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居一颗印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云南民居之合院建筑PPT课件

2、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占地很小,很适合当地人口
稠密、用地紧张的需要。
正房底层明间为堂屋、餐室,楼层明间为粮仓,上下
层次间作居室;耳房底层作厨房、柴草房或畜廊,楼层作
居室。正方与两侧耳房连接处各设一单跑楼梯,无平台,
直接由楼梯依次登耳房、正房楼层,布置十分紧凑。
3、大门居中,门内设倒座或门廊,倒座深八尺。“三
六合同春建筑园了白族榆商马蹄下百年讫 盼与梦想,大型白族民居“六合同春”是 大理人民的风花雪月之梦,是白族人民对 民居从感性、理性、悟性的认识和灵性生 活的结果。
-
21
大理白族民居——一进两院
-
22
无论是“ 三坊一照壁” , 或是“ 四合五天 井” , 正房与厢房沿中间天井与前墙面之间, 均有不小于1.2米宽的走道,以便行走或做家务,在一至二
“一颗印”民居主房屋顶稍高,呈双坡硬山式。 厢房屋顶则为不对称的硬山式,分长短坡,长坡向 内院,在外墙外作一个小转折,成短坡向墙外。屋 顶用很厚的筒板瓦,这个瓦形状有点像切开的竹筒, 拱形,比北方的瓦厚重。因为云南地区风大,筒板 瓦利于通风,防风性能比较好。
-
6
3.四种形式
“一颗印”建筑具有鲜明的建筑风格, 从整体上来说,一般形式是“三间挂两 耳”的楼房,就是三间正屋,左右各有 耳房,正面以门墙封为四方形的平面, 从上俯视,整个建筑像一颗古代官员使 用的大印,因此得名。而省去左右任何
昆明人几百年来靠它庇护风雨、繁衍子孙的 “一颗印”,就在近十年间离我们远去,变得面目 模糊,渐渐看不清楚了。
5-.1昆明市郊的西山区团结镇乐居村 10
昆明市郊的西山区团结镇 “乐居村”
乐居村里依山而建
的这一大片“一颗印”
建筑群,在当代来说
云南一颗印

云南一颗印
• 云南地处高原,气候适宜,四季如春,无严寒酷暑,只是 大风较多,故其建筑兼有南北之风,民居都采用厚土墙及 筒瓦铺屋顶。
• “一颗印”平面正方形,外形方整,故称“一颗印”、 “一颗金印”。 • “一颗印”外围均为高墙,用夯土或土坯筑成;也有用内 土外砖形式筑成者,称为“金包银”。
• “一颗印”常见的形式有三间四耳、三间六耳等。
云南丽江
木府
•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它是中国历 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 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木府
云南丽江
丽江古城 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元,盛于明清,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 的《滇游日记》曾写丽江古城中木氏土司宫邸“宫室之丽, 拟于王者”。城区则“居庐骈集,萦城带谷”、“民房群 落,瓦屋栉比”,可见当时丽江古城已有名。 • 丽江古城曾是明朝丽江军民府和清朝丽江府的府衙署所在 地,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
堂屋作为起居待客之处,堂屋左右做 卧室,楼上的中明堂做佛堂。大堂两 侧为正房,设卧室两间。第二层耳房, 作贮藏之用;正房中间为祖堂,为礼 拜先祖之处;两侧为卧室。
正房比耳房要高出一个屋顶, 前面开窗,采光通风良好。
昆明市海子村毕氏一颗印
云南昆明一颗印外观
•• 较大的住宅,往往由两三个“一颗印”串联而成,由耳房 以昆明为中心,“一颗印”分布于西及大理,南至普 外辟门入内。两个院子之间,做成过厅,为礼仪饮宴之处。 洱、墨江、建水,东到昭通、沾益等地,是云南最普 最大的“一颗印”住宅,可做到“明三暗五六耳五间厅” 遍的民居形式。 的规模。
