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情省况

合集下载

最全:山东基本省情省况

最全:山东基本省情省况

几乎最全:山东基本省情省况(1)山东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与气候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位于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交界,南与安徽、江苏省毗邻。

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相对,环抱着渤海湾。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东省成为沿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结合部,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山东省在北纬34度25分至38度23分、东经114度36分至112度43分之间,东西最长约700公里,南北最宽420公里,陆地总面积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十九位。

山东省的地势,中部为隆起的山地,东部和南部为和缓起伏的丘陵区,北部和西北部为平坦的黄河冲积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

山东省的最高点是位于中部的泰山,海拔1545米;最低处是位于东北部的黄河三角洲,海拔2米至10米。

山东省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原、盆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3%;山地、丘陵约占34%;河流、湖泊约占3%。

山东省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干流长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0多条。

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域,流程610多公里,从渤海湾入海。

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自东南向西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多公里。

其他比较重要的河流还有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淮河等。

山东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和东平湖。

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组成,总面积1375平方公里,为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大陆海岸线北自无棣县的大口河河口,南至日照市绣针河口,全长3121公里,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六分之一,仅次广东省,全国第二。

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13300平方公里,两项共16300平方公里,为全省陆地面积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大有可为,因此是名符其实的海洋大省。

自北向南依次有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共七个滨海地级市。

公基-山东省情

公基-山东省情

理论攻坚—山东省情 1第一章山东地理概况一、位置面积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省会为济南市。

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 4 省接壤。

东西长 721.03 千米,南北长 437.28 千米,全省陆域面积 15.58 万平方千米。

二、地形地貌( 一) 地形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

(二) 地貌境内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平原、丘陵、山地、台地等基本地貌类型。

境内平原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局部地区。

境内主要山脉,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和胶东丘陵区。

三、河流湖泊( 一) 河流山东省水系比较发达,河流分属于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胶东水系。

(二) 湖泊湖泊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

以济宁为中心,分为两大湖群,以南为南四湖,以北为北五湖。

南四湖包括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

北五湖包括东平湖、马踏湖、南旺湖、蜀山湖、马场湖。

四、海岸海域( 一) 海岸山东省濒临渤海和黄海,大陆海岸线北起冀、鲁交界处的漳卫新河河口,南至鲁、苏交界处的绣针河河口,全长约 3345 千米,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 1/6。

(二) 海域全省海洋面积 15.96 万平方千米,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 37%。

近海海域中分散着众多岛屿,其中最大的是南长山岛。

五、气候( 一) 气候类型山东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

(二) 气温和降水全省年平均气温基本遵循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分布规律,全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

总体来看,年平均降水量南多北少。

降水季节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夏季。

六、海洋资源山东海洋资源得天独厚,中国对虾、扇贝、皱纹盘鲍、刺参等海珍品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山东是全国四大海盐产地之一,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为山东盐业、盐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七、植物资源境内有各种果树约90 种,山东因此被称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国”。

山东省情省况

山东省情省况

第三篇:省情省况第一章自然地理【位置面积】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

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全境南北最长约420多公里,东西最宽约700多公里,总面积15.7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4%。

省会为济南市。

【地形地貌】境内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

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米,为全省最高点。

黄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为全省陆地最低处。

境内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河平原、黄河三角洲等9个基本地貌类型。

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平原占55%,洼地占4.1%,湖沼平原占4.4%,其他占7.8%。

境内主要山脉,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和胶东丘陵区。

属鲁中南山丘区者,主要由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组成;属胶东丘陵区者,由花岗岩组成。

绝对高度在700米以上、面积1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泰山、蒙山、崂山、鲁山、沂山、徂徕山、昆嵛山、九顶山、艾山、牙山、大泽山等。

【河流湖泊】山东水系比较发达,自然河流的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在0.7公里以上。

干流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其中在山东入海的有300多条。

这些河流分属于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胶东水系,较重要的有黄河、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潍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泗河、万福河、洙赵新河等。

湖泊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

以济宁为中心,分为两大湖群,以南为南四湖,以北为北五湖。

南四湖包括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四湖相连,南北长122.6公里,东西宽5~22.8公里,总面积1266平方公里,为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

