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托班语言活动《会飞的泡泡》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会飞的泡泡球教案小班

会飞的泡泡球教案小班

会飞的泡泡球教案小班教案标题:会飞的泡泡球教案(小班)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泡泡球的特性和功能。

2. 鼓励幼儿动手制作会飞的泡泡球。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泡泡水和泡泡棒。

2. 水果罐子或可乐瓶。

3. 水、洗洁精和食用油。

4. 纸杯、吸管和气球。

5. 彩色纸、剪刀和胶水。

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 引入泡泡球的概念,询问幼儿对泡泡球的了解,并展示一些泡泡球的图片。

- 与幼儿一起讨论泡泡球的特点和用途。

2. 实践探究:- 介绍制作泡泡水的方法:将水、洗洁精和食用油混合搅拌均匀。

- 给每个幼儿发放泡泡棒和一小瓶泡泡水,让他们亲自尝试吹泡泡球。

- 鼓励幼儿观察泡泡球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并与其他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3. 制作会飞的泡泡球:- 将彩色纸剪成小条状,用胶水粘贴在气球上,使气球变成一个小飞机的形状。

-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纸杯和一个吸管,教他们如何将气球固定在纸杯上。

-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可以在纸杯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或添加装饰物。

4. 小组合作:-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幼儿组成。

- 鼓励小组成员分享彼此的制作经验和想法,并合作制作更大更漂亮的会飞的泡泡球。

5. 总结活动:-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会飞的泡泡球,并邀请其他幼儿观看和欣赏。

- 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分享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在户外空旷的地方尝试吹飞自己制作的会飞的泡泡球,观察其飞行轨迹和时间。

2. 给幼儿讲解泡泡的科学原理,如何让泡泡球飞得更高、更远。

3. 鼓励幼儿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创造自己独特的泡泡球形状和飞行方式。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2. 收集幼儿的观察记录和制作成果,评估他们对泡泡球特性的理解。

3. 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评估幼儿在团队合作方面的表现和交流能力。

教学反思:教案中的活动设计旨在通过亲身实践和团队合作,让幼儿对泡泡球的特性和制作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会飞的泡泡》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会飞的泡泡》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会飞的泡泡》教案
标题: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会飞的泡泡》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通过游戏形式,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3. 在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泡泡液、吹泡泡工具若干。

2. 活动场地布置为适合孩子活动的安全环境。

三、活动过程:
1. 引导阶段:
教师首先引导孩子们观察泡泡的特点,如形状、颜色、大小等,然后提出问题:“泡泡为什么会飞呢?”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实践阶段:
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液,然后用吹泡泡工具吹出泡泡,观察泡泡的变化。

同时,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考并尝试解答“泡泡为什么会飞”的问题。

3. 总结阶段:
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总结泡泡的形成原理,以及泡泡为什么会飞的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四、活动延伸:
1. 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后,与父母一起尝试制作不同配方的泡泡液,比较它们吹出的泡泡有什么不同。

2. 活动拓展:可以组织一次“泡泡秀”,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泡泡技巧,或者设计一场关于泡泡的游戏,增强孩子们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五、活动反思:
教师应关注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

以上就是《会飞的泡泡》的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语言活动会飞的泡泡教案与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会飞的泡泡教案与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会飞的泡泡教案与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的1.让幼儿了解泡泡的特性;2.帮助幼儿学会吹泡泡,并透过吹泡泡活动,锻炼孩子的口腔肌肉和呼吸技巧;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4.提高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和能力。

2. 教学内容1.泡泡的特性介绍2.吹泡泡技巧的学习3.泡泡游戏的活动设计3. 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与游戏法相结合;2.鼓励性激励法与示范法相结合;3.语言输入法与语言互动法相结合。

4. 教学流程第一阶段:泡泡的特性介绍1.简单介绍泡泡的特性,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向孩子们展示。