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
• 纳西族的建筑古朴典雅, 最有名的代表就是丽江县 的大研镇,古城的建筑群 都是土木结构的瓦屋,大 多是二坊一照壁式建筑, 也有四合院。
• 云南地处高原,气候适宜,四季如春,无严寒酷暑,只是 大风较多,故其建筑兼有南北之风,民居都采用厚土墙及 筒瓦铺屋顶。
• “一颗印”平面正方形,外形方整,故称“一颗印”、 “一颗金印”。 • “一颗印”外围均为高墙,用夯土或土坯筑成;也有用内 土外砖形式筑成者,称为“金包银”。
• “一颗印”常见的形式有三间四耳、三间六耳等。
云南丽江
木府
•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它是中国历 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 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木府
云南丽江
丽江古城 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元,盛于明清,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 的《滇游日记》曾写丽江古城中木氏土司宫邸“宫室之丽, 拟于王者”。城区则“居庐骈集,萦城带谷”、“民房群 落,瓦屋栉比”,可见当时丽江古城已有名。 • 丽江古城曾是明朝丽江军民府和清朝丽江府的府衙署所在 地,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
堂屋作为起居待客之处,堂屋左右做 卧室,楼上的中明堂做佛堂。大堂两 侧为正房,设卧室两间。第二层耳房, 作贮藏之用;正房中间为祖堂,为礼 拜先祖之处;两侧为卧室。
正房比耳房要高出一个屋顶, 前面开窗,采光通风良好。
昆明市海子村毕氏一颗印
云南昆明一颗印外观
•• 较大的住宅,往往由两三个“一颗印”串联而成,由耳房 以昆明为中心,“一颗印”分布于西及大理,南至普 外辟门入内。两个院子之间,做成过厅,为礼仪饮宴之处。 洱、墨江、建水,东到昭通、沾益等地,是云南最普 最大的“一颗印”住宅,可做到“明三暗五六耳五间厅” 遍的民居形式。 的规模。
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
• 纳西族的建筑古朴典雅, 最有名的代表就是丽江县 的大研镇,古城的建筑群 都是土木结构的瓦屋,大 多是二坊一照壁式建筑, 也有四合院。
006云南民居

云南民居
1. 云南“一颗印” 2. 云南“三坊一照壁”与“四合 五天井”
云南地区环境特点: 低纬度、高海拔,风力大、地震多、太阳 高度角大,雨水充沛
1. 云南“一颗印”
构筑特点:
房屋毗连 以柁墩代替瓜柱
降低层高、增加柱数、认真 扣榫、加厚土墙、多用串枋、 合柱 墙体:夯土墙、土坯墙、卵 石墙(砌滑墙)、条石墙
内长八尺
大小厦交错连通
2. 云南三坊一照壁与四合五天井
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
三坊一照壁
独脚照壁
三叠水照壁
大门
门楼屋脊
入口墙面及门楼装饰
门楼木雕
山花六角转贴面饰
悬鱼
木格扇
廊下围屏
卷棚梁顶插梁挑头装饰
铺地
1. 云南“一颗印” 2. 云南“三坊一照壁”与“四合 五天井”
云南地区环境特点: 低纬度、高海拔,风力大、地震多、太阳 高度角大,雨水充沛
1. 云南“一颗印”
构筑特点:
房屋毗连 以柁墩代替瓜柱
降低层高、增加柱数、认真 扣榫、加厚土墙、多用串枋、 合柱 墙体:夯土墙、土坯墙、卵 石墙(砌滑墙)、条石墙
内长八尺
大小厦交错连通
2. 云南三坊一照壁与四合五天井
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
三坊一照壁
