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球的圈层结构》(人教版必修1) (共14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1.4地球圈层结构(共21张PPT)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C(.三水)圈地、球生内物部圈圈—层大古—气—登圈地—堡核岩-石圈地
地核
心
2900 -6371
1,外核液态或者熔融状态,内核固态 2,物质以铁和镍为主
km
3,温度,压力,密度很大
大气上界: 2000—3000km 高空
包围
渗透 镶嵌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元素组成的百分比 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2、地壳的结构特点
厚度 不均(厚度变化规律)
想一想:
硅铝层 硅镁层
1.地壳主要分为哪两层?为什么?
硅铝层与硅镁层,因为组成地壳最多的元素为O、Si、Al
2.从图中总结地壳在全球分布的特点?
①厚度不均(海拔越高,厚度越大)
②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即在大洋底部硅铝层消失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下列有关莫霍面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A.P地坡度最陡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B.岩石圈一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23900000
4000
55105000 66030701
69
横波
地 12 15壳
纵波
地 幔
外 核
内 核
地 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深度/km
0 80 400
900
下 地 幔
2900
外 核
5150 内 核
6370
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地壳 由坚硬岩石组成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共22张PPT)

科拉超深钻孔
Кольская сверхглубокая скважина
• 科拉超深转孔是前苏联于1970年在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的地区开始的一项科学钻探, 其中最深的一个钻孔SG-3在1989年达到12,263m [12Km],截止目前,以垂深计算, 这个钻孔仍是到达地球最深处的人造物。
地球平均半径
地壳
速度/km•S-1
0369 0
1000
横波
2000
12 15 33Km
纵波
地幔
3000
2900Km
4000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核
/km
深 5000 度
6000
地心
地壳:固态
地幔:熔融状态 外核:液态 内核:固态
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inner circl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Mean radius of the earth
0.19% 12Km [科拉钻孔深度]
人类探究地球深度 =
X100%=
6371Km [地球半径]
地震波模式图
Seismic wave schematic map
Hale Waihona Puke 波面断面震中 震源 断层
利用地震波探知地球内部结构
Using seismic wave to detect the inn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由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层组成。地核分为内核 和外核;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 分别是上地幔顶部和软流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合称岩石圈
地壳 莫霍界面
上地幔 下地幔 古登堡界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共15张PPT)

不连续面
地球内部地震波发生突然变化的面 叫不连续面。
名称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下深度
33km 2900km
波速变化
横、纵波明显增加 纵波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3km
莫霍界面
地壳
2900km
古登堡界面
外核
内核
地幔
图1.25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在请莫推霍测界地面幔和和古地登核堡的界物面质,状地态震。波波速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 问地题幔?是固体,物外质核组是成液或体状态发生了变化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组成的球体。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
地
横波(S) 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震
波
纵波(P) 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分类
横波 纵波
传播速度
较慢 较快
特点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固体
都随所通过
物质的性质
固体、液体、气体 而改变
思考
某地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 上的人会感觉到( A ),附近的飞鸟 和池塘里的游鱼会感觉到:( C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纵波,上下颠簸 D.横波,左右摇晃
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
33 薄,大陆部分厚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 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
2900 的主要源地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 通过;温度、压力和 密度很大
状态
固态
固态 液态 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大气圈 包围着地球,由 气体 和悬浮物 组成 的复杂系统。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共16张PPT)

共同点
固、液、气体 固体
速度都随所 通过物质的 状态而改变
2、不连续面
6 定义: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
7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不连续界面
不连续面 深度(km)
波速变化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3左右 2900
该面以下纵波和横波的 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横波消失。
8
读图思考:
3
挑西瓜
啄木鸟找虫子
1、探测手段——地震波 4
地震发生时, 地下物质受到强 烈的冲击发生弹 性震动,并以波 的形式向四周传 播,这种弹性波 就叫地震波。
5
纵波(p波):震动方向和传播方向一致 横波(s波):震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
分类 传播速度
纵波 (p波) 较快
横波 (s波) 较慢
特点 所经物质状态
相互影莫霍界面以下( A )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
15
2、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 B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16
3. 岩石圈是指( B )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 存在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 源地。
古登堡界面
地核 至地心
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可能 为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2
外部圈层 组成
其他
13
大气圈 气体、悬浮物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 特征:连续但不规则
生物圈 表层生物及 其生存环境
它是大气圈、水圈和 岩石圈相互渗透、相 互影响的结果
人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共30张PPT)

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 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 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 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自主学习区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我们无法看见地球的内部,那有什么办法 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情况呢?
