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中数字电视前端设计

合集下载

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特点

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特点

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特点摘要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是数字有线电视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数字有线电视的信息交换中心,包括信号输入、信号处理、信号输出、信息管理等四大部分,每个部分又由若干子系统和电子设备所组成,这四大部分及其所属子系统,各有其功能和特点,并组合构成了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的总体系统。

必须认真了解和掌握其构成、原理和功能特点,才能更好的进行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满足数字有线电视用户的需要。

关键词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结构;功能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4-0007-02数字有线电视的前端系统,主要是指数字有线电视网络的信息源部分,是电视节目信息的交换中心,属于整个数字有线电视系统的核心部分。

许多关键性的设备和技术,都集中在前端系统,例如编码设备、数字多路复用器设备、数字调制仪器等。

本来数字有线电视整体系统就集中了大量的高新尖端技术,例如数字视频技术、数字音频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再加上前端系统的关键设备和技术,使得数字有线电视技术难度远远高于模拟电视技术,其前端的管理也远比模拟电视的复杂得多。

为更好地进行区域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有必要认真了解和掌握其构成、组成原理和工作特点。

比较成熟的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一般分为四大部分,包括信号输入部分、信号处理部分、信号输出部分和系统管理部分等。

每个部分又管辖有具体的若干个子系统,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

这些子系统由若干器件有机组合而成,这样就形成了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的整体系统。

1 信号输入部分也叫数字电视的信源系统,包括数字卫星信号的接收系统、模拟电视信号的编码系统、sdh 网络信号的接入和转换系统。

信号输入部分主要是将信号进行一定格式转换,使之成为符合dvb-c有线视频广播公共标准的ts 流(运动图像压缩的国际标准)格式信号。

这部分只负责传递信号,不负责对电视节目内容的编辑。

区县数字电视前端设计方案

区县数字电视前端设计方案
的模 拟 频道 中 。
《 中国有线电视) 08年第 1 期 )0 2 O
系统设计与设备选型要适应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 的要求 , 适应业务种类增长的需要 , 充分发挥系统的最 佳效 益 , 保证 系统 长期 有效运 行 。
() 5 可扩 展和 易升 级 我台设计的数字 电视系统可扩展性很强 , 能够实 现 可预 见 的平滑升 级 , 例如 Q M 调制 器具 有 A ID 3 A S S / 输 入和输 出接 口, 提供 多业 务 扩展能 力 , 过 以太 网可 通 以实现 内部 程序 的在 线 升 级 , 很 好地 满足 用 户 升 级 能 的需要 , 再如 M E 2编码器采用 市场上 最具竞争 P G一 力的芯片, 以保证其平滑升级。 () 6 可管 理性 前端系统具备健全的网管功能 , 可对网络 、 设备进 行实时全面的监测和控制 , 可对业务 、 用户进行方便快 捷 的查 询和 管理 。 3 总体 方 案 总体项 目提供基于单 向网络 ( 也可具备 回传 ) 的 数 字 电视 业 务解决 方 案 , 北 数 字 电 视 总前 端 设 在 有 渝 线 电视 网络 中心机 房 , 进行 节 目的接 收 、 储 、 理 、 存 管 加 扰、 播出以及用户的授权 、 管理 、 计费 , 并使用 C S和 A S MS实 现对 用户 的管 理 和 控 制 , 线数 字 电视 整 体 解 有 决 方案 如 图 1所示 。
《 中国有线电视} 0 8 1 ) 20 (0
CHI NA GI DI TAL CABIE J TV

文章编 号 :07—7 2 (0 8 1 10 0 2 20 ) 0—10 0 15— 2
・点・ 经滴 验
中图分 类号 :N 4 . T 936

有线电视的前端系统

有线电视的前端系统

有线电视的前端系统有线电视的前端系统是指用户通过有线电视信号接收设备来收看电视频道的界面系统。

这个前端系统是为了提供一个方便、直观的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轻松地浏览和选择想要观看的电视频道和节目。

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界面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模块组成:1. 频道导航:这一模块显示了用户可以选择的电视频道列表。

它可以按照频道号码或者频道名称进行排序,用户可以通过上下键或者遥控器中的导航钮浏览不同的频道。

2. 节目指南:这个模块显示了当前频道和接下来几个小时内各个频道的节目列表。

用户可以通过这个节目指南了解不同时间段内即将播放的节目,并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目进行收看。

3. 搜索功能:有线电视前端系统通常会提供一个搜索功能,让用户可以根据关键字来搜索自己想要看的节目或者频道。

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上的数字键盘或者使用屏幕键盘进行输入,并且系统会给出相应的搜索结果。

