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技巧之姿势篇

合集下载

朗诵技巧入门

朗诵技巧入门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四、 重音
重音是指朗读时,为了强调或突出某个词、
短语,甚至某个音节而读得重些。突出重音的方法有 重读、轻读、拖长。重音分为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 种:
1、语法重音:是根据句子语法结构对某个句子 成分所读的重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谓语: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 来了。 ②定语: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③状语:他飞快地跑了。 ④补语:肚子吃得鼓鼓的,嘴巴油光光的。 ⑤指示、疑问代词:他什么事也不做;这本书从哪儿 借来的。

快速:一般用用于表示紧张、激动、惊奇、恐
惧、愤怒、急切、欢畅、兴奋的心情,或者用于叙述
急剧变化的事物与惊险的场景,或者用于刻画人物的
机警、活泼、热情的性格等。

中速:一般用于感情与情节变化起伏不大的场
合,或用于平常的叙事、议论、说明、陈述等。

慢速:大多用于表示沉重、悲伤、忧郁、哀悼
的心情,或用于叙述庄重的情景。
--她也会写小说? --他说一句话,比您说一百句都管用!
语调的表达要注意找好感情基调
。诵读诗歌,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 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如《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 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 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 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 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 的深情。
3、强调停顿: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某个语意或
某种感情,或为了加强语气,而在不是语法停顿的地方 做适当停顿,或在语法停顿基础上变动停顿时间。
例:
1、“我相信, /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有自己的女宇航员, /在中国人面前, /美的横竿正在飞速地/上升!”
2、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朗诵发声技巧范文

朗诵发声技巧范文

朗诵发声技巧范文一、呼吸技巧1.深腹式呼吸:利用腹肌的支撑力量进行呼吸,使空气通过腹部深入吸入,然后缓慢地呼出。

通过深腹式呼吸,可以使声音更加稳定、柔和。

2.呼吸节奏控制:根据朗诵节奏的需要,控制呼吸的间隔和频率。

在长句或长段落的朗诵中,适时进行断面呼吸,避免因长时间不呼吸而导致声音的不稳定或断断续续。

二、音调技巧1.高低音调的运用:在朗诵过程中,通过音调的高低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语气。

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高低音调进行表演。

2.音调的变化:在朗诵中,应注意音调的变化,以增加声音的丰富性和层次感。

可以通过上升音、下降音、颤音等手段来达到音调的变化效果。

三、节奏技巧1.正确掌握作品的节奏:首先要熟悉作品的节奏结构,明确其中的重音和停顿部分,并正确把握作品的整体节奏感。

可以通过反复朗诵来掌握节奏感。

2.速度的控制:根据作品的需要,调整朗诵的速度。

可以通过快慢的变化来产生节奏的变化效果,使朗诵更加生动有力。

四、表情技巧1.合理运用音量:根据作品的情感表达需求,合理控制声音的大小,可以通过加大音量来表达激情澎湃的部分,通过减小音量来表达细腻的情感。

2.声音的质感:通过调整声音的质感,使之更加柔和或更加有力,以增加朗诵的表现力。

3.肢体语言的运用:朗诵过程中,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的运用来增加表现力,适当配合手势、面部表情等,使朗诵更加生动。

五、发声保护技巧1.喉咙保护:朗诵时要注意正确的发声姿势,保持喉部的放松和舒展,避免用力过度,以免损伤喉部。

2.声带保护:在朗诵时要注意保持声带的湿润,避免过度使用嗓子,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过度沙哑。

3.适当休息和热身:朗诵前要进行适当的声带热身,如吐字练习、舌头旋转等,以保护声带。

朗诵时要适当休息,不要过度使用嗓子。

总结:朗诵发声技巧是提高朗诵表现力的关键。

通过正确的呼吸、音调、节奏等手段,能够使声音更富表现力,更好地传达诗歌或文学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要注意声带的保护,并进行适当的热身和休息,以保证声音的质量和健康。

朗诵艺术教程

朗诵艺术教程

朗诵艺术教程朗诵艺术教程第一步:了解朗诵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 朗诵是指以适当的声音和语调,清晰地、感情丰富地表达诗歌、散文等文字的艺术形式。

