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深化提能——与圆有关的综合问题
2022高考数学(文)一轮通用版讲义:9.2.3深化提能——与圆有关的综合问题

第3课时深化提能——与圆有关的综合问题圆的方程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高考中,除了圆的方程的求法外,圆的方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问题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常涉及轨迹问题和最值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典例] 已知圆2+y2=4上一定点A2,0,B1,1为圆内一点,=-a2+y-b2型转化为动点与定点的距离的平方的最值问题1.2022·新余一中月考直线+y+t=0与圆2+y2=2相交于M,N两点,已知O是坐标原点,若|,n,则|-32+n-42=m2+n2+1,化简得3m+4n=12,即点y-2=0的距离.当θ,m变化时,d的最大值为A.1 B.2C.3 D.4解析:选C 由题知点y-2=0的距离可转化为单位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又直线-my-2=0恒过点2,0,所以当m变化时,圆心0,0到直线-my-2=0的距离d=的最大值为2,所以点y-2=0的距离的最大值为3,即d的最大值为37.2022·安徽皖西联考已知,N,则M,N为椭圆的两个焦点,因此||-+|满足|MA|=2|MO|,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设满足|MA|=2|MO|的点的坐标为M,y,由题意得=2,整理得2+y-12=4,即所有满足题意的点M组成的轨迹方程是一个圆,原问题转化为圆2+y-12=4与圆C:-a2+y-a+22=1有交点,据此可得关于实数a的不等式组解得0≤a≤3,综上可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0,3].答案:[0,3]9.2022·唐山调研已知点A-3,0,B3,0,动点,求|Q M|的最小值.解:1设点,则|Q M|==,当C Q⊥l1时,|C Q|取得最小值,|Q M|取得最小值,此时|C Q|==4,故|Q M|的最小值为=410.2022·广州一测已知定点M1,0和N2,0,动点|1求动点1,0,N2,0,||,所以=整理得,2+y2=2所以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为2+y2=22设点A1,y1,B2,y2,直线AB的方程为y=+b由消去y,整理得1+22+2b+b2-2=0*由Δ=2b2-41+2b2-2>0,得b2<2+22①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1+2=-,12=②由1·2=·=·=3,得1+b2+b=312,即2-312+b1+2+b2=0③将②代入③,整理得b2=3-2④由④得b2=3-2≥0,解得-≤≤⑤由①和④,解得<-或>⑥要使1,2,有意义,则1≠0,2≠0,所以0不是方程*的根,所以b2-2≠0,即≠1且≠-1⑦由⑤⑥⑦,得的取值范围为[-,-1∪∪∪1,].。
【2022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步步高)】目录

第一章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1.1集合§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4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5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1.6 基本不等式强化训练1不等式中的综合问题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2.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第1课时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第2课时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2.2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2课时奇偶性、对称性与周期性第3课时函数性质的综合问题§2.3 幂函数与二次函数§2.4 指数与指数函数§2.5 对数与对数函数§2.6 函数的图象§2.7 函数与方程强化训练2函数与方程中的综合问题§2.8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导数的概念及运算§3.2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3.3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最值强化训练3导数中的综合问题高考专题突破一高考中的导数综合问题第1课时利用导数研究恒(能)成立问题第2课时利用导函数研究函数的零点第3课时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第四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4.1任意角和弧度制、三角函数的概念§4.2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诱导公式§4.3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第1课时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第2课时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4.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4.5 函数y=A sin(ωx+φ)的图象及应用强化训练4三角函数中的综合问题§4.6 解三角形高考专题突破二高考中的解三角形问题第五章平面向量、复数§5.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5.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5.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强化训练5平面向量中的综合问题§5.4 复数第六章数列§6.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6.2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6.3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强化训练6数列中的综合问题高考专题突破三高考中的数列问题第七章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7.1空间几何体及其表面积、体积强化训练7空间几何体中的综合问题§7.2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7.3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7.4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强化训练8空间位置关系中的综合问题§7.5 空间向量及其应用高考专题突破四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第八章解析几何§8.1直线的方程§8.2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8.3 圆的方程§8.4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强化训练9直线与圆中的综合问题§8.5 椭圆第1课时椭圆及其性质第2课时直线与椭圆§8.6 双曲线§8.7 抛物线强化训练10圆锥曲线中的综合问题高考专题突破五高考中的圆锥曲线问题第1课时范围与最值问题第2课时定点与定值问题第3课时证明与探索性问题第九章统计与统计案例§9.1 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9.2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统计案例强化训练11统计中的综合问题第十章计数原理、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0.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10.2 排列、组合§10.3 二项式定理§10.4 随机事件的概率与古典概型§10.5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均值与方差§10.6 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高考专题突破六高考中的概率与统计问题。
