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上海 (5)

合集下载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化学)附试卷分析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化学)附试卷分析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房四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羊毛可用于制毛笔,主要成分为蛋白质B.松木可用于制墨,墨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C.竹子可用于造纸,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大理石可用于制砚台,主要成分为硅酸盐2.一种点击化学方法合成聚硫酸酯(W)的路线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双酚A是苯酚的同系物,可与甲醛发生聚合反应B.催化聚合也可生成WC.生成W的反应③为缩聚反应,同时生成D.在碱性条件下,W比苯乙烯更难降解3.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验证铁与水蒸气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为3Fe+4H2O(g)Fe3O4+4H2B.酒精灯移至湿棉花下方实验效果更好C.用火柴点燃肥皂泡检验生成的氢气D.使用硬质玻璃试管盛装还原铁粉4.对于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试管壁上的银镜用稀硝酸清洗:Ag +2H++N O3- Ag++NO2↑+H2OB.工业废水中的Pb2+用FeS去除:Pb2++S2-PbS↓C.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SO2吸收塔:Br2+SO2+2H2O2Br-+S O42-+4H+D.用草酸标准溶液测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2Mn O4-+5C2O42-+16H+2Mn2++10CO2↑+8H2O5.我国科学家最近研究的一种无机盐Y3[ZW6X6]2纳米药物具有高效的细胞内亚铁离子捕获和抗氧化能力。

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W、X、Y属于不同族的短周期元素。

W的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X和Y的第一电离能都比左右相邻元素的高。

Z的M层未成对电子数为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W、X、Y、Z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的熔点最高B.在X的简单氢化物中X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sp3C.Y的氢氧化物难溶于NaCl溶液, 可以溶于NH4Cl溶液D.Y3[ZW6X6]2中WX-提供电子对与Z3+形成配位键6.一种可植入体内的微型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通过CuO催化消耗血糖发电,从而控制血糖浓度。

高考化学复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答案解析(正式版)(解析版).docx

高考化学复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答案解析(正式版)(解析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Ca-40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 的名称为鉝。

关于Lv 293116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原子序数116B .中子数177C .核外电子数116D .相对原子质量293 【答案】D考点:考查本题考查了元素原子的符号各个角标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的知识。

2.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的是( )A .HClOB .NH 4ClC .HNO 3D .AgNO 3【答案】B考点:考查物质的稳定性与反应条件的关系的知识。

3.某晶体中含有极性键,关于该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可能有很高的熔沸点B.不可能是单质C.可能是有机物D.可能是离子晶体【答案】A考点:考查极性共价键存在的物质类别的判断的知识。

4.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B.单质沸点的高低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答案】B考点:考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的知识。

5.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A.还原性B.氧化性C.漂白性D.酸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二氧化硫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介于S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之间,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的原因是发生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

在该反应在二氧化硫中的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表现还原性。

故选项是A。

考点:考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知识。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6.将Na、Na2O、NaOH、Na2S、Na2SO4分别加热熔化,需要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物质有()A.2种B.3种C.4种D.5种【答案】C考点:考查物质的晶体类型与化学键的结合方式的关系的知识。

高考化学复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化学试卷.docx

高考化学复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化学试卷.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化学试卷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Ca-40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

关于的叙述错误的是A. 原子序数116B. 中子数177C. 核外电子数116D. 相对原子质量2932.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的是A. HClOB. NH4ClC. HNO3D. AgNO33.某晶体中含有极性键,关于该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不可能有很高的熔沸点B. 不可能是单质C. 可能是有机物D. 可能是离子晶体4.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A. 单质氧化性的强弱B. 单质沸点的高低C. 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5.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A. 还原性B. 氧化性C. 漂白性D. 酸性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6.将Na、Na2O、NaOH、Na2S、Na2SO4分别加热熔化,需要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物质有A. 2种B. 3种C. 4种D. 5种7.检验用硫酸亚铁制得的硫酸铁中是否含有硫酸亚铁,可选用的试剂是A. NaOHB. KMnO4C. KSCND. 苯酚8.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B. 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C. 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 → H2O + O2 + Q 能量反应过程H2O+1/2O2 H2O2O无催化剂有催化剂D.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9.已知咖啡酸的结构如右图所示。

