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记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江城子》教案

《江城子》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通过“抓细节-析意境-品感情”的词作鉴赏方法。

2、掌握词作把现实和梦境交织起来的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背诵诗词。

3、体会苏轼的百味人生,珍惜生命中所有的遇见。

【重点】背诵诗词虚实结合的手法【难点】鉴赏诗词【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学过苏轼的哪些作品?你心目中的苏轼是什么样子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水调歌头》: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题西林壁》:淡泊,充满智慧《江城子·密州出猎》:慷慨激愤,豪情满怀,气概豪迈……今天我们再看苏轼的另一面:那一天,阳光明媚雄姿英发的19岁少年,迎娶了美丽多情天资聪颖的16岁少女。

婚后琴瑟和谐,贤良的王弗在生活上、事业上、为人处世上都给了苏轼很大的帮助,王弗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他们许下了相伴一生的誓言:生死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世上有一种幸福叫举案齐眉世上有一种相守叫朝朝暮暮但,天妒红颜世上有一种别离叫伤心欲绝。

世上有一种回忆叫痛彻心扉。

幸福的婚后生活仅仅过了十一年,26岁的王弗就病逝了……王弗病逝后,苏轼在她埋骨的山头亲手栽下了三万株松苗。

三万株啊,要种多长时间,点点滴滴的泥水中,包含了多少情和爱!他是把自己那一缕相思化成了三万株万古常青的松树,经寒历暑,沐雨栉风,岁岁年年,生生世世,守候在爱妻身旁。

二、出示背景公元1075年,王弗离世十年,历经宦海沉浮的四十岁的苏轼来到距离亡妻千里之遥的密州任职,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了自己的结发妻子,不禁感慨万千,于是便写下了旷世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

↓出示目标三、品读诗词1、整体感知大声自由读两遍,→你有什么感受?↓一位同学读,评判读的好坏↓听朗诵,把握情感↓齐读,读出情感。

找出“词中哪句带给你感触”↓完成学案12、分析感触点【小组合作,将感触点和同学分享,说出有什么感触】↓分析学生的感触✿“十年...”:“茫茫”如何理解?→模糊不清,音讯渺茫..生死两茫茫那么这种模糊感,渺远感,主要原因是什么?→十年的生死相隔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对妻子深沉的思念)我们来试想一下,十年长不长(长),但如果是生离,即使山长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会晤的希望,但对于苏轼来说,却是相见无望,这是多么绝望的悲叹啊。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优秀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优秀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肠断一作:断肠译文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注释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思量:想念。

“量”按格律应念平声iáng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其妻王氏之墓。

“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顾:看。

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赏析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江城子记梦学案教案.doc

江城子记梦学案教案.doc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学习目标】1、品读鉴赏,学习词作虚实相生的手法。

2、诵读体悟,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一、背景知识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结发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

王弗去世后,娶王闰之,朝云安居侍妾之位,陪着苏轼贬谪岭南,病死于惠州。

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

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

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就去世了。

这时苏轼30岁,中年丧妻,其心中的沉痛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

宋神宗熙宁八年(乙卯年,公元1075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

这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

现实里的境遇,对亡妻依旧的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二、基础知识1、加点字注音乙卯.()不思量.()自难忘.()三、整体感知诗歌内容(1)本词题为“记梦”,写“梦”,哪些句子写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感知上下阙内容上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品读鉴赏诗歌情感(1)“十年生死两茫茫。

教学《江城子》的实录以及反思

教学《江城子》的实录以及反思

课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内容:《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本内容是小学部校本教材国学五年级上册第一部分(五代两宋词)一、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新授课。

《江城子》一词属于高二教材,我们把它作为小学五年级的教学内容,如果单从内容的角度来挖掘的话,我想势必会让学生学起来很困难,由此我们只有以小学五年级古诗文教学的标准来确定教学目标。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于宋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方法的指导上也已经有了较好的铺垫。

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苏轼的两首词,大家对于苏轼在文学创作、从政上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这节课将要更加全面的了解苏轼这个人。

在班级小组建设方面,31班的总体情况不错,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熟读古词,了解词中的大意;在诵读中体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古词,了解词中的大意;教学难点:在诵读中体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朗读配乐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初读正音(8分钟)(课前预习+互动+检测的一个小三段)师: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课文,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生齐读题(不准确)师:听来有很多的杂音,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

生1:“江城子乙卯正(zhèng)月二十日夜记梦”。

生2:他把正月读成了正(zhèng)月。

师:请生2纠正音。

前面,我们学习了苏轼的两首词,知道了在文学创作上苏轼是豪放的,作为知州苏轼有着平易近人的优点。

下面,我们走进苏轼的生活,看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师: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江城子》,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请大家先练习一遍。

