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论文
早期大剂量纳洛酮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观察

早期大剂量纳洛酮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观察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0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纳洛酮治疗。
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较快恢复稳定,觉醒时间缩短,伤后 3 个月GOS 评分。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大剂量纳洛酮可有效改善患者脑水肿与减轻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不失为治疗脑损伤的有效药物。
标签:纳洛酮;颅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脑组织损伤,有很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在脑损伤的致伤机制中,继发性脑损伤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其严重程度决定了患者的预后。
笔者对我院3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1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3h),其中车祸伤55例,跌落伤10例,其他伤5例。
无心、肝肺、肾等脏器的严重合并损伤。
入院后随机分为纳洛酮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采取单盲对照手法,并排除心肺等基础性疾病。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所有重症脑外伤患者紧急手术治疗挽救其生命,呼吸困难者行气管切开并用呼吸机辅助,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止血、降颅压、神经营养、抗感染等治疗,加用纳洛酮4.8mg+生理盐水250ml 静滴。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纳洛酮0.3mg/kg·d+生理盐水500ml经输液泵维持72h静滴,后改为4.8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疗程10d。
在治疗过程中每天观察一般症状和GCS评分及统计死亡率、伤残情况及各种并发症,见表1、表2。
表1觀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观察组治愈率及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3疗效评定标准①意识恢复时间;②GCS评分;③头颅CT动态变化;④主要症状和体征:头痛、偏瘫、失语、癫痫等;⑤不良反应:观察、记录药物过敏反应及用药后的相关情况等。
探讨纳洛酮在治疗急性脑外伤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纳洛酮在治疗急性脑外伤中的疗效观察初红涛【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0)006【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性脑外伤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根据我院急诊科室的100例急性脑外伤患者来进行分组研究,AB两组均有50例患者。
A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药物治疗,B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药物治疗以及纳洛酮治疗。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昏迷和症状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和纳洛酮联合治疗患者其完全恢复以及恢复良好的患者数量比常规治疗的患者要多。
死亡和残疾患者数量要少,P<0.05,B组患者的语言、运动功能评分比A组高,血流速度比A组低,P<0.05。
结论临床中对急性脑外伤患者使用纳洛酮治疗能够让患者的颅内压快速降低,缓解脑水肿症状,避免了脑部组织和神经受到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naloxone o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Studie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in 100 patients with acute brain injury, AB two group were 50 patients. Acceptance of group A patients is routine drug therapy, the patients in the B group were accepted routine drug therapy and naloxone treatment. Comparison of coma and symptoms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Results Using the routine drug treatment and naloxone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mplete recovery and restoration of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good tha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the more. Much less,the number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in patients withP<0.05, patients in group B language, motor function scores higher than A group, the blood flow velocity is lower than A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of acut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the use of naloxo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pressure can make the rapid decrease brain edema, aleviate the symptoms, to avoid the brain tissue and nerve injury, has good treatment effect.【总页数】2页(P254-255)【作者】初红涛【作者单位】161300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1【相关文献】1.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及预后探讨 [J], 王培娟;王德中2.纳洛酮在治疗急性脑外伤中的疗效观察 [J], 吴昊3.纳洛酮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J], 吉泽;潘星;倪殿涛4.纳洛酮在治疗急性脑外伤中的疗效分析 [J], 程超5.纳洛酮在治疗急性脑外伤中的疗效分析 [J], 程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盐酸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现代 医院 2 0 1 6年 1 2月第 1 6卷第 1 2期