2. 朗诵的目的是通过声音和语言的表达,传递文字所要表达的情感、意义和思想。

第二步:培养正确的朗诵姿势和呼吸技巧1. 坐姿:背部挺直,双脚平放在地上,双手自然放在腿上。

2. 站姿:脚稍稍分开,保持平衡,身体挺直,肩膀放松。

3. 呼吸技巧:通过深呼吸来供给足够的气息,掌握自然呼吸和腹式呼吸的方法。

第三步:语音训练和发声技巧1. 发音准确:注意清晰地发出每一个音节和音素,避免懒音、连音等发音错误。

2. 语调抑扬:根据诗文的情感和表达要求,掌握正确的语调和音调变化,强调重要词语和句子。

3. 节奏感掌握:根据诗文的节奏和韵律,掌握适当的停顿和语速变化,增强节奏感和表现力。

第四步:情感表达和演绎技巧1. 理解诗文:通过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掌握正确的情感表达方法,使观众能够感同身受。

2. 适应角色:根据诗文的角色和情感需求,掌握不同角色的表演技巧和语调变化,使表演更具生动性和创造力。

3. 身体语言:通过适当的手势、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的运用,增强朗诵的艺术效果。

第五步:演出实践和演绎技巧1. 掌握舞台礼仪:熟悉舞台的布置和演出流程,注意站姿、面部表情的规范和得体。

2. 增强自信心:面对观众,保持镇定和自信,放松身心,展现自己的表演能力。

3. 内外兼修:不仅关注朗诵的外在表现,还要注重内心的情感和体验,准确地传达诗文的深层含义。

以上是一些朗诵艺术的基本教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学习的过程中,多进行实践和反复演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和表演能力。

诗歌朗诵的技巧方法

诗歌朗诵的技巧方法

诗歌朗诵的技能方法同是语言文字作品,因文体不同,表达方式各异,作品的意蕴韵味也会各有不同,因此,朗诵的处理方式也不相同,各有侧重。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诗歌朗诵的技能方法,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鉴戒,感爱好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诗歌朗诵的技能方法1.诵出节奏美第一,读好诗的音步。

所谓音步,即是诗句中的语音停顿单位,一样是一个实词或一个词组为一个音步。

节奏主要由音步来体现。

一个音步就是一个节拍。

五言诗一样分三个音步:“/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七言诗一样分四个音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现代诗也有音步,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分别是三个音步和四个音步。

现代诗的音步大小不一,跨度不一,诗句在延续进程中就会产生错落有致的节奏。

具体到一首诗来说,音步行进的速度和停歇时间的长短,要视诗歌的内容和风格而定。

第二,读出诗的韵脚。

诗歌大多是押韵的,朗诵时要将韵脚的音节稍稍拖长,读得响亮、清新、平仄分明,这样听起来会更和谐优美,委婉动听,从而显示出诗歌的音乐美。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中“烟”、“川”、“天”三字是押韵的,如读得亮一些,就会形成音韵回环呼应,产生一种和谐悦耳的韵律美。

2.诵出旋律美读诗如品茶,都强调“出味”。

古诗之味,在于韵律。

即腔调的腾挪跌宕、声音的强弱粗细、节奏的快慢变化。

简单地说,就是要注意腔调的平、升、降、曲。

如:《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平)白云生处有人家。

(曲)停车坐爱枫林晚,(升)霜叶红于二月花。

(降)诗中描画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美河山的酷爱之情。

这首诗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朗诵的时候,要注意运用高低变化、拖长字音、轻吐重读和拖腔上扬等技能,将作品中那种时而恬适、时而欢乐、时而热情豪爽的情绪表现出来,给听众以开朗、振奋的感觉。

诗的一、二句写远景,朗诵时,要给人以恬适、舒服的感觉。

诗歌朗诵的技巧和方法

诗歌朗诵的技巧和方法

诗歌朗诵的技巧和方法诗歌朗诵是一门艺术,要将诗歌中的意境、情感和节奏表达出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提升你的诗歌朗诵水平:1. 音调掌握: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调整朗诵时的音调。

高亢激昂的内容可以用高音调,平和温柔的内容可以用低音调。

注意音调的变化,使朗诵更富有层次感。

2. 篇章把握:将整篇诗歌的内容分为不同的篇章,每个篇章都应该有明确的情感转折点。

在朗诵时,通过停顿或语调的变化,突出各个篇章的特点,增加诗歌的表现力。

3. 语速控制:根据诗歌的节奏和情感的变化,控制自己的语速。

有时可以慢下来,让听众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有时可以加快节奏,增加紧张感和激情。

4. 语气运用:适当运用不同的语气,如抒情、哀怨、喜悦等。

通过语气的转换,使诗歌更加生动、传神。

5. 手势运用:配合朗诵,合理运用手势,表达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手势的姿势和动作应与诗歌内容相匹配,切勿随意挥动。

6. 声音处理:有效利用声音的变化,如音量的强弱、高低音的变化等。

通过合理调整声音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加生动、吸引人。

7. 视线交流:在朗诵时,要时刻与观众保持眼神交流。

适当地与观众对视,可以增强与观众的情感沟通,拉近彼此的距离感。

8. 情感投入:朗诵时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用真挚的情感,将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出来,与听众产生共鸣。

