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政治经济学题库(附答案)

合集下载

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资料

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资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真题课程代码:00009一、单项选择题1.首次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D 〕A. 斯密B.李嘉图C. 马克思D.蒙克莱田2.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D 〕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 科学技术D.生产工具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A 〕A.唯物辩证法B.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C.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D.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4.推进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科技革命的标志是〔B 〕A.蒸汽机的制造和使用B.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制造和使用C.信息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D.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5. 商品的价值〔A 〕A.表达了社会经济关系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C.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当者D.必须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6.观念上的货币可以执行的货币职能是〔A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7.资本总公式形式上的矛盾是〔C 〕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C.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D.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8.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D 〕A.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B.延长工作日增加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C.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B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劳动者的全部劳动酬劳D.劳动者制造的全部价值10.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C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B.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11.产业资本循环中发生了价值增殖的阶段是〔B 〕A.购置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12.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形态的是〔B 〕A.货币资本 B. 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银行资本13.在生产资料中既属于固定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D 〕A.燃料B.原材料C.辅助材料D.机器厂房14.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C 〕A.增加预付总资本B.增加预付可变资本C.提高年剩余价值率D.提高剩余价值率15.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求追加消费资料,反映这一要求的前提条件是〔D 〕A.I(v+m)=IIc B.I(v+m)>IIcC.I(v+△v+m/x)=II(c+Ac) D.Ⅱ(c+m-m/x)>I(v+m/x)16.生产价格的构成是〔C 〕A.生产本钱加利润B.生产本钱加剩余价值C. 生产本钱加平均利润D.生产本钱加垄断利润17.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是〔C 〕A.货币输出B.劳务输出C.商品输出D.资本输出18.“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D 〕A. 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治理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治理C.购置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企业和银行D.购置肯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操纵企业和银行19.无偿没收是新中国初期针对〔A 〕A.官僚资本的政策B.民族资本的政策C.个体农民的政策D.个体手工业者的政策20.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表达在〔C 〕A.国有经济的数量B.国有经济的效益C. 国有经济的操纵力D. 国有经济的覆盖面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是〔D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 个体经济D.私营经济2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主要〔C 〕A.以国家为单位进行 B. 以行业为单位进行C.以企业为单位进行D.以家庭为单位进行23.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过程首先表现为〔A 〕A.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B.工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C.效劳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D.出口加工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24.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A 〕A.物质生产领域进行B.非物质生产领域进行C.全社会范围内进行D.跨境效劳贸易领域进行25.总供应与总需求的平衡是指供求双方处于〔B 〕A.绝对相等状态B.根本相等状态C.绝对不等状态D.根本不等状态26.通过扩大社会总需求规模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属于〔A 〕A.扩张性收入分配政策B.紧缩性收入分配政策C.盈余财政政策D.紧缩性货币政策27.向社会困难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证的是〔C 〕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救助D.社会优抚28.完成统一产业政策的国际地域经济集团是〔D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共同市场D.经济同盟29.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是〔B 〕A.重商主义理论B.比拟优势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D.产业内贸易理论30.最先提出彻底改革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是〔B 〕A.兴旺国家B.开展中国家C.世界贸易组织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多项选择题31.生产资料包含〔BC 〕A.人的劳动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力E.生产关系32.价值形式开展所经历的阶段包含〔ABDE 〕A.简单价值形式B.扩大价值形式C. 相对价值形式D.一般价值形式E.货币形式3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ACDE 〕A.雇佣劳动与生产资料相结合B.个体劳动与生产资料相结合C.工人劳动服从资本家安排D.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E.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全部34.货币资本是〔BCD 〕A.生产资本的组成局部B.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C.产业资本循环的职能形式 D. 为剩余价值生产打算条件的资本E.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35.资本主义银行利润〔BCD 〕A.由贷款利息的总和构成B.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C. 由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构成D.来自产业工人制造的一局部剩余价值E.由银行雇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制造36.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过程是〔ACDE 〕A.必定的B.短期的C.长期的D.复杂的E.曲折的37.“有增长而无开展〞指的是〔ABC 〕A.只有经济总量的增长B.没有经济结构优化C.没有经济质量的提高D.收入差距缩小E.生态环境改善38.导致地域经济开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有〔ABCDE 〕A.自然条件的差异B.资源禀赋的差异C.分工水平的差异D.经济结构的差异E.社会历史的差异39.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包含〔ABCD 〕A.税收手段B.价格手段C.利率手段D.汇率手段E.行政手段40.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根底是〔ADE 〕A.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B.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改变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生产国际化的不断开展E.资本国际化的不断开展三、简答题41.简述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自考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1. 简述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进展的基础。

