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植物生理学大纲

合集下载

农学院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农学院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655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4版
〔1〕绪论:掌握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了解细胞学开展中的关键事件。〔2〕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结构差异。〔3〕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细胞及其组分的分析及大分子动态变化的分析技术,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4〕细胞基质与功能。〔5〕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内膜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员;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体、线粒体、叶绿体。〔6〕细胞骨架的概念、组成及其功能;微丝、微管、中间纤维。〔7〕细胞核与染色体。〔8〕细胞膜和跨膜运输。〔9〕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10〕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11〕细胞的连接。〔12〕细胞增殖及其调控与癌细胞。〔13〕细胞分化及其调控。〔14〕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衰老与凋亡。
639植物学
?植物学?,贺学礼,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版
〔1〕植物细胞:细胞的根本特征、植物细胞的根本结构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死亡。〔2〕植物组织。〔3〕根:根尖的结构及其生长动态、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根的变态。〔4〕茎:茎的形态、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茎的变态。〔5〕叶:叶的发生和结构。〔6〕被子植物花的构造和发育:花的组成和发生、雌雄蕊的发育与结构、开花传粉和受精。〔7〕种子和果实:种子、果实的发育与结构、植物个体发育和被子植物生活史。〔8〕植物界的根本类群:植物分类的根底知识、植物界的发生与演化。〔9〕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术语。〔10〕被子植物分类: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11〕植物生态:植物的生态适应、植物种群与环境、植物群落与环境。
953保护生物学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农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艺、植保、资源环境以及草业科学等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本课程应在完成植物学、植物生物化学等课程后进行。

植物生理学被称之为“合理农业的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如耕作、栽培、遗传育种等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和原理;了解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基本情况和过程,以及这些代谢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

本学科的根本任务是把植物生理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从而更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材教参教材:《植物生理学》,王忠,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5月。

教参:《植物生理学》,潘瑞炽,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2004年;《植物生理学》,曹仪植、宋占午,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Plant Physiology》, Frank B. Salisbury, 1992年。

四、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讨论和实验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

五、教学内容及时数根据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共5学分,总的教学时数为90学时,其中讲授54学时,实践36学时。

课堂讲授部分的基本情况安排具体如下:绪论(1学时,其中讲授1学时)基本内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发展简史、与农业生产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重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

难点: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生产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1.植物的水分生理(4学时,其中讲授4学时)基本内容:水分与植物细胞、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植物的蒸腾作用、植物体内水分向地上部的运输、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重点:水分的生理生态作用,水势的基本概念,植物细胞水势,渗透作用原理,植物细胞、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机理,蒸腾作用的气孔调节。

0Cojop〈植物生理学〉理论大纲(农学、植保、园艺、资环、水保本科)文库

0Cojop〈植物生理学〉理论大纲(农学、植保、园艺、资环、水保本科)文库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植物生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14102适用专业:农学、植保、园艺、资环、水保本科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设学期:第三学期教学时数:44+26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植物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农、林、园艺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从理论研究阐明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形态建成的综合反应。

其内容有:细胞生理;光合、呼吸、营养、水分等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逆境生理。

为农学研究及生产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地位和任务:植物生理学是是高等农林院校农学、植保、园艺、资环、水保本科等植物生产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学习该课程,不但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准备,也可为毕业后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础。

3、总体要求:(1)在讲清植物生理功能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注意理论的实践性和地区性特点;注意引进学科新内容,介绍前沿新动向。

(2)在保持本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难点。

(3)在对重点章节或实验可在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学,配合复习题及作业,使学生能全面地掌握本学科涉及的基本知识内容,并能够为农业生产服务,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4)注意与有关学科的衔接,并要注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起到专业基础课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植物学、高等数学、普通化学、通用物理、通用化学和生物化学等。

5、修订的依据:本大纲修订的依据如下: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要求;国家各类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教学的要求;我校对本科生人才培养定位的有关规定。