三支一扶暨村官考试考试复习资料-省情省况等基础性知识

三支一扶暨村官考试考试复习资料-省情省况等基础性知识

三支一扶暨村官考试考试复习资料-省情省况等基础性知识山东省情省况一、山东概况山东因位于太行山以东,故称为山东。

山东半岛是我国三大半岛之一。

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这里四季气候分明,雨量适中,具有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1-14℃之间。

山东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是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西周时期,齐国、鲁国都建都于此,因经济、文化发达,所以,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故人们将“齐鲁之邦”作为山东省的代称。

山东是以农业为主的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基地。

如棉花、小麦、花生的总产量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工业也随之迅猛发展,在原有重工业的基础上,轻工业、电子业也得到不断发展。

并且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

诞生了许多名牌企业,推出了许多名优产品。

如青岛的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啤集团、颐中集团,济南的轻骑集团,烟台的张裕集团等都已家喻户晓。

另外,山东省的矿产资源品种多样,储量丰富,其中黄金产量也跃居我国榜首。

齐鲁大地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涌出了许多杰出的名人,有中国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能工巧匠尊为“祖师”的鲁班,以神机妙算著称的诸葛亮。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一代神医扁和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都是山东人的骄傲。

齐鲁大地之所以造就了这么多的名人,这与我们山东人吃苦耐劳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山东依靠它的良好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物产。

此外工艺品也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潍坊的风筝,济南的羽毛画,青岛的贝雕画,珍珠工艺品,烟台的草编,曲阜的楷木雕刻都是不错的工艺品。

俗话说:“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北方却有一山一水一圣人”。

山东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旅游资源得到相应开发,增添了许多风景名胜及新兴景观。

如:潍坊国际风筝节,孔子文化节,泰山登山节,青岛海洋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

二、山东社会历史简况(一)行政区划市/地区市辖区、县级市、县 济南市 市中区 历下区 天桥区 槐荫区 历城区 长清区(长清镇) 章丘市 平阴县(平阴镇) 济阳县(济阳镇) 商河县(商河镇) 青岛市 市南区 市北区 城阳区 四方区 李沧区 黄岛区 崂山区 胶南市 胶州市 平度市 莱西市 即墨市 淄博市 张店区 临淄区 淄川区 博山区 周村区 桓台县(索镇) 高青县(田镇) 沂源县(南麻镇) 枣庄市 市中区 山亭区 峄城区 台儿庄区 薛城区 滕州市 东营市 东营区 河口区 垦利县(垦利镇) 广饶县(广饶镇) 利津县(利津镇) 潍坊市 潍城区 寒亭区 坊子区 奎文区 青州市 诸城市 寿光市 安丘市 高密市 昌邑市 昌乐县(昌乐镇) 临朐县(临朐镇) 烟台市 芝罘区 福山区 牟平区 莱山区 龙口市 莱阳市 莱州市 招远市 蓬莱市 栖霞市 海阳市 长岛县(南长山镇) 威海市 环翠区 乳山市 文登市 荣成市 济宁市 市中区 任城区 曲阜市 兖州市 鱼台县(谷亭镇) 金乡县(金乡镇) 嘉祥县(嘉祥镇) 邹城市 微山县(夏镇) 汶上县(汶上镇) 泗水县(泗水镇) 梁山县(梁山镇) 泰安市 泰山区 岱岳区 新泰市肥城市 宁阳县(宁阳镇) 东平县(东平镇) 日照市 东港区 五莲县(洪凝镇) 莒县(城阳镇) 莱芜市 莱城区 钢城区 德州市 德城区 乐陵市 禹城市 陵县(陵城镇) 宁津县(宁津镇) 齐河县(晏城镇) 武城县(武城镇) 庆云县(庆云镇) 平原县(平原镇) 夏津县(夏津镇) 临邑县(临邑镇) 临沂市 兰山区 罗庄区 河东区 沂南县(界湖镇) 郯城县(郯城镇) 沂水县(沂水镇) 苍山县(卞庄镇) 费县(费城镇) 平邑县(平邑镇) 莒南县(十字路镇) 蒙阴县(蒙阴镇) 临沭县(临沭镇) 聊城市 东昌府区 临清市 高唐县(高唐镇) 阳谷县(阳谷镇) 茌平县(茌平镇) 莘县(城关镇) 东阿县(铜城镇) 冠县(冠城镇) 滨州市 滨城区 邹平县(邹平镇) 沾化县(富国镇) 惠民县(惠民镇) 博兴县(博兴镇) 阳信县(阳信镇) 无棣县(无棣镇) 菏泽市 牡丹区 鄄城县(鄄城镇) 单县(单城镇) 郓城县(郓城镇) 曹县(曹城镇) 定陶县(定陶镇) 巨野县(巨野镇) 东明县(城关镇) 成武县(成武镇)(二)人口与民族1、山东省总人口 山东省总人口为9079•31万人,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8439•28万人相比,增加了640•03万人。

