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第八课

合集下载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火车托卡塔》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火车托卡塔》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火车托卡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火车托卡塔》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的一首曲目,这首曲目以生动活泼的旋律描绘了火车行驶的场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火车带来的力量和活力。

歌曲采用了简单的音符和节奏,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火车的认知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火车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歌曲意境。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欣赏《火车托卡塔》,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2.学会歌曲中的旋律,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火车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4.通过学习《火车托卡塔》,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火车托卡塔》的旋律,能熟练地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火车的相关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欣赏、讲解、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火车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组演唱、接力演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火车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火车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火车的兴趣。

2.欣赏《火车托卡塔》: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对歌曲产生好奇心。

3.讲解歌曲: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以及火车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

5.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接力演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八课(演唱) 蜗牛与黄鹂鸟|湘艺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八课(演唱) 蜗牛与黄鹂鸟|湘艺版

《蜗牛与黄鹂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蜗牛与黄鹂鸟》是湘教版版四年级音乐教材第八课中的一篇演唱课。

是一首流行于台湾的叙事性民歌。

歌曲亲切、自然、欢快、质朴、感情真切,旋律轻松活泼,歌词生动有趣,真实地反映了动物世界中蜗牛与黄鹂鸟和谐生活的欢乐场景,体现了动物世界的欢乐情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歌词以一个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却在一旁讥笑它的有趣情景。

歌曲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

深刻的道理、善意的嘲讽,都融入活泼的艺术形象之中,达到了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目的。

【学情分析】首先我针对儿童好新、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但容易对有趣、富有童趣的事物产生兴趣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则农村的学生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相对较少,音乐基础知识较薄弱,在节奏、模唱等方面较为欠缺,容易跑调,希望通过今天不一样的学习,让学生在乐感方面有一个大的进步。

【教学目标】1情感与价值观:有感情的演唱,从音乐中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启发同学们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珍惜时光、好好学习的观念。

2知识与技能:熟练地掌握切分节奏和换气记号,吐字清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过程与方法:通过谜语,聆听、欣赏、合作歌唱等方式,达到能熟悉旋律并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感受音乐情绪,表现音乐内涵。

2.正确掌握切分音的节奏型。

3.用明亮、轻巧的声音体验歌曲轻快优美的情绪,用不同的音色和语气演唱叙事性民歌。

【教学难点】1正确掌握切分音,附点等节奏型。

2正确换气,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方法】讲授法,聆听法,演唱法,合作法。

【教学工具】电脑,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猜谜语:背着包袱不肯走,表面坚强内里柔,行动迟缓又拖拉,碰到物体就缩头。

(打一动物)生:蜗牛师:那你们见过蜗牛吗?谁来描绘一下?生:指名回答(ppt展示蜗牛图片)师:同学们能用动作来表示蜗牛的爬行吗?生:表演(缓慢、笨重)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蜗牛与黄鹂鸟的歌曲,我们先来欣歌曲(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黄鹂鸟与蜗牛(1分钟)。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8课 龙里格龙 人音版(简谱)(2014秋)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8课 龙里格龙 人音版(简谱)(2014秋)

第8课龙里格龙教材简析:京剧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当中的片段。

表现了杨子荣机智勇敢,深入虎穴当卧底,并要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京胡与乐队-《夜深沉》是以昆曲中《风吹荷叶煞》一曲中的四句歌腔为基础,经过历代京剧琴师们的加工改编发展而成,曲名出自首句唱词的头三个字。

而京胡与乐队的演奏,集各家演奏版本之长,将乐曲结构扩展成为引子-慢板-中板-快板的板式铺排,使原曲的精华刚劲且优美的音乐得到充分的表现。

歌曲《龙里格龙》选自合唱《流水恋歌》。

该曲属于戏歌(或京歌)体裁,曲调比较简单,主要采用京剧西皮唱腔中的音乐素材编写。

歌词“龙里格龙”是京剧中常用的象声词。

学情分析:本课是以我国的国粹-京剧为主要学习内容。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兴趣和聆听感受上,鼓励孩子们大胆模仿表演,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3、通过欣赏《京调》,通过欣赏可以引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引起他们对我国戏曲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

