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指导】常用的记叙顺序
记叙文的顺序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年级:七年级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语文学科教师:授课类型T 评讲作文C记叙文的记叙顺序T专题过关授课日期及时段××年××月××日××:××——××:××教学内容一、记叙文理清顺序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1、顺叙,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
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二是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记叙顺序有哪些及作用】记叙的顺序有哪些_记叙的顺序 教案教学设计 .doc

【记叙顺序有哪些及作用】记叙的顺序有哪些_记叙的顺序教案教学设计教案>:记叙的顺序有哪些_记叙的顺序教案教学设计记叙的顺序有哪些_记叙的顺序教案教学设计童年是金色的。
苏教版第二单元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童年生活画面。
而把童年往事写的精彩则需要仔细构思。
本单元入选的几篇文章就巧妙的使用了不同的记叙顺序。
顺序非常重要。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要恰当,才能叙述得条理清楚,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月迹》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
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
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我们读过不少倒叙的文章,如《三颗枸杞豆》先交待了作者的身份是一个植物学家。
记叙文的叙述顺序叙述的顺序

记叙文的叙述顺序叙述的顺序叙述的顺序叙述还可以分为顺序、倒叙、补叙、插叙四种。
所谓顺序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 《雨》一早醒来,喔!下雨呢!带着兴奋的心情,拉过毛巾被披在肩上,就这么趴在窗前,笑听雨之歌,欣赏雨之舞,细聆雨之语……柔柔的雨丝细密得像块白纱——那天大表姐结婚也披过的纯纯白纱,风怎么吹,它就怎么飘。
呆呆地望着想着,真想抓把剪刀跑出去剪下白飘飘的细纱,也许,也许可以送给对面快出嫁的陈姐姐……傻想忽然被一阵噼啪声打散了,唉呀!白纱不见了,它陡然一变,成了雨住似的,倒叫我马上想起几天前,斜对面叶妈妈跟隔壁张妈妈大吵一阵后,跑回家端了一大盆水,用力往人家门口一泼。
好大的震撼力哦!这么泼辣的雨,如果打在身上一定好痛好痛,不过,她摔在地上的姿势也真漂毫——一个个跳芭蕾舞的小仙女冒出地面来,飞跃一个之后,砰然倒地,然后,化为一摊柔情的水…… 雷霆万钧的暴雨,逐渐减小它嘶吼的声量,浅唱低吟的声音,仿佛细诉好久好久以前,西湖迷蒙的雨中,草桥借伞引出的一段牵扯不清的白蛇的爱情故事:是这雨促成她和他认识;也是这雨,在水漫金山寺时,肇下她永驮雷峰塔的悲惨命运。
我,托着脸想:惊天动地的爱情,怎么常伴着雨发生呢?好象阳光下的笑声,真没有那股惊天地、泣鬼神的能耐。
爱昵地瞧着愈来愈弱的雨点,我连鞋也懒得穿了,以朝圣者的小心,轻轻地走出户外,仰头举手,等待落在身上的雨珠珠。
远远的山好青好青,树好鲜绿哦,空气中一股雨过的清新,使我通体舒畅,随口哼一哼《走在雨中》,此刻,真是既湿意又诗意——我忍不住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好喜欢好喜欢雨哦! 本文运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雨由小而大,又由大而小的变化过程。
小女孩对雨的喜爱之情也跃然纸上,显得诗意浓浓。
从“柔柔的雨丝”到“泼辣的雨”,再到那“雷霆万钧的暴雨”,然后是“空气中一股雨过的清新……”,每一个司空见惯的过程,在作者的笔下却颇为神奇,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作者紧紧抓住了动景描绘中最重要的一环——紧抓特征,细致描摹。
记叙文的顺序

倒叙,是先叙述事件的结局,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
4
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倒叙实质上只是顺序的
插叙,复杂的事件往往是事件牵起事件,此物引出彼物。把所有的内容都 贯穿在一条线索上有条不紊的进行叙述,有时是非常困难的。常常不得不中断原 来的线索,插入对另一个事件的交代或者对另一种事物的介绍。这种中断对主要 事件的叙述而插入另一段相关事实的叙述,就是插叙。插入的相关内容完毕,一 般还要回到原来中断的地方继续叙述下去。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插 叙一般出现在文章中段,且结构鲜明。)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 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 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根据时间的 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
知识回顾
记叙文的顺序
记叙文的记叙顺序 作用 答题技巧
例题解析
看自行车的女人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 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
1Leabharlann 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 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 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这就是我们为你所说的记叙顺序。所谓记叙顺序是记叙时时安排材料的先后顺 序。 二、常见的记叙顺序有三种:顺叙、插叙、倒叙
顺叙,是按照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一件事的方 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叙述顺序。
记叙的人称、顺序和线索

