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间异闻鸟语的故事
一对情侣学鸟叫的故事

一对情侣学鸟叫的故事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叫做柳生的男孩,他家境贫寒,却有一个爱好就是模仿鸟叫,时间久了模仿出来的声音连小鸟都辨不清真假,经常招来一些鸟儿来玩。
柳生长大了,在他十六岁时唯一和他相依为命的老母亲却因为长年的过度劳累病倒在床,这对原本就贫寒的家境那是雪上加霜,不过柳生是个孝顺的孩子,他为了给老母亲买药治病,卖身进入了隔壁村黄员外家中负责花园的工作。
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柳生一只金丝雀与黄家小姐结缘,黄家小姐叫黄莺,两人情投意合,没过多久就好上了。
黄员外知道此事后大怒,于是派了几个家丁把柳生打了个半S,扔到了附近的黄河边。
黄莺听说这事,气急攻心,当场一命呜呼了。
这时有奇怪的小鸟从黄家小姐的心口钻了出来,这只小鸟只有一只眼睛,也不会叫,只有右翅飞不起来,奇怪的是这只鸟钻出来后就直接往黄河方向跑,跑地还挺快,人们看见了好奇就跟了上去,黄河边只剩下一口气的柳生看到这只小鸟后终于合上了眼,这时从柳生的心口也跳出了一只只有左翅的小鸟,两只小鸟相互奔向,合在了一起飞向天空,小鸟儿的叫声动听无比。
后来,众人说这两只小鸟分别是柳生和黄莺的心化成的,两人真心相爱,人们便把这小鸟称作比翼鸟,从此这世上就有了比翼鸟了。
民间故事:鸟对语

民间故事:鸟对语安吉有个张公子,生性善良,家境一般。
喜养鸟逗鸟,家中除几只画眉外,还有一只鹦鹉,学人说话惟妙惟肖,惹公子喜爱。
某夜,公子闻窗外有人声,似在低声交谈,遂离塌轻往。
见窗口停一只鹩哥,正与笼中鹦鹉交谈。
只听鹦鹉说道,若能脱离牢笼,似你一般自由翱翔,那该多好!只听那鹩哥笑道,你虽没有了自由,却不为生计奔波,且不惧天敌,这也正是我想要的日子呀!鹦鹉叹道,诶,不说这些了,外面可有什么稀奇事,说来解个闷儿。
只见那鹩哥往鸟笼前走了几步,精神抖擞煽动了两下翅膀,对鹦鹉说道,你知道城南李员外吗?鹦鹉闻言点头道,听过。
鹩哥笑道,你不知,李员外新纳的小妾,是新和布庄掌柜以前的姘头,这事还没几人知道呢。
鹦鹉听后反问鹩哥道,你知晓横街口茶铺的孙婆吗?鹩哥答道,如何不知那开茶铺的孙媒婆。
鹦鹉调侃道,她和你一般,嘴里没个正经儿,尽挑胡话来说。
鹩哥往前走了几步又说道,那我和你说个正事。
鹦鹉道,说来听听。
只听那鹩哥道,本地县衙的县令,家中也养了一只鹩哥,我与它经常说话,它和我说,县令病了好几日了,衙门都没有办公的人。
鹦鹉问道,生病这样的事情,凡人都会遇见,并没有什么稀奇的,但听说这个县令贪赃枉法,就是病死了也不值得让人同情!只见鹩哥故作高深道,你知那般,这县令如今好好的,他在装病呢!鹦鹉好奇问道,他装病做甚?鹩哥又说道,你不知吧,这县令丢了官印,是杀头的罪啊!此时正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想办法补救呢!鹦鹉又问到,你怎么知晓的?鹩哥道,我站在窗外瞧得真真的,如何有假。
鹦鹉拍翅喜道,好耶!恶报来也!鹩哥叹道,还未知呢?此事无人知晓,待他想出个法儿来又或找了回来,此事便了了,如今便差一个捅破窗户纸的主儿,一纸告书到了朝廷,才能成事!此话一出,二鸟似现失望状,良久只听那鹩哥道,差点忘了小六哥与我相约,去角弯拿虫儿,且去了,改日再来拜会。
说罢二鸟又寒暄了一阵,遂分离开来。
张公子听了对话,心下也对县令称病生疑,但是又不敢相信鸟儿的话,期间思来想去辗转反侧难眠。
公治长和鸟语故事

公治长和鸟语故事公冶长的传说是因公冶长懂鸟语而衍生的一系列故事,千百年来在民间广为传播,特别在它的发源地安丘市,流传最为广泛,直至传遍周边县市乃至全国。