答:①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取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社会经济活动。

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进展的基础。

因为:第一,人类要生存就需要有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大体的物质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取得。

第二,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从事其他各类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

2. 什么缘故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①社会生产力确实是具有必然生产体会和劳动技术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生产进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制造物质资料的能力。

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由于科学技术日趋普遍和深切地渗透到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当中,引发它们素养的提高,增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展。

科技越是普遍应用于生产和治理,就越能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可见,科技包括在生产力当中,推动生产力的进展转变。

3. 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特点。

答:①经济规律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进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表现着经济进程的必然趋势。

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第一、经济规律都是在必然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转变而转变。

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都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制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但人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熟悉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③经济规律的特点:经济规律老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是在必然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在阶级社会里,熟悉和利用经济规律具有阶级背景。

④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第一,人类社会进展的各个时期所共有的经济规律:第二,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第三,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4. 什么是商品,商品的价值是什么决定的?答:①商品是用来互换的劳动产品,具有利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利用价值是物品能够知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在商品中的无不同的一样人类劳动的凝结。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023年自考公共课《政治经济学(财)》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公共课《政治经济学(财)》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公共课《政治经济学(财)》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多选题】市场经济()A.间接分配社会经济资源B.直接分配社会经济资源C.具有特定社会经济制度属性D.不具有特定社会经济制度属性E.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2.【多选题】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A.社会总产品中所含的剩余价值的全部实现B.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得到补偿C.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物质上得到替换D.两大部类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都得到满足E.两大部类追加生活资料的需要都得到满足3.【问答题】试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供求数量不平衡的状况、成因、后果及解决办法4.【单选题】市场运行制度规则体系的核心是()A.国家制定价格管理的制度和规则B.企业生产经营的制度和规则C.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和规则D.实现公平竞争的制度和规则5.【单选题】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A.生产资本B.商品资本C.流动资本D.货币资本6.【单选题】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A.具体表现B.必要前提C.运行机制D.实现形式7.【单选题】在我国作为生产力的人应当与现有的生产资料()A.共同快速增长B.采取不同的增长方式C.保持相适应的比例关系D.都实现可持续发展8.【单选题】宏观经济运行的基础是()A.物质资料的消费B.物质资料的交换C.物质资料的分配D.物质资料的生产9.【单选题】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A.商品价值B.企业利润C.剩余价值D.平均利润10.【单选题】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延长工作日的结果B.商品价格上涨的结果C.延长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D.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11.【单选题】现阶段公有制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的主体是()A.国家B.地方C.企业D.个人12.【问答题】怎样理解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13.【问答题】怎样认识产业结构的类型?14.【单选题】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属于()A.重商主义经济学B.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C.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5.【单选题】社会主义财政中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的基本环节是()A.财政收入B.税收体系C.发行国债D.财政预算16.【单选题】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实现我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A.基础条件B.制度基础C.外部环境D.体制模式17.【单选题】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是()A.劳务输出B.商品输出C.货币输出D.资本输出18.【问答题】简述市场规则的概念及其构成。

