,不能说其理论体系不完善,故B项错误;60多处“仁”,意义不同,但每处都有具体的行为指向或思想引领,故C项错误;《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60多处“仁”,都是具体行为指导或思想引领,故D项正确。

2、(2017·咸阳三模,24)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

这种变化( )A.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B.体现了道家休养生息政策C.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D.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答案 A解析据材料可以得出这种变化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道家休养生息政策的任何信息,故B项错误;从“父慈子孝”到“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体现不出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故C项错误;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故D项错误。

3、(2018·湖北新联考高三联考,26)顾炎武在《亭林余集·三朝纪事阙文序》中指出:“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

”这反映的精神实质是( )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答案 D解析材料没有探讨君民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天人感应,故B项错误;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求科学之真,故C项错误;“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体现了对生活实际问题探究的重要性,属于经世致用的思想,故D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广安二中2018高考历史最后练(14)及答案
一、选择题
1、(2017·淄博三模,24)公元前651年,齐国召集葵丘之会,确定诸侯国间不得筑堤防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

这反映了当时齐国( )
A.试图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积极推行孟子仁政思想
C.努力获得诸侯国的支持
D.取代周王室的共主地位
答案 C
解析春秋时期还没有出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孟子仁政思想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是一种民本思想,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信息,且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齐国的做法主要是为了获得诸侯国的支持,以便周王承认齐国为合法霸主,故 C项正确;齐国要求周王承认齐国为合法霸主,不是要取代周王室的共主地位,故D项错误。

2、(2017·天津河北区二模,1)秦代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唐代设御史台,作为独立机构,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形成三省六部一台。

这说明唐代( )
A.官僚机构、官员数量更多
B.进一步弱化专制
C.更加注重分权以加强皇权
D.管理体制更完备
答案 C
解析材料未对秦、唐的官僚机构与官员的数量进行比较,因而无法得出唐朝比秦朝“官僚机构、官员数量更多”的结论,故A项错误;秦至唐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故B项错误;秦代御史大夫既具有监察权又具有行政权,而唐代监察权独立,说明唐代“更加注重分权以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材料仅对秦、唐监察机构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唐朝“管理体制更完备”的结论,故D项错误。

3、(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考模拟,26)《续资治通鉴·宋纪一》记载:“旧制,凡大政事,必命宰臣坐议,常从容赐茶乃退。

及(范)质等为相,自以周室旧臣,内存形迹,又惮帝英睿,乃请每事具札子进呈取旨。

帝从之。

由是坐论之礼遂废。

”材料说明宋朝( )
A.官员办事效率提高
B.宰相决策权的丧失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传统行政机制发生变化
答案 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宰相面见皇帝时的“坐论之礼”被废除,与官员的办事效率无关,故A 项错误;宰相面见皇帝时的“坐论之礼”被废除只是礼节的变化,不能说明宰相决策权的丧失,故B项错误;清朝的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C项错误;“坐论之礼”的废除实质上反映了宰相地位的下降,君主权力得到加强,故D项正确。

4、(2018·西宁一模,28)杨秀清、萧朝贵发布的《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中写道:“夫中国有中国之形象,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犬也。

”在太平军将领眼里,清政府强制民众剃发后所蓄的辫子是( )
A.满族人生活习俗的象征
B.清朝专制统治、民族压迫的象征
C.儒家传统文化习俗的象征
D.农民起义军挑战清朝统治的象征
答案 B
解析在太平天国高级将领看来,辫子是清王朝对中华民族实行民族压迫的代表而非仅仅是其生活习俗象征,故A项错误;“夫中国有中国之形象,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犬也”,表明太平天国将领将辫子看作是清朝专制统治、民族压迫的象征,故B项正确;太天平天国运动并不反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而且这也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C项错误;“农民起义军挑战清朝统治的象征”,辫子显然并不是清朝统治的象征,故D项错误。

5、下图为油画《毛主席在井冈山》,反映了毛主席思考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场景。

他当时思索的是( )
A.如何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如何把苏联的革命指导落到实处
C.如何尽快建立新统一战线
D.如何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答案 A
解析1927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
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材料意思相符,故A项正确。

6、(2017·天津五区县二模,7)“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其成立是新疆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大胜利。

