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面解剖复习重点考点
断层解剖复习题

名词解释:1、帆间池:又称中间帆腔或第三脑室上池,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隆体与穹隆连合的下方。
它就是一尖向前的三角区,两侧界为穹隆的内侧缘,后界为胼胝体的压部。
此腔可经胼胝体压部的下方通大脑大静脉池。
2、大脑大静脉池:就是四叠体池向上的延续,居第三脑室的后方,上抵胼胝体压部。
池内前有松果体,后有大脑大静脉。
在CT图象上,大脑大静脉池在第三脑室上部与“V”型小脑幕影之间,与第三脑室上部共同显示为菱形低密度区。
3、鞍上池:为CT与MRI等影像学用语,居蝶鞍上方,就是交叉池、脚间池或桥池在轴位扫描时的共同显影。
因扫描层面的不同与个体差异,鞍上池的形态可表现为六角形、五角形与四角形等不同的形态。
4、咽旁间隙:位于颈部咽侧壁两侧,在断面上大致呈三角形,其外界:翼内肌与腮腺;内侧界:咽侧壁;后界:椎前筋膜;上界:颅底;下界达下颌下腺囊。
茎突舌肌与茎突咽肌分此间隙为前、后两部。
茎突前间隙较小,内有疏松结缔组织与少数淋巴结,其内侧与腭扁桃体相毗邻,扁桃体炎症可扩散至此。
茎突后间隙较大,内有颈内动、静脉,颈交感干、第9~12对脑神经,此部肿块可引起颈动脉鞘的移位与神经压迫症状。
5、椎前间隙:位于枢椎体与椎前筋膜之间,颈椎结核的冷脓肿可由此间隙直接流入后纵隔。
6、咽后间隙:位于颊咽筋膜与椎前筋膜之间,内含脂肪及淋巴结,该间隙向上延伸达颅底,向下止于气管杈平面,向两侧通咽旁间隙;就是口、咽、喉感染蔓延到纵隔的途径。
7、颌下间隙:出现于颈部经第3颈椎体层面,其顶由舌骨舌肌与下颌舌骨肌构成,上界为下颌骨下缘,后界为二腹肌后腹;内容有下颌下腺,面动、静脉及舌静脉;此间隙感染易向周围蔓延,向下通舌下间隙,向前内通颏下间隙,向后通咽外侧间隙。
8、主动脉肺动脉窗:经奇静脉弓的横断面上,升主动脉与胸主动脉之间至纵隔左缘,在CT图象上为一低密度空隙,放射学上称为主动脉肺动脉窗。
此区含有动脉韧带、左下气管旁淋巴结与左喉返神经。
正常情况下CT难以显示该区淋巴结,有时可辨认动脉韧带。
断层解剖重点总结

断层解剖重点总结一、断层解剖的基础知识总结在解剖学中,断层解剖是一个重要的解剖学术语,用来描述人体的内部结构。
通常指将人体扫描设备生成的断层图像,重新拼合或叠加成一系列连续的图像。
这种技术也被称为层面解剖术,它在医学、生物学、生化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断层解剖的原理是通过扫描设备(如CT、MRI等)对人体进行扫描,从而生成一系列不同方向、不同深度的二维图像。
然后将这些图像以特定的方式叠加到一起,形成连续的三维图像。
这个三维模型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人体内部结构和病理变化。
在断层解剖中应注意以下一些基础知识:1. 解剖学位置术语了解解剖学位置术语是理解断层解剖的基础。
一些常用的位置术语包括前、后、上、下、中、外、内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术语,如背、腹、头、尾等,这些术语用于描述人体的不同方向。
2. 解剖标志解剖标志是指断层图像上的一些特定的标志性结构,比如关节、器官、骨骼等。
这些标志结构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定位特定的解剖区域。
3. 解剖面解剖面是指断层图像上的横截面或纵截面。
这些面可以是任何特定的方向或位置,例如,斜向、水平方向、轴向等。
不同的解剖面展示的结构不同,因此在分析图像时应选择合适的解剖面。
二、断层解剖的应用领域总结1. 医学在医学领域,断层解剖技术被广泛用于疾病诊断、手术规划和治疗策略制定等方面。
断层解剖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不同的解剖结构,比如肿瘤、损伤、出血等。
这样医生可以更加精确地选择治疗方法和手术操作区域。
2. 生物学在生物学领域,断层解剖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研究组织学、生理学和形态学等问题。
例如,通过对动物模型的断层图像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动物脑部结构和动物行为之间的联系。
3. 工程学在工程学领域,断层解剖技术可以被用于仿真和虚拟设计。
例如,可以利用人体断层图像进行医疗设备的设计和测试。
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并减少试验对医疗器械的损坏。
三、断层解剖的注意事项总结1. 较大的人体结构(如肺、肝脏)通常在不同的断层面上呈现不同的结构。
头颅断面解剖

六、头部水平断面常用的基线
