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颗印”民居建筑空间原型解析
一颗印建筑装饰艺术分析

一颗印建筑装饰艺术分析一颗印建筑装饰艺术分析 _传统建筑装饰所涉及到的部分是十分细致的,同时也尊崇突出重点的原则,主要集中在建筑结构的框架和连接部分。
任何建筑物上的装饰都是建筑的组成部分,然后才是装饰的对象,并且这些装饰性图案还要富有寓意和相应的文化内涵,所以在建筑当中可以考究到原有的传统文化思想和观念,通过日常生活的方式结合艺术美的形式,流传至今。
经过调查发现昆明地区“一颗印”建筑装饰性木雕的部分主要有:大门门头雕饰,梁头雕饰,檐枋雕饰,门窗雕饰四个主要部分。
图案主要有:几何纹,花草纹,花鸟动物纹,吉祥福字纹饰,寿字纹饰等。
部分出现龙头,头抱柱,采用龙装饰的建筑,经过调查并不是皇室和达官贵人府邸,而是清末由于国家衰败,已经无法实现制度的统治所产生的现象。
建筑上的装饰图案一方面是主人社会地位以及历史的返现,另一方面是主人在建房初期对于生活精神向往后的理想化的表现的形式。
“一颗印”民居建筑当中精美的木雕结构都集中于门,窗梁,枋,斗拱,撑拱等部位,主要由于这些木结构都是可以看到的。
如:雀替主要作用是减少梁枋的跨度,防止构架倾斜,支撑建筑檐与椽之间承受力的作用,使建筑更加稳固。
梁枋.挂落.垂柱等都是建筑雕刻的主要木构件,梁多为抱头梁,常见的多为兽头.荷花装饰,穿插枋多是凤凰与花草图样,随梁枋则多为透雕花草.鸟兽.几何纹饰。
这些装饰造型都蕴含了房屋主人对于未来的生活期盼,也反映了当时昆明地区人民生活的状态和民俗,也是在建筑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中云南省最出名的精美木雕出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建筑上也有许多木雕的装饰。
建筑上的装饰图一方面为造型,另一方面这些色彩也是为了保护木构件,防止被腐蚀,防虫。
“一颗印”建筑门的取材都是板木不通透的,素面无雕饰。
门作为”门面”,人们对于门的关注和看重,也有在门头上进行木质雕饰的,来表达人们对愿望的追求。
少部分正房内门做的是槅扇门,并在其表面进行雕刻。
主要是由于房主人的经济能力所决定的,如富贵人家则选择更多精美雕饰,普通人家就多为素面,满足基本功能便可。
云南一颗印

云南一颗印
刘致平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1996(014)003
【总页数】7页(P76-82)
【作者】刘致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
【相关文献】
1.浅析传统民居中的建筑风水文化——以云南"一颗印"为例 [J], 黄容;杨毅
2.大青树下的“一颗印”——解析云南大理诺邓村“一颗印”民居平面形式及建构特点 [J], 郭峥;翟辉;
3.云南特色传统民居的现状研究和发展思考——以滇中地区\"一颗印\"古民居为例[J], 罗洁如;吕胜凯;曾蕾;李思佳
4.云南\"一颗印\"民居建筑形态空间研究\r——以昆明乌龙浦村民居为例 [J], 毛海芳;王冬
5.云南华宁县海镜村古建筑修缮方案研究——以“一颗印”云南传统民居为例 [J], 王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一颗印 PPT