”这表明( )
A.新疆不再受中央政府统一领导
B.新疆可以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发展
D.新疆率先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 C
解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故A项错误;依据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但并非高度自治,故B项错误;新疆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二个民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内蒙古于1947年成立民族自治区,故D项错误。

7、(2017·衡阳十校高考调研冲刺预测五,31)古代雅典设有很多警奴,每当公民大会的日子,警奴就用浸过湿漆的鞭子将公民赶往公民大会会场。

据此可知( )
A.公民大会参与者众多
B.公民的权利受到限制
C.公民消极对抗执政者
D.雅典民主具有强制性
答案 D
解析材料中警奴用浸过湿漆的鞭子将公民赶往公民大会会场,说明强制要求公民参与公民大会,故雅典民主具有强制性,故D项正确。

8、(2017·乌鲁木齐二模,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限制。

与英国相比,此规定的政治影响是( )
A.让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
B.使议会的权力急剧膨胀
C.有助于权力结构的制衡
D.导致倒阁现象频繁发生
答案 D
解析总统解散议会的限制较为严苛,而议会对内阁行使的不信任权却没有制约,这种规定必然使得内阁由于议会频繁地使用不信任权而频繁倒台,故D项正确。

9、(2017·郑州一模,28)1966年,美国仅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一项支出,就比未成年子女家庭援助计划和食品券这两项最主要的社会救济开支的总和还高出十倍。

这说明美国福利政策的特点是( )
A.逐渐抛弃弱势群体
B.重点保护劳动人口
C.加大财政支出力度
D.增多福利保障项目
答案 B
解析美国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支出数额比较大,表明美国社会福利政策向在职人员倾斜,是对劳动力的保护,故B项正确。

10、(2017·邵阳二模,35)1988年,美国对墨西哥的出口占美国出口总额的11.7 %,进口占进口总额的10.49%,而在墨西哥的进口中,美国商品竟占了80%以上。

这反映出( )
A.加入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无益
B.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
C.美国在对墨西哥进行资本扩张
D.美墨两国间的贸易效益悬殊
答案 D
解析依据材料“美国对墨西哥的出口占美国出口总额的11.7 %,进口占进口总额的10.49%,而在墨西哥的进口中,美国商品竟占了80%以上”可知美墨两国间的贸易不均衡,效益悬殊,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017·成都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日俄战争的失败使俄国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爆发了1905年革命。

统治阶层为了转移视线,煽动反犹恶浪。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随着国内战争的激化,大批俄国和波兰犹太人纷纷穿越西伯利亚涌入中国东北地区。

“八一三”事变后,日本军队占领了上海及周边大部分地区。

中国政府无法在上海继续行使自己的职权,而日本占领军一时还来不及建立傀儡政权,结果从1937年秋至1939年秋近两年时间里,上海处于一种“护照签证失控”状态,外国人进入上海不需要签证,不需要经济担保,不需要预先找到工作及出具警方提供的品德证明。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犹太人开始奔向当时向他们敞开大门的东方大都市——上海。

从1933年到1941年,约3万犹太人经海路到达上海,除了数千人经上海去了第三国外,有25 000名左右犹太难民把上海当作他们的避居地,这一数字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当时接纳犹太难民的总和。

——据潘光、王健《犹太人在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犹太人两次来华高潮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期间犹太人大量来华的原因并分析由此带来的影响。

答案(1)相同:都受到反犹浪潮的影响;都受到战争的冲击。

不同:迁移地点不同:第一次主要从俄国迁往中国东北,第二次主要从德国等国家迁往上海。

迁移路线不同:第一次主要通过陆路,第二次主要通过海路。

(2)原因:法西斯推行种族灭绝政策,迫害犹太人;中国特殊时期的护照签证失控状态。

影响:为大量犹太人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促进了中国人民与犹太民族的友好交往,有利于二战后中以(色列)关系的发展;给当时的上海人民带来了一定的生活压力。

解析(1)第一小问相同点,从战争与反犹浪潮的角度分析。

第二小问不同点,从迁移地点与迁移路线等方面分析。

(2)第一小问原因,从法西斯迫害犹太人与中国特殊时期的护照签证失控状态等角度分析。

第二小问影响,当时的影响从对犹太人与上海人民的生活压力方面分析,后世影响从中国人民与犹太民族、以色列国家的关系等角度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