速度较快 纵波(P) 地震波 速度较慢 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答案
核心归纳
地球内部圈层的特征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 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如下表所示:
圈层名称 分界面 深度/千米 物质形态
地壳
莫霍界面 上地幔 地幔 下地幔 古登堡界面 外核 地核 内核
17(平均)
900 2 900 5 150
固态
固态 液态或熔 融状态 固态
特征 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 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 部分厚 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温度、压力、密度均增大 横波不能通过 温度很高,密度、压力很大
分别是哪种物质形态?
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三层。地幔也可再细分为上地幔和下
地幔,地核又分成外核和内核。地 壳、地幔、内核为固体,外核因为横 波不能通过,所以可能呈熔融状态。 (4)地壳和岩石圈有何区别? 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是组成地球 内部圈层最外面的一个圈层。岩石圈 则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 地幔)和地壳的全部。
2015年8月17日,据BBC网站报道,人类已经遍布整 个地球——我们占据了陆地,我们能够在空中飞行,或 着潜入最深的洋底,我们甚至还登上了月球。然而有一 个地方我们却从未能抵达,那就是地球的核心。 地球的中心点位于我们脚下6 000公里深处,相比之 下,人类迄今钻探的最深记录12.3公里(俄罗斯的科拉钻 井)显得微不足道。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 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下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学习目标
1. 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 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 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自主学习区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我们无法看见地球的内部,那有什么办法 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情况呢?
速度较快 纵波(P) 地震波 速度较慢 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答案
核心归纳
地球内部圈层的特征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 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如下表所示:
圈层名称 分界面 深度/千米 物质形态
地壳
莫霍界面 上地幔 地幔 下地幔 古登堡界面 外核 地核 内核
17(平均)
900 2 900 5 150
固态
固态 液态或熔 融状态 固态
特征 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 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 部分厚 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温度、压力、密度均增大 横波不能通过 温度很高,密度、压力很大
分别是哪种物质形态?
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三层。地幔也可再细分为上地幔和下
地幔,地核又分成外核和内核。地 壳、地幔、内核为固体,外核因为横 波不能通过,所以可能呈熔融状态。 (4)地壳和岩石圈有何区别? 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是组成地球 内部圈层最外面的一个圈层。岩石圈 则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 地幔)和地壳的全部。
2015年8月17日,据BBC网站报道,人类已经遍布整 个地球——我们占据了陆地,我们能够在空中飞行,或 着潜入最深的洋底,我们甚至还登上了月球。然而有一 个地方我们却从未能抵达,那就是地球的核心。 地球的中心点位于我们脚下6 000公里深处,相比之 下,人类迄今钻探的最深记录12.3公里(俄罗斯的科拉钻 井)显得微不足道。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 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下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1.4《地球的圈层结构》 ppt课件

部 分薄,硅铝层不延续分布
莫霍面
1、上部存在软流层〔能够为岩浆 的主要源地〕
2、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为岩石
古登堡面
圈组成 1、外核呈液态或熔融形状。
温度、压力很大
2、内核能够呈固态
;
思考
人类的生存,与地球外 部的哪些物质息息相关呢 ?
;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讨论:看一下地球的外部圈层,讨论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
;
大气圈 包围着地球,由 气体 和 悬浮物 组成的复杂系统。
;
水圈
地球
表层水体
构成的延
续但不规
那么的圈
层,处于
不延续的
;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 及其生存环境 的总称。
生命活动浸透到大气 圈、水圈和岩石圈中。 因此,生物圈成为地球;
思索:他们觉得这三个地球外部圈层有什么关系吗?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 相互联络、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
;
80千米
图 地 球 的 内 部 圈 层 构 造
1.27
33千米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由岩石组成
的巩固外壳。厚薄不一,大洋部分薄,大陆 部分厚,平均17千米。
地幔,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 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能 够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分内核和外核, 温度、 压力和密度很大。
;
地壳
第一章 ·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
;
疑惑
神奇的地球内部,终 究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 家是靠什么探测到地球内 部的构造的?