独脚照壁
三叠水照壁
大门
门楼屋脊
入口墙面及门楼装饰
门楼木雕
山花六角转贴面饰
悬鱼
木格扇
廊下围屏
卷棚梁顶插梁挑头装饰
铺地
云南民居一颗印

昆明的环境与“一颗印”式民居建筑
• "一颗印"式民居建筑在外墙四周 基本不开窗,尽在倒座二层上 左右各开一个极小的木窗,用 于增加光照,从而形成外向基 本封闭的格局。 • 屋顶形式为悬山顶或硬山顶, 屋面全部采用青灰色瓦顶,这 样利于排水,且雨水不易损坏 墙面。求其实厢房、倒座屋面 多位内坡长、外坡较短的格局 。雨水多排入天井,利于雨水 有组织的集中排放,形成四水 归一的格局,又能起到防止大 风对整个瓦屋面的破坏作用, 利于对建筑院落的保护,形成 建筑庭院的内向小环境,利于 人们生活,休息。
5、正房较高,用双坡屋顶,耳房与倒座均为内长外短的双坡顶。 长坡向内, 短坡向外,可提升外墙高度,有利于防风、防火、防盗,外观上罄墙高耸, 宛如城堡。
几种梁架构:架房屋为木料 的柱梁为支架,墙体多为夯 土墙或土墼墙,建盖时先挖 基沟,下石脚,立屋架,上 梁(要举行一个仪式并请客 的)
• 然后砌墙或打 夯土墙,上瓦 ,最后做内部 的楼板,板壁 等。做的好的 内外墙均以石 灰粉平,好的 人家地面可以 铺青砖(非常 少),一般的 就用三合泥打 实。
昆明地区“一颗印”式民居建筑形制与文化
2.大门 • 多开在倒座房的中间,极少数开在倒座房的左 右,属于屋宇式大门。既是单独一个建筑形制 的呈现,又是一间屋的形式,既是门又是屋。 多开在东南方,利于整栋房子接受东升的阳光 。——紫气东来。 • 大门门墩石除少数为整石外多为三层石,每层 两块方石,中间对称直砌留缝,称为“将军石 ”。 • 大门上部的屋顶一般在倒座高的一半稍高的位 置上,多为硬山式顶。门墩内侧一般有左右两 方形檐柱支撑,形成外门框,两柱间通常用透 雕挂落,装饰多为吉祥图案。
昆明地区“一颗印”式民居建筑形制与文化
3.倒座(倒八尺) • 昆明“一颗印”式民居,在 建筑物中轴线上与正房相对 ,并采用来开大门的房屋, 即称为倒座,又因进深多为 八尺,又称为“倒八尺”。 • 进入大门就进入倒座形成的 通道,两边房屋多为对方杂 物及关养畜生的地方。倒座 在二层左右隔开一很小的木 窗,除了采光、通风好外, 还有观察来人和防御瞭望的 作用。
云南合院民居ppt课件

有学者在分析其形成的由来时, 指出了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说昆明 地区风大,为有利避风而发展了此种 形式;另一个原因是见其外墙封闭而 坚固,说是有利于防盗。
除有典型的“一颗印”式民居之 外,官渡还有一种“两间两耳”的 “半颗印”民居,其规模较“一颗印” 为小,供人口较少或经济较困难的家 庭使用。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规模及建筑布局
团山民居总占地面积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积 16158平方米。整个民居建筑群以其形制规整,布局灵 活,空间丰富,外雅内秀的各式民居建筑凸显出滇南民 居建筑的典型特征。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4.建水的“三间六耳下花厅”
花厅是建水合院的点睛之笔, 加上双进路线的设置,使各部分相 对独立的使用空间联系方便、自然, 互不干扰,既充分体现“礼”制宗 法观念在家庭生活空间上的影响, 又巧与精神空间的开拓。花厅的设 置一般供读书人使用。
除有典型的“一颗印”式民居之 外,官渡还有一种“两间两耳”的 “半颗印”民居,其规模较“一颗印” 为小,供人口较少或经济较困难的家 庭使用。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规模及建筑布局
