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复习题(马哲)

合集下载

马哲练习题

马哲练习题

马哲练习题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2.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体现了()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A. 个人自由的实现B. 社会财富的最大化C.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D. 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A. 自我意识B. 社会关系的总和C. 个体的独立性D. 物质需求的满足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体现了()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二、填空题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

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______。

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条件是______。

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______性。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______的。

三、简答题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12. 马克思是如何理解“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13. 简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14. 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自由和解放的观点。

15. 马克思是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四、论述题16.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17. 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请结合《资本论》进行论述。

18.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社会变革和革命的观点。

19. 马克思是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请结合相关著作进行论述。

20.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指导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21. 阅读以下案例,分析其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并给出你的观点。

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唯物论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论答案:C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A. 抽象的概念B. 客观存在的实体C. 思维的产物D. 社会关系的总和答案:B3.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B. 因果律、必然律、偶然律C. 形式逻辑规律、辩证逻辑规律、数理逻辑规律D. 经验规律、科学规律、哲学规律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①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即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一切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②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即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遵循辩证法的规律;③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即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强调哲学应当服务于社会变革。

2. 什么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指,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等精神现象,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也就是说,人们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并说明它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实践观强调了科学发展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在实践中探索真理、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2. 论述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并说明它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

答案: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解决现实问题时,我们应当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通过分析矛盾的各个方面,找到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马哲复习题

马哲复习题

复习题一基本概念1.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来源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

2).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其属性是:坚定的革命性、自觉的实践性、彻底的科学性。

2. 1)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2)所有唯物主义都主张世界的可知性,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 1)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

4.1)辩证唯物主义的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2)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5.1)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2)科学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这三大领域。

6.1)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2)人类是由远古发展而来,社会自然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几个阶段。

二:名词解释1.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三)垄断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 自然界B. 人类社会C. 人的思维D.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物质性B. 多样性C. 运动性D. 规律性答案:A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 人们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C.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D. 人们使用工具的活动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A. 社会意识B. 社会制度C. 社会变革D. 社会进步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所有上述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即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以及建立在辩证法上的唯物主义。

-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即认为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都遵循同样的辩证法规律。

-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即强调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理论,并以此指导革命实践。

2. 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答案: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社会意识是指人们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和反映,包括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的观念和理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而落后的社会意识则可能阻碍社会存在的进步。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基础。

实践不仅是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科学实验、社会变革等多种形式。

实践对个人而言,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通过实践,个人能够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简提要复习100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简提要复习100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简提要复习100题1.马克思主义――马哲、马政经、科社2.马哲――德国古典哲学马政经――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科社――英、法空想社会主义3.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4.习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的讲话“3个一生”、“3个著作”、“3个第一”5.“3个一生”: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

6.“3个著作”:1845年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67年工人阶级的圣经7.“3个第一”:创建领导支持8.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10.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怎么看方法论――――怎么办11.(恩格斯)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有两个基本方面: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1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14.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

)(又叫机械唯物主义、半截断子唯物主义)15. 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辩证法:联系、发展、全面16.17.18.运动的定义: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变化的范畴。

19.20.运动的基本形式:机械运动(低级)-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2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没有不运动的物质,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22.2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我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必要条件,也是测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度。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对的――运动)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错误――只看到运动,没看到静止)25.26.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27.28.边有际)的统一29.30.意识的三次重大转折:无生命物质的反映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觉31.32.意识的本质――人脑对物质的反映(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33.人脑是意识的器官34.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35.36.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要求重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37.唯物主义――38.“两大特征、三大规律”:39.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二者斗争的焦点/根本区别):40.联系的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系统性41.发展的定义:是具有前进性的运动4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3.区分新旧事物:看它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大趋势44.45.规律的特点:可知性、客观性、普遍性、可利用性46.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过程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方向和道路47. 质量互变规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48. 质――区分不同事物方法论:1.重视量变的积累;量――区分相同事物 2.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度――质与量的统一 3.坚持适度的原则49. 否定之否定规律――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50. 肯定――――事物的优点否定――――缺点51.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既克服又保留、既抛弃又吸收52. 周期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53.既对立又统一54.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55. 打铁还需自身硬――――内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因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人个――――内外因(内因更重要)56.事物的发展是的结果57.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问题矛盾的特殊性(个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58.矛盾分析法是认识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最本质的东西”60.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61.共性比个性更深刻个性比共性更丰富62.认识论的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63.实践:主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客观物质性活动(一字概括:干)特征是: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生产实践(这是最基本的)基本形式: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打官司等。