4、正房较高,用双坡屋顶,耳房与倒 座均为内长外短的双坡顶。
长坡向内,短坡向外,可提升外墙高 度,有利于防风、防火、防盗,外观上罄 墙高耸,宛如城堡。
5、建筑为穿斗式构架,外 包土墙或土坯墙。 正房、耳房、门廊的屋 檐和大小厦在标高上相互错 开,互不交接,避免在屋面 做斜沟,减少了漏雨的薄弱 环节。
在云南中部地区有许多这种形式的 四合院住宅。这种民居是由汉、彝先民 共同创造,很早就被纳入了中国合院建 筑体系。纵观使用“一颗印”民居的族 属,其间有汉、彝、白、回、蒙占等民 族。其中最有代表性和规模的当数彝族 村落的“一颗印”民居。
滇中地区标准的土木 结构房屋称为"一颗印", 为三间四耳一倒座,实际 因经济情况有所增减, 正房和耳房均为二层楼 房,倒座多数为平房, 少数为楼房,但空间极 矮。正房较高,耳房矮 一些,这样长辈居住的 正房采光就比较好。
一颗印建筑模型
一颗印式民居是由汉、彝先民共同创造,最早在昆明地 区流行起来,一颗印式民居的基本规则为“三间两耳倒八 尺”。平面近乎正方形,正房三间两层,较高一些,两厢为 耳房,耳房就矮一些,中间为一小天井,这样就组成四合院。
主要特点
1.平面布局:正 方、耳房毗连, 正房多为三开间, 两边的耳房,有 左右各一间的, 称“三间两耳”; 有左右各两间的, 称“三间四耳”。
房屋为木料的柱梁为支 架,墙体多为夯土墙或 土墼墙,建盖时先挖基 沟,下石脚,立屋架, 上梁(要举行一个仪式 并请客的),然后砌墙 或打夯土墙,上瓦,最 后做内部的楼板,板壁 等。做的好的内外墙均 以石灰粉平,一般的仅 将内墙粉平。
屋内装饰
屋内没什么特别的装饰,好的人家地 面可以铺青砖(非常少),一般的就用 土打实。楼板以木板做槽拼装,走起来 很响。楼上的房间分隔和朝向天井的板 壁也以木板做成。正屋前向天井的那一 面有厦子,瓦面刚好接上二楼正房的窗 户,可以晾晒东西 。
一颗印——被遗忘的昆明老“印章”

一颗印——被遗忘的昆明老“印章”
杨安宁
【期刊名称】《中国公路》
【年(卷),期】2014(000)014
【摘要】作为老昆明的经典建筑——“一颗印”,它不仅是提供居住的地方,还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昆明人的记忆。
沙朗白族乡和桃园村还存在着这样的建筑群,在这里,能从石墩上的刻字、大门上的石像、横梁和窗上的雕纹寻见当年繁华的蛛丝马迹。
随着时间推移,“一颗印”终会淡出人们的视野,繁华褪尽,一座座空寂、厚重的身影也将成为传说。
【总页数】6页(P112-117)
【作者】杨安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颗印”式民居的建筑形制与传统家庭文化的研究——以昆明地区为例
2.现代性与乡村民居特色传承议题结合研究初探--以云南昆明“一颗印”民居为例
3.云南\"一颗印\"民居建筑形态空间研究\r——以昆明乌龙浦村民居为例
4.滇池流域"一颗印"民居形式与功能变化——以昆明市海晏村为例
5.昆明“一颗印”传统木结构民居形制规律浅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合院式民居中的半开敞空间及装饰艺术研究——以云南彝族民居“一颗印”为例