4. 收藏夹:这个模块允许用户收藏自己喜欢的频道或者节目,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方便地找到它们。

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上的特定键将当前正在观看的频道或者节目添加至收藏夹,并且可以随时在收藏夹中查找和选择。

5. 个人设置:有线电视前端系统也通常提供了一些个人化设置功能,例如调整屏幕亮度、对比度或者音量,选择语言偏好等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来对系统进行调整,以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

总的来说,有线电视的前端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直观、交互性强的界面,使其能够方便地找到和选择自己想要观看的节目和频道。

这些功能不仅提高了用户体验,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性。

有线电视的前端系统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兴起的,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更加便捷、直观的电视观看方式。

通过前端系统,用户可以轻松地浏览各种电视频道、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并且还能够进行个性化的设置,提高观看体验。

首先,频道导航是有线电视前端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模块。

当用户进入到系统界面后,首先看到的就是频道导航。

在这个模块中,用户可以通过上下键或者遥控器中的导航钮浏览不同的频道,并且可以按照频道号码或者频道名称进行排序。

有线电视中数字电视前端设计

有线电视中数字电视前端设计

有线电视中数字电视前端设计在有线电视中,技术上先进的数字电视系统必然会取代模拟电视系统。

模拟电视传输质量不容易保证,频道数有限,难以提供高速信息服务,特别是很难提供大范围的条件接收和用户管理功能。

采用数字方式,则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缺点。

数字电视系统的优点在于:(1)大大提高现有电视节目的音像质量。

数字电视采用数字传输和误码保护技术,在加工制作、复制、存储和传输交换过程中受噪波和失真的叠加影响少, 接收端的信号质量可与发送端的原始信号质量相比拟。

(2)传输的节目多。

数字电视采用先进的图像压缩编码技术,每套节目占用的频带窄,可以充分利用频谱资源。

例如在有线电视中,传输1套模拟电视的8 MHz频道可以传输4飞套具有标准清晰度的数字电视(SDTV)节目。

(3)容易开展各种综合业务和交互式业务。

电视系统全面数字化加强了广播电视、通信与计算机业务的一体化,原本是完全不同媒体的广播、电视、通信和计算机在全部数字化后,图像、声音、图文、数据等都以数字方式按一定规则被复接成数据流进行传送,可实现视频点播(VOD, NVOD)、高速上网、电视购物、电子游戏等增值服务。

(4)容易加密/加扰,开展信息安全/收费业务。

条件接收系统(CA)是数字电视收费的技术保障系统。

条件接收的基本目的是在电视系统中对用户进行授权控制及授权管理,从而实现收费系统的有偿服务。

由于数字信号的易操作性,在前端对信号加密和加扰都比较容易实现。

数字传输收费系统保密性高,信号质量好,操作方便。

以上这些优点使得发展数字电视的意义己远远超出了数字电视木身。

但数字电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加快发展我国数字电视的同时,鉴于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和我国的特定国情,必须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推进,逐步从模拟系统向数字系统过渡。

前端系统是有线电视网络的信息源、交换中心,是整个有线电视系统的核心。

数字电视前端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是电视数字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数字电视前端包括许多关键性的数字设备和技术,如MPEG- 2压缩编码器、数字多路复用器、数字调制器等。

简述唐山有线电视数字前端EPG系统的原理及构成

简述唐山有线电视数字前端EPG系统的原理及构成
限管理模 块 、节 目编排 模块 、 P E G导人 导 出模 块 和系 统管理模 块 ,以及 生成 标准 D B表 的标 准表 生成 器 V
2 0年 第 8期 ( 第 2 8期 ) 0 1 总 4

数字电视
标准 表的服 务器 , 它利 用后 台 中心 数据 库提 供 的数据 转 换成 D B标 准 格 式并 交 给 数据 服 务 器进 行 广播 。 V
有 线 电视 技 术
数字电视