团山民居总占地面积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积 16158平方米。整个民居建筑群以其形制规整,布局灵 活,空间丰富,外雅内秀的各式民居建筑凸显出滇南民 居建筑的典型特征。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4.建水的“三间六耳下花厅”
花厅是建水合院的点睛之笔, 加上双进路线的设置,使各部分相 对独立的使用空间联系方便、自然, 互不干扰,既充分体现“礼”制宗 法观念在家庭生活空间上的影响, 又巧与精神空间的开拓。花厅的设 置一般供读书人使用。
云南一颗印 PPT

4、正房较高,用双坡屋顶,耳房与倒 座均为内长外短的双坡顶。
长坡向内,短坡向外,可提升外墙高 度,有利于防风、防火、防盗,外观上罄 墙高耸,宛如城堡。
5、建筑为穿斗式构架,外 包土墙或土坯墙。 正房、耳房、门廊的屋 檐和大小厦在标高上相互错 开,互不交接,避免在屋面 做斜沟,减少了漏雨的薄弱 环节。
在云南中部地区有许多这种形式的 四合院住宅。这种民居是由汉、彝先民 共同创造,很早就被纳入了中国合院建 筑体系。纵观使用“一颗印”民居的族 属,其间有汉、彝、白、回、蒙占等民 族。其中最有代表性和规模的当数彝族 村落的“一颗印”民居。
滇中地区标准的土木 结构房屋称为"一颗印", 为三间四耳一倒座,实际 因经济情况有所增减, 正房和耳房均为二层楼 房,倒座多数为平房, 少数为楼房,但空间极 矮。正房较高,耳房矮 一些,这样长辈居住的 正房采光就比较好。
一颗印建筑模型
一颗印式民居是由汉、彝先民共同创造,最早在昆明地 区流行起来,一颗印式民居的基本规则为“三间两耳倒八 尺”。平面近乎正方形,正房三间两层,较高一些,两厢为 耳房,耳房就矮一些,中间为一小天井,这样就组成四合院。
主要特点
1.平面布局:正 方、耳房毗连, 正房多为三开间, 两边的耳房,有 左右各一间的, 称“三间两耳”; 有左右各两间的, 称“三间四耳”。
房屋为木料的柱梁为支 架,墙体多为夯土墙或 土墼墙,建盖时先挖基 沟,下石脚,立屋架, 上梁(要举行一个仪式 并请客的),然后砌墙 或打夯土墙,上瓦,最 后做内部的楼板,板壁 等。做的好的内外墙均 以石灰粉平,一般的仅 将内墙粉平。
屋内装饰
屋内没什么特别的装饰,好的人家地 面可以铺青砖(非常少),一般的就用 土打实。楼板以木板做槽拼装,走起来 很响。楼上的房间分隔和朝向天井的板 壁也以木板做成。正屋前向天井的那一 面有厦子,瓦面刚好接上二楼正房的窗 户,可以晾晒东西 。
9第九讲--一颗印、白族民居、傣族竹楼

一颗印布局
• 3、大门居中,门内设倒座或门廊,倒座深八尺。“三间 四耳倒八尺”是“一颗印”的最典型的格局。 • 4、天井狭小,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均挑出腰檐,正房腰 檐称“大厦”,耳房腰檐和门廊腰檐称“小厦”。
– 大小厦连通,便于雨天穿行。房屋高,天井小,加上大小厦深挑 ,可挡住太阳大高度角的强光直射,十分适合低纬度高海拔的高 原型气候特点。
– 一般都采用殿阁造型,飞檐串角, 再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 、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显得富 丽 堂皇,又不失古朴大方的整体风格。
装饰四
• 白族很讲求住宅环境的优雅和整洁。多数人家的天井里一 般都砌有花坛,种上几株山茶、 缅桂、丹桂、石榴、香 椽等乔木花果树。花坛边沿或屋檐口放置兰花等盆花。种 花爱花是白 族的传统美德。
三坊一照壁
• 三座两层三开间的房子,分别构成主房和两边厢房,一照 壁即影壁,中间是大开井。 • 大门在厢房楼下,一般在东北角,门里是出厦走廊。 • 大门为“有厦式门楼”,门楼檐边起翘,檐下做斗拱装饰, 木装饰,或石灰泥朔。门楼有三叠水等形式。
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