二、教学大纲内容绪论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发展简史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A 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A 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A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006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A 课程英文名称:Plant Physiology先修课程:植物学;基础生物化学适用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农学、植物保护、动植检、园艺、林学等总学时:48h 理论讲授48h 实验学时20 实习学时0 总学分:3 + 0.5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本课程是植物生产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植物生理学除了认识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外,主要的是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为植物科学、农学、植物保护、园艺、林学等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学习过程中,要求了解和掌握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规律和过程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阐述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将课程的知识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结合起来,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过程、规律、机理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学生应用知识、创新思维科学素质的培养。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细胞生理--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代谢生理--植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基础;生长发育生理--植物生命活动的综合表达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逆境生理--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生命活动的表现与抗性。

重点掌握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规律和机理,掌握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植物与农业生产及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

三、课程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学时)本章重点:1. 植物生理学产生与发展;2. 植物生理学的展望1.1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2 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3 植物生理学的展望1.4 学习植物生理学的意义和方法第2章植物的水分代谢(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1. 细胞水势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2. 蒸腾作用与气孔运动的机理;3.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2.1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2.1.1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2.1.2 水分对植物生命活动的作用2.2 水势2.2.1 自由能与化学势2.2.2 水的化学势与水势2.3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2.3.1 植物细胞的渗透性吸水2.3.2 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2.3.3 植物细胞的代谢性吸水2.4 水分跨膜运输的途经2.4.1 扩散2.4.2 集流2.5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2.5.1 根部吸水的区域2.5.2 根系吸水方式及其动力2.5.3 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2.6 蒸腾作用2.6.1 蒸腾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2.6.2 蒸腾部位及蒸腾作用的生理指标2.6.3 气孔的蒸腾作用2.6.4 影响蒸腾的因素2.7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2.7.1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速度和动力2.7.2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机理2.8 合理灌溉与农业生产2.8.1 植物的水分平衡2.8.2 作物的需水规律2.83 合理灌溉的指标2.8.4 合理灌溉与作物的高产、优质第3章植物的矿质营养(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1. 必需元素的标准及其生理功能;2.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机理及其特点;3. 