合院式民居中的半开敞空间及装饰艺术研究——以云南彝族民居“一颗印”为例贾鑫铭;王尽遥【摘要】从传统民居到现代住宅的演变,虽然在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空间构成的丰富性、装饰构件的多样性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出现某些传统民居的艺术精华被忽略遗忘,虽然比如说像因人口剧增、用地高度紧张导致的合院式民居的消失实属逼不得已,但其中值得挖掘和提炼的艺术价值却不可忽视.本文基于装饰艺术的角度研究云南彝族民居中空间与装饰构件中内在规律和审美艺术内涵,希望为我国民族艺术要素在现代装饰中的继承应用提供借鉴.【期刊名称】《民族艺术研究》【年(卷),期】2015(028)001【总页数】6页(P122-127)【关键词】云南合院式民居;彝族一颗印;半开敞空间;装饰【作者】贾鑫铭;王尽遥【作者单位】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401331;云南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云南昆明65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25.1半开敞空间,是在封闭空间基础上,选择景观、通风良好和不受或少受环境干扰的一两个方位,将该方位界面完全取消,使室内空间完全向该方位的环境敞开。
它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灰空间”和“中介空间”。
纳尔逊·古德曼的“多元艺术本体论”认为:建筑的空间、形式、布局是从不同角度阐述艺术的本元性。
建筑形式的审美从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主导与附属等方面进行审美艺术构建,从彝族一颗印的形式上来看,房屋主次有别,功能多样,整体上呈现紧凑、简朴、敦厚的感觉,其布置不仅保持了建筑物的平衡,并且因地制宜的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与繁琐,使得整体简约集中又不缺乏视觉美感。
在我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中,长、宽、高三个变量组成了空间,同时也构筑了建筑的形与色。
“形”可以说是人们对艺术品产生审美趣味的最初起点。
在此基础上,欣赏者对艺术品有了感知进而再开始对其理解、想象、共鸣以致再创造,从中获得精神满足与情感愉悦。
建筑艺术属于造型艺术,而造型艺术的艺术性表现在轮廓、色彩、光影、装饰等要素对艺术家或建筑师审美意境所体现的程度。
云南民居一颗印演示课件

云南合院式建筑的一种著名型式,是出现于昆明至滇南通海建水等地的所谓“ 一颗印”民居。这种民居是由汉、彝先民共同创造,很早就被纳入了中国合院 建筑体系。纵观使用“一颗印”民居的族属,其间有汉、彝、白、回、蒙占等 民族。其中最有代表性和规模的当数彝族村落的“一颗印”民居。
5、正房较高,用双坡屋顶,耳房与倒座均为内长外短的双坡顶。 长坡向内, 短坡向外,可提升外墙高度,有利于防风、防火、防盗,外观上罄墙高耸, 宛如城堡。
几种梁架构:架房屋为木料 的柱梁为支架,墙体多为夯 土墙或土墼墙,建盖时先挖 基沟,下石脚,立屋架,上 梁(要举行一个仪式并请客 的)
• 然后砌墙或打 夯土墙,上瓦 ,最后做内部 的楼板,板壁 等。做的好的 内外墙均以石 灰粉平,好的 人家地面可以 铺青砖(非常 少),一般的 就用三合泥打 实。
云南
• 云南地区环境特点:
• 低纬度、高海拔,地 势崎岖,风力大、地 震多、太阳高度角大, 雨水充沛
云南位于高原地区,土地崎岖,整座“一颗印”,独门独户 ,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灵便,加上云南纬 度较低 故朝向要求不高,很多都是依山势而建,趋于自然。
何为“一颗印”?
• “一颗印”民居建筑。所谓“一颗印 ”,即由正房和厢房组成,瓦顶土墙 ,平面和外观方方如印。
昆明的环境与“一颗印”式民居建筑
• "一颗印"式民居建筑在外墙四周 基本不开窗,尽在倒座二层上 左右各开一个极小的木窗,用 于增加光照,从而形成外向基 本封闭的格局。
• 屋顶形式为悬山顶或硬山顶, 屋面全部采用青灰色瓦顶,这 样利于排水,且雨水不易损坏 墙面。求其实厢房、倒座屋面 多位内坡长、外坡较短的格局 。雨水多排入天井,利于雨水 有组织的集中排放,形成四水 归一的格局,又能起到防止大 风对整个瓦屋面的破坏作用, 利于对建筑院落的保护,形成 建筑庭院的内向小环境,利于 人们生活,休息。
云南民居庭院文化解读