马哲专业试题及答案

马哲专业试题及答案

马哲专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C2.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心主义观点B. 唯物主义观点C. 辩证法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答案:B3.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A. 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B. 因果律、必然律、偶然律C. 矛盾律、因果律、必然律D. 矛盾律、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答案:A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答案:A5.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学技术C. 人的主观能动性D. 经济基础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生产中价值的源泉和形成机制,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础。

2. 解释什么是剩余价值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答案: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从雇佣劳动者那里获得的超出劳动者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日或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劳动者在创造自身劳动力价值之后,继续工作以创造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获取利润的来源,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关键。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危机的频率和强度都会增加。

大学马哲期末复习题

大学马哲期末复习题

大学马哲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组成部分包括:A.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B.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辩证法C.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辩证法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商品的二重性是指:A. 使用价值和价值B. 价值和交换价值C.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D. 价值和价格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物主义历史观B. 唯心主义历史观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4.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A. 资本主义社会B. 社会主义社会C. 共产主义社会D. 封建社会5.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2. 阐述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3. 描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4. 马克思如何解释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5. 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三、论述题1. 论述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2.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 阐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和其在现代社会的实现途径。

4. 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5.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案例,分析其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并给出你的观点。

案例: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员工的失业。

请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2.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分析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五、思考题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指导我们理解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六、结束语通过本复习题的学习和思考,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其在分析现实问题中的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哲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2.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这一规律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以下哪项不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A. 事物内部的矛盾B. 事物之间的矛盾C. 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D. 事物的绝对静止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 人的意志B. 地理环境C. 经济基础D. 文化传统4.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以下哪项不是实践的特点?A. 客观性B. 社会性C. 历史性D. 主观性5. 以下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唯物性B. 辩证性C. 革命性D. 神秘性6.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A. 政治制度B. 法律规范C. 宗教信仰D. 物质生产7.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以下哪项不是阶级斗争的表现?A. 经济斗争B. 政治斗争C. 文化斗争D. 个人斗争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财富B. 社会地位C. 自我实现D. 社会贡献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论的核心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B. 知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C.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问题D.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10. 以下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意识决定物质答案:1-5 B C D D D;6-10 D C D A 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以下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具有能动性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2.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以下哪些因素决定的?A. 经济基础B. 上层建筑C. 阶级斗争D. 科技进步13. 以下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特点?A. 客观性B. 社会性C. 历史性D. 主观性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以下哪些是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条件?A.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 社会关系的合理化C. 人的全面发展D. 个人财富的积累15. 马克思主义认为,以下哪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A. 教育B. 劳动C. 社会制度的改革D. 个人努力答案:11 ABCD;12 ABC;13 ABC;14 ABC;15 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参考资料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0、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2、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 C2、 A3、A4、A5、C6、B7、C8、A9、A 10、C 11、A 12、C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2、ABC3、CD4、ABCD5、BCD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答案要点:这个观点不全面。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阶级性);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创始人角度);是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角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从理论品质角度)。

2、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准确。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

3、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

答案要点: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理论,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因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四、材料分析题1、 [材料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观点是否能被看做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

“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

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腐朽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

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

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

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

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是正确的。

材料1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角度,明确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材料2科尔施的理解则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从政治立场着眼规定马克思主义。

材料3是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一种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

所谓方法至上,就是把理论方法和结论对立起来,片面强调方法而轻视结论。

卢卡奇最初是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的正统性问题时提出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的。

卢卡奇的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错误之一,是他把方法仅仅理解为辩证法,而否认世界观的方法意义,实际是否认唯物主义的方法意义;错误之二,是离开论点、结论谈方法,把方法看做是可以离开论点、结论的独立自在的东西。

其最终结果将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否定。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