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风似剪刀中以什么比什么?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修辞手法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修辞手法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诗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
1. 比喻:在这句诗中,诗人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是一个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相比较,以形象地表达某一事物的特性或情感。
在这句诗中,诗人通过将春风与剪刀相比较,形象地表达出了春风的锐利和强劲。
2. 设问:在这句诗中,诗人通过提问“不知细叶谁裁出”,然后自己回答“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设问的修辞手法。
设问是通过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以引导读者思考或加深对某一事物的理解。
在这句诗中,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是谁裁剪出了这些细叶,然后通过回答“二月春风似剪刀”,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春风锐利和强劲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句诗通过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春风的锐利和强劲,同时也引导读者思考这一景象的来源。
三年级下册学习园地三、日积月累

• 把水比作珍珠
1、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 似的聚拢来。 2、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3、二月春风似剪刀。 4、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5、我挑着满满的一担水,走在林中 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
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 谱啊!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
?
• 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 而要看实物的本质。
?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 不出雄鹰。
• 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或 事不怕千万事。
天天走路,不怕千万里那么远;常常做 事,则不怕千万件事那么多。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 把草、花、叶聚在一起的 情景比作赶集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 把羽毛比作外衣
“二月春风似剪刀”中把什么 比作了什么?
• 把春风比作了剪刀
“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 花”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我”比作荷花
“我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 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 啊!”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作业:
1.抄写读读记记一遍 2.抄写读读背背一遍
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
1、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 似的聚拢来。 2、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3、二月春风似剪刀。 4、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5、我挑着满满的一担水,走在林中 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三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针对练习

三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针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根据《望洞庭》完成以下练习[1]默写古诗《望洞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意思。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诗人运用比喻的诗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游园不值南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为句中的加点字选择合适的释义。
(1)游园不值(_____)①值得②遇到③价钱(2)应怜屐齿印苍苔(_____)①应该②怜惜③可怜[2]这首诗抓住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处景物,来表现春天。
[3]《游园不值》描写了诗人_______的动人情景,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
[4]诗人游园赏花进不了门,本来是件______的事,但他从“________”联想到满园的美好春色,心情自然也由失落转为________。
3. 古诗鉴赏。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解释诗中加点的词。
(1)径:___________________(2)霜叶: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3]“霜叶红于二月花”包含着怎样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同步练习1. 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写出这句话的意思)(2)夏夜,月光笼罩田野。
(用不同修辞手法让句子更生动)①______②______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卜算子·咏梅”中______是词牌名,______是题目。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中的“她”指______,赞颂了梅花______的品格。
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给生字注音。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屏烛晓偷(2)根据内容填写诗句。
①《嫦娥》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的诗句。
②《嫦娥》这首诗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的诗句。
(3)从这首诗里你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4. 对“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理解正确的是()A .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
B .一个儿子登到大缸上,把脚伸到水中。
C .一个小孩子爬到大缸里,被水淹没。
5. 根据内容连线,并按要求作答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 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 花木成畦手自栽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 青春作伴好还乡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 一片冰心在玉壶古人喜欢咏物言志,如唐代诗人李贺在《马诗》中写“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6.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渭城朝雨汜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古诗(一)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______》;古诗(二)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______》。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画线诗句是说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______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______也感到心惊。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①“岁”是年的意思。______
②“枯”的意思是干枯,“荣”的意思是光荣。______
(4)读了这首诗,我知道小草______。
(5)《宿新市徐公店》
______
(6)“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黄蝶”能否改成“蝴蝶”?为什么?
(7)这首诗写了春末夏初的郊野田间景象,表达了诗人______(感情)。
春风轻轻吹着口哨,春风轻轻吹着口哨,
吹化了冰雪,和小朋友一齐欢笑。
吹绿了树梢,我削了一枝柳笛,
吹红了桃花枝头俏。伴着春风吹哨。
小草轻轻钻出地面,听着小燕子捎来春的问候,
山野悄悄换上绿袍。看我的风筝直上云霄。
(1)“山野悄悄换上绿袍”中“绿袍”指的是()。
(2)“我”在春天做的游戏有()。(多选)
(3)春天到了,______融化了,______绿了,______红了,______飞来了。
(3)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17.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三年级2021年语文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