专 业 技 术 篇
Mo d e m Ho s p i t a l D e c 2 0 1 6 V o l 1 6 N o 1 2
盐 酸 纳 洛 酮 治 疗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的 疗 效 分 析
效率9 6 . 7 %, 明显 高于对 照组( P< 0 . 0 5 ) ; 观察组 患者意识 恢复 时间短 于对照组 ( P< 0 . 0 1 ) ; 观 察组残疾率、 死亡率以 及语 言肢体功能 障碍 率均低 于对照组 ( P< 0 . 0 5 ) ; 两组血浆 C R P水平 比较 ,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P< 0 . 0 0 1 ) ; 两组 G C S 评 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P< 0 . 0 5 ) 。结论 临床常规 治疗 S B I 的基础上应 用盐酸 纳洛酮能缩短 患者意识恢 复时
An a l y s i s t h e C u r a t i v e E f e c t o f N a l o x o n e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S e r i o u s T r a u ma t i c B r a i n I n j u r y
张 重 军
【 摘 要】 目的 分析盐酸纳洛酮在重型颅脑损伤( S B I ) 治疗 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者 。对照组均接受常规 临床 治疗 , 观察组在 对照组基础上应 用盐酸 纳洛酮催 醒治 疗。结果
选取 2 0 1 1 年1 月一 2 0 1 5
经治疗后 , 观 察组 总有
年 6月期 间医院收 治的 6 0例 S B I 患者作为研 究对 象, 根 据不 同治疗药物将 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两组各 3 O例 患
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脑外伤76例

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脑外伤76例张力;瞿炬【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用于治疗急性重型脑外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急性重型脑外伤患者15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24 h内静脉注射盐酸纳洛酮,初始剂量为每日0.4 mg/kg,3 d后每日0.2 mg/kg,7 d后静脉滴注6 mg/d,至第14天停药.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脑水肿程度、第7天的颅内压(ICP)和第1,7,14天的格拉斯哥评分,同时观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 d后,治疗组患者颅内压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天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无明显差异,在治疗的第7,14天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患者的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治疗组的重度脑水肿发生率(21.05%)显著低于对照组(38.16%),结论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脑外伤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脑水肿和意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3(022)005【总页数】2页(P22-23)【关键词】盐酸纳洛酮;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脑水肿【作者】张力;瞿炬【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急危重病中心,浙江,杭州,311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R971+.2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的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容易诱发患者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1]。
盐酸纳洛酮是一类非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阻断急性脑损伤后内源性阿片肽含量急剧升高所诱发的继发性脑损害[2]。
为探讨盐酸纳洛酮在急性重型脑外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我院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脑外伤,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型脑外伤患者152例,格拉斯哥(GCS)评分3~8分;男89例,女63例;年龄 19~65岁,平均(31.8±3.2)岁;硬膜外血肿 34例,脑内血肿44例,硬膜下血肿42例,脑挫裂伤23例,原发性脑干损伤9例;排除具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可疑吸毒者。
纳洛酮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
重型颅脑外伤病例伤后多伴有不同程 度 的 生
浙江创伤外科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 -./0+*1 .2 30*/4*5)6 7/0,’08 !9:0)1 !""# !;.1<$ !=.<!
"
!" "
命体征变化异常 ! 血压升高 " 心率加快或减慢 " 心律 不齐 " 呼吸频率增加或减慢或节律不规则 ! 使用纳 洛酮 > 天后 # 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变化 $ 见表 ?%# 实验 组异常率少于对照组 $! @"<"A%# 提示纳洛酮有助于 较快恢复颅脑损伤病例生命体征的稳定 !
E>AC<CA
9
!"# $%%&’($)’*+ *, +$&*-*+. ’+ $(/). 0.1.2. 32$’+ ’+4/2’.0 "#$ %&’() *+,- %&(./&) "0$ "1/’(.2 345 6578(9 :;;&<&’=59 +8>?&=’<) @5(A481 B59&7’< C8<<5.5) @5(A481 DEFGHI) J4&(’K
实验组 @# 例 " 男性 !A 例 " 年龄 !"YAA 岁 " 平均 @"<$ 岁 ! 脑挫裂伤 CA 例 "硬膜外血肿 ? 例 "硬膜下血肿 D 例 "脑内血肿 # 例 !