山东省情概况

山东省情概况

山东省情概况山东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地处黄河下游,渤海、黄海之滨,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山区,地势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

山东省历史悠久,古为齐、鲁两国之地,因此又有“齐鲁大地”之称,简称“鲁”。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首先,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气候特点。

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

在冬季,山东受蒙古高压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则受夏季风影响,气温高、湿度大。

全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1-14度之间,雨热同期。

这种气候条件适宜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发展。

山东省的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10多种,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等资源储量在全国居重要地位。

山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胜利油田,其探明储量和产量均居中国前列。

另外,山东的煤炭储量也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济宁、临沂、枣庄等地区。

山东省的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孔庙、孔府、孔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

此外,山东省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泰山、三孔、趵突泉、蓬莱阁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山东省的经济实力也非常强大。

山东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其中,轻工、纺织、机械制造、化工、冶金等产业是山东的支柱产业。

同时,山东的农业也十分发达,是中国的主要粮食和棉花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山东省还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

这些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山东省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山东省的交通也非常便捷。

山东的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交通网络完善。

京沪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连接了全省主要城市和旅游景点。

同时,山东的铁路网也很发达,包括京沪铁路、胶济铁路等多条干线铁路。

此外,山东省还有多个民用机场和港口,如济南遥墙国际机场、青岛流亭国际机场等,可以提供便捷的航空运输和海上运输服务。

山东省省情概括

山东省省情概括

山东省省情概括几乎最全:山东基本省情省况(1)山东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与气候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位于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交界,南与安徽、江苏省毗邻。

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相对,环抱着渤海湾。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东省成为沿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结合部,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山东省在北纬34度25分至38度23分、东经114度36分至112度43分之间,东西最长约700公里,南北最宽420公里,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十九位。

山东省的地势,中部为隆起的山地,东部和南部为和缓起伏的丘陵区,北部和西北部为平坦的黄河冲积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

山东省的最高点是位于中部的泰山,海拔1545米;最低处是位于东北部的黄河三角洲,海拔2米至10米。

山东省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原、盆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3%;山地、丘陵约占34%;河流、湖泊约占3%。

山东省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干流长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0多条。

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域,流程610多公里,从渤海湾入海。

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自东南向西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多公里。

其他比较重要的河流还有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淮河等。

山东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和东平湖。

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组成,总面积1375平方公里,为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大陆海岸线北自无棣县的大口河河口,南至日照市绣针河口,全长3121公里,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六分之一,仅次广东省,全国第二。

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13300平方公里,两项共16300平方公里,为全省陆地面积的10.6%,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大有可为,因此是名符其实的海洋大省。

山东省情概况

山东省情概况

山东省情概况第一篇:山东省情概况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山东半岛伸入渤海与黄海之间,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与辽东半岛相对,庙岛群岛纵列其间,是渤海与黄海之自然分界线,拱卫天津和中国首都北京。

西部内陆,西北与河北接壤,西南与河南交界,南与安徽、江苏毗邻。

全省东西最长距离700公里,南北420公里,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山东地势中部山地突起,东部丘陵起伏和缓,西南、西北低洼平坦。

全省呈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

泰山雄居中部,为全省最高点,海拔1545米。

黄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为全省内陆最低处。

境内地型以平原丘陵为主。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全省3024公里,占全国的1/6,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位。