京剧行当的辨认2、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的情绪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欣赏、令我们骄傲的地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

二、走近京剧1、京剧的四大行当师:请第一组同学说说你们了解的是京剧哪方面的知识。

l)、说一说生: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2)、演一演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想不想看看他们自己来演一演“生、旦、净、丑”?如果表演得好,就给他们喝彩鼓掌,好不好? 2、京剧的伴奏乐器 l)、说一说生:(强调京剧中音乐的重要性,京剧伴奏乐器在京剧中的地位。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8课《夜深沉》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8课《夜深沉》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8课《夜深沉》教案一. 教材分析《夜深沉》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选自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八课。

这首曲子以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演奏,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深沉。

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音乐表现力和欣赏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夜深沉》这首民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对《夜深沉》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夜深沉》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乐曲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3.学会用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技巧演奏民族乐器。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奏或播放示范音频,引导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乐曲的背景、特点和演奏技巧。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合作法: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演奏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乐曲介绍、乐谱、图片等。

2.民族乐器:二胡、琵琶等。

3.音响设备:音响、耳机等。

4.练习册:配合教材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夜深沉》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乐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乐谱,讲解乐曲的结构、旋律和节奏。

重点讲解乐曲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乐曲。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演奏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纠正错误的演奏姿势和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演奏任务。

教师点评学生的演奏,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似风格的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茉莉花》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茉莉花》教学设计

《茉莉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四年级第八课.江苏民歌《茉莉花》,产生于明清时代,最早叫《鲜花调》,4/4拍,单乐段歌曲。

它以五声调式和级进的旋律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优美的江南音乐风格,全曲婉转精美,感情深厚含蓄,生动地刻画了少女对洁白无瑕、美丽圣洁、芬芳怡人、朴实无华的茉莉花的爱慕与眷恋之情,是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欣赏的好教材。

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多次在国家与国际的重要活动中演奏,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因此它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学生通过对茉莉花香味、外型的了解以及对歌曲旋律逐步深入的感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茉莉花的美,在此基础上达到有感情的完美表达。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欣赏和感悟音乐的能力,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情感易激发。

此歌曲节奏旋律简单流畅,在课堂上教师提倡自主学习,发扬学生个性,注重学生情感领悟与自学能力的培养。

设计理念:这是一节以唱歌为主,融入欣赏、表演于一体的音乐综合课。

教学过程中以观赏茉莉花——演唱茉莉花-—欣赏茉莉花为主要环节,将整个课堂带入生动,活跃,美妙的氛围中,并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渗透在音乐的审美体验之中。

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友好合作、交流,真正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茉莉花》音乐及相关知识,能熟练唱读四分附点音符。

2、技能目标:通过律动,歌唱等方式准确的表达对《茉莉花》的感悟与喜爱。

3、情感目标:通过对《茉莉花》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及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教学难点:能准确识读四分附点音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课前播放美国萨克斯演奏家肯尼。

G的独奏曲《茉莉花》。

)1、播放《森林音乐家》背景音乐,进行律动练习,掌握4/4拍的节拍规律与用”lu”音发声练习,并起到活跃与带动课堂气氛的目的。

(为后面讲到的伴唱作铺垫)2、开门大吉,游戏导入。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8课种太阳人音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8课种太阳人音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8课种太阳人音版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8课种太阳人音版
本节课以人音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8课《种太阳》为主题,教学内容包括:
1.学唱歌曲《种太阳》,掌握歌曲旋律、节奏、歌词,培养音乐表现力。
2.学习歌曲中的音程跳动,提高学生对音准的把握能力。
3.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合唱中的声部协调:在合唱过程中,如何让各声部协调配合,形成和谐的整体效果,对学生来说是个挑战。
举例解释:
-为了突破音准难点,教师可采用分步骤教学,先让学生熟悉跳动音的音高,再逐步进行组合练习。
-在情感表达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景,通过讲解歌词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
-对于合唱中的声部协调,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练习,再逐步合并,指导学生如何倾听其他声部,实现声部间的和谐统一。
最后,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感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举例解释:
-在学习旋律时,教师可以通过钢琴伴奏,让学生跟随演唱,强调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在音程跳动方面,教师可选取歌曲中的典型片段,进行反复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2.教学难点
-音准的把握:对于小学生而言,音准的准确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点,特别是音程跳动较大的部分。
-歌曲情感的表达:学生往往在演唱过程中难以把握歌曲的情感,不能很好地将情感融入歌声中。
4.学习简单的合唱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通过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提升音乐综合素质。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乘着歌声的翅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美丽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抒情的旋律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第二乐段以欢快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歌曲节奏简单,旋律优美,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作品容易产生共鸣。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方面,学生们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会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美好情感,体会音乐带来的愉悦。