第九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系统知识——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二节圆与方程[考纲要求]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2.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3.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5.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6.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第1课时系统知识——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1.圆的定义及方程定义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叫做圆标准方程(x-a)2+(y-b)2=r2(r>0)圆心:(a,b) 半径:r一般方程x2+y2+Dx+Ey+F=0(D2+E2-4F>0)圆心:⎝⎛⎭⎫-D2,-E2半径:r=D2+E2-4F2点M(x0,y0),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理论依据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三种情况(x0-a)2+(y0-b)2=r2⇔点在圆上(x0-a)2+(y0-b)2>r2⇔点在圆外(x0-a)2+(y0-b)2<r2⇔点在圆内[提醒]不要把形如x2+y2+Dx+Ey+F=0的结构都认为是圆,一定要先判断D2+E2-4F的符号,只有大于0时才表示圆.[谨记常用结论]若x 2+y 2+Dx +Ey +F =0表示圆,则有:(1)当F =0时,圆过原点.(2)当D =0,E ≠0时,圆心在y 轴上;当D ≠0,E =0时,圆心在x 轴上.(3)当D =F =0,E ≠0时,圆与x 轴相切于原点;E =F =0,D ≠0时,圆与y 轴相切于原点.(4)当D 2=E 2=4F 时,圆与两坐标轴相切.[小题练通]1.[人教A 版教材P124A 组T4]圆C 的圆心在x 轴上,并且过点A (-1,1)和B (1,3),则圆C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答案:(x -2)2+y 2=102.[教材改编题]经过点(1,0),且圆心是两直线x =1与x +y =2的交点的圆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x -1)2+(y -1)2=13.[教材改编题]圆心为(1,1)且过原点的圆的方程是________. 答案:(x -1)2+(y -1)2=24.[易错题]已知圆的方程为x 2+y 2+ax +2y +a 2=0,一定点为A (1,2),要使过定点A 的圆的切线有两条,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233,2335.若坐标原点在圆(x -m )2+(y +m )2=4的内部,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2,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三点(0,0),(1,1),(2,0)的圆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x 2+y 2-2x =0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半径r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 相离相切相交图形量化 方程观点Δ<0 Δ=0 Δ>0 几何观点d >rd =rd <r2.圆的切线(1)过圆上一点的圆的切线①过圆x 2+y 2=r 2上一点M (x 0,y 0)的切线方程是x 0x +y 0y =r 2.②过圆(x -a )2+(y -b )2=r 2上一点M (x 0,y 0)的切线方程是(x 0-a )(x -a )+(y 0-b )(y -b )=r 2.(2)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过圆外一点M (x 0,y 0)的圆的切线求法:可用点斜式设出方程,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求出斜率k ,从而得切线方程;若求出的k 值只有一个,则说明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其方程为x =x 0.(3)切线长①从圆x 2+y 2+Dx +Ey +F =0(D 2+E 2-4F >0)外一点M (x 0,y 0)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线长为x 20+y 20+Dx 0+Ey 0+F .②两切点弦长:利用等面积法,切线长a 与半径r 的积的2倍等于点M 与圆心的距离d 与两切点弦长b 的积,即b =2ard .[提醒] 过一点求圆的切线方程时,要先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以便确定切线的条数. 3.圆的弦问题直线和圆相交,求被圆截得的弦长通常有两种方法:(1)几何法:因为半弦长L2、弦心距d 、半径r 构成直角三角形,所以由勾股定理得L =2r 2-d 2.(2)代数法:若直线y =kx +b 与圆有两交点A (x 1,y 1),B (x 2,y 2),则有: |AB |=1+k 2|x 1-x 2|= 1+1k2|y 1-y 2|. [谨记常用结论]过直线Ax +By +C =0和圆x 2+y 2+Dx +Ey +F =0(D 2+E 2-4F >0)交点的圆系方程为x 2+y 2+Dx +Ey +F +λ(Ax +By +C )=0.,[小题练通]1.[教材改编题]若直线x -y +1=0与圆(x -a )2+y 2=2有公共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3,-1]B .[-1,3]C .[-3,1]D .(-∞,-3]∪[1,+∞)答案:C2.[教材改编题]直线y =ax +1与圆x 2+y 2-2x -3=0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切B .相交C.相离D.随a的变化而变化解析:选B∵直线y=ax+1恒过定点(0,1),又点(0,1)在圆(x-1)2+y2=4的内部,故直线与圆相交.3.[教材改编题]已知点M(a,b)在圆O:x2+y2=1外,则直线ax+by=1与圆O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点M在圆外,则a2+b2>1,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1a2+b2<1,故直线与圆相交.答案:相交4.[易错题]过点(2,3)且与圆(x-1)2+y2=1相切的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当切线的斜率存在时,设圆的切线方程为y=k(x-2)+3,由圆心(1,0)到切线的距离为1,得k=43,所以切线方程为4x-3y+1=0;当切线的斜率不存在时,易知直线x=2是圆的切线,所以所求的直线方程为4x-3y+1=0或x=2.答案:x=2或4x-3y+1=05.以M(1,0)为圆心,且与直线x-y+3=0相切的圆的方程是________.答案:(x-1)2+y2=86.直线y=x+1与圆x2+y2+2y-3=0交于A,B两点,则|AB|=________.解析:由x2+y2+2y-3=0,得x2+(y+1)2=4.∴圆心C(0,-1),半径r=2.圆心C(0,-1)到直线x-y+1=0的距离d=|1+1|2=2,∴|AB|=2r2-d2=24-2=2 2.