合理施肥与作物增产3.1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生理作用3.1.1 植物必需元素的标准及其种类3.1.2 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概述3.2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3.2.1 电化学势梯度与离子转移的关系和特点3.2.2 扩散作用与被动吸收3.2.3 膜传递蛋白与离子运转3.3 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3.3.1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3.3.2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3.3.3 影响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土壤因素3.4 叶片营养3.5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分配3.5.1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3.5.2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分配3.6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与意义3.6.1 合理施肥的含义3.6.2 作物的需肥特点3.6.3 合理施肥的指标3.6.4 合理施肥与作物增产第4章植物的光合作用(10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1. 光合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2. C3、C4途径的异同点;3.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4. 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4.1 光合作用及生理意义4.1.1 光合作用的有关概念4.1.2 光合作用的意义4.2 光合色素4.2.1 叶绿体的结构4.2.2 光合色素的结构与化学性质4.2.3 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4.2.4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4.3 光合作用的机理4.3.1 原初反应4.3.2 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4.3.3 碳素同化作用4.4 光呼吸4.4.1 光呼吸的生化历程4.4.2 光呼吸的生理功能4.4.3 C3植物、C4植物、C3-C4中间植物和CAM植物的光合特征比较4.5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4.5.1 外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4.5.2 内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4.6 光合作用与作物生产(1学时)4.6.1 光能利用率与作物的优质高产4.6.2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第5章植物的呼吸作用(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1. 呼吸代谢途径多样性的表现及其生理意义;2. 呼吸代谢与农业生产的关系5.1呼吸代谢途径的多样性及其生理意义(1学时)5.2.1 呼吸代谢化学途径的多样性及其调节5.2.2 呼吸链电子传递途径的多样性5.2.3 呼吸代谢末端氧化酶的多样性5.2.4 呼吸代谢途径多样性的意义5.2 呼吸作用的生理指标及其影响因素(1学时)5.3.1 呼吸作用的指标5.3.2 呼吸商及其影响因素5.3.3 呼吸速率的影响因素5.3 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1学时)5.4.1 种子的呼吸与贮藏5.4.2 果实的呼吸作用与贮藏5.4.3 呼吸作用与植物栽培育种第6章植物体内同化物质的运输与分配(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1. 同化物的装载;2. 同化物的分配;3. 同化物分配的调节6 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6.1 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6.1.1 同化物运输的途径及研究方法6.1.2 韧皮部溶质的种类及研究方法6.1.3 同化物运输的方向与速率6.2 同化物的装载与卸出6.2.1 同化物在源端韧皮部的装载6.2.2 同化物在库端的卸出6.3 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机制6.4 同化物的配置和分配6.4.1 同化物的配置6.4.2 同化物的“源”、“库”、“流”6.4.3 同化物分配的特点6.4.4 同化物的分配与产量的关系6.5 同化物运输与分配的调控6.5.1 代谢调控6.5.2 激素调控6.5.3 环境因素调控第7章植物生长物质(7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1. 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及其区别1. 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与信号转导2. 植物激素的生理效应与作用机制7.1 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7.2 生长素类7.2.1 生长素类的发现过程7.2.2 生长素的生物合成7.2.3 生长素的分布7.2.4 生长素运输7.2.5 内源生长素水平的调控7.2.6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机理7.3 赤霉素类7.3.1 赤霉素类的发现过程7.3.2 赤霉素类的结构7.3.3 赤霉素类分布和运输7.3.4 赤霉素类的生物合成7.3.5 赤霉素类的代谢7.3.6 内源赤霉素水平的调控7.3.7赤霉素的信号转导7.3.8 赤霉素类的生理效应及其机理7.4 细胞分裂素类7.4.1 细胞分裂素类的发现和结构7.4.2 细胞分裂素类的生物合成7.4.3 细胞分裂素类的结合、氧化7.4.4 细胞分裂素的信号转导7.4.5 细胞分裂素类的生理功能7.5 脱落酸7.5.1 脱落酸的发现和化学结构7.5.2 脱落酸的生物合成7.5.3 脱落酸的代谢7.5.4 脱落酸的信号转导7.5.5 脱落酸的生理功能7.6 乙烯7.6.1 乙烯的发现和化学结构7.6.2 乙烯的生物合成及其调节7.6.3 乙烯的氧化代谢7.6.4 乙烯的信号转导7 .6.5 乙烯的生理功能7.7 油菜素甾醇类7.7.1 油菜素内酯的发现过程7.7.2 油菜素甾醇类的生物合成7.7.3 油菜素甾醇类的分布与运输7.7.4 油菜素甾醇类的代谢7.7.5 油菜素甾醇类的信号转导7.7.6 油菜素甾醇类的生理功能7.8 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7.8.1 生长素与油菜素内酯的协同作用7.8.2 生长素对赤霉素合成及信号转导的调控第8章植物的生长生理(5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1.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2. 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 光敏色素及其生理作用。