张 赫光 高 凯利 唐 山有线电视网络公司
摘要 : 文主 要 阐 述 了唐 山有 线 电视 数 字 前 端 E G 系 统 的原 理 和 各 个模 块 的 功能 , 点 论 述 了 系统 构 成 中的 重 点 本 P 重 模 块 标准 表 发 生器 和 中心 数 据 库 的技 术 特 点 。 关键 词 : 准 表 发 生器 ( T E G 描 述 符 N T 标 S G) P I
S G的主要特点 如下 : T sh d l c eue播发 。
有 线 电视 技 术
⑨ 最 多 可 以 支 持 5 0 个 sri , 以 及 7 天 0 evc e ⑩ 可根据 E G配置 器 的参数 配置 ,灵 活播 发各 P 种表 , 可根 据 各种插 入 的描述 符生 成实 际 的描述 符信
随着数 字广播 技 术 的不 断进 步 和发展 , 有线 电视
(T ,以完 成 D B C系 统最重 要 的 P IS 控 制信 S G) V— S/ I 息 的生成 。
服务 提供商 和 网络运 营商在 转 向数字 化 的过程 中 , 将 会面 临必须 不断推 出新业 务的需 求 。 P E G系统作 为数 字 电视前 端 系统 的一个 重要组 成部 分 , 需要 为播 控系 统整合 网络资 源和 服务 器资源 , 定接 收端 的接 收参 规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线广播电视网络。
广电宽带城域网具有五个要素:
① 信道构成 ― 具有广播和交互两种信道,分别用于完成广播式和交互式业务。 ② 物理介质 ― 可采用射频电缆、光缆、微波、数据电缆或及其组合多种传输介 质。 ③ 作业任务 ― 对广播式和交互式业务信号进行传输、分配和交换三种作业。
④ 处理对象 ― 图像、声音及数据三种信号。
国家级广播电视干线网(简称国干网) 省级广播电视干线网(简称省干网) 地区级广播电视网(简称地市网) 县级广播电视网
返回首页
图1-1 我国广播电视传输网的构成
1. 2 .1国家级广播电视干线网
国家级广播电视干线网如图 1一 1 所示。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网络结构为多个环型结构,环型结构共分为华北五省环、
1 .2
地区级广播电视网和县级广播电视网已向城域宽带、多业务有 线广播电视网络,即全面提供基本、扩展和增值业务的广电宽带城域 网方向发展。广电宽带城域网是广电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位 置上位于同一城市行政区域范围;在网络层次上位于广电骨干网之下, 是广电骨干网在城域内部的延伸和扩展;在网络功能上主要实现用户 业务的接人、传输与汇聚;起着广电上下网络互连和基础服务平台的 作用,不仅是我国广电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广电产业开发的基 础。
城域网广播信道基本结构模型图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 2 )交互业务平台基本结构模型
广电宽带城域网交互业务平台是以 IP 通信方式在交互信道上双向
传输数据信号的视音频数据业务平台,主要用于开展互联网接人等宽 带接人业务和 HDTV 、 DVR 、 VOD 等交互式电视业务。按照 GY /
代 00 . 1 / 2 一 2004 《 HFC 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技术规范 》 相

有线电视网络前端系统

有线电视网络前端系统

返回首页
(1) 复用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传输流再复用器是有线电视数字前端设备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之一,根据需要有六路、八路、十二路等之分。它
们的基本组成部分都是一样的,只是输入接口的数量不同。 传输流再复用器由若干个 ASI 输入接口、先进先出移位 寄存器( FIFO )、 CPU 及逻辑控制、通信接口和 ASI 输出接口等组成。传输流再复用器的组成框图如图 3 一 16 所示。
3.2 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结构与功能
3.2.1 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组成结构 3.2.2 数字前端各子系统的功能作用
返回首页
3.2.3 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案例
3.2.1 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组成结构
(1)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典型结构

返回首页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是基于有线电视网络开展数字电视业务的综合
多个功能实体。在实际中,根据系统功能选择的不同,特定的某
些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可能不包括图中的某些部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2)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组成
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按功能来分,可以分为信源子系统、 SI
/PSI 生成子系统、数据广播子系统、复用和加扰子系统、条件接
收子系统、用户管理子系统、网络管理子系统和传输子系统中的 QAM 调制及混合部分。其原理图如图 3--3所示。
(3)

数据广播子系统
数据广播子系统是指对数据广播业务进行管理和播出的系统。此
系统通常包括数据广播服务器。数据广播子系统常用于传输文字、
图像、音视频片段、数据等多媒体内容。
返回首页

(4)复用和加扰子系统
复用和加扰子系统按照营运的要求对各类节目和控制信息进行业务组合, 完成对各路 TS 码流的复用和加扰。该系统通常包括复用器、加扰器以 及负责 TS 码流分配调度的数字矩阵等设备。