9. 反复练习:不断地朗诵同一首诗歌,并反复录音,听取自己的朗诵效果,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综上所述,诗歌朗诵需要技巧和方法的运用,通过音调、篇章、语速、语气、手势、声音处理、视线交流、情感投入以及反复练习等方面的训练,可以提升诗歌朗诵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朗诵技巧之怎样演讲

朗诵技巧之怎样演讲

朗诵技巧之怎样演讲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朗诵技巧之怎样演讲,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一、什么是演讲演讲是以宣传鼓动为目的,带艺术性的严肃的社会实践活动。

要求演讲者面对听众,以有声语言为主要表达形式,以态势语言为辅助形式,系统、鲜明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1、演讲不同于朗诵。

(1)演讲与朗诵的范畴不同。

演讲属精神实用艺术,侧重于宣传鼓动。

朗诵属表演艺术,侧重于欣赏。

(2)演讲的选题有很强的现实性、时代性;朗诵的材料有很大的超越性。

(3)演讲讲究激情,其语言有特殊性,有生活化的舞台语言,有舞台化了的生活语言,演讲一定要有激情点(高潮)。

朗诵追求意境,其语言属舞台表演语言。

2、演讲不同于一般的报告。

内容上,报告注重政策性、权威性、指导性;演讲注重典型性、鲜明性。

语言上,报告要求朴实,感情表达不要求大起大落,基调平稳。

朗诵必须要有起伏。

演讲不是表演,是表现,要注意控制情绪。

最好的演讲者是他的眼泪在眼眶里,而听众的眼泪在脸上。

二、演讲的技巧例:葛底斯堡演讲辞林肯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

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

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的安息之所。

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

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不能够圣化,不能够神化。

那些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圣化了,这永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

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全世界不大会注意,也不会长久记住,但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全世界却永远不会忘记。

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

面朝大海朗诵技巧

面朝大海朗诵技巧

面朝大海朗诵技巧
面朝大海朗诵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练习演讲技巧的方式。

如果你想要在面朝大海的情况下朗诵,你可以尝试以下技巧:
1.准备充分
在面朝大海朗诵之前,你应该充分准备。

这意味着你应该对所有的文本进行充分的阅读和理解,并尽可能多地练习朗诵。

这样,你才能自信地朗诵,避免在朗诵过程中因经常停顿或忘记文本而紧张。

2.坚定地站立
面朝大海朗诵时,你应该站立得坚定。

这意味着你应该站立得稳定,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并做到眼神连贯。

这有助于让你在朗诵过程中显得自信,同时也能帮助你更好地把握住观众的注意力。

3.调整语速
在朗诵过程中,你应该注意语速的调整。

过快的语速可能会使观众听不懂,过慢的语速则可能使观众感到无聊。

因此,你应该在朗诵过程中注意语速的调整,使其保持适中。

4.注意语调
在朗诵过程中,你还应该注意语调的使用。

朗诵时,体态与表情怎样展现?

朗诵时,体态与表情怎样展现?

朗诵时,体态与表情怎样展现?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是做好节目的先决条件,但副语言的使用得体与否也直接关系到节目质量和播音员、主持人本人的受欢迎程度。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表情呆板、姿态僵硬的播音员能够有效地传达思想。

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其体态举止也会一并呈现在观众的视野之中,所以主持人的体态表达在主持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应该如何正确地展现体态语和表情语。

01体态语1.首先我们来说站姿。

正确的站姿应该是身体的各个部位是放松的,不是僵直的,但放松并不意味着松懈,而是积极的放松状态。

那什么是积极的放松状态呢?头部--自然摆正,眼睛—平视前方,肩部——自然下垂,胸部——放松舒展,腰部—挺直,腹部——有绷紧的感觉,双脚——男可稍微分开一点与肩同宽,女可一前一后,成丁字形站立。

对于站姿的训练方法,可采用①靠墙站立法:身体背靠着墙,让头、肩、臀、脚跟都与墙面接触,这样就能体会到正确站立时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了。