2024农学统考大纲

2024农学统考大纲

2024农学统考大纲引言农学作为农业科学的重要分支,致力于研究农业生物学、农艺学、农业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与技术,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进一步维护和提高农学专业的教育质量,2024年的农学统考大纲颁布,旨在明确学科范围、制定考核要求,为学生备考提供参考。

考试结构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着重考察学生对农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农业生物学:从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等角度,考察学生对农作物生命周期、生理特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理解。

2.农艺学:主要考核学生对农作物培育、种植与管理、收割与储存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3.土壤学:考察学生对土壤形成与发展、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管理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4.农业生态学:从农田生态系统、农作物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等角度,考核学生对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第二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农学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农作物品种与改良:考察学生对主要农作物的品种特性、遗传改良技术等方面的了解。

2.农作物栽培与管理:主要包括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农药与肥料的使用等内容。

3.农业机械与自动化:考核学生对农业机械设备的运用和农业自动化技术的掌握。

4.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检测、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等方面的知识。

第三部分:综合应用第三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农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题目形式多样,可能涉及虚拟案例分析、实地调查、科研项目设计等,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

考试要求1.掌握基础知识:考生需要深入理解农学基础知识,如农业生物学、农艺学、土壤学和农业生态学等方面的内容。

2.学习教材和参考书:建议学生按照教材和参考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确保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

3.注重实践操作:农学专业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建议学生通过实验、观测、田间实习等方式,积累实际操作经验,提高操作技能。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lant Physi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向学生传授植物生理学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能力目标: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素质目标:养成良好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知识的素养,同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基本要求— 1 —(一)了解:比较全面的、系统的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二)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三)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并未后续学科学习以及生产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1学时第一节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知识点:定义,研究内容第二节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点:起源,诞生和发展第三节植物生理学面临的任务知识点:任务,学科交叉联合及生产实践应用本章小结:植物生命活动从生理学角度可将其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代谢、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

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

研究植物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物质的运输与分配以及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等基本代谢基础上,所展示的种子萌发,生长,运动,开花,结实等生长发育过程等各个生理过程内在的奥秘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对这些功能和作用机制,机理的研究,阐明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本质。

植物生理学发展:孕育--诞生与成长--发展阶段。

目前正处于一个向纵深发展和向生产应用阶段。

另一个领域是有关植物逆境生理学的研究。

植物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探索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指导农业生产,为作物栽培以及改良和培育作物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重点:植物生理学的内容及发展趋势,植物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关系难点:学科交叉思考题:1.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内容。

2. 植物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5学时— 2 —第一节水分与植物细胞1学时知识点:水势概念及含水体系的水势组分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1学时知识点:植物细胞水势构成及植物细胞间的水分移动第三节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1学时知识点:根系吸水部位、途径、机理及影响因素第四节植物的蒸腾作用1学时知识点:蒸腾作用方式、生理意义、指标,气孔蒸腾及气孔开闭机理第五节植物体内水分向地上部分的运输1学时知识点:质外体与共质体途径,蒸腾内聚力学说第六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知识点:需水规律、形态和生理指标,灌溉方式本章小结:水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2021农学统考414植物生理学考研大纲

2021农学统考414植物生理学考研大纲

2021农学统考414植物生理学考研大纲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i.考试性质农学门类联考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农学门类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大家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农学门类各专业硕士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农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植物生理学1.了解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简史,认识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和主要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2.能运用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推论、化解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生物化学1.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实验原理和方法。

2.能运用实事求是的观点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本质和规律,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八十分成150分后,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TKT、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植物生理学50%生物化学50%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实验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iv.考查范围植物生理学一、植物生理学详述(一)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二)植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二、植物细胞生理(一)植物细胞概述1.细胞的共性2.高等植物细胞特点(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1.植物细胞壁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2.植物细胞膜系统3.细胞骨架4.胞间连丝(三)植物细胞信号转导1.细胞信号转导详述2.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途径3.胞间信号4.跨膜信号转导5.胞内信号转导钙信号系统,磷酸肌醇信号系统,环核苷酸信号系统。

811植物生理学

811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811)》大纲第一部分理论教学一、内容提要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基本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种子的萌发、营养器官的生长、开花、受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等生长发育过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让学生系统掌握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调控的方法和技术,学会用严谨的科学实验手段认识和分析生命现象和规律,创造性地调控植物生理功能,培养学生将植物生理学理论与相关基础课程理论相结合、并灵活应用于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和农学研究和实践中的能力。

二、选用教材授课教材:潘王忠植物生理学(第二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参考教材:潘瑞炽主编. 植物生理学(第7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2三、教学内容(一) 绪论1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 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3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生产重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和植物生理学与农业生产。