最新广电网络前端培训教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

最新广电网络前端培训教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基本架构 ————EPG系统
电子节目指南(EPG)系统
在数字电视中: 相同频带内,传输节目的数量大幅度上升 产生了大量的新业务 观众需要在大量的节目中方便迅速地选择节 目。
电子节目指南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工具。
EPG系统
电子节目指南是数字电视的标志之一; 电子节目指南与视、音频节目一样,是数字电视
二、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基本构成
系统平台基本构成
节目源
卫星节目 本地节目 高清节目 专业频道 NOVD节目 交互信息
信源处理
信号传输及转换
信号处理
编码器 数字卫星接收机 高清卫星接收机 大卡卫星接收机
NVOD系统
复用 加扰
有线电视网络
光纤网络 网络适配器
QAM
HFC网络
功能子系统
监控系统 EPG系统 CA系统 BOSS系统 数据广播系统 呼叫中心
的基本业务; 电子节目指南可提供丰富的节目预告信息、方便
灵活的检索引擎; 电子节目指南是观众进入数字电视的“门户”。
EPG系统
EPG是数字电视所特有的一项服务。EPG的 功能包括:基本功能有广播电视节目指南(如 节目播出表、当前节目播放、节目介绍、节目 附加信息、节目分类、节目预定、家长分级控 制等),PPV节目指南,NVOD准视频点播节目 指南;扩展功能有数据广播服务指南,节目预 览,分类广告信息服务指南,电子商务信息指 南等。
正交振幅调制(QAM):调制效率高,要求 传送途径的信噪比高,适合有线电视电缆传输。
键控移相调制(QPSK):调制效率高,要求 传送途径的信噪比低,适合卫星广播。
残留边带调制(VSB):抗多径传播效应好 (即消除重影效果好),适合地面广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线电视中数字电视前端设计
在有线电视中,技术上先进的数字电视系统必然会取代模拟电视系统。

模拟电视传输质量不容易保证,频道数有限,难以提供高速信息服务,特别是很难提供大范围的条件接收和用户管理功能。

采用数字方式,则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缺点。

数字电视系统的优点在于:
(1)大大提高现有电视节目的音像质量。

数字电视采用数字传输和误码保护技术,在加工制作、复制、存储和传输交换过程中受噪波和失真的叠加影响少,接收端的信号质量可与发送端的原始信号质量相比拟。

(2)传输的节目多。

数字电视采用先进的图像压缩编码技术,每套节目占用的频带窄,可以充分利用频谱资源。

例如在有线电视中,传输1套模拟电视的8 MHz频道可以传输4~8套具有标准清晰度的数字电视(SDTV)节目。

(3)容易开展各种综合业务和交互式业务。

电视系统全面数字化加强了广播电视、通信与计算机业务的一体化,原本是完全不同媒体的广播、电视、通信和计算机在全部数字化后,图像、声音、图文、数据等都以数字方式按一定规则被复接成数据流进行传送,可实现视频点播(VOD,NVOD)、高速上网、电视购物、电子游戏等增值服务。

(4)容易加密/加扰,开展信息安全/收费业务。

条件接收系统(CA)是数字电视收费的技术保障系统。

条件接收的基本目的是在电视系统中对用户进行授权控制及授权管理,从而实现收费系统的有偿服务。

由于数字信号的易操作性,在前端对信号加密和加扰都比较容易实现。

数字传输收费系统保密性高,信号质
量好,操作方便。

以上这些优点使得发展数字电视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数字电视本身。

但数字电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加快发展我国数字电视的同时,鉴于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和我国的特定国情,必须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推进,逐步从模拟系统向数字系统过渡。

前端系统是有线电视网络的信息源、交换中心,是整个有线电视系统的核心。

数字电视前端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是电视数字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数字电视前端包括许多关键性的数字设备和技术,如MPEG- 2压缩编码器、数字多路复用器、数字调制器等。

数字电视集成了许多领域的新技术,如数字视频/音频技术、通信技术、条件接收技术、网络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等。

因此,数字电视前端的管理模式比模拟前端复杂,在进行数字电视前端设计之前,必须了解和掌握它的组成及设备功能。

2 有线电视中数字电视前端的组成
数字电视前端不同于传统的模拟电视前端,对应于一个频点(即8 MHz模拟电视频道)的数字电视前端组成如图1所示。

(1)信号源
我国从1996年开始通过卫星传输数字电视信号,目前,中央电视台的12
套节目和全国省市区电视台30几套节目都使用DVB-S数字电视技术标准。

利用卫星的一个转发器传送多套数字压缩电视信号有SCPC(Single Channel Per Carrier,即单路单载波)方式和MCPC(Multiple Channel Per Carrier,即多路单载波)方式。