答案:2 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半径为r1,r2,d=|O1O2|)相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图形量的关系d>r1+r2d=r1+r2|r1-r2|<d<r1+r2d=|r1-r2|d<|r1-r2|[提醒]涉及两圆相切时,没特别说明,务必要分内切和外切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谨记常用结论]圆C1:x2+y2+D1x+E1y+F1=0与C2:x2+y2+D2x+E2y+F2=0相交时:(1)将两圆方程直接作差,得到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2)两圆圆心的连线垂直平分公共弦;(3)x2+y2+D1x+E1y+F1+λ(x2+y2+D2x+E2y+F2)=0表示过两圆交点的圆系方程(不包括C2).[小题练通]1.[人教A版教材P133A组T9]圆x2+y2-4=0与圆x2+y2-4x+4y-12=0的公共弦的长为________.答案:2 22.[教材改编题]若圆x2+y2=1与圆(x+4)2+(y-a)2=25相切,则实数a=________.答案:±25或03.[教材改编题]圆x2+y2=r2与圆(x-3)2+(y+1)2=r2外切,则半径r=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2r=32+(-1)2,所以r=10 2.答案:10 24.[易错题]若两圆x2+y2=m和x2+y2+6x-8y-11=0有公共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1,121]5.若圆C1:x2+y2=1与圆C2:x2+y2-6x-8y+m=0外切,则m=()A.21 B.19C.9 D.-11解析:选C圆C1的圆心为C1(0,0),半径r1=1,因为圆C2的方程可化为(x-3)2+(y -4)2=25-m,所以圆C2的圆心为C2(3,4),半径r2=25-m(m<25).从而|C1C2|=32+42=5.由两圆外切得|C1C2|=r1+r2,即1+25-m=5,解得m=9,故选C.6.与圆C1:x2+y2-6x+4y+12=0,C2:x2+y2-14x-2y+14=0都相切的直线有() A.1条B.2条C.3条D.4条解析:选A两圆分别化为标准形式为C1:(x-3)2+(y+2)2=1,C2:(x-7)2+(y-1)2=36,则两圆圆心距|C1C2|=(7-3)2+[1-(-2)]2=5,等于两圆半径差,故两圆内切.所以它们只有一条公切线.故选A.[课时跟踪检测]1.(2019·广西陆川中学期末)圆C1:x2+y2+2x+8y-8=0与圆C2:x2+y2-4x-4y-1=0的位置关系是()A .内含B .外离C .外切D .相交解析:选D 圆C 1的标准方程为(x +1)2+(y +4)2=25,圆C 2的标准方程为(x -2)2+(y -2)2=9,两圆的圆心距为(2+1)2+(2+4)2=35,两圆的半径为r 1=5,r 2=3,满足r 1+r 2=8>35>2=r 1-r 2,故两圆相交.故选D.2.(2019·闽侯第八中学期末)若圆Ω过点(0,-1),(0,5),且被直线x -y =0截得的弦长为27,则圆Ω的方程为( )A .x 2+(y -2)2=9或(x +4)2+(y -2)2=25B .x 2+(y -2)2=9或(x -1)2+(y -2)2=10C .(x +4)2+(y -2)2=25或(x +4)2+(y -2)2=17D .(x +4)2+(y -2)2=25或(x -4)2+(y -1)2=16解析:选A 由于圆过点(0,-1),(0,5),故圆心在直线y =2上,设圆心坐标为(a,2),由弦长公式得|a -2|2=a 2+(5-2)2-7,解得a =0或a =-4.故圆心为(0,2),半径为3或圆心为(-4,2),半径为5,故选A.3.(2019·北京海淀期末)已知直线x -y +m =0与圆O :x 2+y 2=1相交于A ,B 两点,且△OAB 为正三角形,则实数m 的值为( )A.32B.62 C.32或-32D.62或-62解析:选D 由题意得圆O :x 2+y 2=1的圆心坐标为(0,0),半径r =1. 因为△OAB 为正三角形,则圆心O 到直线x -y +m =0的距离为32r =32,即d =|m |2=32,解得m =62或m =-62,故选D. 4.(2019·南宁、梧州联考)直线y =kx +3被圆(x -2)2+(y -3)2=4截得的弦长为23,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A.π6或5π6 B.-π3或π3C .-π6或π6D.π6解析:选A 由题知,圆心(2,3),半径为2,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22-(3)2=1.即d =|2k |1+k 2=1,所以k =±33,由k =tan α,得α=π6或5π6.故选A.5.若圆C 的半径为1,圆心在第一象限,且与直线4x -3y =0和x 轴都相切,则该圆的标准方程是( )A .(x -2)2+()y -12=1B .(x -2)2+(y +1)2=1C .(x +2)2+(y -1)2=1 D.()x -32+(y -1)2=1解析:选A 由于圆心在第一象限且与x 轴相切,故设圆心为(a,1)(a >0),又由圆与直线4x -3y =0相切可得|4a -3|5=1,解得a =2,故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y -1)2=1. 6.(2019·西安联考)直线y -1=k (x -3)被圆(x -2)2+(y -2)2=4所截得的最短弦长等于( )A. 3 B .2 3 C .2 2D. 5解析:选C 圆(x -2)2+(y -2)2=4的圆心C (2,2),半径为2,直线y -1=k (x -3), ∴此直线恒过定点P (3,1),当圆被直线截得的弦最短时,圆心C (2,2)与定点P (3,1)的连线垂直于弦,弦心距为(2-3)2+(2-1)2=2,所截得的最短弦长为222-(2)2=22,故选C.7.(2019·山西晋中模拟)半径为2的圆C 的圆心在第四象限,且与直线x =0和x +y =22均相切,则该圆的标准方程为( )A .(x -1)2+(y +2)2=4B .(x -2)2+(y +2)2=2C .(x -2)2+(y +2)2=4D .(x -22)2+(y +22)2=4解析:选C 设圆心坐标为(2,-a )(a >0),则圆心到直线x +y =22的距离d =|2-a -22|2=2,∴a =2,∴该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y +2)2=4,故选C. 8.(2018·唐山二模)圆E 经过A (0,1),B (2,0),C (0,-1)三点,且圆心在x 轴的正半轴上,则圆E 的标准方程为( )A.⎝⎛⎭⎫x -322+y 2=254B.⎝⎛⎭⎫x +342+y 2=2516C.⎝⎛⎭⎫x -342+y 2=2516D.⎝⎛⎭⎫x -342+y 2=254解析:选C 根据题意,设圆E 的圆心坐标为(a,0)(a >0),半径为r , 则有⎩⎪⎨⎪⎧(a -2)2=r 2,a 2+(0+1)2=r 2,a 2+(0-1)2=r 2,解得a =34,r 2=2516,则圆E 的标准方程为⎝⎛⎭⎫x -342+y 2=2516.故选C.9.(2018·合肥二模)已知圆C:(x-6)2+(y-8)2=4,O为坐标原点,则以OC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A.(x-3)2+(y+4)2=100 B.(x+3)2+(y-4)2=100C.(x-3)2+(y-4)2=25 D.(x+3)2+(y-4)2=25解析:选C因为圆C的圆心的坐标C(6,8),所以OC的中点坐标为E(3,4),所求圆的半径|OE|=32+42=5,故以OC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3)2+(y-4)2=25.故选C.10.(2018·荆州二模)圆(x-1)2+(y-1)2=2关于直线y=kx+3对称,则k的值是() A.2 B.-2C.1 D.-1解析:选B∵圆(x-1)2+(y-1)2=2关于直线y=kx+3对称,∴直线y=kx+3过圆心(1,1),即1=k+3,解得k=-2.故选B.11.(2019·厦门质检)圆C与x轴相切于T(1,0),与y轴正半轴交于两点A,B,且|AB|=2,则圆C的标准方程为()A.(x-1)2+(y-2)2=2 B.(x-1)2+(y-2)2=2C.(x+1)2+(y+2)2=4 D.(x-1)2+(y-2)2=4解析:选A由题意得,圆C的半径为1+1=2,圆心坐标为(1,2),∴圆C的标准方程为(x-1)2+(y-2)2=2,故选A.12.(2019·孝义一模)已知P为直线x+y-2=0上的点,过点P作圆O:x2+y2=1的切线,切点为M,N,若∠MPN=90°,则这样的点P有()A.0个B.1个C.2个D.无数个解析:选B连接OM,ON,则OM=ON,∠MPN=∠ONP=∠OMP=90°,∴四边形OMPN为正方形,∵圆O的半径为1,∴|OP|=2,∵原点(圆心)O到直线x+y-2=0的距离为2,∴符合条件的点P只有一个,故选B.13.