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课程开发

合集下载

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研究

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研究

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研究摘要: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学前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改革课程,研究国内外不同的幼儿教育理念,实施幼儿教育计划。

同时,幼儿园教育计划必须着眼于当地的文化背景,掌握适当的文化资源,并将幼儿教育教科书纳入幼儿园教育体系。

此外,当地文化是儿童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文化。

其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本土文化视域;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前言:近年来,"园本课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个计划需要更广泛的覆盖面,在优化教学的同时,教师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

并保证所研制的幼教管理体系能适应当今社会幼儿发展的现实需求。

在"园本课程"的制订中,教师要对其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相关教育工作者还应注意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基于本土文化发展的视角,教育工作者开展相关工作,可以更好地完成其建构目标,并对"园本课程"的建构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地方文化的价值与内涵以及它在学校的教学中的运用,都是老师们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熟悉的学习氛围的好方法。

透过把幼儿园的教学推广至家庭与社区,老师们架起了地方文化与教学内容的桥梁,让地方的资源更好的了解不同的文化关系。

根据幼儿特殊思维的特征,认为直接接触与直觉感知是幼儿认识的主要途径,而国家文化园区的设立能够激发其对已有的文化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新的体验。

充足的幼儿经验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学习目标,消除身心障碍[1]。

(二)促进儿童对当地文化认同的提升在幼儿园的建设中,要从自然资源、现代社会发展、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寻找自身文化的特点,寻找更有趣、更新颖、更丰富的文化素材,使儿童了解"不同的家"、"我们的城市",从心底里了解家乡的特性和热爱文化。

地域文化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地域文化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地域文化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地域文化园本课程是一项旨在促进本地民间文化传承保留和发展的课程。

这门课程由一些专业人士经过研发制定,旨在提高学生对本地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加深他们对本地文化的记忆和追求,以引导其在本地文化的表现上更大胆和更有创意。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特色,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的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古迹,并学会以文化形式进行表现,积极参与到本地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当中。

为实现其初衷,本课程分三个阶段:知、行、思。

第一阶段,学习及理解本地文化,包括考察及学习本地文化景观,熟悉本地文化名胜古迹等。

第二阶段,实践,把学习的结果付诸实践。

实践活动有:参加古迹考察、结交当地居民,学习本地习俗及文化,参加艺术活动如团队形象表演、舞蹈、体育社交等,开展文化主题思想交流活动,最后参观考察本地旅游景点,学习传统文化。

最后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以有思想和创新的方式利用所学知识,分享本地文化,在个人习作中把所学好的东西用上。

例如:参加传统歌手比赛、组织彩票大赛、参加颁奖典礼等等。

因此,本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本地文化的知识掌握,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良好的本地文化关怀,积极参与到本地文化发扬光大中。

并且,本课程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也是学生们欣赏美极大的一个机会,也使他们更加的接近本地文化。

最后,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能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本省社会文化发展尽一分力,更加热爱本地文化、携手共建和谐的团结精神。

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个案研究

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个案研究

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个案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个案进行深入研究。

地方文化课程资源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功能。

通过对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个案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幼儿园如何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创新教育方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本文将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将详细介绍研究目的和方法,包括个案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剖析个案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实践,包括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本文将总结研究成果,提出相关建议和思考,以期为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概述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是指在特定地域内,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地方的历史传统、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人文建筑、艺术作品、手工艺技能等,都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可以加以开发利用的宝贵财富。

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能够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有助于培养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幼儿园教育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知识视野,还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参与地方文化的学习和体验活动,幼儿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形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些活动还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

通过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遗址、民俗博物馆、艺术馆等场所,或者邀请民间艺术家、手工艺人走进幼儿园,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让幼儿在亲身感受和体验中,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魅力,从而培养其文化自信和传承家乡文化的责任感。

地域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分析

地域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分析

地域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分析摘要: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地区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历史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通过将地域文化融入幼儿园活动,儿童可以亲自感受到家乡文化的特殊魅力,从而增强他们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和民族自豪感。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地域文化融入幼儿园活动开辟了新的机遇。

主要重点是,目前在我国幼儿园框架内发生的地域文化如何能够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以适应地域文化的独特价值、当地文化状况的建设等等。

关键词:地域文化幼儿园活动中图分类号:TU85.4 文献标识码:A引言将地域文化纳入幼儿园课程、了解幼儿园和热爱幼儿园的儿童的课程,为增加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和加强他们在自己的家园、自己的民族甚至自己的国家的文化认同提供了新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域文化的发展。