难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

思考题:1、为什么说“植物生理学是农业的基础学科”?2、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趋势将如何?3、植物生理学的定义是什么?(二) 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植物细胞概述1.1 高等植物细胞的特点1.2 原生质的性质2 细胞壁2.1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2.2 胞间连丝的结构与功能3 生物膜3.1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特点3.2 生物膜的功能4 植物细胞亚微结构4.1植物细胞内的基本结构4.2 微膜系统4.3 微梁系统4.4 微球系统4.5 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重点: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特点;植物细胞亚微结构难点:植物细胞亚微结构思考题:1、生物膜结构上的特点与其功能有什么联系?2、细胞的微膜系统、微梁系统和微球系统有何联系?(三) 第二章植物的水分代谢1 谁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1 水分子的结构1.2 水与植物生命活动有关的理化性质1.3 植物的含水量1.4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1.5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2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2.1 水势的概念2.2 含水体系的水势组分2.3 水的移动2.4 植物细胞的吸水2.5 细胞间的水分移动3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3.1 根系吸水的部位3.2 根系吸水的途径3.3 根系吸水的机理3.4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4 蒸腾作用4.1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部位和指标4.2 气孔蒸腾4.3 影响蒸腾作用的条件5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5.1 水分运输的途径和速度5.2 水分在植物体内上升的机制6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6.1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6.2作物的需水规律6.3合理灌溉的指标6.4 灌溉方式重点:水势,细胞的水势,细胞吸水的方式,根系吸水的途径和动力,水分运输的途径和动力,气孔运动的机理,合理灌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2013开课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农学参编教师:王文龙、李蜜学时:46+24学时执笔:王文龙李蜜学分:3.5分审核: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在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基本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种子萌发、生长、运动、开花、结果等生长发育过程。

这些生命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农业和林业生产的中心过程,它为畜牧业和水产业提供了有机物质基础;水土保持和环境净化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为人类和动物提供食物来源,为工业提供原料和能原。

因此,植物生理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农业科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植物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

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一切利用植物生产的事业中。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的中心过程,它为畜牧业和水产业提供了有机物质基础;水土保持和环境净化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植物合成的生物碱、橡胶、鞣质等又是工业原料或药物的有效成分。

我们认识了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和本质,就可以合理地利用光、气、水、土资源,发展农(林)、业生产,保护和改造自然环境。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实验,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为今后能指导和从事农业生产及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农学专业的主干课,在学习生物化学、植物学、有机化学的基础上开设,是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植物保护学的基础课,与植物营养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基因工程等密切相关。

