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名词解释完整版
内科名词解释

内科名词解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1.慢性: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2.慢性: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3.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4.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5.社区获得性肺炎:一般指的是不在医院感染而获得的肺炎。
6.医院获得性肺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内,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7.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指动脉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简称高血压。
8.胃食管反流:胃食管腔因过度接触(或暴露于)胃液而引起的临床胃食管反流症和的疾病。
9.Barrett食管: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覆盖,称Barrett食管,又称。
10.溃疡性肠炎: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又称肠梭菌)引起的。
11.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菌尿和脓尿。
12.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13.慢性肾功能衰竭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也称为。
14.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
1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在进展过程中产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最终共同途径,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
内科名词解释

62、泌尿系感染:是指由细菌直接侵袭尿路引起的非特异性感染。
63、急性肾衰: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骤进行行减退而出项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行性氮质血症,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功能低下所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40. 病毒性心肌炎:由病毒感染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疾病。
41、扩张性心肌病:是一组缓慢发生而原因不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心脏病。
42、猝死:是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突然死亡。
43、心源性休克:是由各种心脏病变、心室喷血或充盈障碍,致使心输出量急剧下降而引起急性循环功能不全。
44、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是心包急性炎症时,壁层和脏层产生纤维蛋白,白细胞及少许的内皮细胞组成的滲出物而无明显液体。
内科名词解释
1. 黄疸:是血清中的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生黄染的症状和体征。
2. 意识障碍:意识是指大脑的觉醒度,是机体中枢神经对内外环境中的刺激做应答反应的能力,这种反应能力的减退或消失就是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3. 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中排出者。
4. 头痛:是指透露内外各种性质的疼痛,包括五官及颈椎疾病所产生牵涉性痛以及其它头部神经痛。
68、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循环的损伤,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髓、造血衰竭,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出血、贫血、感染。
69、溶血性贫血:指由于红细胞寿命显著缩短,过度破坏,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所引起的一种贫血。
70、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是一种非均一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点为全血细胞减少或任一系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至少有二系以上病态造血。
内科 名词解释

1.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2.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呼吸困难称肺源性呼吸困难。
3.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因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症。
4.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显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5.重症肺炎:根据肺炎的肺部病变的范围、器官灌注和氧合状态,只要出现任何一项则可认为是重症肺炎。
6.肺脓肿:由多种病原菌尤其是厌氧菌引起的肺部化脓性炎症,肺组织坏死形成脓腔。
7.慢性肺脓肿:如急性肺脓肿治疗不彻底,或支气管引流不畅,炎症迁延超过3个月称为慢性肺脓肿。
8.原发感染:结核分枝杆菌首次侵入人体称为原发感染,其结果可能引起原发型肺结核或形成潜在病灶。
9.继发型结核:一种为内源性复发,因原发性结核感染时期遗留的潜在病灶内的结核分枝杆菌重新活动而发生的结核病。
另外一种为外源性感染,因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再感染而发病。
两种不同发病方式均称为继发性肺炎。
10.原发病灶:结核分枝杆菌首次侵入人体时,如果其类脂质等成分能抵抗溶酶体类的破坏作用而存活下来,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外生长繁殖,肺组织出现炎性病变,称为原发病灶。
11.原发综合症: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形成典型的原发综合症。
12.栗粒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X线胸片和CT可发现由肺尖至肺底呈栗粒结状结节阴影,所以称为栗粒型肺结核。
13.结核球:是继发性肺炎的表现之一。
多由于酪样病变吸收和周边纤维膜包裹或干酪空洞阻塞性愈合而形成的。
14.结核毒性症状:因结核分枝杆菌的毒性作用和机体发生的变态反应,结核病人表现为长期地热、午后潮热、倦怠乏力、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结核毒性症状。
内科学名词解释汇总

内科学名词解释汇总1.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疾病,以持续气流为特征,可以预防和治疗。
2.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具有相似症状的疾病。
3.肺栓塞是由于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症,包括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肺内外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5.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合参与,主要表现为气喘、咳嗽等症状。