• 四合即由四坊围合成四合院,中间是大天井,四座坊的拐 角处又围成四个小天井,构成四合五天井。四个小天井称 为“漏角天井”。 • 四坊多为三间二层(厢房、下房也有一层的),但正房一 坊的进深与高度皆大于其他各坊,其地坪也略高,多朝东 、南。 • 在四个漏角小天井中必有一个用于大门入口,里面与漏角 天井相通,设门楼,亦多朝东、南。
白族民居形式
•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 房一耳"、"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 走马转角楼"等。 •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建筑中最基本、 最常见的型式。 • 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 须 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
老昆明一颗印

正房、耳房、门 廊的屋檐和大小 厦在标高上相互 错开,互不交接, 避免在屋面做斜 沟,减少了漏雨 的薄弱环节。
传统“一颗印”建筑 为穿斗式构架,外 包夯土墙或土坯墙
昆明地处北纬25度,夏季多阳光直射,此处的 住宅并不是和北方的四合院一样坐北朝南,而 是无固定朝向,大多依山势建造,占地很小, 很适合当地人口稠密、用地紧张的地域特点。
云南中部地区
有许多四合院形 式的住宅,其外 立面多用高墙, 少开窗,外观方 整如印章,俗称 “一颗印”。
基本型制
一颗印民居的基本形 制为“三间两耳
倒八尺”平面近
乎正方形,正房三间 两层,较高一些,两 厢为耳房,耳房就矮 一些,中间为一小天 井,组成四合院。
正房较高,用双坡屋顶,耳房与倒座均为内长外短 的双坡顶。长坡向内,短坡向外,可提升外墙高度, 有利于防风、防火、防盗。
南北“四合院”对比
北京四合院布局形态:受儒家“天 人合一”观念影响,中轴布置,穿 插大小院落,尊卑有序。
一颗印布局型态:方整封闭, 中轴对称,半敞开厅堂连接 狭窄天井,多为二层设置。
北京四合院: 讲究风水,“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创造“藏 风聚气”的优质环境,形成良好的局部小气候。 一颗印: 天井可调节小气候,便于采光、通风,又可汇集 雨水,以备防火,同时对于南方湿热气候,天井 可减少日晒。
聚落特征
北京四合院: 坐北朝南,街坊胡 同,轴线组合
一颗印:
沿溪线状组合,聚
落密集,街巷狭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颗印”格局为代表的云南民 居体现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 智慧结晶,也是多元文化交流的
云南合院式建筑的一种著名型式,是出现于昆明至滇南通海建水等地的所谓“ 一颗印”民居。这种民居是由汉、彝先民共同创造,很早就被纳入了中国合院 建筑体系。纵观使用“一颗印”民居的族属,其间有汉、彝、白、回、蒙占等 民族。其中最有代表性和规模的当数彝族村落的“一颗印”民居。
5、正房较高,用双坡屋顶,耳房与倒座均为内长外短的双坡顶。 长坡向内, 短坡向外,可提升外墙高度,有利于防风、防火、防盗,外观上罄墙高耸, 宛如城堡。
几种梁架构:架房屋为木料 的柱梁为支架,墙体多为夯 土墙或土墼墙,建盖时先挖 基沟,下石脚,立屋架,上 梁(要举行一个仪式并请客 的)
• 然后砌墙或打 夯土墙,上瓦 ,最后做内部 的楼板,板壁 等。做的好的 内外墙均以石 灰粉平,好的 人家地面可以 铺青砖(非常 少),一般的 就用三合泥打 实。
云南
• 云南地区环境特点:
• 低纬度、高海拔,地 势崎岖,风力大、地 震多、太阳高度角大, 雨水充沛
云南位于高原地区,土地崎岖,整座“一颗印”,独门独户 ,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灵便,加上云南纬 度较低 故朝向要求不高,很多都是依山势而建,趋于自然。
何为“一颗印”?