1必要性1.1推动幼儿全面发展首先,孩子从出生开始的成长就受到环境的文化影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行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接受的知识和情感被地域文化点燃。

将地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活动中,可以帮助儿童充分理解其文化的内容,在短时间内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同时提高儿童的文化修养,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

第二,将地域文化融入儿童养育中,可以提振儿童的文化自信。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文化经验,将当地文化融入幼儿园的活动中,从而使他们周围的人、事和物了解他们的当地文化,学习他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并热爱它,以增强其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意识。

此外,将地域文化融入幼儿活动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创新技能。

在地域文化中成长的孩子,对地域文化有更大的理解,可以培养孩子自身的潜能,利用孩子的主观表现进行文化创新。

1.2.继承和发展地域文化教育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教育能够传递和更新一种文化,使其更加灵活和有活力;另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达到长期保存和发展的目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地域文化可以进一步保护和弘扬本土文化。

基于地方文化资源在园本课程中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

基于地方文化资源在园本课程中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

08
完成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任务请输可入行你性的题分目析
1.基于课题实践研究基础。 2.基于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感谢聆听
请多指导
核心概念的界定
园本课程中开发利用:是指幼儿园组织及其成员,根据 国家或地方政府关于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与幼儿园自身发 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所进行的课 程选择、课程生成、课程重组的相关研究与管理过程。
03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 现状与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领域现状
欧美等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 程开发的探索。 我国90年代末,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 提出基础教育的课程由三个部分组成: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地域文化资源经过开发,可以 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以满 足不同幼儿园和教师的需要,满足幼儿多样化发展的 需要,促进课程与生活、课程与社会的联系,建立适合 本地区实际的课程体系。
的结构、模式与途径
03
策略的研究。。
课程资源开发的社会支持
系统的探索。。
05
01 地方文化幼儿园课程内涵、
02 价值的研究。。
04 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素质 要求与培训机制的建设探 索。。
请研输入究你重的点题目
形成园本化特色课程,把 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资源 渗透到各项活动中,丰富 幼儿关键经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探索整合社区资源, 进行地方文化的师 资培训和社会支持 系统。
本课题研究势图进一步完善 幼儿园课程结构,形成园本 化的特色课程,同时进一步 丰富现有的幼儿园园本课程, 促进幼儿园文化建设与内涵 发展。
请输研入究你内的题容目
尝试开发利用多样的地方文 化资源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 进行教育活动。

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构建幼儿园特色课程

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构建幼儿园特色课程

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构建幼儿园特色课程在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构建幼儿园特色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课程中,为幼儿提供独特的学习体验。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并培养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构建幼儿园特色课程。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语言课程中。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故事和民间传说,这些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以绘本的形式呈现给幼儿,让他们通过阅读和讨论的方式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价值观。

比如,在北京的幼儿园语言课程中,可以介绍《孔子的故事》或者《聪明的兔子》等与孔子有关的故事。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认知。

其次,我们可以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艺术课程中。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或绘画技法,可以通过手工制作或者绘画的方式使幼儿参与其中。

比如,在福建的幼儿园艺术课程中,可以教授剪纸和泥塑等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巧。

通过亲手制作这些手工艺品,幼儿既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又可以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绘画方面,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景点或者风景作为绘画对象,引导幼儿用画笔表达自己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喜爱。

最后,我们可以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音乐课程中。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传统乐器,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和乐器演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比如,在上海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中,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上海特色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如《小白杨》等经典曲目。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学习一些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如古筝或者二胡等。

通过音乐的魅力,幼儿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而言之,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构建幼儿园特色课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将地方文化融入到不同的课程中,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并培养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本土文化视角下园本课程的构建

本土文化视角下园本课程的构建

本土文化视角下园本课程的构建作者:孙静来源:《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24年第04期所谓本土资源,指一定地理范围内天然存在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主要有自然景观、文物名迹、民间艺术、名俗风情、名人逸事、语言文化、经济特色等。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可以帮助幼儿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培养爱家乡的情感,积极学习和传承本土文化。

一、立足幼儿教育,思考本土资源的价值本土资源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教师不能拿来主义,直接将其应用于幼儿园,应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审议,挑选出适宜的内容,并根据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认知特点加以分析和整合,在活动中进行实时调整。

基于我园探究本土资源融入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思考了本土资源的教育价值,探究并绘制了资源地图。

教师们根据前期绘制的资源地图,分组分工展开调查,并带着幼儿实地进行勘察,关注幼儿与各类资源的互动,将有价值的资源进行登记和拍照整理。

我园支持教师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保护教师的课程意识,引导教师对资源进行分类和梳理,推进教师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的兴趣。