6.呼吸衰竭是由于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7.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气管慢性异常扩张的疾病,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及阻塞所导致的中等大小支气管壁肌肉和弹性组织的破坏,形成不可逆性的扩张和变形。
8.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大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类疾病。
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胸廓和肺血管的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右心室肥大及右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和心脏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受累脏器的临床症状。
10.心源性哮喘是由于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等引起的发作性气喘,其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可与支气管哮喘相似,但患者往往有高血压或心脏病历史,并伴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音异常等。
11.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12.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医院外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的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13.干性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支气管扩张病变,其主要症状为反复咯血,而没有明显的咳嗽和咳痰表现。
该病变部位多位于引流良好的上叶支气管。
14.气道高反应性(AHR)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早或过强的收缩反应。
(完整word版)内科名词解释完整版

内科学名词解释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临床上以进行性气流受阻为主要表现,部分有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
2.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Emphysema):终末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弱,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同时伴有气道周围肺泡壁的破坏。
3.慢性肺原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由于慢性肺部疾病和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4.支气管哮喘(Asthma):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和广泛的、可逆性气道阻塞。
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为特点,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5.迟发相哮喘反应(Late Asthmatic Reaction,LAR):接触过敏原3-4小时发生,历时20—24小时,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从外周循环血液聚集到气道并活化,释放出炎性介质,包括是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白三烯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气道炎症,微血管渗漏、腺体分泌增加和气道高反应性。
6.阿司匹林过敏—哮喘-鼻息肉三联症(Aspirin Induced Asthma):阿司匹林可使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前列腺素生成减少,可诱发哮喘.常合并鼻息肉,被称为阿司匹林-哮喘-鼻息肉综合症。
7.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以顽固性咳嗽为唯一临床表现,无喘息症状的支气管哮喘。
8.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内科名词解释大全

内科名词解释大全1. 症状(Symptom):指疾病或异常状态在患者身上出现的主观感受或可观察到的体征,如头痛、发热等。
2. 体征(Sign):指疾病或异常状态在患者身上可观察到的物理变化,如心脏杂音、皮肤疹等。
3. 诊断(Diagnosis):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确定患者的疾病或异常状态的过程。
4. 病因(Etiology):引起疾病或异常状态的原因或发生机制,可分为感染、遗传、环境等多种类型。
5. 预后(Prognosis):指对患者疾病或异常状态的发展和结果进行预测的判断,如预测疾病的病程、后果和预后。
6. 慢性病(Chronic Disease):指病程长、发展缓慢、症状持续存在并可能加重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7. 急性病(Acute Disease):指病程较短、发展迅速、症状明显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
8.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指人体内的一组器官、细胞、分子等,用于抵抗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的系统。
9.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指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人体系统,负责输送氧气、营养和其他物质到体内各部分,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10.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指由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的系统,负责呼吸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11.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指由口腔、食管、胃、肠和其他相关器官组成的系统,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和排除废物。
12.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指由肾脏、尿输送系统和膀胱组成的系统,负责排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和废物。
13.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指由分泌腺和激素组成的系统,负责调节人体的代谢、生长和发育。
14.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指由神经组织、脑和脊髓组成的系统,负责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并控制人体各部分的功能。
内科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1.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高血压脑病:血压突然或短期内明显升高,同时伴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征象。
其机制可能为过高的血压导致脑灌注过多,出现脑水肿所致。
临床有严重头痛、呕吐、神志改变,重者意识模糊、抽搐、昏迷。
3.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人院后在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4.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而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占循环血容量的20%,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并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5.真性菌尿:临床常用清洁中段尿作细菌定量培养,菌落计数,定量检查若尿含菌量>105/ml,为有意义的细菌尿,又称为真性菌尿,多为肾盂肾炎。
