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县域总前端建设
数字电视分前端建设随谈

浪 费 ,所 以还是 通过苍 南机 房 E P G系统 想办法实现龙港节 目的处理 。
虽然数字电视平 台的建设已经趋 于完 成 ,但是 随着 网络整合推进的步伐 ,分前
如 系统 图所 示 ,苍 南下 发 的 1 5 5 0光
2 . 2 在苍南 E P G系统当 中,需要处 端 的系统改造将会越来越多 ,而本文就末 级分前端 的一些 问题 ,结合实际应用 ,为 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希望能够在末端 系统
通过本 地复 用器 生成 新节 目流 的 S D T业
务信 息描述 表 并进 行下 发 ( 可 描述 节 目
系统 与龙 港机 房加 扰机 进 行对 接 ,有 苍 方 式插 入 到 了苍 南 大 网信号 ,但 是 对 于 类 型并定义节 目名称 )。 南 机房 C A系统下 发 E MM用户 授权信 息 机顶 盒来 说 ,由于苍南 前端 系统 E G P系 到加 扰机 ,接 收后通 过 复用 器复 用到 龙 统没 有对新增 加的频点 和节 目进行 描述 , 港 本地 的一个 频点 中进 行 下发 ;同时 由 所 以机 顶盒 还无 法完 整节 目 自动搜 索 和 龙港 机房加扰机对苍南机 房 C A系统发送 保存 观看 ,所 以就需要 在 E P G系 统里边
2 . 2 . 3 修改 E P G系统 中的 B A T业务
群关 联表 ,在此 表 中对龙 港新 增加 的节 目进 行业 务分组以及节 目排序。
通 过 以 上 处 理 之 后 ,龙 港 机 顶 盒 则
节 目加 扰请 求 ,C A系统接收后进行处理 , 进行 相 应 的 内容 添加 和 描述 。而如果 在 可 以实现所 有 节 目全 自动搜 索并 保存 ,
县区级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和优化的思考

推进创新理论探索创新实践O N G N A N C H U A N B O业务研究一技术园地县区级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和优化的思考摘要:县区级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初期,限于当时的资金、技术条件和用户需求等原因的限制,建成的网络存在功能单一、可靠性差等许多问题。
笔者根据厦门市集美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的建设经验,提出网络建设优化的目标和具体实施建议,希望能对县区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和优化有所助益。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和优化规划实施一、县区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存在的问墨县区级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初期,限于当时的资金、技术条件和初级阶段用户的需求等原因,所建的网络存在许多问题:1、网络建设不重视全局性规划,或者规划跟不上变化,没有及时调整;2、早期建设的树形网络维护难度大,光缆余量少、网络使用灵活性差:3、后期建设的星形光缆网络没有及时完善光缆主干建设。
只考虑尽快完成片区接入,保证光节点用户数按片区控制在300一500户,在新增加网络光节点时从就近的原光节点接出,使得较多光节点光缆芯数降到只有1至2芯,不但无法满足开展其他业务时光缆芯数的要求,而且备份纤芯少、网络安全性差:4、主前端机房和分前端机房没有成环保护,可靠性差。
常有出现光缆被挖断后大面积停信号的情况;5、分前端机房密度不够,部分光节点距离分前端距离较远,片区划分不明确,增加了维护的难度;6、不具备网管能力:7、用户分配网络建设以单向为主,不具备双向交互能力。
图一r M Ts+I PQ A M字电视、视频点播示意图=、网络建设和优化的目标1、接入网优化后具有双向传输功能,能实现多功能应用@文/叶少君2、能适应传输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过渡,包括语音信息传输,在条件成熟时,实现三网合一;3、配备先进的网管系统,能实现有条件接收。
三、网络优化建设的技术方案1、采用C A I P网络技术,即在H FC网络基础上架构宽带I P城域网,既要建设单向广播式信道也要建设交互式综合业务信道。
报省公司平武前端技术方案1

平武县有线电视前端建设技术方案2010年8月1、背景根据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XX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项目实施计划(中期调整本)〉的通知》(川发改投资[2009]1225号精神,平武县有线电视前端灾后重建项目经平发改[2009]282号文批复立项,概算总投资500万元。