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歌曲第二乐段的旋律变化和音乐表现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美好的大自然场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运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采用视听结合法,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聆听音频,感受歌曲的美妙。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音乐软件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分别练习歌曲的两个乐段,互相比对、交流。

4.歌曲解析: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5.创意表现:让学生自由发挥,用动作、表情等表现歌曲情感。

6.完整演唱:让学生集体演唱歌曲,体会团结协作的快乐。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美好寓意。

四年级上册音乐课件第8课甘洒热血写春秋人音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课件第8课甘洒热血写春秋人音版
甘洒热血写春秋

京剧选段《甘洒热
血写春秋》选自现代京剧
《智取威虎山》。此唱段
属于老生行当的唱腔,西
皮快二六。该选段1/4拍,
节奏紧凑,速度较快。
《智取威虎山》的由 来
• 国共内战时期,整个东北除了长春、 沈阳、锦州外。都被共产党的军队所 控制,但山中仍有部分和共产党对抗 的武装力量,解放军遂派出小股力量 进行剿匪。亲身参与了剿匪行动的曲 波撰写了小说《林海雪原》。1958年, 上海京剧院根据《林海雪原》中“智 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并参考同名话 剧改编,并于1958年夏由上海剧院首创。
• “日”“志”“未”“显”等。 每一句话的起拍都在弱拍,落拍都 在强拍,唱腔咬归韵也很到位, 色彩明朗。
• 第二部分运用长托腔。如
杨子荣智斗滦平
经典人物形象
• 杨子荣:一个钢铁铸浇的无产 阶级形象革命人物形象。在威 虎山剿匪一役中,他既表现出 了革命军人不畏艰苦、奋勇抗 敌顽强精神,又有革命军人的 大智大勇,虽天妒英才,英年 早逝。但革命的英魂值得我们
革 命 英 雄 杨 子 荣
歌曲部分
• 整个选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 分中一字多音的京剧唱腔比比皆是。 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童心
课题:童心
课型:综合
课时:二
作品分析:
1.合唱曲《山童》
这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而创作的儿童合唱曲。

歌曲通过以第一人称出现的主人公——山童的耳闻目睹,展示了色彩绚丽、音响纷繁的山间景物,生气盎然,诗意浓郁,更充满谐情童趣,令人心驰神往。

歌曲可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旋律跳荡,节奏活泼,表现了孩子快乐舒畅的心情和对美好景物的热情赞美,同时又以多种多样的衬词,惟妙惟肖、有声有色地模仿了羊儿的踢踏鸣叫,河水的流淌喧哗,鞭儿的挥动作响,呈现出一幅诙谐、生动的有声图画。

这个段落的后半部分撷取前面旋律进行中由“mi”与“si”构成的纯五度音程,运用重复、模进的手法加以展开,最后乐句由低而高连续上行,喻示了由静到动,由暗到明的山间黎明的景象。

紧接着一个节奏舒缓、起过渡作用的乐段把歌曲引入第二个段落,这个段落的节奏平稳、音调起伏,同主音大小调频频交替,营造了优美恬静却又充满生气的、如梦如画的意境。

随后,一个由同音反复构成的节奏性间奏打破了山间的宁静安谧,随着太阳冉冉升起,万物苏醒,山林变得热闹起来,这就是歌曲的尾声。

调性转为原调,速度增快,词曲的材料均分别取自前面两个段落。

最后再现了过渡性乐段并作了扩展,连续地用二分音符长音一字一音地唱出歌曲的主题——“童年多美好”。

2.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这是一首歌唱美国“迪斯尼乐园”的歌曲。

在美国有两个迪斯尼乐园,它们都以已故美国著名的动画片大师、米老鼠形象的原创者——沃尔特·迪斯尼的名字命名的。

乐园每年吸引了来自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的游客。

在这里,你能看到由人所扮演的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欢迎你;在这里,既有富于教育性的文艺节目,又有根据民间传说、神话、科学幻想为题材编成的“冒险乐园”、“未来世界”等等,使人兴趣盎然,流连忘返。

