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答题模板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一、短文阅读:第一篇短文阅读做题技巧(1)先读题目,掌握每一个选项问的是什么(2)阅读文章。

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用笔做标记(3)阅读完后,回到题目中的选项与文章划线部分对比后。

选出答案。

二、材料阅读与第一篇文章的做题技巧一样;最后的简答题要总结答题,一般答案都在文章里。

三、文字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小说、散文)①整体把握:人物、事件、景物、情感,明确作品主题;②认准答题方向:词句理解、作用、分析问题、归纳主旨等;③答题要注重和文章主旨结合起来考虑。

④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分析、概括、分条陈述等,做到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语言通畅。

【友情提醒】1.解题时要经过五个步骤:看题,明确所问;通读,了解内容;找点,圈定答题区域;过滤,综合判断;权衡,规范作答。

2.解答一般方法【规律总结】1.开头作用文章开头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

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

⑴设疑法(悬念法)好处(思维方向):①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⑵写景法好处(思维方向):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3)其它还有: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

2.中间段的作用过渡作用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

3.结尾作用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

(1)出人意料的结局(1)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高中语文 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 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高中语文答题模板一、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翻译:(1)结构安排:第一句:介绍背景;第二、三句:描述事物;第四句:总结或点明主题。

(2)翻译要点:根据上下文理解,注意词语的顺序和组合;注意文言文的句法和修辞手法。

2.文言文注释:(1)主要内容:对生僻字或生词进行汉字注音或解释。

(2)注释要求:准确、简洁、通俗易懂、有关联。

3.文言文探究:(1)分析文言文的结构、语言、内容等方面。

(2)论述译文、注释和解读的好处与不足。

二、现代文阅读:1.阅读理解:(1)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

(2)考查考生对文章细节和观点的理解、掌握和推断。

(3)注意答题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语言要清晰、精准。

2.写作分析:(1)分析文体、文种、题材、风格等方面。

(2)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内容等方面。

(3)根据文章的特点,探讨现代文写作的要领和技巧。

三、古代诗词阅读:1.古诗文翻译:(1)翻译要求:忠实表达原意,自然流畅,美观大方。

(2)注意诗词曲调、押韵、换韵等修辞手法。

2.古诗文注释:(1)解释生僻字或生词,指出诗词中的常见典故和文化背景。

(2)要求注释准确、简练、有关联。

3.古诗文鉴赏:(1)分析诗文的结构、内容、语言和文化背景。

(2)探讨诗人的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

(3)评价诗文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四、现代文写作:1.议论文写作:(1)确定论点并说明自己的观点。

(2)分析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趋势。

(3)采用论证方法,提供事实、数据和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说明文写作:(1)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要简洁、明确、通俗易懂。

(2)说明文要求准确、全面、客观。

3.材料作文:(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掌握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3)注意论证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全套整理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全套整理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全套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 《论语》中提出的“五常”概念,其中“仁”的概念是指()A. 亲爱的儿子B. 严格要求自己C. 善解人意D. 自利利他2. 成语“脱颖而出”的寓意是()A. 被淘汰B. 走在别人前面C. 获取顶尖成绩D. 独力完成3.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过零丁洋》表达的主要意象是()A. 天南海北B. 从戎马到文章C. 东流发梢D. 佳期如梦4. “毋贪毋争,永安乐业”出自()A.《逍遥游》B.《论语》C. 《战国策》D.《春秋》二、填空题1.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怀古》,作者通过对“ _____ 与锦帆”的描写,来表达对江淮史事的惆怅和追忆之情。

A. 虮虮泛舟B. 风飘恨歌C. 渔翁垂钓D. 黄沙战歌2. 下列关于“格言”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一般都是六言绝句B. 多出自古诗词C. 体现人文意义D.生活中用语极短3. 陆游《南柯子》中著名的比喻“空调蚯蚓”,是用来比喻_____。

A. 滋润的大地B. 渴求自由的心情C. 润滑发动的时光D. 热情似火的生命4.《列子·鬼谷子》的结尾,“此闻子之言也。

”的“此”指的是()A. 人而不居穷B. 人之谓语也C. 人之言行也D. 人而不自弃三、判断题1.《一千零一夜》这部作品主要记述的是安慰伤心的穆斯塔法王和他向妹妹所展示的故事。