【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真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真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2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课程代码】000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属于劳动对象的是(D)A、机器设备B、管道容器C、工厂厂房D、地下矿石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C)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方式D、社会形态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属于(C)A、产品经济B、商品经济C、自然经济D、市场经济4、当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B)A、能够得到完全补偿B、能够得到更多补偿C、只能够得到部分补偿D、得不到任何补偿5、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这一价值形式是(B)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6、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能够(B)A、决定工资高低B、创造剩余价值C、延续劳动力供给D、维持劳动力再生产7、资本在本质上反映了(C)A、资本家之间的关系B、劳动者之间的关系C、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D、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8、超额剩余价值是(B)A、长期的B、暂时的C、固定不变的D、普遍存在的9、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称作(D)A、资本联合B、资本循环C、资本集中D、资本积累10、产业资本循环的生产阶段用公式表示为(B)A、B、C、D、11、依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资本划分为(A)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D、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12、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D)A、土地私有权垄断B、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别C、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D、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低1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是(C)A、资本输出B、劳务输出C、商品输出D、货币输出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广泛、稳定、持续发展是在(D)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20世纪30年代期间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20世纪50年代以后15、事业单位中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是(C)A、计时工资B、计件工资C、结构工资D、津贴16、经济增长反映的是(A)A、经济总量的增长B、经济结构的优化C、经济效益的变动D、经济质量的提高17、对关键技术研发给予优惠属于(D)A、产业调整政策B、产业结构政策C、产业组织政策D、产业技术政策18、社会保障中全体社会成员享受且不需相应付出的是(B)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救助D、社会优抚19、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资本国际化主要表现为(A)A、商业资本国际化B、借贷资本国际化C、产业资本国际化D、金融资本国际化20、向国外派遣工程管理人员属于(D)A、国际贸易B、对外技术交流C、对外资金交流D、国际劳务合作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学历类《自考》自考公共课《政治经济学(财)》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学历类《自考》自考公共课《政治经济学(财)》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学历类《自考》自考公共课《政治经济学(财)》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在对外开放中,引进和输出技术属予( )A 、进出口货物贸易B 、对外资金交流C 、对外技术交流D 、国际劳务合作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借贷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 )A 、对外无偿援助B 、国际贸易C 、对外直接投资D 、国际间接融资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3、对退伍军人实施的特殊保障属于( )A 、社会保险B 、社会福利l6、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是( )A 、下放产品定价权B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C 、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D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7、现阶段公有制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的主体是( )A 、国家B 、地方C 、企业D 、个人正确答案:C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A、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B、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C、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D、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9、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是()A、劳务输出B、商品输出C、货币输出D、资本输出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0、资本家投资银行业所获得的利润率相当于()A、利息率B、土地收益率C、剩余价值率D、平均利润率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1、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A、商品价值B、企业利润C、剩余价值D、平均利润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2、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式上由()A、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构成B、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构成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D、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构成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3、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是()A、生产阶段B、销售阶段C、消费阶段D、购买阶段正确答案:B14、剩余价值的资本化称为()A、资本积累B、资本集中C、资本循环D、资本周转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5、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延长工作日的结果B、商品价格上涨的结果C、延长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D、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A、大量货币集中在资本家手中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剩余产品的出现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7、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所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使用价值C、剩余价值D、个别价值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A、社会价值B、使用价值C、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9、使用价值()A、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C、是抽象劳动创造的D、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0、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属于()A、重商主义经济学B、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C、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1、经济全球化()A、是在国际分工深化的基础上产生的B、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C、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D、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E、加深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立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2、垄断利润实现的途径有()A、占有非垄断企业的部分价值l24、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有()A、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B、揭示了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C、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D、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E、为考察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答案:ACE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5、市场经济()A、间接分配社会经济资源B、直接分配社会经济资源C、具有特定社会经济制度属性D、不具有特定社会经济制度属性E、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正确答案:ADE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6、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以便实现()A、工业化B、经济的社会化C、经济的市场化D、经济的现代化E、人口增长的计划化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7、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我国( )A、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B、发展中的严重约束C、相对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D、现代城市工业发展所受到的制约E、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8、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 )A、社会总产品中所含的剩余价值的全部实现B、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得到补偿C、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物质上得到替换D、两大部类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都得到满足E、两大部类追加生活资料的需要都得到满足正确答案:B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9、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A、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B、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按劳分配为惟一分配方式D、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E、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相结合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30、我国宏观调控手段所运用的经济杠杆主要有( )A、价格杠杆B、计划杠杆C、税收杠杆D、信贷和利率杠杆E、工资和奖金杠杆正确答案:ACDE答案解析:暂无解析3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B、实现按劳分配C、消灭剥削D、消除两极分化E、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暂无解析32、我国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所应实行的转换是( )A、企业增长机制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换B、企业动力机制从非利益型向利益型转换C、企业约束机制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换E、企业筹资机制从财政拨款向社会集资转换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3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它( )A、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优越性B、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要求C、是衡量是否真正搞好社会主义的客观标准D、是我国l C、总体水平低D、不平衡E、多层次正确答案:CDE答案解析:暂无解析36、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共同发展的原因在于我国生产力的( )A、发展较快B、水平相对较高C、总体水平低D、不平衡E、多层次正确答案:CDE答案解析:暂无解析37、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有( )A、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B、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C、扩大型经济增长方式D、消费型经济增长方式E、生产型经济增长方式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3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它( )A、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优越性B、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要求C、是衡量是否真正搞好社会主义的客观标准D、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E、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39、我国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所应实行的转换是( )A、企业增长机制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换B、企业动力机制从非利益型向利益型转换C、企业约束机制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换E、企业筹资机制从财政拨款向社会集资转换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40、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B、实现按劳分配C、消灭剥削D、消除两极分化E、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暂无解析41、确定商品价格的唯一因素是价值。