关于咖啡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分子 式为C 9H 5O 4B. 1mol 咖啡酸最多可与5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C. 与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D. 能与Na 2CO 3溶液反应,但不能与NaHCO 3溶液反应10.卤代烃的制备有多种方法,下列卤代烃不适合由相应的烃经卤代反应制得的是A. B.C.D.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错误的是A. 溶解度:小苏打 < 苏打B. 密度:溴乙烷 > 水C. 硬度:晶体硅 < 金刚石D. 碳碳键键长:乙烯 > 苯12.与氢硫酸反应有沉淀生成的电解质是A. 硫酸铜B. 氢氧化钠C. 硫酸亚铁D. 二氧化硫13.实验室回收废水中苯酚的过程如右图所示。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上海)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上海)

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u 64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22年,科学家们已经证实“四中子态”的存在,该物质只由四个中子组成,则其质量数是A.1 B.2 C.3 D.42.海底五彩斑斓的珊瑚是由珊瑚虫吸收海水中的钙和CO2,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

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CO2、释放O2,但随着全球变暖,CO2含量增加,海底珊瑚含量减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吸收CO2 B.植物呼吸作用放出CO2C.海水吸收过多CO2使pH增大 D.珊瑚礁溶解是因为生成Ca(HCO3)23.战国时期人们用青铜浇铸形成各样的青铜器,青铜比纯铜更便于制成形态各异的容器的原因是A.熔点低 B.密度大 C.硬度大D.不易被腐蚀4.下列物质中,能通过化学氧化法去除石油开采过程中伴生的H2S的是A.氨水 B.双氧水 C.FeSO4溶液D.NaOH溶液5.对于反应8NH3+3Cl2=6NH4Cl +N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HCl的电子式为 B.NH3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C.NH4Cl中只含有离子键 D.Cl-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3s33p56.向饱和氯水中加入少量Na2SO3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pH减小B.溶液颜色变深 C.溶液漂白性增强D.溶液导电性减弱7.已知稠油是指黏度超过50 mPa . s的原油,数据显示,在世界剩余石油资源中,约有70%都是稠油。

下列关于稠油的说法错误的是A.稠油易溶于水 B.稠油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C.稠油属于混合物 D. 稠油可以裂化8.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A.一定是同系物 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C.碳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燃烧时耗氧量一定相等9.我国科学家研发的高效稳定的单原子催化剂,该催化剂能够实现临氢条件下丙烷高效脱氢制丙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丙烷脱氢生成丙烯的反应是加成反应B.丙烷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 D.丙烯可以发生加聚反应10.巧克力中含有一种由硬脂酸(C18H36O2)和甘油(C3H8O3)酯化而成的脂肪(硬脂酸甘油酯),因此具有润滑的口感,会在嘴里融化。

2025年上海市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5年上海市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5年上海市化学高考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H2OB、NaClC、CO2D、C2、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H2O(水)B、CO2(二氧化碳)C、CH4(甲烷)D、NaCl(氯化钠)3、下列关于化学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金属元素都能在空气中燃烧B、所有的非金属元素都是气态C、碳酸钠是一种有机物,因为它含有碳元素D、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个数乘积的比值4、下列关于物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所有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相同的。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5、下列关于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含有离子键。

B、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中,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相结合。

C、所有的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D、所有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

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通常会导致反应速率加快。

B. 温度升高会使得大多数化学反应的速率增加。

C.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路径,但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的位置。

D. 固体颗粒大小的变化对气-固相反应的速率没有影响。

7、下列关于化学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但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按照一定比例构成的纯净物。

8、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在任何情况下,增加反应物浓度都会使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B. 勒夏特列原理表明,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如浓度、温度或压力),则平衡会向着能够部分抵消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C. 化学平衡状态意味着反应完全停止。