A.:对B. 错2. 《唐太宗李世民传》是记述唐太宗在位期间发生的故事。

A.:对B. 错3. 《孟子》中提倡的“仁”观念主张克己奉公,肩负家庭责任。

A.:对B. 错4.《史记》中提出的“五行”观念包括木、金、水、火、土。

A.:对B. 错四、问答题1. 《晋书》中记录了哪些历史事件?《晋书》中记录了从晋文公到晋景公在位期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包括陈涣假婚、齐桓公与宋伯玉闹约、北魏攻击洛阳等事件。

2. 《红楼梦》中黛玉受尽粗暴对待,主要表达作家周国平什么样的思想观点?《红楼梦》中黛玉受尽粗暴对待,主要表达作家周国平对于婚姻制度、女性地位的观点,在封建的家庭制度中,把妇女的地位提高,抗拒婚姻的压迫,强调自尊自立。

高中语文答题全套模板

高中语文答题全套模板

高中语文答题全套模板摘要:1.高中语文答题模板概述2.论述题模板及示例3.选择题模板及示例4.填空题模板及示例5.解答题模板及示例6.提高答题技巧的方法7.总结正文:一、高中语文答题模板概述高中语文答题模板是根据不同题型总结出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掌握这些模板有助于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

以下分别为各种题型提供的答题模板。

二、论述题模板及示例1.论述题模板:(1)观点明确(2)论据充分(3)论证合理(4)结论有力2.论述题示例:针对一篇论述文,如《荆轲刺秦王》,我们可以这样组织答案:观点:本文表现了荆轲崇高的爱国情怀。

论据:文中描述荆轲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勇敢担当。

论证:荆轲在刺秦王的过程中,展示了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

结论:荆轲以身许国,虽败犹荣,成为千古英雄。

三、选择题模板及示例1.选择题模板:(1)题干分析(2)选项比较(3)确定答案2.选择题示例:针对一道成语辨析题,如“望洋兴叹”和“望而生畏”,我们可以这样分析:题干:下列成语中,哪个表示因事情庞大而感到无奈?选项:A.望洋兴叹B.望而生畏分析:A项“望洋兴叹”表示面对宏伟景象而感叹自己的渺小,符合题意;B项“望而生畏”表示看到某种情况或事物而感到害怕,与题干不符。

答案:A四、填空题模板及示例1.填空题模板:(1)理解题意(2)查找线索(3)填充答案2.填空题示例:针对一道名句默写题,如《沁园春·长沙》中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可以这样完成:答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五、解答题模板及示例1.解答题模板:(1)审题清楚(2)答案结构清晰(3)论述有条理(4)语言准确2.解答题示例:针对一道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如《背影》,我们可以这样组织答案:第一步:审题,确定要解答的问题;第二步:梳理文章内容,找出关键信息;第三步:结合文章主题和结构,进行解答。

六、提高答题技巧的方法1.熟悉考试大纲,掌握重点知识点;2.多做真题,总结规律;3.注重课堂学习,积极提问和讨论;4.合理安排时间,提高答题速度;5.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答题准确率。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一、阅读理解。

1. 题目分析。

在阅读理解题中,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文章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地查找相关信息。

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帮助自己更快地找到答案。

2. 文章解读。

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可以通过标注关键词和段落来帮助理解文章。

3. 选项分析。

在选择答案时,要对比各个选项,排除干扰项,找出正确答案。

要注意选项中的细微差别,避免被表面上的相似性所迷惑。

4. 解题技巧。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注意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

要灵活运用推理和归纳方法,帮助自己理解文章,找到正确答案。

二、作文。

1. 题目分析。

在作文题中,首先要明确作文要求,了解作文的主题和要求。

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帮助自己准确理解题目。

2. 内容构思。

在构思作文内容时,要围绕作文要求展开思路,明确作文的中心思想和要表达的意思。

可以列出提纲或者关键词,帮助自己构思作文内容。

3. 文章结构。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要合理安排文章的段落,使文章内容有条理,层次清晰。

4. 表达技巧。

在表达思想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可以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古诗文鉴赏。

1. 诗文理解。

在鉴赏古诗文时,要仔细阅读古诗文的内容,了解诗文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要注意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诗文。