• “一颗印”民居建筑。所谓“一颗印 ”,即由正房和厢房组成,瓦顶土墙 ,平面和外观方方如印。
昆明的环境与“一颗印”式民居建筑
• "一颗印"式民居建筑在外墙四周 基本不开窗,尽在倒座二层上 左右各开一个极小的木窗,用 于增加光照,从而形成外向基 本封闭的格局。
• 屋顶形式为悬山顶或硬山顶, 屋面全部采用青灰色瓦顶,这 样利于排水,且雨水不易损坏 墙面。求其实厢房、倒座屋面 多位内坡长、外坡较短的格局 。雨水多排入天井,利于雨水 有组织的集中排放,形成四水 归一的格局,又能起到防止大 风对整个瓦屋面的破坏作用, 利于对建筑院落的保护,形成 建筑庭院的内向小环境,利于 人们生活,休息。
1、正方、耳房毗 连,正房多为三 开间,两边的耳 房,有左右各一 间的,称“三间 两耳”;有左右 各两间的,称 “三间四耳”。
2、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占地很小。正房底层明间为堂屋、餐室, 楼层明间为粮仓,上下层次间作居室;耳房底层作厨房、柴草房 或畜廊,楼层作居室。正方与两侧耳房连接处各设一单跑楼梯, 无平台,直接由楼梯依次登耳房、正房楼层,布置十分紧凑。
• 云南的“一颗印”总体特点是:住房 方正匀称,平稳朴实,厢房屋面分长 短坡。长坡向内,短坡向外,加强立 面的向心感,突出大门入口。住房空 间有高低主次之分。
• 汉族的“一颗印”民居集中在昆明地 区。
• 昆明地区的回族、蒙古族和彝族也借
“一颗印”和云南民居
• “一颗印”民居的典型特征是方正, 在方正之平面上布置正房三间,两层, 前设抱厦,两边设耳房,在正房对面 的围墙正中设一扇进出户内的大门, 有的还设有倒座和屏风,一般倒座进 深八尺,这便是“一颗印”系列中比 较典型的“三间四耳倒八尺”。三面 外墙封闭,只在二楼设个别小窗以供 有限的通风、采光之需。前面的围墙 较高,可以达到厢房上层檐口。这样, 整座“一颗印”的外观造型显得方正、 严谨而封闭,所谓“方方如印”也, 由此而得了“一颗印”这一雅号。
三间四耳倒八尺
正房
正房底层明 间为堂屋、 餐室,楼层 明间为粮仓, 上下层次间 作居室
耳 房
倒座
耳房底层 作厨房、 柴草房或 畜廊,楼 层作居室。
合院住宅建筑群中最前 边一进院落中,与正房 相对而立的建筑物称倒 座,通常坐南朝北。, 通常设屏风,有贵宾时 打开
正方与两侧耳房连接 处各设一单跑楼梯, 无平台,直接由楼梯 依次登耳房、正房楼 层,布置十分紧凑。
中间为天井,多 打有水井,铺石 板, 作为洗菜洗 衣休闲的场所. 为安全起见, 传统的房屋四 周外墙上是不 能
构筑特点:
房屋毗连 以柁墩代替瓜柱 降低层高、增加柱数、 认真扣榫、加厚土墙、 多用串枋、合柱 墙体:夯土墙、土坯墙、 卵石墙(砌滑墙)、条 石墙 内长外短的双坡屋顶, 腰檐
石灰、桐油、瓷粉混合 筑就的“三合泥”,这 样的地面平整光亮而不 滑,凉爽而不潮湿。
模型展示
昆明的环境与“一颗印”式民居建筑
1.自然环境
• 昆明位于滇中地区,东经 102°10′~103°40′,北纬 24°23′~26°22′之间.属北亚热 带山地季风气候,温、湿度适 宜,日照时间长,霜期短, 年平均气温为15°C,年平均 降雨量1000毫米,年平均相 对湿度74%,无上去为230天 ,平均海拔在1900米左右。 地势北高南低,素有“春城 ”的美誉。
“一颗印” 和云南民居
“一颗印”和云南民居