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题与答案

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题与答案

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次把经济理论考察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的是()A.重商主义B.古典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现代西方经济学【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发展B.商品经济的发展C.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正确答案】 D3.当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A.得不到任何补偿B.只能得到部分补偿C.能够得到完全补偿D.能够得到更多补偿【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就会有一部分得不到补偿,就会亏损,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4.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A.两次劳动B.两种劳动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5.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延期付款方式形成的借贷关系属于()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企业信用D.消费信用【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商业信用是指商品生产者之间在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方式,互相赊购赊销商品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6.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的原因是()A.劳动力商品有价值B.劳动力所有者除了劳动力外一无所有C.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D.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包含道德因素【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这就是它不但能创造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本试题旨在检验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A. 价值规律B. 剩余价值C. 社会生产方式D. 商品流通答案:C2. 商品的二因素是指:A. 使用价值和价值B. 劳动和资本C. 价值和交换价值D.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A3.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A. 价值规律B. 剩余价值规律C. 利润最大化D. 资本积累答案:B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A.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C. 供求关系决定D. 生产成本决定答案:B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经济政策失误B. 市场信息不对称C.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D. 技术进步导致的失业答案:C(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共10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答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包括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的普遍性、剩余价值的榨取以及生产和资本的不断扩大。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的目的不再是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而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答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

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仅够支付工人的工资,而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则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形成剩余价值。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即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来获取利润。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原因。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政治经济学自考题-24

政治经济学自考题-24

政治经济学自考题-24(总分:11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第一部分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______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分数:1.00)A.物质资料生产√B.科学技术发展C.政治经济D.社会经济解析:[考点] 物质资料生产的概念。

[解析]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因此选择A选项。

2.社会生产关系是______的研究对象。

(分数:1.00)A.自然生产关系B.资本主义经济C.政治经济学√D.社会经济学解析:[考点] 社会生产关系的含义。

[解析] 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在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一定的关系,即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复杂系统。

3.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也就表现为在生产活动中______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过程。

(分数:1.00)A.人与人√B.人与自然C.人与社会D.人与物质解析:[考点] 物质资料生产的内容。

[解析]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也就表现为在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过程。

生产关系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复杂系统。

4.______是一定社会形态中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

(分数:1.00)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社会制度D.国家制度解析:[考点] 经济制度的含义。

[解析]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中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

5.按工人完成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来支付的工资称为(分数:1.00)A.计时工资B.计量工资C.计件工资√D.计数工资解析:[考点] 资本主义工资。

[解析] 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即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是按一定的劳动时间来支付的工资,其实质是劳动力的日价值、周价值、月价值的转化形式。

