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噪声影响预测及评价PPT课件
第六章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L50:表示监测时间内50%的时间都超过的噪声 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L90:表示监测时间内90%的时间都超过的噪声 级,相当于噪声的背景值。
6.2.2 噪声衰减计算式
• 噪声的衰减:主要受传播距离、空气吸收、阻挡物 的反射与屏障等影响,而使其衰减。
200
140
63
130
20
120
6.3
110
0.63
90
0.20
80
0.063
70
0.020
60
0.0063
50
0.0020
40
0.00063
30
0.00020
20
0.000063
10
0.000020
0
3.分贝的运算
由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的定义式可知,级的分贝数的
运算不能按算术法则进行,而应按对数运算的法则进行。
几个不同的噪声源同时作用在声场中同一点上,这点的总声
压级如何计算呢?从声压级的定义出发,则有
n
LpT
20lg
pT p0
10lg
pT p0
2
10lg
pi2
i 1
p02
10lg
n
i1
2
pi p0
n Lpi (dB)
LpT
10lg i1
10 10
当两个不同的噪声源同时作用在声场中同一点上,如果两个
式中:Li — —昼间16个小时中第 i小时的等效声级
L j — —夜间8小时第 j小时的等效声级
(3)统计噪声级
某测点在规定的测量时间 T 内,有 N%时间的声 级超过某一声级值 LA时,这个声级值LA 称做累 积百分声级LN ,单位为dB (A)。 常用的累积百 分声级有L10、L50、L90。
声环境影响评价最新课件

2、评价工作深度
• (1)一级评价工作深度 • 现状调查全部实测,噪声源强逐点测试和统
计;定型设备可利用制造厂测试材料,按车 间或工段绘制总体噪声暴露图。评价项目齐 全、图表完整、预测计算详细。预测范围覆 盖全部敏感目标,并绘制等声级曲线图。编 制噪声防治对策方案,内容具体实用,能反 馈指导环保工程设计。
3、工矿企业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 (4)噪声影响预测 c、预测模型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 ✓距离衰减
✓空气吸收衰减 ✓地面吸收效应
✓屏障衰减
3、工矿企业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 (4)噪声影响预测 • d、预测项目及内容 • 厂界环境噪声影响预测:各受声点的
噪声预测值应Βιβλιοθήκη 背景噪声值与新增噪 声值的叠加和。对于改扩建工程,若 有声源拆除时,应相应减掉。计算通 式如下:
练习题
• 某中型新建项目,其附近有一名胜旅游 区,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进 行评价。 A 一级评价 B 二级评价 C 三级评价 D 一级或二级评价
练习题
• 某扩建的中型新建项目,其所在的功能 区是工业区,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 按()进行评价。 A 一级评价 B 二级评价 C 三级评价 D 二级或三级评价
2、评价工作深度
• (2)二级评价工作深度 • 现状调查以实测为主,利用资料为辅
,噪声源强可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类比 计算,评价项目较齐全,预测计算较 详细。绘制总体声级曲线图,提出防 治对策建议,能反馈指导环保工程设 计。
2、评价工作深度
• (3)三级评价工作深度 • 现状调查以利用资料为主,源强统计以
1.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分级依据 (1)按投资额划分拟建项目规模 (2)噪声源种类和数量(实际操作不体现) (3)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组的变化程度 (4)拟建项目噪声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 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最新2019-04声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性分析,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二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
• 1 现状实测为主,适当利用已有资料。 • 2 预测要给出等声级图并给出误差范围。 • 3 描述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
• 6 噪声污染管理、噪声监测计划建议。 • 7 影响评价结论或小结。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测量
• 调查内容 • ①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
声级。 • ②现有噪声敏感目标、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 • ③各噪声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现状、环境噪声超标
情况、边界噪声超标以及受噪声影响人口分布。
• 调查方法 • 基本方法是: • (1)收集资料法, • (2)现场调查和测量法。
• 机场,主要飞行航迹下离跑道两端各15km,侧向 2km内一般能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相应的二级 和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报告书/专题报告编写提纲
• 1 总论: 编制依据、关噪声标准及保护目标、工作等
级、评价范围等。 • 2 工程概述:主要论述与噪声有关的内容。 • 3 现状调查与评价:
调查与测量范围、测量方法、仪器以及结果; 受影响人口分布;相邻的各功能区噪声、建设项 目边界噪声的超标情况和主要噪声源等。