• 几千年来人类的不断努力,创造 出了各式各样的住宅建筑形式, 这些建筑形式虽然有历史的局限 性,但却是历代先民的智慧的结 晶,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人类住 宅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民居 建筑的构造形式因当地的地理以 及其他环境而各不相同,在各房 间的布局也经过了仔细的考虑, 上在细部构造上也都各自有其独 特的含义。
3、天井狭小,正房、耳 房面向天井均挑出腰檐, 正房腰檐称“大厦”,耳 房腰檐和门廊腰檐称“小 厦”。
大小厦连通,便于雨 天穿行。房屋高,天井小, 加上大小厦深挑,可挡住 太阳大高度角的强光直射, 十分适合低纬度高海拔的 高原型气候特点。
4 正房、耳房、门廊 的屋檐和大小厦在标高 上相互错开,互不交接, 避免在屋面做斜沟,减 少了漏雨的薄弱环节。
• 为安全起见,传 统的房屋四周外 墙上是不开窗户 的,都从天井采 光,天井可调节 小气候,便于采 光、通风、又可 汇集雨水,以备 防火,同时对于 南方湿热气候天 井可减少日晒。
• 天井狭小,正 房、耳房面向 天井均挑出腰 檐,正房腰檐 称“大厦”, 耳房腰檐和门 廊腰檐称“小 厦”。 大小厦连 通,便于雨天 穿行。房屋高 ,天井小,加 上大小厦深挑 ,可挡住太阳 大高度角的强 光直射,十分 适合低纬度高 海拔的高原型 气候特点
云南合院式建筑的一种著名型式,是出现于昆明至滇南通海建水等地的所谓“ 一颗印”民居。这种民居是由汉、彝先民共同创造,很早就被纳入了中国合院 建筑体系。纵观使用“一颗印”民居的族属,其间有汉、彝、白、回、蒙占等 民族。其中最有代表性和规模的当数彝族村落的“一颗印”民居。
5、正房较高,用双坡屋顶,耳房与倒座均为内长外短的双坡顶。 长坡向内, 短坡向外,可提升外墙高度,有利于防风、防火、防盗,外观上罄墙高耸, 宛如城堡。
几种梁架构:架房屋为木料 的柱梁为支架,墙体多为夯 土墙或土墼墙,建盖时先挖 基沟,下石脚,立屋架,上 梁(要举行一个仪式并请客 的)
• 然后砌墙或打 夯土墙,上瓦 ,最后做内部 的楼板,板壁 等。做的好的 内外墙均以石 灰粉平,好的 人家地面可以 铺青砖(非常 少),一般的 就用三合泥打 实。
云南
• 云南地区环境特点:
• 低纬度、高海拔,地 势崎岖,风力大、地 震多、太阳高度角大, 雨水充沛
云南位于高原地区,土地崎岖,整座“一颗印”,独门独户 ,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灵便,加上云南纬 度较低 故朝向要求不高,很多都是依山势而建,趋于自然。
何为“一颗印”?
• “一颗印”民居建筑。所谓“一颗印 ”,即由正房和厢房组成,瓦顶土墙 ,平面和外观方方如印。
昆明的环境与“一颗印”式民居建筑
• "一颗印"式民居建筑在外墙四周 基本不开窗,尽在倒座二层上 左右各开一个极小的木窗,用 于增加光照,从而形成外向基 本封闭的格局。
• 屋顶形式为悬山顶或硬山顶, 屋面全部采用青灰色瓦顶,这 样利于排水,且雨水不易损坏 墙面。求其实厢房、倒座屋面 多位内坡长、外坡较短的格局 。雨水多排入天井,利于雨水 有组织的集中排放,形成四水 归一的格局,又能起到防止大 风对整个瓦屋面的破坏作用, 利于对建筑院落的保护,形成 建筑庭院的内向小环境,利于 人们生活,休息。
1、正方、耳房毗 连,正房多为三 开间,两边的耳 房,有左右各一 间的,称“三间 两耳”;有左右 各两间的,称 “三间四耳”。
2、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占地很小。正房底层明间为堂屋、餐室, 楼层明间为粮仓,上下层次间作居室;耳房底层作厨房、柴草房 或畜廊,楼层作居室。正方与两侧耳房连接处各设一单跑楼梯, 无平台,直接由楼梯依次登耳房、正房楼层,布置十分紧凑。