记件工资是按工人完成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来支付的工资,它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方老师2021.2.23一、单选题1.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3.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产品的消费形式D.生产工具的水平5.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物质资料生产B.社会生产关系C.劳动方式D.商品生产6.以下经济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所共有的规律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价值规律C.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D.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 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8.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A. 劳动对象B. 生产工具C. 科学技术D. 生产劳动9.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A. 劳动生产率B. 科学与技术C. 生产劳动者D. 社会生产力10.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A. 劳动资料B. 劳动对象C. 生产资料D. 生产工具11.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 政治关系B. 宗教关系C. 家庭关系D. 生产关系12.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B. 交换C. 分配D. 消费13.下列属于劳动对象的是()A. 厂房B. 机器C. 原料D. 工具1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B.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巨大反作用C. 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5.生产资料是()A. 人的劳动与劳动资料的总和B. 人的劳动与劳动对象的总和C. 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D. 劳动资料与劳动管理的总和1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 物质资料的生产B. 生产资料所有制C. 社会生产力D.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关系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A. 社会生产过程B. 社会生产活动C. 社会生产效率D. 社会生产方式1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A. 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B. 一定的社会形态C. 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D.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19.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A. 生产力的社会形式B. 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C.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 各种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20.商品的二因素是指()A.价值与价格 B.使用价值与价格C.使用价值和价值 D.交换价值和价值21.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22.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23.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24.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人类生存在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指的是()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D.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26.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A.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B.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方面C.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方面D.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劳动27.凡是商品一般都是()A. 人们劳动的产品B. 自然界存在的物品C. 属于私人所有的产品D. 供生活消费的物品28.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 使用价值B. 交换价值C. 价格D. 价值29.商品价值是()A. 具体劳动的凝结B. 社会劳动的凝结C. 抽象劳动的凝结D. 复杂劳动的凝结30.商品价格是()A. 价值的基础B. 价值的货币表现C. 价值的实体D. 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A. 体力劳动为尺度的B. 脑力劳动为尺度的C. 简单劳动为尺度的D. 复杂劳动为尺度的32.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A. 商品的生产B. 商品的交换C. 商品的价格D. 商品的购买33.具体劳动()A. 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C.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D. 创造剩余价值3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A. 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B. 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 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 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35.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 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36.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会掩盖剥削,是因为它直接表现为()A.劳动力的价值B. 劳动力的价格C. 必要劳动的价值或价格D.劳动的价值或价格37.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和直接动机是()A.追逐相对剩余价值B.追逐绝对剩余价值C.降低劳动力价值D.追逐超额剩余价值38.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A. 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B. 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C.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D. 固定资本的增殖程度39.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D.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40.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了5斤苹果41.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自身也有价值D.可作为支付手段42.各种商品的价值统一地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这一价值形式是()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43.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A.纸币发行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B.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C.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D纸币发行量限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44.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羊=2把石斧”中,2把石斧处于()A. 相对价值形式B. 绝对价值形式C. 等价形式D. 一般价值形式45.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在相对价值形式地位上的商品是()A. 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B. 价值被表现的商品C. 充当等价物的商品D.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46.货币的本质是()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C. 流通手段D. 价值的表现形式47.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A. 可以用观念的货币B. 必须是现实货币C. 必须用金属货币D. 必须是支付债务的货币48.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A.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 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D. 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49.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 商品二因素理论B. 劳动二重性理论C. 价值规律理论D. 剩余价值规律理论50.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和一般基础是()A. 自然分工B. 社会分工C. 私有制D. 公有制51.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A. 商品经济B. 自然经济C. 计划经济D. 产品交换经济5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A.工人劳动的报酬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5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它在使用过程中()A.能转移和保存自身的价值B.能转移自身的价值C.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D.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54.