2.帮助幼儿了解泡泡的特性和形态,并引导他们说出泡泡的特点。

第二阶段:吹泡泡技巧的学习1.示范如何制造泡泡,并手把手地帮助幼儿制作泡泡。

2.引导幼儿练习吹泡泡,两人组合,相互示范,互相磨合着贴近,可以更好地掌握技巧。

第三阶段:泡泡游戏的活动设计1.组织幼儿一起玩泡泡游戏,比如:用吹泡泡的方式“找小朋友”、“乒乓球比赛”等等。

2.引导幼儿通过泡泡游戏加强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比如鼓励幼儿在泡泡爆炸的瞬间喊出各种声音。

5. 教学评价1.学习的乐趣;2.所有幼儿的吹泡泡技能和发音是否得到了进步;3.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发言次数。

二、教学反思这一次的活动,我从事前的准备到执行,再到总结,都有不小的收获。

在准备阶段,我认真阅读了相关资料,精心准备了教案和游戏道具,还设计了幻灯片配合讲解。

这让我在上课时少了很多手忙脚乱的情况出现,可以专注于观察幼儿的反应和发现他们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很快地跟上了我的节奏,并用兴趣对泡泡进行了学习。

这一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孩子们对于语言能力提升的热情,我认为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体验。

在游戏环节中,我看到了孩子们之间的互动越来越活跃,他们也更加愿意进入到课堂内容中,我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

在最后的总结阶段中,我反思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不足,计划在下一次活动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托班语言活动《会飞的泡泡》公开课教案

托班语言活动《会飞的泡泡》公开课教案

托班语言活动《会飞的泡泡》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儿歌让幼儿体验一起游戏的快乐。

2. 通过游戏,提高幼儿表现能力。

3. 在游戏中巩固圆形,椭圆形。

并以泡泡会飞,来讲述泡泡在阳光下是五颜六色的。

4. 能够跳起来抓泡泡,发展幼儿手腿协调能力。

重难点分析:重点:幼儿能够对儿歌表演产生兴趣。

难点:完成蹲跳动作捉泡泡。

活动准备:1. 吹泡泡工具一个2. 安全宽阔的场地3. 多媒体课件(音乐、PPT)活动过程:一.导入音乐导入小朋友们,我们来听首歌吧,听一听,歌里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呢?(吹泡泡)你们想不想吹泡泡啊?你们知道吗?泡泡会飞,它们喜欢在天空中飞翔,请小朋友们看看,这里有好多漂亮的泡泡(PPT)二.展开1. 我们一起来和泡泡做游戏吧,老师现在来吹泡泡,小朋友们一会在玩的过程中观察一下,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状态。

2.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玩捉泡泡的游戏。

(要求:幼儿不推不挤,跳起来抓泡泡)3. 渗透儿歌①这个游戏好玩吗?泡泡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②泡泡好抓吗?抓到泡泡高兴吗?(泡泡一会高,一会低,跳起来试试)4. 教师复习幼儿儿歌:(边朗诵儿歌边表演)会飞的泡泡泡泡泡泡真淘气,一会高来一会低。

我们一起抓泡泡,抓到泡泡笑嘻嘻。

5. 引导幼儿完成跳起来,蹲着捉泡泡的动作。

6. 教师边朗诵儿歌边让幼儿“垫着脚尖或者跳起来或者下蹲”抓泡泡。

并再次巩固提问:“泡泡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泡泡飞着的时候是怎样的?”表扬(放鞭炮)7. 教师引导幼儿一边朗诵儿歌(会飞的泡泡)一边做动作。

8. 儿歌音乐: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再来抓泡泡吧!(老师吹泡泡,速度不要过快,变化动作也不要太快,让幼儿充分活动)三.结束淘气的泡泡都回家了,宝贝儿们也都渴了,我们开着小火车,去喝水吧!。