最大的是庙岛群岛中的南长山岛,面积12平方公里。

山东水系比较发达,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主要有黄河、徒骇河、马颊河、大汶河、小清河、沂河、沭河、胶莱河、潍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泗水、万福河、洙赵新河等。

京杭大运河在境内自东南向西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公里。

南四湖,通称微山湖,总面积1375平方公里,为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海岸全长3024公里,占全国的1/6,仅次于广东省,居第二位。

山东省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冬季刮偏北风,寒冷干燥;春季天气多变,干旱少雨多风沙;秋季天气晴爽,冷暖适中。

全省年平均气温11℃—14℃;年平均降水量550—950毫米,冬季一般有140—150天,夏季72—108天,春秋各50—70天。

土地资源山东省土地广袤,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

2000年底有耕地660.74万公顷。

土地的类型及分布。

山东土壤大体可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碱土、水稻土等六大类型。

林业资源山东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林木的区系组成是以华北林木区系为主体,同时又掺杂了一定数量的南方、北方及国外林木成分,因此树种资源比较丰富,生态特性也较复杂。

山东省情省况考点汇总

山东省情省况考点汇总

山东省情省况考点汇总1,撤销莱芜市后山东省全省辖16个地级市2,总人口数过亿,继广东后位居全国第二(临沂最多、莱芜最少)3,国内生产总值稳居全国第三5,临近省(河北、河南、安徽、江苏)1,目前发现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2,山东首先发现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3,自夏朝开始,山东进入奴隶制社会4,商朝前期五次迁都中有三次在山东境内5,西周“封邦建国”时期,封吕尚于齐国,封周公旦于鲁国。

齐、鲁为周王朝的两大支柱。

6,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表明在鲁国已出现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

7,公元前481年,齐国的田常杀齐简公“专齐之政”,齐国成为当时中国最早出现的一个封建大国。

8,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齐国是最后被灭的一个诸侯国。

1,自古以来,山东地区素以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著称于世。

2,秦汉时期,今山东地区号称“膏壤千里”,农业经济发达,所产粮食不断溯黄河西上,运往关中地区。

3,山东的冶铁业起源很早,春秋初年,齐国已使用铁制农具;唐朝的兖州是矿冶中心,北宋时莱芜铁冶规模更加扩大,与江苏利国监同为京东两大铁冶中心;山东的其他矿产也很丰富,北宋元丰年间,登州、莱州的黄金产量占全国的90%。

清朝山东煤矿已大量开采,最著名的是峄县煤矿。

4,山东的纺织手工业举世闻名。

战国时期,齐国即号称“冠带衣履天下”。

临淄、定陶、亢父(今济宁)是汉代三大纺织中心。

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纺织品。

宋代在青州设立织锦院,专门织造高级纺织品。

明清时期,济南、济宁、临清等城市都有较发达的纺织手工业,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

5,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山东经济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山东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占区,日军重点掠夺山东的“二白二黑”,即食盐、棉花和煤、铁。

1,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古代文化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情省况之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全面增长。

农业增加值1883.4亿元,比上年增长2.7%;林业增加值71.3亿元,增长9.8%;牧业增加值691.1亿元,增长5.2%;渔业增加值459.8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21.0亿元,增长10.1%。

主要农牧产品质优量增。

粮食连续七年实现增产,总产量达到4316.3万吨,比上年增长1.3%。

农产品质量不断优化,小麦和玉米全部实现优质化。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分别达到800万亩、1160万亩和51万亩。

畜牧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

新增造林面积273.3万亩,新育苗35.2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8亿株。

防控美国白蛾成效显著,压缩发生面积110万亩,重点防控区有虫株率下降到0.5%以下。

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01‰以内。

28个县(市、区)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渔业生产稳步推进。

水产品总产量765.4万吨,比上年增长4.8%。

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38.2万吨,增长4.7%;淡水产品产量127.2万吨,增长5.3%。

优质水产品稳定增长,海参、对虾产量分别达到6.3万吨、12.8万吨,分别增长3.3%和9.4%。

新建国家和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区57处,面积达7万公顷。

制修订渔业标准49项,省级标准化示范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40%以上。

新认证无公害水产品161个,认定产地81个。

新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2处。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