在商品生产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A.具体劳动而增殖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C.抽象劳动而增殖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55.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A. c+vB. c+v+mC. v+mD. c+m56.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A.超额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平均利润5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D.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58.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A.商品二因素原理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D.劳动二重性原理59.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6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劳动力成为商品B.劳动成为商品C.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D.劳动力具有价值61.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同C.价值周转方式不同D.价值转移方式不同62.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 )A.前者不转移价值,后者转移价值B.前者转移价值慢,后者转移价值快C.前者不发生价值增殖,后者发生价值增殖D.前者价值增殖少,后者价值增殖多63.剩余价值率是()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D.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64.资本总公式是()A. W—G—W′B. W—G—WC. G—W—GD. G—W—G′65.能正确反映资本家剥削工人程度的是()A.剩余价值率B.利息率C.利润率D.折旧率66.必要劳动时间不变,通过延长工作日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叫做()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年剩余价值6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 )A.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 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68.超额剩余价值是 ( )A. 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 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C. 商品的价值高于价格的差额D. 商品的价格低于价值的差额6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 ( )A. 价值增值与价值规律的矛盾B.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C.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D. 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矛盾70.能够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状况的是 ( )A. 名义工资B. 实际工资C. 货币工资D. 年货币收入71.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 ( )A. 资本积聚B. 资本积累C. 资本集中D. 资本周转72.已有的、分散存在的单个资本的集合叫()A.资本积聚B.资本集中C.资本增殖D.资本积累73.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指在c:v中()A. c的比重上升,v的比重下降B. c的比重下降,v的比重上升C. c和v按相同比例上升D. c和v按相同的比例下降74.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 )A. 社会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B. 部门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C. 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D. 行业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75.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A. 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B. 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C. 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技术构成D. 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价值构成76.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 )A. 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B. 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C. 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D. 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77.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 ( )A. 社会总资本的增大为前提B. 生产资本的增大为前提C. 流通资本的增大为前提D. 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78.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 ( )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 价值规律C. 剩余价值规律D. 相对人口过剩规律79.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C. 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80.产业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是 ( )A. 流通阶段B. 销售阶段C. 生产阶段D. 购买阶段81.G—W—P…W’—G是()A. 货币资本循环公式B. 生产资本循环公式C. 商品资本循环公式D. 流通资本循环公式82.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 )A. 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 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D. 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83.下列时间中不属于生产时间的是 ( )A. 购买生产资料的时间B. 生产资料储备的时间C. 停工时间D. 自然力发挥作用于产品的时间84.按照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生产资本划分为()A.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B. 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C. 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D.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85.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 )A. 原料材料B. 动力燃料C. 劳动资料D. 劳动对象86.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A. 提高平均利润率B. 提高年剩余价值率C. 提高剩余价值率D. 提高资本积累率87.资本周转速度()A. 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C. 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D.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88.年剩余价值率是()A.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B. 剩余价值与总资本之比C. 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D.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总资本之比89.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独立执行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职能的资本是 ( )A.借贷资本 B.工业资本 C.商业资本 D.流通资本90.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 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 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91.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92.生产资本循环的公式是 ( )A. G—W…P…W′—G′B. P…W' - G'·G - W…PC. W' - G'·G - W…P…W'D. W…P…W′—G′——W93.加快资本周转之所以能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根本的是因为()A.预付资本数量增加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94.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G - W - G'B. G - W…P…W' - G'C. W' - G'·G - W…P…W'D. P…W' - G'·G - W…P95. 商品资本的职能是()A.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B.生产剩余价值C.生产使用价值D.实现剩余价值96.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A. 社会净产值B. 社会总产品C. 社会全部生产资料D.社会全部消费资料97.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 .社会生产资料的生产问题B .社会消费资料的销售问题C .社会市场供需的平衡问题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98.社会资本是 ( )A .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B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总和C .生产部门的资本和非生产部门资本的总和D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99.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 .