下面由为大家介绍公治长与鸟之间的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公治长懂得了鸟语孔老夫子的七十二贤中,有个识鸟语的,这个人是个打柴郎,复姓公冶,名叫长。
公冶长家里只有母子二人,十分贫寒。
他从小就很聪明,经常跟母亲到山上打柴。
有一天母亲生病,不能上山打柴,可是家中又无米下锅,小小年纪的公冶长心里很难过,他就背着母亲,拿着砍刀和绳子偷偷地上山去了。
公冶长自己来到山上,感到很孤单,心里有些害怕,不由得就哭起来。
哭声越来越大,惊动了山上的小鸟,都嗡嗡从远处飞来,落到公冶长的身边。
公冶长看着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这么多花花绿绿的鸟,感到很奇怪,这时有一只羽毛乌黑的鸟在说:“你哭啥?你哭啥?”小公冶长更纳闷了,心想:鸟怎么还会说话呢?因此就说:“你是什么鸟,怎么也会说人话?”“我叫八哥,生来就会说话。
”公冶长心想:鸟能学人说话,那么说,人也能学鸟说话了。
这时八哥又问:“你叫什么名字,为啥在这里哭啼?”小公冶长就把自己的名字和母亲生病以及到山上打柴害怕的事告诉了八哥。
八哥和其它的鸟听了后,都觉得小公冶长怪可怜的,然后齐声说:“我们大家同你做伴帮助你拣柴。
”小公冶长听了很高兴,他也不害怕了,就和鸟一起拾起柴来。
他一边拾柴,一边看着这群鸟叨着一根根柴棒朝他身边堆,不一会,就堆成一座小山。
公冶长用绳子捆好柴禾要回家,这时八哥不知从那里叨来一串花生,给小公冶长,叫他带回家给母亲治病。
小公冶长很感激,背着柴,提着花生,恋恋不舍地离开这群鸟,回到家时,天快黑了,母亲问他去哪,到这么晚才回来。
他就把上山的事讲给母亲听,善良的母亲将她紧紧地抱在怀里,不由一阵心痛,接着就大串大串的泪珠落在小公从此以后,小公冶长每天都到山上打柴,经常和这群鸟玩,还常常学着鸟的叫声,这样时间长了,小公冶长不知不觉竟学会了鸟语,懂得了鸟音。
民间传说:鸟语真相

民间传说:鸟语真相中州地方有个道士,因赶路耽误了,肚子实在饿极,不得已硬着头皮到村中某家讨点东西裹腹,刚吃完,忽听黄鹂鸟鸣叫不已,因而告诉主人,让他慎防火灾。
问何以故?答说:“鸟儿刚才叫:‘大火难救,可怕!’”大伙儿听了都取笑他,根本不当回事,也就不防备。
隔天,果然祝融肆虐,延烧数家,这时大家才惊诧其言之准,认为这道士是神,有好事者问明行踪追上了他,纳头便拜,称他为仙长。
道士曰:“我不过知晓鸟语罢了,哪是什么仙啊!”正巧,此时有皂花雀在树上啼叫,大家问是啥事,说:“雀儿言:‘初六养之,初六养之,十四十六殇之。
’我想这家要生双胞胎了!今日为初十,不出五六日,这两个婴儿都会死的。
”打听之下,果然是双生男婴,还没高兴完呢,却又无缘无故的双双毙命,存活时日与鸟雀说的完全相符。
当地县令听说了这桩希奇事儿,就把道士招来,待如贵客。
当时正好有鸭群路过,因而问他鸭子聒噪为啥?对曰:“大人!您府中家眷,肯定相互之间有矛盾纠葛、争斗不休,是吧?因为鸭子说:‘罢罢,偏向他,偏向他。
’”县令大大折服,因为刚才县令就是被他的妻妾吵架斗嘴、喋喋不休,搞得烦躁不堪而外出散心的。
就因此事,这县令立即把道士留在县衙门署中居住,优待礼遇,时而辨听鸟语,每多奇中。
而道士秉性质朴天真,有话直说无所顾忌。
这县令素来贪得无餍,一切公家提供县衙的使用物品,通通折价换成现金中饱私囊。
一天,两人刚坐定还没聊开来,鸭群又经过这儿,县令又问它们说些什么?答曰:“今天说的与以往大不相同,乃是帮大人您计算钞票多寡而已。
”问数字为何?曰:“蜡烛价值一百八,银铢总计一千八。
”县令一听,大感羞惭,以为他故意挖苦讽刺自己。
道士发觉他面有愠色,警觉自己直言惹祸,立即求去,可县令却不许。