农机装备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农机总值640.0亿元,比上年增长9.4%;农机总动力达到1.1亿千瓦,增长6.5%。

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

除险加固小型水库1446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345.5万亩,增长0.6%,其中,节水灌溉面积3216万亩,增长3.3%。

村镇建设快速发展。

完成投资1050亿元,增长57%;村镇道路硬化率达65%,提高5个百分点。

通自来水率为88.7%,新增沼气用户55万户。

山东省情省况之人口民族【人口】2008年末,全省总人口9417.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82.6万人,占总人口的47.6%;农村人口4934.6万人,占总人口的52.4%。

户籍人口数,男性为4760.7万人,占50.68%,女性为4632万人,占49.32%。

人口出生率为11.25‰,死亡率为6.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9‰。

人口密度为599人/平方公里。

【民族】山东省属于少数民族杂居、散居省份。

全省56个民族齐全,有55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67万人(截至2005年底),占全省总人口的0.73%,主要分布在1100多个村(居)。

其中,回族人口超过50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8.6%;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壮族等6个少数民族人口超过5000人。

济南、泰安、德州、菏泽、聊城、济宁市少数民族人口超过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万人的县(市、区)20个,民族乡(镇)4个,人口超过50%的民族村(居)417个。

境内少数民族,除回族、满族、蒙古族有少量聚居村落或街道外,其余均为散居。

回族主要分布于德州、泰安、济南、菏泽、聊城等市;满族主要分布于青岛、潍坊、德州、济南、淄博等市;蒙古族以淄博市最多;壮族多数在菏泽市;朝鲜族多在烟台、威海、青岛;侗族多在济南。

山东省情省况之历史简况【悠久的历史】山东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发祥地之一。

目前发现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可以把山东的历史上推到四五十万年以前。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北辛文化,距今有8000年左右。

举世闻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首先发现的。

自夏朝开始,山东进入奴隶制社会。

商朝建立以前,山东是商族活动的中心,商前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境内。

商朝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

西周实行“封邦建国”之策,封吕尚于齐,封周公旦于鲁,另外尚有曹、滕、卫诸国。

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化,为“礼仪之邦”。

齐、鲁作为周王朝的两大支柱,经济、文化取得更快发展,对以后山东地方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跃发展,社会生产关系逐步发生变革,齐、鲁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因此,山东地区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相对早一些。

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表明在鲁国已出现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

公元前481年,齐国的田常杀齐简公“专齐之政”,齐国成为当时中国最早出现的一个封建大国。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齐是最后被灭的一个诸侯国。

自此以后,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山东地区虽有时也曾为割据势力所盘踞,但总的来说,则是属于历代封建皇朝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经济开发】自古以来,山东地区素以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著称于世。

秦汉时期,今山东地区号称“膏壤千里”,农业经济发达,所产粮食不断溯黄河西上,运往关中地区。

西汉时期,山东地区有人口1700余万,390万户,占全国当时人口的30%,人口密度居全国首位。

后来虽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破坏,但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山东仍不失为经济中心。

隋初,山东各州县遍置粮仓,户口占全国总户数的2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每年要将山东几百万石粟米漕运至关中。

开元年间,“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

绢一匹,钱二百”。

到了唐后期,虽经战乱,但山东农业生产仍在发展,“田畴大辟,库仓充积”。

宋、金、元时期,山东地区承受的封建剥削尤重,并不断遭受外来的侵扰和野蛮统治,经济处于滞退状态。

元代山东有38万户,126万人,与金代相比,户减约75%,人口减约87%。

明初,“多是无人之地”,统治者不得不采取奖励人民垦荒的措施,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时,山东耕地面积达到482.67万公顷,为北宋时期的2.4倍,居全国第三位。