Ⅰ(c+v+m)=Ⅰ(c+△c)+Ⅱ(c+△c) B. Ⅰ(v+m)>ⅡcC .Ⅰ(v+m)=ⅡcD .Ⅰ(v+m) <Ⅱc100.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 .Ⅰ(v+m)=ⅡcB .Ⅰ(v+m)>ⅡcC .Ⅱ)x m v c (-+ > I )x m v (+ D .Ⅰ)x m v c (+∆+ =Ⅱ(c+△c)101.在⎩⎨⎧=++=++3000500m 500v II2000c 6000m 1000v 1000c 4000I 中,属于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是 ( )A. Ⅰ4000c 与Ⅱ2000cB. Ⅰ(1000v+1000m )与Ⅱ2000cC. Ⅰ(1000v+1000m )与Ⅱ(500v+500m )D. Ⅰ4000c 与Ⅱ(500v+500m )102.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必然 ( )A .平稳发展B .优先增长C .逐步递减D .缓慢波动10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B .生产不断下降的危机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生产停滞不前的危机10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生产和技术的停滞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D. 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105.生产逐渐发展,工人就业增加,物价稳步上升,企业利润增加,这一过程的特征为 ( )A. 危机阶段B. 萧条阶段C. 复苏阶段D. 繁荣阶段106.在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中,是其他各种形式的基础的是 ( )A. 生产价格B. 平均利润C. 生产成本D. 利润107.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 ( )A .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可变资本B .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C .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D .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全部劳动108.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是 ( )A .各企业之间利润的平均化B .部门内部利润的平均化C .部门之间利润的平均化D .超额利润平均化109. 平均利润率是 ( )A.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B.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C.部门剩余价值总量与部门预付总资本的比率D.部门剩余价值总量与部门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110.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 ( )A.资本有机构成变动所引起的 B.商品供求关系变动所引起的C.平均利润的变动所引起的 D.商品价值的变动所引起的111.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变为 ( )A. 市场价格围绕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B.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112.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价格的构成是 ( )A.成本价格加利润 B.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113.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 )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C.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 D.都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114.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A.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B.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C.资本有机构成普遍提高的结果D.剩余价值资本化的结果115.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前提是()A.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B.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C.平均利润转化为垄断利润D.利润分割为企业利润和利息116.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 )A.销售商品和实现商品中的价值与剩余价值 B.销售商品和创造价值与剩余价值 C.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D.补偿流通领域中的流通费用117.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应相当于 ( )A.剩余价值 B.利息 C.年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118.准确地说,商业利润的来源是()A.贱买贵卖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C.商业店员创造的价值D.商业资本家克扣斤两119.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时 ( )A. 既让渡其使用权力又放弃所有权B. 只让渡其使用权没有放弃所有权C.只放弃所有权没有让渡使用权 D.既不让渡使用权又不放弃所有权120.利息的本质是 (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C.借贷资本的所有权的产物 D.具有自身特殊的运动形式121.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关系是 ( )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C.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 D.利息率的最低界限是平均利润率122.在平均利润率既定的条件下,利息率主要取决于 ( )A.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B.工商企业的经营状况C.币值的高低 D.货币的流通速度123.银行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是按照()A.全部资本计算B.借入资本计算C.自有资本计算D.外来资本计算124.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B.土地的有限性C.土地肥力递减 D.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125.土地的私有权垄断是( )A.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 B.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C.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 D.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126.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 ( )A.优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B.中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C.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D.各类土地的平均条件决定的127.形成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的条件是 ( )A.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 B.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C.土地的交通条件不同 D.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128.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 )A.土地优劣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的私有权垄断129.级差地租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A.全部剩余价值B.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C.全部农产品价值D.平均利润130.现代资本主义的实质是()A. 竞争B. 合作C. 垄断D. 竞争与垄断131.金融资本是()A.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B.垄断的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C.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的融合D.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的融合132.资本国际流动的原因是()A.援助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B.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C.取得合理利润D.为了吸纳其它国家剩余劳动力13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是()A.商品输出B.原料输出C.资本输出D.劳动力输出13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A.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B.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C.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外部的结合D.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服务的手段135.经济全球化的结果()A.资本的效率原则会导致全球利益的分配不均B.所有的国家都按同一速度发展C.发达国家虽然有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但也不会控制不发达国家D.不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两极分化136.战后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A.不再具有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平等性质B. 合作伙伴关系C.平等竞争关系D. 还是具有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平等性质137.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200万元,其中一次生产耗费不变资本100万元,购买劳动力部分为80万元,一轮结束后,该资本家共有资本为320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