生:练习读一遍。

(都举起了手)师:请第14组,你们四个人都举起了手,先奖励2分“积极举手奖”。

刘俊读题目和上片,刘子菁读下片,请其他的学生拿出笔来做好记录,等会儿当小老师,帮别人纠正错误。

生1:读错了乙(yǐ)、正(zhēng) 、量(liàng)、鬓(b ìn);生2:正确。

【2024版】高中语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24版】高中语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2.把握该词运用的主要手法。

3.背诵全词。

【教学设计】一、导语设计在你心目中,苏东坡是怎样的形象?我们以前学习过苏东坡的哪些文章?苏轼以豪放、旷达著称,其实,他还有柔情的一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和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二、诵读感知,把握基调1.一名学生诵读,纠正字音。

注意以下读音:量liáng 忘wáng2.自主诵读本词两遍,把握诗歌的基调凄婉、哀伤3.学生带着这种“凄婉、哀伤”的基调诵读诗歌。

诵读指导:(1)注意断句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2)注意语速:尽量慢一些,让情感表达的充分些。

(3)注意重读:特别是体现诗人情况的字,要重读,如:“千里孤坟”的“孤”。

4.听录音,再次感受一下这种“凄婉、哀伤”之情,学生自由诵读体会,然后学生代表诵读。

三、文本细读诗人是如何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的?1.直抒胸臆:“不思量。

自难忘”。

“自”自然而然,无意识,感情真挚。

不特意相念,也自然的难以忘怀。

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呵!这十年间,诗人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看似矛盾的心态,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思念。

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联想想象、虚实结合、细节描写:“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首词的标题为“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品读诗词,借助联想和想象,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描绘梦境。

学生讨论,小组推荐最优秀的诵读,其他同学进行品评例: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看见我呢?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看看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是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是“相顾无言,泪流满面”!“梦”是“幽梦”,“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

《江城子》教学设计

《江城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纪念亡妻王弗的一首词作。

作者在结发妻子去世十年的某天,再次梦到亡妻,有感于十年间的无限思念与现实中十年的跌宕生活,作者悲痛难忍,作了本词。

词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了凄婉哀伤的调子。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江城子》悼亡诗的相关内容。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江城子》虚实结合、以景结情等艺术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苏轼对妻子诚笃的感情和身世沧桑之感。

教学重点鉴赏《江城子》虚实结合、以景结情等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把握《江城子》悼亡诗的特点,感受苏轼对妻子诚笃的感情和身世沧桑之感。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面对现代城市快餐式的爱情,我们更渴望一份恒久绵长的不老情,更想拥有一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执着相依。

一千年前的王弗是幸运的,她不仅拥有一个男人对她的千般依恋,还拥有这个男人亲手为她种下的三万株松树。

斯人已逝,但这份千年不老的爱情依旧温暖着现代都市里的饮食男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江城子》,感受这份深情。

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北宋文学家。

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苏轼曾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地的知州,官至礼部尚书。

又曾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北还后的第二年病死于常州。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2.文学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他与北宋的黄庭坚合称“苏黄”,与南宋的陆游合称“苏陆”;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影响深远,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其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观看视频,了解苏轼的人生路线)3. 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方案设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方案设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方案设计梦想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火花,是前进的动力和无限的力量。

为了引导学生懂得如何追寻并实现自己的梦想,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入梦想元素,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梦想的计划。

本教学方案设计旨在通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个题材,让学生感受到梦想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梦想意识和实现梦想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个题材,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意义;2. 学习相关的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对梦想的认识和追求,并激发他们设立个人梦想,并制定实现梦想的计划;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个题材的文化内涵;2. 了解相关的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的梦想意识和实现梦想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预习“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相关资料和背景知识,并提前了解学生的个人梦想情况。

2. 导入与情境营造播放一段相关视频,如与梦想紧密相关的爱迪生名言等,激发学生对梦想的热情和追求。

3. 阅读与讨论分发教材或为学生投影相关文本,指导学生阅读,并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个人感受。

4. 词汇拓展与积累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文本中出现的生词和重要词汇,进行集体拓展和个人记忆。

5. 表达方式与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中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并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梦想和相关的计划。

6. 梦想分享与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梦想分享和展示,让每个学生向全班宣告自己的梦想和计划,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鼓励和指导。

7. 总结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梦想和计划进行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8. 课后拓展布置相关的拓展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梦想与努力”的作文,或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听课讲解法:通过讲解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江城子记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吟唱感知,体会幽美凄凉的整体氛围。

2.围绕情境任务,从三个活动入手,层层深入,解读文本。

3.体会诗歌的情感内涵。

【教学重难点】围绕情境任务,从三个活动入手,层层深入,解读文本。

一、导入新课在很多同学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个豪放旷达的“人而仙者”,用胸襟超越了苦难,在人生的困境里突围。