高考化学复习199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卷.docx

高考化学复习199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卷.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199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8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根据以下叙述,回答1~2小题.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被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利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有关反应为:总反应1.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A)反应物(B)生成物 (C)中间产物(D)催化剂2.O3和O2是( ).(A)同分异构体 (B)同系物(C)氧的同素异形体 (D)氧的同位素请分别比较3~5三个小题中前后两个数值的相对大小.选择(A)、(B)、(C)、(D)表示前者和后者的关系.3.原子核外的M电子层和L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 ).(A)大于(B)小于(C)等于 (D)不能肯定4.钢和生铁中碳的百分含量( ).(A)大于(B)小于(C)等于 (D)不能肯定5.相同温度下的0.1摩/升和0.01摩/升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 ).(A)大于 (B)小于(C)等于(D)不能肯定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6.科学家最近制造出第112号新元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重的原子.关于该新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2(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C)其原子质量是12C原子质量的277倍(D)其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之比为277:127.关于磷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没有毒性而白磷剧毒(B)白磷在空气中加热到260℃可转变为红磷(C)白磷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D)少量白磷应保存在水中8.把三氯化铁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 ).(A)无水三氯化铁 (B)氢氧化铁 (C)氧化亚铁 (D)三氧化二铁9.将1体积选项中的一种气体与10体积O2混和后,依次通过盛有足量浓NaOH溶液的洗气瓶和盛有足量灼热铜屑的管子(假设反应都进行完全),最后得到的尾气..可以是()(A)Cl2 (B)CO (C)CO2 (D)N210.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11.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K+ Na+ HSO3- Cl-(B)Na+ Ba2+ AlO2- NO3-(C)NH4+ K+ Cl- NO3- (D)K+ Na+ ClO- S2-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氨气通入稀硫酸溶液中NH3+H+=NH4+(B)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CO2+CO32-+H2O=2HCO3-(C)硫酸铝溶液跟偏铝酸钠溶液反应 Al3++3AlO2-+6H2O=4Al(OH)3↓(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Cl2+2OH-=3Cl-+ClO-+H2O13.把氢氧化钙放入蒸馏水中,一定时间后达到如下平衡:Ca(OH)2(固) Ca2++2OH-。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知识点精编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知识点精编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化学试卷考试题纲第一章物质的微观世界 (6)一、原子结构: (6)1、原子核;(A) (6)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B) (6)3、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B) (6)4、离子;(B) (7)二、化学键; (7)1、离子键:(B) (7)2、共价键;(B) (7)3、金属键;(A) (8)第二章物质变化及其规律 (8)一、能的转化: (8)1、溶解过程及其能量变化;(B) (8)2、化学反应中能的转化;(B) (8)二、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 (9)1、化学反应速度;(B) (9)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B) (9)3、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B) (10)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B) (11)5、勒夏特列原理;(B) (11)6、化学平衡的应用;(B) (11)三、元素周期表; (12)1、元素周期律;(B) (12)2、元素周期表;(C) (13)四、电解质溶液; (13)1、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B) (13)2、电离、电离方程式、电离平衡;(B) (14)3、水的电离、pH;(B) (14)4、常见酸碱指示剂;(A) (15)5、离子方程式;(C) (15)6、盐类水解、水解的应用;(B) (16)五、氧化还原反应; (18)1、氧化剂、还原剂;(B) (18)3、电解;(B) (18)第三章一些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9)一、氯; (19)1、氯气的物理性质;(A) (19)2、氯气的化学性质;(B) (19)3、漂粉精;(A) (19)二、氯; (19)1、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A) (19)2、氯、溴、碘单质活泼比较;(B) (20)三、硫; (20)1、单质硫;(B) (20)2、硫化氢;(B) (21)3、硫的氧化物;(B) (21)4、浓硫酸的特性;(B) (21)5、硫酸和硫酸盐的用途;(A) (21)四、氮; (22)1、氨;(B) (22