1.急性膜腺炎:指膜腺分泌的消化酶引起膜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O)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呈缓慢进行性发展的肺部疾病。
3.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4.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是指甲状腺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并有明显的免疫紊乱。
1.心脏骤停:在原来全身或心脏较好的情况下,意外地发生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
2.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漏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3.肾孟肾炎:细菌引起的肾孟、肾盏和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
4.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多种原因或原因不明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类贫血。
中医内科学 名词解释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癌症:是在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虚弱的基础上,外邪侵入,痰湿气淤毒等搏结日久,积渐而成。
不寐: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以常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鼻衄:凡不因外伤或女性不因逆经所致血以鼻腔溢出者。
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
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紧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闭证:属实,骤起,邪气内闭清窍所致。
临床以神智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等为特点。
喘症: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等为重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症。
齿衄:血自牙龈齿缝间溢出,并可排出外伤所致者。
痴呆:多由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而引起的在无意识障碍状态下,以影响生活和社交本领等为紧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脑功能减退性疾病。
癫狂:癫与狂,都是属于神智失常的疾病,皆因谈迷神窍、气机逆乱而致。
(癫)以精神抑郁,神色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狂)或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喧扰不宁,毁物斥责,动而多怒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癫病:因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致使痰气郁结,痰迷心窍,阴阳失调,精神失常所引起的精神病。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病证。
肺痈:是指由于热毒血於,壅滞于肺,以致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症。
肺痨:是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
临床紧要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
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痰淤阻结,气道不畅。
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不能敛降,临床以喘气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为紧要表现的病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学名词解释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临床上以进行性气流受阻为主要表现,部分有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
2.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Emphysema):终末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弱,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同时伴有气道周围肺泡壁的破坏。
3.慢性肺原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由于慢性肺部疾病和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4.支气管哮喘(Asthma):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和广泛的、可逆性气道阻塞。
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为特点,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5.迟发相哮喘反应(Late Asthmatic Reaction,LAR):接触过敏原3-4小时发生,历时20-24小时,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从外周循环血液聚集到气道并活化,释放出炎性介质,包括是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白三烯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气道炎症,微血管渗漏、腺体分泌增加和气道高反应性。
6.阿司匹林过敏-哮喘-鼻息肉三联症(Aspirin Induced Asthma):阿司匹林可使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前列腺素生成减少,可诱发哮喘。
常合并鼻息肉,被称为阿司匹林-哮喘-鼻息肉综合症。
7.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以顽固性咳嗽为唯一临床表现,无喘息症状的支气管哮喘。
8.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其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情况下)<60mmHg伴有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PaO2(PaCO)>50mmHg。
29.呼吸泵衰竭(Respiratory Bump Failure):由于呼吸肌、胸廓、呼吸中枢的异常引起限制性通气障碍所致的呼吸衰竭统称为呼吸泵衰竭。
10.限制性通气障碍(Restrictive Ventilatory Defect):由于肺泡扩张受限而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
如:肺间质纤维化,胸廓畸形。
11.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由于胸肺疾患而引起的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II型呼吸衰竭)而出现的一些精神症状,如躁狂、昏睡、昏睡、意识丧失等称为肺性脑病。