(2019·北京东城联考)直线l:y=kx+1与圆O:x2+y2=1相交于A,B两点,则“k =1”是“|AB|=2”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 直线l :y =kx +1与圆O :x 2+y 2=1相交于A ,B 两点,∴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11+k 2,则|AB |=21-d 2=21-11+k 2=2k 21+k 2,当k =1时,|AB |=2 12=2,即充分性成立;若|AB |=2,则2k 21+k 2=2,即k 2=1,解得k =1或k =-1,即必要性不成立,故“k =1”是“|AB |=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14.已知圆C :(x +1)2+(y -1)2=1与x 轴切于A 点,与y 轴切于B 点,设劣弧AB 的中点为M ,则过点M 的圆C 的切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因为圆C 与两轴相切,且M 是劣弧AB 的中点,所以直线CM 是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所以斜率为-1,所以过M 的切线的斜率为1.因为圆心到原点的距离为2,所以|OM |=2-1,所以M ⎝⎛⎭⎫22-1,1-22,所以切线方程为y -1+22=x -22+1,整理得x -y +2-2=0.答案:x -y +2-2=015.(2018·枣庄二模)已知圆M 与直线x -y =0及x -y +4=0都相切,且圆心在直线y =-x +2上,则圆M 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圆M 的圆心在y =-x +2上, ∴设圆心为(a,2-a ),∵圆M 与直线x -y =0及x -y +4=0都相切,∴圆心到直线x -y =0的距离等于圆心到直线x -y +4=0的距离, 即|2a -2|2=|2a +2|2,解得a =0, ∴圆心坐标为(0,2),圆M 的半径为|2a -2|2=2,∴圆M 的标准方程为x 2+(y -2)2=2. 答案:x 2+(y -2)2=216.(2019·天津联考)以点(0,b )为圆心的圆与直线y =2x +1相切于点(1,3),则该圆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设圆的方程为x 2+(y -b )2=r 2(r >0). 根据条件得⎩⎪⎨⎪⎧1+(3-b )2=r 2,|-b +1|5=r ,解得⎩⎨⎧b =72,r =52.∴该圆的方程为x 2+⎝⎛⎭⎫y -722=54. 答案:x 2+⎝⎛⎭⎫y -722=5417.(2019·丹东联考)经过三点A (1,3),B (4,2),C (1,-7)的圆的半径是________. 解析:易知圆心在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y =-2上,所以设圆心坐标为(a ,-2),由(a -1)2+(-2-3)2=(a -4)2+(-2-2)2,得a =1,即圆心坐标为(1,-2),∴半径为r =(1-1)2+(-2-3)2=5. 答案:518.(2019·镇江联考)已知圆C 与圆x 2+y 2+10x +10y =0相切于原点,且过点A (0,-6),则圆C 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设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a )2+(y -b )2=r 2,其圆心为C (a ,b ),半径为r (r >0). ∵x 2+y 2+10x +10y =0可化简为(x +5)2+(y +5)2=50, ∴其圆心为(-5,-5),半径为5 2.∵两圆相切于原点O ,且圆C 过点(0,-6),点(0,-6)在圆(x +5)2+(y +5)2=50内,∴两圆内切,∴⎩⎨⎧a 2+b 2=r 2,(a +5)2+(b +5)2=52-r ,(0-a )2+(-6-b )2=r 2,解得a =-3,b =-3,r =32, ∴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3)2+(y +3)2=18. 答案:(x +3)2+(y +3)2=18。
北京课改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1《圆的有关概念》教学设计1

北京课改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1《圆的有关概念》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圆的有关概念》这一节内容,主要涉及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性质。
这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圆与其它几何图形的关系的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
2.圆与其它几何图形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地展示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圆的相关教具和模型。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实例,如车轮、地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与圆有什么关系?引出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圆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进行解决。
如:计算车轮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估算地球的半径等。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与其它几何图形有什么关系?如:圆与圆、圆与直线、圆与三角形等。
第09讲-圆的综合(教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圆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例如计算车轮的周长和面积。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圆的周长和面积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圆周率的含义和计算公式的推导,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3.数学建模:利用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模能力。
4.数学抽象:通过圆的相关概念及性质的学习,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5.数学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熟练运用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及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第09讲-圆的综合(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09讲-圆的综合(教案)
本讲主要依据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章《圆》的相关内容进行展开,具体包括:
1.圆的基本性质:半径、直径的关系,圆周率的认识。
2.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掌握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圆的对称性:圆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圆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
4.圆与直线的关系:圆与切线、割线的关系及其性质。