1. Reid 基线 ( Reid’s base line, RBL), 即下眶耳线, 为 眶下缘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头部断层标本多以 此线为准,每层10 mm,分别向上、向下切割。 2. 眦耳线(canthomental line, CML) 或眶耳线(orbitomeatal line, OML) , 为外眦与外耳道中点的连 线。颅脑水平断层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 3. 上眶耳线(supraorbitomeatal line, SML) , 为眶上 缘中点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此线与颅底平面大 致平行,因此,采用 SML 扫描,可减少颅底骨 结构的伪影;有利于颅后窝结构的显示。
脑垂体
岩下窦
海绵窦 海绵窦
动眼神经 眼静 脉 滑车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展神经 颈内动脉 翼静脉丛
IV. 脑和脊髓的血管
一、脑的血管 (一)脑的动脉 1. 来源: (1) 颈内动脉系 (2) 椎-基动脉系
颈内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2. 颈内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脉络膜 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扣带回 额下回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穹窿体
侧脑室后角
大脑大静脉 直窦
大脑镰 上矢状窦
缘上回 胼胝体
顶枕沟
楔叶
头部第六水平层面 CT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胼胝体 尾状核 岛叶 丘脑 穹窿体 上矢状窦 扣带回 侧脑室 中央前回 壳 中央后回 内囊 胼胝体
大脑大静脉 直窦
侧脑室后角 扣带回 大脑镰
上矢状窦
头部第 10 水平层面 CT
晶体 眼球 鼻中隔 筛窦 颞肌 桥池 脑桥 第四脑室 视神经 颞中回
横窦
断层解剖学考试重点

断层解剖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 半卵圆中心:是大脑半球断面内的髓质,是由投射纤维,联络纤维,连合纤维组成。
以最大断面的半卵圆中心髓质(半卵圆中心中部)层面分为半卵圆中心上部层面、半卵圆中心层面和半卵圆中心下部层面。
半卵圆中心下部层面是大脑内部结构最为复杂的层面,髓质丰富。
2. 肺段: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和它所属的肺组织构成一个肺段。
3. Glisson系统(Glissonsystem):由血管周围纤维囊包绕肝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形成,三者在肝内的分支与分布基本一致。
4. 颈动脉鞘:颈深筋膜在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周围形成的筋膜鞘,上至颅底,下连纵隔,内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
5. 上眶耳线:眶上缘中点至外耳门中点的连线,经该线的平面与颅底平面一致,有利于显示颅后窝的结构及减少颅骨的伪影。
6. 胸骨角:是胸骨柄和胸骨体的连结处向前微突形成的角,易在体表摸到,与第2肋平对,是计数肋序数的重要标志。
7.门腔间隙:肝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空隙。
8.第一肝门:在肝下面的横沟处,是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肝的部位9. CT值:CT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来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具有一个量的概念。
在工作中,通常将吸收系数换算成CT值,单位为HU。
10. 尿生殖膈:由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及覆盖于它们上、下面的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
11. 肺韧带:位于肺根下方,有前、后两层纵隔胸膜重叠形成的三角形皱襞,呈冠状位,连于肺下叶和后纵隔之间。
12.肺门:是肺纵隔面中央椭圆形的凹陷处,是肺动脉、肺静脉、主支气管、支气管动脉和静脉、神经及淋巴管等出入肺的部位。
13. 肝段:就是依Glisson系统的分支与分布和肝静脉的走行划分的,一般肝分为左、右半肝,5叶和8段。
14. 坐骨肛门窝:在闭孔内肌内侧为耻骨直肠肌,该肌系肛提肌的一部分,起自耻骨内面,肌束向后呈“U”字行环绕直肠会阴曲,其厚度约4mm,两侧充满脂肪组织的三角形区域。