)2、氨盐;(B) (22)3、氮肥;(A) (23)四、铁; (23)1、铁的物理性质;(A) (23)2、铁的化学性质;(B) (23)3、铁合金及其用途;(A) (23)五、铝; (23)1、铝的物理性质;(A) (23)2、铝的化学性质;(B) (23)3、铝及其合金的用途:(A) (24)4、氧化铝、氢氧化铝;(B) (24)第四章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26)一、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26)1、有机物的性质;(A) (26)2、同系物;(B) (27)3、同分异构体;(B) (27)4、结构式、结构简式;(B) (27)5、有机物的反应类型;(B) (27)二、甲烷与烷烃; (28)1、甲烷的分子结构;(B) (28)2、甲烷的物理性质;(A) (28)3、甲烷的化学性质:(B) (28)4、烷烃;(B) (29)三、乙烯; (29)1、乙烯的分子结构;(B) (29)2、乙烯的物理性质;(A) (29)4、乙烯的实验室制法;(A) (29)5、乙烯的用途;(A) (29)四、乙炔; (29)1、乙炔的分子结构;(B) (29)2、乙炔的物理性质;(A) (30)3、乙炔的化学性质;(B) (30)4、乙炔的实验室制法;(A) (30)五、苯; (30)1、苯的结构;(B) (30)2、苯的物理性质;(A) (30)3、苯的化学性质;(B) (30)六、乙醇; (31)1、乙醇的分子结构;(B) (31)2、乙醇的物理性质;(A) (31)3、乙醇的化学性质;(A) (31)4、乙醇的工业制法及用途;(A) (32)七、乙醛; (32)1、乙醛的分子结构;(B) (32)2、乙醛的物理性质;(A) (32)3、乙醛的化学性质;(B) (32)八、乙酸; (33)1、乙酸的分子结构;(B) (33)2、乙酸的物理性质;(A) (33)3、乙酸的化学性质;(B) (33)九、高分子: (33)1、聚乙烯、聚氯乙烯;(A) (33)十、有机化工与矿物原料; (33)1、石油;(A) (33)2、煤;(A) (33)3、天然气;(A) (34)第五章化学实验活动 (34)一、物质的性质; (34)1、氯、溴、碘的性质比较;(B) (34)2、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B) (34)3、乙烯的性质;(B) (35)4、乙炔的性质;(B) (35)5、乙醛的性质:(B) (36)二、物质的分离; (36)1、海带中提取碘;(B) (36)2、粗盐提纯;(B) (36)三、物质的制备 (36)NH、HCl;(B) (36)1、制33、实验室制乙炔;(B) (37)4、实验室制乙酸乙酯;(B) (37)四、物质的检验; (37)1、阴离子的检验;(B) (38)2、阳离子的检验;(B) (38)五、溶液酸碱性的检测; (38)1、几种酸溶液或碱溶液的pH;(B) (38)六、定量实验; (39)1、配置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B) (39)2、气体摩尔体积测定;(B) (39)3、结晶水含量的测定;(C) (40)4、中和滴定;(C) (40)拓展课程 (42)第六章研究影响物质性质的内因 (42)一、研究原子的特性; (42)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42)㈠电子云和电子运动状态;(B) (42)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2)㈠核外电子排布;(B) (42)㈡电子排布式;(B) (42)㈢轨道表示式;(A) (42)二、研究物质的结构; (43)1、分子结构; (43)㈠极性键;(A) (43)㈡非极性键;(A) (44)㈢分子结构;(A) (44)㈣分子模型;(B) (44)㈤分子的稳定性;(B) (44)2、分子间相互作用; (44)㈠范德华力;(B) (44)3、晶体; (44)㈠离子晶体;(B) (44)㈡分子晶体;(B) (44)㈢原子晶体;(B) (44)㈣金属晶体;(A) (45)三、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45)1、不饱和烃的官能团; (45)㈠双键;(B) (45)㈡叁键;(B) (45)㈢苯环;(B) (45)2、烃的衍生物的官能团; (46)㈠卤原子;(B) (46)㈡羟基;(B) (47)㈣醛基;(B ) (48)㈤羧基;(B ) (49)㈥酯的结构;(B ) (49)㈦氨基与羧基;(B ) (49)第七章 研究化学反应的规律 (50)一、平衡常数K 的意义; (50)1、化学平衡常数K ; (50)㈠化学平衡常数K ;(B ) (50)2、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K ; (50)㈠电离平衡常数K ;(B ) (50)二、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50)1、氧化剂; (50)㈠氧化剂、氧化性;(B ) (50)㈡过氧化钠22O Na ;(B ) (51)㈢三价铁盐+3Fe ;(B ) (51)2、还原剂; (51)㈠还原剂、还原性;(B ) (51)㈡钠;Na (B ) (51)㈢硫化氢;S H 2(B ) (52)㈣二价铁盐;+2Fe (B ) (52)3、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53)㈠配平;(B ) (53)4、原电池; (53)㈠铜锌原电池;(B ) (53)5、钢铁的电化防护; (53)㈠阴极保护;(B ) (53)6、钢铁的冶炼; (53)㈠炼铁;(B ) (53)㈡炼钢;(A ) (54)第八章 化学与化学工业 (54)一、化学生产; (54)1、硝酸工业及其原理; (54)㈠氨的氧化;(A ) (54)㈡NO 、NO 2;(A ) (54)㈢硝酸与硝酸盐;(B ) (54)2、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和简单流程; (54)㈠制碱原理;(B ) (55)㈡侯氏与索氏法的比较;(C ) (55)3、氯碱工业和电解池的改进; (55)㈡电解池的改进;(A) (56)二、石油化工; (56)1、以乙烯为原料的化工生产; (56)㈠制乙醛、乙酸;(B) (56)㈡制氯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B) (56)第九章化学实验活动 (57)一、化学实验活动; (57)1、物质的制备; (57)㈠、香料的制备;(B) (57)2、物质的性质; (57)㈠、比较苯酚、乙酸、碳酸的酸性强弱;(C) (57)3、物质的检验; (58)㈠、纸上层析;(B) (58)㈡、醛基的检验;(B) (58)4、定量实验; (58)㈠、小苏打中碳酸氢钠含量测定;(C) (58)㈡、镀锌铁皮锌厚度的测定;(C) (58)第十章化学计算 (59)一、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气体体积、微粒数等之间的换算;(B) (59)二、根据化学式的计算;(B) (59)三、有关溶液的计算;(B) (59)附录 (66)附录1:补充实验; (66)附录2:元素周期表; (68)附录3:溶解度表; (69)基础课程第一章 物质的微观世界一、原子结构;1、原子核;(A )(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惠施:物质无限可分。