;
一、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划分根据--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遭到剧烈的冲击会发
生的弹性震动,并以波的方式向周围传播,这种 弹性波就叫地震波。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核 外核 内核
3400千米
固
富含铁镁的硅酸 态 盐类
上部:软
流层
铁、镍为主
液态 固态
地壳厚度不均匀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圈层 概 念
组成
其他
大 包裹地球的气 干洁空气、水汽 厚度2000~
气 体层
和固体杂质组成,3000千米
圈
主要成分是氮和 氧
水 由各种水体组 海洋水、陆地水 连续但不规则 圈 成的外部圈层 和生物水
一、等潜水位线
• 7、合理布置取水井和排水沟 • 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 • 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潜水汇流并且
埋藏较浅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由密变疏的 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 • 8、闭合状况,判断人类对等潜水位线的影响 • (1)中心潜水位低,地下水开采过多 • (2)中心潜水位高,降水多或大水漫灌
垂直分布的一种特殊现象。 一般来说,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较快时,或者有一股较冷的空气移来时,上层
空气温度就会高于近地面空气,这时就出现逆温了。逆温的出现就不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如果有污染物
的话,污染物就会长期停留在原处而造成污染。
辐射逆温 (一般日出后,逆温就逐渐消失)
平流逆温 (温差愈大,逆温愈强)
湍流逆温 (因低层空气的湍流混合作用而形成的逆温)
二、潜水位线
潜水等水位线通常是具有一定倾斜度的曲 面,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 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 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由于水位随时 间的变化而发生 变化,故应选用同一日期 的资料才较为准确, 潜水面在钻孔或打井时,就出现一个稳定 水位称为潜水位。潜水位通常以海拔高度 来表示,称为潜水位标高。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共25张PPT)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人教版必修 一高中 地理( 共25张P PT)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圈层划分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内部圈层主要特点 (1)地壳:①位于莫霍界面以上;②厚度不一:海洋 地壳薄,大陆地壳厚。 (
(3)地核:①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分为外核和内核 ;②外核物质呈熔融状态,内核密度极大。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 坚硬的岩石组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4地地球球的的圈圈层层结结构构课件课-件人-教人版教必版修(一20高19中)地必理修(一共高中 25地 张P理PT()共25张PPT)
看图 说出 地球 内部 各圈 层名 称
1.4地地球球的的圈圈层层结结构构课件课-件人-教人版教必版修(一20高19中)地必理修(一共高中 25地 张P理PT()共2 5张PPT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4地地球球的的圈圈层层结结构构课件课-件人-教人版教必版修(一20高19中)地必理修(一共高中 25地 张P理PT()共25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共25张PPT)
上天容易入地难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人教版必修 一高中 地理( 共25张P PT)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共25张PPT)
在地下2 900千米D处:A(横) 古登保界波面完全消失,B(纵)波传播速
度突然下降。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人教版必修 一高中 地理( 共25张P PT)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圈层划分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内部圈层主要特点 (1)地壳:①位于莫霍界面以上;②厚度不一:海洋 地壳薄,大陆地壳厚。 (
(3)地核:①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分为外核和内核 ;②外核物质呈熔融状态,内核密度极大。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 坚硬的岩石组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4地地球球的的圈圈层层结结构构课件课-件人-教人版教必版修(一20高19中)地必理修(一共高中 25地 张P理PT()共25张PPT)
看图 说出 地球 内部 各圈 层名 称
1.4地地球球的的圈圈层层结结构构课件课-件人-教人版教必版修(一20高19中)地必理修(一共高中 25地 张P理PT()共2 5张PPT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4地地球球的的圈圈层层结结构构课件课-件人-教人版教必版修(一20高19中)地必理修(一共高中 25地 张P理PT()共25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共25张PPT)
上天容易入地难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人教版必修 一高中 地理( 共25张P PT)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共25张PPT)
在地下2 900千米D处:A(横) 古登保界波面完全消失,B(纵)波传播速
度突然下降。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人教版必修 一高中 地理( 共25张P 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 圈