人体断面与影响解剖学[第七章脊柱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人体断面与影响解剖学[第七章脊柱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c4a21fa9e31433239689342.png)
第七章脊柱区重点难点剖析1.椎骨由椎体和椎弓及其突起构成,椎体和棘突主要由骨松质构成,表面的骨密质较薄;椎弓根、横突和关节突主要为骨密质。
CT图像上的骨密质表现为致密、连续的线状或带状影,位于骨结构的边缘部;骨松质表现为细密的网格状影,边缘清楚,位于骨结构的中央部。
T1WI、T2WI上的骨皮质和骨小梁均呈低信号,但前者呈连续、光滑影,后者呈网格状。
未成年时骨松质主要由红骨髓填充,以后逐渐被脂肪组织替代,故在MRI图像上骨松质的信号强度随年龄增长而有所相应变化。
此外,骨髓在骨松质内的分布不均匀,也常导致骨松质的信号不一致。
2.椎间盘共23个,由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和Shaarpey纤维环构成。
髓核位于椎间盘的中央偏后,由软骨基质和胶原纤维构成,在矢状位T2WI上髓核呈较高信号,但中心区常可见水平状低信号线,为退行性纤维化。
纤维环是负重的重要结构,围绕髓核,形成并不十分完整的环。
Sharpey纤维围绕在椎间盘最外层。
软骨板即透明软骨终板,紧贴于椎体的上、下面,构成髓核的上、下界。
在T1WI和T2WI上,椎间盘周边的纤维环、sharpey纤维和上、下缘的透明软骨板均呈低信号。
在CT图像上,椎间盘呈软组织密度影,不能区分出髓核与纤维环。
3.脊柱的韧带主要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等。
因韧带含水量较少,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
前、后纵韧带较薄,MRI上均呈线样低信号,与椎体的前、后缘骨皮质和纤维环的低信号不易区分;CT 上的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较薄不能单独显示。
黄韧带较厚,位于相邻椎弓板之间和关节突关节的内侧,CT上密度高于硬脊膜囊和硬膜外脂肪。
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因其周围有脂肪组织衬托,在MRI下呈分散束状低信号,在CT上呈细条状软组织密度影。
4.关节突关节为相邻关节突构成的滑膜关节,关节面上各覆盖有一层软骨,关节面光滑、完整,关节间隙宽度为2~4 mm。
关节突关节在脊柱各段的排列方向不同,颈段近似水平位,胸段近似冠状位,腰段近似矢状位。
断层解剖学常用知识点整理

回声:指B超将超声发射到人体内,在经过不同组织或器官界面时,超声发生反射或散射形成的回声CT值:CT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反映其密度的高低,还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是一个人为的量化标准,单位HU空间辨别力:指区分空间结构大小的能力,图像中的像素越小、数目越多,空间辨别力越高密度辨别力:指区分两种组织之间最小密度差别的能力,图像中的像素越小、数目越多,密度分辨力越低窗位:指窗的中心位置,一遍应选择欲观察组织的CT值为中心窗宽:指图像上16个灰阶所包含的CT值范围,高于和低于此范围的组织被分别显示为白色和黑色部分容积效应:指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物质时,所测得的CT值是它们的平均值周围间隙现象:是指在同一扫描层面上,与层面垂直的两种相邻密度不同的结构,测其边缘部的CT值也不准确T1加权像:在MRI检查中,主要用于获取组织间T1弛豫时间差别的成像技术,称为T1WI T2加权像:在MRI检查中,主要用于获取组织间T2弛豫时间差别的成像技术,称为T2WI 流空效应:心血管内的血液由于流动迅速,使发射MR信号的氢原子核离开接受范围,所以测不到MR信号,在T1加权像或T2加权像中均呈黑影心包窦:在心包腔内,浆膜心包的脏、壁层转折移行处形成的腔隙血管前间隙:位于胸骨柄后方、两侧壁胸膜前折返线之间及大血管以前的间隙,内有胸腺或胸腺遗迹主肺动脉窗:上方为主动脉弓,下方为左肺动脉,右侧为气管下端和食管,左侧为左肺。