第二部分本文一、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绪论……………………………………………………………………………… (1.0) 教学内容要点:(1)、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2)、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3)、植物生理学的展望(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0学时)1、植物细胞的结构与组成……………………………………………………………(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细胞的慨述(2)、原生质的性质2、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细胞壁的组成(2)、胞间连丝3、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生物膜的化学组成(2)、生物膜的结构(3)、生物膜的功能4、植物细胞亚微结构和功能…………………………………………………………(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细胞核(2)、叶绿体和线粒体(3)、细胞骨架(4)、细胞内膜系统(5)、其他细胞器(6)、细胞质基质(三) 植物的水分代谢……………………………………………………………………(5.0学时)1、植物对水分的需要…………………………………………………………………(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植物的含水量(2)、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3)、水分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1.0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细胞的渗透性吸水(2)、细胞的吸涨作用(3)、水分进入细胞的途径3、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1.0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根系吸水的途径(2)、根系吸水的动力(3)、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4、蒸腾作用………………………………………………………………………………(1.0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和部位(2)、气孔蒸腾(3)、影响蒸腾作用的外、内条件5、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1.0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水分运输的途径(2)、水分运输的速度(3)、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6、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作物的需水规律(2)、合理灌溉的指标(3)、灌溉的方法(4)、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四)植物的矿质营养……………………………………………………………………(4.0时)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1.0时)教学内容要点(1)、植物体内的元素(2)、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3)、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4)、作物缺乏矿质元素的的诊断2、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1.0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生物膜(2)、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和机理3、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2)、根部对溶液中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3)、根部对被土粒吸附着的矿质元素的吸收(4)、影响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条件(5)、植物地上部分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4、无机养料的同化………………………………………………………………………(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硝酸盐的代谢还原(2)、氨的同化(3)、生物固氮(4)、硫酸盐同化(5)、磷酸盐同化5、矿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矿物质运输的形式、途径和速度(2)、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分布6、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作物需肥的规律(2)、合理追肥的指标(3)、发挥肥效的措施(五)植物的光合作用…………………………………………………………………(6.0学时)1、光合作用的重要性…………………………………………………………………(0.5学时)2、叶绿体及叶绿体色素………………………………………………………………(1.0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叶绿体的结构和成份(2)、光合色素的化学特性(3)、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4)、叶绿素的形成3、光合作用机理………………………………………………………………………(2.0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光能的吸收(2)、电子传递和质子传递(3)、光合磷酸化(4)、碳同化(5)、光合作用的产物4、光呼吸………………………………………………………………………………(0.5学时)5、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0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外界条件对光合速度的影响(2)、内部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6、植物对光能的利用…………………………………………………………………(1.0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植物的光能利用率(2)、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六)植物的呼吸作用…………………………………………………………………(4.0学时)1、呼吸作用的概念、生理意义和场所………………………………………………(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呼吸作用的概念(2)、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3)、呼吸作用的场所2、植物呼吸代谢途径……………………………………………………………………(1.0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糖酵解(2)、三羧酸循环(3)、戊糖磷酸途径3、生物氧化………………………………………………………………………………(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呼吸链(2)、氧化磷酸化(2)、呼吸代谢电子传递的多条途径4、呼吸过程中能量的贮存和利用……………………………………………………(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贮存能量(2)、利用能量(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5、呼吸作用的调节和控制……………………………………………………………(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巴斯德效应和糖酵解的调节(2)、戊糖磷酸途径和三羧酸循环的调节(3)、腺苷酸能荷的调节6、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呼吸速率与呼吸商(2)、内部因素对呼吸速率的影响(3)、外界条件对呼吸速率的影响7、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呼吸作用和作物栽培(2)、呼吸作用和粮食贮藏(3)、呼吸作用和果贮藏(七) 植物内有机物的运输………………………………………………………………(3.0学时)1、有机物运输的途径、速度和溶质种类……………………………………………(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运输途径 (2)、运输速度和溶质种类2、韧皮部装载……………………………………………………………………………(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 、韧皮部装载的途径(2)、蔗糖-质子同向转运(3)、韧皮部装载的特点3、筛管运输机理…………………………………………………………………………(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压力流动学说(2)、胞质泵动学说 (3)、收缩蛋白学说4、韧皮部卸出……………………………………………………………………………(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同化产物卸出途径 (2)、依赖代谢进入库组织5、外界条件对有机物运输的影响………………………………………………………(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温度(2)、矿质元素(3)、植物激素6、同化产物的命运和分配………………………………………………………………(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同化产物的命运和分配(2)、分配方向(3)、分配规律(八)植物体内的细胞信号转导…………………………………………………………(2.0学时)1、环境刺激和胞外信号…………………………………………………………………(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信号(2)、胞间信号2、受体和跨膜信号的转换……………………………………………………………(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细胞受体(2)、跨膜信号转换3、细胞内信号分子和第二信号使系统…………………………………………………(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钙离子和钙结合蛋白(2)、IP和DAG(2)、其它信号分子4、信号转导中的蛋白质可逆磷酸化…………………………………………………(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蛋白激酶 (2)、蛋白磷酸酶(九) 植物的生长物质…………………………………………………………………(4.0学时)1、生长素类…………………………………………………………………………(1.0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生长素的发现与结构 (2)、分布与运输 (3)、合成与分解(4)、作用机理 (5)、生理效应2、赤霉素类…………………………………………………………………………(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赤霉素的发现与结构(2)、分布 (3)、合成与分解(4)、作用机理 (5)、生理效应3、细胞分裂素…………………………………………………………………………(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细胞分裂素的发现与结构(2)、分布(3)、合成与分解(4)、作用机理(5)、生理效应4、脱落酸………………………………………………………………………………(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脱落酸的发现与结构(2)、分布(3)、合成与分解(4)、作用机理(5)、生理效应5、乙烯……………………………………………………………………………………(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乙烯的发现与结构(2)、分布(3)、合成与分解(4)、作用机理(5)、生理效应6、其他天然的植物生长物质……………………………………………………………(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油菜素内酯(2)、多胺(3)、茉莉酸(4)、水杨酸7、植物生长调节剂………………………………………………………………………(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生长促进剂 (2)、生长抑制剂 (3)、生长延缓剂(十)光形态建成…………………………………………………………………(2.0学时)1、光敏色素的发现和分布………………………………………………………………(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光敏色素的发现(2)、光敏色素的分布2、光敏色素的化学性质和光化学转换…………………………………………………(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光敏色素的化学性质(2)、光敏色素基因和分子多型性(3)、光敏色素的光化学转换3、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和反应类型……………………………………………………(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2)、光敏色素和植物激素(3)、光敏色素调节的反应类型4、光敏色素的作用机理…………………………………………………………………(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膜假说(2)、基因调节假说(十一)植物的生长生理…………………………………………………………………(3.0学时)1、种子的萌发……………………………………………………………………………(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影响种种萌发的外界条件(2)、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变化(3)、种子的寿命2、细胞的生长和分化……………………………………………………………………(1.0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细胞分裂的生理(2)、细胞伸长的生理(3)、细胞分化的生理(4)、组织培养3、植物的生长………………………………………………………………………………(1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营养器官的生长特性(2)、影响营养器官生长的条件(3)、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4、植物的运动……………………………………………………………………………(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向性运动(2)、感性运动(3)、生理钟(十二)植物的生殖生理…………………………………………………………………(3.0学时)1、幼年期…………………………………………………………………………………(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幼年期的特征(2)、提早成熟2、春化作用………………………………………………………………………………(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春化作用的条件(2)、春化作用的时间、部位和刺激传导(3)、春化作用的生理、生化变化(4)、春化作用的机理3、光周期…………………………………………………………………………………(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光周期反应类型(2)、光周期刺激的感受和传导 (3)、光周期诱导(4)、光对暗期中断(5)、光敏色素和花诱导(6)、开花化学刺激物(7)、光周期诱开花的假说(8)、春化和光周期理论在农业上的应用4、花器官形成及其生理……………………………………………………………… (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花形态发生中的同源异形基因和ABC模型(2)、花器官形成所需的条件(3)、植物性别的分化5、受精生理………………………………………………………………………………(1.0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花粉寿命及贮存(2)、柱头的生活能力(3)、外界条件对授粉的影响(4)、花粉和柱头的相互“识别”(5)、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6)、受精前后雌蕊的代谢变化(十三) 植物的成熟与衰老生理…………………………………………………………(3.0学时)1、种子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1.0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主要有机物的变化(2)、其他生理变化(3)、外界条件对种子成熟和化学成分的影响2、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果实的生长(2)、呼吸骤变(3)、肉质果实成熟时色、香、味的变化(4)、果实成熟时蛋白质和激素的变化3、种子和延存器官休眠…………………………………………………………………(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种子休眠的原因和破除(2)、延存器官休眠的打破和延长4、植物的衰老与死亡……………………………………………………………………(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2)、影响衰老的外界条件(3)、植物衰老的原因5、植物器官的脱落………………………………………………………………………(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环境因子对脱落的影响(2)、脱落时细胞及生化的变化(3)、脱落与植物激素(十四植物的抗性生理…………………………………………………………………(4学时)1、抗性通论………………………………………………………………………………(1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逆境对植物的伤害(2)、植物对逆境的适应(3)、提高作物抗性的生理措施2、植物的抗寒性………………………………………………………………………(1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冻害的生理(2)、冷害的生理3、植物的抗热性…………………………………………………………………………(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高温对植物的危害(2)、内外条件对耐热性的影响4、植物的抗旱性…………………………………………………………………………(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干旱对植物的危害(2)、作物抗旱性的形态、生理特征(3)、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旱性5、植物的抗涝性…………………………………………………………………………(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淹水胁迫对植物的危害(2)、植物对淹水胁迫的适应6、植物的抗盐性…………………………………………………………………………(0.5学时)教学内容要点:(1)、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2)、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二、课程实验与实习(一) 目的与要求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是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四年制农业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以下三种基本功.1、通过实验验证和强化基本理论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