《会飞的泡泡》托班教案

《会飞的泡泡》托班教案

《会飞的泡泡》托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观察到泡泡会飞的现象,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吹泡泡的游戏,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泡泡的飞行原理2. 吹泡泡的游戏3. 观察泡泡的形状和颜色4. 用语言描述泡泡飞行的过程5. 创意绘画:画出自己喜欢的泡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能够观察到泡泡会飞的现象,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2.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吹泡泡的游戏,培养手眼协调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泡泡液、吹泡泡的工具、画纸、颜料、画笔2. 环境: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吹泡泡的工具,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主体活动:a. 教师讲解泡泡的飞行原理,让幼儿了解到泡泡会飞的原因。

b. 教师示范吹泡泡的游戏,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和颜色。

c. 幼儿自行吹泡泡,培养手眼协调能力和观察能力。

d. 教师组织幼儿用语言描述泡泡飞行的过程,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创意绘画: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和颜料画出自己喜欢的泡泡。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吹泡泡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其手眼协调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

2. 听取幼儿对泡泡飞行过程的描述,评价其语言表达能力。

3. 评价幼儿在创意绘画中的表现,鼓励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见证幼儿的成长。

2. 组织类似的活动,如“吹乒乓球”等,培养幼儿的吹力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

3. 结合科学课程,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泡泡的奥秘,如泡泡的稳定性、大小等。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吹泡泡的过程中,幼儿的安全得到保障,避免泡泡液接触到幼儿的眼睛和皮肤。

2. 在户外活动时,注意天气变化,避免阳光直射或雨天影响活动进行。

3. 关注每个幼儿的活动参与情况,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关爱。

《会飞的泡泡》托班教案

《会飞的泡泡》托班教案

《会飞的泡泡》托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泡泡,了解泡泡的产生和飞行的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泡泡的产生和飞行的原理。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吹泡泡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泡泡液、吹泡泡工具、盆子、肥皂水、吸管等。

2. 环境: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保证幼儿安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幼儿介绍泡泡的产生和飞行的原理,引发幼儿的兴趣。

2. 主体活动:a)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泡泡液的成分,讲解泡泡液的制备方法。

b) 教师示范吹泡泡的技巧,让幼儿跟随操作,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泡泡比赛,鼓励幼儿创新吹泡泡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泡泡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3. 家长反馈: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拓展表现。

六、教学步骤:1. 准备阶段:教师提前准备好泡泡液和吹泡泡的工具,确保活动场地安全无障碍。

2. 教学演示: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制作泡泡液,并简单解释泡泡形成的原理。

3. 实践操作:教师指导幼儿如何正确吹泡泡,包括泡泡液的用量、吹泡泡的技巧等。

4. 活动互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吹泡泡比赛,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心得,分享吹泡泡的乐趣。

七、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泡泡液和吹泡泡的工具无毒、无害,不刺激幼儿的皮肤。

2. 活动前提醒幼儿远离尖锐物品,以防受伤。

3. 教师应全程监督幼儿的操作,避免幼儿误吞泡泡液或泡泡工具。

4. 在户外活动时,注意防晒和防风,确保幼儿的安全。

八、家庭延伸活动:1. 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在家制作泡泡液,探索不同的配方和效果。

2. 家长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如吸管、塑料片等。

关于泡泡飞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

关于泡泡飞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

关于泡泡飞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索,了解泡泡飞行的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4.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泡泡及其飞行原理。

2. 学习制作简单的泡泡液并吹泡泡。

3. 观察泡泡飞行的过程,了解风力对泡泡飞行的影响。

4. 通过故事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合作意识。

5. 总结泡泡飞行的特点,感受科学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泡泡液、吹泡泡的工具、记录表格、画笔等。

2. 材料:各种颜色的液体、吸管、棉花球等。

3. 环境: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有利于泡泡飞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吹泡泡,引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飞行。

2. 讲解:介绍泡泡的飞行原理,讲解风力对泡泡飞行的影响。

3. 实践:分组进行吹泡泡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泡泡飞行。

4.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泡泡飞行的特点,感受科学的乐趣。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泡泡现象,并记录下来。

2. 延伸:开展关于泡泡的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泡泡。

3. 家园共育: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吹泡泡的实践活动,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泡泡飞行原理。

2. 运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泡泡飞行的特点及风力对泡泡的影响。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幼儿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泡泡世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泡泡飞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合作与分享意识。

3. 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评价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关于泡泡飞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