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及脂肪组织、淋巴结等隆突下间隙:从气管杈开始向下至右肺动脉下缘,前为右肺动脉,后为食管和奇静脉,两侧为左右主支气管,内有隆嵴下淋巴结肺段:是每一个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域肺组织的总称,无论是形态上或是功能上都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解剖学肺门:肺内侧面贴近纵膈,其中央凹陷处称为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与神经穿入影像学肺门:在影像学上,肺门指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的总和投影肝裂:由Glisson系统或肝门静脉走形,可以看到在肝的叶间和段间存在缺少Glisson系统分布的裂隙,这些裂隙称为肝裂,是肝叶与肝叶之间和肝段与肝段之间的分界线椎管侧隐窝:位于椎弓根内侧,是椎管最狭窄的部分,其前壁是椎体后外侧部,外侧壁为椎弓根内面,后壁是上关节突和黄韧带,窝内有神经根半卵圆中心:为横断面上大脑半球内呈半卵圆形的白质区,主要由胼胝体的辐射纤维和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等组成,因横断面上呈半卵圆形而得名reid基线:眶下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头部横断面标本制作的常用基线AC-PC线(连合间线):为前联合后缘中点与后联合前缘中点的连线门腔间隙:由肝门静脉与下腔静脉间较小的间隙奇静脉食管隐窝:是右后纵隔隐窝,位于奇静脉弓下方,食管与奇静脉之间的纵隔胸膜反折,上界是奇静脉弓,后为奇静脉和脊柱前胸膜,内侧为食管与临近结构,右肺下叶向该隐窝突入形成肺嵴,构成外侧界,隐窝内的小病变在X线胸片上常见不到。
断层解剖重点总结

断层解剖重点总结
断层解剖是解剖学中非常重要和有趣的的一个领域,它主要关注人体解剖结构、器官和系统之间的结构关系和功能联系,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它们的临床表现。
在学习断层解剖时,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常用的断层解剖术语。
斑点扫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断层解剖学的研究中,因此,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断层解剖学术语,包括平面、轴面、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等,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准确交流和协作。
其次,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解剖学的不同方法和工具。
断层解剖学使用的工具和技术包括放射学、超声波、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等。
学生应该知道如何操作和评估这些工具和技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它们所提供的数据。
第三,学生要了解人体各个部位的解剖结构以及它们的相关疾病。
如果学生想要更好地了解临床解剖学和相关疾病,必需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基本解剖结构和组成,并理解这些器官、系统和结构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的功能。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与不同疾病相关的器官和系统的解剖变化和功能改变,以更好地了解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最后,学生还需要了解解剖学的标准术语和符号。
断层解剖学是一个广泛的领域,为了有效地交流每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所必需,学生需要了解从组织和器官的基本解剖结构到高级结
构之间的标准术语和符号。
这不仅可以避免误解和不准确的解释,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各种专业人士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总的来说,断层解剖学是解剖学中重要且有趣的一个领域。
学生应该注重掌握常用术语、掌握不同的解剖学方法和技术、了解人体各部分的解剖结构和相关疾病、以及标准化的术语和符号,从而获得这个领域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2015级断层解剖学复习重点