• 4 预测和评价:预测时段、基础资料、方法(类 比预测法、模式计算法及其参数选择、预测模式 验证等),声源数据、预测结果、受影响人口预 测、超标情况和主要噪声源等。
• 5 防治措施与控制技术:包括替代方案的噪声 影响降低情况、防治噪声超标的措施和控制技术、 各种措施的投资估计等。
• 在评价过程中,应根据噪声评价工作等级相应 的要求确定是采用收集资料法还是现场调查和 测量法,或是两种方法相结合。
[工学]第七章环境噪声影响评价1知识课件
![[工学]第七章环境噪声影响评价1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26515c76a20029bc642d30.png)
L 10 代入式( *)得 10 lg
L 0 .1 pi
pt
三、噪声的基本物理量(六)
• 2.分贝减法:若已知两个声源在M点产生的总 声压级Lpt及其中一个声源在该点产生的声压 Lp1,则另一个声源在该点产生的声压级Lp2为
L 10 10 10 lg( pt
0.1Lp 1
) 0.1Lp 2
通过与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即
I E W t • S S
式中, I 声强 E 声能量 W 声功率 S 声音通过的面积
三、噪声的基本物理量(十一)
10 m 如以人耳的听阈声1强 2W/ 2为基准,则声强级为定义
LI
10lg I
I0
式中, I 声强, W/m2
I 10 m 基准声强,等于 12W/ 2 0
三、噪声的基本物理量(五)
• 1 .分贝加法:几个不同的噪声源同时作用在声 场中同一点,这点的总声压级Lpt为:
L pt 10 lg
2
p pt
2
10
lg
p 0
p p2
0
2 i
10
lg
2
p p
i 0
(
*
)
噪声源 i作用与该点的声压级为
2
L
p i
10
lg
p p
i 0
2
p p
i 0
10
L 0 .1 pi
• 声压级和声强级都是描述空间某点声音强弱的 物理量,在自由声场中,声压级和声强级的数
值近似相等。为了直观,将声压、声强和声功 率与它们对应的级可列成换算图
三、噪声的基本物理量(十二)
• 物体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过程称为 声波。声波是一种纵波,亦即是一种疏 密波,这种波交替地达到最大水平(压 缩)和降至最低水平。振动往复一词的 时间间隔称为振动周期(T)、振动的倒 数(1/T),即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振 动频率(f),单位为赫兹(Hz),人耳能感觉 到的声波在16~20,000Hz.声波中两个相 邻压缩区或膨胀区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 以希腊字母表示,亦即波长是振动经过 一个周期,声波传播的距离。
《声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预测模型
点源预测模型
适用于单个点声源的预测,如高架源 、地面源等。
面源预测模型
适用于大面积分布的声源,如机场、 工业区等。
线源预测模型
适用于沿线分布的声源,如道路交通 、铁路等。
声环境现状评估
监测布点
根据评价区域的大小和声 源分布情况,合理设置监 测点位。
目的
确保项目实施后噪声排放符合相关标 准,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质量,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评价流程
准备阶段
收集相关资料,明确评价范围和评价 重点,制定评价方案。
02
现场调查与监测
对项目实施前后的声环境状况进行调 查和监测,了解现状噪声水平及来源 。
01
评价结论
根据评价结果编写评价报告,提出评 价结论和建议。
声环境变化趋势。
创新性的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将 应用于声环境影响评价,为决策
提供更加科学和全面的依据。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声环境问题,推动全球声环境 保护事业的发展。
借鉴国际先进的声环境影响评价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体水平 。
积极参与国际声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组织和活动,提升我国在国际声环境保护领域的 地位和影响力。
法规要求
遵守国家和地方声环境保护法规 、规章和相关政策,确保评价工 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02
声环境影响
03
数学模型预测法
利用数学模型对声环境影 响进行预测,包括声传播 规律、声源辐射特性等。
物理模型预测法
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来模拟 声环境,预测不同条件下 的声场分布。
声环境评价课件

(4) 对于新建工程,当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噪声 源(如没有工业噪声、道路交通噪声、飞机噪声 和铁路噪声)且声级较低(<50dBA=,噪声现状 测量点可以大幅度减少或不设测量点。
(5) 对于改、扩建工程,若要绘制噪声现状等声级 图,也可以采用网格法布置测点。如机场工程, 为了绘制噪声现状WECPNL等值图,可在主要 飞行航迹下离跑道两端不超过15km,侧向不超 过2km范围内用网格法布设测点,跑道方向网格 可取1~2km,侧向取0.5km。
由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的定义式可知,级 的分贝数的运算不能按算术法则进行,而应按对数运 算的法则进行。
几个不同的噪声源同时作用在声场中同一点上, 这点的总声压级如何计算呢?从声压级的定义出发, 则有
n
L pT 2l0 g p p T 01l0 gp p T 0 21l0 g1 p0 p 2i21l0 g 1 n p p 0 i 2
普通说话 微电机附近
0.02
60
0.0063 50
安静房间
0.002 40
轻声耳语
0.00063 30
树叶落下的沙沙 0.0002 20 声
农村静夜
0.000063 10
人耳刚能听到 0.00002 0
1980年我国根据生理与心理学研究,结合我国人 民工作与生活现状和经济条件,提出了适合我国 的噪声允许范围。这是一个基础标准。