概念
由气体和悬浮 物组成
组成
主要成分是 氮和氧
特征
地球自然环 境的重要组 成部分
由地球表层水体
水圈
构成的连续但不 规则的圈层
地表水、地下 水、大气水、 生物水等
处于不间断 的循环运动 之中
地球表层生物
生物 及其生存环境
圈 的总称
大气圈、水圈 大气圈的底部、和岩石圈相互 水圈的全部、 渗透、相互影 岩石圈的上部 响的结果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钻探机
火山喷发物研究
声波 地震波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①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
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
震波。
②分类和特点
分类 纵波 横波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 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特
点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较快 较慢
固体、液体、气体 都随所通过
物质的性质
固体
而改变
2、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速度{千米/秒)
33
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莫霍界面
地幔
2900
外核
地核
内核
古登堡界面
圈层
位置
物质 状态
厚度
特征
地壳
莫霍界 面以上
固态
平均厚度 为17千米
固体外壳,大陆厚, 海洋薄
莫霍界面(17KM)—纵波和横波的速度明显增加
最活跃的圈层
地球的同心圈层结构 大气圈
外部圈层 水 圈
内部圈层
岩石 圈地 壳
地幔
地核
——生物圈
(软流层之上)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 岩石圈
地壳
大陆地壳 29% 含:大陆:七大陆地
大陆架
大陆坡
大洋地壳 含:海沟、海盆、海岭等 上地幔顶部
4.岩石圈
范围:
地壳以及上地幔的顶 部(软流层以上)
物质组成:
各类岩石
思考:全球地壳最厚和最 薄地方分别是
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 峰)和马里亚纳海沟
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 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 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改进钻探技术 火山喷发的物质 温泉、热泉 遥感技术
其他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圈 层
上
地 幔
地 幔
莫霍界
面和古 登堡界
固态
2800多 千米
下地 面之间
幔
上部存在软流层— —岩浆的发源地
固态,温度很高,压 力、密度增大
古登堡界面(2900KM)—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地 核Leabharlann 外 核内 核古登堡 界面以 下
液态 固态
3400多 千米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 通过
可能是固态,温度很 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概念
由气体和悬浮 物组成
组成
主要成分是 氮和氧
特征
地球自然环 境的重要组 成部分
由地球表层水体
水圈
构成的连续但不 规则的圈层
地表水、地下 水、大气水、 生物水等
处于不间断 的循环运动 之中
地球表层生物
生物 及其生存环境
圈 的总称
大气圈、水圈 大气圈的底部、和岩石圈相互 水圈的全部、 渗透、相互影 岩石圈的上部 响的结果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钻探机
火山喷发物研究
声波 地震波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①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
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
震波。
②分类和特点
分类 纵波 横波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 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特
点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较快 较慢
固体、液体、气体 都随所通过
物质的性质
固体
而改变
2、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速度{千米/秒)
33
地壳
上地幔
下地幔
莫霍界面
地幔
2900
外核
地核
内核
古登堡界面
圈层
位置
物质 状态
厚度
特征
地壳
莫霍界 面以上
固态
平均厚度 为17千米
固体外壳,大陆厚, 海洋薄
莫霍界面(17KM)—纵波和横波的速度明显增加
最活跃的圈层
地球的同心圈层结构 大气圈
外部圈层 水 圈
内部圈层
岩石 圈地 壳
地幔
地核
——生物圈
(软流层之上)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 岩石圈
地壳
大陆地壳 29% 含:大陆:七大陆地
大陆架
大陆坡
大洋地壳 含:海沟、海盆、海岭等 上地幔顶部
4.岩石圈
范围:
地壳以及上地幔的顶 部(软流层以上)
物质组成:
各类岩石
思考:全球地壳最厚和最 薄地方分别是
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 峰)和马里亚纳海沟
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想 一想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 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改进钻探技术 火山喷发的物质 温泉、热泉 遥感技术
其他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圈 层
上
地 幔
地 幔
莫霍界
面和古 登堡界
固态
2800多 千米
下地 面之间
幔
上部存在软流层— —岩浆的发源地
固态,温度很高,压 力、密度增大
古登堡界面(2900KM)—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地 核Leabharlann 外 核内 核古登堡 界面以 下
液态 固态
3400多 千米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 通过
可能是固态,温度很 高、压力和密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