但无情未必真豪杰,这样洒脱不羁的苏轼,也有他深情执着的一面。

比如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下简称《江城子记梦》),就是苏轼为亡妻王弗所写的一首婉约之作。

王弗,四川眉州人,十六岁嫁给苏轼,当时苏轼十九岁,他们是一对恩爱知心的少年夫妻。

在相伴了十年光阴之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王弗卒于汴京,千里归葬眉山。

此后因为新旧党争,苏轼的仕途多舛,待到十年后,他外放密州为官,有一天夜里,梦见了暌违十年的亡妻。

这一场“相会”,跨越了十年的时间,甚至跨越了生与死的鸿沟,醒来之后,苏轼心中百感交集,将哀思化入笔墨,便有了我们今天读到的这篇《江城子记梦》。

二、吟唱感知教师播放歌曲《江城子记梦》,学生欣赏歌曲,感受诗歌的情感。

学生和唱,熟悉曲调之后师生合唱。

(设计思想:这首词文字浅显平易,大家耳熟能详,字面上并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于是我想用另一种方法带着大家去体会感受。

有道是“词为倚声”,词这一文学体裁,原本就是用来配乐演唱的。

所以我选择了歌曲《江城子记梦》进行演唱,希望借助音乐营造的意境,帮助学生进人词境之中。

)三、情境创设,设计展板情境任务:东坡公园即将举办“东坡文化月”活动,其中一个项目是苏轼诗词作品展,请你协助主办方布置《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一块展板。

活动一:定苏词基调,着展板色彩请结合《江城子》的内容,说说你认可的展板色彩方案,并说出理由。

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体会苏轼对王弗的深切思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城子·记梦》教学设计
作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297 更新时间:6/16/2008
教学目标:把握苏轼作品的风格和从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掌握比较法,朗读法等诗歌鉴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文中虚实手法的运用。

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

教学难点与拓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大致了解豪放派与婉约派的分别。

教学时间:两课时
预习要求: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和《江城子·记梦》的写作背景。

了解豪放派和婉约派。

教师提出问题(分小组探究,问题如下)。

①写“梦”,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可以删除?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

②促成作者夜梦亡妻的因素有哪几方面?(结合上片词文回答)
③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是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
也是苏东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还是苏东坡,你如何看待?
④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
教学过程:
导入:(放《人鬼情未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种思念的情感即使我们没有切身体会到,也能
从很多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体会到。

下面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文,从中感受思念的感情
第一课时
一,“是什么”——对整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完课文后,问学生的感受,和以往学过的苏轼的文章比较,在风格上的异同。

2.对文章进行分析
上片:
1写“梦”,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可以删除?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

答:不能,是一个情感铺垫。

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2.促成作者夜梦亡妻的因素有哪几方面?(结合上片词文回答)
A“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说不思量,即是思量。

——相思太苦、旧情难忘。

B“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此时作者正在密州,与故乡眉州相隔千里之遥。

作者为什么人在密州?原因是被贬。

被贬处境如何?无处话凄凉。

——人生多难、政治打击。

C“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政治打击之下,人易衰老,就是相逢了,妻子也不会识得我了吧。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3问:“茫茫”看不清楚?为何看不清?
答: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

花落人亡两不知
4“不思量,自难忘”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

“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

“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

说不思量,即是思量。

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下片:
5.“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茫”遥不可及。

但是见面后却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为什么?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吧。

6.“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是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也是苏东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还是苏东坡,你如何看待?
多情未必非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更加真实的苏东坡,更加成熟的真丈夫。

如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死不忘复国大业,可谓铮铮铁骨的男子汉,可是写出了“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7问: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意境)
答:“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

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

短松岗,即指王弗的墓地。

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
8明月是象征团圆与祝福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团圆“千里共婵娟”。

为什么不改成“残月夜”呢?“杨柳岸晓风残月”,多好。

月残人残同病相怜,月圆人更残。

(意境)
“料得年年肠断处”年年,每一年,如果说作者带着对妻子的思念走过十年,注定这辈子也走不出情感的围城了。

3再读课文,充实内容,连点成线。

通过对课文梦前,梦中,梦后的写作过程的分析,过度到课文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及风格。

第二课时
【研讨】
1、作者说自己“尘”,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
生华发呢?)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

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

“为
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2、文章中的“虚”与“实”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有什么好处?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是以前我们所学过的苏轼的作品,结合以上学过的诗句,试比较今天所学的《江城子》,这两种风格的不同。

②填表(每个小组分别举出相应的例子)
豪放婉约
题材内容
艺术表达方式
意境
4、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思念丈夫的作品《声声慢》进行比较。

区分两者的异同。

王峰王天芳王伟王晓姣王晓丽张佳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