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34例

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34例钟海;何荣涛;谢隽;陆星;钟山【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09(28)2【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纳洛酮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第1天首剂4.0 mg静脉注射,以后给予0.4 mg·k-1·d-1+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第2天改为0.2 mg·kg-1·d-1,7 d后按0.1mg·kg-1·d-1给药,10 d为1个疗程,同时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其他常规药物或外科治疗.对照组入院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者行气管切开并用呼吸机辅助,采用降颅压、保护脑细胞、扩血管解痉等常规治疗,高热者行物理降温,需手术的患者术后常规治疗.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患者伤后第1,3,5,7,10天GCS评分为(6.76±3.11),(7.54±2.89),(8.78±3.77),(9.54±3.43),(10.11±4.13)分;对照组分别为(6.78±3.33),(7.55±3.43),(7.89±3.57),(8.33±3.32),(9.01±3.99)分,第5,7,10天纳洛酮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纳洛酮治疗组伤后第7天意识转清醒者(GCS≥13分)21例,对照组12例,纳洛酮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纳洛酮治疗组GOS评分良好26例,中残6例,重残2例,死亡8例,生存率76%,治愈率53%,死亡率24%.对照组良好10例,中残4例,重残6例,死亡14例,生存率60%,治愈率29%,死亡率41%.两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纳洛酮具有促进意识恢复及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以缩短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提高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总页数】2页(P194-195)【作者】钟海;何荣涛;谢隽;陆星;钟山【作者单位】武汉市普爱医院神经外科,430033;武汉市普爱医院神经外科,430033;武汉市普爱医院神经外科,430033;湖北中医学院生物医药工程学院,武汉,430065;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R651.1【相关文献】1.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J], 周世军2.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对比研究 [J], 李军亮;许新科;郑眉光3.早期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26例疗效观察 [J], 陈自平;邹国荣;龙敏4.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观察 [J], 刘世平;周述博5.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评估 [J], 陈敏娜;周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1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摘要] 目的观察盐酸纳络酮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影响。
方法将44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治疗组(238例)和对照组(107例)比较观察两组病人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7、14天GCS值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纳络酮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纳络酮;疗效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损伤中常见疾病,不单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性损伤,同时伴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促使病情加重。
盐酸纳洛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地阻断急性颅脑损伤后β-内啡肽(β-EP)含量异常升高所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临床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
我科2005年~2008年收治的4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大剂量持续应用纳络酮治疗,效果良好。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5~2008入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45例随机分为2组:①对照组(常规治疗组)107(男64,女43)例,入院时平均GCS评分(6.28±3.31),平均年龄(38±18)岁;②治疗组(常规治疗加纳络酮组)238(男149,女89)例,平均年龄(39±19)岁,入院时平均GCS评分(6.46±3.11)。
两组病例经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包括止血药、脱水剂、抗生素、营养脑细胞、预防癫痫及手术治疗等。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入院6小时内加用盐酸纳络酮,每天8mg静脉推注泵持续24小时注入用药7d。
2 结果本组病例伤后14天内的死亡例数和存活例数结果比较(表1),应用纳洛酮治疗组较对照组病死率降低10%,采用x2检验发现, x2=3.876,P<0.05,有显著性差异。
用盐酸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研究

症 因子及 免 疫 应答 因子 的 基 因转 录 及 多种 淋 巴细胞 、巨 噬 细胞 的活 性 ,激 活 肝 药酶 等 作 用 p ] 。环磷 酰 胺 属 于 免疫 抑 制 剂 ,具 有 强 化 泼 尼松 的 药理 作 用 பைடு நூலகம்提 高 人 体对 此 药 的 敏
[ 4 】 陈艳霞, 冯益宇 。 房 向东等 . 他克 莫 司 与环 磷 酰胺 治 疗难 治 性 肾病 综合 征有 效 性和 安全 性 的 M e t a分析 [ J ] . 中国全科 医学
2 01 4。 2 4( 1 7 ) : 2 0 0 8-2 01 O 。 2 01 4.