山
西
建பைடு நூலகம்
筑
SHA N XI
AR CH ITECTU R E
V ol. 35 N o. 29 O ct . 2009
# 41 #
基于长沙的地铁沿线土地规划研究方法的选择
唐 乐
摘 要 : 对国 内多位学者的研究 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总 结 , 并就 长沙市地铁当前的建 设状况 , 针对其具体的地理 环境和人 文环境 , 提出了先于轨道交通建设合适 的研究方法 , 以完善地铁沿线交通建设 。 关键词 : 轨道交通 , 土地开发 , 沿线站点 , 开发强度 , 土地性 质 中图分类号 : T U 984. 191 文献标识码 : A
1. 2 以厦子为重要角色的空间序列
云南民居的空间形态简单明了 , 空间序列 感很强。其主 要空 间形态为以近似方形的院落空间和天井 空间组合成 的多重院 落。 在院落周边是由 厦子 围绕 形成 的 条形 廊道 空 间 ( 见 图 1, 图 2) 。 它既是由院外进入院内的过渡空间 , 也是由院内 进入屋内 的过渡
1 长沙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现状
根据长沙市 ( 2003 年 ~ 2020 年 ) 总体规 划文本中 的统计 与预 测 , 长沙市 2005 年都市区城市人 口规模为 200 万人 , 城市建 设用 地规模为 200 km 2, 其中主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190 万人 , 城 市建设 用地规模 170 km ; 2010 年都市区城市人口规模 245 万人 , 城市建
3 庭院空间的文化价值
On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of residential courtyard in Yunnan
LONG Bei chen Abstract: T he paper analyzes the mor phological char acteristics of residential courtyard space in Yunnan, illustrates the reflected cultural conno tation from the courtyard fr om the society , econo my, humanit y and other aspects, and po ints out the cour tyard space has gr eat resear ch value and reference ro le for inheriting the tr adition and the architectural w orks. Key words: r esidence, courtyard space, cultural connotation
大青树下的“一颗印”——解析云南大理诺邓村“一颗印”民居平面形式及建构特点

点玉皇阁海拔2 30 0 m,整个村落依山而 建,具有千年历史。村中建 筑也 适 应山地 地 形建 造,其中8 8号和12 7号民居都属于 “一 颗印”民居类型,但 所处 地域 不同, 它们与昆明地区传统“一 颗印”建筑也有 不同之处。
使 用 需 要 与 适 应山 地 地 形,在 传 统“一 颗 印”的基 础 上,一层加建 耳房,耳房 数 从四 间变为六间,正房抬高,屋顶为悬山,采用 中国古建 筑“升 起”做 法(图4)。正 房明间 为 堂 屋,宽 敞 明亮,不设中 柱,作为整 个 建 筑的 核心 空间,放 置 牌位,八仙 桌,一 般 用 于正 式 场 合 祭祀 或会客。堂 屋暗 间是为 家 中长者卧室,因其抬高的缘故,用以尊重长 者 的身 份 地位 。耳房在 一层 靠 近 入口处 为 厨房,另一侧则为书房或子女卧室,二层用 以储物,当家中人口较多时,也会用以做卧 室,但数量不多。
个稳定的整体(图6d),甚至还有通过各种 梁 柱 关 系,相 互 之 间以榫卯 结 构 卡扣 连 接 的更为复杂的混合结构(图6e)。
2.3 木作之魂:榫卯结构的运用 榫卯 结 构,是 中国 古代 木 构 建 筑 的 精
华,是 凝聚着木作技艺之大成的结晶。在 诺邓的“一 颗印”中,榫卯结 构的使 用也 是随处可见,而且诺邓民居对于榫卯结 构 的使 用,可以说 是 独具匠心。诺邓民居榫 卯结构在柱上的使用主要表现为柱头的 四 分 槽 和 二 进 孔,四 分 槽 一 般 为木 材尖 部,柱子上的二 进孔其长度为方料长度, 连 接二 进 孔 的上面一 条 木 材 为 梁,下 面一 条为方料,在 立柱的时候,先 把梁卡到二
普通屋檐结构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