在日常实践中,我园积极挖掘县域内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等,实行“三级管理”,即园级、年级、班级。

园级负责对资源库进行总体规划、整合与使用,保证资源的高效运转和循环使用;年级负责对资源库中的材料进行选择、整理和归类,保证资源的有效性、适合性和安全性等;班级由家长、幼儿、教师共同参与其中,负责资源的开发、收集和储存等事宜。

如此,让幼儿园资源库成为一个丰富的、移动的、共享的教育场所。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通过聚焦和梳理人文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等,进一步审议资源价值,继而引发和促进幼儿与资源进行有效互动,建构有益经验,为园本课程的深入开展增添活力。

(一)促进园本课程落地,支持幼儿有效学习我园通过将本土资源融入园本课程,用心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课程实施效果,积极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支持策略,优化课程实施环境,支持幼儿有效学习。

幼儿园地域文化传承教育方案 幼儿园文化

幼儿园地域文化传承教育方案 幼儿园文化

幼儿园地域文化传承教育方案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一步,也是他们接触并了解地域文化的重要阶段。

幼儿园地域文化传承教育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幼儿园地域文化传承教育方案,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1.1 保护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每个地区的独特遗产,包括语言、民俗、传统手工艺等。

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地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必须通过教育来传承和保护。

1.2 塑造孩子的身份认同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外部世界的第一道门槛,通过创造丰富的地域文化教育环境,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1.3 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和体验地域文化,孩子们可以培养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了解,增强文化素养,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幼儿园地域文化传承教育方案的制定2.1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幼儿园地域文化传承教育方案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孩子对地域文化的兴趣、了解地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通过体验和互动来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2.2 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应当植根于地域文化,且贴近孩子的生活。

可以选择地域民歌、民俗、传统手工艺等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的内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3 教学方法的选择针对幼儿的特点和兴趣,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游戏、手工制作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三、落实幼儿园地域文化传承教育方案3.1 教师的培训教师是幼儿园地域文化传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需要具备相关的文化传承知识和教学技能。

需要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地域文化传承的相关培训,提升其教学水平。

3.2 创设教育环境幼儿园应当创设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教育环境,包括悬挂地域文化图片、摆放地域文化手工艺品等。

这样的环境可以营造出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激发孩子对地域文化的兴趣。

3.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地域文化节、地域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7人文社会科学RenWenSheHuiKeXue教师·TEACHER2018年9月Sep.2018惠州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课程开发周 洁摘 要:特定的文化情境对特定人群的影响是深远的,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幼儿,其个性品质的形成和社会化过程必然会受到所处地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幼儿园课程作为幼儿教育的载体,对幼儿形成国民性与民族认同感具有重大的意义。

针对许多幼儿园课程脱离本地域文化这一现状,作者结合惠州地域文化中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积极探索幼儿园课程发展的有效路径,以达到弘扬本地域传统文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之目的。

关键词:地域文化;幼儿园课程;课程资源作者简介:周 洁(1970—),女,湖南津市人,广东省惠州市机关幼儿园园长,正高级教师,本科。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5-20文章编号:1674-120X(2018)26-0117-03(广东省惠州市机关幼儿园,广东 惠州 516000)一、惠州地域文化蕴含丰富的幼儿教育价值处于东江中游区域的惠州,早自一千四百多年前的隋唐已是“粤东重镇”;中国近现代史以来,惠州更是东江地区的首府,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作为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惠州地域文化有着十分深厚的根基与土壤。

惠州文化区域处于东江流域的中游,是广府文化区与客家文化区的交汇口,北宋、南宋以前,惠州文化发展同广府文化同宗、同源,从属于广府文化;明清以后,客家人沿东江而下,流入惠州。

这样惠州文化又吸取了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呈现出开放性、兼容性、熔铸性、时代性、创新性、重教尚文、尚武而矜气节的独特品格和独有风貌的文化景观。

惠州地域文化作为教育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地位,整合惠州地域文化,将其渗透进幼儿教育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幼儿走进地域文化。

这不仅可以为本地幼儿提供最具价值的教育内容,还可以为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构建幼儿的历史感惠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承载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和1400多年的城建史,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演绎过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留下了无数文化古迹。

具有厚重历史感的名胜古迹、名人遗踪、名人杰作、革命文物等成为构建幼儿历史感的重要素材,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游览名胜古迹、拜访名人名家、欣赏名人佳作、诵读名人诗篇、聆听历史故事等,从多个方面引导幼儿感受历史的进程,建立与形成初步的时空概念。