全国高考(上海卷)化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高考(上海卷)化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考(上海卷)化学试题及答案2012年全国普通⾼等学校招⽣统⼀考试上海化学试卷考⽣注意:1.本试卷满分l50分,考试时问120分钟·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律不得分。

3.答题前,考⽣务必在答题纸上⽤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相对原⼦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i⼀28 Cl-35.5 K-39 Cu-64 Se-79⼀、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个正确选项)1.今年3⽉修订的《环境空⽓质量标准》中新纳⼊的强制监测指标是A.PM2.5 B.NOx C.SO2 D.可吸⼊颗粒物2.下列关于化⽯燃料的加⼯说法正确的是A.⽯油裂化主要得到⼄烯B.⽯油分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C.煤⼲馏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和焦炉⽓D.煤制煤⽓是物理变化,是⾼效、清洁地利⽤煤的重要途径3.氮氧化铝(AlON)属原⼦晶体,是⼀种超强透明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AlON和⽯英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B.AlON和⽯英晶体类型相同C.AlON和Al2O3的化学键类型不同D.AlON和Al2O3晶体类型相同4.PH3⼀种⽆⾊剧毒⽓体,其分⼦结构和NH3相似,但P-H键键能⽐N-H键键能低。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PH3分⼦呈三⾓锥形B.PH3分⼦是极性分⼦C.PH3沸点低于NH3沸点,因为P-H键键能低D.PH3分⼦稳定性低于NH3分⼦,因为N-H键键能⾼5.和氢硫酸反应不能产⽣沉淀的是A.Pb(NO3)2溶液 B.Na2S洛液 C.CuSO4溶液 D. H2SO4溶液⼆、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题3分,每题只有⼀个正确选项)6.元素周期表中铋元素的数据见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i元素的质量数是209B.Bi元素的相对原⼦质量是209.0C.Bi原⼦6p亚层有⼀个未成对电⼦D.Bi原⼦最外层有5个能量相同的电⼦7.⽔中加⼊下列溶液对⽔的电离平衡不产⽣影响的是A.NaHSO4溶液 B.KF溶液 C.KAl(SO4)2溶液 D.NaI溶液8.过量的下列溶液与⽔杨酸()反应能得到化学式为C7H5O3Na的是A.NaHCO3溶液 B.Na2CO3溶液 C.NaOH溶液 D.NaCl溶液9.⼯业⽣产⽔煤⽓的反应为:C(s)+H2O(g)→CO(g)+H2(g)-131.4 kJ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物能量总和⼤于⽣成物能量总和B.CO(g)+H2(g)→C(s)+H2O(g)+131.4kJC.⽔煤⽓反应中⽣成1 mol H2(g)吸收131.4 KJ热量D.⽔煤⽓反应中⽣成1体积CO(g)吸收131.4 KJ热量10.⽤滴定法测定Na2CO3(含NaCl杂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操作会引起测定值偏⾼的是A.试样中加⼊酚酞作指⽰剂,⽤标准酸液进⾏滴定B.滴定管⽤蒸馏⽔洗涤后,直接注⼊标准酸液进⾏滴定C.锥形瓶⽤蒸馏⽔洗涤后,壹接加⼊待测溶液进⾏滴定D.滴定管⽤蒸馏⽔洗涤后,直接注⼊待测液,取20.00 mL进⾏滴定ll.⼯业上将氨⽓和空⽓的混合⽓体通过铂⼀铑合⾦⽹发⽣氨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VL氨⽓完全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试卷推荐下载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l~4页)和第Ⅱ卷(第5~10页)两部分。