若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或二级,必须 使用积分声级计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其它测 量仪器测量等效连续A声级;
若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也可用非积 分式声级计测量连续等效A声级。
(2)测量 在室外测量时,声级计的传声器应加防
风罩;室外测量的气象条件应满足无雨、 无雪、风力<4级(5.5m/s)。
2024年度噪声的危害与防治PPT课件

2024/3/23
13
植物生长受抑制现象分析
植物生长受抑制
噪声会对植物的生理机能产生影响,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吸收等。长期 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植物可能会出现生长缓慢、叶片发黄、落花落果等问题。
植物抗逆性下降
噪声会使植物体内产生应激反应,消耗大量能量和营养物质,导致植物抗逆性下 降。例如,噪声会使植物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2024/3/23
提高个人防护措施效果的建议
提出提高个人防护措施效果的建议,如加强宣传教育、提供多样化选择、完善相关法规等 。
21
05
总结:共建美好声环境,我们 在行动
Chapter
2024/3/23
22
提高公众对噪声问题认识水平
2024/3/23
加强噪声危害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社区、学校等多渠道宣传噪声的危害,提高公众对噪 声问题的认识。
声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保障。
02
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对噪声污染源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反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切实保障公众健康。
2024/3/23
03
增加投入支持
加大对噪声污染防治的投入力度,支持相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
噪声污染防治水平。
24
鼓励企业创新研发新型降噪产品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鼓励企业加大降噪技术研发力度,推动降噪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心理影响
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可引起 烦躁不安、失眠多梦、注意力不 集中等心理问题。
2024/3/23
01 02 03 04
生理反应
噪声可引起人体一系列生理反应 ,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 急促等。
社会影响
噪声还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质量,如降低工作效率、干扰休 息和睡眠等。
2024版噪声ppt课件

噪声ppt课件•噪声基本概念与分类•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噪声控制技术与措施•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要求•噪声治理工程实践案例分享•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目录CONTENTS01噪声基本概念与分类噪声定义及产生原因噪声定义噪声是指在一定环境中不应有而有的声音,泛指嘈杂、刺耳的声音。
产生原因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工业、建筑、社会活动等,如汽车鸣笛、机器运转、施工工地、人声喧哗等。
主要来源于机动车辆、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具有突发性、流动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交通噪声主要来源于工厂的各种设备,如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等,具有声级高、频带宽、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工业噪声主要来源于建筑工地的施工噪声,如打桩机、搅拌机、电锯等,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连续性等特点。
建筑噪声主要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如商场、娱乐场所、家庭音响等,具有声源复杂、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社会噪声噪声分类与特点噪声危害及影响听力损伤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可导致听力下降、耳鸣、耳聋等听力损伤。
生理影响噪声可引起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系统的生理反应,如头痛、失眠、血压升高等。
心理影响噪声使人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社会影响噪声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
02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噪声测量原理及设备测量原理噪声测量基于声压级、声强、声功率等物理量,通过传声器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测量。
测量设备主要包括声级计、频谱分析仪、录音设备等,用于采集、分析和记录噪声信号。
噪声评价指标与标准评价指标包括等效连续声级、最大声级、噪声暴露量等,用于量化描述噪声的大小和特性。