关于泡泡飞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

关于泡泡飞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索,了解泡泡飞行的原理。

2. 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观察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泡泡的飞行原理:通过吹泡泡的游戏,让幼儿观察泡泡的飞行过程,引导幼儿探讨泡泡为什么能飞起来。

2. 制作泡泡水:学习制作简单的泡泡水,了解泡泡水的成分和作用。

3. 泡泡游戏:设计各种泡泡游戏,如捉泡泡、吹泡泡比赛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4. 创意绘画:利用泡泡进行创意绘画,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泡泡故事:讲述关于泡泡的有趣故事,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编写自己的泡泡故事。

三、教学准备:1. 泡泡水材料:洗洁精、糖水、颜料等。

2. 泡泡工具:吹泡泡器、棒子等。

3. 绘画材料:画纸、颜料、画笔等。

4. 故事书籍:《泡泡飞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吹泡泡,引发幼儿对泡泡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飞行过程。

2. 制作泡泡水:教师带领幼儿制作泡泡水,讲解泡泡水的作用和成分。

3. 泡泡游戏:组织幼儿进行吹泡泡比赛,捉泡泡等游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4. 创意绘画:教师引导幼儿利用泡泡进行创意绘画,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泡泡故事:教师讲述关于泡泡的有趣故事,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编写自己的泡泡故事。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泡泡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观察力。

2. 评价幼儿在创意绘画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听取幼儿在泡泡故事中的分享,评价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 综合评价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科学探索:邀请家长志愿者讲解关于泡泡的科学知识,如泡泡的稳定性、飞行原理等。

2. 环境创设:利用泡泡元素进行环境创设,如在教室天花板上挂满泡泡装饰。

3.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在家吹泡泡,拍摄照片或视频,分享到班级群,增进亲子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班语言活动《会飞的泡泡》公开课教

教学目标:1. 通过儿歌让幼儿体验一起游戏的快乐。

2. 通过游戏,提高幼儿表现能力。

3. 在游戏中巩固圆形,椭圆形。

并以泡泡会飞,来讲述泡泡在阳光下是五颜六色的。

4. 能够跳起来抓泡泡,发展幼儿手腿协调能力。

重难点分析:重点:幼儿能够对儿歌表演产生兴趣。

难点:完成蹲跳动作捉泡泡。

活动准备:
1. 吹泡泡工具一个
2. 安全宽阔的场地
3. 多媒体课件(音乐、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音乐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来听首歌吧,听一听,歌里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呢?(吹泡泡)
你们想不想吹泡泡啊?你们知道吗?泡泡会飞,它们喜欢在天空中飞翔,请小朋友们看看,这里有好多漂亮的泡泡(PPT)
二.展开
1. 我们一起来和泡泡做游戏吧,老师现在来吹泡泡,小朋友们一会在玩的过程中观察一下,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状态。

2.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玩捉泡泡的游戏。

(要求:幼儿不推不挤,跳起来抓泡泡)
3. 渗透儿歌
①这个游戏好玩吗?泡泡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②泡泡好抓吗?抓到泡泡高兴吗?(泡泡一会高,一会低,跳起来试试)
4. 教师复习幼儿儿歌:(边朗诵儿歌边表演)
会飞的泡泡
泡泡泡泡真淘气,
一会高来一会低。

我们一起抓泡泡,
抓到泡泡笑嘻嘻。

5. 引导幼儿完成跳起来,蹲着捉泡泡的动作。

6. 教师边朗诵儿歌边让幼儿“垫着脚尖或者跳起来或者下蹲”抓泡泡。

并再次巩固提问:“泡泡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泡泡飞着的时候是怎样的?”
表扬(放鞭炮)
7. 教师引导幼儿一边朗诵儿歌(会飞的泡泡)一边做动
作。

8. 儿歌音乐: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再来抓泡泡吧!(老师吹泡泡,速度不要过快,变化动作也不要太快,让幼儿充分活动)
三.结束
淘气的泡泡都回家了,宝贝儿们也都渴了,我们开着小火车,去喝水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