用 盐 酸纳 洛 酮 治 疗 重 型颅 脑 损 伤 的效 果研 究
周 延
( 昆山市 第一人 民 医院急诊科 江苏 昆 山 2 1 5 3 0 0 )
[ 摘 要 】目的 : 研 究用 盐 酸纳 洛 酮 治疗 重 型颅 脑 损伤 的 效果 。 方 法 : 将 近 年 来我 院 急诊 科 收 治 的 8 0 例 重 型颅 脑 损伤 患者 随机 分 为对 照组和 观 察 组 。 对 对 照组 患者 进 行 常规 治疗 ,在 此 基础 上 为观 察 组 患者 加 用 盐酸 纳 洛 酮进 行 治疗 ,然 后对 比分析 其 临床 疗 效 。 结果 : 与对 照 组 患者 相 比 ,观 察 组患 者 在 进 行 治疗 后 其 G C S的评 分 较 高 ,血 浆 B— E P的水 平 较 低 , 其平 均 的 觉 醒 时 间较 短 ,差 异 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 0 . 0 5 ) 。- 9对 照组 患 者 相 比 ,观察 组 患者 的 死 亡及 重残 率较 低 ,但 差 异 无统 计 学意 义 ( c 2 = 2 . 8 1 2 5 ,P > 0 . 0 5) 。 两组 患 者 不 良反 应 的发 生 率相 比较 差 异 无统 计 学意 义 ( P > 0 . 0 5 ) 。结 论 :为重 型 颅脑 损 伤 患 者在 采 取 常规 疗 法 的基础 上 加 用盐 酸 纳洛 酮进 行 治疗 可 显著 提 高其 G C S评分 , 能 降低其 血 浆 中 B- E P的水 平 、 死亡 率 及 重残 率 , 而且 用 药 的安 全 性较 高 。 f 关键词 】 重型 颅 脑 损伤 ; 盐 酸 纳 洛 酮 ;急诊 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评估效果。
方法把我院在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纳洛酮治疗,依照GCS预后评分来评估两组在伤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并对两组的意识好转率进行对比。
结果治疗组有24例恢复良好,恢复良好率为61.5%,对照组有12例恢复良好,恢复良好率为30.7%,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1个月之后,治疗组有32例清醒,清醒率为82.0%,对照组有20例清醒,清醒率为51.2%,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当中,纳洛酮能够加快患者的清醒速度,有着显著的恢复效果,可以改善预后,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纳洛酮;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评估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病以及多发病,发病率在创伤当中处于首位。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来势和变化快,病情重,有着很高的致残与死亡率,其主要临床表现就是持续性昏迷。
患者的昏迷时间决定着预后效果和病死率[1],昏迷时间越长,预后效果就越差,病死率也就越高,这关乎到原发性脑损伤的程度以及深度意识障碍所引发的并发症[2]。
基于此,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进行预后评估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选取我院在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
治疗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在21~68岁,平均为35.7岁,其中25例为颅内血肿并脑挫裂伤,8例为颅内血肿,4例为脑挫裂伤,2例为原发脑干损伤。
在GCS评分上,25例5~8分,14例3~5分;对照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在20~70岁,平均为37.8岁,其中23例为颅内血肿并脑挫裂伤,9例为颅内血肿,6例为脑挫裂伤,1例为原发脑干损伤,在GCS评分上,26例5~8分,13例3~5分。
两组在性别、年龄、症状和GCS评分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和排除标准诊断标准:确诊为颅脑损伤的;在医院接受治疗不超过24h的;经过GCS评分,分数在3~8分的。
排除标准:在治疗10d以内而死亡的;有较为严重的器官疾病,如心、肝、肺和肾等;患有癫痫病的或者新近出现的。
1.3治疗方式对照组实施脱水、神经营养药物、止血以及外科手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纳洛酮治疗:首先通过平衡液把纳洛酮稀释500ml,之后持续滴注24h,剂量为0.4mg/kg。
3d 之后减少剂量到0.2mg/kg,7d后把剂量降到.01mg/kg,直到14d后停药。
1.4预后评判标准[3] 患者有着清醒的神志,肢体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言语清楚,说明良好;患者神志清醒,能够对生活进行自理,
说明中残;患者神志清醒,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其他人来照顾,说明重残;患者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说明植物生存;死亡。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以t和χ2进行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对比经过治疗之后,治疗组24例恢复良好,7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恢复良好率为61.5%;对照组12例恢复良好,10例中残,7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恢复良好率为30.7%,治疗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2.2两组清醒时间对比在治疗1个月之后,治疗组治疗组有32例清醒,清醒率为82.0%,对照组有20例清醒,清醒率为51.2%,,在治疗时间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43±2.74)和(11.08±5.63),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症状,有着很高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
尽管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受原发创伤程度的影响,但是导致患者后期残废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也包括持续性昏迷[4-5]。
基于此,在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当中,要尽早采取措施让患者苏醒,以防对病情造成延误。