全卷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共75分)考生注意: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高考座位号、校验码等用铅笔正确地涂写在答题纸上。

2.第I卷(1~22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

考生应将代表相应答案的小方格涂黑。

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塑料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O-16 Mg-24S—32 K—39 Fe—56 I—127 Cl—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A Ca(OH)2B Ca(ClO)2C CaCl2D CaCO32.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A 57B 47C 61D 2933.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A 二氧化硫B 氮氧化物C 二氧化碳D 悬浮颗粒4.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精 品 试 卷推荐下载A 氨B 四氯化碳C 氮D 二氧化碳5.下列科学家中,为我国化学工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A 邓稼先B 李四光C 华罗庚D 侯德榜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下列物质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A 石英B 硫磺C 干冰D 食盐7.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锌片是A 阴极B 正极C 阳极D 负极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 1000年的能源需要。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五个CH 4分子或1个游离H 2O 分子。

根据上述信息,完成第8、9题:8.下列关于天然气水合物中两种分子极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两种都是极性分子B 两种都是非极性分子C CH 4是极性分子,H 2O 是非极性分子D H 2O 是极性分子,CH 4是非极性分子9.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 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H 2O 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ACH 4·14H 2O B CH 4·8H 2O C CH 4·(23/3)H 2O D CH 4·6H 2O10.标准状况下H 2S 和O 2混合气体100mL ,经点燃后反应至完全,所得气体经干燥后,恢复到原来状况时体积为10mL ,该10mL 气体可能是A H 2S 、SO 2B O 2C H 2SD SO 311.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① 高沸点 ② 能溶于水 ② 水溶液能导电 ④ 低熔点 ⑤ 熔融状态不导电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④⑤D ②③⑤12.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 H 3O +、NO 3-、Fe 2+、Na +B Ag +、NO 3-、Cl -、K +C K +、Ba 2+、OH -、SO 42-D Cu 2+、NH 4+、Br -、OH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 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人过量氢氧化钠Ca 2++2HCO 3-+2OH -→CaCO 3↓+2H 2O +CO 32-B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按溶液混合Ba 2++2OH -+NH ++HCO 3-→BaCO 3↓+NH 3·H 2O +H 2OC 氢氧化铝与足量盐酸反应Al(OH)3+3H +→Al 3++3H 2OD 过量CO 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O 2+2OH -→CO 32-+H 2O精 品 试 卷推荐下载 14.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 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 ~100nm 之间B 能透过半透膜C 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D 呈红褐色15.下列实验中用错试剂的是A 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镍铬丝B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C 用稀硝酸洗去残留在试管壁上的铜D 用碱石灰吸收氨气中的水蒸气16.设N A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的22.4L 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 AB 18g 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C 46g 二氧化氮和46g 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 AD 在1L2mol/L 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 A17.2001年9月1日将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酱油中3一氯丙醇(ClCH 2CH 2CH 2OH )含量不得超过1ppm 。