2.构建幼儿的时代感惠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文明城市。

中原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外来文化,在此融会贯通、和谐共生。

独特的文化交融性也孕育了鲜明的城市精神。

“新客家、老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本地人、外地人,来到惠州就是一家人”等宣传语传递的含义已根植民心,新一代惠州人用行动演绎着“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的城市精神。

近年来惠州无论基础建设还是科技文化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焕然一新的城市风貌成为幼儿认识社会、了解现实的生动课堂。

教师可在课程中增加本地区家乡新貌的内容,引导幼儿去观察家乡的街道、大桥、楼房、公园等方面的变化,通过语言、绘画、制作等形式描绘家乡的新气象,让幼儿感受到通过人们辛勤的劳动,家乡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好,激发幼儿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培养幼儿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

3.构建幼儿的艺术感惠州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于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人文小邹鲁、山水小蓬瀛”,正是惠州真实的写照。

惠州秀丽的自然资源成为幼儿重要的教育资源,围绕惠州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教师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可以将其划分为湖光、山色、江景、海韵、休闲等五个板块,让幼儿充分感受自然风光旖旎之美,陶冶幼儿美的情操。

在惠州人文景观中更不乏充满艺术气息的作品,龙门的农民画、惠东的舞草龙、南昆山竹编、小金口的麒麟舞、西湖花灯、大亚湾的贝类工艺品等,这些都是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艺术教育的最好素材。

教师可以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折纸、泥塑、剪纸、草编、根雕、绒线编织、蛋壳粘贴、植物粘贴等多种形式表现作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以及在艺术创作上的想象力。

麒麟舞、舞草龙、鲤鱼舞等民俗活动无论是音乐节奏,还是表演材料、舞蹈造型等,都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将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内容引入幼儿音乐活动中,可以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地方文化艺术,感受地方艺术的无穷魅力。

4.建构幼儿的文学感惠州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飞鹅岭的传说》《阿嬤叫》等经典传说故事,还有《鸭嫲》《点儿儿》《顶锅盖》《月光光照地堂》《一二三四五》《城门几丈高》等具备浓厚地方特色的方言小调、绕口令、顺口溜等。

教师可以认真筛选,提炼精华,编写成浅显易懂、易学易唱的语言教材,拓展语言课程内容。

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惠州文化,同时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体验。

5.构建幼儿的气节感历史上长期驻军屯兵以及战乱频发带来的动荡不安,激发了惠州人奋起保卫家园的反抗意识和抗争行为,使尚武、从军成为惠州的一种民风。

清末民初,岭南五大名拳派在惠州皆开有武馆,收徒授拳,其中的李家拳乃是惠州本土孕育的拳派。

明清以来特别是近现代,惠州涌现出许多青史留名的风云人物,他们都表现出尚武、耿直而矜气节的品质,邓演达、叶挺等人物就是惠州现代历史上尚武而矜气节的典型代表。

1927年11月11日,在惠州高潭诞生了全国首个区级苏维埃政府,被誉为“东江红都”。

这些鲜活的革命人物与事例成为幼儿革命教育的经典红色教材,为培育幼儿民族气节、革命精神、爱国情操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地域文化课程的开发路径1.通过环境创设,感受地域文化氛围(1)在幼儿园公共环境中融入本地域文化元素。

充分利用三位空间,因地制宜开发创设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的环境,利用围墙设置“文化长廊”“幼儿涂鸦区”;利用走廊共享区开辟“特色小吃”“工艺品专卖店”等游戏场地;在过道墙壁上悬挂各种特色活动照片、图案装饰、艺术作品;利用民间工艺品等作为走廊环境的空间点缀;在户外场地开设展示区,用于陈列如元宵节的舞龙道具,端午节的龙舟、木船、皮筏艇以及传统农耕工具等。

让幼儿在传统文化氛围的烘托中,亲身感受惠州地域文化的独特美。

(2)在班级环境中融入本地域文化元素。

在班级创设中教师应注重创设“与教育同步,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环境体现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班级环境主要以幼儿区域环境创设为主,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内容在活动区域投放相应的材料,进行相关的布置。

如在美术创意区投放制作草龙的稻草、绳子、竹竿等;在语言区投放民间故事读本以及笔墨纸砚等工具;在表演区,准备一些本地域传统服饰供幼儿选择,同时投放一些简单的道具,幼儿结合平时听到的民间故事、了解到的民间习俗,加以联想后进行故事表演、再现民间特定的习俗;播放传统的客家山歌片段,请幼儿欣赏并进行简单模仿表演。