②收腹立腰站立法:这个方法训练时要感觉头顶上有一根绳子从上面拉着你,双手叉腰,感觉身体随着绳子的拉高,努力地往上长,直到身体有绷紧的感觉。

这个练习对挺拔我们的身姿非常有效。

③俯卧支撑法:先让身体面朝下俯卧,然后用手肘和脚前掌支撑起身体,使身体除小臂、手肘部和脚前掌与地面接触外,身体的其他部位都离开地面并与地面平行。

这种方法可以纠正习惯性含胸、驼背、弯腰等问题,还对我们练习腹肌力量很有帮助,因为我们的播音发声也涉及腹肌的力量控制。

2.其次我们来说坐姿。

“坐要有坐相”。

坐姿文雅、大方是主持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

坐姿的要求是:身正肩平,立腰收腹,挺而不僵,松而不懈。

它和站姿的基本要领大体相同但也略有区别;手臂——自然平放在桌上。

切忌用手臂的力量来支撑身体,支撑我们身体的应该是腰背部。

否则会造成耸肩,使头颈后缩,给人一种拘束感,而且这样会使肩部紧张又使气息上提,不顺畅,有碍于发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诵技巧之姿势篇
朗诵过程中不得不提到——姿势。

这里的姿势也即是动作。

肢体动作的呈现往往都是和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

甚至于比面部表情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真实情绪。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朗诵技巧之姿势篇,希望能帮到大家!
朗诵技巧之姿势篇
情绪是一种以生理唤起主观感受的变化特征的心理现象,因为大部分人都对腿部双脚和其他肢体的动作不太关注,根本不会考虑掩饰或者伪装这部分的肢体动作,而这种掩饰和伪装常常都会在脸部上演。


当体现在舞台演出时。

演出人员自然是不会对情绪进行掩饰。

同时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音乐、舞蹈、朗诵等表演上都会看到类似的例子。

Chuck Berry 在1956年登上DJ Alan Freed 的节目,由于他的丝质长裤太皱有点尴尬,因此Berry 企图把裤子藏在吉它后面,他做了一个童年表演的舞步,一边蹲下单脚移动一边继续弹吉它,粉丝简直疯狂了,从此鸭步成了Chuck的招牌舞步。

杨丽萍20xx年力作《十面埋伏》,这部以楚汉之争为背景的舞剧,从舞台设计到舞蹈动作,都做出了极为大胆的尝试。

其中,青年男演员胡沈员饰演虞姬,就是颠覆观众既有印象的尝试之一。

从全裸登台,到粉墨虞姬,胡沈员表示,他在用舞蹈的肢体完成与观众的交流。

徐涛洒脱奔放潇洒,在舞台上,诗为现场音乐增加了文艺性,而音乐演出又为诗歌活动提供了一个流行热闹的平台,动作的肆意奔放使表演更具有生命力。

以上种种都让清冷的诗歌重现活力,更为重要的是它恢复了诗的音乐性,恢复了诗人表演这一表达方式。

舞台上,演员表演时所产生的每一个调度、每一个动作。

一般情况下会在遵循"欲进先退、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高先低、欲东先西"的规则上进行的。

演员表演时离不开用动作表达人物,而动作的使用最忌讳的就是直来直去、见棱见角。

不论是动是静,都要讲究,不能小视的事情。

一个普通的舞台,超不过五十平方米。

如果它一米的距离相等于实际生活的一米距离,一寸一尺也相当于现实生活中的一寸一尺,那演员的活动天地就受到了限制。

表演上就没有更多、更自由的回旋余地了。

因此,演员表演时,其活动的空间领域,可以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予以扩展和延长。

演员多走几步,可以表步示角色多走了几十米或几千里,在观众的感觉里,就起到扩展和延长舞台空间的效果。

朗诵讲究在虚拟表现手法中,在观众的欣赏视角中,把不太大的舞台空间变成相当广阔。

这是有助于朗诵者表达更加文章更深层含义的。

舞台上,朗诵的姿势在舞台上起扩展和延长舞台时间和加深观众
视觉印象的作用。

朗诵者做一个"指手"时,如果按真实生活中那样。

把手径直向目的地指去,那动作迹线很短,整个动作的时间就显得短促,也容易被观众忽略过去。

而采取高于生活的舞蹈化了的舞台动作。

动作迹线延长,律动时间也相对延长,这样就可以使观众从容地欣赏人物动作全过程中的微妙心境。

既能引起观众的充分注意,而获得的印象也就会深刻一些。

动作在舞台上起引领观众视线和调动观众注意力的艺术作用。

舞台动作的动律,帮助演员有充裕的时间,把观众的注意力调动起来。

比如演员在表达"你看"时,时常会使用指手往要看的那个方向指去。

演员完成动作的过程,会把观众的眼神引领到手尖上来。

并把他们的视线随着自己划出的弧度、路线定格在要介绍的位置、事件或物体上,使观众集中的感受或接受到人物所要表达的感情或信息,引起共鸣。

总之,舞台动作在舞台上的律动过程。

在美学的角度看,属于形式美的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