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相离、相切、相交的情况及其判定。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讲的核心素养目标遵循新教材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空间观念:通过圆的基本性质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二维图形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力。
2.逻辑推理:在对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及对称性的探究中,锻炼学生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此外,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牢固。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或者是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不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课堂小结和课后辅导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圆的有关性质》

复习《圆的有关性质》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回顾和复习的是圆的有关性质,其中圆的有关概念;垂径定理及推论;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圆周角定理及推论构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垂径定理及推论,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则是学业水平考试的重点、高频考点、热点。
垂径定理及推论,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圆周角定理及推论的题型会在填空、选择、解答题中出现,因此,在教学过程和课后的巩固连续中必须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1 回顾圆的有关慨念;2 回顾垂径定理及推论;3 回顾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定理及推论;4 回顾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教学重点:1 回顾并掌握圆的有关慨念;2 回顾并掌握垂径定理及推论;3 回顾并掌握圆心角、弧、玄之间的关系定理及推论;4 回顾并掌握圆周角定理及推论教学难点:运用所掌握的圆的有关概念;垂径定理及推论;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圆周角定理及推论来解决实际问题。
核心考点:1 垂径定理及推论;2 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3 圆周角定理及推论;教学过程:一、近三年考情分析二、中考考点聚焦考点1圆的轴对称性(2)圆的性质:①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就是它的对称中心.②圆具有旋转不变性.【练习题1】1.如图23-1,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于点E ,以下说法:①CE =DE ;②BE =OE ;③CB ︵=BD ︵;④AC ︵=AD ︵.其中正确的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2.如图23-2,⊙O 的直径CD 垂直弦AB 于点E ,且CE =2,DE =8,则AB 的长为( ) A .2 B .4 C .6 D .8(3)垂径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________相等,所对的________也相等.(2)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或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分别相等.【练习题2】4.如图23-3,已知在⊙O 中,AB =BC ,且AB ︵∶AMC ︵=3∶4,则∠AOC 的度数为________图23-3图23-43.已知:如图23-4,AB 是⊙O 的直径,C ,D 是BE ︵上的三等分点,∠AOE =60°,则∠COE 等于()考点2 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A .40°B .60°C .80°D .120°【练习题3】5. 如图23-5,点A ,B ,C 在⊙O 上,∠BOC =140°,则∠BAC 等于( )A .60°B .70°C .120°D .140°图23-5 图23-66.如图23-6,已知AB 是△ABC 外接圆的直径,∠A =35°,考点3 圆周角定理则∠B的度数是()A.35°B.45°C.55°D.65°三当堂效果检测1.如图23-12,AB是⊙O的直径,C,D为圆上的两点,∠AOC=130°,则∠D等于()A.25°B.30°C.35°D.50°2.[2015·玉溪模拟]如图23-11,AB是⊙O的直径,CD为弦,CD⊥AB于点E,则下列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图23-11A.∠A=∠D B.CE=DEC.∠ACB=90° D.CE=BD5.[2016·娄底]如图23-13,已知AB是⊙O的直径,∠D=40°,则∠CAB的度数为()A.20°B.40°C.50°D.70°图23-13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帮助,使得学生过多的依赖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圆的综合问题》课件

弦切角定理
总结词
弦切角定理是圆的另一个重要性质, 它描述了弦切角与相邻的圆心角之间 的关系。
详细描述
弦切角定理指出,弦切角等于它所夹 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这个定理 在证明和解决与弦、切线和圆相关的 几何问题时非常有用。
切线长定理
总结词
切线长定理是关于圆的切线长度的重 要定理。
详细描述
切线长定理指出,从圆外一点引出的 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个 定理在解决与切线和圆相关的几何问 题时非常有用,因为它提供了一种计 算切线长度的方法。
05
CATALOGUE
圆的实际应用
生活中的圆
总结词
无处不在,形状规则,美感十足
详细描述
从自然界中的太阳、月亮、星球到人类创造的各种物品,如车轮、餐具、建筑等,圆的身影无处不在 。它具有独特的形状和美感,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觉。
圆在几何作图中的应用
总结词
基础工具,简化作图,提高精度
VS
详细描述
圆规是几何作图的基本工具之一,利用它 可以轻松地画出各种大小的圆。在复杂的 几何图形中,圆可以作为基础元素,帮助 简化作图过程,提高作图的精度和效率。
04
CATALOGU
当直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时, 称为相切关系。此时,直线称为 圆的切线,切点是与圆最近的点
。
相交
当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称为 相交关系。此时,直线称为圆的割 线。
相离
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称为相 离关系。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内含
一个圆完全位于另一个 圆内,称为内含关系。
《圆的综合问题》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圆的定义与性质 • 圆的方程 • 圆的几何性质 • 圆的综合问题 • 圆的实际应用
专题9圆的综合题ppt课件

(2)过点 D 作 DF⊥AB 于点 F,若 BE=3 3,DF=3,求图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专题九 圆的综合题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专题九 圆的综合题
数学
典题剖析
(2017·呼和浩特)如图,点 A,B,C,D 是
︵
直径为 AB 的⊙O 上的四个点,C 是劣弧BD 的中点, AC 与 BD 交于点 E.