过了几日,县令宴客,大家酒酣耳热之际,忽闻杜宇(杜鹃鸟,又名子规)声声,众宾客请教道士,他仍照实回答:“鸟儿说:‘丢官去!’”话一出口,人人都相顾失色,惊愕不已。
县令大怒,认为触了楣头,立刻将这毫无机心、心直口快的道士驱逐出去。
懂鸟语的孔一【中国民间故事】

懂鸟语的孔一【中国民间故事】过去,招信县(今明光女山湖镇)城边有个知名的郎中,姓孔,叫孔一,据说是孔圣人的后代,专治跌打损伤,方圆百里无人不晓,求医者络绎不绝。
孔一已年过半百,只要是腿伤者,都亲自上门治疗。
他看病收费有个讲究:富户给足药费,诊费多少看赏,贫苦人家分文不取。
所以,孔一行医半辈子了,家境仍然不宽裕,整日布素食。
一日,孔一出诊回家,路过城中街市,见一猎户卖一猎物,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当孔一停足看那大雁时,大雁扑打着它那受伤的翅膀发出哀鸣,两眼还流下泪来。
猎人认得孔一,他见孔一看雁忙说:"孔郎中苦想要这只大雁就提回家,可肥呢。
"孔一不由自主摸了一下衣袋,还没说话,猎人已提起受伤的大雁:"孔郎中,不必付钱,我送你的,去年您替我儿治腿伤分文不收,我还欠着您的人情呢。
"孔一把受伤的大雁抱回家,经验伤原来是打伤了左翅膀,被铁砂子打了几个洞,主骨没断,稍医几日便可恢复。
于是孔一每日为雁换药疗伤。
果然不几日伤口愈合,展翅能飞了。
这日清晨,孔一特地买来黄豆喂大雁,边喂边说"大雁呀,你的伤痊愈了,吃完这些黄豆去找你的家吧。
"那大雁吃完黄豆后扇着双翅又流下泪来。
孔一不知怎么回事,又问大雁:"你怎么啦?飞不动吗?"那大雁听懂了孔一的话摇摇头,最后在翅膀上啄下一根灰色羽毛送到孔一手里,孔一接过又道:"是给我留作纪念吗?"大雁还是摇摇头,用嘴叼过那根羽毛挂在孔一的耳边,然后叫了几声。
孔一一听吃了一惊,他听懂大雁在说:"谢谢您好心的人,我要到南方去找亲人,明年春天才回来,这根羽毛送给您,请您常带在身边,只要把它挂在身边就能听懂鸟语。
"说完后,在孔一家上空盘旋一圈后,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从那以后,孔一每日出诊都把那根羽毛带在身边,有时遇上一群鸟儿在"叽叽喳喳",他就把羽毛挂在耳朵上,常听到鸟儿聊天、谈情说爱在和拉家常。
鸟语

听爷爷说,鸟儿是会“说话”的,有人也真懂 鸟语。据说,古时候有个叫公冶长的人,就是位通 晓鸟语的专家。有一次,他从燕子的呢喃软语中听 出:“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大肥羊。快 快去背来,你吃肉,我吃肠……”他爬上南山,果 然背回一只摔死的大肥羊。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即使 得不到大肥羊的犒赏,能跟鸟儿谈谈心,聊聊天, 结为好友,听它们讲讲鸟类王国的趣事,也是很快 意的。于是,我便经常试探着和鸟儿接近,跟它们 交谈。
一听到它们的叫声,我便以“知音”自 居,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编织出许多 有趣的故事来。
说一说
鸽子
麻 雀
黄莺
百灵
听鸟叫,编对话 你听!画眉在叫,黄莺在叫,百灵在叫,还有这些鸟 儿也在叫。发挥你的想象,听听鸟语,编编对话。
学生交流: 例:小燕子“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好像在说:“春 天来了,春天来了。” 小黄莺“____,_____”,似乎在说:“—,——。” 布谷鸟“_____,____”,分明是催:“__,____。” 白鸽 “____, _____,” 仿佛在说:“__,____!” 白头翁在告诉我“_______,_______。”