评价标准各国和地区制定了不同的噪声标准,如职业卫生标准、环境噪声标准等,用于评估和限制噪声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工业噪声测量与评价针对工厂、车间等工业场所,通过现场测量和评估,确定噪声源和传播途径,提出降噪措施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qT
式中,T —规定的测量时间; LA(t) —某时刻t的瞬时A 声级,dB(A); LeqT —规定测量时间 T 内的等效 A声级。 某测点在规定的测量时间 T 内,有 N%时间的声级超过某一声级值 LA时, 这个声级值LA 称做累积百分声级LN 单位为dB (A)。 例如 L10为 70dB(A),即表示在整个测量时间内,有10%时间的噪声都超过 70dB(A) 。常用的累积百分声级有L10、L50、L90。L10表示监测时 间内的噪声平均峰值、L50表示监测时间内噪声的中值、L90表示监测 时间内的噪声噪声的背景值。
环境质量评价与系统分析
7.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及评价
7.1 环境噪声基础
7.2 噪声的测量
7.1.1声音的产生和基本概念 7.1.2环境噪声 7.1.3环境噪声评价量及其计算 7.2.1噪声测量仪器 7.2.2监测规范与布点原则 7.3.1声源声级A的确定 7.3.2噪声传播衰减计算 7.4.1噪声评价工作程序和等级 7.4.2噪声环境影响报告内容
声压级 声强级
p L p 20 lg p0
(dB)
I LI 20lg I0
(dB)
声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的单位都是分贝。分贝是“级”的单位, 是无量纲的量。由声压与声强的关系可以得出,以空气为介质的自由 声场中,常温常压下某一点的声压级与声强级近似相等。
3.分贝的运算
由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的定义式可知,级的分贝数的运算不能按算 术法则进行,而应按对数运算的法则进行。 几个不同的噪声源同时作用在声场中同一点上,这点的总声压级如何计算 呢?从声压级的定义出发,则有 n
pT
W I 4r 2
1 T
T
0
p 2 (t )d t
2.声压级,声强级与声功率级
正常人耳从听阈到痛阈,声压的绝对值之比为1:106,声 强的变化为1:1012,相差一万亿倍。因此用声压或声强的 (7-7) 绝对值表示声音的强弱很不方便。 人耳对声音大小的感觉,近似地与声压、声强呈对数关系, 所以通常用对数值来度量声音,分别称为声压级与声强级。
(dB)
当两个不同的噪声源同时作用在声场中同一点上,如果两个声源单 独作用产生的声压级分别为Lp1 和Lp2,且Lp1≥Lp2;为计算方便, 列出(表7-1)Lp1-Lp2差值相对应的增值ΔL,这点的总声压级 LpT为
两个声源Lp1 -Lp2差值与增值ΔL的对应关系
ΔL Lp1 -Lp2 6 7 8 9 10 11
5.噪声的主观评价
等响曲线与响度级
所谓响度级,就是以1000Hz 的纯音作标准,使其和某 个声音听起来一样响,那么此1000Hz纯音的声压级就 定义为该声音的响度级。记作LN,单位为方(Phone)。
噪声评价量
噪声源评价量可用声压级或倍频带声压级、声功率级、A声级、A计权声功 率级。 噪声的影响还同其持续的时间有关,即和人们接收的噪声能量有关。在更 多情况下,环境噪声往往是起伏的,因此又提出了等效A 声级的评价 量,以弥补A声级的不足。 声场中某点在一段时间内A计权能量的平均值即该点在这段时间的等效A声 级。表达式为 L
(dB)
ΔL 1.0 0.8 0.6 0.5 0.4 0.3
Lp1 -Lp2
0 1 2 3 4 5 3 2.5 2.1 1.8 1.5 1.2
L pT L p1 L
4.频谱图及倍频程
(1)频谱图 声源发出的声音大多是 由许多不同强度,不同 频率的声音复合而成, 不同频率(或频段)的成 分的声波具有不同的能 量,这种频率成分与能 量分布的关系称为声的 频谱。
声场 介质中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做声场。 波前(波阵面) 某一时刻声波波动所到达的各点所连成的曲面,称为波前或波阵面。 一般按波前的形状将声波划分为平面波、柱面波与球面波。
7.1.2环境噪声 7.1.3环境噪声评价量及其计算
7.1.3环境噪声评价量及其计算
1.计量声音的物理量
声功率 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总声能量称为 声功率。常用 W 表示,单位为瓦(w)。 声强 (7-4) 声场中在垂直于声波传播方上,单位时 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声能称做声强。声 强常以 I 表示,单位为 (w/m2)。 有效声压取瞬时声压均方根值。 某一瞬间介质中的压强相对于无声波时 压强的改变量称为声压,记为p(t),单 位是 Pa。
L pT
pT pi pT 1 20 lg 10 lg 10 lg 0 0
n
2
2 p i
2
L pT
n L pi 10lg 10 10 1
7.3 环境噪声预测模型
7.4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7.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及评价
7.1 环境噪声基础 7.1.1声音的产生和基本概念
1. 振动和声源 2.振动的传播 3. 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与概念
波长λ(m), 、频率f (Hz)和声速v (m/s)是描述声波的三个基 本物理量,其相互关系为 λ = v/f
110
倍频程声压级( d B )
100 90 80 70 60 63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频率 ( H z )
(2)倍频程 在实际的频谱分析中,声频范围分为几个段落,具有一定频率范围的段落称做频带 或频程。 频程的划分方法有恒定带宽,恒定相对带宽的划分方法,即保持频带的上、下限之 比为一常数。当声音的声压级不变而频率提高一倍时,听起来音调也提高一倍(音乐上 称提高八度音程);为此,将声频范围划分为这样的频带:使每一频带的上限频率比下 限频率高一倍,即频率之比为2,这样划分的每一个频程称1倍频程,简称倍频程。
1 T 10 lg 10 0 T
A(t )
10
dt
(dB)
7.2 噪声的测量
7.2.1噪声测量仪器 7.2.2监测规范与布点原则 7.3 环境噪声预测模型 7.3.1声源声级A的确定 7.3.2噪声传播衰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