专题九 圆的综合题
数学
(2)∵∠ABC 的平分线交⊙O 于点 D,DE⊥
BE,DF⊥AB,∴DE=DF=3.∵BE=3 3,∴
BD= 32+3 32=6.∵sin∠DBF=36=12,∴∠
DBA=30°.∴∠DOF=60°.∴sin 60°=DDOF=D3O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专题概述 典题剖析 真题演练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专题九 圆的综合题
数学
专题概述
圆的综合题在中考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查点:一是圆的基本元 素的考查,包括运用垂径定理的有关计算,运用圆周角定理及推论的 有关证明及计算,还可能与三角形的相似和解直角三角形相联系;二 是切线的证明与计算,也往往与三角形的相似和锐角三角函数相联 系;三是与面积相关的计算,注意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熟练应 用.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灵活,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中位线等等都 是在题目中常用的方法,在解题时要学会抓解题的线索,层层深入来 解决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 深化提能——与圆有关的综合问题圆的方程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高考中,除了圆的方程的求法外,圆的方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问题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常涉及轨迹问题和最值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典例] 已知圆x 2+y 2=4上一定点A (2,0),B (1,1)为圆内一点,P ,Q 为圆上的动点. (1)求线段AP 中点的轨迹方程;(2)若∠PB Q =90°,求线段P Q 中点的轨迹方程.[解] (1)设AP 的中点为M (x ,y ),由中点坐标公式可知,P 点坐标为(2x -2,2y ). 因为P 点在圆x 2+y 2=4上,所以(2x -2)2+(2y )2=4. 故线段AP 中点的轨迹方程为(x -1)2+y 2=1. (2)设P Q 的中点为N (x ,y ). 在Rt △PB Q 中,|PN |=|BN |.设O 为坐标原点,连接ON ,则ON ⊥P Q ,所以|OP |2=|ON |2+|PN |2=|ON |2+|BN |2, 所以x 2+y 2+(x -1)2+(y -1)2=4.故线段P Q 中点的轨迹方程为x 2+y 2-x -y -1=0. [方法技巧] 求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的4种方法[针对训练]1.(2019·厦门双十中学月考)点P (4,-2)与圆x 2+y 2=4上任意一点连接的线段的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A .(x -2)2+(y +1)2=1B .(x -2)2+(y +1)2=4C .(x +4)2+(y -2)2=4D .(x +2)2+(y -1)2=1解析:选A 设中点为A (x ,y ),圆上任意一点为B (x ′,y ′),由题意得,⎩⎪⎨⎪⎧x ′+4=2x ,y ′-2=2y ,则⎩⎪⎨⎪⎧x ′=2x -4,y ′=2y +2,故(2x -4)2+(2y +2)2=4,化简得,(x -2)2+(y +1)2=1,故选A.2.已知点P (2,2),圆C :x 2+y 2-8y =0,过点P 的动直线l 与圆C 交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中点为M ,O 为坐标原点.(1)求M 的轨迹方程;(2)当|OP |=|OM |时,求l 的方程及△POM 的面积.解:(1)圆C 的方程可化为x 2+(y -4)2=16,所以圆心为C (0,4),半径为4. 设M (x ,y ),则CM ―→=(x ,y -4),MP ―→=(2-x,2-y ). 由题设知CM ―→·MP ―→=0, 故x (2-x )+(y -4)(2-y )=0, 即(x -1)2+(y -3)2=2. 由于点P 在圆C 的内部,所以M 的轨迹方程是(x -1)2+(y -3)2=2.(2)由(1)可知M 的轨迹是以点N (1,3)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 由于|OP |=|OM |,故O 在线段PM 的垂直平分线上. 又P 在圆N 上,从而ON ⊥PM .因为ON 的斜率为3,所以l 的斜率为-13,故l 的方程为x +3y -8=0.又|OM |=|OP |=22,O 到l 的距离为4105,所以|PM |=4105,S △POM =12×4105×4105=165,故△POM 的面积为165.与圆有关的最值或范围问题[例1] ,t ),若圆C 上存在两点A ,B 使得MA ⊥MB ,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 )A .[-2,6]B .[-3,5]C .[2,6]D .[3,5][解析] 法一:当MA ,MB 是圆C 的切线时,∠AMB 取得最大值.若圆C 上存在两点A ,B 使得MA ⊥MB ,则MA ,MB 是圆C 的切线时,∠AMB ≥90°,∠AMC ≥45°,且∠AMC <90°,如图,所以|MC |=(5-1)2+(t -4)2≤10sin 45°=20,所以16+(t -4)2≤20,所以2≤t ≤6,故选C.法二:由于点M (5,t )是直线x =5上的点,圆心的纵坐标为4,所以实数t 的取值范围一定关于 t =4对称,故排除选项A 、B.当t =2时,|CM |=25,若MA ,MB 为圆C 的切线,则sin ∠CMA =sin ∠CMB =1025=22,所以∠CMA =∠CMB =45°,即MA ⊥MB ,所以t=2时符合题意,故排除选项D.选C.[答案] C[例2] 已知实数x ,y 满足方程x 2+y 2-4x +1=0.