断层解剖学复习题第一章头部一、选择题1、扣带回峡A、位于胼胝体嘴的前方B、位于胼胝体膝的前方C、位于中央旁小叶的下方D、位于距状沟的前方E、位于海马沟的前方2. 侧脑室前角腹外侧壁为A、胼胝体B、尾状核头C、透明隔D、额上回E、扣带回3. 位于顶枕沟与距状沟之间的是:A . 楔叶. B.楔前叶. C.颞叶. D.额叶. E.岛叶.4. 海马旁回A、位于枕叶B、位于额叶C、位于颞叶D、位于岛叶E、位于顶叶5、海马位于A、侧脑室下角B、侧脑室前角C、侧脑室后角D、第三脑室E、侧脑室三角区6、第五脑室A、又称穹窿室B、位于穹窿连合与胼胝体之间C、位于两侧透明隔之间D、下界为穹窿柱E、该脑室囊肿不会引起颅压增高7、鞍上池包括A、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B、交叉池、脚间池和终板池C、交叉池、终板池和桥池D、脚间池、终板池和桥池E、以上都不是8. 动眼神经位于A、桥池中B、脑桥小脑三角池中C、四叠体池中D、脚间池中E、交叉池中9、被称作枕大池的是A、大脑大静脉池B、小脑延髓池C、桥池D、鞍上池E、四叠体池10、面神经存在于A、脑桥小脑角池中B、脚间池中C、小脑延髓池中D、桥池中E、环池中11、经中央旁小叶的横断层面上不应该出现的是A、楔前叶B、顶下小叶C、胼胝体D、额内侧回E、中央后回12、经胼胝体压部的横断层面上多出现A、半卵圆中心B、内囊C、楔前叶D、小脑半球E、下丘13、经半卵圆中心的横断层面上不应该出现的是A、楔叶B、楔前叶C、缘上回D、外侧沟E、顶枕沟14、经内囊的横断层面上不应该出现A、尾状核B、豆状核C、屏状核D、杏仁体E、背侧丘脑15、鞍上池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A、交叉池B、大脑纵裂池C、小脑上池D、环池E、大脑外侧窝池16、第四脑室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A、中脑B、脑桥C、延髓D、小脑半球E、小脑蚓17、正中矢状断面上的脑沟不出现A、顶枕沟B、中央沟C、距状沟D、扣带沟E、胼胝体沟18、冠状断面上的胼胝体最先出现A、胼胝体嘴B、胼胝体膝C、胼胝体干D、胼胝体压部E、体部19、经胼胝体膝的冠状层面上常不出现A、侧脑室前角B、尾状核头C、中央前回D、外侧沟E、岛叶20、冠状层面上侧脑室后角内侧壁上的隆起是A、侧副隆起B、侧副三角C、钩D、海马E、禽距21、颈内动脉发出A、大脑后动脉B、大脑中动脉C、脑桥动脉D、小脑上动脉E、小脑下前动脉22、大脑基底核不包括:A.. 屏状核B.尾状核C.豆状核D. 乳头体E.杏仁体23、不属于大脑中动脉的皮质支的是A、顶后动脉B、角回动脉C、中央沟动脉D、中央前沟动脉E、旁中央动脉24、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的白质区是A、内囊前肢B、内囊膝C、内囊后肢D、外囊E、最外囊25、眼动脉自颈内动脉多见发出处是A、岩骨段B、海绵窦段C、膝段D、床突上段E、终段26、在大脑外侧沟内可见A、大脑中动脉B、大脑前动脉C、大脑后动脉D、后交通动脉E、椎动脉27、在侧脑室以上横断面不能看到A、额中回B、顶上小叶C、额下回D、豆状核E、楔前叶28、经垂体的冠状层面上常不出现A、视交叉B、颈内动脉C、蝶窦D、海绵窦E、Meckel腔29、经垂体的横断层面上不应该出现A、颈内动脉B、鞍背C、海绵窦D、脑桥E、Meckel腔30.与大脑纵裂池后部直接延续的脑池A. 终板池 B、交叉池 C、帆间池 D、四叠体池 E、大脑大静脉池31.在横断层面上,小脑延髓池两侧的脑组织A、小脑扁桃体B、小脑半球C、小脑蚓D、枕叶E、舌回32.胼胝体干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A.侧脑室B、第三脑室 C、尾状核 D、外侧沟 E、顶枕沟33.胼胝体压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A.内囊 B、外囊 C、最外囊 D、第五脑室E、第六脑室34.胼胝体压部横断层面上的结构A.胼胝体嘴 B、胼胝体膝 C、胼胝体干 D、海马 E、海马旁回35.颈内动脉参与形成Willis环的是:A.岩骨段 B、海绵体段 C、膝段 D、床突上段E、终段36.有基底动脉通过的脑池是:A、交叉池B、脚间池C、桥池D、环池E、脑桥小脑角池二、名词1、断层解剖学2、断层3、Reid基线4、岛盖5、侧脑室三角区6、第五脑室7、第六脑室8、鞍上池9、腮腺床10、虹吸部11、大脑动脉环12、Meckel腔13、半卵圆中心14、禽距三、填空题1. 内囊在横断面上自前向后分为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三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面解剖复习重点考点
肺门、肺段
第一、第二肝门、肝脏分段(五叶八段);胰腺位置(胰头胰尾高低)联合、联络、投射纤维(脑)
卵圆孔(心脏)
三沟五叶(脑)
膝关节交叉韧带
基底核组成(脑)
第三脑室周围组织(六壁)毗连
大脑中动脉
基地动脉组成
肾门周围组织结构;肾周围组织
胃壁结构(四层)
眼的结构(眼基);眼眶壁组成(骨性结构)
鼻咽部分界、重要结构(三个)
鼓室迷路壁(中耳)
基底核由内到外的结构(脑)
纵膈分区、基本结构(四区法);纵膈淋巴结分区(九区)
动、静脉、支气管关系(前后左右上下)
腹膜后间隙
半月板位置
盆腔男女差异
脊柱;椎体;椎间盘结构;纵韧带
第四脑室量化指标
小肠厚、胃壁厚、支气管、胆管直径、、厚等管性结构量化指标
窦后壁
网膜囊(腹部)
影像解剖学(定义)
血管结构
乳糜池、两管九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