三年级2021年语文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完成下列练习。
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______________。
乱入池中看不见,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
[3]这首诗描写了一群_____________的采莲少女形象。
2. 按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1]用“~~~~~”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选文写的是一个孩子____________的情景,表现了孩子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人影给溪水染绿了”的意思是()A.人影把溪水染绿了。
B.人影被溪水染绿了。
3.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山行远上寒山斜,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晚,红于二月花。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
全诗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从, 句诗中可以看出。
[3]诗人笔下的秋景图,是按照由及的顺序来观察的。
主要写了 .四种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4. 课内阅读理解题。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 我会根据语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2)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 “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出了柳丝怎样的特点?3. “二月春风似剪刀”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春风的什么特点?4. 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 课内阅读。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七言古诗是________诗人_______在异乡_______之作。
()A.唐;叶绍翁;触景生情B.南宋;叶绍翁;触景生情C.南宋;叶绍翁;兴致偶发(2)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_______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_______反衬出秋夜的_______。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
一、“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个比喻意味着什么
1、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个比喻指出,春天是一把剪刀,正在剪裁大地,将冬天的萧瑟吹散,切开繁华,开启新的生机。
这句话蕴含着满满的
春天气息,让人心中涌现出对活波芳草的情愫。
2、细叶谁裁出:细叶谁裁出,指的是一根小枝头上落下的细叶,由风
来裁出。
它把春风与大地联系起来,把原有的一切吹散,把新的生机
和清新的空气引入大地。
二、“二月春风似剪刀”在古典诗词中有何表现形式
1、《渔歌子》中的“二月春风似剪刀”:《渔歌子》一诗讲述一位渔夫
踏上湖海,将船尾拖在二月的春风中,风劲健朗。
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描绘了春风清新,剪切大地,开启新生机的情景。
2、《游春图》中的“春风似剪刀”:《游春图》这首诗描述了一场春天
的游山玩水之旅,一行人踩着春风,乘船沿池塘纵横,观赏春景。
题
目“春风似剪刀”让人想起了冬天的凋零、冰结,春风是一把剪刀,正
在剪裁大地,将冬天的萧瑟吹散,切开繁华,开启新的生机。
三、“二月春风似剪刀”如何在生活中被体现
1、在耕种活动中体现:春季正是农作物生长的时节,常常需要在春风中施肥施药,而此时的春风就像一把剪刀一样,伴着温暖,把季节华美的风景剥离开来,把新的生机带进大地,催发着新的生命动能。
2、在旅游活动中体现:很多季节的景色都有自己的魅力,春天是一场大自然的运动,在旅游中,春天的景色就像一把新剪刀,它把春季的浪漫带入大地,剪开寒冬的孤冷,让古镇、古建筑、山水重现活力,赋予城市新的生机。
不知细叶谁裁出2月春风似剪刀的意思

不知细叶谁裁出2月春风似剪刀的意思
一、诗句原文及出处
二、字词解释
1. 细叶
- 指柳树新长出的细嫩的叶子。
柳树的叶子狭长,刚长出来的时候比较纤细柔软。
2. 裁
- 裁剪。
这里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地描绘出春风像剪刀一样裁剪出了细叶,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拟人化手法。
3. 二月春风
- 农历二月的春风。
二月的时候,春天的气息已经很浓,春风吹拂,万物复苏,柳树开始长出新叶。
4. 似
- 好像,仿佛。
三、诗句整体含义
-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诗人通过这两句诗,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然后给出答案,将春
风比作剪刀,把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出来。
春风本是无形的,但是诗人却赋予它剪刀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天到来时柳树抽枝长叶的蓬勃生机,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月春风似剪刀中以什么比什么?
我是一个已参加工作好几年的教师,以前从未订阅过教学类报刊,自从去年订了《小学语文教师》后,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从内心里感谢《小学语文教师》对我的帮助。
现在我有个问题向编辑老师请教。
六年制小学第八册《古诗两首·咏柳》中的“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教师教学用书》上说:“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
”但我认为,从诗句上看应是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
到底是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呢?还是比作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我向其他老师请教,最后也没确论。
敬请编辑老师帮助解答。
河南省郑州市天地人学校
唐珍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两句应译成:不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用剪子裁剪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啊!
这里把拟人和比喻融合在一起了。
“二月春风”回答了前一句中的“谁”,这样就把“二月春风”当作“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了,这是拟人。
可见《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说法并没有错。
“二月春风”是本体,“剪刀”是喻体,中间用了比喻词“似”,这是明喻。
如果按字面上解释,“二月春风似剪刀”即“二月春风像剪刀一样锋利”(显示出春风的威力、春风的神奇)。
总之,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是就拟人手法而言的;把“二月春风”说成“剪刀”是就比喻手法而言的,两者不可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