12.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由于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13.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指在社会环境中发生的肺炎,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
14.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ized Acquired Pneumonia,HAP):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而是住院后发生的肺炎,病原体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15.肺结核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
16.Koch现象:结核菌首次其侵入人体,由于机体缺乏DTH,也缺乏CMI,往往引起结核菌全身播散感染。
第二次侵入人体,由于机体已经事先致敏,故出现剧烈的局部反应,病灶趋于局限。
此为Koch现象17.结核性风湿症(Tuberculous Rheumatic Disease):原发性肺结核患者中,可以出现以多发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为主,类似风湿病经过的临床表现,称为结核性风湿症。
18.无反应性肺结核(Unresponsive Tuberculosis):也称结核性败血症,呈急性暴发型感染经过,病情凶险,表现为高热、但缺乏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和相应胸部X线表现,可有腹痛、腹泻、胃纳差、腹部包块、腹水、黄疸、肝脾肿大、脑膜刺激征、激励异常、神经系统病理反射。
19.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以肺泡壁为主并包括肺泡周围组织及其相邻支撑结构的一组疾病群,病变可累积细支气管。
由于细支气管和肺泡壁纤维化使肺顺应性降低,导致肺容积减少和限制性通气障碍。
20.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原因不明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刺激性干咳,双肺可闻及Velcro音,常有杵状指,胸部X线显示双肺弥漫型网状阴影,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
21.结节病(Sarcoidosis):一种病因未明、多器官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
以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集聚和非干酪性肋上皮肉芽肿形成为病理特点。
22.中央型肺癌(Central 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起源于段支气管以上气道粘膜的肺癌称为中央型肺癌。
多见于鳞癌、小细胞癌。
23.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起源于段支气管或段支气管以下气道粘膜的肺癌成为周围性肺癌。
多见于腺癌。
24.Horner综合征:肺尖部的肺癌可侵犯或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患侧额部和胸部皮肤潮红无汗或少汗,感觉异常。
25.臂丛神经压迫征(Brachial Plexus Sign):肿瘤压迫臂丛神经可引起同侧自腋下向上肢内侧放射性、烧灼样疼痛。
26.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肺癌病人可出现一些表现于胸部以外脏器,不是肿瘤直接作用或转移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出现于肺癌的发生前后。
又称肺癌的肺外表现。
27.异位内分泌综合征(Ectopic Endocrine Syndrome):肿瘤细胞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的多肽或胺类激素,引起病人表现出特殊的内分泌障碍。
是副肿瘤综合征的一种表现。
28.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有些肺癌细胞可分泌ADH,导致患者体内ADH异常增多,引起水潴留、低钠血症、低渗透压,可出现困倦、易激动、定向障碍、癫痫样发作或昏迷。
多见于SCLC患者。
29.异位ACTH综合征(Ectopic ACTH Syndrome):有些肺癌细胞可分泌ACTH,引起患者体内皮质激素增多,多表现为不典型的Cushing综合征,如色素沉着、低钾血症、胃口好、皮肤菲薄、肌肉萎缩、高血糖,但是向心性肥胖和紫纹非常少见。
30.神经肌肉综合征(Neuromascular Syndrome):也是肺癌异位内分泌综合征的一种表现,是一种非转移性神经肌肉病变,可发生在肺癌出现前数月甚至数年,原因不明,最常见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炎,重症肌无力和肌病、小脑变性,多见于SCLC。
31.类癌综合征(Carcinoid Syndrome):是肺癌异位内分泌综合征的一种,由于肺癌细胞可以分泌5-HT,表现哮鸣样支气管痉挛,皮肤潮红,水样腹泻,阵发性心动过速,多见于SCLC和腺癌。
32.肌无力样综合征(Eaton-Lambert Syndrome):是肺癌的副肿瘤综合征表现,与神经终末部位的乙酰胆碱释放缺陷有关。
临床表现为肌无力,早期侵犯骨盆带肌群及下肢近端肌群,反复运动后即立刻得到暂时改善。
多数病例对新斯的明试验反应欠佳;肌电图低频反复刺激显示动作电位波幅递减,而高频刺激使可引起暂时性波幅增高,该特点可与真性肌无力鉴别。
多见于SCLC。
第三篇:心血管系统疾病33.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或仅在提高充盈压后方能泵出组织代谢所需要的相应血量,同时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即心肌衰竭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34.心肌重塑(Myocardial Remodeling):由于一些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幸得变化。
临床表现为心肌重量、心室容积的增加和心室形态的改变。
35.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Insufficiency Heart Failure):由于舒张期心室的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室顺应性降低导致心室在舒张期充盈受限,心室压力-容积曲线向左上方移位,因而心搏出量减低,左室舒张末压增高而发生心衰,而代表收缩功能的射血分数正常。
36.无症状心力衰竭(A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左室功能已经有不全,射血分数<50%,而尚无心衰症状的这一阶段。
37.心律失常(Arrhythmia):心脏激动的起源、频率、节律、传导速度和传导顺序等异常。
38.触发激动(Triggered Activity):一次正常的动作电位所触发的后除极。
当这种后除极发生在正常动作电位的2相、3相,称为早期后除极,发生在复极化完成以后的4相,称为延迟后除极。
出发激动所引起的膜电位震荡到阈电位时,可触发一次新的动作电位,产生心律失常。
39.折返激动(Recurrent Activity):当激动从某处循一条径路传出后,又从另一条径路返回原处,使得该处再次发生激动的现象折返激动,是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机制。
40.传导阻滞(Block):激动抵达部为心肌细胞仍处于不应期内可引起兴奋不能下传或传导速度减慢,即称为传导阻滞。
41.早搏(Premature Beat):比基本心律提早出现的异位搏动。
也称为期前收缩,按异位激动的发生部位,早搏可分为房早、交界性早搏、室早。
42.阵发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Tachycardia):异位兴奋灶自律性进一步增高或连续的折返激动时,突然发生连续3个或3个以上早搏,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
可分为阵发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
43.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室上性激动在下传过程中,通过旁道预先激动部分心室肌的一种综合征。
44.窦性停搏(Sinus Arrest):窦房结在特定的时间内丧失自律性、不能产生冲动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又成为窦性静止(Sinus Standst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