SCPC方式的每个载波只传输1套广播电视信号,这样一个转发器内同时存在多个载波,其特点是各套节目可在不同地点上星。

MCPC方式的每个载波可同时
号进行调制,输出中频信号,使其具有很高的抗干扰能力,便于在有线电视模拟网中传输。

(5)上变频器
上变频器主要是将调制器输出的数字中频(IF)信号变为射频(RF)信号后输出。

上变频器在有些设备中是与调制器综合在一起的。

(6) MPEG-2数字编码器
MPEG-2编码器就是将模拟音视频信号(A/V)按照MPEG-2标准进行压缩编码,然后转换成数字传输流的一种设备。

模拟电视节目可用MPEG-2编码器压缩为2~15 Mbps,一般采用6 Mbps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编码器具有视频实时数字预处理、时基校正等功能,对各种类型和不同图像质量的PAL/NTSC模拟电视信号按MPEG-2 的标准进行数字化编码,产生标准的数字电视节目传输流。

3 有线电视中数字电视前端的设计
有线电视中数字电视前端与模拟电视前端的设计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模拟电视前端中,8 MHz带宽只能传送1套电视节目,只需将1台卫星接收机与1个调制器相连接就可以了。

在数字电视前端中, 8 MHz带宽可以传送4~8套数字电视节目,传送节目的套数与哪些条件、设备有关,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1)与信道编码和QAM调制器有关
在有线网络传输中,一个8 MHz模拟电视频道最多可传输6.9 Msps的数字调制信号,即8/(1+0.15)=6.9 Msps。

采用64 QAM调制方式,前向纠错FEC为RS(204,188),最多可传输有效数字信号6.9×6×188/204=38.1 Mbps。

如采用256 QAM调制方式,最多可传输有效数字信号为6.9×8×188/204=50.8 Mbps。

虽然传输有效数字信号增多,但抗干扰能力下降,所以目前普遍采用64 QAM调制
器,即对应于一个8 MHz模拟电视频道,调制器的输入码率惟38.1 Mbps。

(2)与节目信号的传送方式和有效传输码率有关
在卫星信道传输中,我国上星的DVB-S节目多数为SCPC方式,符号率为4.42 Msps,采用RS(204,188)编码、3/4卷积码、QPSK调制方式,1套节目的有效传输码率为4.42×2×3/4×188/204=6.11 Mbps,复用器可传送6套节目,即6.11×6=36.66 Mbps,距最多传输码率38.1 Mbps还有裕量,复用器会自动以填空包加以补足。

如传输码率超过38.1 Mbps,设有7套节目信号,第7套将不予传送。

因此,一个频点只能传送1套模拟电视信号,但能传送6套4.42 Msps数字电视信号。

由此可见,传送全国30几套省市区的数字电视节目,也只占用6个8 MHz 的模拟电视频道。

对采用MCPC方式传输的信号,如中央电视台8套节目,符号率为41.53 Msps,传输码率是57.4 Mbps,超过38.1 Mbps,复用器就选择其中的几路信号传送。

有线电视中数字电视前端设计与模拟电视前端设计的另一个不同是数字电视前端中需要卫星接收机的台数与接收节目信号的传送方式有关。

SCPC方式接收1套节目需要1台数字卫星接收机,而MCPC方式1台数字卫星接收机就可接收多套数字电视节目,因此在设计时要根据接收电视节目的套数确定所需要的接收机的台数。

有线电视中数字电视前端的设计还应注意:
一是关于调制器的输出电平调整。

在整个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信号输出部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是混合输出的,由于两者的调制方式不同,它们输出电平的标准也不同。

模拟电视的载波调制是VSB即残留单边带调幅制,数字有线电视的64 QAM调制具有类似双边带的特征,它们的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是不同的,
通常数字调制器的输出电平比模拟调制器的输出电平低10 dB。

另外,模拟与模拟频道、数字与数字频道之间输出电平的大小和平坦度直接影响到网络的系统指标。

对前端来说,除按线路设计控制输出电平外,高低电平差的大小也要控制好,频道间电平差越小,系统平坦度就越好。

一般前端模拟与模拟相邻频道、数字与数字相邻频道之间电平差不要超过±0.5 dBμV。

二是关于调制器的频率设置。

由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不同,它们输出频率的设置也有所不同,模拟电视调制器的频率是按图像载波频率设置的,而数字电视调制器的频率要按照该频道的中心频率来设置。

4 结束语
有线电视中对数字电视前端的设计除了设备(硬件)之外,管理(软件)也很重要。

在大型网络中,网络管理是数字电视前端的一个重要功能,主要对前端数字设备进行监控,对保证信号质量、降低维护成本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网络管理是指关于规划、监督、设计和控制网络资源的使用和网络的各种活动,网管设计的要求是使网络性能达到最优。

和传统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技术中软件技术占有更为重要的位置,电视内容的重现及电子节目指南(EPG),用户管理系统和CA系统的建立等都要由软件来实现。

因此,数字电视前端设计远不能满足于硬件设备的完成,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安全高效管理体系,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