求: (1)y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y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x 2+y 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 原方程可化为(x -2)2+y 2=3,表示以(2,0)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 (1)yx 的几何意义是圆上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所以设yx=k ,即y =kx .当直线y =kx 与圆相切时,斜率k 取最大值或最小值,此时|2k -0|k 2+1= 3,解得k =±3.所以yx 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 3.(2)y -x 可看成是直线y =x +b 在y 轴上的截距.当直线y =x +b 与圆相切时,纵截距b 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此时|2-0+b |2=3,解得b =-2±6.所以y -x 的最大值为-2+6,最小值为-2- 6.(3)x 2+y 2表示圆上的一点与原点距离的平方.由平面几何知识知,x 2+y 2在原点和圆心的连线与圆的两个交点处分别取得最小值,最大值.因为圆心到原点的距离为(2-0)2+(0-0)2=2,所以x 2+y 2的最大值是(2+3)2=7+43, 最小值是(2-3)2=7-4 3.[方法技巧]与圆有关最值问题的求解策略处理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圆的几何性质,并根据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借助数形结合思想求解.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常见类型及解题思路如下:[针对训练]1.(2019·新余一中月考)直线x +y +t =0与圆x 2+y 2=2相交于M ,N 两点,已知O 是坐标原点,若|OM ―→+ON ―→|≤|MN ―→|,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由|OM ―→+ON ―→|≤|MN ―→|=|ON ―→-OM ―→|, 两边平方,得OM ―→·ON ―→≤0, 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t |2≤22×2=1, 解得-2≤t ≤2,故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2, 2 ]. 答案:[-2, 2 ]2.已知点P (x ,y )在圆x 2+(y -1)2=1上运动,则y -1x -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________.解析:设y -1x -2=k ,则k 表示点P (x ,y )与点A (2,1)连线的斜率.当直线PA 与圆相切时,k 取得最大值与最小值.设过(2,1)的直线方程为y -1=k (x -2),即kx -y +1-2k =0. 由|2k |k 2+1=1,解得k =±33.答案:33,-333.(2019·大庆诊断考试)过动点P 作圆:(x -3)2+(y -4)2=1的切线P Q ,其中Q 为切点,若|P Q |=|PO |(O 为坐标原点),则|P Q |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由题可知圆(x -3)2+(y -4)2=1的圆心N (3,4).设点P 的坐标为(m ,n ),则|PN |2=|P Q |2+|N Q |2=|P Q |2+1,又|P Q |=|PO |,所以|PN |2=|PO |2+1,即(m -3)2+(n -4)2=m 2+n 2+1,化简得3m +4n =12,即点P 在直线3x +4y =12上,则|P Q |的最小值为点O 到直线3x +4y =12的距离,点O 到直线3x +4y =12的距离d =125,故|P Q |的最小值是125. 答案:125[课时跟踪检测] 1.(2019·莆田模拟)已知圆O :x 2+y 2=1,若A ,B 是圆O 上的不同两点,以AB 为边作等边△ABC ,则|OC |的最大值是( )A.2+62B. 3 C .2D.3+1解析:选C 如图所示,连接OA ,OB 和OC .∵OA =OB ,AC =BC ,OC =OC ,∴△OAC ≌△OBC ,∴∠ACO =∠BCO =30°,在△OAC 中,由正弦定理得OA sin 30°=OCsin ∠OAC ,∴OC =2sin ∠OAC ≤2,故|OC |的最大值为2,故选C.2.已知圆C 1:x 2+y 2+4ax +4a 2-4=0和圆C 2:x 2+y 2-2by +b 2-1=0只有一条公切线,若a ,b ∈R 且ab ≠0,则1a 2+1b2的最小值为( )A .2B .4C .8D .9解析:选D 圆C 1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4,其圆心为(-2a,0),半径为2;圆C 2的标准方程为x 2+(y -b )2=1,其圆心为(0,b ),半径为1.因为圆C 1和圆C 2只有一条公切线,所以圆C 1与圆C 2相内切,所以(-2a -0)2+(0-b )2=2-1,得4a 2+b 2=1,所以1a 2+1b2=⎝⎛⎭⎫1a 2+1b 2(4a 2+b 2)=5+b 2a 2+4a 2b 2≥5+2b 2a 2·4a 2b 2=9,当且仅当b 2a 2=4a 2b2,且4a 2+b 2=1,即a 2=16,b 2=13时等号成立.所以1a 2+1b2的最小值为9.3.(2017·全国卷Ⅲ)在矩形ABCD 中,AB =1,AD =2,动点P 在以点C 为圆心且与BD 相切的圆上.若AP ―→=λAB ―→+μAD ―→,则λ+μ的最大值为( )A .3B .2 2 C. 5D .2解析:选A 以A 为坐标原点,AB ,A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0,0),B (1,0),C (1,2),D (0,2),可得直线BD 的方程为2x +y -2=0,点C 到直线BD 的距离为222+12=25,所以圆C :(x -1)2+(y -2)2=45.因为P 在圆C 上,所以P ⎝⎛⎭⎫1+255cos θ,2+255sin θ.又AB ―→=(1,0),AD ―→=(0,2),AP ―→=λAB ―→+μAD ―→=(λ,2μ),所以⎩⎨⎧1+255cos θ=λ,2+255sin θ=2μ,λ+μ=2+255cos θ+55sin θ=2+sin(θ+φ)≤3(其中tanφ=2),当且仅当θ=π2+2k π-φ,k ∈Z 时,λ+μ取得最大值3.4.