按照省广电局《关于加强全省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紧急通知》(川广明电[2010]15号和省有线广电网络公司《关于印发XX广播电视网络数字电视平台与省中心数字电视平台同密技术方案的通知》(川广网发[2010]14号)要求,结合平武县地质环境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及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现状,特制订了平武县有线电视数字前端系统建设方案,共分为六个部分:(1)、数字电视分前端系统;(2)、UPS电源系统;(3)、城域网数据平台系统;(4)、数字电视节目监控系统;(5)、卫星信号接收系统;(6)、维护维修设备及仪器。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指导精神,省公司将不断构建符合我省特点的数字电视技术体系,从而实现省、市(州)、县三级数字电视平台的无缝连接,以便达到全省业务的统一运营,因此需要在平武县建设一个与省网技术体系一致的数字电视分前端系统。
由于目前平武正处于灾后重建中,无法与省网络公司数字电视平台进行对接,需先行在平武建设应急播出系统,满足百姓收看电视节目的需求。
在平武完成与省网络公司数字电视平台对接后,可使用全省统一的数字电视节目信号,平武已建分前端系统可作为备份播出系统,提高播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系统设计原则依托省网络公司现有系统,在平武建设独立、灵活的数字电视分前端系统,分前端完成所有本地所需节目的接收、编码、复用、加扰,通过专有数据通道完成与省网条件接收系统之间的数字签名,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
分前端用户管理系统使用省网络公司建设的全省统一BOSS系统,实现分级管理,平武分前端的数字电视用户独立管理。
阳江有线电视网络前端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实施技术方案

阳江有线电视网络前端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实施技术方案摘要:本文从阳江有线网络前端现状情况着手,分析了旧平台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最终顺利实施改造。
新建数字电视前端平台不但节约了办公经费和人力成本,同时满足了阳江有线数字电视未来长期发展的需要。
关键字:IP化、数字电视、IPv6、QAM一、网络前端现状阳江有线网络现有前端平台主要通过ASI流来进行传输和数字信号的处理,由于IP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前端平台已无法满足使用和发展需求。
与传统的ASI流前端平台相比较,直播平台IP化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纵观全国,越来越多的网络公司的直播平台采用全IP化的方式。
因此建设一个高可靠性的、可模块化发展业务的IP化播控前端势在必行。
鉴于上述状况,建设一个IP 化,具有可管、可控、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要求的集成直播平台,将进一步确保播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数字电视用户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以最终留住用户,确保公司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IP化建设目标1、标准开放的体系数字电视IP平台遵循DVB标准,各业务模块必须采用业界通用标准接口,并符合DVB、MPEG、IP组播协议、IPv6等相关规范和标准,保证系统可扩展,降低公司投资风险和平台运营风险。
2、全网全程IP化架构新平台(包括复用、加扰、调制、路由交换等)全部采用IP技术,实现了整个系统的高度集成化,功能化、模块化。
采用IP化架构可方便地实现全系统端口、节目的自动或手动备份和信号的灵活调度。
基于IP化的信源系统与安全播控系统完美结合、全程全网实现安全优质播出。
3、支持多种编码格式数字电视IP平台满足现有MPEG-2 、H.264、H.265、AVS+、AVS2以及AVS3的标清、高清和4K、8K超高清编码格式外,可扩展至支持多种收视终端、协议的编码格式需求,支持高清互动平台对多种编码格式的需求。
4、系统的高安全性及可靠性数字电视播控平台的信源汇聚、安全播控、核心复用、核心交换设备,均采用1:1热备,有效地保证了数字电视信号的安全优质播出。
统一数字电视平台后市县级分前端建设的几点体会

() 1各市县本地节 目的 P I I S/ 信息与数字节 目流 S 打包下传 , 占用了传输流带宽资源。 ( )1 2  ̄ 各市县本地节 目所在频点 、 目名称 、P 节 EG 节 目单 等 存 在差 异 ,则 需 在 E G系 统建 立 多个 P sr c ,P e i E G系统资源 占用较大。 ve
遥控监测触点 、 损坏报警指示和雷击计数功能 。 22 发 电机房 的防 雷 . 对于分前端机房 自备的发电机房 , 引入接地线 需