相对分子质量为94.5的氯丙醇(不含主结构)共有A 2种B 3种C 4种D 5种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A NaHSO 4和Ba(OH)2B AlCl 3和NaOHC NaAlO 2和H 2SO 4D Ba(HCO 3)2和Ba(OH)219.将0.1mol/L 的醋酸钠溶液20mL 与0.1mol/L 盐酸10rnL 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有关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 c (Ac -)>c (Cl -)>c (H +)>c (HAc)B c (Ac -)>c (Cl -)>c (HAc)>c (H +)C c (Ac -)=c (Cl +)>c (H +)>c (HAc)D c (Na +)+c (H +)=c (Ac -)+c (Cl -)+c (OH -)20.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 )的概念,AG =()()-+OHc H c lg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中性溶液的AG =0B 酸性溶液的AG <0C 常温下0.lmol/L 氢氧化钠溶液的AG =12精品试卷D 常温下0.lmol/L盐酸溶液的AG=1221.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

a A2+、b B+、c C3-、d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A>B>D>CB 原子序数d>c>b>aC 离子半径C>D>B>AD 单质的还原性A>B>D>C22.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4、C2H6、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

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A 28B 30C 38D 40推荐下载精品试卷推荐下载第Ⅱ卷(共84分)考生注意:1.答第Ⅱ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高考座位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

2.第Ⅱ卷从第23题到第31题,请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四、(本题共24分)23.化学实验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不再向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

例如:(l)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需用还原剂的是,需用氧化剂的是(填编号)。

(2)在上述循环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两性物质是(填化学式)(3)完成并配平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Na2Cr2O7+□KI+□HCl→□CrCl3+□NaCl+□KCl+□I2+□24.某化学反应2A 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见反应物A 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V1(填>、=、<),且C3 1.0mol/L(填>、=、<)(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理由是25.请阅读下列短文:在含羰基的化合物中,羰基碳原子与两个烃基直接相连时,叫做酮。

当两个烃基都是脂肪烃基时,叫脂肪酮,如甲基酮;都是芳香烃基时,叫芳香酮;如两精 品 试 卷推荐下载 个烃基是相互连接的闭合环状结构时,叫环酮,如环己酮。

像醛一样,酮也是一类化学性质活泼的化合物,如羰基也能进行加成反应。

加成时试剂的带负电部分先进攻羰基中带正电的碳,而后试剂中带正电部分加到羰基带负电的氧上,这类加成反应叫亲核加成。

但酮羰基的活泼性比醛羰基稍差,不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许多酮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优良溶剂,一些脂环酮还是名贵香料。

试回答:(1)写出甲基酮与氢氰酸(HCN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和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多选扣分)(a )HCHO (b )HCOOH (c ) (d )HCOOCH 3(3)有一种名贵香料一一一灵猫香酮是属于 (多选扣分)(a )脂肪酮 (b )脂环酮 (c )芳香酮 (4)樟脑也是一种重要的酮,它不仅是一种家用杀虫剂,且是香料、塑料、医药工业重要原料,它的分子式为 。

五、(本题共24分)26.用实验确定某酸HA 是弱电解质。

两同学的方案是:甲:① 称取一定质量的HA 配制0.lmol/L 的溶液100mL ;② 用pH 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 值,即可证明HA 是弱电解质。

乙:①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 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 =l 的两种酸溶液各100mL ;② 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mL ,加水稀释为100mL ;③ 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 象,即可证明HA 是弱电解质。

(1)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2)甲方案中,说明HA 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 1(选填>、<、=)乙方案中,说明HA 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 (多选扣分)(a )装HCl 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 2的速率快;(b )装HA 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 2的速率快;(c )两个试管中产生气体速率一样快。

(3)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 、(4)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作简明扼要表述。

精 品 试 卷推荐下载27.利用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示意如下:依据上述流程,完成下列填空:(1)天然气脱硫时的化学方程式是(2)n mol CH 4经一次转化后产生CO 0.9n mol 、产生H 2 mol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K 2CO 3(aq )和 CO 2反应在加压下进行,加压的理论依据是 (多选扣分) (a )相似相溶原理 (b )勒沙特列原理 (c )酸碱中和原理(4)由KHCO 3分解得到的CO 2可以用于 (写出CO 2的一种重要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