2. 作者背景。

在鉴赏古诗文时,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诗文的内涵和意义。

3. 表达方式。

在鉴赏古诗文时,要注意诗文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包括韵律、格律、音韵等方面。

要注意诗文的意境和情感,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诗文。

四、语法填空。

1. 句子理解。

在填空题中,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和结构,找出句子中的逻辑关系和语法规则。

要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和语法成分,帮助自己更好地填空。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模板三篇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模板三篇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模板三篇篇一: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1)诗歌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现代文答题模式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3)小说独特答题模式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7.人物形象的塑造: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4)实用文独特答题模式1.访谈提问的艺术: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应和,便于沟通2.新闻作品优秀之处:选材+对象+见解+提问技巧3.写XX多余吗?:主题+人物+文体特点(5)积累——现代文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高考)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模板(高考)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1)诗歌答题模式1. 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 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 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 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 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 感情类:通过内容+抒发(寄寓/揭露)感情7. 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手法+抒发感情+评价8. 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 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 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现代文答题模式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8.写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3)小说独特答题模式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4.小说主题:通过人的事,歌颂了(批判了)的精神(社会现象)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7.人物形象的塑造: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4)实用文独特答题模式1.访谈提问的艺术:紧扣主题,不蔓不枝+善于引导,环环相扣+适时应和,便于沟通2.新闻作品优秀之处:选材+对象+见解+提问技巧3.写多余吗?:主题+人物+文体特点(5)积累——现代文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 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答题模板高中语文答题模板一、常用题型1、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题目通常会给出一篇文章,要求考生对文章进行理解并回答相关问题。

答题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先通读一遍文章,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2)仔细阅读每个问题,明确问题的意思和要求;(3)在全文中寻找答案,理解文章中的隐含信息和语气;(4)回答问题时,要以文章中的文字和表述为依据,不要加入个人主观意见。

2、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题目会给出一篇文章,要求考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同时要求考生对文章内的问题和观点进行评论。

答题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通读一遍文章,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2)仔细看问题,明确问题要求考生分别叙述该文章的观点及其自己的观点或观点对该文章的评价;(3)在读完文章后,总结出作者对问题的看法和此观点的道理;(4)阐述自己对文章观点的认同或不认同,给出自己的理由。

3、作文题作文题目会提出一个话题或一个事件,要求考生对其进行阐述、思考或发表观点。

答题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和写作意图;(2)理清思路,准确表达;(3)注意情感融入,营造文笔风格,准确表达情感;(4)注意文体要求,如:论说文、说明文等。

二、答题技巧1、审题要仔细在做题时,要认真审读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楚问题的难度与简单度;2、找准重点在阅读文章时,要找到文章的重点,掌握文章的主旨,弄清楚文章的结构,从而更好地找到答案;3、仔细阅读在阅读文章或问题时,要认真阅读题目中的每个单词,小心不要把问题理解错误,影响答题结果;4、多加思考在回答问题时,要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展开创意,给出自己的答案,注重答案的合理和创新性。

三、注意事项1、语言表达清晰,语法正确,条理清晰,要注重排版,注意格式和字数;2、要遵守考场规则,不得抄袭,不得雷同,不得作弊,不得干扰他人;3、时间要合理安排,先易后难,先答熟练问题,后解难度较大的问题;4、多做练习,提高语文素养,增强语文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题型答题技巧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㈠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

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㈡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㈢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㈣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㈤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㈥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㈦颠倒因果:“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位。

㈧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㈨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㈩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三】:简答题(07年新增题型)的解答整体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语料: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阅读科技说明文: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阅读时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

重点与难点:重难点一: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技巧1:辩明文体,选准角度.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

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

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技巧3:审辨标志性词语。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

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技巧4:(1)从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

②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重难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中心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1.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有文体特征意识: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2.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2)合并各段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寻找各段中心句,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

(3)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

重难点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

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

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

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

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

分析的具体做法是:①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②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

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高考攻坚:语文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此外,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

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

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

(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

(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诗歌鉴赏方法一、鉴赏手法诗歌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等)、议论(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等。

(二)表现手法笔、逆笔、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总论情与景关系:1 总论情与景关系:①“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