在建构区内可投放多种易于拼搭组装的低结构建构材料,还可准备一些客家物品、围屋造型图片等辅助材料。

(3)创设主题文化活动室。

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尝试辟出单独的一间活动室作为主题文化活动室。

为提高活动室的利用效率以及发挥其实效性,活动室的主题内容根据幼儿园课程需要而调整,如客家农耕工具主题、罗浮山中草药文化主题、东坡诗词欣赏主题、家乡小吃制作主题等。

活动室的布置根据主题内容而变化,活动材料准备可以有供幼儿参观的部分,也可有供幼儿进行操作的部分。

在专门的场室中,幼儿被特有的文化主题环境所包围,更强化了对本地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2.通过主题开展,了解地域文化特点(1)将本地域文化融入幼儿园原有主题活动体系。

当前国家对幼儿园的课程虽然没有统一的教材,但主要是围绕五大领域的内容,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的。

在保证原有主题活动体系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融入惠州地域文化的内容,让本地文化教育在有了依托的同时也保障了幼儿受教育的全面性。

主题活动虽是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内容而开展,但在组织实施中教师更要充分考虑主题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就为本地域文化的融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下面以《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的部分内容举例说明。

一是以惠州地域文化资源充实现有主题活动内容。

“好忙的市场”是中班的一个主题单元活动,在幼儿的记忆中,市场给幼儿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印象。

原有的主题课程共有“袋鼠上街、上菜市场、和妈妈上市场、豆豆买豆豆、逛超市、到底有多重、鹅妈妈买鞋接力赛、蜘蛛买鞋、买青菜、上菜了”等20个活动内容,这些活动涵盖了社会、科学、语言、艺术、健康五大领域的内容,包括八项智能的发展,因而其原有主题设计具有一定的全面性。

那么如何使活动既参照整体的思路安排又与地域文化元素相互补充呢?围绕这个问题我们是这样考虑的:惠州地域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在本单元主题中融入认识惠州地域物产、土产、水产以及民间风俗等方面的内容,应该说是自然而恰当的。

如“和妈妈上市场”的活动,可以补充 “惠州投圩”的内容;在“上菜了”的活动中可以补充“东江十大菜肴”;在“鹅妈妈的买鞋接力赛”活动中可以加入“鹅城的传说”等方面的内容;在主题活动区域设置中可以补充相关的内容,如“大亚湾海鲜超市”“贝壳工艺店”“美食制作部”等。

二是以惠州地域文化特色活动替换现有主题活动内容。

幼儿的活动应该更多地与他们的生活相关,这样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也能让幼儿所学知识真正得以内化。

就《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中的一些内容而言,存在与惠州地域文化或现实情况的贴切度不够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加以调整。

如大班“红红的年”主题单元活动,设计了“压岁钱的故事、年来了、杨柳青年画、舞龙舞狮迎新春、过大年、写春联”等20个活动内容。

为增强活动内容的生活化,在本单元主题活动中更好地融入惠州地域文化元素,可以将“杨柳青年画”的内容替换为“惠州龙门画”的内容,源于惠州本地的农民画更让幼儿感到亲切并容易接受。

惠州龙门的农民画根植于龙门本土文化,是中国三大农民画之首,被誉为“岭南艺术奇葩”,其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内容质朴、构思奇特的画风得到广大民众与幼儿的喜爱,特别是画面内容以反映乡土民情和民间习俗为主,充满生活情趣。

如画家谭池发的作品《回娘家》描绘的就是欢喜节庆的题材,生动有趣,充满生活气息;画家钟永廉的作品《辛勤换来五谷丰登》、梁木欢的《油角飘香》以及陈勇辉的《莲塘喂鸭》,其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真实”地描绘当地人们生活中的情景以及思想情感。

另外,在“舞龙舞狮迎新春”的活动中,虽然祈福纳祥、阖家团圆是各地过年习俗的共性表达,但各地域演绎的方式不尽相同,惠州沿海地区一直就沿用“舞草龙”过大年的习俗,那么将“舞龙舞狮迎新春”替换为“舞草龙庆元宵”活动,则更好地整合了本地域文化的资源,幼儿可以通过观看“惠州吉隆镇舞火龙”表演,认识草龙外形及特征,学习编扎草龙的手艺,初步了解惠州沿海地带舞草龙习俗,感受节日的欢乐喜庆等,进一步增强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培育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厚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