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在这个小小世界中感受到的美好和欢乐以及对真善美这一人类心灵崇高境界的赞颂和追求。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A段中每个乐句都是从弱拍开始,从低音向上大跳,跌宕起伏,充满活力,表现了游人们的欢乐情绪。

B段为副歌,由强拍开始,旋律平稳,优美,节奏舒展,与A段形成对比,这是人们对真善美小世界发自内心的赞叹。

美国杨百翰大学艺术团几次来我国演出时,都以这首歌作为终场曲。

在演唱中加入了口哨,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并在音乐上使用了多次的转调。

热情的演唱在乐队的烘托下,丰富和加强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3.歌曲《荡秋千》
《荡秋千》是一首曲调活泼跳跃,节奏明快,反映仡佬族儿童生活情景的童谣,结构方整而短小。

可以把它看着是一首三乐句结构的对称性极强的单二部曲式。

除第二部分的首句与第一部分的首句同尾换头外,其余二个乐句完全一致。

旋律的调式音阶“1、2、3、5、6”五声宫调式。

A段的第一乐句有着鲜明的个性,曲调质朴流畅,口语化的旋律平稳而亲切,第二乐句词曲营造的意境浑然一体,在旋律上先是一个三度小跳“6→i”,继而下行六度大跳“i→3”,再一个七度大跳“",把秋千“上下来回”荡来荡去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第三句子又回到了平稳的旋律线上来,它似乎是荡秋千的儿童陶醉了,自由地飞荡,情景多美啊!
仡佬族是云贵高原中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大部分散居在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包括遵义、仁怀、安顺、关岭、普安、清镇、平坝、黔西、大方、织金、金沙、贞丰、晴隆、六枝、水城等20多个市县;少数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和云南省文山壮族
苗族自治州的广南、马关、富宁等县。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仡佬族人口数为579357。

仡佬族因人数少而居住分散,各地仡佬族差异很大,甚至分散在同一个县内的仡佬人也不能互相通话。

目前,仡佬族中大约只有极少数人还会说仡佬语。

汉语是仡佬族进行交际的主要工具,不少人还会讲苗语、彝语或布衣语等,有的甚至一人兼通三、四种语言。

仡佬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未定。

仡佬族没有文字,普遍使用汉文。

4.歌曲《小孩世界》
这是一首曲调明快、活泼的儿童合唱歌曲。

2/4 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

歌曲表现了人们向往美好的童心世界,追求愉快欢乐、和谐的生活。

歌曲的第一乐段共有四个乐句,节奏规整,曲调欢快。

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是旋律的完全重复,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在前乐句上作了四度、二度上移的旋律模进,特别是每个乐句的句尾都运用了相同的节奏型“”,衬词“啦”更增强了欢乐情绪的表现。

第二乐段节奏舒展,曲调优美抒情,旋律进行出现在高音区与第一乐段形成了对比,表现了宽广的山野风光,紧接着富有跳跃的节奏音型与八分休止符的运用,使得歌曲更为活泼生动,同时带有复调式对比性的第二声部烘托,抒发了孩子们快乐的童心世界。

尾声以级进下行的曲调,渐弱的声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高洁的境界的向往。

教学目标:
1.童心与童趣是连在一起的,他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我们要珍惜这有限而宝贵的“小孩世界”,使其如春天一样充满生机。

让我们尽情地歌唱这充满朝气、欢乐的时刻。

2.用现代舞为歌曲即兴伴舞,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渲染这充满诗意的童心世界。

3、掌握D·C·和Fine.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的小七度下行大跳的音准。

2、《小孩世界》合唱的音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