据说喜鹊是报喜之鸟,总是 给人们预报喜讯,乡里人都 很喜欢它。所以,尽管它的 嗓音并不出众,听到它的叫 声,人们仍倍感亲切。
据说喜鹊是报喜之鸟,总是 给人们预报喜讯,乡里人都 很喜欢它。所以,尽管它的 嗓音并不出众,听到它的叫 声,人们仍倍感亲切。
喳喳喳喳,喳喳喳喳, 喜事到家,喜事到家。
你盼望哪些喜事到家呢?
喜鹊是什么的代表? 报喜之鸟
还有画眉啦,黄莺啦,百灵啦……它们的“语 言”丰富极了!一听到它们的叫声,我便以“知 音”自居,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编织出许多有 趣的故事来。虽然我一直没有学到公冶长的本领, 却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从终日忙碌的 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 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 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鸟语的故事聊斋志异卷十八【清代】蒲松龄

鸟语 聊斋志异 卷十八
清代 蒲松龄
原文
• 中州境有道士[1],募食乡村。食已,闻鹂鸣[2];因告主人使慎火。问 故,答曰:“鸟云: ‘大火难救,可怕!’”众笑之,竟不备。明日,果火, 延烧数家,始惊其神。好事者追及 之,称为仙。道士曰:“我不过知鸟语耳, 何仙也!”适有皂花雀鸣树上[3],众问何语。曰: “雀言:‘初六养之,初 六养之;十四、十六殇之[4]。’想此家双生矣[5]。今日为初十,不 出五六 日,当俱死也。”询之,果生二子;无何,并死,其日悉符。
• 齐俗呼蝉曰“稍迁”,其绿色者曰“都了”。邑有父子,俱青、社生[16], 将赴岁试[17],忽 有蝉集襟上。父喜曰:“稍迁[18],吉兆也。”一僮视之, 曰:“何物稍迁,都了而已[19]。” 父子不悦。已而果皆被黜。
注释
•
[1]中州:古豫州处九州中间。后世河南省为占豫州之地,故相沿称为中 州。
•
译文
• 中州境内有一个道士,到乡村去募化食物。吃过饭,听到黄鹂叫了一会儿,他告诉主人要谨防火灾。主人问他原因, 他回答说:“我听到鸟说‘大火难救,可怕’。”大家都笑话他,一点也不防备。第二天,这家果然失火,火势蔓延, 烧了好几家,这才醒悟道士的神奇。有好事的人追上他,称他为神仙,道士说:“我不过能听懂鸟语罢了,哪里是什 么神仙!”这时正巧有一只皂色的花雀在树上鸣叫,大伙问道士花雀说的什么,道士说:“花雀在说‘初六生的,初 六生的,十四、十六就死了’,我想这家可能生了一对双胞胎,今天是初十,不出五六天,两个孩子会一起死掉。” 人们到这家一问,果然生了两个儿子,没过多久,便都死了,日期和道士说的一样。
•
[8]反唇,争吵。
•
[9]奇中(zhòng 众):预言与实况贴合得出人意外。
聊斋鹦鹉的故事

聊斋鹦鹉的故事
在遥远的清朝时期,有一个神秘的小镇,传闻中镇上的鹦鹉能言人语,知过去未来。
这个传闻吸引了许多好奇的人前来探寻。
有一天,一个名叫李生的书生来到了这个小镇。
他听说镇上的鹦鹉能言善辩,于是决定亲自去见识一下。
李生来到了一个名叫“鹦鹉居”的茶馆,茶馆的老板娘养了一只聪明的鹦鹉。
这只鹦鹉羽毛鲜艳,眼睛炯炯有神,一见李生便热情地招呼道:“欢迎光临,贵客请坐。
”
李生惊讶地看着鹦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好奇地问鹦鹉:“你真的会说话吗?”鹦鹉点了点头,回答道:“当然会,我还会背诵诗词呢。
”
李生对鹦鹉的智慧深感敬佩,于是和鹦鹉聊起了天。
鹦鹉谈起了镇上的风土人情,还讲述了一些奇闻异事。
李生听得津津有味,不禁感叹道:“你真是个见多识广的鹦鹉啊!”