并与机房所在建筑物基础接地体 可靠焊接连通形成 联合 地 网 。在发 电机房 内电源 输 出端安 装避 雷器 , 避 雷器接地端 、 配电箱外壳 、 电机基座等平时不带 电 发 金属物以铜线与接地端子可靠连接。 中电源避雷器 其 接地线 、发电机基座接地线要求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2m 5 m 的铜线。
图 3 海南省干 S H拓扑图 D
21 0 第 1 1年 l期( 总第 2 3 ) 6期
优 缺 点分 析 :
优点 :
该方 式在各 市县前端 机房 均部署 1 E G系 套 P 统, 生成播发本地节 目的 P I I S/ 信息 , S 并通过复用器 实现 P I I S/ 信息在本地节 目流 中的复用输出。 S
示 意 图如 图 2所 示 。 优 缺点 分析 : 优点 :
房转变为分前端机房 , 但又与城区分前端机房有所区 别: 有本地节 目的插入 、 在传输距离上离总前端较远 、
做好等电位连接措施 , 目的在于减少机房内各 其 金属部件 以及系统之间的电位差 。 不仅机房 内部的金 属部件及系统 , 连进人机房的金属部件及系统都应在 入户端进行等 电位连接 。 在 电源 的进线端 加装 性 能 良好 的避 雷器 。 加装 电
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建设方案

有线数字电视前端建设方案中国的有线电视产业正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有线电视作为一项新兴的IT产业已初具规模。
改变目前单一的收取模拟电视收视费的运营模式,尽快引入新的增值业务,将有线电视HFC网络建设成集视频、音频和数据于一体的多媒体综合业务平台,使之成为一个承载各类业务、覆盖广泛、性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数字化媒体信息传输网络,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的任务。
数字化技术为有线电视网络经营者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宽带网络运营平台,同时也为广播电视领域带来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首先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规划,将搭建数字电视传输平台作为开展信息服务的切入点,在开展增值业务中改变观念、健全机制、培育市场、稳步发展。
1全面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网络化,是加快广播影视发展的一大举措电视数字化革命的必然性根源于它的相对优势:更高的频带利用率、更清晰的画面和更逼真的音质,再加上数字电视有利于实现电视广播与计算机网络的融合,还能很容易地实现加扰/解扰以及开展各类收费,电视数字化的诸多技术优势,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对于相关企业,甚至是对于整个电子产业、广播行业,都意味着一场巨大的变革。
国家广电总局将2003年定为“网络发展年”, 要求全国各地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新业务开发,开展付费电视业务,探索广播电视盈利新模式,并力争到当年底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00万户,可以说全面推广有线数字电视的时机已经成熟,全国各有线网络公司正面临这一重大机遇和挑战。
对我们现有的HFC网络进行数字化改造,建立数字电视广播系统项目,推动数字电视应用,对于有线电视网络的整体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重要意义。
这样做,可以全面开发和充分利用信道资源,大力推进数字电视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电视质量的提高,同时,使有线网络具备提供数据类型新业务的能力,在数字化网络系统初具规模后,再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以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县级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总体规划设计的探讨

县级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总体规划设计的探讨【摘要】随着“三网融合”的加快发展,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总体规划设计要适应双向业务的发展需要,如何设计好多业务双向网络成为广电技术人需要前瞻的问题。
本文初步探讨了县级有线电视双向改造的总体规划设计,对有线电视网络的前端、主干光缆、接入网及多业务拓展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三网融合” 前端HFC EPON+EOC 光纤1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通信、数据传输、广播电视三个领域不断相互渗透,“三网融合”是必然趋势。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方向是:以有线电视网络为重点,结合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向数字化、光纤化、多功能化的全国联网方向发展。