• 云南的“一颗印”总体特点是:住房 方正匀称,平稳朴实,厢房屋面分长 短坡。长坡向内,短坡向外,加强立 面的向心感,突出大门入口。住房空 间有高低主次之分。
• 汉族的“一颗印”民居集中在昆明地 区。
• 昆明地区的回族、蒙古族和彝族也借
“一颗印”和云南民居
• “一颗印”民居的典型特征是方正, 在方正之平面上布置正房三间,两层, 前设抱厦,两边设耳房,在正房对面 的围墙正中设一扇进出户内的大门, 有的还设有倒座和屏风,一般倒座进 深八尺,这便是“一颗印”系列中比 较典型的“三间四耳倒八尺”。三面 外墙封闭,只在二楼设个别小窗以供 有限的通风、采光之需。前面的围墙 较高,可以达到厢房上层檐口。这样, 整座“一颗印”的外观造型显得方正、 严谨而封闭,所谓“方方如印”也, 由此而得了“一颗印”这一雅号。
三间四耳倒八尺
正房
正房底层明 间为堂屋、 餐室,楼层 明间为粮仓, 上下层次间 作居室
耳 房
倒座
耳房底层 作厨房、 柴草房或 畜廊,楼 层作居室。
合院住宅建筑群中最前 边一进院落中,与正房 相对而立的建筑物称倒 座,通常坐南朝北。, 通常设屏风,有贵宾时 打开
正方与两侧耳房连接 处各设一单跑楼梯, 无平台,直接由楼梯 依次登耳房、正房楼 层,布置十分紧凑。
中间为天井,多 打有水井,铺石 板, 作为洗菜洗 衣休闲的场所. 为安全起见, 传统的房屋四 周外墙上是不 能
构筑特点:
房屋毗连 以柁墩代替瓜柱 降低层高、增加柱数、 认真扣榫、加厚土墙、 多用串枋、合柱 墙体:夯土墙、土坯墙、 卵石墙(砌滑墙)、条 石墙 内长外短的双坡屋顶, 腰檐
石灰、桐油、瓷粉混合 筑就的“三合泥”,这 样的地面平整光亮而不 滑,凉爽而不潮湿。
模型展示
昆明的环境与“一颗印”式民居建筑
1.自然环境
• 昆明位于滇中地区,东经 102°10′~103°40′,北纬 24°23′~26°22′之间.属北亚热 带山地季风气候,温、湿度适 宜,日照时间长,霜期短, 年平均气温为15°C,年平均 降雨量1000毫米,年平均相 对湿度74%,无上去为230天 ,平均海拔在1900米左右。 地势北高南低,素有“春城 ”的美誉。
“一颗印” 和云南民居
“一颗印”和云南民居
• 几千年来人类的不断努力,创造 出了各式各样的住宅建筑形式, 这些建筑形式虽然有历史的局限 性,但却是历代先民的智慧的结 晶,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人类住 宅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民居 建筑的构造形式因当地的地理以 及其他环境而各不相同,在各房 间的布局也经过了仔细的考虑, 上在细部构造上也都各自有其独 特的含义。
3、天井狭小,正房、耳 房面向天井均挑出腰檐, 正房腰檐称“大厦”,耳 房腰檐和门廊腰檐称“小 厦”。
大小厦连通,便于雨 天穿行。房屋高,天井小, 加上大小厦深挑,可挡住 太阳大高度角的强光直射, 十分适合低纬度高海拔的 高原型气候特点。
4 正房、耳房、门廊 的屋檐和大小厦在标高 上相互错开,互不交接, 避免在屋面做斜沟,减 少了漏雨的薄弱环节。
• 为安全起见,传 统的房屋四周外 墙上是不开窗户 的,都从天井采 光,天井可调节 小气候,便于采 光、通风、又可 汇集雨水,以备 防火,同时对于 南方湿热气候天 井可减少日晒。
• 天井狭小,正 房、耳房面向 天井均挑出腰 檐,正房腰檐 称“大厦”, 耳房腰檐和门 廊腰檐称“小 厦”。 大小厦连 通,便于雨天 穿行。房屋高 ,天井小,加 上大小厦深挑 ,可挡住太阳 大高度角的强 光直射,十分 适合低纬度高 海拔的高原型 气候特点