相关研究[6]显示,在发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之后,内阿片肽被机体大量释放出来而产生许多病理以及生理效应,这就使继发性脑损
伤得到了加重。
而在继发性神经功能损伤中,强啡肽可能参与其中。
纳洛酮又被称作丙烯吗啡酮,属于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一种纯粹的阿片受体拮抗药,自身没有内在活性。
但此药能够竞争性拮抗各类阿片受体,比较亲和μ受体。
纳洛酮有着快速的生效时间和较强的拮抗作用,同时也能够逆转阿片激动剂所有作用,包括镇痛。
另外其还具有与拮抗阿片受体不相关的回苏作用,可迅速逆转阿片镇痛药引起的呼吸抑制,可引起高度兴奋,使心血管功能亢进[7]。
另外,纳洛酮能够对强啡肽引发的继发性损害过程进行有效拮抗,能够使颅脑损伤之后的机体血压以及脑灌注压得到维持,以此起到一个对颅内压进行控制、使脑水肿得到减轻并对脑代谢进行改善的作用。
在本研究当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纳洛酮进行治疗,结果显示24例恢复良好,7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恢复良好率为61.5%;而单纯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有12例恢复良好,10例中残,7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恢复良好率为30.7%,治疗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在治疗1个月之后,治疗组治疗组有32例清醒,清醒率为82.0%,对照组有20例清醒,清醒率为51.2%,,在治疗时间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43±2.74)和(11.08±5.63),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纳洛酮当中要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出发来控制用量和疗程,0.3mg/kg/d是此药的常用药剂量,在通过生理盐水稀释到500ml之后,要利用静脉泵对患者静脉注射,时间为24h,
连续注射3d之后要把剂量加大为4.8mg/d,停药的时间是在连续注射7d之后。
如果患者有着较重的昏迷程度,要可以把纳洛酮的剂量增加到1.0mg/kg/d。
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受伤之后持续1w内的昏迷而清醒的,脑部后遗症不会明显遗留,反而会留下一些脑外伤后遗症[8]。
如果患者在静脉注射当中有躁动、心率加快以及四肢抽搐症状,要提高其护理力度,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如窒息、跌床以及舌咬伤等。
在对纳洛酮静点当中,要对患者的瞳孔以及意识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防止病情加重而误认为是纳洛酮出现的副作用[9],以此对病情造成延误。
基于此,本文特总结出纳洛酮在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几个特点:能够通过脊髓感觉向通路以及脑干网状结构上传入并实施激动系统的内阿片受体,对其所致的意识障碍进行逆转,使患者早日清醒[10];能够对神经元的兴奋性进行抑制,使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得到恢复;能够对血流动力学进行改善,使脑血流得到增加,从而对脑血管痉挛进行解除,对脑组织的微循环作用进行改善;能够使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后钙超载情况得到减轻,对兴奋性的氨基酸毒性进行抑制,以此对脑干的诱发电位进行改善[11-12]。
总而言之,在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当中,纳洛酮能够加快患者的清醒速度,有着显著的恢复效果,可以改善预后,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飞.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1(02):277-278.
[2]王强,刘红丹,汪兵.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反应蛋白与能量平衡的关系[J].微循环学杂志,2013,23(01):33-35.
[3]甘晓.损伤控制在以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01):50-51.
[4]林光霞,李敏,许彩云.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挫伤患者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01):47-49.
[5]曹樱花,赵毅,赵晓辉.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清醒时间及预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4):20-21.
[6]涂艳阳,付建芳,付菊芳,等.不同剂量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后β-内啡肽影响的实验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03):46-48.
[7]王德勇,高山,石祥飞.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钠水平的变化及与预后关系的探讨[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21(04):205-207.
[8]郑桂秀,陈颖,凌杰.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ogo-A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4):38-39.
[9]杨海贵,高永,张永兵,等.不同术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及脑血管痉挛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3):13-15.
[10]刘俊.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88-88.
[11]韦英光.早期应用亚低温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
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6):79-80.
[12]张毅,柏鲁宁,柯尊华,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积水形成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39(09):519-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