今后5~10年内数字网将在“一个平台、三个网络”上开展各项多功能综合业务。
另一方面,伴随着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需求,基于Internet网、IP电话、视频点播等多媒体应用的需求已越来越大,为广大用户提供一种高速率、高带宽、容量大、高可靠、低投入的宽带接入网络势在必行。
目前有线电视网络是以光纤和同轴电缆相结合的混合网络,即HFC(Hybrid Fiber-Coaxial的缩写)网络。
伴随着县骨干网络的建成开通,以及各乡镇至各自然村骨干网络的开通,如何把高速的骨干网络传输的业务接入普通的用户,已成为当务之急。
将EPON技术和EOC技术相结合、统一网管、组成整体解决方案,可以为广电三网融合NGB的发展提供接入网络的最佳技术。
EPON+EOC可提供数据、视频、语音于一体的三种播放的综合承载,通过一张接入网提供过去多张网络业务的功能。
该方案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前广电网络的实际情况,节约了大量的综合布线成本和运维投资,兼具高性能和低成本。
EPON+EOC技术满足广电数字电视的双向改造和国家三网融合的需要,将推动NGB产业的深入发展,是面向广电运营商NGB网络接入层首选技术。
为迎合EPON+EOC技术在广电HFC网络上得到更好的应用,所以广电双向网络在对HFC网络的改造设计中要做好必要的前期规划工作,本人根据自身对广电行业的多年摸索和借鉴一些广电同行的经验,通过整理归纳出以下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有线电视前端机房的建设及其搬迁

有线电视前端机房的建设及其搬迁摘要随着有线电视业务的拓展,满足现有前端机房和分前端机房安全播出和业务开展的需求,加强有线电视机房和分前端的建设就成为了近期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重点,本文针对广东广电网络佛山南海分公司前端机房在建设和搬迁过程中所执行的规范标准进行分析,望能够为广大同行提供建设和搬迁的相关经验。
关键词等级划分;建设基础;装修;供电0引言有线电视机房的前端建设一直是广东广电网络佛山南海分公司进行电视网络建设的核心内容,随着有线电视网络服务的快速发展,有线电视朝着数字化、双向互动、多元化业务发生了变化,针对前端机房的搬迁和建设规划成为了公司发展的重心,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了一系列完整的规范要求1机房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等级划分我公司在机房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如下几点要求,首先前端机房必须具备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并且能共长期处于稳定工作的状态内。
在满足公司发展业务需求的同时,要切合实际的执行国家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行业准则。
所有新建前端机房必须符合城市标准化建筑的建设规范,要具备消防、防雷、人防、抗震等多种能力。
在机房等级划分上分为A、B、C、D、E五个等级。
A级机房为市级容量机房。
B 级机房为覆盖用户达5万户以上分前端机房。
C级机房为覆盖用户达3~5万户分前端机房,并且作为下级机房信号唯一来源的分前端机房覆盖整个镇级行政区域的分前端机房;D级机房的覆盖等级要达到5000~3 万户的设备间,而E级机房则为覆盖用户2000~5000 户的接入间。
2 前端机房的基础建设安装机房等级进行设计时,A、B级机房的整体设计相同,而C、D、E等级的机房则为统一标准。
例如就门窗使用标准为例,A、B级机房要设置两道以上的门,并且最少有一道门为甲级防火门,门在满足消防要求的基础上还能够防潮、防尘、防电磁屏蔽等。
同时门在配置上还要有铰链、闭门器、把手等部件。
而C、D、E等级的机房在门要求上要以不少于一道门为基础,这道门一般使用甲级防火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1234566文献标识码.66文章编号#""7 87"!!#!"#!$ $ 8"312 8"3
%网络建设%
有线电视县域总前端建设
!周世坚雷州市广播电视台广东 雷州 [!2!""
摘6要结合广东省雷州市! 县" 域有线电视前端建设#探讨贫困地区电视网络如何既满足现 有用户收 看需求#避免重复投资#同时预留今后电视网络的发展空间#介绍雷州市区域总前端系统的组成&规划& 传输及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有线电视'县域总前端'数字电视
-4"'%/.12(51+%/%FW2%/1V/).%F',8$"-N +/G%#"21:E.12+5P"/'%(/1:
!c&9]$M>SL>;< # -I>VMCA %CA<FP.BC;DE;@F><?;<D ,INIQ>@>C< $F;F>C<& +A;<?DC<?-I>VMCA [!2!""& %M><;$ 78.12,51'.PA@><?@CHIEC<EBIFIIa;HONI@CGFMIEC<@FBAEF>C< CGE;RNI,0GBC<FI<D@>< +A;<?DC<?OBCQ><EI -I>VMCA ECA<FP& FMIO;@@;?IEC<EI<FB;FI@C< MCJFCBI@IBQI;?BI;FIBDIQINCOHI<F@O;EIGCBFMIOCFI<F>;N,0 JIR ;@JINN;@;QC>D 9QIBN;OO><?'<QI@FHI<FJM>NIHIIF><?FMIFINIQ>@>C< DIH;<D CGFMIOBI@I<FA@IB@4YI;<S JM>NI& FMIK<CJNID?I>< OBC?B;HH><?;<D EC<@FBAEF><?FMIFCF;NGBC<FI<D@CGE;RNI,0;@JINN;@@CHINI;D><? OB><E>ONI@;<D OCN>E>I@>< FB;<@H>FF><?@>?<;N@;BI;N@CHI<F>C<ID >< FMII@@;P4 9": ;%2).'E;RNI,0*ECA<FP;BI;GBC<FI<D@*D>?>F;N,0
##$ 总前端包含统一的 [" 套模拟电视信号,7" 套 数字电视信号及数据交换等多项功能+
#!$ 充分考 虑 网 络 资 源 现 状, 潜 力 及 各 站 业 务 需 求和发展&有利于今后数字化整体转换&满足可持续发 展的功能要求+
地面积 3 [3! KH! &总人口 #[1 万&31 万户&其中'城区 ![ 万人,5 万多户&乡镇 #32 万人,33 万户+ 下辖 #\ 个镇&3 个街道办# 其中'白沙,附城 ! 镇及 3 个街道办 在城区范围$ &225 个村委会&3 "3[ 个自然村&## 个国 营农林场&# 个华侨管理区+
如下'
第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承载 $*&骨干传输网&速率为 2 f$,Y (#) 6邓忠礼4光同步传送网和波分复用系统( Y) 4北
8#5*
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34
第二波'承载数字电视广播业务&速率为 2 f$,Y (!) 6龙永庆4(+.网络建设技术方案与相关问题讨
8#5*
论( =) 4世界宽带网络#!"#"#!#"" *[# 8[!4
::::::::::::::::::::::::::::::::::::::::::::::::
置相应的线路侧设备+
第四波'承载互动电视等新业务&速率为 \ f+/*
[476波长划分
第五波'承载大颗粒集团专网业务如电子政务网,
设计传送网系统容量初期为 2" 波 f#" +R>FZ@&可 政法网或者其他类型业务&速率为 )<P# )<P是指 #""
为提高竞争力必须尽快实现乡镇,厂场及有条件 的自然村网络互联互通&开通乡镇有线数字电视业务& 提高网络播出质量&增加节目套数&减少维护成本+ 我 们组织实施了县域中心前端建设工程&首先&建设一个 功能齐全,稳定性高的总前端&负责为各站提供信号& 撤销各镇站原有前端&先租用移动公司光纤把城区数 字电视平台信号传送至乡镇,厂场及沿途有条件的自 然村&同时为下一步联网开通数字电视业务及各项增 值业务做预留准备+ 采用这一方案后设备减少&耗电 量减少&故障率减少&维护量减少&收到了良好效果+ @=总前端规划设计 !4#6规划设计原则
承载数字电视广播业务,数据宽带互联业务和大颗粒 YR>FZ@h!4[ +R>FZ@之间的任意速率$ *
集团专网等业务+ 波道划分从第一波开始启用&按照
第六波 h第三十波'空余&用于未来扩容+
业务需求顺延配置+ 在 2" 波系统里&前 3" 波作为业
务波道&后 #" 波作为备份和保护波道+ 具体波道划分 参考文献
第三波'承载数据宽带互联网业务&速率为 #"+/*
( 收稿日期*!"##S#!S!5)
作者简介周世坚!#173 86"#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有线电视网络规划&建设&维护及发射台运行管理工作$
>K?
! 中国有线电视"!"#! 年# $$
周世坚'有线电视县域总前端建设
<=基本情况 ##$ 县域基本情况'雷州市地处雷州半岛中部&土
#!$ 网络基本情况'雷州市区已于 !""5 年底完成 城区光纤网络建设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数字电视平 台建设合理&信号稳定&可与省平台接轨&适应多媒体 业务开发和升级+ 但由于资金困难&未能独立架设城 区至乡镇,厂场,农村光纤联网干线+
目前&雷州市各镇站还未进行双向网络改造&各镇 站均设有前端机房&信号源主要靠市区数字 YY*$ 微 波系统提供&受气候,设备的影响信号不稳定&结构不 合理&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老化严重&故障率高&维护 量大&可靠性低&节目套数少# 仅 3! 套模拟信号$ &费 用高# 仅电费就需 # """%月元左右&加上设备维护保 养折旧等不下 ! """%月元$ &而且不能实现网络业务 和用户的有效管理+ 在国家强力推进三网融合的大背 景下&特别是当地电信 'W,0未经批准在非法开展视 频业务&广电面临着严峻挑战+ 因此&如何提高广电行 业的竞争力就成为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