聊着聊着,李生突然想起自己此次前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办。
他向鹦鹉请教道:“我此次前来是为了寻找一位失散多年的亲人,请问你有什么线索可以提供吗?”
鹦鹉思考了片刻,然后神秘地说:“我知道一些线索,但需要你自己去寻找。
镇上有一座古老的废弃庙宇,据说里面隐藏着许多秘密。
你可以去那里碰碰运气。
”
李生听了鹦鹉的建议,决定前往那座废弃庙宇探寻。
经过一番艰
苦的搜寻,他终于在庙宇内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亲人相见,泪流满面,感激不已。
李生深知是鹦鹉的指引让他找到了亲人,于是带着亲人回到“鹦鹉居”,向鹦鹉表达衷心的感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语
中州境内有一个道士,到乡村去募化食物。
吃过饭,听到黄鹂叫了一会儿,他告诉主人要谨防火灾。
主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听到鸟说‘大火难救,可怕’。
”大家都笑他,一点也不防备。
第二天,这家果然失火,火势漫延,烧了好几家,这才醒悟道士的神奇。
有好事的人追上他,称他为神仙,道士说:“我不过能听懂鸟语罢了,哪里是什么神仙!”这时正巧有一只皂色的花雀在树上鸣叫,大伙问道士花雀说的什么,道士说:“花雀在说‘初六生的,初六生的,十四、十六就死了’,我想这家可能生了一对双胞胎,今天是初
十,不出五六天,两个孩子会一起死掉。
”人们到这家一问,果然生了两个儿子,没过多久,便都死了,日期和道士说的一样。
本县县令听说了道士的奇异,便把他召来,奉为上宾。
正巧有一群鸭子经过,县令就问道士鸭子说了些什么,道士说:“您的内眷必有争闹的事。
鸭子说‘罢罢罢,偏向他!偏向他!’”县令听了大为佩服。
原来刚才县令的大老婆和小老婆争吵,县令刚被吵闹出来。
于是县令就把道士留在县衙中,非常优待。
道士时常辨别鸟语,大都被说中;而道士为人朴实粗鲁,说话直来直去,不知忌讳。
县令非常贪婪,一切地方上供给衙门用的物品,他都折算成钱装入自己的阴包。
一天,县令和道士正坐着,一群鸭子又过来了,县令又问道士。
道士说:“今天它们说的同以前不同,它们在为您算帐呢!”县令问:“算的什么帐?”道士说:“它说‘蜡烛一百八,银珠一千八。
’”县令很羞惭,怀疑道士在故意讥讽他。
道士要求离开这里,县令不允许。
过了几天,县令设队招待客人。
忽然听到杜鹃的叫声,客人问道士,道士说:“鸟说‘丢官而去!’”客人们听了,愕然失色。
县令大怒,立刻把道士赶出门去。
时间不长,县令果然因贪污受贿被罢了官。
呜呼!这是仙人在警告县令,可惜县令醉心于贪婪,最终也没有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