高考记叙文写作指导记叙的人称、顺序和线索(一)记叙的人称记叙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问题,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第一人称: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所历、所闻、所见,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叙述。
依据“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1、“我”是见证人。
如《孔乙已》中的“我”,《祝福》中的“我”,都是只起事件的见证人的作用。
2、“我”是重要人物。
如《一件小事》中的“我”,《故乡》中的“我”。
3、“我”是主人公。
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
譬如,鲁迅不是狂人,但在写《狂人日记》时却用“我”来叙述,代替了“狂人”,有力地揭露了中国封建家族制度和吃人的旧礼教。
4、“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
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
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
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是第二人称叙述。
实用写作中很少用此人称,文学创作中有通篇为第一人称的。
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三人称的叙述。
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灵活,能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
短处是没有第一人称叙述那样亲切自然。
而且,掌握起来比第一人称叙述较为困难。
在写作中,还存在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的情形。
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就用了两种人称来叙述。
我们在使用两种人叙述事件时应注意:不得频繁改换;改换时要交代清楚,不能打断叙述线索。
写作时到底是用第一个称还是用第三人称或第二人称叙述,应该从用哪一人称叙述来处理材料、表现主题最为有利的角度来考虑。
而且,不管采用哪一种人称叙述,都必须事先确定好,并贯穿文章始终,做到人称一致。
记叙文理清顺序篇

记叙文理清顺序篇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1、顺叙,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
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二是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
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
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
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
记叙文的常用叙述顺序有顺叙

记叙文的常用叙述顺序有顺叙第一篇:记叙文的常用叙述顺序有顺叙记叙文的常用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1)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序。
顺序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
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
例如《散步》、《金黄的大斗笠》、《我儿子一家》。
(2)倒叙。
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
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
一般说来,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须倒叙,如果中心明确,材料简单,事情发生的时间较短,就不必用倒叙。
例如《背影》、《父子情》就运用了倒叙。
(3)插叙。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
插入的内容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如《羚羊木雕》。
(4)补叙。
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
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待,但它们也有不同。
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不是死板的方法,可以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灵活运用。
文章叙述顺序有:1、事情发展的顺序(逻辑顺序)2、时间顺序3、参观、游览顺序4、插序5、空间转移顺序6、倒序7、类型顺序1)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序。
顺序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
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
例如《散步》、《金黄的大斗笠》、《我儿子一家》。
(2)倒叙。
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
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
一般说来,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须倒叙,如果中心明确,材料简单,事情发生的时间较短,就不必用倒叙。
例如《背影》、《父子情》就运用了倒叙。
(3)插叙。
记叙文技巧

记叙文技巧高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篇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使文章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a、一种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b、一种是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对甲和乙的命运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
记叙文的间接抒情方式: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
记叙特点:1).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2).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
3).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4).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记叙人称:1).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2).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其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高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篇二一、首先要知道记叙文的六大要素,记叙文一般为写人或写事结合,有六大要素,分别是:人物、地点、时间、起因、经过、结尾二、记叙文的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了解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明白作者要表达什么。
同时看看记叙文的线索是什么,理解材料和中心的的关系:并列、承接、顺承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四、描写:1、从角度看:正面还是侧面描写,虚的还是实得,动的还是静的,明的还是暗的,点面描写,远近描写,俯仰描写2、从表现上看:是渲染还是白描3、从情节上看:细节描写五、抒情:直抒还是间抒,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人事抒情,情景抒情六、记叙文的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问,双关,反复……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化复杂为简单,化深奥为浅显答题时一般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2、排比、反问、反复:加强语气,强调了……3、对比、夸张:强调了……或突出了……4、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记叙文的表现方式:对比,象征记叙文的艺术手法(写作特色):借景抒情,烘托七、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适用于所有文章)如果这句话出现在文章开头或者段落的第一句:开篇点题,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段落的总扩句如果这句话出现在中间: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领下文如果这句话出现在文章开头或者段落的最后一句:点明中心,总结全文(全段),深化主题,照应开头记叙文技巧篇三[概念阐释]:线索,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记叙顺序_记叙文写作知识要点
常用的记叙顺序_记叙文写作知识要点
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四种。
1、顺叙,按事情、人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其优点是层次清楚,容易反映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如《一面》。
运用顺叙要注意详略、情节的衔接、变化,否则会使人感到平铺直叙,呆板乏味。
2、倒叙,即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再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
这种方法能突出主题或重点,给读者留下悬念,从而吸引读者往下读,引人人胜。
如《第二次考试》。
运用倒叙一定要把事件起因交代清楚,而且要衔接自然,如处理不当,则会使文章前后脱节,出现混乱。
3、插叙,就是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如《故乡》中插叙了对闰土少年时代的回忆。
恰当地运用插叙,可以扩大题材,丰富内容,深化主题。
4、补叙,即在记叙过程中,用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
如《这不是—颗流星》中,“我”回忆后,用对话补说阿婆已经“走了”。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