清康熙年间又增至600余万公顷。

山东的冶铁业起源很早,春秋初年,齐国已使用铁制农具。

西汉时,武帝在全国设置铁官48处,山东就有18处。

唐朝的兖州是矿冶中心,莱芜有铁冶13处、铜冶18处。

北宋时莱芜铁冶规模更加扩大,与江苏利国监同为京东两大铁冶中心。

明朝初年,山东年产铁315万余斤,居全国第三位。

山东的其他矿产也很丰富,北宋元丰年间,登州、莱州的黄金产量占全国的90%。

明初,济南、青州、莱州三府岁采铅32万余斤。

清朝山东煤矿已大量开采,最著名的是峄县煤矿,乾嘉时期,北运京师、奉天,动辄数百万石。

山东的纺织手工业举世闻名。

战国时期,齐国即号称“冠带衣履天下”。

临淄、定陶、亢父(今济宁)是汉代三大纺织中心。

所产纺织品数量多、质量好,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域等地,因此,当时山东地区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之一。

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纺织品。

宋代在青州设立织锦院,专门织造高级纺织品。

宋神宗时,在山东“和买”绢帛,每年达30万匹左右。

明清时期,济南、济宁、临清等城市都有较发达的纺织手工业,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山东经济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掠夺,近代山东经济形成畸形发展的局面。

在封建势力盘剥下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洋货在山东的倾销,使大量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破产失业,农民日趋贫困,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随着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山东也出现了近代工业。

在济南有从事军工生产的机器局;在枣庄、淄川、平度等地有煤、铅、金等矿业生产;在烟台有张裕酿酒公司、缫丝厂、蛋粉厂等轻工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初期,欧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山东民族工业曾一度得到发展。

至20世纪30年代,达到建国前的最高水平。

山东省况之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31.0亿元,比上年增长23.3%。

其中,城镇投资15439.1亿元,增长23.2%;农村投资3591.9亿元,增长23.6%。

投资到位资金20423.6亿元,增长27.9%,其中,自筹资金增长25.1%,占到位资金的71.9%。

项目储备能力明显增强,新开工项目增长17.2%,提高9.4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3.7:53.0:43.3调整为3.2:51.1:45.7。

服务业投资增势较快,完成投资8699.5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分别比第一、二产业投资增速快19.8和9.6个百分点。

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居民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投入保持40%以上的快速增长。

技改投资力度加大,完成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4012.7亿元,增长57.6%,占全社会投资的21.1%,比重提高5.8个百分点。

十大调整振兴产业投资增势较好,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2695.1亿元,增长27.8%;信息产业投资398.9亿元,增长34.5%。

房地产市场建销转旺。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增长16.3%,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6.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40.3%,占13.5%。

商品房竣工面积4950.5万平方米,增长9.2%,提高14.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262.1万平方米,增长9.1%,提高14.1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面积6931.7万平方米,由上年的下降1.0%转为增长25.9%。

山东省情省况之行政区划【区划沿革】山东,最初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主要指崤山、华山或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

至金代设置山东东、西二路,“山东”始作为政区名称。

清初设置山东省,“山东”才成为本省的专名。

山东行政区划溯源,与全国一样,大致萌芽于夏代。

在氏族部落基础上联成的一些“方国”,孕育着行政区的胚胎。

夏商时期,今山东地域范围的方国,文献上记载的有130多国。

其中,夏后氏后国和夏世侯伯之国13个,商氏后国和商氏侯伯之国15个,东夷族氏族部落演进为国者100多个。

西周沿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对原商王朝统治的广大地区实行“封邦建国”。

今山东地区的封国主要有:太公吕尚(姜子牙)受封的齐国和周公旦受封、其子伯禽代受封的鲁国。

山东被称为“齐鲁之邦”或简称“鲁”,即由此而来。

齐、鲁两大国之外,还有与周王朝同姓(姬)的曹、滕、郜等国。

同时,夏商时期山东境内的古国大多数继续存在于西周。

到春秋时期,史籍记载的山东古国有55国之多。

主要有齐、鲁、莱、莒、滕等国。

战国时期,山东地区主要有齐国和鲁国,并有楚、越、魏、赵、宋等国各一部。

齐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占据了今山东的大部分地区。

秦统一后,在山东分置齐、琅琊、东海、东、薛等郡。

西汉初有十郡六国,东汉分属青、兖、徐、豫四州,三国时大体略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