(2019·拉萨联考)已知点P 在圆C :x 2+y 2-4x -2y +4=0上运动,则点P 到直线l :x -2y -5=0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A .4 B. 5 C.5+1 D.5-1解析:选D 圆C :x 2+y 2-4x -2y +4=0化为(x -2)2+(y -1)2=1,圆心C (2,1),半径为1,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2-2-5|12+22=5,则圆上一动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的最小值是5-1.故选D.5.(2019·赣州模拟)已知动点A (x A ,y A )在直线l :y =6-x 上,动点B 在圆C :x 2+y 2-2x -2y -2=0上,若∠CAB =30°,则x A 的最大值为( )A .2B .4C .5D .6解析:选C 由题意可知,当AB 是圆的切线时,∠ACB 最大,此时|CA |=4.点A 的坐标满足(x -1)2+(y -1)2=16,与y =6-x 联立,解得x =5或x =1,∴点A 的横坐标的最大值为5.故选C.6.(2018·北京高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记d 为点P (cos θ,sin θ)到直线x -my -2=0的距离.当θ,m 变化时,d 的最大值为( )A .1B .2C .3D .4解析:选C 由题知点P (cos θ,sin θ)是单位圆x 2+y 2=1上的动点,所以点P 到直线x -my -2=0的距离可转化为单位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又直线x -my -2=0恒过点(2,0),所以当m 变化时,圆心(0,0)到直线x -my -2=0的距离d =21+m 2的最大值为2,所以点P 到直线x -my -2=0的距离的最大值为3,即d 的最大值为3.7.(2019·安徽皖西联考)已知P 是椭圆x 216+y 27=1上的一点,Q ,R 分别是圆(x -3)2+y 2=14和(x +3)2+y 2=14上的点,则|P Q |+|PR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解析:设两圆圆心分别为M ,N ,则M ,N 为椭圆的两个焦点,因此|P Q |+|PR |≥|PM |-12+|PN |-12=2a -1=2×4-1=7,即|P Q |+|PR |的最小值是7. 答案:78.(2019·安阳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0,-3),若圆C :(x -a )2+(y -a +2)2=1上存在一点M 满足|MA |=2|MO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设满足|MA |=2|MO |的点的坐标为M (x ,y ),由题意得x 2+(y +3)2=2x 2+y 2,整理得x 2+(y -1)2=4,即所有满足题意的点M 组成的轨迹方程是一个圆,原问题转化为圆x 2+(y -1)2=4与圆C :(x -a )2+(y -a +2)2=1有交点,据此可得关于实数a 的不等式组⎩⎪⎨⎪⎧a 2+(a -3)2≥1,a 2+(a -3)2≤3,解得0≤a ≤3,综上可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3]. 答案:[0,3]9.(2019·唐山调研)已知点A (-3,0),B (3,0),动点P 满足|PA |=2|PB |. (1)若点P 的轨迹为曲线C ,求此曲线的方程;(2)若点Q 在直线l 1:x +y +3=0上,直线l 2经过点Q 且与曲线C 只有一个公共点M ,求|Q M |的最小值.解:(1)设点P 的坐标为(x ,y ),则(x +3)2+y 2=2(x -3)2+y 2.化简可得(x -5)2+y 2=16,故此曲线方程为(x -5)2+y 2=16.(2)曲线C 是以点(5,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如图所示.由题知直线l 2与圆C 相切,连接C Q ,CM , 则|Q M |=|C Q |2-|CM |2=|C Q |2-16,当C Q ⊥l 1时,|C Q |取得最小值,|Q M |取得最小值, 此时|C Q |=|5+3|2=42,故|Q M |的最小值为32-16=4.10.(2019·广州一测)已知定点M (1,0)和N (2,0),动点P 满足|PN |=2|PM |. (1)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2)若A ,B 为(1)中轨迹C 上两个不同的点,O 为坐标原点.设直线OA ,OB ,AB 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当k 1k 2=3时,求k 的取值范围.解:(1)设动点P 的坐标为(x ,y ), 因为M (1,0),N (2,0),|PN |=2|PM |,所以(x -2)2+y 2=2(x -1)2+y 2.整理得,x 2+y 2=2.所以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y 2=2.(2)设点A (x 1,y 1),B (x 2,y 2),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b .由⎩⎪⎨⎪⎧x 2+y 2=2,y =kx +b消去y ,整理得(1+k 2)x 2+2bkx +b 2-2=0.(*) 由Δ=(2bk )2-4(1+k 2)(b 2-2)>0,得b 2<2+2k 2.①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x 2=-2bk 1+k 2,x 1x 2=b 2-21+k 2.② 由k 1·k 2=y 1x 1·y 2x 2=kx 1+b x 1·kx 2+bx 2=3,得(kx 1+b )(kx 2+b )=3x 1x 2, 即(k 2-3)x 1x 2+bk (x 1+x 2)+b 2=0.③ 将②代入③,整理得b 2=3-k 2.④由④得b 2=3-k 2≥0,解得-3≤k ≤ 3.⑤ 由①和④,解得k <-33或k >33.⑥ 要使k 1,k 2,k 有意义,则x 1≠0,x 2≠0,所以0不是方程(*)的根,所以b 2-2≠0,即k ≠1且k ≠-1.⑦ 由⑤⑥⑦,得k 的取值范围为[-3,-1)∪⎝⎛⎭⎫-1,-33∪⎝⎛⎭⎫33,1∪(1,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